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了軍隊糧草軍餉的高人宗,知道自己這一回在劫難逃不被滿門抄殺都是幸事。


    進京足足等了十七天。


    邊關那邊要是軍情有變,早就遞過來了。


    而相國府,自己不敢去問消息,也沒有多餘的銀兩去打發了。


    何況他知道和珅是貪財如命的人,但是他不知道和珅還是一個喜歡玩心機技巧的人。


    聽到一早門被一群人上來敲得山響,他跳樓去死的心都有了......


    這十天,日不能食,夜不能寐。天天夢見自己一家大小被拖到菜市口給砍頭。


    這樣的日子真難熬啊......


    聽到來的人是那個藍衣大漢的聲音,這人怎麽了,親自來了?


    而且門一開,高人宗就看到藍衣大漢倒頭跪下。


    口裏還說著:“恭喜恭喜~!”


    高人宗立刻把此人拉起來問:“這喜從何來啊?”


    藍衣大漢從袖子裏拉出一卷公文,高人宗拿過來一看。


    是西部邊疆兵營收到高人宗押送軍餉和糧食的回批。


    這......高人宗明明知道這筆錢被山匪給盡數搶了去了,這......回批上明顯的是那邊的督統拿到軍糧軍餉給的回批沒錯。


    一切都仿佛在雲裏霧裏。


    其時這時的新疆回民鬧起還是比較普通的一件事,主要是因為對回族穆斯林進行迫害的文字獄案件引起的。


    這就是發生於乾隆四十六年(178年)的“海富潤事件”。


    海富潤,回族,廣東三亞人。虔信伊斯蘭教,曾在廣西、湖南、陝西等省回民地區遊學8年並長期居留,乾隆四十六年自陝西返鄉,途經漢口,結識南京籍回民袁國柞。袁贈送他《天方至聖實錄年譜》、《天方字母解義》、《清真釋疑》、《天方三字經》等書。在桂林被當局盤查,搜出阿文經籍和上述書籍後當即被捕,並上報廣西巡撫朱椿,朱椿一麵行文通報江南各省查辦,一麵羅織罪狀上奏朝廷。袁國柞及兄袁國裕,以及有關人士談在文、改紹賢等均被逮捕並解往北京。


    各地回民聞訊驚恐不安。新疆的回民自然是動亂不停。乾隆皇帝接來椿奏折後,發覺地方官吏處理失當,而且編造事實,立即嚴詞訓斥。指出“舊教回民各省多有”,而回民“其平日所誦經典多係相沿舊本,並非實有毀謗,顯為悻逆之語”,下旨釋放被捕人土,發還書籍,並且不必查辦,並不得滋擾回民信教。各省奉旨辦理此案,袁國柞等人均被釋放,朱椿被內閣革職留用。至次,此文字獄方才得以了結。


    這件事起來也快,平息下去也快。


    此刻回民已經得到乾隆放人的消息。


    同時,給平息亂民的軍隊送軍餉的隊伍糧餉被劫。


    和珅動用了西北的軍方督統的關係,說自己選的人,送錢糧途中被扮作匪患的八旗軍劫走,如果不內部嚴查,必將明示皇上以治罪。


    平亂的督統自然不是自己指派人去劫掠軍餉的,可是山匪如何得到糧餉運送消息的?他解釋不清楚,自己就得擔責任,隻有派軍隊回頭去山裏清繳,果然是所有被山匪拿去的錢糧物都在。


    立刻回了和珅此時得以平複。


    蒙在鼓裏的高人宗此刻看到文書沒有假,其實也假不了。


    他糧草被劫持,自然有手下人透出風聲給西北平亂軍隊了。


    西北平亂軍隊派人去京城正要報上軍機處,此刻管理軍機處的和珅劈頭蓋腦一頓嗬斥,來人縮著腦袋就回去找山匪要軍餉糧食去了。


    他們不去找,讓乾隆去找麽?平亂,平得讓匪患都出來了?


    十天,十天來回消息足夠了......


    事情還能這樣的......


    高人宗此刻看到這回函是心裏的石頭落了地。


    藍衣大漢又遞過來一份公函,並且說:“恭喜老爺榮升~!”


    高人宗看到公文是吏部頒發的沒有假:高人宗解運糧草有功,著任西安知府。


    等來人走後,高人宗是一會哭,一會笑。


    客棧的人知道這幾天不出房間的居然是朝廷新封的知府老爺,人家升了官了,也不敢要拖欠的住店錢。


    高人宗在京多留了一日,此間心潮起伏。


    想到自己從刀口是如何活過來的,不由得涕淚直下,哈哈大笑,狀若癲狂,


    被搶去的官家糧食和軍餉不僅僅自己不去追討,還沒有被斥責,相反還晉級當了知府老爺,升了一級。


    一個要被人唾罵的無用之人,有罪之身,去死都沒有人可惜的。


    居然還當了知府。


    高人宗感慨和珅的權力之巨,勢力之龐大,擁有回天之能,也是心裏不甚惶恐,如墜冰窖。


    他自己清楚,由禍事而得官,後來必然遭到報應,還貪圖高官厚祿的話,自己將粉身碎骨。


    第二天,他付清了銀兩,獨自悄悄出了京城,潛回了浙江老家,找一個無人的山野隱居,居然平穩的度過了餘生......


    果然,和珅一黨,因為他而得到官職的,不是被發配就是被抄家,沒有一個得到幸免的。


    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嘉慶帝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處所,“賞賜”他白綾一條,令其自盡。


    高人宗知道這和珅是死了。


    中國官員雖在清朝之前已經多有貪腐,但在和珅主政年間達到高峰。和珅發明並實行議罪銀製度,令貪汙官員被揭發後仍然不需要判處死刑,隻需要罰款,造成乾隆一朝百官齊貪的現象。以致清代流行一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和珅不僅僅攬權,排賢,欺君,貪財,而且好色。


    自然這裏我不會去找和珅很多的花邊新聞,其實很多人在野史裏已經知道了,和珅的府邸有著妻妾數十人,還養著外國的洋妞......


    以和珅的狡詐,對外稱,這些都是“義女”。


    這是不是應驗了“作死之人必須死,禍福因果終有報的”話。


    和珅進入皇城時,是一貧如洗,後來在獄中飽受世間的諸多煎熬。


    這一次和珅鋃鐺入獄,身陷囹圄,嚐到了人間淒涼、冷清、饑餓、刑罰、痛苦、欺壓、侮辱等諸多酸甜苦辣滋味。回想起來,他慘淡經營一生,家業富比皇室,到頭來落得個如此悲慘下場,不禁萬分慨歎。特別是當時恰逢正月十五日,正值元宵佳節,和珅自然而然想到往年自己的家中賓客滿堂,門前車水馬龍,一家人歡歡喜喜,自己在眾妾侍奉下悠然自得、盡情享樂的情景......


    提筆作了題名為《上元夜獄中對月兩首》的詩:


    “夜色明如許,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挨曉,牆高不見春。星辰環冷月,縲絏泣孤臣,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憐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與更俱永,恩隨節共斷。聖明幽隱燭,縲絏有孤臣。”


    從上述兩首詩中可以看出來,和珅已經預感到自己的餘生時間不會太長了,末日即將來臨,傷感前事,發出幾聲悲鳴。他至死執迷不悟,覺得自己滿身是才,“懷才誤此身”,表現出一種“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無可奈何心情。


    和珅看到白綾後,又提筆寫下了一首絕命詩:


    “五十年前夢幻真,今朝撒手撇紅塵。他時唯口安瀾日,記取香魂是後身。”


    不過,麵前死囚室裏......吊著和珅的屍體,我也隻能搖搖頭。


    心中沒有感慨,亦沒有歎息。


    世間的人就是這樣,隻有來你麵前錦上添花的,且少有雪中送炭的。他們就是帶著一種心機婊的投資心態,來為他們自己鋪路。


    何況人們都在罵和珅的貪,和他的弄權,可是真的要來體驗一下三尺白綾的。


    我認為是那些趨炎附勢的人,他們是很多,一大群......


    那些人的心裏,其實在羨慕和珅在自縊前的那些歲月,在想自己為何沒有那種機遇......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突然的說了一句,使得一貓,一狗看著我無語。


    “走吧,該走的,都走吧。豪門盛宴終有曲終人散的時候,何況人世間不過數十年磨難。”


    我轉身走出京師的刑部大牢,這裏的十幾間所謂天牢,幾百年裏,曆經宋,元,明清死去了多少做過官夢的豪強。


    和珅,不過是其中的一個而已。


    他們都有過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但是最後走的時候,是如此的悲涼驚悚。


    所以我知道,笑閻羅,是要我知道一個道理,做人,要低調點好。


    走出京師刑部典獄大門,走在北京的前門大街上,冷風吹來時,我的心更是越發的明朗。


    鬼也好,神也罷,不過是人生曆練多淒苦,輪回幾番看人生而來。


    前世的乞丐,今生的和珅......


    我看著和珅的上一輩子,上一輩子......


    我似乎有點再明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王令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末家大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末家大少並收藏鬼王令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