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看著趙禎,有人失望,有人焦急。
最後還是張之白出班,有些無奈的笑笑道:“如此當馬上調運錢糧過去。”
作為首相,他必須要學會掌總。
就算他的事劉娥一手提拔上來的,但也不能事事都和皇帝作對。
而且你咋就知道人家母子的想法呢?
萬一你做出了選擇,很容易就會兩邊不討好。
五千餘人的災民,而且有老有小,還有不少女人,問題應該不大吧。
他一說話,就是皇帝和首相都讚同此事,這事兒就算是板上釘釘了。
一直沒說話的呂夷簡突然肅容道:“陛下,此事……秦承旨一力主張……少年有為啊!”
這話讓人一怔,隨即大家都反應過來了。
這事兒是秦為一力主張的,和趙禎可沒關係。到時候失敗了,別把罪責往陛下的頭上推。
張之白看了呂夷簡一眼,覺得這位很穩重,而且還會顧全大局。
不錯啊!
隻有王堯臣和王臻的臉上露出幾分冷芒。
可他們也沒說什麽,隻是跟著點了點頭。
畢竟皇帝才是大宋最重要的存在,就算他們不喜呂夷簡的說話,但也不能說他錯了。
孰輕孰重,作為宰輔他們還是能拎得清的。
這種事後找背鍋的流程,秦為再清楚不過了。
可他卻不在乎,而是笑著說道:“臣以為,百姓但凡能吃飽穿暖,就沒人會造反,他們更樂意在家鄉安居樂業,而不是去做廂兵!”
“你怎麽知道?”
趙禎突然問道,大家也都看向了他,顯然誰都有興趣知道這個答案。
“微臣當年潦倒險些命喪乞丐之手……可微臣卻還是不願離開故土,哪怕是餓死在這兒也不願。”
這就是故土難離啊,趙禎似有所感的說道:“你吃過苦,所以知道苦從何來……這樣也好,秦為……既然這以工代賑的辦法是你提出來的,那就有你前去治理,朕會讓樞密院調兵全力配合你。”
沒有積分鐵血手腕,這事兒是幹不成的。
趙禎很清楚秦為的手段,覺得他要是去了,鐵定能鎮壓一幹官吏。
官吏不老實,這是常態,對此他非常清楚。
可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他同樣清楚。
宰輔們出了大殿,大家都有些不安。
傳統習慣被顛覆了,大家始終覺得不對勁。
前麵的秦為看著神采飛揚,甚至是有些嘚瑟。
……
又要出差了。
秦為早就習慣了這種奔波在路上的日子,甚至還隱隱有些期待。
帶足了幹糧和肉幹,一行人出發前往真定府。
喬風、段玉連帶狄青,三人作為護衛和打手伴隨秦為左右。
一路疾行趕到了真定府,當看到那些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災民時,秦為不禁就怒了。
“地方為何不賑災?”
當初他來真定府賑災,這裏的百姓明明早就安穩了。
可半年過去了,他們的生活不僅沒有轉好,反而又回到了當初的樣子。
這是地方執政者的無能。
他們從來就沒有真正把百姓當做子民,就像上了發條的機器,掰一掰才會轉一轉。
許多地方甚至從不作為。
他們隻等著朝廷的賑災糧款撥下來,然後再原封不動的發放到災民手中。
至於百姓們得到賑濟以後到底能不能活,這些跟他們沒關係。
甚至在許多官吏的心中——我隻要不貪,就已經算是個難得的好官了!
地方官訕訕的道:“未得許可,不敢放糧。”
“迂腐!”
秦為沒時間去糾結好官的定位是什麽,雷厲風行的道:“開倉!”
馬丹!百姓都要餓死了你還不開倉,怪不得要造反。
災民們聽到消息後不禁歡欣鼓舞,有人喊道:“多謝秦大人!”
“秦大人好官呐!”
這些歡呼讓秦為有些……小小的竊喜。
但他卻知道這些歡呼不能屬於他,所以這個竊喜馬上就被理智打破了。
“這是官家的聖喻。”
任何時候臣子的聲譽都不能淩駕於皇帝之上,這是規矩!
“官家萬歲!”
當地的官吏非常有眼色的帶頭喊口號,氣氛漸漸才轉了過來。
王臻在觀察著沈安,見他走進了災民中間噓寒問暖,不禁點頭微笑。
任何一個重臣升遷的路上,都得有些說得過去的姿態。
說白了既是養望,看來這孩子早就深諳此道了!
秦為那邊已經召集了不少人,說話的聲音漸漸也大了,引得王臻等人趕了過去。
大家都想聽聽秦為說了些什麽。
“……官家聽到消息後就憂心忡忡,擔心的不行,這不馬上就令王相公和秦某趕來了,就是擔心大家被苦著了,被餓著了。”
秦為說著從一個婦人的手中接過孩子,熟練的哄了幾下,然後說道:“這孩子還壯實。”
那婦人落淚道:“家裏的東西都盡給他吃,大人……大人就忍著。”
秦為歎息了一聲,然後看著這些災民,問道:“若是能給你們重建家園,你們是願意去做廂兵還是留在家鄉?”
王臻的心中一震,急忙就近前了幾步,想仔細傾聽百姓的心聲。
隨行的人成分複雜,各方的人都有,皇城司的人自然也不缺。
此刻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百姓的答案。
一個老漢出來說道:“聽聞每次災荒,精壯都要被編為廂軍,此後就衣食無憂了,這是好事……”
王臻隻覺得心口猛地顫動了一下。
這是什麽?
這就是惰性,任何人都是喜歡不勞而獲的,能有免費的吃喝,何必還要為此勞身勞神。
隨行的人各自神色不同,但不少人都是輕鬆。
還是祖宗之法好啊!
大家照著辦事就完了,偏你秦為多事,這不大家還得下來統轄賑災和重建,這都是麻煩啊!
秦為依舊淡定,甚至還麵露微笑的鼓勵著老漢。
老子前世就見慣了那些因災情而流離失所的事情,會不知道底層百姓的心態?
老漢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說了自己的想法:“家再破、再窮,可那也是自己的家呢!這山這水這土地,小人都熟了,做夢都不會認錯,不會走錯,死了就想埋在這裏……”
新
最後還是張之白出班,有些無奈的笑笑道:“如此當馬上調運錢糧過去。”
作為首相,他必須要學會掌總。
就算他的事劉娥一手提拔上來的,但也不能事事都和皇帝作對。
而且你咋就知道人家母子的想法呢?
萬一你做出了選擇,很容易就會兩邊不討好。
五千餘人的災民,而且有老有小,還有不少女人,問題應該不大吧。
他一說話,就是皇帝和首相都讚同此事,這事兒就算是板上釘釘了。
一直沒說話的呂夷簡突然肅容道:“陛下,此事……秦承旨一力主張……少年有為啊!”
這話讓人一怔,隨即大家都反應過來了。
這事兒是秦為一力主張的,和趙禎可沒關係。到時候失敗了,別把罪責往陛下的頭上推。
張之白看了呂夷簡一眼,覺得這位很穩重,而且還會顧全大局。
不錯啊!
隻有王堯臣和王臻的臉上露出幾分冷芒。
可他們也沒說什麽,隻是跟著點了點頭。
畢竟皇帝才是大宋最重要的存在,就算他們不喜呂夷簡的說話,但也不能說他錯了。
孰輕孰重,作為宰輔他們還是能拎得清的。
這種事後找背鍋的流程,秦為再清楚不過了。
可他卻不在乎,而是笑著說道:“臣以為,百姓但凡能吃飽穿暖,就沒人會造反,他們更樂意在家鄉安居樂業,而不是去做廂兵!”
“你怎麽知道?”
趙禎突然問道,大家也都看向了他,顯然誰都有興趣知道這個答案。
“微臣當年潦倒險些命喪乞丐之手……可微臣卻還是不願離開故土,哪怕是餓死在這兒也不願。”
這就是故土難離啊,趙禎似有所感的說道:“你吃過苦,所以知道苦從何來……這樣也好,秦為……既然這以工代賑的辦法是你提出來的,那就有你前去治理,朕會讓樞密院調兵全力配合你。”
沒有積分鐵血手腕,這事兒是幹不成的。
趙禎很清楚秦為的手段,覺得他要是去了,鐵定能鎮壓一幹官吏。
官吏不老實,這是常態,對此他非常清楚。
可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他同樣清楚。
宰輔們出了大殿,大家都有些不安。
傳統習慣被顛覆了,大家始終覺得不對勁。
前麵的秦為看著神采飛揚,甚至是有些嘚瑟。
……
又要出差了。
秦為早就習慣了這種奔波在路上的日子,甚至還隱隱有些期待。
帶足了幹糧和肉幹,一行人出發前往真定府。
喬風、段玉連帶狄青,三人作為護衛和打手伴隨秦為左右。
一路疾行趕到了真定府,當看到那些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災民時,秦為不禁就怒了。
“地方為何不賑災?”
當初他來真定府賑災,這裏的百姓明明早就安穩了。
可半年過去了,他們的生活不僅沒有轉好,反而又回到了當初的樣子。
這是地方執政者的無能。
他們從來就沒有真正把百姓當做子民,就像上了發條的機器,掰一掰才會轉一轉。
許多地方甚至從不作為。
他們隻等著朝廷的賑災糧款撥下來,然後再原封不動的發放到災民手中。
至於百姓們得到賑濟以後到底能不能活,這些跟他們沒關係。
甚至在許多官吏的心中——我隻要不貪,就已經算是個難得的好官了!
地方官訕訕的道:“未得許可,不敢放糧。”
“迂腐!”
秦為沒時間去糾結好官的定位是什麽,雷厲風行的道:“開倉!”
馬丹!百姓都要餓死了你還不開倉,怪不得要造反。
災民們聽到消息後不禁歡欣鼓舞,有人喊道:“多謝秦大人!”
“秦大人好官呐!”
這些歡呼讓秦為有些……小小的竊喜。
但他卻知道這些歡呼不能屬於他,所以這個竊喜馬上就被理智打破了。
“這是官家的聖喻。”
任何時候臣子的聲譽都不能淩駕於皇帝之上,這是規矩!
“官家萬歲!”
當地的官吏非常有眼色的帶頭喊口號,氣氛漸漸才轉了過來。
王臻在觀察著沈安,見他走進了災民中間噓寒問暖,不禁點頭微笑。
任何一個重臣升遷的路上,都得有些說得過去的姿態。
說白了既是養望,看來這孩子早就深諳此道了!
秦為那邊已經召集了不少人,說話的聲音漸漸也大了,引得王臻等人趕了過去。
大家都想聽聽秦為說了些什麽。
“……官家聽到消息後就憂心忡忡,擔心的不行,這不馬上就令王相公和秦某趕來了,就是擔心大家被苦著了,被餓著了。”
秦為說著從一個婦人的手中接過孩子,熟練的哄了幾下,然後說道:“這孩子還壯實。”
那婦人落淚道:“家裏的東西都盡給他吃,大人……大人就忍著。”
秦為歎息了一聲,然後看著這些災民,問道:“若是能給你們重建家園,你們是願意去做廂兵還是留在家鄉?”
王臻的心中一震,急忙就近前了幾步,想仔細傾聽百姓的心聲。
隨行的人成分複雜,各方的人都有,皇城司的人自然也不缺。
此刻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百姓的答案。
一個老漢出來說道:“聽聞每次災荒,精壯都要被編為廂軍,此後就衣食無憂了,這是好事……”
王臻隻覺得心口猛地顫動了一下。
這是什麽?
這就是惰性,任何人都是喜歡不勞而獲的,能有免費的吃喝,何必還要為此勞身勞神。
隨行的人各自神色不同,但不少人都是輕鬆。
還是祖宗之法好啊!
大家照著辦事就完了,偏你秦為多事,這不大家還得下來統轄賑災和重建,這都是麻煩啊!
秦為依舊淡定,甚至還麵露微笑的鼓勵著老漢。
老子前世就見慣了那些因災情而流離失所的事情,會不知道底層百姓的心態?
老漢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說了自己的想法:“家再破、再窮,可那也是自己的家呢!這山這水這土地,小人都熟了,做夢都不會認錯,不會走錯,死了就想埋在這裏……”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