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真誠的分享
我和成千上萬的人一樣,已經開始轉移自己關注的焦點。在等待手環到來的時候,我就開始先把橡皮筋戴在手上,這讓我意識到我自己在做什麽。我已經戴了大約一個星期,現在我幾乎不抱怨了。更值得一提的是,我覺得自己變得快樂多了!更別提我身邊的人(例如我先生)會有多快樂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都想要改變抱怨的習慣,而這個手環就是驅使我改變行為的動力。
許多人都在談論這隻手環及其背負的使命,這項使命已形成龐大的連鎖反應。至少許多人都開始覺察到自己有多麽經常抱怨了,並且沒準兒他們還決定開始改變自己的行為。越多的人聽說這個想法,這項運動就越可能產生長遠、廣泛的效果。完成這項使命要比實際拿到手環重要多了!想到這點就覺得很興奮!
——珍妮·雷裏
馬裏蘭州洛克維爾市
“有多少人因為看了一本書而開始人生中的新階段。”
——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你已經進入了人生中的新階段。
你從本書中學到的理念啟迪了你的意識,並且為你揭示了那些也許你本人尚未覺察到的新的可能性。你很有可能現在還搞不清楚,停止抱怨後,你的生活會如何在方方麵麵得到提升。
如果你一直都隻關注生命中陰霾的雲朵,那麽很快你就會看到藏在雲朵後的驕陽。如果你一直壯誌未酬、鬱鬱寡歡,那麽很快你就會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喜樂。如果你一直都隻能看到問題,那麽很快你就會發現生命中新的可能性。如果你的人際關係一直不和諧,那麽很快你就會體驗到美好和諧的關係。
你播下了一粒種子。現在也許它隻是一顆小小的橡果,但它終將成長為高大偉岸的橡樹。
你的生活正在發生轉變。
請允許我再說一次,隻要你堅持下去,你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不再抱怨。人是習慣的產物。要用新的習慣替代舊習慣,這得花上一段時間。習慣的養成需要一點一滴行為的積累,就像是巨大的油漆球需要一層層薄薄的油漆的覆蓋。
小時候,母親曾給我講過一個麵包師傅、貪心店老板和神秘陌生人的故事,這是我最愛聽的故事之一。在這個故事裏,陌生人來到小鎮尋找食物以及落腳過夜的地方。當他問起貪心的店老板與老板娘是否願意收留他這個旅人時,老板與老板娘回絕了。
然後,陌生人走進了麵包店。店裏的麵包師傅身無分文,連製作麵包的材料都少得可憐。然而,他慷慨地邀請陌生人進來,與他分享自己僅有的餐食,還讓他當晚睡自己的床。第二天早晨,陌生人向麵包師傅道謝,並對他說:“今天早上你做的第一件事,你會一整天都做個不停。”
麵包師傅不太明白陌生人的意思。不過,他決定為這位客人烤個蛋糕,讓他帶在身上。他檢查了一下所剩的材料,有兩枚雞蛋、一杯麵粉、一些糖與香料。他開始烤蛋糕。令他驚訝的是,他用掉的材料越多,剩下的材料就越多——他用掉最後兩枚雞蛋,卻又多出了四枚雞蛋;他翻轉麵粉袋,把剩下的麵粉搖出來,倒滿量杯,當他把麵粉袋放回地上時,袋子裏竟又裝滿了麵粉。
遇到這天大的好運,他高興得不得了,於是開始烘烤各式各樣的美味麵包。很快,鎮上充滿了烤麵包、餅幹、蛋糕與派的香味,購買麵包的客人大排長龍。
當天下午,貪心的店老板來到麵包店,看到麵包師傅疲倦卻開心,賺了許多許多錢。店老板問:“你今天怎麽會有這麽多顧客?好像鎮上的每個人今天都買了你的麵包,還有人買了不止一次。” 麵包師傅便將陌生人的事以及陌生人在早上離開前送給他的神秘祝福告訴了店老板。
貪心的店老板與老板娘衝出了麵包店,往鎮外跑去。他們跑著跑著,終於找到他們昨晚曾經拒絕幫助的那個陌生人。他們說:“可敬的先生,請原諒我們昨晚的魯莽與粗暴。我們沒有幫助你,一定是昏了頭。請你回到我們家住一晚,讓我們有這個榮幸能熱誠地接待你。”陌生人一語不發,跟著他們回到了鎮上。
他們回到店老板的家之後,陌生人享用了奢侈的餐食、上等的美酒與精致的甜點,睡在豪華的床上。次日早晨,陌生人即將離去時,店老板和老板娘雀躍地等待著他的神秘祝福。當然,陌生人對他們的接待表示感謝,然後說:“今天早上你做的第一件事,你會一整天都做個不停。”
店老板與老板娘獲得祝福後,急忙把陌生人送出門,然後衝進自己的店裏。因為相信會有大批顧客上門,老板拿起掃帚開始掃地,以應對突發的排隊人潮;為了確定有足夠的零錢可以找錢,老板娘則開始在櫃台算錢。
就這樣,老板掃地,老板娘算錢;老板繼續掃地,老板娘繼續算錢。他們發覺自己根本停不下來,一直到太陽下山。即使真的有人進入商店買東西,他們也還是不得不繼續掃地和數錢,根本無法停下手中的活計去招呼客人。
麵包師傅和店老板得到了相同的祝福。麵包師傅以正麵、慷慨的心態開始一天的生活,也獲得了相當豐厚的回報。店老板以負麵、自私的想法開始一天的生活,結果毫無所獲。
祝福是中性的。你創造生活的能力也是中性的,你怎麽利用自己的能力,就會獲得與之相對應的成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出於無私慷慨的關懷幫助別人,我們也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此外,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你想讓自己的一天以何種方式度過,就要以何種方式開始自己的一天。如果你現在還沒有做到一整天不抱怨,那就看看早上起床後你能堅持多久不抱怨。如果每一天你都能夠堅持得久一點、再久一點,堅持不說第一句抱怨,你會發現自己在挑戰二十一天不抱怨的旅途中進步得更快,並且感到更加輕鬆。
在電腦編程中有個縮略語叫“gigo”——garbage in—garbage out,意思是“垃圾進,垃圾出”。如果電腦運轉出現問題,那一般來說是因為寫入電腦的東西有問題:把“垃圾”代碼、指令丟進去,那麽出來的也還是“垃圾”。電腦是中性的概念——電腦不具人格,隻對下達的指令有所回應。
我們的生命與電腦一樣,也是中性的。然而,我們不是“垃圾進,垃圾出”,而是“垃圾出,垃圾進”。你的語言發出振動能量,為你招致更多你剛才所說的東西。當你抱怨時,你其實是在送出垃圾,這也就難怪你會收回更多這樣的垃圾。口中說出垃圾,垃圾回到你的生命中!
gogi:garbage out of your mouth,garbage in to your life!
gogi:口中說出垃圾,垃圾回到你的生命中!
所言決定所行。如果你談論消極、不快的經曆,你就會收回更多可供你談論的消極、不快的經曆;談論你欣賞、感恩的事物,你就會為自己吸引到更多積極的事物。你有一套習慣性的說話模式,這顯示了你的思想,並且創造了你生命中的現實。不論你有沒有覺察到,每天你都為自己設定了路線,並且會堅持走在自己設定的這條路線上。
若想改變世界,我們必須首先療愈自己不安的靈魂。改變語言能夠幫助我們徹底改變思想,並且能夠轉而改變世界。若我們不再抱怨,我們的消極想法就沒有了出口,我們的思想也會隨之轉變,我們就會變得更加快樂。消極想法得不到表達,我們的思維就不會再製造消極思維。當你不再口吐抱怨等表達消極思想的言論時,你會發現一些新的、更快樂的想法,它們之前被你思想中的消極霧霾遮蔽了。
“要想打造不同的未來,我首先得成為不同的人。”
——約翰·p. 漢利(john p. hanley)當你達成連續二十一天不抱怨的目標時,你便戒除了抱怨的癮頭,成為康複重生之人。成功戒酒的人說,無論他們已經成功戒酒、保持清醒多長時間,隻要和酗酒的人泡上一段時間,就又會開始喝酒了。如果你身邊的人都喜歡抱怨,那麽你得捫心自問,這些人是不是被你招引來的。當你已經成為不抱怨的人,而他們還是繼續抱怨,你得讓自己擺脫這些人。如果他們是你工作上的同事,就換個部門或換工作吧;如果他們是你的朋友,你會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從前的自己,你可能需要重新審視你們的關係了;即便他們是你的家人,也盡量不要長時間與他們相處。
不要讓消極的人們剝奪了你對理想生活的追尋。培養一個習慣要花二十一天,但你也可能花二十一天就重拾舊有的習慣。所以要注意你周遭的人們,因為你可能會受到他們的影響,被引入歧途。好好照顧自己,同時要提防惡毒、愛抱怨的人。如果你不照顧好自己,就可能再度沉陷於負麵思想的泥沼中。
要愛別人。我認為愛的最佳定義,是丹尼斯·威特利博士(dr. denis waitley)所說的:“愛是無條件的接納,並著眼於光明麵。”當我們決定接納各種人、事、物,並從中發現其光明麵時,我們體驗到的良善與美好會越來越多,值得抱怨的會越來越少。愛別人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設法讓其他人停止抱怨;相反,我們應該先做好自己、“掃一屋”,這才是“掃天下”的最好方法。
要變成不抱怨的人,重要的不是你的言語,而是你的言語背後蘊藏的力量。有好事發生時,不論多麽微不足道,你都要說:“當然會這樣!”因為你知道,自己是可以吸引好事靠近的磁石;你甚至可能帶著會心的微笑來成就這個經曆。
你曾經在雨天的商店門口恰好找到一個停車位嗎?請說:“我的運氣真好!”
你曾經忘記向停車計時器投幣,結果回來之後發現自己的車窗上竟沒有夾著罰單嗎?請確信:“我總會碰上這樣的好事。”
“對自己的殘疾耿耿於懷無異於浪費時間。我們總得繼續生活下去,而我做得還不錯。如果你總是生氣、抱怨,別人才沒空搭理你呢。”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你也許會覺得這樣說話有點傻,但是當你在生活中使用肯定、有力、積極的話語時,你就像是在為更美好的生活鋪上一層層磚瓦,奠定堅實的基礎。
正因為有了你,以及全世界幾百萬正移動著手環、奮戰在不抱怨道路上的人,我有理由希望:整個世界的消極態度都會得到扭轉。
有一天,我和一個人分享這一希望,他卻對我說:“我覺得這隻是一個空指望。”
空指望?讓我講一個關於“空指望”的故事吧。
故事始於2001年7月11日夜一點十分。我當時睡得正香,花了好幾分鍾才意識到床頭的電話在響。我摸索著抓起電話聽筒,把它湊近耳邊,虛弱地說:“喂?”
“威爾嗎?我是大衛。”我的弟弟說道,“媽媽得了心髒病,情況很糟。你最好趕快過來。”
我趕忙下床,收拾好行李,一路開車狂奔四十英裏來到堪薩斯市機場。我試著在飛機上打個盹兒,但是我太擔心了,所以根本睡不著。我的飛機抵達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市後,大衛從機場接我去醫院。
到達醫院前,我們在當地一家飯館簡單地吃了一頓飯,趁那段時間,大衛告訴了我母親生病的一些細節:“昨晚差不多八點半時,她開始感到胸部和背部難受。她吃了點非處方止痛藥,但是並沒有奏效。他們把她送到了醫院,醫生們意識到她是嚴重心髒病發作時,又用直升機把她送到了哥倫比亞市這邊的心髒病專科醫院。她現在醒了,但是正承受著巨大痛苦。”
十五分鍾後,我和大衛來到心髒重症監護室,找到母親的病房,她正在我們的哥哥恰克的幫助下坐在那裏。她反應仍很機敏,但是呼吸緩慢沉重。醫護人員隻讓我們在一起待了幾分鍾時間,然後就讓我們離開,讓母親休息了。
我們的母親陷入深沉的睡眠,遲遲沒有醒來。超聲波心電圖顯示,她的心髒病非常嚴重。“就好比是她的心髒的一大部分都爆裂了一樣。”
此後幾晚,我都住在醫院的候診室裏,期待母親能夠醒來、恢複意識。每天晚上,我都會到她的病房查看幾次,但是她一直昏迷不醒:她靠呼吸機來維持呼吸。
即使你從沒接受過醫療訓練,隻要你曾經花時間陪護過病人、長時間通過顯示器觀察他們的生命體征,當某些指標有所改善時,你也一定能夠覺察出來。一天早上,我注意到母親的血氧量提高了,於是興奮地將這一好消息告訴她的護士。
“你最好不要有什麽空指望。”護士同情地衝我笑笑說。
那天下午,我離開醫院去衝澡換衣服。回到醫院時,我碰到一位大學時候的學長,他現在是這家醫院的資深心髒病醫生,我讓他看看母親的心電圖,實話告訴我他對此的診斷。
過了一個小時,我拿著咖啡回來,發現我的朋友正坐在候診室裏,滿麵愁容。
他說:“情況並不樂觀。你母親的心髒受損嚴重。我知道你可能不願聽這話,但現在看起來完全是在靠機器維持她的生命。”
我跌坐在椅子上,他關心地拍拍我的肩膀。我一邊流淚一邊結結巴巴地說:“那就不能再做點什麽了嗎?她的生命體征呢?其中一些看上去有所提高。這不好嗎?難道這不意味著她有可能康複嗎?”
他用手捏捏我的肩膀,深吸一口氣說:“沒錯,威爾,她的一些生命體征是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很少;而且這並不能改變她患有嚴重心髒病的現實,這麽一點小小的提高是不夠的。”
我的朋友停了一會兒,繼續說道:“此前,你問我在我看來她康複的概率有多大,實話告訴你,我覺得隻有百分之十五的希望。”
“好吧。”我說,“至少還有百分之十五的希望,總比沒有好,不是嗎?”
他的目光由同情變為嚴厲:“威爾,抱有空指望隻能讓你在她無法康複時更為痛苦。我知道你不想這樣,但是你得接受這個現實。”
我試著想要感謝他,但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詞句。我們匆匆擁抱了一下,他就回去工作了,我則安靜地坐在那裏,為母親的病情感到難過。
當晚,我睡在候診室的地板上,想著曾經與母親共度的美好時光。我想到,她也許無法親眼看到自己的孫輩長大。我想到了所有還沒來得及說的話。我的靈魂就像是一塊黑板,而母親突發的心髒病就像抓撓著黑板的手指甲,撓得我心裏直難受。
我睡不著覺,於是光腳穿著短襪溜進了母親的病房,看看她的情況。呼吸機發出的“嘶——呼”聲,使整個病房充滿了工業感。我坐在母親的病床邊,握著她的手。我看著顯示器,發現很多,不是一些,而是大部分生命指標都較今天早上的時候有所提高。護士為母親換藥時,我告訴了她這些體征的變化。
護士看了看監視器,然後說:“她的情況有所好轉。”然後,又加了一句,“但是別抱有空指望。”
我突然感到怒氣衝天,我鬆開母親的手,一路跑回候診室,打開燈,從日記本上撕下一頁紙來,找了支筆在紙上寫下大大的字。我一次次描畫這些字母,想要把字描得越粗越好。然後,我返回母親的病房,用醫用膠帶將紙粘在顯示器的下方。紙上寫著:“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麽是空指望!”
“希望”一詞的意思是“相信某事能夠實現的願望”。隻要你心中相信自己的願望能夠達成,那麽它就一定不會是“空指望”。
“空指望”一詞本身就是矛盾的。
我的母親後來確實去世了,但那是在十年後。她挺健康地繼續活了十年。在她心髒受損區域周圍長出了新的血管,向她的心髒輸送血液。我與我的家人懷有一個願望,希望她能康複,並且我們相信她也正在康複,沒有什麽比這更為有力了。
加入我們,與我一起向往整個人類會繼續由恐懼、消極轉變為自信、積極吧!你變成了不抱怨的人,這就是我們實現這一願望的最重要的一步。因為一個人改變後,他還會影響到周圍其他的人。
拉裏·麥克默特裏rry mcmurtry)的小說《孤獨鴿》(lonesome dove)中,有個主角名叫葛斯·麥克瑞,是個假裝自己學問高深的牛仔。他在自己租車行的招牌底下,刻了一句拉丁文格言:“uva uvam vivendo varia fit.”
麥克默特裏沒有解釋這句格言的意思,而且還把詞拚錯了——我想這是要故意顯示這位牛仔的拉丁文有多差。正確的拚法應該是“uva uvam videndo varia fit”。而這句話的意思是:一棵葡萄樹看見另一棵葡萄樹變色,就會跟著變色。換句話說,一棵葡萄樹會讓另一棵葡萄樹也跟著成熟。
在葡萄園裏,當一棵葡萄樹開始成熟,便會散發出一種其他葡萄樹也能接收到的振動頻率、酵素、香氣或能量場。這一棵葡萄樹在向其他葡萄樹示意:該是改變、成熟的時候了。當你在言語及思想上都頌揚著自己和他人最崇高、最美好的一麵時,你隻要表露原本的自我,就能向周遭所有人示意:該是改變的時候了。你甚至連試也不必試,就會喚起人們的意識。他們會受到你的曳引。
曳引是一種強而有力的規律。我想這也是人類喜歡彼此擁抱的原因。當我們擁抱時,即使隻是短暫的刹那,我們的心也會互相曳引。我們會提醒自己:地球上隻有一個生命,一個我們共享的生命。
如果我們不刻意去選擇自己要過什麽樣的人生,就會跟著別人混沌度日。我們不僅沒有成為人群中的引路者,反倒成了被人群裹挾前進的隨波逐流者。我們常跟著其他人亦步亦趨,卻渾然沒有發現自己在照葫蘆畫瓢。
我父親年輕時經營我祖父的一家汽車旅館,那家旅館的對麵是一家二手車行,而我爸爸設法和車行老板達成了一項協議。汽車旅館晚上的生意若很冷清,我父親就會去車行,把十幾輛車移到旅館的停車場。不用多久,汽車旅館就會住滿旅客。經過汽車旅館的人會認為,如果停車場空蕩蕩的,這家旅館一定不太好。要是停車場停滿了車,經過的人就會覺得這是適合住宿的好地方。我們都會跟著別人走。而現在,你已經成為一個在領導世界走向和平、體諒和富足的引導者了。
昨天大約淩晨三點,我被我們牧場上嗥叫的土狼叫醒。剛開始的嗥叫聲來自一隻小狼,然後才擴散至整群土狼。很快我們的兩隻狗加入了嗥叫的行列。不久,我們鄰居的狗也開始嗥叫。最後,嗥叫聲從四麵八方湧來,傳遍山穀,附近的狗都加入了。那些土狼製造了正在擴散的漣漪。沒一會兒,我又聽見嗥叫聲從幾英裏外的各處傳來,而這一切皆始於一隻小土狼。
“一犬吠影,百犬吠聲。”
——中國諺語
你是個什麽樣的人,這將在你的世界裏產生影響力。以往,你的影響力可能都是負麵的,因為你喜歡抱怨。如今,你在為所有人樹立樂觀的典範,打造更美好的世界。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漣漪,在世界各地引發著回響。
你自己就是一種祝福。
真誠的分享
我和成千上萬的人一樣,已經開始轉移自己關注的焦點。在等待手環到來的時候,我就開始先把橡皮筋戴在手上,這讓我意識到我自己在做什麽。我已經戴了大約一個星期,現在我幾乎不抱怨了。更值得一提的是,我覺得自己變得快樂多了!更別提我身邊的人(例如我先生)會有多快樂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都想要改變抱怨的習慣,而這個手環就是驅使我改變行為的動力。
許多人都在談論這隻手環及其背負的使命,這項使命已形成龐大的連鎖反應。至少許多人都開始覺察到自己有多麽經常抱怨了,並且沒準兒他們還決定開始改變自己的行為。越多的人聽說這個想法,這項運動就越可能產生長遠、廣泛的效果。完成這項使命要比實際拿到手環重要多了!想到這點就覺得很興奮!
——珍妮·雷裏
馬裏蘭州洛克維爾市
“有多少人因為看了一本書而開始人生中的新階段。”
——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你已經進入了人生中的新階段。
你從本書中學到的理念啟迪了你的意識,並且為你揭示了那些也許你本人尚未覺察到的新的可能性。你很有可能現在還搞不清楚,停止抱怨後,你的生活會如何在方方麵麵得到提升。
如果你一直都隻關注生命中陰霾的雲朵,那麽很快你就會看到藏在雲朵後的驕陽。如果你一直壯誌未酬、鬱鬱寡歡,那麽很快你就會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喜樂。如果你一直都隻能看到問題,那麽很快你就會發現生命中新的可能性。如果你的人際關係一直不和諧,那麽很快你就會體驗到美好和諧的關係。
你播下了一粒種子。現在也許它隻是一顆小小的橡果,但它終將成長為高大偉岸的橡樹。
你的生活正在發生轉變。
請允許我再說一次,隻要你堅持下去,你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不再抱怨。人是習慣的產物。要用新的習慣替代舊習慣,這得花上一段時間。習慣的養成需要一點一滴行為的積累,就像是巨大的油漆球需要一層層薄薄的油漆的覆蓋。
小時候,母親曾給我講過一個麵包師傅、貪心店老板和神秘陌生人的故事,這是我最愛聽的故事之一。在這個故事裏,陌生人來到小鎮尋找食物以及落腳過夜的地方。當他問起貪心的店老板與老板娘是否願意收留他這個旅人時,老板與老板娘回絕了。
然後,陌生人走進了麵包店。店裏的麵包師傅身無分文,連製作麵包的材料都少得可憐。然而,他慷慨地邀請陌生人進來,與他分享自己僅有的餐食,還讓他當晚睡自己的床。第二天早晨,陌生人向麵包師傅道謝,並對他說:“今天早上你做的第一件事,你會一整天都做個不停。”
麵包師傅不太明白陌生人的意思。不過,他決定為這位客人烤個蛋糕,讓他帶在身上。他檢查了一下所剩的材料,有兩枚雞蛋、一杯麵粉、一些糖與香料。他開始烤蛋糕。令他驚訝的是,他用掉的材料越多,剩下的材料就越多——他用掉最後兩枚雞蛋,卻又多出了四枚雞蛋;他翻轉麵粉袋,把剩下的麵粉搖出來,倒滿量杯,當他把麵粉袋放回地上時,袋子裏竟又裝滿了麵粉。
遇到這天大的好運,他高興得不得了,於是開始烘烤各式各樣的美味麵包。很快,鎮上充滿了烤麵包、餅幹、蛋糕與派的香味,購買麵包的客人大排長龍。
當天下午,貪心的店老板來到麵包店,看到麵包師傅疲倦卻開心,賺了許多許多錢。店老板問:“你今天怎麽會有這麽多顧客?好像鎮上的每個人今天都買了你的麵包,還有人買了不止一次。” 麵包師傅便將陌生人的事以及陌生人在早上離開前送給他的神秘祝福告訴了店老板。
貪心的店老板與老板娘衝出了麵包店,往鎮外跑去。他們跑著跑著,終於找到他們昨晚曾經拒絕幫助的那個陌生人。他們說:“可敬的先生,請原諒我們昨晚的魯莽與粗暴。我們沒有幫助你,一定是昏了頭。請你回到我們家住一晚,讓我們有這個榮幸能熱誠地接待你。”陌生人一語不發,跟著他們回到了鎮上。
他們回到店老板的家之後,陌生人享用了奢侈的餐食、上等的美酒與精致的甜點,睡在豪華的床上。次日早晨,陌生人即將離去時,店老板和老板娘雀躍地等待著他的神秘祝福。當然,陌生人對他們的接待表示感謝,然後說:“今天早上你做的第一件事,你會一整天都做個不停。”
店老板與老板娘獲得祝福後,急忙把陌生人送出門,然後衝進自己的店裏。因為相信會有大批顧客上門,老板拿起掃帚開始掃地,以應對突發的排隊人潮;為了確定有足夠的零錢可以找錢,老板娘則開始在櫃台算錢。
就這樣,老板掃地,老板娘算錢;老板繼續掃地,老板娘繼續算錢。他們發覺自己根本停不下來,一直到太陽下山。即使真的有人進入商店買東西,他們也還是不得不繼續掃地和數錢,根本無法停下手中的活計去招呼客人。
麵包師傅和店老板得到了相同的祝福。麵包師傅以正麵、慷慨的心態開始一天的生活,也獲得了相當豐厚的回報。店老板以負麵、自私的想法開始一天的生活,結果毫無所獲。
祝福是中性的。你創造生活的能力也是中性的,你怎麽利用自己的能力,就會獲得與之相對應的成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出於無私慷慨的關懷幫助別人,我們也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此外,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你想讓自己的一天以何種方式度過,就要以何種方式開始自己的一天。如果你現在還沒有做到一整天不抱怨,那就看看早上起床後你能堅持多久不抱怨。如果每一天你都能夠堅持得久一點、再久一點,堅持不說第一句抱怨,你會發現自己在挑戰二十一天不抱怨的旅途中進步得更快,並且感到更加輕鬆。
在電腦編程中有個縮略語叫“gigo”——garbage in—garbage out,意思是“垃圾進,垃圾出”。如果電腦運轉出現問題,那一般來說是因為寫入電腦的東西有問題:把“垃圾”代碼、指令丟進去,那麽出來的也還是“垃圾”。電腦是中性的概念——電腦不具人格,隻對下達的指令有所回應。
我們的生命與電腦一樣,也是中性的。然而,我們不是“垃圾進,垃圾出”,而是“垃圾出,垃圾進”。你的語言發出振動能量,為你招致更多你剛才所說的東西。當你抱怨時,你其實是在送出垃圾,這也就難怪你會收回更多這樣的垃圾。口中說出垃圾,垃圾回到你的生命中!
gogi:garbage out of your mouth,garbage in to your life!
gogi:口中說出垃圾,垃圾回到你的生命中!
所言決定所行。如果你談論消極、不快的經曆,你就會收回更多可供你談論的消極、不快的經曆;談論你欣賞、感恩的事物,你就會為自己吸引到更多積極的事物。你有一套習慣性的說話模式,這顯示了你的思想,並且創造了你生命中的現實。不論你有沒有覺察到,每天你都為自己設定了路線,並且會堅持走在自己設定的這條路線上。
若想改變世界,我們必須首先療愈自己不安的靈魂。改變語言能夠幫助我們徹底改變思想,並且能夠轉而改變世界。若我們不再抱怨,我們的消極想法就沒有了出口,我們的思想也會隨之轉變,我們就會變得更加快樂。消極想法得不到表達,我們的思維就不會再製造消極思維。當你不再口吐抱怨等表達消極思想的言論時,你會發現一些新的、更快樂的想法,它們之前被你思想中的消極霧霾遮蔽了。
“要想打造不同的未來,我首先得成為不同的人。”
——約翰·p. 漢利(john p. hanley)當你達成連續二十一天不抱怨的目標時,你便戒除了抱怨的癮頭,成為康複重生之人。成功戒酒的人說,無論他們已經成功戒酒、保持清醒多長時間,隻要和酗酒的人泡上一段時間,就又會開始喝酒了。如果你身邊的人都喜歡抱怨,那麽你得捫心自問,這些人是不是被你招引來的。當你已經成為不抱怨的人,而他們還是繼續抱怨,你得讓自己擺脫這些人。如果他們是你工作上的同事,就換個部門或換工作吧;如果他們是你的朋友,你會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從前的自己,你可能需要重新審視你們的關係了;即便他們是你的家人,也盡量不要長時間與他們相處。
不要讓消極的人們剝奪了你對理想生活的追尋。培養一個習慣要花二十一天,但你也可能花二十一天就重拾舊有的習慣。所以要注意你周遭的人們,因為你可能會受到他們的影響,被引入歧途。好好照顧自己,同時要提防惡毒、愛抱怨的人。如果你不照顧好自己,就可能再度沉陷於負麵思想的泥沼中。
要愛別人。我認為愛的最佳定義,是丹尼斯·威特利博士(dr. denis waitley)所說的:“愛是無條件的接納,並著眼於光明麵。”當我們決定接納各種人、事、物,並從中發現其光明麵時,我們體驗到的良善與美好會越來越多,值得抱怨的會越來越少。愛別人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設法讓其他人停止抱怨;相反,我們應該先做好自己、“掃一屋”,這才是“掃天下”的最好方法。
要變成不抱怨的人,重要的不是你的言語,而是你的言語背後蘊藏的力量。有好事發生時,不論多麽微不足道,你都要說:“當然會這樣!”因為你知道,自己是可以吸引好事靠近的磁石;你甚至可能帶著會心的微笑來成就這個經曆。
你曾經在雨天的商店門口恰好找到一個停車位嗎?請說:“我的運氣真好!”
你曾經忘記向停車計時器投幣,結果回來之後發現自己的車窗上竟沒有夾著罰單嗎?請確信:“我總會碰上這樣的好事。”
“對自己的殘疾耿耿於懷無異於浪費時間。我們總得繼續生活下去,而我做得還不錯。如果你總是生氣、抱怨,別人才沒空搭理你呢。”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你也許會覺得這樣說話有點傻,但是當你在生活中使用肯定、有力、積極的話語時,你就像是在為更美好的生活鋪上一層層磚瓦,奠定堅實的基礎。
正因為有了你,以及全世界幾百萬正移動著手環、奮戰在不抱怨道路上的人,我有理由希望:整個世界的消極態度都會得到扭轉。
有一天,我和一個人分享這一希望,他卻對我說:“我覺得這隻是一個空指望。”
空指望?讓我講一個關於“空指望”的故事吧。
故事始於2001年7月11日夜一點十分。我當時睡得正香,花了好幾分鍾才意識到床頭的電話在響。我摸索著抓起電話聽筒,把它湊近耳邊,虛弱地說:“喂?”
“威爾嗎?我是大衛。”我的弟弟說道,“媽媽得了心髒病,情況很糟。你最好趕快過來。”
我趕忙下床,收拾好行李,一路開車狂奔四十英裏來到堪薩斯市機場。我試著在飛機上打個盹兒,但是我太擔心了,所以根本睡不著。我的飛機抵達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市後,大衛從機場接我去醫院。
到達醫院前,我們在當地一家飯館簡單地吃了一頓飯,趁那段時間,大衛告訴了我母親生病的一些細節:“昨晚差不多八點半時,她開始感到胸部和背部難受。她吃了點非處方止痛藥,但是並沒有奏效。他們把她送到了醫院,醫生們意識到她是嚴重心髒病發作時,又用直升機把她送到了哥倫比亞市這邊的心髒病專科醫院。她現在醒了,但是正承受著巨大痛苦。”
十五分鍾後,我和大衛來到心髒重症監護室,找到母親的病房,她正在我們的哥哥恰克的幫助下坐在那裏。她反應仍很機敏,但是呼吸緩慢沉重。醫護人員隻讓我們在一起待了幾分鍾時間,然後就讓我們離開,讓母親休息了。
我們的母親陷入深沉的睡眠,遲遲沒有醒來。超聲波心電圖顯示,她的心髒病非常嚴重。“就好比是她的心髒的一大部分都爆裂了一樣。”
此後幾晚,我都住在醫院的候診室裏,期待母親能夠醒來、恢複意識。每天晚上,我都會到她的病房查看幾次,但是她一直昏迷不醒:她靠呼吸機來維持呼吸。
即使你從沒接受過醫療訓練,隻要你曾經花時間陪護過病人、長時間通過顯示器觀察他們的生命體征,當某些指標有所改善時,你也一定能夠覺察出來。一天早上,我注意到母親的血氧量提高了,於是興奮地將這一好消息告訴她的護士。
“你最好不要有什麽空指望。”護士同情地衝我笑笑說。
那天下午,我離開醫院去衝澡換衣服。回到醫院時,我碰到一位大學時候的學長,他現在是這家醫院的資深心髒病醫生,我讓他看看母親的心電圖,實話告訴我他對此的診斷。
過了一個小時,我拿著咖啡回來,發現我的朋友正坐在候診室裏,滿麵愁容。
他說:“情況並不樂觀。你母親的心髒受損嚴重。我知道你可能不願聽這話,但現在看起來完全是在靠機器維持她的生命。”
我跌坐在椅子上,他關心地拍拍我的肩膀。我一邊流淚一邊結結巴巴地說:“那就不能再做點什麽了嗎?她的生命體征呢?其中一些看上去有所提高。這不好嗎?難道這不意味著她有可能康複嗎?”
他用手捏捏我的肩膀,深吸一口氣說:“沒錯,威爾,她的一些生命體征是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很少;而且這並不能改變她患有嚴重心髒病的現實,這麽一點小小的提高是不夠的。”
我的朋友停了一會兒,繼續說道:“此前,你問我在我看來她康複的概率有多大,實話告訴你,我覺得隻有百分之十五的希望。”
“好吧。”我說,“至少還有百分之十五的希望,總比沒有好,不是嗎?”
他的目光由同情變為嚴厲:“威爾,抱有空指望隻能讓你在她無法康複時更為痛苦。我知道你不想這樣,但是你得接受這個現實。”
我試著想要感謝他,但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詞句。我們匆匆擁抱了一下,他就回去工作了,我則安靜地坐在那裏,為母親的病情感到難過。
當晚,我睡在候診室的地板上,想著曾經與母親共度的美好時光。我想到,她也許無法親眼看到自己的孫輩長大。我想到了所有還沒來得及說的話。我的靈魂就像是一塊黑板,而母親突發的心髒病就像抓撓著黑板的手指甲,撓得我心裏直難受。
我睡不著覺,於是光腳穿著短襪溜進了母親的病房,看看她的情況。呼吸機發出的“嘶——呼”聲,使整個病房充滿了工業感。我坐在母親的病床邊,握著她的手。我看著顯示器,發現很多,不是一些,而是大部分生命指標都較今天早上的時候有所提高。護士為母親換藥時,我告訴了她這些體征的變化。
護士看了看監視器,然後說:“她的情況有所好轉。”然後,又加了一句,“但是別抱有空指望。”
我突然感到怒氣衝天,我鬆開母親的手,一路跑回候診室,打開燈,從日記本上撕下一頁紙來,找了支筆在紙上寫下大大的字。我一次次描畫這些字母,想要把字描得越粗越好。然後,我返回母親的病房,用醫用膠帶將紙粘在顯示器的下方。紙上寫著:“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麽是空指望!”
“希望”一詞的意思是“相信某事能夠實現的願望”。隻要你心中相信自己的願望能夠達成,那麽它就一定不會是“空指望”。
“空指望”一詞本身就是矛盾的。
我的母親後來確實去世了,但那是在十年後。她挺健康地繼續活了十年。在她心髒受損區域周圍長出了新的血管,向她的心髒輸送血液。我與我的家人懷有一個願望,希望她能康複,並且我們相信她也正在康複,沒有什麽比這更為有力了。
加入我們,與我一起向往整個人類會繼續由恐懼、消極轉變為自信、積極吧!你變成了不抱怨的人,這就是我們實現這一願望的最重要的一步。因為一個人改變後,他還會影響到周圍其他的人。
拉裏·麥克默特裏rry mcmurtry)的小說《孤獨鴿》(lonesome dove)中,有個主角名叫葛斯·麥克瑞,是個假裝自己學問高深的牛仔。他在自己租車行的招牌底下,刻了一句拉丁文格言:“uva uvam vivendo varia fit.”
麥克默特裏沒有解釋這句格言的意思,而且還把詞拚錯了——我想這是要故意顯示這位牛仔的拉丁文有多差。正確的拚法應該是“uva uvam videndo varia fit”。而這句話的意思是:一棵葡萄樹看見另一棵葡萄樹變色,就會跟著變色。換句話說,一棵葡萄樹會讓另一棵葡萄樹也跟著成熟。
在葡萄園裏,當一棵葡萄樹開始成熟,便會散發出一種其他葡萄樹也能接收到的振動頻率、酵素、香氣或能量場。這一棵葡萄樹在向其他葡萄樹示意:該是改變、成熟的時候了。當你在言語及思想上都頌揚著自己和他人最崇高、最美好的一麵時,你隻要表露原本的自我,就能向周遭所有人示意:該是改變的時候了。你甚至連試也不必試,就會喚起人們的意識。他們會受到你的曳引。
曳引是一種強而有力的規律。我想這也是人類喜歡彼此擁抱的原因。當我們擁抱時,即使隻是短暫的刹那,我們的心也會互相曳引。我們會提醒自己:地球上隻有一個生命,一個我們共享的生命。
如果我們不刻意去選擇自己要過什麽樣的人生,就會跟著別人混沌度日。我們不僅沒有成為人群中的引路者,反倒成了被人群裹挾前進的隨波逐流者。我們常跟著其他人亦步亦趨,卻渾然沒有發現自己在照葫蘆畫瓢。
我父親年輕時經營我祖父的一家汽車旅館,那家旅館的對麵是一家二手車行,而我爸爸設法和車行老板達成了一項協議。汽車旅館晚上的生意若很冷清,我父親就會去車行,把十幾輛車移到旅館的停車場。不用多久,汽車旅館就會住滿旅客。經過汽車旅館的人會認為,如果停車場空蕩蕩的,這家旅館一定不太好。要是停車場停滿了車,經過的人就會覺得這是適合住宿的好地方。我們都會跟著別人走。而現在,你已經成為一個在領導世界走向和平、體諒和富足的引導者了。
昨天大約淩晨三點,我被我們牧場上嗥叫的土狼叫醒。剛開始的嗥叫聲來自一隻小狼,然後才擴散至整群土狼。很快我們的兩隻狗加入了嗥叫的行列。不久,我們鄰居的狗也開始嗥叫。最後,嗥叫聲從四麵八方湧來,傳遍山穀,附近的狗都加入了。那些土狼製造了正在擴散的漣漪。沒一會兒,我又聽見嗥叫聲從幾英裏外的各處傳來,而這一切皆始於一隻小土狼。
“一犬吠影,百犬吠聲。”
——中國諺語
你是個什麽樣的人,這將在你的世界裏產生影響力。以往,你的影響力可能都是負麵的,因為你喜歡抱怨。如今,你在為所有人樹立樂觀的典範,打造更美好的世界。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漣漪,在世界各地引發著回響。
你自己就是一種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