第一百七十五章 轟動
有德欽出馬,再加上唐宋本來就占據著大義,一番走動下來,這東枝山上的軍力也就被收攏的七七八八了。當然,暫時來說,這還是表麵的現象,是不是真那麽聽唐宋使喚,還有待於時間的檢驗。不過唐宋也不害怕他們玩陰的就是了,隻要他們還在東枝山上,那一切就別想逃脫唐宋的掌握。
之所以才說收攏的七七八八,那是因為這山上雖然是德欽一家獨大,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那麽聽他號令的。比如說副司令吳將軍,幾十年前,老吳是帶著自己的一隊人馬投奔德欽的,隻是因為沒有德欽勢大,所以才做了副司令。幾十年來大家都恪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老吳一向也比較老實,所以德欽也就沒拿他怎麽樣。而現在,老吳的那點手下自然不會聽德欽的召喚。
這些事,德欽也跟唐宋說清楚了,那具體的工作當然需要唐宋去做,省得他還去丟那個人,雖然實際上如今的他已經沒什麽麵子可言了,但最後的那層遮羞布,總該給他留著不是?
有這八層力量在手,對目前的唐宋來說已經足夠了,老吳那兒不著急,相信他會認清形勢的。反正無論下手不下手,包括已經到手的八層力量在內,短時間內都需要唐宋花大力氣盯著他們。一切,還是等廉政公署建立起來再說,到時候如果老吳還是不識趣的話,那不如先從他的手下開始?正好又是一個典型的殺雞儆猴,讓德欽那些老部下也學習學習。既然定下了製度策略,那不論是唐宋親自挖的幾個人物還是德欽教唆投降的手下,又或是還在搖擺中的老吳等人,唐宋都會把他們清洗一遍的。要麽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否則他唐宋在撣邦就成了唐小醜了。
一圈子轉下來,時間也已經到了中午,跟德欽一起吃了個午飯,順便又從德欽嘴裏了解到一些撣邦的現實情況後,唐宋便將德欽送回他原本的居所。再羈押已經沒有必要,反而容易讓德欽原本的那些手下心生不平,老家夥畢竟統領了這支部隊一輩子,誰又願意他們的老領導丟臉吃虧?這等於他們自己丟臉吃虧啊。
實際上,要不是每到一個地方,唐宋都弄上一兩手下馬威的把戲,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手段,說不定整個東枝山早就暴動了,而現在,那些人還未必真正的心服口度,說不定還在等機會,所以,唐宋才需要繼續看著他們。
一點半,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耶波終於將廉政公署的各項條例擺弄出來了。倒不是說這東西有多難弄,關鍵是要考慮周全,將各方麵的事情都要涵蓋進去,否則,要是以後被誰抓住漏洞跑了大魚,可不就是製定者的責任?而且,這也是耶波在撣邦的第一次掌權出手做事,自然要做的漂漂亮亮。
唐宋將草案看了一下,隻修改了一條,便讓耶波大量複印,不但每級軍官人手都要一份,而且每個軍營裏麵都要大量張貼,爭取做到每個士兵都知道這個草案條例。因為這個廉政公署能不能順利開展任務,還需要普通士兵大力支持啊。
其實,隻要這個東西頒布下去,那些普通士兵想不支持,心裏都會癢癢的止不住。
因為這條例裏麵除了主動自首減輕刑罰等條文外,最具吸引力的就是舉報這一項了。
凡是舉報者,非但可以獲得軍政府的高額獎勵,而且如果查出來他所舉報的確有其事的話,還可以獲得被舉報者十分之一的家產。在撣邦這個窮困潦倒的地方,隻要這些軍官有犯法的地方,那大都是跟利益有關的,或許是貪汙挪用,或許是掠奪百姓等等等等,那家產自然有一些了,或許還會很高。除了這些獎勵之外,舉報者在政治上還可以得到一定的回報,比如說升官,比如說成為軍政府後備幹部。當然了,如果舉報者是個平民百姓,那也隻有經濟上的獎勵了。
舉報的利益這麽大,而且不管有沒有這事,隻要舉報了,那就可以搞臭某些對手。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東西一頒布的話,那就會成為一個大殺器,撞到刀口上那就很難避免。因此,耶波還為舉報設立了一定的門檻,那就是不能捕風捉影,必須有真憑實據。
另外,凡是毫無證據的誣告,直接反坐,就是說,告人家什麽罪名,反坐到自己身上也是什麽罪名。這樣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杜絕廉政公署條例被有心人利用。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打擊舉報者的積極性,不過,在廉政公署剛開張的時候,這條例剛剛好,否則,耶波就算有一個團的兵力,那也很可能忙不過來的。現在的撣邦簡直亂的一塌糊塗,隻要是沒點職權在身的的普通老百姓又或是士兵,誰沒有受過欺壓?誰沒點冤屈在身?估計就是一些低層軍官,心裏也有不平的地方呢。
至於主動自首而獲得離職補償金以及舉報獎金的來源,當然是來自於撣邦軍政府的財政部——看看,德欽果然夠囂張,財政廳居然變了財政部。本來麽,唐宋想著撣邦既然窮成這樣,是不是從自己的腰包裏掏點出來作為獎勵的,不過,耶波又怎麽敢讓唐宋出錢?所以那獎金自然是撣邦的事情了,牽涉不到唐宋個人頭上。
看到這個條例,唐宋想了想,也就沒有修改——要是自己掏錢的話,那說不定會有人傳自己也想當土皇帝呢,要不然明明是公家的事情,憑什麽私人掏腰包?雖然實際上唐宋跟土皇帝也沒啥區別,但某些名聲,暫時能不擔還是不擔的好。
現在的撣邦有沒有錢?錢自然是有的,不過,不在財政部——那所謂的財政部,其實隻是德欽的傀儡,可以說,財政部的金庫就等於德欽的保險箱。除了德欽外,沒人知道裏麵有沒有錢,又有多少錢。所以,這個問題還需要跟德欽去談。
其實,就算不談,唐宋也知道,別人可以沒錢,但德欽不可能沒錢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要是連錢財都沒一點,他德欽還做什麽撣邦老大?錢財隻是權力的衍生品罷了,隻要有權,什麽東西沒有?撣邦畢竟那麽大地方,撣邦畢竟那麽多資源,隨便折騰一點出來,那都是大價錢。所以,德欽非但有錢,而且還不少,很有可能便是算上唐宋現在所有的身家都比不上。隻不過,這錢德欽肯定不會藏在撣邦就是了,或許都不在緬甸。要知道,瑞士銀行在東南亞,尤其是金三角一帶,很是有不少客戶的。說不定德欽就是其中一員,而且還是很大頭的那種。
德欽既然在權力上麵一朝頓悟徹底妥協了,就不知這錢他是不是也會老實地交出來?用手段?怕有些不合適,至少不能在撣邦這邊用……坐在辦公室裏的唐宋不禁摸起了下巴。
其實,人都七老八十沒什麽好活的了,而且又沒什麽親戚子女,以後到了內比都還由國家供養著,要那麽多錢幹嘛?那可都是撣邦人民的民脂民膏,應該還給撣邦人民才對。嗯,有機會還是跟他談談,今天就不去了。一天找幾趟,也顯得自己太無能了不是?
當耶波被唐宋派出去印刷條例並在最短時間內設立兩個辦公地點的時候,唐宋便給上午剛剛投誠的那些中高層軍官們傳音。讓他們趕緊找耶波,根據條例的贖罪製度將自己的屁股抹幹淨了,否則等到被舉報出來的時候,他唐宋也沒辦法,也隻能秉公辦事。要是一項新製度剛出來,作為製定者就帶頭違反的話,那還不如不製定……嗯,就看他們自覺了,非要往槍口上撞他也沒辦法,這項製度要推行下去,總還是要找好幾隻雞的,否則沒人會當回事。
如果說觸犯緬甸聯邦法律的人現在絕大部分都應該在這東枝山上的話,那舉報者最多的地方絕對應該是在東枝城裏。因為那裏才是普通人居住的中心,那裏才是受欺壓的主體。至於普通士兵,汗,也沒什麽油水,基本上都是窮光蛋,就算被欺壓,估計也就是**上受點氣,實在沒什麽好說的。雖然舉報的那點獎金對他們來說還有點吸引力,但要證據,那就有些費勁了——除非以前一起跟老大們下山幹過壞事……
所以,唐宋讓耶波設立了兩個辦公地點。一個就在山上的司令部裏,而另一個,則是東枝城裏的司令部。這東西隻有出現在司令部裏,那才會有人相信,才知道這是撣邦軍政府要執行的措施。不過,就算如此,那還是要找些士兵給民眾們發發傳單的,還是要找人給他們講解講解政策的。否則,這兒一般的平頭百姓,可真不敢找軍政府的麻煩,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因此,唐宋要耶波一定要將政策講通了,而且保密措施也要做好——其實,某種程度上,倒是不怎麽需要保密,而且,就算想要對舉報人的一切情況進行保密的話也不是那麽容易,作為強勢的為官者總是能通過種種手法知曉一切,更何況,有些問題還需要舉報者跟被舉報者當麵對質。所以,條例上直接規定了一條——凡是打擊報複舉報者,無論輕重,一律死刑。
這一條死刑就是唐宋所修改的,反正緬甸的死刑不少,也不在乎多這一條。更何況,他是吸取了國內很多教訓才如此修改的——北邊不知道多少舉報者含冤不雪,被被舉報者折騰的死去活來的。所以,唐宋直接弄了一條高壓線,看誰敢越過去。作為律法嘛,尤其是亂世中的律法,總是要有點威懾力的。所以,這條死刑也應該正當其時,相信有這一條可以減少很多舉報者的顧慮。
當然了,律法最重要的是執行,而非製定,要不然,某個國家也不會有那麽多違憲的法律條文大行其道了。所以,這個執行問題,唐宋也跟耶波強調了又強調。此來撣邦的第一把火,唐宋不允許任何人出錯。
當條例頒布下去半小時後,當廉政公署的牌子在山上司令部掛起來後,唐宋便聽到有不少人在商議這東西,更聽到有兩個剛剛投誠的中層軍官在商量——他們到底該怎麽辦?
怎麽辦?當然是趕緊老老實實到廉政公署將問題交代清楚了,然後以最快的速度找被害者擺平,否則等人家上門舉報再挖出來那就不好看了——唐宋見他們似乎頗有悔意,便傳音訓斥了一頓。
見唐宋連他們那麽小的商議都聽清楚了,幾個人嚇了一跳之餘,便隻好來一趟將問題說清楚了。誰讓他們言語之間已經透露出了自己的問題,想瞞都瞞不過去。更何況現在唐宋話語中還透露著愛護,真要等以後事主找上門,可就未必有現在好說話了。
當廉政公署的牌子一掛起來,整個東枝山上從上到下的官員便都在觀望。觀望唐宋這第一把火到底能不能燒起來,觀望到底有沒有人主動去交代問題,然後再決定自己的行止。這就跟吃螃蟹一樣啊,第一個總是那麽難得的。畢竟,主動交代問題就代表自己犯了錯誤,那可是很沒麵子的事情。
觀望了半晌,還以為唐宋這第一炮打不響的時候,那幾個被唐宋點醒的家夥便過來了,然後,整個東枝山都騷動起來。
聽著不絕於耳的議論,聽著不少人下的決定,坐鎮司令部的唐宋終於站起身來。
火終於燒起來了,那該進行下一步計劃了。
便在第一波自首者走進司令部的時候,東枝城裏也有不少人圍在了司令部的公告牆前——要是放在往日,可沒人敢在這地方圍觀。不過今天不一樣,因為有士兵站在旁邊拉客,見到一個人就拉一個人過去,便是他們不想看那新鮮出爐的告示都不行。然後,這一看,就舍不得走了,就開始議論紛紛起來,就開始鼓起掌來。如此,人漸漸多了,就形成了圍觀。
與此同時,整個東枝城也開始騷動起來,這要感謝那些將廉政公署條例當傳單發的士兵。
東枝城裏無論是誰第一眼看到這東西,絕對會選擇不相信。但當傳單越來越多,當士兵們宣傳講解的話語越傳越廣,當司令部門前的告示知曉的人越來越多時,人們終於選擇了相信。
當然,相信歸相信,真要走出舉報者的第一步就不是那麽容易了。朝令夕改在撣邦來說太尋常了,誰知道是不是哪個高官拿他們這些普通老百姓尋開心的?而舉報,可是會造成後果的,萬一舉報不成被反坐怎麽辦?就算舉報成了,能不能達到效果能不能挽回損失?最關鍵的是,萬一遭遇打擊報複怎麽辦?老百姓們最害怕的就是這個了。他們很是懷疑打擊報複的死刑條例到底管不管用,要知道,無論哪個社會,官官相護,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會有人為了他們平頭百姓去得罪高官嗎?去殺高官?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當整個東枝城開始轟動起來的時候,整個司令部門口都圍滿了人,可就是沒有一個人敢走進去。他們都在觀望,觀望這個下午到底有沒有敢進去舉報,這廉政公署到底能不能開張。至於自首,汗,老百姓們可不相信這個,哪個當官的還可能自首?可不是天方夜譚嗎?——他們卻不知,東枝山上司令部的大門口此刻正人來人往,誰見麵了都是一聲苦笑,無奈搖頭,算是打了個招呼,他們,都是來自首的。其實,唐宋設立這廉政公署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自首,否則也不會給那麽優厚的條件了,無論怎樣,總不可能將撣邦所有當官的都殺光吧?這自首洗白,自然是現在必須要做的事情。當然,廉政公署的設立遠不止這一個目的,以後,這將成為懸在所有撣邦官員頭上的一把利劍,讓他們永遠不敢越雷池一步。
當山下司令部門口已經被圍得水泄不通的時候,當人們的耐心已經被消磨得差不多的時候,人群中終於傳來一個聲音:
“讓讓,麻煩讓讓,讓我進去。”
唧唧喳喳的議論聲頓時為之一清,擁擠中,人群裂開一條縫,一個落魄的中年男人一瘸一拐走了進來,最終消失在司令部那看起來有些陰森的大門口。
“他是誰?”
“是去舉報的嗎?”
……
當人影一消失,鴉雀無聲的人群終於騷動起來,各種各樣的議論聲又再一次傳了出來:
“唔,我似乎認識他。”
“他是誰,又怎麽了?說來聽聽。”
“他好像原本是在南門開店的,後來店被人占走了,人也被打瘸了,似乎,似乎他的老婆孩子也出了點問題……”
“這樣啊,那他一定是來舉報的……嘿,換了我遭遇這樣的事情,那也絕對不死不休的,哪怕事後再被報複……”
“是啊,反正什麽都沒了,反正是爛命一條,那還害怕什麽?”
就在司令部門口熱火朝天的時候,就在人們等待觀望第一樁舉報的結果將是如何的時候,唐宋正在跟吳將軍說著話,或者說,也是一個命令:
“嗬,吳將軍,我想到下麵基層軍隊看看,有沒有興趣跟我一起去?”
你都發話了,能沒興趣嗎?
吳將軍暗自歎息,心道,這就要拿自己開刀嗎?
有德欽出馬,再加上唐宋本來就占據著大義,一番走動下來,這東枝山上的軍力也就被收攏的七七八八了。當然,暫時來說,這還是表麵的現象,是不是真那麽聽唐宋使喚,還有待於時間的檢驗。不過唐宋也不害怕他們玩陰的就是了,隻要他們還在東枝山上,那一切就別想逃脫唐宋的掌握。
之所以才說收攏的七七八八,那是因為這山上雖然是德欽一家獨大,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那麽聽他號令的。比如說副司令吳將軍,幾十年前,老吳是帶著自己的一隊人馬投奔德欽的,隻是因為沒有德欽勢大,所以才做了副司令。幾十年來大家都恪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老吳一向也比較老實,所以德欽也就沒拿他怎麽樣。而現在,老吳的那點手下自然不會聽德欽的召喚。
這些事,德欽也跟唐宋說清楚了,那具體的工作當然需要唐宋去做,省得他還去丟那個人,雖然實際上如今的他已經沒什麽麵子可言了,但最後的那層遮羞布,總該給他留著不是?
有這八層力量在手,對目前的唐宋來說已經足夠了,老吳那兒不著急,相信他會認清形勢的。反正無論下手不下手,包括已經到手的八層力量在內,短時間內都需要唐宋花大力氣盯著他們。一切,還是等廉政公署建立起來再說,到時候如果老吳還是不識趣的話,那不如先從他的手下開始?正好又是一個典型的殺雞儆猴,讓德欽那些老部下也學習學習。既然定下了製度策略,那不論是唐宋親自挖的幾個人物還是德欽教唆投降的手下,又或是還在搖擺中的老吳等人,唐宋都會把他們清洗一遍的。要麽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否則他唐宋在撣邦就成了唐小醜了。
一圈子轉下來,時間也已經到了中午,跟德欽一起吃了個午飯,順便又從德欽嘴裏了解到一些撣邦的現實情況後,唐宋便將德欽送回他原本的居所。再羈押已經沒有必要,反而容易讓德欽原本的那些手下心生不平,老家夥畢竟統領了這支部隊一輩子,誰又願意他們的老領導丟臉吃虧?這等於他們自己丟臉吃虧啊。
實際上,要不是每到一個地方,唐宋都弄上一兩手下馬威的把戲,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手段,說不定整個東枝山早就暴動了,而現在,那些人還未必真正的心服口度,說不定還在等機會,所以,唐宋才需要繼續看著他們。
一點半,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耶波終於將廉政公署的各項條例擺弄出來了。倒不是說這東西有多難弄,關鍵是要考慮周全,將各方麵的事情都要涵蓋進去,否則,要是以後被誰抓住漏洞跑了大魚,可不就是製定者的責任?而且,這也是耶波在撣邦的第一次掌權出手做事,自然要做的漂漂亮亮。
唐宋將草案看了一下,隻修改了一條,便讓耶波大量複印,不但每級軍官人手都要一份,而且每個軍營裏麵都要大量張貼,爭取做到每個士兵都知道這個草案條例。因為這個廉政公署能不能順利開展任務,還需要普通士兵大力支持啊。
其實,隻要這個東西頒布下去,那些普通士兵想不支持,心裏都會癢癢的止不住。
因為這條例裏麵除了主動自首減輕刑罰等條文外,最具吸引力的就是舉報這一項了。
凡是舉報者,非但可以獲得軍政府的高額獎勵,而且如果查出來他所舉報的確有其事的話,還可以獲得被舉報者十分之一的家產。在撣邦這個窮困潦倒的地方,隻要這些軍官有犯法的地方,那大都是跟利益有關的,或許是貪汙挪用,或許是掠奪百姓等等等等,那家產自然有一些了,或許還會很高。除了這些獎勵之外,舉報者在政治上還可以得到一定的回報,比如說升官,比如說成為軍政府後備幹部。當然了,如果舉報者是個平民百姓,那也隻有經濟上的獎勵了。
舉報的利益這麽大,而且不管有沒有這事,隻要舉報了,那就可以搞臭某些對手。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東西一頒布的話,那就會成為一個大殺器,撞到刀口上那就很難避免。因此,耶波還為舉報設立了一定的門檻,那就是不能捕風捉影,必須有真憑實據。
另外,凡是毫無證據的誣告,直接反坐,就是說,告人家什麽罪名,反坐到自己身上也是什麽罪名。這樣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杜絕廉政公署條例被有心人利用。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打擊舉報者的積極性,不過,在廉政公署剛開張的時候,這條例剛剛好,否則,耶波就算有一個團的兵力,那也很可能忙不過來的。現在的撣邦簡直亂的一塌糊塗,隻要是沒點職權在身的的普通老百姓又或是士兵,誰沒有受過欺壓?誰沒點冤屈在身?估計就是一些低層軍官,心裏也有不平的地方呢。
至於主動自首而獲得離職補償金以及舉報獎金的來源,當然是來自於撣邦軍政府的財政部——看看,德欽果然夠囂張,財政廳居然變了財政部。本來麽,唐宋想著撣邦既然窮成這樣,是不是從自己的腰包裏掏點出來作為獎勵的,不過,耶波又怎麽敢讓唐宋出錢?所以那獎金自然是撣邦的事情了,牽涉不到唐宋個人頭上。
看到這個條例,唐宋想了想,也就沒有修改——要是自己掏錢的話,那說不定會有人傳自己也想當土皇帝呢,要不然明明是公家的事情,憑什麽私人掏腰包?雖然實際上唐宋跟土皇帝也沒啥區別,但某些名聲,暫時能不擔還是不擔的好。
現在的撣邦有沒有錢?錢自然是有的,不過,不在財政部——那所謂的財政部,其實隻是德欽的傀儡,可以說,財政部的金庫就等於德欽的保險箱。除了德欽外,沒人知道裏麵有沒有錢,又有多少錢。所以,這個問題還需要跟德欽去談。
其實,就算不談,唐宋也知道,別人可以沒錢,但德欽不可能沒錢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要是連錢財都沒一點,他德欽還做什麽撣邦老大?錢財隻是權力的衍生品罷了,隻要有權,什麽東西沒有?撣邦畢竟那麽大地方,撣邦畢竟那麽多資源,隨便折騰一點出來,那都是大價錢。所以,德欽非但有錢,而且還不少,很有可能便是算上唐宋現在所有的身家都比不上。隻不過,這錢德欽肯定不會藏在撣邦就是了,或許都不在緬甸。要知道,瑞士銀行在東南亞,尤其是金三角一帶,很是有不少客戶的。說不定德欽就是其中一員,而且還是很大頭的那種。
德欽既然在權力上麵一朝頓悟徹底妥協了,就不知這錢他是不是也會老實地交出來?用手段?怕有些不合適,至少不能在撣邦這邊用……坐在辦公室裏的唐宋不禁摸起了下巴。
其實,人都七老八十沒什麽好活的了,而且又沒什麽親戚子女,以後到了內比都還由國家供養著,要那麽多錢幹嘛?那可都是撣邦人民的民脂民膏,應該還給撣邦人民才對。嗯,有機會還是跟他談談,今天就不去了。一天找幾趟,也顯得自己太無能了不是?
當耶波被唐宋派出去印刷條例並在最短時間內設立兩個辦公地點的時候,唐宋便給上午剛剛投誠的那些中高層軍官們傳音。讓他們趕緊找耶波,根據條例的贖罪製度將自己的屁股抹幹淨了,否則等到被舉報出來的時候,他唐宋也沒辦法,也隻能秉公辦事。要是一項新製度剛出來,作為製定者就帶頭違反的話,那還不如不製定……嗯,就看他們自覺了,非要往槍口上撞他也沒辦法,這項製度要推行下去,總還是要找好幾隻雞的,否則沒人會當回事。
如果說觸犯緬甸聯邦法律的人現在絕大部分都應該在這東枝山上的話,那舉報者最多的地方絕對應該是在東枝城裏。因為那裏才是普通人居住的中心,那裏才是受欺壓的主體。至於普通士兵,汗,也沒什麽油水,基本上都是窮光蛋,就算被欺壓,估計也就是**上受點氣,實在沒什麽好說的。雖然舉報的那點獎金對他們來說還有點吸引力,但要證據,那就有些費勁了——除非以前一起跟老大們下山幹過壞事……
所以,唐宋讓耶波設立了兩個辦公地點。一個就在山上的司令部裏,而另一個,則是東枝城裏的司令部。這東西隻有出現在司令部裏,那才會有人相信,才知道這是撣邦軍政府要執行的措施。不過,就算如此,那還是要找些士兵給民眾們發發傳單的,還是要找人給他們講解講解政策的。否則,這兒一般的平頭百姓,可真不敢找軍政府的麻煩,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因此,唐宋要耶波一定要將政策講通了,而且保密措施也要做好——其實,某種程度上,倒是不怎麽需要保密,而且,就算想要對舉報人的一切情況進行保密的話也不是那麽容易,作為強勢的為官者總是能通過種種手法知曉一切,更何況,有些問題還需要舉報者跟被舉報者當麵對質。所以,條例上直接規定了一條——凡是打擊報複舉報者,無論輕重,一律死刑。
這一條死刑就是唐宋所修改的,反正緬甸的死刑不少,也不在乎多這一條。更何況,他是吸取了國內很多教訓才如此修改的——北邊不知道多少舉報者含冤不雪,被被舉報者折騰的死去活來的。所以,唐宋直接弄了一條高壓線,看誰敢越過去。作為律法嘛,尤其是亂世中的律法,總是要有點威懾力的。所以,這條死刑也應該正當其時,相信有這一條可以減少很多舉報者的顧慮。
當然了,律法最重要的是執行,而非製定,要不然,某個國家也不會有那麽多違憲的法律條文大行其道了。所以,這個執行問題,唐宋也跟耶波強調了又強調。此來撣邦的第一把火,唐宋不允許任何人出錯。
當條例頒布下去半小時後,當廉政公署的牌子在山上司令部掛起來後,唐宋便聽到有不少人在商議這東西,更聽到有兩個剛剛投誠的中層軍官在商量——他們到底該怎麽辦?
怎麽辦?當然是趕緊老老實實到廉政公署將問題交代清楚了,然後以最快的速度找被害者擺平,否則等人家上門舉報再挖出來那就不好看了——唐宋見他們似乎頗有悔意,便傳音訓斥了一頓。
見唐宋連他們那麽小的商議都聽清楚了,幾個人嚇了一跳之餘,便隻好來一趟將問題說清楚了。誰讓他們言語之間已經透露出了自己的問題,想瞞都瞞不過去。更何況現在唐宋話語中還透露著愛護,真要等以後事主找上門,可就未必有現在好說話了。
當廉政公署的牌子一掛起來,整個東枝山上從上到下的官員便都在觀望。觀望唐宋這第一把火到底能不能燒起來,觀望到底有沒有人主動去交代問題,然後再決定自己的行止。這就跟吃螃蟹一樣啊,第一個總是那麽難得的。畢竟,主動交代問題就代表自己犯了錯誤,那可是很沒麵子的事情。
觀望了半晌,還以為唐宋這第一炮打不響的時候,那幾個被唐宋點醒的家夥便過來了,然後,整個東枝山都騷動起來。
聽著不絕於耳的議論,聽著不少人下的決定,坐鎮司令部的唐宋終於站起身來。
火終於燒起來了,那該進行下一步計劃了。
便在第一波自首者走進司令部的時候,東枝城裏也有不少人圍在了司令部的公告牆前——要是放在往日,可沒人敢在這地方圍觀。不過今天不一樣,因為有士兵站在旁邊拉客,見到一個人就拉一個人過去,便是他們不想看那新鮮出爐的告示都不行。然後,這一看,就舍不得走了,就開始議論紛紛起來,就開始鼓起掌來。如此,人漸漸多了,就形成了圍觀。
與此同時,整個東枝城也開始騷動起來,這要感謝那些將廉政公署條例當傳單發的士兵。
東枝城裏無論是誰第一眼看到這東西,絕對會選擇不相信。但當傳單越來越多,當士兵們宣傳講解的話語越傳越廣,當司令部門前的告示知曉的人越來越多時,人們終於選擇了相信。
當然,相信歸相信,真要走出舉報者的第一步就不是那麽容易了。朝令夕改在撣邦來說太尋常了,誰知道是不是哪個高官拿他們這些普通老百姓尋開心的?而舉報,可是會造成後果的,萬一舉報不成被反坐怎麽辦?就算舉報成了,能不能達到效果能不能挽回損失?最關鍵的是,萬一遭遇打擊報複怎麽辦?老百姓們最害怕的就是這個了。他們很是懷疑打擊報複的死刑條例到底管不管用,要知道,無論哪個社會,官官相護,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會有人為了他們平頭百姓去得罪高官嗎?去殺高官?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當整個東枝城開始轟動起來的時候,整個司令部門口都圍滿了人,可就是沒有一個人敢走進去。他們都在觀望,觀望這個下午到底有沒有敢進去舉報,這廉政公署到底能不能開張。至於自首,汗,老百姓們可不相信這個,哪個當官的還可能自首?可不是天方夜譚嗎?——他們卻不知,東枝山上司令部的大門口此刻正人來人往,誰見麵了都是一聲苦笑,無奈搖頭,算是打了個招呼,他們,都是來自首的。其實,唐宋設立這廉政公署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自首,否則也不會給那麽優厚的條件了,無論怎樣,總不可能將撣邦所有當官的都殺光吧?這自首洗白,自然是現在必須要做的事情。當然,廉政公署的設立遠不止這一個目的,以後,這將成為懸在所有撣邦官員頭上的一把利劍,讓他們永遠不敢越雷池一步。
當山下司令部門口已經被圍得水泄不通的時候,當人們的耐心已經被消磨得差不多的時候,人群中終於傳來一個聲音:
“讓讓,麻煩讓讓,讓我進去。”
唧唧喳喳的議論聲頓時為之一清,擁擠中,人群裂開一條縫,一個落魄的中年男人一瘸一拐走了進來,最終消失在司令部那看起來有些陰森的大門口。
“他是誰?”
“是去舉報的嗎?”
……
當人影一消失,鴉雀無聲的人群終於騷動起來,各種各樣的議論聲又再一次傳了出來:
“唔,我似乎認識他。”
“他是誰,又怎麽了?說來聽聽。”
“他好像原本是在南門開店的,後來店被人占走了,人也被打瘸了,似乎,似乎他的老婆孩子也出了點問題……”
“這樣啊,那他一定是來舉報的……嘿,換了我遭遇這樣的事情,那也絕對不死不休的,哪怕事後再被報複……”
“是啊,反正什麽都沒了,反正是爛命一條,那還害怕什麽?”
就在司令部門口熱火朝天的時候,就在人們等待觀望第一樁舉報的結果將是如何的時候,唐宋正在跟吳將軍說著話,或者說,也是一個命令:
“嗬,吳將軍,我想到下麵基層軍隊看看,有沒有興趣跟我一起去?”
你都發話了,能沒興趣嗎?
吳將軍暗自歎息,心道,這就要拿自己開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