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自找晦氣者來也
剛被立為太子的李治才十六歲,還未婚娶,李世民馬上為其擇一太子妃,並計劃在下半年完婚。
太子妃出自太原王氏。
李世民的姑母,也就是李淵的妹妹,封號為同安的大長公主下嫁給太原王氏子嗣王裕為妻,王裕有個侄孫女美麗聰慧,人又極其溫順,她聽到李世民要為李治擇太子妃,便向李世民推薦此女,李世民聽從了這位姑母的建議,將羅山令王仁佑的這位女兒,嫁給李治當太子妃。
李世民在問詢了許多大臣,沒有聽到反對立李治為太子的聲音後,也終於放下心來,在親自為李治選妃的同時,還做出了許多穩固李治太子位的舉動,除李承乾和李泰以往的親信全部被貶出京外,其他一些官員人事的任免上,盡量為李治作考慮。
東宮的屬官是李世民一再斟酌後才決定的,除此外,他還希望再為李治做更多的安排。
黃門侍郎劉洎上奏道:“太子宜勤於學問,親師友,今入侍宮闈,動逾旬朔,師保以下,接對甚希,伏原少抑下流之愛,弘遠大之規,則海內甚幸!”
李世民馬上同意了劉洎所請,命劉洎、中書侍郎岑文本、中書侍郎馬周、諫議大夫褚遂良輪番到東宮,與太子交流治國之道,想借這些在朝中很有名望的大臣的教導,讓李治的才學更有長進,當然也是希望借這些大臣在朝中的影響力,進一步穩固李治的太子位。
這幾位都不是東宮的屬官,若再加上東官的屬官,可以看得出來,大唐朝中最有影響力的大臣,都已經為李治服務了。
在某一天朝會上,太子李治曾上表,以兩位在押的兄長“承乾、泰衣服不過隨身,包含不能適口,幽憂可湣,撥敕有司優加供給!”李世民聞聽後馬上恩準,並當著朝臣的麵,大大地嘉獎了一番李治,並將此事詔告天下,在詔書中極力稱讚李治的仁孝。
李世民如此力挺李治,因李承乾作亂,李泰被貶後有些亂事的長安局勢,也慢慢平息下來,一些另有所圖的大臣也放棄了原先的念頭。
朝中事務逐漸恢複如以往那般,太子的地位在李世民的親自操持下,有了基本的保證,李承乾和李泰都離開了長安,其他諸王都在封地上,能威脅李治位的因素暫時沒有,讓李世民鬆了口氣。
內部事務穩固下來,李世民的注意力被另外一件大的事情吸引了過去,那就是高麗。
在李承乾作亂前,營州都督張儉就曾上奏,高麗東部大人泉蓋蘇文弑殺高麗王高武,立高武弟高藏為新王,自為莫離支,總攬高麗國事,張儉在奏報中力請趁高麗內亂時候舉大軍討伐。
差不多在張儉奏折送達的同一時候,亳州刺史裴思莊也上表,以高麗王高武朝貢不絕,今為賊臣所殺,我大唐不能容忍高麗國內出現此亂為由,力請討伐高麗。
在兩位大臣上奏的時候,李世民正為李祐和李承乾作亂的事繁惱,如今這些亂事都平息了,他的注意力自然就落在了高麗的事上。前隋時候,煬帝楊廣三次親征高麗,都未成功,而事事都想超過楊廣的李世民,在當皇帝不久後,就已經關注過高麗的事了,隻不過那裏大唐初立,百廢待興,再加上又有突厥各部直接的威脅擺在那裏,高麗的事暫時未被提上日程。
隨後幾年,因為王易的許多建議,大唐國力日漸強大,軍隊戰力也在連年提升,接連滅了東突厥、吐穀渾、吐蕃、高昌、薛延陀,強大的西突厥也不得不臣服於我大唐,大唐周邊,可以說除了一個高麗外,其他的都已經聽服於我大唐,作為皇帝的李世民,當然不能容忍這樣的事實存在的。
但這些年大唐對外的戰事也基本沒有停過,幾乎每隔三四年,就會有一次大的戰事發生,無暇東顧高麗,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些年高麗王高武采取了與我大唐示好的政策,每年都派使者到長安朝貢,並在剛即位之時,就入朝請封大唐的官職。
李世民繼位後,也接受了高武的請求,詔以高武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
這些年,高麗也沒有在邊關有挑釁的行為,李世民即使想出兵高麗,也找不到好的理由。
如今高麗國內有亂,李世民聞聽後大喜過望,機會終於來了。
但李世民也知道,要在朝議上通過出兵的決定,還是有困難的,果然在接到張儉奏報後,李世民問詢群臣,反對出戰者居多,大多的人都以為,高麗國內起亂事,我仁義的大唐不能趁人之危,派兵討伐,況且新即位的高麗王高藏馬上遣使進京,請求大唐皇帝的冊封。
因為群臣的反對,李世民在拒絕了高麗冊封了請求後,卻下不了決心討伐高麗,再加上李祐、李承乾的事起來,此事自然就沒精力去關注了,但在朝事平複後,遼東又有新的消息傳來。
新羅派使節來長安,向我大唐救援,來使稱百濟與高麗國聯合,攻取新羅四十餘城,圖謀斷絕新羅到唐朝的朝貢通道,請求派兵大唐派兵救援。
遼東的高麗、百濟、新羅都聽封於我大唐,除高麗王聽封於我大唐外中,百濟和新羅的王也同樣聽封於我大唐,百濟王扶餘璋被我大唐封為上柱國、帶方郡王、百濟王,新羅善德女王被封這上柱國、樂浪郡王、新羅王,大唐也以宗主國的姿態調停三國間的爭鬥。
新羅王派使節來大唐救援,作為宗主國的大唐自然不能無視,李世民召集大臣,問詢出兵事宜,但朝中反對出征的大臣依然占多數,連任兵部尚書的李世勣都持反對意見,大部朝臣的意思是,我大唐為調停遼東三國之間的爭鬥而出兵,實是得不償失之舉,且我大唐剛剛在上一年,舉大軍平滅了薛延陀,那次戰事規模巨大,天下需要休生養息幾年,即使要出兵,也要等過幾年。
因反對的大臣占多數,李世民也放棄了出兵的打算,派司農丞相裏玄獎攜他的親筆璽書出使高麗、新羅和百濟,令高麗和百濟罷兵。
李世民又以“泉蓋蘇文殺死高麗王高武而獨掌國政,實在不能忍,以我大唐今之兵力,攻取他們並不難,隻是不想勞擾百姓,”為由,令臣服於我大唐的遼東部落契丹、靺鞨騷擾高麗,牽製高麗對新羅的軍事行動。同時李世民也悄悄地命兵部尚書李世勣,令大唐各衛軍做好出征高麗的準備。
李世民派出的使者相裏玄獎到達高麗國者平壤時,泉蓋蘇文正率軍進攻新羅,已經取兩座城,高麗王高藏在聽到大唐使者來宣旨時,這才派人將泉蓋蘇文召回平壤。
相裏玄獎向高藏和泉蓋蘇文傳達了大唐皇帝的諭,令高麗與百濟不得再進攻新羅,不然大唐會出兵幹涉,但泉蓋蘇文以“前隋東征高麗時,新羅乘機侵占高麗五百裏國土,如果新羅不歸還侵占的高麗地,恐難罷兵”為由,拒絕停戰,並將相裏玄獎禮送出平壤,並令使者隨相裏玄獎一道來長安,再次為新即位的高麗王高藏請封。
接到相裏玄獎被禮送出平壤,泉蓋蘇文拒絕停戰的消息後,李世民幾乎暴跳如雷,立即召集群臣再次商討出征高麗的事。
王易在聞聽此事後一個勁地感慨,高麗這是自找晦氣也,這次注定逃不過被挨打的命運了!
在以往幾次朝議時候,一力主張舉大軍討伐高麗的王易,非常果斷地第一個站了出來,奏道:“陛下,泉蓋蘇文弑其王,迫害其大臣,殘虐其百姓,如今又違抗陛下之詔令,侵略鄰國,還將陛下派出的使者驅離平壤,如此無視我大唐上國之眾,不能放任不管。臣請陛下嚴拒高麗王請封的要求,並舉大軍討伐不願聽服於我大唐的高麗。前隋時候,我漢家子弟數十萬亡於高麗,如今到了為他們報仇的時候!我大唐如今國力強盛,一定能將高麗踏平,臣願領軍出征!”
王易話音剛落,諫議大夫褚遂良馬上出來阻止,“陛下,如今四夷臣服於我大唐,陛下的威望無與倫比,即使是高麗,也派使者來向陛下請封,如此說,高麗王和其莫離支也是畏懼於我大唐的,臣以為,陛下應該再派使者嚴厲宣誡,並許諾其退兵,我大唐就會冊封,如此高麗王定會罷兵的!前隋時候,隋帝楊廣舉百萬之軍三征高麗,卻不得其果,死傷無數,最終導致隋亡,如今有人提議陛下渡海遠征高麗,萬一遭遇挫折,陛下就不怕前隋的悲劇重演嗎?”。
這時長孫無忌站了出來,“陛下,臣讚成王尚書的意見,臣覺得,高麗叛亂,我大唐應該舉大軍討伐。放眼我大唐周邊,前有東突厥、吐穀渾、吐蕃、高昌、薛延陀,原本都是實力強大之部落或國家,如今都已經臣服於我大唐,然並不是其真心歸附,而是臣服於我大唐的兵威之下,陛下派出大軍將其平定的,陛下隻派出使者,是勸服不了高麗的,唯有兵道,才可讓高麗臣服。臣以為,我大唐應舉百戰雄師,一戰平定高麗,以報前朝之仇…”
長孫無忌站出來支持,讓王易大喜…
第八十二章自找晦氣者來也
第八十二章自找晦氣者來也,到網址
剛被立為太子的李治才十六歲,還未婚娶,李世民馬上為其擇一太子妃,並計劃在下半年完婚。
太子妃出自太原王氏。
李世民的姑母,也就是李淵的妹妹,封號為同安的大長公主下嫁給太原王氏子嗣王裕為妻,王裕有個侄孫女美麗聰慧,人又極其溫順,她聽到李世民要為李治擇太子妃,便向李世民推薦此女,李世民聽從了這位姑母的建議,將羅山令王仁佑的這位女兒,嫁給李治當太子妃。
李世民在問詢了許多大臣,沒有聽到反對立李治為太子的聲音後,也終於放下心來,在親自為李治選妃的同時,還做出了許多穩固李治太子位的舉動,除李承乾和李泰以往的親信全部被貶出京外,其他一些官員人事的任免上,盡量為李治作考慮。
東宮的屬官是李世民一再斟酌後才決定的,除此外,他還希望再為李治做更多的安排。
黃門侍郎劉洎上奏道:“太子宜勤於學問,親師友,今入侍宮闈,動逾旬朔,師保以下,接對甚希,伏原少抑下流之愛,弘遠大之規,則海內甚幸!”
李世民馬上同意了劉洎所請,命劉洎、中書侍郎岑文本、中書侍郎馬周、諫議大夫褚遂良輪番到東宮,與太子交流治國之道,想借這些在朝中很有名望的大臣的教導,讓李治的才學更有長進,當然也是希望借這些大臣在朝中的影響力,進一步穩固李治的太子位。
這幾位都不是東宮的屬官,若再加上東官的屬官,可以看得出來,大唐朝中最有影響力的大臣,都已經為李治服務了。
在某一天朝會上,太子李治曾上表,以兩位在押的兄長“承乾、泰衣服不過隨身,包含不能適口,幽憂可湣,撥敕有司優加供給!”李世民聞聽後馬上恩準,並當著朝臣的麵,大大地嘉獎了一番李治,並將此事詔告天下,在詔書中極力稱讚李治的仁孝。
李世民如此力挺李治,因李承乾作亂,李泰被貶後有些亂事的長安局勢,也慢慢平息下來,一些另有所圖的大臣也放棄了原先的念頭。
朝中事務逐漸恢複如以往那般,太子的地位在李世民的親自操持下,有了基本的保證,李承乾和李泰都離開了長安,其他諸王都在封地上,能威脅李治位的因素暫時沒有,讓李世民鬆了口氣。
內部事務穩固下來,李世民的注意力被另外一件大的事情吸引了過去,那就是高麗。
在李承乾作亂前,營州都督張儉就曾上奏,高麗東部大人泉蓋蘇文弑殺高麗王高武,立高武弟高藏為新王,自為莫離支,總攬高麗國事,張儉在奏報中力請趁高麗內亂時候舉大軍討伐。
差不多在張儉奏折送達的同一時候,亳州刺史裴思莊也上表,以高麗王高武朝貢不絕,今為賊臣所殺,我大唐不能容忍高麗國內出現此亂為由,力請討伐高麗。
在兩位大臣上奏的時候,李世民正為李祐和李承乾作亂的事繁惱,如今這些亂事都平息了,他的注意力自然就落在了高麗的事上。前隋時候,煬帝楊廣三次親征高麗,都未成功,而事事都想超過楊廣的李世民,在當皇帝不久後,就已經關注過高麗的事了,隻不過那裏大唐初立,百廢待興,再加上又有突厥各部直接的威脅擺在那裏,高麗的事暫時未被提上日程。
隨後幾年,因為王易的許多建議,大唐國力日漸強大,軍隊戰力也在連年提升,接連滅了東突厥、吐穀渾、吐蕃、高昌、薛延陀,強大的西突厥也不得不臣服於我大唐,大唐周邊,可以說除了一個高麗外,其他的都已經聽服於我大唐,作為皇帝的李世民,當然不能容忍這樣的事實存在的。
但這些年大唐對外的戰事也基本沒有停過,幾乎每隔三四年,就會有一次大的戰事發生,無暇東顧高麗,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些年高麗王高武采取了與我大唐示好的政策,每年都派使者到長安朝貢,並在剛即位之時,就入朝請封大唐的官職。
李世民繼位後,也接受了高武的請求,詔以高武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
這些年,高麗也沒有在邊關有挑釁的行為,李世民即使想出兵高麗,也找不到好的理由。
如今高麗國內有亂,李世民聞聽後大喜過望,機會終於來了。
但李世民也知道,要在朝議上通過出兵的決定,還是有困難的,果然在接到張儉奏報後,李世民問詢群臣,反對出戰者居多,大多的人都以為,高麗國內起亂事,我仁義的大唐不能趁人之危,派兵討伐,況且新即位的高麗王高藏馬上遣使進京,請求大唐皇帝的冊封。
因為群臣的反對,李世民在拒絕了高麗冊封了請求後,卻下不了決心討伐高麗,再加上李祐、李承乾的事起來,此事自然就沒精力去關注了,但在朝事平複後,遼東又有新的消息傳來。
新羅派使節來長安,向我大唐救援,來使稱百濟與高麗國聯合,攻取新羅四十餘城,圖謀斷絕新羅到唐朝的朝貢通道,請求派兵大唐派兵救援。
遼東的高麗、百濟、新羅都聽封於我大唐,除高麗王聽封於我大唐外中,百濟和新羅的王也同樣聽封於我大唐,百濟王扶餘璋被我大唐封為上柱國、帶方郡王、百濟王,新羅善德女王被封這上柱國、樂浪郡王、新羅王,大唐也以宗主國的姿態調停三國間的爭鬥。
新羅王派使節來大唐救援,作為宗主國的大唐自然不能無視,李世民召集大臣,問詢出兵事宜,但朝中反對出征的大臣依然占多數,連任兵部尚書的李世勣都持反對意見,大部朝臣的意思是,我大唐為調停遼東三國之間的爭鬥而出兵,實是得不償失之舉,且我大唐剛剛在上一年,舉大軍平滅了薛延陀,那次戰事規模巨大,天下需要休生養息幾年,即使要出兵,也要等過幾年。
因反對的大臣占多數,李世民也放棄了出兵的打算,派司農丞相裏玄獎攜他的親筆璽書出使高麗、新羅和百濟,令高麗和百濟罷兵。
李世民又以“泉蓋蘇文殺死高麗王高武而獨掌國政,實在不能忍,以我大唐今之兵力,攻取他們並不難,隻是不想勞擾百姓,”為由,令臣服於我大唐的遼東部落契丹、靺鞨騷擾高麗,牽製高麗對新羅的軍事行動。同時李世民也悄悄地命兵部尚書李世勣,令大唐各衛軍做好出征高麗的準備。
李世民派出的使者相裏玄獎到達高麗國者平壤時,泉蓋蘇文正率軍進攻新羅,已經取兩座城,高麗王高藏在聽到大唐使者來宣旨時,這才派人將泉蓋蘇文召回平壤。
相裏玄獎向高藏和泉蓋蘇文傳達了大唐皇帝的諭,令高麗與百濟不得再進攻新羅,不然大唐會出兵幹涉,但泉蓋蘇文以“前隋東征高麗時,新羅乘機侵占高麗五百裏國土,如果新羅不歸還侵占的高麗地,恐難罷兵”為由,拒絕停戰,並將相裏玄獎禮送出平壤,並令使者隨相裏玄獎一道來長安,再次為新即位的高麗王高藏請封。
接到相裏玄獎被禮送出平壤,泉蓋蘇文拒絕停戰的消息後,李世民幾乎暴跳如雷,立即召集群臣再次商討出征高麗的事。
王易在聞聽此事後一個勁地感慨,高麗這是自找晦氣也,這次注定逃不過被挨打的命運了!
在以往幾次朝議時候,一力主張舉大軍討伐高麗的王易,非常果斷地第一個站了出來,奏道:“陛下,泉蓋蘇文弑其王,迫害其大臣,殘虐其百姓,如今又違抗陛下之詔令,侵略鄰國,還將陛下派出的使者驅離平壤,如此無視我大唐上國之眾,不能放任不管。臣請陛下嚴拒高麗王請封的要求,並舉大軍討伐不願聽服於我大唐的高麗。前隋時候,我漢家子弟數十萬亡於高麗,如今到了為他們報仇的時候!我大唐如今國力強盛,一定能將高麗踏平,臣願領軍出征!”
王易話音剛落,諫議大夫褚遂良馬上出來阻止,“陛下,如今四夷臣服於我大唐,陛下的威望無與倫比,即使是高麗,也派使者來向陛下請封,如此說,高麗王和其莫離支也是畏懼於我大唐的,臣以為,陛下應該再派使者嚴厲宣誡,並許諾其退兵,我大唐就會冊封,如此高麗王定會罷兵的!前隋時候,隋帝楊廣舉百萬之軍三征高麗,卻不得其果,死傷無數,最終導致隋亡,如今有人提議陛下渡海遠征高麗,萬一遭遇挫折,陛下就不怕前隋的悲劇重演嗎?”。
這時長孫無忌站了出來,“陛下,臣讚成王尚書的意見,臣覺得,高麗叛亂,我大唐應該舉大軍討伐。放眼我大唐周邊,前有東突厥、吐穀渾、吐蕃、高昌、薛延陀,原本都是實力強大之部落或國家,如今都已經臣服於我大唐,然並不是其真心歸附,而是臣服於我大唐的兵威之下,陛下派出大軍將其平定的,陛下隻派出使者,是勸服不了高麗的,唯有兵道,才可讓高麗臣服。臣以為,我大唐應舉百戰雄師,一戰平定高麗,以報前朝之仇…”
長孫無忌站出來支持,讓王易大喜…
第八十二章自找晦氣者來也
第八十二章自找晦氣者來也,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