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的分享
我是從《今日秀》這個節目中第一次得知不抱怨這個偉大計劃的。我問同事有沒有興趣參加,大多數人都表示願意,於是我們就訂了手環。我們決定在等待手環送達的同時,在每周的上班日中定出一天,努力在那天不要抱怨,於是我們將星期一定為“不抱怨的星期一”。
我們在公司的布告欄和辦公室四處都貼了標語,提醒大家不要在星期一發牢騷、訴苦和抱怨,這果然激勵了整個辦公室。現在每逢星期一,我們都會用“歡迎光臨‘不抱怨的星期一’!”來彼此打招呼。
想想看,人生苦短。我們一直在追求生命中大大的恩賜(比方說賺更多錢、有穩定的工作、能減輕體重等)。但現在,我們要開始尋找每一天裏小小的喜樂。
我覺得這個計劃棒極了,我們真是有福之人!
——莎莉·司克蕾
俄亥俄州肯特市
消極滋生消極。
——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羅賓·柯瓦斯基博士曾指出,抱怨有五個原因。當你聽到自己或者其他人抱怨時,你會發現人們之所以發出怨言,都是基於其中的一個或者多個原因。
為了幫助大家記憶,我創造了一種記憶法,將這五個原因簡單地按照首字母縮寫為g.r.i.p.e,即:get attention:尋求關注remove responsibility:推卸責任inspire envy:引人豔羨power:操縱力
excuse poor performance:為欠佳的表現找借口get attention:尋求關注
人類天生有一種需要獲得別人承認的需求。受到別人的關注使我們感到有安全感,受到了別人的關懷。受到別人的認可使我們感到一種歸屬感——我們屬於某一個群體。人們之所以會抱怨,往往僅僅是出於我們對別人關注的需求,我們想不出另一種更加積極的能吸引別人關注的方法。
人們常常抱怨天氣、工作、生活伴侶、孩子、經濟、地方球隊等以獲得關注。其實,發出這些抱怨的人是在說:“嘿,注意!我想跟你說話,我想獲得你的關注,除了抱怨以外,我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如果你的一個同事經常來到你這邊抱怨,你可以這麽想:他隻是想要獲得關注。然後,你可以采取措施,主動找他問一個問題。你可以問問他的愛好、家庭、健康狀況等。主動給他關注,這樣他就不再需要通過抱怨這種方式尋求你的關注了。
你也許會想:“我可沒時間做這些事情。”那麽,你就有時間聽他向你抱怨了嗎?你真的想要改變你和這個人的關係嗎?
想要使對話積極樂觀,有個方法非常有效——你可以問對方:“(你、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的愛好等)最近有什麽好消息嗎?”
那些禁不住想要抱怨的人沒準兒會回答說,他們最近在你問到的這個問題方麵有什麽不好的消息。這樣的人習慣於通過抱怨獲得關注,以至於他們從沒想到過還有別的方式能讓他們與人建立積極的聯係。你不要反駁他們的回答,相反,你應該接受它們。你可以把這當成訓練鸚鵡說話。你得耐心,反複努力,若能與對方建立積極的關係,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當別人開始抱怨時,微笑著巧妙地打斷他,繼續問:“你說得沒錯。可是,有什麽好消息呢?”或者“你喜歡它哪一點呢?”或者“在理想情況下,你希望它怎樣呢?”
當別人試圖通過抱怨尋求關注時,問對方:“你有什麽好消息嗎?”
正如也許你得花上好幾個星期的時間不斷轉移手環才能做到一整天不抱怨,也許你們得這樣交鋒好多次後對方才開始意識到,其實他的生活中也有好的方麵。請你有點耐心以及同情心。請記住:這類人他們之所以抱怨,是因為他們害怕一旦自己不抱怨,就沒法與別人建立關係了。
隻要你堅持不懈,你一定能達到以下兩點中的其中一點:他的抱怨少了,或者他開始躲著你了。
這就對了,你通過不斷調整對話方向來確保你與別人的交流、交往是積極正麵的,你的堅持可能會改變對方,或者讓他躲著你。
就像你曾經害怕他過來朝你抱怨,當你努力地引導他給出正麵回應時,他也會同樣感到害怕,不敢再接近你。若一個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痛中,一點都不想積極起來,那麽你積極向上的問題會讓他感到厭惡——就像你厭惡他的抱怨一樣。
無論如何,你都是贏家。
remove responsibility:推卸責任抱怨的人會說“你想讓我怎麽樣?”“這根本不可能。”“你根本沒法和政府較勁。”“這是市場部的錯。”“狗把我的作業給咬了。”“她應該叫我起床的。”“交通太擁堵了。”“沒人會幫我。”諸如此類。
這一類人之所以抱怨,是想要告訴別人取得某些成果毫無希望,以此來為自己的無能找理由。他們會說:“都沒有用的,所以我也不會去試。”他是想要從對方那裏尋求支持,鞏固自己的受害者地位。
這樣的抱怨者往往會責怪其他人或者責怪大環境,為自己的懈怠找借口。他們會責怪父母、經濟形勢、自己沒受過教育、自己的年齡,以及其他一切可能的事情。他們沉浸在這些責怪中不能自拔。
麥克爾·布朗(michael brown)在《在場的過程》(the presence process)一書中,將me(責怪)一詞解釋為beme(無能的)。一個人責怪世界、責怪其他人破壞了自己的生活,這就是無能的;其實,這隻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讓事情變得好起來。這類人會拒絕你提出的所有改進意見。他根本不需要你的意見,他隻需要你把他看作沒有能力、完全無助的受害者。
“責任是我們可以輕易推卸到上帝、命運、運氣以及鄰居頭上的負擔。占星學盛行的時候,人們還慣於將責任推卸給天上的星星。”
——安布羅斯·比爾斯(ambrose bierce)一般來說,情況會是這樣的:他向你抱怨,說自己遇到了一個問題。你給了他一個建議,他立馬就會嗤之以鼻,告訴你,你的建議不會管用的,然後繼續抱怨。你又給了他另一個可行的建議,而他會再一次否定這個建議。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在《人間遊戲》(games people y)一書中,將以上做法稱為“你為什麽不……是的,但是……”遊戲。你提出一個建議:“你為什麽不……”然後對方立馬回答說:“是的,但是……”然後,這個人會列舉出所有的原因,告訴你為什麽你的建議是不管用的。
一個自找“無能”的人可以一次玩這個遊戲幾個小時。他並不是想要讓你幫他找到一個完成任務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許根據他的言論,你會認為他想要解決問題,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他其實是想要讓你承認他的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他找了一堆理由,說明為什麽做不成某件事。如果你讚同這些理由,那麽這也就為他的不作為找到了根據。他想要推卸解決問題的責任,並且希望你能夠支持他的行為。
偉大的勵誌專家托尼·羅賓斯(tony robbins)有個妙招,專門對付這類人。二十多年前,我在他的一個講座中學到了這個方法,並且已經使用了成千上萬次,屢試不爽。當一個人說“這是不可能的”,你應該如此回應:“假設這事能夠做得到,你會怎麽去做呢?”
當別人通過抱怨來推卸責任,你應該問:“假設這事能夠做得到,你會怎麽去做呢?”
讀到這裏,你也許會覺得這種說法太輕蔑、太刻意,懷疑對方聽到這句話後會不會指責你玩弄他們。但是,每一次我這麽說的時候,這句話真的奏效了!當對方開始羅列理由,說明某事為什麽是做不到的,你就問他:“假設這事能夠做得到,你會怎麽去做呢?”這會幫助對方打開思路,不再隻把自己的思考局限在難處上,而是考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他會開始思考完成任務的方法,將思路轉移到怎樣成功地解決問題上。
如果你問:“假設這事能夠做得到,你會怎麽去做呢?”但對方還是堅持說:“是的,但是……”那麽你就說:“我相信你有能力找到方法,完成這個任務。”然後,每次當對方抱怨說這個任務如何不可能完成,你隻要簡單地說:“我相信你有能力找到方法,完成這個任務。”
對於孩子,這種方法特別奏效。
就像前文中製止人們通過抱怨獲得關注的方法一樣,這個方法也許會讓那些通過抱怨來推卸責任的人認為你是怪人,或者讓他們與你保持一段距離。但是,無論如何,你都是贏家,因為他們再也不會衝你抱怨了。
inspire envy:引人豔羨
有些人之所以抱怨,是因為他們要引人豔羨;也就是說,他們抱怨是為了自誇。他們對別人抱怨,以此表明自己並沒有別人身上存在的這些問題。
抱怨“我的老板很蠢”,其潛台詞就是:“我比他聰明多了,如果我管事的話,工作肯定會做得更好。”當有人抱怨“我的丈夫肮髒、懶惰”,其意思就是自誇,表明自己是個愛整潔的人。“他開車時就像個瘋子一樣”,這句話其實可以理解成:“我的車開得非常安全。”
抱怨的人對此是不自知的。你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改掉通過抱怨這一消極比較的方式誇耀自己的行為。若別人通過抱怨來引人豔羨,那實際上是在尋求你的讚賞。他們感到空虛,因此通過攻擊別人來使自己看上去更好。
“沒有人會對別人隱藏的優點說三道四。”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人們講閑話,就是通過抱怨的方式引人豔羨。當你講閑話時,你就應該移動你的手環。講閑話的潛台詞就是講閑話的人認為自己比被講閑話的人優越,並希望別人對此表示認可。
講閑話就是講一個不在場的人的壞話。我並不是說你不能談論別人,我隻是希望你能夠:1.·隻談論不在場的人的優點。
2.·用與別人在場時一樣的語氣,談論別人在場時你會談論的那些東西。
“但是,這樣就沒意思了。”許多人也許會這麽說。
確實如此。人們講閑話,並不是為了分享信息,而是為了指出自己觀察到的別人的缺點,並顯示與其相比自己的優越性。
電影《全民情敵》(hitch)中,凱文·詹姆斯(kevin james)飾演的角色與一個富家千金約會,並與她認識的社會名流一起參加派對。其間,兩個熟人過來,千金問他們,有沒有看一個最近剛剛開幕的展覽。
其中一人說:“展覽糟糕透了。”
她又問:“你去過城中那家新開的餐廳了嗎?”
另一個人輕蔑地說:“那個飯館糟糕透了!”
這兩個人根本沒有在分享他們對展覽或者餐館的意見,他們其實在說:“我們非常尊貴、有教養,沒什麽東西能夠入我們的法眼。”
當別人通過抱怨來引人豔羨,你應該轉而讚美他,說他擁有與那個缺點相反的優點。
要改變這一類型的抱怨者其實很簡單。當對方在抱怨他發現的其他人身上的缺點時,你應該轉而讚美他擁有與那個缺點相反的優點。比方說,當對方說:“他吹毛求疵,斤斤計較。”你應該這麽回應:“我最欣賞你的一點,就是你處變不驚。”
“她穿得像個乞丐。”別人會這麽抱怨。
你應該說:“你總是穿得很光鮮,我很高興能與你走在一起。”
“她喜歡在背後嚼舌頭,而且很小氣。”別人會這麽抱怨。
你應該說:“你總是對人那麽好。我有沒有告訴過你,我多麽欣賞你這一點?”
人們通過抱怨或講閑話來引人豔羨,希望贏得你的認同。如果你認同了他們,你隻會招來更多的抱怨。其實,你應該把注意力從被抱怨的一方轉移開來,投注到抱怨者希望達到的效果上來——投注到抱怨者自己身上。記得要讚揚他們擁有與他們抱怨的缺點相反的優點。
不要試圖解釋你為什麽這麽做;這樣一來隻會削弱這一方法的效果。試圖找到對方抱怨之後想要表達的潛在含義,然後讚美對方擁有的相反的優點。
你這麽做,可能會使對方目瞪口呆、無話可說,立馬停止了自己的抱怨。對方很可能會轉而抱怨其他人。你可以再讚美他。很快,對方就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不再需要抱怨了。
power:操縱力
抱怨是獲得操縱力的有效方式。
操縱力是一種權威。
操縱力是一種特權。
操縱力令人自在。
操縱力是療愈受傷自我的良藥。
許多人都渴望擁有、保有權力。他們希望以外在的、對別人的控製力,來掩蓋自己靈魂中內在的空洞。
當事情發生時,你可以選擇任它發生、解決它,或者挑起戰爭。抱怨往往就是招兵買馬,尋找擁護者。
“有權力就像做淑女一樣。如果你需要告訴別人你有權力,那麽其實你根本沒有。”
——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敵對勢力發展時,抱怨是一種尋求擁護、反對敵人的方式。你會發現,在公司、教堂、家庭、民間組織——凡是人們聚集成群的地方,都有人在拉幫結派。人們覬覦當權者的位置,抱怨自己的競爭對手,以獲得別人的忠誠。
通過抱怨謀求操縱力的人其實在說:“當我要和他對決時,以下是你應該支持我的理由。”
有一次,我乘飛機去華盛頓演講。到達後,我走出機場,乘機場巴士去旅館。司機幫我把行李放在車後麵,打開車門讓我上去。車上隻有一個空位了,我坐下後才注意到旁邊坐著一個男人,他的穿著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天華盛頓天氣很熱,差不多有三十二攝氏度。但是坐在我旁邊的男人穿著厚厚的棉服,戴著長長的手套,還戴了兩個(還不是一個)滑雪口罩。我剛剛離開機場,當時的恐怖襲擊預警為橙色預警,所以我不禁感到自己坐在了一個恐怖分子旁邊。
更糟糕的是,他不時湊過來問我:“現在幾點了?”
對此,我是這麽想的:“現在是該把這個家夥趕下車去的時候了。”
過了一會兒,真相揭曉,原來他是一位作家,正在趕去接受電台采訪的路上。我跟他說我自己也是一位作家,並問他的書是寫什麽的。
他說,他為美國兩大政黨中的一個政黨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就是挖掘對手的負麵新聞,以幫助自己的政黨在總統競選中打擊對方政黨。他的發現會被用來在總統競選大戰中製作負麵廣告,攻擊敵對政黨。
“我的書主要講的就是如何搞臭別人。”他說。
然後他問:“那麽,你的書是寫什麽的呢?”我抑製住自己的笑聲,告訴他我的書是關於不抱怨的力量的。氣氛變得有點尷尬,我們都無話可說。
為了打破尷尬處境,我換了一個話題,問他:“今天天氣非常熱,為什麽你要穿得這麽厚呢?”
他回答說:“這真的很奇怪。我曾經在華盛頓生活過,後來搬去了佛羅裏達州。現在,我一到這裏就特別容易哮喘,嚴重時甚至會哮喘至痙攣。我必須得穿成這樣,不然這裏空氣中的某種成分會讓我呼吸困難。”
車開到他的賓館時,我不禁想到:“多有趣啊……你的工作就是汙染空氣,而你自己無法呼吸。老兄,這一切都是你自找的。”
我一直都沒有問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的書賣得如何。但是,我知道人們經常利用醜聞來做競選宣傳,因為這非常有效果。人們贏得競選並不是得通過獲得支持者的投票,而是搞臭對手,讓別人不願投票給他們或轉而投票給他們的對手。抱怨是獲得權力的有效方式。
當孩子向你抱怨自己的兄弟姐妹、同事向你抱怨他的老板或其他同事、業主委員會的人向你抱怨其他成員時,或者其他任何人想要通過抱怨獲得你的支持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請他們直接與對方(他們抱怨的對象)談談。
當別人向你抱怨其他人以獲取操縱力,你應該請他們直接與對方談談。
他們可能會說:“我已經跟對方談過了,但是一點用都沒有。”
這時,你應該說:“那麽,看起來你們兩個人需要再多談談。”靠邊站,不要讓自己牽扯進去。
兩隻大猩猩打架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叢林。
不要支持其中的任何一方。那些希望通過抱怨來換取你的忠誠的人,當他們意識到你不會隨意忠於任何人時,就會停止抱怨的。
excuse poor performance:為欠佳的表現找借口與那些通過抱怨來為自己的不作為找借口的人不同,那些通過抱怨為自己的欠佳表現找借口的人是在事情發生後才抱怨,希望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
“太陽刺到了我的眼睛。”
“我射門時,他撞了我一下。”
“我的這根破高爾夫球棒需要裝個新的手柄。”
“你沒有按時叫我起床。”
通過抱怨來為欠佳的表現找借口,這其實是在試圖(用理智的謊言)告訴自己情況對你多麽不利。
就像抱怨的其他原因一樣,通過抱怨來為欠佳表現找借口也是有用的。人們找理由,為自己的欠佳表現開脫。
1993年6月6日,在拉斯維加斯市托馬斯馬克體育中心裏,整個內華達州的人都激動萬分。四十四歲的喬治·福爾曼(george foreman)向世界拳擊協會重量級冠軍發起挑戰。這看起來是福爾曼重奪重量級冠軍的最後一次機會。當晚,福爾曼要對戰拳擊新星、比他年輕二十歲的“公爵”托米·莫裏森(tommy morrison)。此前,福爾曼有近二十年沒獲得重量級獎項桂冠了。
年輕時,福爾曼的壞脾氣、鬱鬱寡歡的態度臭名昭著。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現在成了一個謙遜、積極、正直的人。
比賽進行了整整十二輪,每輪結束後,福爾曼都拒絕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後來,他對此解釋道:“在我這個年紀,我特別害怕自己坐下後就再也起不來了。”
福爾曼的出拳速度和展度堪稱傳奇,盡管莫裏森訓練有素、體力充沛,但是他仍不敢與福爾曼靠得太近。一輪輪中,莫裏森左右跳動,不斷退守。觀眾們感受到了莫裏森的退縮,紛紛為他喝倒彩。
“如果你說某件事是不可能的,其實你的潛台詞是:‘我不想做這件事。’”
——薩古魯·加吉(sadhguru jaggi)當福爾曼能夠夠到莫裏森的時候,他揮出了幾記漂亮的拳,但是莫裏森對抗得也非常出色。第十一輪快結束的時候,hbo電視台的解說員公布,福爾曼落後一分,需要在決定性的第十二輪進行絕殺。
攝像機在比賽的間隙拍攝下來:福爾曼大汗淋漓、氣喘籲籲地站在他的角落裏,他的教練團隊跟他說,他們確定他比分領先,隻要他在最後一輪表現正常,他就能夠獲勝。他的教練團隊沒有看到解說員、觀眾們都認得很清楚的一個現實:盡管福爾曼打得很好,但是事實上莫裏森的比分領先。
福爾曼聽取了自己團隊的建議,在最後一輪中有所保留。
最後,他失敗了。
比賽結果公布後,所有的采訪者都問福爾曼,對於自己團隊給出的錯誤建議,他怎麽看。他生氣嗎?他感到自己被騙了嗎?
福爾曼沒有回答這些問題。他也沒有抱怨。他完全沒有提自己聽到的那些建議。他真誠地微笑著,祝賀莫裏森奪冠,並感謝所有支持幫助過他的人,包括他的教練團隊。
福爾曼是不是失去了自己複出的唯一機會?從長遠來看,答案是否定的。盡管他當時沒有獲得排名,也沒有獲得其他的機會,但1994年他獲得了另一個機會,一舉奪得世界拳擊協會、國際拳擊聯合會重量級雙料冠軍。此後,在20世紀末,他還成為一名偉大的產品推廣人,並成了一名成功的體育解說員。
“這就是我的天賦。我讓消極的事情從我的生命中消失,就像水從鴨子的背上滑落。我聽不到抱怨。如果你也能做到這一點,那麽一切就都不難了。”
——喬治·福爾曼
有人說,是福爾曼不屈不撓的精神幫助他獲得了成功,獲得了人生第二春。事實上,當他開始為複出訓練時,他會讓妻子開車載他到距離他們位於休斯敦郊區的房子十英裏以外的地方,把他放到路邊。他說,這是唯一能夠迫使他跑這麽遠距離的方法。
其他人說,福爾曼之所以能在四十多歲時涅槃重生,重獲聲名、金錢,是因為他皈依了上帝。福爾曼從暴躁的年輕人成長為後來成熟、有思想的成年人。1977年,在波多黎各敗給佩德羅·奧斯特(pedro agosto)後,福爾曼回到更衣室,差點死於過度疲勞與中暑。在死亡的邊緣,他祈求上帝救救他,此後他皈依上帝,立誓做上帝的好子民。他甚至還在休斯敦的一座小教堂做了十幾年的牧師。
堅持不懈的精神?上帝的恩賜?它們肯定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我看來,那個拉斯維加斯之夜、那個他錯失“唯一”一個複出機會的夜晚,他其實向我們證明了他無論如何都會勝利。他不願推卸責任,不讓別人為自己的表現負責,他向世界宣布,喬治·福爾曼不是受害者。無論如何,他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他不會責怪其他任何人。
喬治·福爾曼沒有為自己欠佳的表現找借口。
當你碰到別人通過抱怨為自己的欠佳表現找借口時,你應該記住,告訴對方他該為自己的失敗負責,抱怨是沒有用的。同樣,向他們指出他們曾經擁有或者失去的優勢,這也沒有用。事情已經發生了,就不能改變。你所能做的,就是幫助他們轉移注意力,問問他們下次打算怎麽辦。
當別人通過抱怨來為欠佳的表現找借口時,問問他們下次打算怎麽改進。
“太陽刺到了我的眼睛。”
“下次,你準備做哪些準備,應對太陽刺眼的問題呢?”
“空氣太幹燥了,我的嗓子有點疼,所以唱得不如平常好。”
“有時空氣幹燥你也要唱歌,你該怎麽做才能應對這種局麵呢?”
“你沒有按時叫我起床。”
“有時我會忘記的。如果我記不住的話,你應該怎麽做才能保證自己能夠按時起床呢?”
“他還沒有完成他的部分,所以我完不成這個工作。”
“如果這件事情再發生一次,你該怎樣做才能保證任務無論如何都能按時完成呢?或者說,你是不是至少提前告訴別人一下?”
人們之所以會抱怨,是想要尋求關注、推卸責任、引人豔羨、掌握操縱力、為欠佳的表現找借口。當你聽到別人抱怨時,你會注意到,有時候他們之所以會抱怨,是出於多種原因。一個人抱怨可能既是為了獲得關注,同時也為了引人豔羨。或者他可能會同時為了獲得關注、為欠佳表現找借口而抱怨。隻要你熟悉本章中提到的這些方法,你就能夠做好準備,組合運用這些方法消除抱怨。恰當地組合這些方法,可以確保別人不再向你抱怨。
要想讓別人不再抱怨,最後的一個建議,同時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方法是:建立一個“不抱怨的區域”。
這個方法很簡單。我們的網站.intfreeworld.org</a>上有兩個免費的項目:“不抱怨的孩子”課程和“不抱怨的組織”項目。在這兩個項目後,都有一個這樣的標誌(見下頁圖):你可以下載,或者自己製作一個這樣的告示。把它掛在人們聚集的地方:公司的休息室、家中的廚房、汽車、起居室、會議室、小臥室等任何一個人們會聚在一起、開始抱怨的地方。你不需要對此做出一個正式的通告,你也不需要為此征得別人的同意(一般說來,你得不到別人的許可)。你隻需要把告示貼在那裏。
當別人開始抱怨時,你輕輕地拽著他們的胳膊,帶他們離開不抱怨的區域。
“這是怎麽一回事?”人們會問。
你就這麽回答:“我們剛才是在不抱怨的區域。我聽到你在抱怨,所以就帶你離開那個區域,這樣你就可以暢所欲言了。”
這是一種有趣、微妙但是非常有力的方法,它幫助你巧妙地指出別人的消極抱怨,並在大多數情況下幫助他人意識到自己的抱怨並減少抱怨。你應該還記得當你發現自己多常抱怨時,會感到不安、沮喪;別人也是這樣的。
讓別人不再抱怨的最好方法不是與他們對峙,而是轉移對話的方向。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是有辦法改變那些向你抱怨的人的。在我們結束這個話題前,讓我們想象一下,你是在幫助整個城鎮、整個城市變得不抱怨。這其實比你想的要簡單。你可以去市長辦公室或者城市的議會,告訴他們感恩節前的一天是“不抱怨的周三”。本書附錄a會告訴你該怎麽做,附錄b中有宣言及新聞稿樣本。
讓別人不再抱怨的最好方法不是與他們對峙,而是轉移對話的方向。
我是從《今日秀》這個節目中第一次得知不抱怨這個偉大計劃的。我問同事有沒有興趣參加,大多數人都表示願意,於是我們就訂了手環。我們決定在等待手環送達的同時,在每周的上班日中定出一天,努力在那天不要抱怨,於是我們將星期一定為“不抱怨的星期一”。
我們在公司的布告欄和辦公室四處都貼了標語,提醒大家不要在星期一發牢騷、訴苦和抱怨,這果然激勵了整個辦公室。現在每逢星期一,我們都會用“歡迎光臨‘不抱怨的星期一’!”來彼此打招呼。
想想看,人生苦短。我們一直在追求生命中大大的恩賜(比方說賺更多錢、有穩定的工作、能減輕體重等)。但現在,我們要開始尋找每一天裏小小的喜樂。
我覺得這個計劃棒極了,我們真是有福之人!
——莎莉·司克蕾
俄亥俄州肯特市
消極滋生消極。
——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羅賓·柯瓦斯基博士曾指出,抱怨有五個原因。當你聽到自己或者其他人抱怨時,你會發現人們之所以發出怨言,都是基於其中的一個或者多個原因。
為了幫助大家記憶,我創造了一種記憶法,將這五個原因簡單地按照首字母縮寫為g.r.i.p.e,即:get attention:尋求關注remove responsibility:推卸責任inspire envy:引人豔羨power:操縱力
excuse poor performance:為欠佳的表現找借口get attention:尋求關注
人類天生有一種需要獲得別人承認的需求。受到別人的關注使我們感到有安全感,受到了別人的關懷。受到別人的認可使我們感到一種歸屬感——我們屬於某一個群體。人們之所以會抱怨,往往僅僅是出於我們對別人關注的需求,我們想不出另一種更加積極的能吸引別人關注的方法。
人們常常抱怨天氣、工作、生活伴侶、孩子、經濟、地方球隊等以獲得關注。其實,發出這些抱怨的人是在說:“嘿,注意!我想跟你說話,我想獲得你的關注,除了抱怨以外,我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如果你的一個同事經常來到你這邊抱怨,你可以這麽想:他隻是想要獲得關注。然後,你可以采取措施,主動找他問一個問題。你可以問問他的愛好、家庭、健康狀況等。主動給他關注,這樣他就不再需要通過抱怨這種方式尋求你的關注了。
你也許會想:“我可沒時間做這些事情。”那麽,你就有時間聽他向你抱怨了嗎?你真的想要改變你和這個人的關係嗎?
想要使對話積極樂觀,有個方法非常有效——你可以問對方:“(你、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的愛好等)最近有什麽好消息嗎?”
那些禁不住想要抱怨的人沒準兒會回答說,他們最近在你問到的這個問題方麵有什麽不好的消息。這樣的人習慣於通過抱怨獲得關注,以至於他們從沒想到過還有別的方式能讓他們與人建立積極的聯係。你不要反駁他們的回答,相反,你應該接受它們。你可以把這當成訓練鸚鵡說話。你得耐心,反複努力,若能與對方建立積極的關係,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當別人開始抱怨時,微笑著巧妙地打斷他,繼續問:“你說得沒錯。可是,有什麽好消息呢?”或者“你喜歡它哪一點呢?”或者“在理想情況下,你希望它怎樣呢?”
當別人試圖通過抱怨尋求關注時,問對方:“你有什麽好消息嗎?”
正如也許你得花上好幾個星期的時間不斷轉移手環才能做到一整天不抱怨,也許你們得這樣交鋒好多次後對方才開始意識到,其實他的生活中也有好的方麵。請你有點耐心以及同情心。請記住:這類人他們之所以抱怨,是因為他們害怕一旦自己不抱怨,就沒法與別人建立關係了。
隻要你堅持不懈,你一定能達到以下兩點中的其中一點:他的抱怨少了,或者他開始躲著你了。
這就對了,你通過不斷調整對話方向來確保你與別人的交流、交往是積極正麵的,你的堅持可能會改變對方,或者讓他躲著你。
就像你曾經害怕他過來朝你抱怨,當你努力地引導他給出正麵回應時,他也會同樣感到害怕,不敢再接近你。若一個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痛中,一點都不想積極起來,那麽你積極向上的問題會讓他感到厭惡——就像你厭惡他的抱怨一樣。
無論如何,你都是贏家。
remove responsibility:推卸責任抱怨的人會說“你想讓我怎麽樣?”“這根本不可能。”“你根本沒法和政府較勁。”“這是市場部的錯。”“狗把我的作業給咬了。”“她應該叫我起床的。”“交通太擁堵了。”“沒人會幫我。”諸如此類。
這一類人之所以抱怨,是想要告訴別人取得某些成果毫無希望,以此來為自己的無能找理由。他們會說:“都沒有用的,所以我也不會去試。”他是想要從對方那裏尋求支持,鞏固自己的受害者地位。
這樣的抱怨者往往會責怪其他人或者責怪大環境,為自己的懈怠找借口。他們會責怪父母、經濟形勢、自己沒受過教育、自己的年齡,以及其他一切可能的事情。他們沉浸在這些責怪中不能自拔。
麥克爾·布朗(michael brown)在《在場的過程》(the presence process)一書中,將me(責怪)一詞解釋為beme(無能的)。一個人責怪世界、責怪其他人破壞了自己的生活,這就是無能的;其實,這隻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讓事情變得好起來。這類人會拒絕你提出的所有改進意見。他根本不需要你的意見,他隻需要你把他看作沒有能力、完全無助的受害者。
“責任是我們可以輕易推卸到上帝、命運、運氣以及鄰居頭上的負擔。占星學盛行的時候,人們還慣於將責任推卸給天上的星星。”
——安布羅斯·比爾斯(ambrose bierce)一般來說,情況會是這樣的:他向你抱怨,說自己遇到了一個問題。你給了他一個建議,他立馬就會嗤之以鼻,告訴你,你的建議不會管用的,然後繼續抱怨。你又給了他另一個可行的建議,而他會再一次否定這個建議。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在《人間遊戲》(games people y)一書中,將以上做法稱為“你為什麽不……是的,但是……”遊戲。你提出一個建議:“你為什麽不……”然後對方立馬回答說:“是的,但是……”然後,這個人會列舉出所有的原因,告訴你為什麽你的建議是不管用的。
一個自找“無能”的人可以一次玩這個遊戲幾個小時。他並不是想要讓你幫他找到一個完成任務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許根據他的言論,你會認為他想要解決問題,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他其實是想要讓你承認他的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他找了一堆理由,說明為什麽做不成某件事。如果你讚同這些理由,那麽這也就為他的不作為找到了根據。他想要推卸解決問題的責任,並且希望你能夠支持他的行為。
偉大的勵誌專家托尼·羅賓斯(tony robbins)有個妙招,專門對付這類人。二十多年前,我在他的一個講座中學到了這個方法,並且已經使用了成千上萬次,屢試不爽。當一個人說“這是不可能的”,你應該如此回應:“假設這事能夠做得到,你會怎麽去做呢?”
當別人通過抱怨來推卸責任,你應該問:“假設這事能夠做得到,你會怎麽去做呢?”
讀到這裏,你也許會覺得這種說法太輕蔑、太刻意,懷疑對方聽到這句話後會不會指責你玩弄他們。但是,每一次我這麽說的時候,這句話真的奏效了!當對方開始羅列理由,說明某事為什麽是做不到的,你就問他:“假設這事能夠做得到,你會怎麽去做呢?”這會幫助對方打開思路,不再隻把自己的思考局限在難處上,而是考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他會開始思考完成任務的方法,將思路轉移到怎樣成功地解決問題上。
如果你問:“假設這事能夠做得到,你會怎麽去做呢?”但對方還是堅持說:“是的,但是……”那麽你就說:“我相信你有能力找到方法,完成這個任務。”然後,每次當對方抱怨說這個任務如何不可能完成,你隻要簡單地說:“我相信你有能力找到方法,完成這個任務。”
對於孩子,這種方法特別奏效。
就像前文中製止人們通過抱怨獲得關注的方法一樣,這個方法也許會讓那些通過抱怨來推卸責任的人認為你是怪人,或者讓他們與你保持一段距離。但是,無論如何,你都是贏家,因為他們再也不會衝你抱怨了。
inspire envy:引人豔羨
有些人之所以抱怨,是因為他們要引人豔羨;也就是說,他們抱怨是為了自誇。他們對別人抱怨,以此表明自己並沒有別人身上存在的這些問題。
抱怨“我的老板很蠢”,其潛台詞就是:“我比他聰明多了,如果我管事的話,工作肯定會做得更好。”當有人抱怨“我的丈夫肮髒、懶惰”,其意思就是自誇,表明自己是個愛整潔的人。“他開車時就像個瘋子一樣”,這句話其實可以理解成:“我的車開得非常安全。”
抱怨的人對此是不自知的。你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改掉通過抱怨這一消極比較的方式誇耀自己的行為。若別人通過抱怨來引人豔羨,那實際上是在尋求你的讚賞。他們感到空虛,因此通過攻擊別人來使自己看上去更好。
“沒有人會對別人隱藏的優點說三道四。”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人們講閑話,就是通過抱怨的方式引人豔羨。當你講閑話時,你就應該移動你的手環。講閑話的潛台詞就是講閑話的人認為自己比被講閑話的人優越,並希望別人對此表示認可。
講閑話就是講一個不在場的人的壞話。我並不是說你不能談論別人,我隻是希望你能夠:1.·隻談論不在場的人的優點。
2.·用與別人在場時一樣的語氣,談論別人在場時你會談論的那些東西。
“但是,這樣就沒意思了。”許多人也許會這麽說。
確實如此。人們講閑話,並不是為了分享信息,而是為了指出自己觀察到的別人的缺點,並顯示與其相比自己的優越性。
電影《全民情敵》(hitch)中,凱文·詹姆斯(kevin james)飾演的角色與一個富家千金約會,並與她認識的社會名流一起參加派對。其間,兩個熟人過來,千金問他們,有沒有看一個最近剛剛開幕的展覽。
其中一人說:“展覽糟糕透了。”
她又問:“你去過城中那家新開的餐廳了嗎?”
另一個人輕蔑地說:“那個飯館糟糕透了!”
這兩個人根本沒有在分享他們對展覽或者餐館的意見,他們其實在說:“我們非常尊貴、有教養,沒什麽東西能夠入我們的法眼。”
當別人通過抱怨來引人豔羨,你應該轉而讚美他,說他擁有與那個缺點相反的優點。
要改變這一類型的抱怨者其實很簡單。當對方在抱怨他發現的其他人身上的缺點時,你應該轉而讚美他擁有與那個缺點相反的優點。比方說,當對方說:“他吹毛求疵,斤斤計較。”你應該這麽回應:“我最欣賞你的一點,就是你處變不驚。”
“她穿得像個乞丐。”別人會這麽抱怨。
你應該說:“你總是穿得很光鮮,我很高興能與你走在一起。”
“她喜歡在背後嚼舌頭,而且很小氣。”別人會這麽抱怨。
你應該說:“你總是對人那麽好。我有沒有告訴過你,我多麽欣賞你這一點?”
人們通過抱怨或講閑話來引人豔羨,希望贏得你的認同。如果你認同了他們,你隻會招來更多的抱怨。其實,你應該把注意力從被抱怨的一方轉移開來,投注到抱怨者希望達到的效果上來——投注到抱怨者自己身上。記得要讚揚他們擁有與他們抱怨的缺點相反的優點。
不要試圖解釋你為什麽這麽做;這樣一來隻會削弱這一方法的效果。試圖找到對方抱怨之後想要表達的潛在含義,然後讚美對方擁有的相反的優點。
你這麽做,可能會使對方目瞪口呆、無話可說,立馬停止了自己的抱怨。對方很可能會轉而抱怨其他人。你可以再讚美他。很快,對方就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不再需要抱怨了。
power:操縱力
抱怨是獲得操縱力的有效方式。
操縱力是一種權威。
操縱力是一種特權。
操縱力令人自在。
操縱力是療愈受傷自我的良藥。
許多人都渴望擁有、保有權力。他們希望以外在的、對別人的控製力,來掩蓋自己靈魂中內在的空洞。
當事情發生時,你可以選擇任它發生、解決它,或者挑起戰爭。抱怨往往就是招兵買馬,尋找擁護者。
“有權力就像做淑女一樣。如果你需要告訴別人你有權力,那麽其實你根本沒有。”
——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敵對勢力發展時,抱怨是一種尋求擁護、反對敵人的方式。你會發現,在公司、教堂、家庭、民間組織——凡是人們聚集成群的地方,都有人在拉幫結派。人們覬覦當權者的位置,抱怨自己的競爭對手,以獲得別人的忠誠。
通過抱怨謀求操縱力的人其實在說:“當我要和他對決時,以下是你應該支持我的理由。”
有一次,我乘飛機去華盛頓演講。到達後,我走出機場,乘機場巴士去旅館。司機幫我把行李放在車後麵,打開車門讓我上去。車上隻有一個空位了,我坐下後才注意到旁邊坐著一個男人,他的穿著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天華盛頓天氣很熱,差不多有三十二攝氏度。但是坐在我旁邊的男人穿著厚厚的棉服,戴著長長的手套,還戴了兩個(還不是一個)滑雪口罩。我剛剛離開機場,當時的恐怖襲擊預警為橙色預警,所以我不禁感到自己坐在了一個恐怖分子旁邊。
更糟糕的是,他不時湊過來問我:“現在幾點了?”
對此,我是這麽想的:“現在是該把這個家夥趕下車去的時候了。”
過了一會兒,真相揭曉,原來他是一位作家,正在趕去接受電台采訪的路上。我跟他說我自己也是一位作家,並問他的書是寫什麽的。
他說,他為美國兩大政黨中的一個政黨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就是挖掘對手的負麵新聞,以幫助自己的政黨在總統競選中打擊對方政黨。他的發現會被用來在總統競選大戰中製作負麵廣告,攻擊敵對政黨。
“我的書主要講的就是如何搞臭別人。”他說。
然後他問:“那麽,你的書是寫什麽的呢?”我抑製住自己的笑聲,告訴他我的書是關於不抱怨的力量的。氣氛變得有點尷尬,我們都無話可說。
為了打破尷尬處境,我換了一個話題,問他:“今天天氣非常熱,為什麽你要穿得這麽厚呢?”
他回答說:“這真的很奇怪。我曾經在華盛頓生活過,後來搬去了佛羅裏達州。現在,我一到這裏就特別容易哮喘,嚴重時甚至會哮喘至痙攣。我必須得穿成這樣,不然這裏空氣中的某種成分會讓我呼吸困難。”
車開到他的賓館時,我不禁想到:“多有趣啊……你的工作就是汙染空氣,而你自己無法呼吸。老兄,這一切都是你自找的。”
我一直都沒有問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的書賣得如何。但是,我知道人們經常利用醜聞來做競選宣傳,因為這非常有效果。人們贏得競選並不是得通過獲得支持者的投票,而是搞臭對手,讓別人不願投票給他們或轉而投票給他們的對手。抱怨是獲得權力的有效方式。
當孩子向你抱怨自己的兄弟姐妹、同事向你抱怨他的老板或其他同事、業主委員會的人向你抱怨其他成員時,或者其他任何人想要通過抱怨獲得你的支持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請他們直接與對方(他們抱怨的對象)談談。
當別人向你抱怨其他人以獲取操縱力,你應該請他們直接與對方談談。
他們可能會說:“我已經跟對方談過了,但是一點用都沒有。”
這時,你應該說:“那麽,看起來你們兩個人需要再多談談。”靠邊站,不要讓自己牽扯進去。
兩隻大猩猩打架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叢林。
不要支持其中的任何一方。那些希望通過抱怨來換取你的忠誠的人,當他們意識到你不會隨意忠於任何人時,就會停止抱怨的。
excuse poor performance:為欠佳的表現找借口與那些通過抱怨來為自己的不作為找借口的人不同,那些通過抱怨為自己的欠佳表現找借口的人是在事情發生後才抱怨,希望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
“太陽刺到了我的眼睛。”
“我射門時,他撞了我一下。”
“我的這根破高爾夫球棒需要裝個新的手柄。”
“你沒有按時叫我起床。”
通過抱怨來為欠佳的表現找借口,這其實是在試圖(用理智的謊言)告訴自己情況對你多麽不利。
就像抱怨的其他原因一樣,通過抱怨來為欠佳表現找借口也是有用的。人們找理由,為自己的欠佳表現開脫。
1993年6月6日,在拉斯維加斯市托馬斯馬克體育中心裏,整個內華達州的人都激動萬分。四十四歲的喬治·福爾曼(george foreman)向世界拳擊協會重量級冠軍發起挑戰。這看起來是福爾曼重奪重量級冠軍的最後一次機會。當晚,福爾曼要對戰拳擊新星、比他年輕二十歲的“公爵”托米·莫裏森(tommy morrison)。此前,福爾曼有近二十年沒獲得重量級獎項桂冠了。
年輕時,福爾曼的壞脾氣、鬱鬱寡歡的態度臭名昭著。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現在成了一個謙遜、積極、正直的人。
比賽進行了整整十二輪,每輪結束後,福爾曼都拒絕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後來,他對此解釋道:“在我這個年紀,我特別害怕自己坐下後就再也起不來了。”
福爾曼的出拳速度和展度堪稱傳奇,盡管莫裏森訓練有素、體力充沛,但是他仍不敢與福爾曼靠得太近。一輪輪中,莫裏森左右跳動,不斷退守。觀眾們感受到了莫裏森的退縮,紛紛為他喝倒彩。
“如果你說某件事是不可能的,其實你的潛台詞是:‘我不想做這件事。’”
——薩古魯·加吉(sadhguru jaggi)當福爾曼能夠夠到莫裏森的時候,他揮出了幾記漂亮的拳,但是莫裏森對抗得也非常出色。第十一輪快結束的時候,hbo電視台的解說員公布,福爾曼落後一分,需要在決定性的第十二輪進行絕殺。
攝像機在比賽的間隙拍攝下來:福爾曼大汗淋漓、氣喘籲籲地站在他的角落裏,他的教練團隊跟他說,他們確定他比分領先,隻要他在最後一輪表現正常,他就能夠獲勝。他的教練團隊沒有看到解說員、觀眾們都認得很清楚的一個現實:盡管福爾曼打得很好,但是事實上莫裏森的比分領先。
福爾曼聽取了自己團隊的建議,在最後一輪中有所保留。
最後,他失敗了。
比賽結果公布後,所有的采訪者都問福爾曼,對於自己團隊給出的錯誤建議,他怎麽看。他生氣嗎?他感到自己被騙了嗎?
福爾曼沒有回答這些問題。他也沒有抱怨。他完全沒有提自己聽到的那些建議。他真誠地微笑著,祝賀莫裏森奪冠,並感謝所有支持幫助過他的人,包括他的教練團隊。
福爾曼是不是失去了自己複出的唯一機會?從長遠來看,答案是否定的。盡管他當時沒有獲得排名,也沒有獲得其他的機會,但1994年他獲得了另一個機會,一舉奪得世界拳擊協會、國際拳擊聯合會重量級雙料冠軍。此後,在20世紀末,他還成為一名偉大的產品推廣人,並成了一名成功的體育解說員。
“這就是我的天賦。我讓消極的事情從我的生命中消失,就像水從鴨子的背上滑落。我聽不到抱怨。如果你也能做到這一點,那麽一切就都不難了。”
——喬治·福爾曼
有人說,是福爾曼不屈不撓的精神幫助他獲得了成功,獲得了人生第二春。事實上,當他開始為複出訓練時,他會讓妻子開車載他到距離他們位於休斯敦郊區的房子十英裏以外的地方,把他放到路邊。他說,這是唯一能夠迫使他跑這麽遠距離的方法。
其他人說,福爾曼之所以能在四十多歲時涅槃重生,重獲聲名、金錢,是因為他皈依了上帝。福爾曼從暴躁的年輕人成長為後來成熟、有思想的成年人。1977年,在波多黎各敗給佩德羅·奧斯特(pedro agosto)後,福爾曼回到更衣室,差點死於過度疲勞與中暑。在死亡的邊緣,他祈求上帝救救他,此後他皈依上帝,立誓做上帝的好子民。他甚至還在休斯敦的一座小教堂做了十幾年的牧師。
堅持不懈的精神?上帝的恩賜?它們肯定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我看來,那個拉斯維加斯之夜、那個他錯失“唯一”一個複出機會的夜晚,他其實向我們證明了他無論如何都會勝利。他不願推卸責任,不讓別人為自己的表現負責,他向世界宣布,喬治·福爾曼不是受害者。無論如何,他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他不會責怪其他任何人。
喬治·福爾曼沒有為自己欠佳的表現找借口。
當你碰到別人通過抱怨為自己的欠佳表現找借口時,你應該記住,告訴對方他該為自己的失敗負責,抱怨是沒有用的。同樣,向他們指出他們曾經擁有或者失去的優勢,這也沒有用。事情已經發生了,就不能改變。你所能做的,就是幫助他們轉移注意力,問問他們下次打算怎麽辦。
當別人通過抱怨來為欠佳的表現找借口時,問問他們下次打算怎麽改進。
“太陽刺到了我的眼睛。”
“下次,你準備做哪些準備,應對太陽刺眼的問題呢?”
“空氣太幹燥了,我的嗓子有點疼,所以唱得不如平常好。”
“有時空氣幹燥你也要唱歌,你該怎麽做才能應對這種局麵呢?”
“你沒有按時叫我起床。”
“有時我會忘記的。如果我記不住的話,你應該怎麽做才能保證自己能夠按時起床呢?”
“他還沒有完成他的部分,所以我完不成這個工作。”
“如果這件事情再發生一次,你該怎樣做才能保證任務無論如何都能按時完成呢?或者說,你是不是至少提前告訴別人一下?”
人們之所以會抱怨,是想要尋求關注、推卸責任、引人豔羨、掌握操縱力、為欠佳的表現找借口。當你聽到別人抱怨時,你會注意到,有時候他們之所以會抱怨,是出於多種原因。一個人抱怨可能既是為了獲得關注,同時也為了引人豔羨。或者他可能會同時為了獲得關注、為欠佳表現找借口而抱怨。隻要你熟悉本章中提到的這些方法,你就能夠做好準備,組合運用這些方法消除抱怨。恰當地組合這些方法,可以確保別人不再向你抱怨。
要想讓別人不再抱怨,最後的一個建議,同時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方法是:建立一個“不抱怨的區域”。
這個方法很簡單。我們的網站.intfreeworld.org</a>上有兩個免費的項目:“不抱怨的孩子”課程和“不抱怨的組織”項目。在這兩個項目後,都有一個這樣的標誌(見下頁圖):你可以下載,或者自己製作一個這樣的告示。把它掛在人們聚集的地方:公司的休息室、家中的廚房、汽車、起居室、會議室、小臥室等任何一個人們會聚在一起、開始抱怨的地方。你不需要對此做出一個正式的通告,你也不需要為此征得別人的同意(一般說來,你得不到別人的許可)。你隻需要把告示貼在那裏。
當別人開始抱怨時,你輕輕地拽著他們的胳膊,帶他們離開不抱怨的區域。
“這是怎麽一回事?”人們會問。
你就這麽回答:“我們剛才是在不抱怨的區域。我聽到你在抱怨,所以就帶你離開那個區域,這樣你就可以暢所欲言了。”
這是一種有趣、微妙但是非常有力的方法,它幫助你巧妙地指出別人的消極抱怨,並在大多數情況下幫助他人意識到自己的抱怨並減少抱怨。你應該還記得當你發現自己多常抱怨時,會感到不安、沮喪;別人也是這樣的。
讓別人不再抱怨的最好方法不是與他們對峙,而是轉移對話的方向。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是有辦法改變那些向你抱怨的人的。在我們結束這個話題前,讓我們想象一下,你是在幫助整個城鎮、整個城市變得不抱怨。這其實比你想的要簡單。你可以去市長辦公室或者城市的議會,告訴他們感恩節前的一天是“不抱怨的周三”。本書附錄a會告訴你該怎麽做,附錄b中有宣言及新聞稿樣本。
讓別人不再抱怨的最好方法不是與他們對峙,而是轉移對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