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麽時候,劉濤已經走了進來,站在一邊靜靜的看著。


    抗體逐漸在夜魔體內發揮作用,在兩人的注視下,這隻夜魔的身體慢慢出現了崩潰的征兆。


    三十分鍾後,劉濤對守在門口的兩名戰士說了什麽,兩名戰士點了點頭,把裏麵那團模糊的爛肉抬了出去。


    在兩名戰士遠去以後,劉濤轉身看著羅伯特,“毒藥?”


    羅伯特笑著搖了搖頭,“是抗體。”


    劉濤點了點頭,說起實驗體的事來,“根據你的要求,找了一些受過傷的戰犯。”說完,劉濤有些疑惑,“還有很多健康的囚犯,為什麽特意挑選這些人?”


    “恩,我要試驗一下在身體機能受創,免疫力下降的情況下,注射過抗體的人類,能不能抵抗住kv病毒的入侵。”羅伯特簡單的解釋了兩句,問道,“實驗體呢?安置在哪?”


    “走吧,我帶你過去。”兩人一前一後的離開了這個房間。


    羅伯特邊走邊說,“這個地方的條件還是有些簡陋,我需要更精密的儀器和更優良的實驗環境,用來對kv病毒抗體做更進一步的研究。”


    “沒問題,你把地址標記出來,我派人去清理出一個安全的藥物試驗室。”劉濤示意這些都不是問題。


    在把羅伯特帶到以後,劉濤就離開了。


    1號行政區,中轉站。


    劉濤跨過空間門走了出來,“呂將軍,我需要一些自動防禦機槍。”


    呂閔有些驚訝,“自動防禦機槍實戰性並不好,你要那玩意幹什麽?”


    確實,自動防禦機槍的工作原理,就是把人類的紅外特征輸入電腦係統,在由紅外成像儀發現有此類圖像後,就會立即指揮機槍開火。


    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它不分敵我見人就打,這就會造成很多誤傷,這個可以通過裝備敵我識別器來解決。


    機槍的瞄準,也可以通過高速攝像機捕捉的實施動態畫麵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其消耗的大量能源,很讓人頭疼,它需要一個全天候24小時穩定不間斷的能源供應。


    其所消耗的能源和製造成本,與其所能帶來的戰鬥力加成,並不相符,所以隻是出於一種技術儲備的心理,造了一些原型機用來實驗,沒有正式列裝。


    “實驗室那邊需要人手去保護,航空母艦上的空間門這裏也需要人手保護。”劉濤說了一下接下來準備分兵兩地的計劃,“人手上有些不足。”


    “行,沒問題。”呂閔認可了劉濤的計劃。


    劉濤說完正事,轉身放下手中被更換下來的動力電池,耐心的按照教程一一把它們連上充電接口,這才離開。


    龍影總部,坦尼斯星球。


    陳長明站在窗前,抬頭看著天邊那顆巨大的星球投影,“也不知道劉濤那邊進展怎麽樣?光明行動順不順利?現在進行到哪一步了?”


    正沉思間,戴在耳朵上的通訊器亮了起來,“陳指揮,人工智能完成了,準備進行第一次測試。”


    “哦?好,我知道了。”陳長明又看了一眼窗外的天空,轉身走出辦公室。


    龍影科研部下屬,人工智能計劃小組。


    陳長明和王德立寒暄了兩句,默默的走到一邊坐下,等待著第一次開機試驗。


    “‘盤古’第一次開機試驗,開始。”


    盤古,開天辟地的創世神,用在龍影第一個人工智能的身上,顯然科研部對它寄托了很高的期望。


    人工智能計劃小組組長沈海平複了一下心情,鄭重的按下了啟動鍵。


    龐大的計算機陣列上空,浮現出了一麵巨大的虛擬屏幕,密密麻麻的數據代碼,在上麵飛速的閃動。


    所有人都耐心的等待著,終於,在漫長的等待過後數據加載完畢,整個屏幕瞬間為止一空,一個巨大的龍頭緩緩的浮現在屏幕上。


    “盤古,確認權限。”


    “第一權限,指揮官,戰爭部長,陳長明”


    “第二權限,科研部長,王德立”


    “第二權限,後勤部長,張召忠”


    “第二權限,探索部長,孫新”


    “第三權限......”


    “盤古,接管所有智能係統。”


    “連線中......”


    整個龍影總部所有的設備瞬間斷線,重啟。


    “連線成功”


    陳長明帶頭鼓起了掌,一時間所有的小組成員互相擁抱著,大聲慶賀。


    之後的試驗,陳長明就沒有參加,正要離開時,王德立叫住了他。


    “陳指揮,這是你的個人終端。”王德立遞出一個手表裝的設備,“量子加密通訊,虛擬成像,第三代石墨烯電池技術,裝配了跟盤古主機一樣的第一代量產型光子芯片,在量子通訊信號覆蓋的地方,盤古隨叫隨到。”


    陳長明接過來,在按照王德立的說法,綁定了指紋等一係列個人信息之後,一個10寸大小的虛擬屏幕被激發。


    “指揮官,盤古為您服務”


    就在陳長明在辦公室,一個人摸索著個人終端的用法時。


    hx-2號行政區,一個完成建設的坦克生產線。


    來自hx-1號行政區的幾名坦克工程師,正在做著最後的檢查。


    工程師們一邊對生產線坐著調整,一邊說著調整的原因。


    身邊來自hx-2號行政區選出來的工程師學徒,認真的記錄著聽到的每一個字。


    更遠處,第一批緊急培訓出來的技術工人,正在待命,等待著生產線最後的。


    “可以了,準備第一次開機。”為首的工程師滿意的放下手中的工具,大聲招呼工人們做好準備。


    得益於日本人占領期間的大肆經營,在1937年年末,鋼的產量就達到了55.6萬噸,鐵的產量達到了95.9萬噸,對比同時期的國民政府可憐的41000噸鐵和900噸鋼的產量,就可以知道,為什麽後來的抗戰打的如此之艱難。


    在東北解放後,來自hx-1號行政區的專家和工程師們,在原有鋼鐵廠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除了使用更好的合金配方和金屬添加劑以外,還改進了相關的加工工藝。


    此時生產線使用的,就是生產自第一鋼鐵廠的優質裝甲鋼,在工人們的操縱下被切割成各種形狀,分別送上生產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多元宇宙的異位麵來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飲者留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飲者留名並收藏多元宇宙的異位麵來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