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此戰最最關鍵的因素
李世民以強硬的姿態,堅持了親征高麗的決定,眾臣反對無果,隻得接受。
接著李世民又和諸臣討論了一番關於出征的事宜,就宣布散朝。
在散朝後,王易並未隨其他大臣一道出宮,甚至他婉拒了長孫無忌讓他過府去商量情況的邀請,對這位嶽父說,他有要事要稟奏皇帝,長孫無忌聽了後若有所思地走了。
李世民似乎在等著王易,在王易求見時,守在殿門口的宮人並沒通報,馬就讓他進去了。
受了王易禮後,李世民嗬嗬笑著道:“賢婿,你不會是來勸阻朕禦駕親征的?”
王易搖搖頭,“陛下,臣知道陛下不管受到何人的阻止,一定會禦駕親征的,所以臣不是來勸阻陛下親征,而是有一些早就想到的征戰高麗之策,想說與陛下聽!”
“你不反對朕禦駕親征?那自然是最好的!”李世民臉有驚異之色,但又馬笑嗬嗬地說道:“賢婿,你竟然早就考慮過征戰高麗的事?快說與朕聽聽!”
“是,陛下!”王易作禮應命,“陛下,據臣了解,高麗為防我大唐的進攻,在遼東一帶修築了長城,將新城、玄菟、蓋牟、白岩、遼東、安市、建安諸城連成一線,以阻我大唐軍隊的攻擊,若我大軍逐城攻取,再揮師東進的話,那必定要費許多時間,而此戰的關鍵是攻取平壤,因此臣以為,我大軍在抵達遼東後,在先攻取一兩座城,突破高麗人的防線後,即可遣一軍,直撲平壤!還有,我大唐水師已經有了一定規模,此次東擊高麗,水師也必須要用,臣以為,可以令水師將士,通過海路直撲平壤,在抵達平壤外海後,隻需擊敗力量十分薄弱的高麗水師,即可通過平壤城外的浿江,攻至平壤城下,高麗人必定不能防備我大唐雄師海路兩道的攻擊,我大軍可輕鬆攻取平壤!”
後世王易在研究大唐對外征戰史的時候,花最多精力去琢磨的就是這場貞觀時候唯一沒有達到戰略目標,被李世民稱為敗績,也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引以為憾的戰事。據一些前人的分析,還有王易自己的研究,他總結出來此次功虧一簣的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李世民在攻取了遼東多座城後,並沒有遣一軍快速突進,奔襲平壤,而是集全部大軍攻擊安市,但久攻無果,天冷了,不得不退兵;還有一點,那就是從海路攻擊的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並沒率水師直擊平壤,而是從後世大連附近的位置一個名叫卑沙的地方登陸,攻擊遼東諸城去了。
第一點曆史記載的比較詳細,是長孫無忌怕出意外力阻所致,但後一點,曆史卻並無多少記載,但王易的研究這場戰事時候,卻覺察到其中定有許多不為後人所知的詳由,也可以說,張亮在卑沙登陸,實在是此次戰役最大的失誤之一。
唐朝時候每道行軍總管或者大總管的名號,都是以出征目的地命名的,張亮當時領平壤道行軍大總管,那就是說,他所部人馬攻擊的目標是平壤,而不是遼東諸城…但張亮卻並沒有往平壤攻擊,而是從側後攻擊遼東諸城。王易無從了解張亮在卑沙登陸是李世民的命令還是他個人的決定,反正這路人馬,並沒發揮什麽作用,作為平壤道行軍部的人馬,連平壤的影子都沒見到過。
以王易的理解,這才是曆史此次戰役最大的敗筆,若張亮所領的三四萬人馬直撲平壤,那可能戰事的結果直接改寫了。
王易不知道接下來李世民會如何安排,會任命哪些將領出征,但無論是何人領軍,即使李世民的安排如原來曆史那般無二,他一定要讓李世民在此次戰役中不犯“同樣”的錯誤。
戰前先講,比戰爭進行時候再講效果肯定要好,王易相信,若與李靖討論這場戰事,他的那位恩師也一定會認同他所講的。
此戰的目的就是將高麗平滅,而不是看殲滅了多少高麗軍隊,俘虜了多少高麗軍民!
聽了王易所說後,李世民稍稍沉思了一下,露出了個笑容:“賢婿,你所講非常有理,你是你與你的恩師討論的結果?還是他要你轉告朕的?”
“陛下,此是臣個人所想,還想曾與恩師探討過,”王易說著,站起了身,非常恭敬地對李世民行了一禮,“陛下,臣覺得,能迅速揮師抵達平壤城下,是此戰最最關鍵的因素,若我大軍在高麗人不防備間抵達平壤城下,迅速攻取平壤,將泉蓋蘇文和高藏擒獲或者擊斃,那遼東諸城很可能可以不戰而取之,此戰就完勝了!”
“嗯,說的非常有理,朕會細細考慮的!”李世民點頭認同。
王易鬆了口氣,再繼續建議道:“陛下,臣領將作監的官員,已經製作出一部分威力巨大的炸藥來,此次出征,可以將此火器用於攻城之戰中,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些時候,王易以檢校工部尚的職,督領手下的官員,主要是將作監的官員研究火器。他的那幾名手下都是聲名顯赫之人,有王易崇拜之極的閻立德、閻立本兄弟,閻立德任將作大匠,閻立本任將作少匠,這對兄弟的畫王易可是知道價值的,他們的作品可以說,要是在他穿越前的後世留存下來的,是無價的,非常想從他們得一幅畫卻無果的王易很是悲憤,隻能一個勁地督促他們做事來解恨,這對兄弟還真是工作狂,做起事來白天黑夜都不分。製作最簡單的炸藥包類的東西已經被他們折騰出來,包幾斤火藥,點燃爆炸產生的威力是無比驚人。
當然,王易怕這兩個不近人情,不給他這位頂頭司麵子的工作狂兄弟被火藥炸飛,隻令他們做一些管理、督促工作,具體的配製從不讓他們插手。
初級的炸藥有了,這般威力巨大的武器當然要用在戰場,當然這需要他這個火器“總管”的建議才有可能實現!
“唔,朕已經聽說了,就按你所提的辦,令將作監製作一批可以用於作戰工火器!”
王易今日想說的都已經說的差不多了,也被李世民聽到心裏去,心下大安,在和李世民聊了一些其他的事後,也站起身,告辭離去。
九月中,李世民下發親征高麗詔:
“行師用兵,古之常道,取亂侮亡,先哲所貴。高麗莫離支泉蓋蘇文,弑逆其主,酷害其臣,竊據邊隅,肆其蜂蠆。朕以君臣之義,情何可忍…”
千多字的親征高麗詔,在斥高麗權臣泉蓋蘇文的一大通罪行後,也說了如今大唐天下豐足,可以應付兵事,大唐的皇帝,將親自率軍,去收拾不聽號令,欺君虐下的泉蓋蘇文。
皇帝親征高麗詔下發後的第二天,朝廷也正式發布了出征高麗的詔命:
以兵部尚、太子詹事、左衛率、英國公李世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禮部尚、江夏郡王李道宗為副大總管,以左衛大將軍執失思力、右武衛大將軍契苾何力、右羽林軍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左監門衛將軍阿史那彌射、營州都督張儉、右武衛將軍程名振、左衛將軍兼將作少匠薑行本、右衛將軍左黑達、右衛將軍王易為各分總管,率九萬將士,趨遼東。並令契丹蕃長於勾折、奚蕃長蘇支、燕州刺史李元正等,各率其眾,皆歸遼東道行軍部下指揮,一道征戰高麗。
以鄖國公、刑部尚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水師大將軍蘇定方為副大總管,左領軍衛將軍左難當、右羽林將軍常何、左衛將軍李世南、左領軍衛將軍冉仁德、右領軍衛將軍劉英行、左監門衛將軍張文幹、右監門外將軍龐孝泰為分總管,率兵五萬,戰船四百艘,從海路直指平壤。
大唐水師有軍隊近五萬,主領的是一名大將軍,在前幾年,經王易的推薦,原本主管特種部隊的蘇定方被任命為水師大將軍,總管水師的管理和訓練。有這位名將作為張亮的副手,領軍出征,再聽蘇定方說,他們是得到過皇帝的耳提麵命,一定要攻至平壤城外的,這讓王易大感放心。
此次出征高麗的總兵力在十四萬左右,雖然不能與前隋時候楊廣率百萬兵馬征戰高麗的“盛況”可比,但在大唐的征戰史,也差不多可以說是兵力規模非常大的一次,更不要說這十四萬人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經曆過戰事,戰力不是由前隋時候由府兵,甚至是抓壯丁組成的軍隊可比的常備軍。
沒有人會相信,此次出征會無功而返的,王易也不相信。
在出征詔命下達後,李世民再發敕令,命將作大匠閻立德、將作少匠閻立本等詣洪、饒、江三州,造戰船四百艘以載軍糧。
數日後,李世民再下詔,遣營州都督張儉等帥幽、營二都督兵馬及契丹、奚、靺鞨等仆從軍擊遼東以觀其勢;再以太常卿韋挺為饋運使,以民部侍郎崔仁師副之,自河北諸州皆受挺節度,聽以便宜從事,運送糧食物資,又命蕭瑀的兒子、太仆少卿蕭銳運河南諸州糧入海。
同時李世民又宣布了諸多官員新的任免,以散騎常侍、黃門侍郎劉洎為侍中,中侍郎岑文本為中令,太子左庶子、中侍郎馬周守中令,諫議大夫褚遂良為黃門侍郎,免去王易檢校工部尚職,以右衛大將軍李大亮為工部尚。
李世民詔令以尚左仆射房玄齡留守京師,李大亮副之,以太子太師蕭瑀為洛陽留守。
出征的大軍將在十月中左右踏行程,一係列的布署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第八十四章此戰最最關鍵的因素
李世民以強硬的姿態,堅持了親征高麗的決定,眾臣反對無果,隻得接受。
接著李世民又和諸臣討論了一番關於出征的事宜,就宣布散朝。
在散朝後,王易並未隨其他大臣一道出宮,甚至他婉拒了長孫無忌讓他過府去商量情況的邀請,對這位嶽父說,他有要事要稟奏皇帝,長孫無忌聽了後若有所思地走了。
李世民似乎在等著王易,在王易求見時,守在殿門口的宮人並沒通報,馬就讓他進去了。
受了王易禮後,李世民嗬嗬笑著道:“賢婿,你不會是來勸阻朕禦駕親征的?”
王易搖搖頭,“陛下,臣知道陛下不管受到何人的阻止,一定會禦駕親征的,所以臣不是來勸阻陛下親征,而是有一些早就想到的征戰高麗之策,想說與陛下聽!”
“你不反對朕禦駕親征?那自然是最好的!”李世民臉有驚異之色,但又馬笑嗬嗬地說道:“賢婿,你竟然早就考慮過征戰高麗的事?快說與朕聽聽!”
“是,陛下!”王易作禮應命,“陛下,據臣了解,高麗為防我大唐的進攻,在遼東一帶修築了長城,將新城、玄菟、蓋牟、白岩、遼東、安市、建安諸城連成一線,以阻我大唐軍隊的攻擊,若我大軍逐城攻取,再揮師東進的話,那必定要費許多時間,而此戰的關鍵是攻取平壤,因此臣以為,我大軍在抵達遼東後,在先攻取一兩座城,突破高麗人的防線後,即可遣一軍,直撲平壤!還有,我大唐水師已經有了一定規模,此次東擊高麗,水師也必須要用,臣以為,可以令水師將士,通過海路直撲平壤,在抵達平壤外海後,隻需擊敗力量十分薄弱的高麗水師,即可通過平壤城外的浿江,攻至平壤城下,高麗人必定不能防備我大唐雄師海路兩道的攻擊,我大軍可輕鬆攻取平壤!”
後世王易在研究大唐對外征戰史的時候,花最多精力去琢磨的就是這場貞觀時候唯一沒有達到戰略目標,被李世民稱為敗績,也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引以為憾的戰事。據一些前人的分析,還有王易自己的研究,他總結出來此次功虧一簣的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李世民在攻取了遼東多座城後,並沒有遣一軍快速突進,奔襲平壤,而是集全部大軍攻擊安市,但久攻無果,天冷了,不得不退兵;還有一點,那就是從海路攻擊的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並沒率水師直擊平壤,而是從後世大連附近的位置一個名叫卑沙的地方登陸,攻擊遼東諸城去了。
第一點曆史記載的比較詳細,是長孫無忌怕出意外力阻所致,但後一點,曆史卻並無多少記載,但王易的研究這場戰事時候,卻覺察到其中定有許多不為後人所知的詳由,也可以說,張亮在卑沙登陸,實在是此次戰役最大的失誤之一。
唐朝時候每道行軍總管或者大總管的名號,都是以出征目的地命名的,張亮當時領平壤道行軍大總管,那就是說,他所部人馬攻擊的目標是平壤,而不是遼東諸城…但張亮卻並沒有往平壤攻擊,而是從側後攻擊遼東諸城。王易無從了解張亮在卑沙登陸是李世民的命令還是他個人的決定,反正這路人馬,並沒發揮什麽作用,作為平壤道行軍部的人馬,連平壤的影子都沒見到過。
以王易的理解,這才是曆史此次戰役最大的敗筆,若張亮所領的三四萬人馬直撲平壤,那可能戰事的結果直接改寫了。
王易不知道接下來李世民會如何安排,會任命哪些將領出征,但無論是何人領軍,即使李世民的安排如原來曆史那般無二,他一定要讓李世民在此次戰役中不犯“同樣”的錯誤。
戰前先講,比戰爭進行時候再講效果肯定要好,王易相信,若與李靖討論這場戰事,他的那位恩師也一定會認同他所講的。
此戰的目的就是將高麗平滅,而不是看殲滅了多少高麗軍隊,俘虜了多少高麗軍民!
聽了王易所說後,李世民稍稍沉思了一下,露出了個笑容:“賢婿,你所講非常有理,你是你與你的恩師討論的結果?還是他要你轉告朕的?”
“陛下,此是臣個人所想,還想曾與恩師探討過,”王易說著,站起了身,非常恭敬地對李世民行了一禮,“陛下,臣覺得,能迅速揮師抵達平壤城下,是此戰最最關鍵的因素,若我大軍在高麗人不防備間抵達平壤城下,迅速攻取平壤,將泉蓋蘇文和高藏擒獲或者擊斃,那遼東諸城很可能可以不戰而取之,此戰就完勝了!”
“嗯,說的非常有理,朕會細細考慮的!”李世民點頭認同。
王易鬆了口氣,再繼續建議道:“陛下,臣領將作監的官員,已經製作出一部分威力巨大的炸藥來,此次出征,可以將此火器用於攻城之戰中,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些時候,王易以檢校工部尚的職,督領手下的官員,主要是將作監的官員研究火器。他的那幾名手下都是聲名顯赫之人,有王易崇拜之極的閻立德、閻立本兄弟,閻立德任將作大匠,閻立本任將作少匠,這對兄弟的畫王易可是知道價值的,他們的作品可以說,要是在他穿越前的後世留存下來的,是無價的,非常想從他們得一幅畫卻無果的王易很是悲憤,隻能一個勁地督促他們做事來解恨,這對兄弟還真是工作狂,做起事來白天黑夜都不分。製作最簡單的炸藥包類的東西已經被他們折騰出來,包幾斤火藥,點燃爆炸產生的威力是無比驚人。
當然,王易怕這兩個不近人情,不給他這位頂頭司麵子的工作狂兄弟被火藥炸飛,隻令他們做一些管理、督促工作,具體的配製從不讓他們插手。
初級的炸藥有了,這般威力巨大的武器當然要用在戰場,當然這需要他這個火器“總管”的建議才有可能實現!
“唔,朕已經聽說了,就按你所提的辦,令將作監製作一批可以用於作戰工火器!”
王易今日想說的都已經說的差不多了,也被李世民聽到心裏去,心下大安,在和李世民聊了一些其他的事後,也站起身,告辭離去。
九月中,李世民下發親征高麗詔:
“行師用兵,古之常道,取亂侮亡,先哲所貴。高麗莫離支泉蓋蘇文,弑逆其主,酷害其臣,竊據邊隅,肆其蜂蠆。朕以君臣之義,情何可忍…”
千多字的親征高麗詔,在斥高麗權臣泉蓋蘇文的一大通罪行後,也說了如今大唐天下豐足,可以應付兵事,大唐的皇帝,將親自率軍,去收拾不聽號令,欺君虐下的泉蓋蘇文。
皇帝親征高麗詔下發後的第二天,朝廷也正式發布了出征高麗的詔命:
以兵部尚、太子詹事、左衛率、英國公李世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禮部尚、江夏郡王李道宗為副大總管,以左衛大將軍執失思力、右武衛大將軍契苾何力、右羽林軍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左監門衛將軍阿史那彌射、營州都督張儉、右武衛將軍程名振、左衛將軍兼將作少匠薑行本、右衛將軍左黑達、右衛將軍王易為各分總管,率九萬將士,趨遼東。並令契丹蕃長於勾折、奚蕃長蘇支、燕州刺史李元正等,各率其眾,皆歸遼東道行軍部下指揮,一道征戰高麗。
以鄖國公、刑部尚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水師大將軍蘇定方為副大總管,左領軍衛將軍左難當、右羽林將軍常何、左衛將軍李世南、左領軍衛將軍冉仁德、右領軍衛將軍劉英行、左監門衛將軍張文幹、右監門外將軍龐孝泰為分總管,率兵五萬,戰船四百艘,從海路直指平壤。
大唐水師有軍隊近五萬,主領的是一名大將軍,在前幾年,經王易的推薦,原本主管特種部隊的蘇定方被任命為水師大將軍,總管水師的管理和訓練。有這位名將作為張亮的副手,領軍出征,再聽蘇定方說,他們是得到過皇帝的耳提麵命,一定要攻至平壤城外的,這讓王易大感放心。
此次出征高麗的總兵力在十四萬左右,雖然不能與前隋時候楊廣率百萬兵馬征戰高麗的“盛況”可比,但在大唐的征戰史,也差不多可以說是兵力規模非常大的一次,更不要說這十四萬人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經曆過戰事,戰力不是由前隋時候由府兵,甚至是抓壯丁組成的軍隊可比的常備軍。
沒有人會相信,此次出征會無功而返的,王易也不相信。
在出征詔命下達後,李世民再發敕令,命將作大匠閻立德、將作少匠閻立本等詣洪、饒、江三州,造戰船四百艘以載軍糧。
數日後,李世民再下詔,遣營州都督張儉等帥幽、營二都督兵馬及契丹、奚、靺鞨等仆從軍擊遼東以觀其勢;再以太常卿韋挺為饋運使,以民部侍郎崔仁師副之,自河北諸州皆受挺節度,聽以便宜從事,運送糧食物資,又命蕭瑀的兒子、太仆少卿蕭銳運河南諸州糧入海。
同時李世民又宣布了諸多官員新的任免,以散騎常侍、黃門侍郎劉洎為侍中,中侍郎岑文本為中令,太子左庶子、中侍郎馬周守中令,諫議大夫褚遂良為黃門侍郎,免去王易檢校工部尚職,以右衛大將軍李大亮為工部尚。
李世民詔令以尚左仆射房玄齡留守京師,李大亮副之,以太子太師蕭瑀為洛陽留守。
出征的大軍將在十月中左右踏行程,一係列的布署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第八十四章此戰最最關鍵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