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0九章 燕雲光複(九)


    幽州光複,意義重大,吳驥出力不少,誰都會自豪。


    “是吳都指揮!”


    “是吳都指揮!”


    “吳都指揮來了!”


    “吳都指揮!吳爺爺!”


    就在吳驥出神之際,隻聽一陣歡呼聲響起,隻見一群百姓麵帶喜色,爭先恐後的湧將上來,把他給團團圍住了。百姓打量著吳驥,就象在打量老祖宗似的,張著嘴樂嗬,一臉的風光霽月,歡喜無已。


    對於幽州百姓來說,他們深知幽州光複之不易,而造成幽州光複的關鍵人物便是吳驥,他們能不對吳驥感激不已?


    自從石敬瑭***之後,燕雲十六州就割讓給了契丹人。從那時起,燕雲百姓就想回歸華夏的懷抱,可是,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成功。到如今,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在這在一百多年裏,燕雲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在異族的鐵蹄下***,受盡了淩辱,他們深知異族的可恨,時時刻刻想著回到華夏的懷抱。


    周世宗和宋太宗北伐,先後失敗,喪失了他們的希望。哪裏想得到,吳驥的到來,使得宋朝異軍突起,終於收複了幽州,他們回到了華夏的懷抱。


    一提起吳驥,幽州百姓就是一口一個吳爺爺,尊敬無比。眼下,他們親眼見到吳驥,那是見到大恩人,誰能不歡喜呢?


    “值了!值了!”吳驥望著一張張樸實而真誠的臉,大是感動,淚水在眼裏湧來湧去:“我兩世為人,這一世最是值!能得百姓如此真誠感激,還有比這更有價值的麽?”


    能得百姓如此真誠的感激,那是無價之寶,人生若此,夫複何憾?


    “參見吳爺爺!”


    百姓齊刷刷跪了下來,衝吳驥叩頭,極是用力,咚咚有聲。


    對於百姓來說,吳驥是他們的大恩人,莫要說叩頭,就是塑金身供起來也是應當的,他們一邊用力叩頭,一邊抹著眼淚,激動得哭了。


    吳驥感到鼻子發酸,跳下馬來,抱拳作揖,道:“父老鄉親們,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吳都指揮,您讓我們獲得了新生,我們要給你建廟宇,塑金身!”


    “吳爺爺之恩,我們永世不忘!”


    一眾百姓圍著吳驥,歡喜不已,七嘴八舌的說著感激的話語。


    “父老鄉親們,謝謝你們的好意,我愧不敢當!”吳驥很是感動,婉拒道:“身為華夏男兒,我做的不過是我該做的,不敢當你們的謝意。建廟宇,塑金身之事,千萬莫提,不然的話,我心裏過意不去。你們剛剛回到華夏的懷抱,你們給異族欺淩了一百多年,你們吃盡了苦頭,家裏的日子不好過,與其給我建廟宇,塑金身,不如好好把家裏的活兒幹好,過上好日子。父老鄉親們,隻要你們過上好日子,我就歡喜了!”


    建廟宇,塑金身,為百姓瞻仰,那不是迷信,而是百姓的一種紀念方式,說明吳驥這輩子很值得,這麽多的百姓敬仰他。


    可是,吳驥深深的知道,為了收複燕雲之地,無數的熱血誌士為之努力,為之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他,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他很幸運,他成功了!


    隻有經曆過這段曆史的人才知道,隻要是華夏男兒,身處此情此景,都會如此做,都會投身到收複燕雲的偉業中去!


    “吳爺爺真是好人呐!他事事為我們著想!”


    “吳爺爺,我們對你的感激是真心的,我們一定要為你建廟宇,塑金身!”


    吳驥的舉動讓百姓更加感動了,建廟宇,塑金身之意更堅定了。


    這種事情吳驥真不喜歡,太勞民傷財了,眉頭一挑,道:“父老鄉親們,請聽我一言。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這建廟宇,塑金身一事,萬萬不可行!父老鄉親們,隻要你們能過上好日子,家家幸福,這就是對我最好的感激!”


    說到這裏,以無比堅定的語氣,道:“父老鄉親們,你們可曾想過?一百多年來,有多少華夏誌士在為收複燕雲之地而奔走,拋頭顱,灑熱血?我和他們一樣,我們如此做,就是為了讓你們過上好日子!若你們過不上好日子,我們的熱血就白流了!”


    說起為收複而奔走的誌士,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就能叫出很多人的名字。聽了吳驥的話,不由得眼淚長流,激動不已:“遵吳爺爺令!”


    至此,吳驥總算是打消了他們的念頭,長舒一口氣。若此風一開,可以想象得到,燕雲百姓肯定會在燕雲之地給吳驥大建廟宇,不會是建一座幾座,而是數十上百,甚至數百座。如此之多的廟宇,得花費多少銀子?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燕雲百姓給契丹人壓榨了一百多年,日子過得很苦,這筆不小的費用是他們的巨大負擔。與其耗費在如此無用之事上,不如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吳爺爺,我們不為你建廟宇,塑金身,可是,你能去我家坐坐麽?就喝杯水酒!”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打量著吳驥,一臉的希冀。


    百姓就是如此質樸,不能建廟宇,塑金身,用一杯水酒聊表心意。吳驥暗中感歎百姓的純樸,笑道:“多謝你們的好意,我還有軍務在身,時間緊。容我征戰歸來,一定賞光!”


    去百姓家裏瞧瞧,體察一番民情很有必要。可是,吳驥眼下是軍務在身,擔擱不得,得立即率軍前去西夏,隻得婉拒了。


    “吳爺爺有軍務在身,那我就不打擾吳爺爺。吳爺爺,祝你馬到成功!”老者一聽這話,知道軍務緊急,不敢有絲毫擔誤,忙讓到一旁,不住揮手,道:“給吳爺爺讓道!給吳爺爺讓道!快給吳爺爺讓道!”


    即使他不說,百姓也知道該如何做,齊刷刷的給吳驥讓出了一條道路。吳驥現身的消息傳得跟風一般快,幽州百姓趕到的很多,就這一會兒,就不下萬人之眾了。


    他們站在兩廂,一臉的愛戴敬仰之意,激動得身子打顫。


    “多謝!多謝!”吳驥感動不已,飛身上馬,不住抱拳見禮,率領眾將匆匆離去。


    “恭送吳爺爺!”百姓的歡送聲傳來,隱含抽泣,百姓流下了淚水。


    聽著百姓的歡泣聲,周威他們這些熱血漢子,錚錚鐵骨,無懼生死的男兒,忍不住流出了淚水,抹著眼睛,歎道:“今日,我們方知我輩之所為是何等的值得!讓燕雲百姓重見天日,實是我輩的幸事!”


    這一幕實在是太感人了,周威他們這些見慣了生死,不知眼淚為何物的好漢,也是忍不住流起了眼淚。


    “他們不過是回歸的第一批,以後,還有更多流落在外的百姓回歸!”吳驥看得更遠,道:“盛唐之際,華夏兒女足跡遍布萬邦!前朝滅亡之後,他們淪落異族之手,倍受欺淩,至今還流落在外!燕雲收複之後,接下來就該是遼東、大漠、西域、河西之地、越南、南詔!”


    唐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輝煌的王朝,以其煌煌文治,赫赫武功享譽千古。那時候,大唐之民的足跡遍布萬邦,遼東、大漠、河西、西域、越南、南詔都有他們的身影,甚至連中東地區也有他們的足跡,那是何等的盛世!


    阿拉伯帝國崛起之時,正是中國盛唐之際,阿拉伯帝國大舉東進,想打到東方去,在西域遭遇到唐朝,與唐朝在西域打了數十年,一直給唐朝壓著打,是以,阿拉伯帝國在西方得意,在東方失意。


    為了與唐朝打,阿拉伯帝國投入了大量的軍力人力物力,與唐朝爭鋒數十年。在這期間,阿拉伯帝國聯合吐蕃,由吐蕃出擊河西走廊,牽製唐朝在西域的力量,而阿拉伯帝國在西域與唐朝大打。


    在當時,吐蕃的領土極廣,不僅僅是現在的青海***,還包括阿富汗和部分巴基斯坦,是一個控域萬裏的大國。


    就是這兩大帝國聯手,與唐朝爭奪西域,都打不過唐朝。雖然吐蕃曾經一度打下安西四鎮,又給武則天奪回來了。


    西域一詞,在中國曆朝曆代的定義很不相同。在漢朝之際,西域主要是現在的***地區,那時候,漢朝初通西域,對西域的控製力不算強。


    到了唐朝,西域一詞不僅僅是指***,還包括現在的中東地區。到了唐玄宗年間,唐朝把西域一詞無限延伸,隻要大唐軍隊所到之處,都是西域。而大唐大軍想要到達之處,就是中東,就是阿拉伯帝國。


    為此,唐軍大舉西進,與阿拉伯帝國爆發過多次激戰,一直占到了上風,壓著阿拉伯帝國打。直到怛羅斯一戰,高仙芝戰敗,唐朝與阿拉伯帝國的戰爭才出現轉折。


    盡管高仙芝敗於怛羅斯,以唐朝驚人的恢複能力,很快就恢複了在西域的實力,準備卷土重來,與阿拉帝國再度爭鋒。然而,一場影響中國曆史進程的大事發生了,這就是“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


    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唐朝曾向阿拉帝國借兵三千。這三千阿拉伯帝國的軍隊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下大功。而且,他們見識過了大唐的繁華,遠非阿拉伯帝國所能比,在平定安史之亂後,他們不願回去,就在唐朝定居下來,最後形成了一個民族,這就是“回族”的由來。


    唐朝由盛轉衰,無力西進,阿拉伯帝國才把征服的中東地區進行伊斯蘭化。若是唐朝不衰敗,阿拉伯帝國雖然征服了大量的土地,卻是無力伊期蘭化。


    吳驥這話,說出了當時的情形。在當時,因為宋朝積弱,無力恢複唐朝的偉業,流落在外的漢人很多,燕雲百姓不過是回歸的第一批罷了。


    (馬上要進入下一卷,我要整理一下思路,這幾天的更新放慢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兵器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揚並收藏大宋兵器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