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早在去年,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先後淪陷後,國際炒家已在紐約外匯期貨市場大筆拋售港元,試圖會攻香港。由於之前新台幣剛剛主動貶值3.3%,創下10年新低,更助長了金融大鱷的威風。從10月21日開始,以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為代表的國際大鱷在幾天內拋空1000億港元,全力打壓港元,試圖押注香港聯係匯率體製脫鉤。
相比其他東南亞國家,香港匯率體製有其特殊性:從1983年10月17日起,發鈔銀行一律以1美元兌換7.8港元的比價,事先向外匯基金繳納美元,換取等值港元負債證明書後才能增發港元現鈔。
換言之,港幣發行並非無條件:必須有1美元注入,才能有7.8港元派生而出。
香港各發鈔行無權擅自增發,香港金管局同樣也不能主動印鈔票。而東南亞各國為刺激經濟發展,經常主動注水:進1美元派生出2美元甚至5美元本幣,美其名曰本國經濟發展,貨幣總量應該增加,實際玩的是“7個鍋蓋10口鍋”的遊戲,當國際炒家把其中幾個鍋蓋藏起來後,這套把戲便立即破產了。
香港特殊體製具有二重性,好的方麵包括幣值穩定、含金量高,港元與其說是香港法定貨幣,不如說是張美元兌換券,地位相當於準美元;壞的方麵是香港的金融政策乃至經濟政策都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美聯儲變成香港事實上的央行。聯儲說放水,香港就放水;聯儲升降息,香港多半也同步升降息。香港整個經濟周期被迫與美國綁在一起。
【注:同步不一定是同值】
美國傷風感冒要吃藥,沒病的香港可能就要被迫打針掛鹽水了,你不同步?這套體製馬上維持不住。
這套匯率管理體製選擇在1983年出籠有更深層次原因——第二年中英簽署《聯合聲明》,約定1997年起中國恢複對香港行使主權。
聯想到倫敦當局一貫扮演的攪屎棍角色,及蒙巴頓方案中給印巴兩國埋下的地雷,很容易就能理解這是給未來繼續掌握香港鋪路,如果這一條還比較隱蔽,那隨著末任港督彭定康上台後在政改方案、直通車、民主化、終審權等方麵不斷埋雷的表現,說明英國當局是一以貫之、處心積慮的攪屎棍作風。
在1983-1997間,香港在政治上是英國殖民地,在經濟上是美國殖民地,目睹港幣與美元掛鉤而倫敦甘之若飴,說其中沒有貓膩,鬼都不信。
麵對國際炒家的進攻,香港金管局立即做出反應,總裁任誌剛用外匯基金中攢下的美元買入港幣,同時主動抽緊銀根,以免對方繼續借到港幣發起新一輪攻擊。
加息後市場上港幣緊缺,利率拉高,炒家拆借成本直線上升,而金管局手裏的外匯儲備又遠多於東南亞各國,僵持一段時間後炒家們便被迫收場,隨後每到有人攻擊港幣,金管局都采用這套拉高利率的應對辦法,確實也屢屢奏效,以至於身處金融風暴中的香港到1998年依然巋然不動。
任誌剛這個製勝法寶被香港輿論誇獎為:任一招!
但“任一招”絕非萬全之策。任一招核心在提高利率,但利率提升是套七傷拳:既傷敵,也傷己。
利率提高,必然抑製實業積極性,同時會打壓股市;同時香港還有致命弱點——高昂的地產價格!此時香港房地產高達每平方英尺(0.11平方米)/萬港幣,而香港普通市民階級月收入隻有2萬港幣,換言之一年收入隻能買2個多平方。
如果地產價格大幅下跌,那以地產為核心抵押資產的銀行體係馬上就風雨飄搖;如強行把地產價格維持在高位,同時不斷提高利率穩住匯率,那每月按揭將讓人苦不堪言。
以300萬港幣分30年還清的按揭為例:在4%利率情況下,每月還款需1.43萬元;若一旦利率提高到8%,每月還款額會直接飆升到2.2萬元。
20年後,某地產大國同樣遇到兩難:大幅打壓房產價格?那親生兒子——銀行體係就完蛋了;抽緊銀根、提升利率、維持貨幣購買力?那按揭體係就完蛋了,隨後必然社會震蕩——跳樓的跳樓,上街的上街。
因此,隻有不斷放水、保證利率在低位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沒房地產充當蓄水池吸納過剩資金,那大米就不是3元5元一斤的問題了,可能會是30塊、50塊一斤。
任誌剛也知道這問題,所以一擊退炒家就火速把利率重新降下來——畢竟香港不能主動放水。
但今年8月的這次總攻,場麵就不一樣了,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炒家在前期不斷試探後,全麵用上了對衝思路:
在匯率市場上,他們大手筆沽空港幣,押注香港退出聯係匯率機製並大幅度貶值;
在證券市場上,他們大手筆沽空香港股市,尤其是做空恒生指數,押注證券市場大跌。
如果香港繼續用任一招——維持匯率、提高利率,那股市必然暴跌,做空股市就有暴利;
如果香港放棄任一招,維持低位利率,穩住股市,那港幣匯率必然撐不住而退出聯係匯率貶值,做空港幣會有暴利。
同時,他們還利用自己掌握的輿論不斷放出悲觀看法,激發香港市民追隨,恰好香港局勢此時也非常糟糕:
8月初,統計數字顯示第二季度出現5%的負增長,失業率上升至4.8%。
8月3日,匯豐銀行宣布上半年業績出現大幅倒退,利潤同比減少四成,匯豐母公司匯豐控股盈利下跌16%,這是匯控成立9年來的首次盈利倒退,股價急跌5.29%,匯豐作為港股龍頭,其表現整體拖累大市,恒指跌穿7700點關口。
8月4-6日,報刊大肆散播人民幣貶值及港元脫鉤謠言,廣州、深圳黑市匯率達9.5人民幣:1美元。
高洋前兩天目睹了這些消息充斥香港媒體,所以對常天浩說“順勢沽空”非常理解,點頭讚許。
常天浩問他:“師兄自己不做一把麽?聽說營業部還有自營盤?”
高洋笑笑:“確實有。不過營業部自營盤比套保盤管理要求還多,這不行那不行的,不能隨意。先看你做吧,你是我們這第一個吃螃蟹的,為兄還等著把你的成功經驗推廣出去。所以到時候會拿師弟做下宣傳,不過你放心,是小範圍私下推介,我不會滿世界去嚷嚷。”
常天浩知道這避免不了:新世紀整整一個團隊圍繞外盤項目展開工作,肯定不隻是為了服務自己,那樣他們得虧死。拿他作樣板推廣有很多好處:資產不少,人年輕、經驗少、賺錢快。
換言之就是暗示其他老鳥:快來玩吧,我們這開了新場子,賺錢很容易的說……
“這沒問題,別說我在滬江學這個專業就好。”
“師弟提醒的對,用小琴的口徑,西山富商之後,浩公子!”
哈哈哈,眾人一頓笑。
不提專業當然有道理,如果隻有金融專業才能玩,那其他人就該望而卻步,可如果說是個西山小開賺了錢,大多數人就會想:難道我還不如他?
還是那句老話:人與人是比較出來的!
喝到差不多時,高洋忽然問:“師弟,我一直認為隻有創新才能快速做大做強,你有什麽錦囊妙計麽?”
“錦囊妙計沒有,倒有幾個不成熟的想法……”
“說說看?”
“其一,配資。既然現在1:1注資,為什麽不能配資呢?比如1:2,1:3之類的,隻要做好風控,配2、配3也不會死人。第二,品種。除外盤期貨,是不是也可以考慮外盤股票?這項目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賺快錢,傳統吃手續費的手法太慢,賺融資利息才來得快,多少人能有月息2分的收益?當然這都是擦邊球,隻能賺下快錢,不能長久,長久需要真正創新。”
他解釋道,“我有種預感,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普及,未來網絡交易將是主流,營業廳、大戶室總有一天會被淘汰。網絡優勢恰恰是無所不在……師兄如能在網絡時代來臨前先拔頭籌,未來將不可限量。”
高洋很興奮,他隱隱約約覺得抓到了突破口,立即道:“這是個絕好的主意!”
網絡交易不是新鮮事;外盤交易也不是新鮮事。如把外盤和網絡結合起來,同時通過信息化和融資為磨合,新世紀將進入全新領域,一旦業務拓展,客戶來源便會擴大,不僅錢塘,周邊地市、甚至周邊省份都能依托網絡開展客戶吸納,如果這還不能脫穎而出,那就真隻能買塊豆腐撞死了……
相比其他東南亞國家,香港匯率體製有其特殊性:從1983年10月17日起,發鈔銀行一律以1美元兌換7.8港元的比價,事先向外匯基金繳納美元,換取等值港元負債證明書後才能增發港元現鈔。
換言之,港幣發行並非無條件:必須有1美元注入,才能有7.8港元派生而出。
香港各發鈔行無權擅自增發,香港金管局同樣也不能主動印鈔票。而東南亞各國為刺激經濟發展,經常主動注水:進1美元派生出2美元甚至5美元本幣,美其名曰本國經濟發展,貨幣總量應該增加,實際玩的是“7個鍋蓋10口鍋”的遊戲,當國際炒家把其中幾個鍋蓋藏起來後,這套把戲便立即破產了。
香港特殊體製具有二重性,好的方麵包括幣值穩定、含金量高,港元與其說是香港法定貨幣,不如說是張美元兌換券,地位相當於準美元;壞的方麵是香港的金融政策乃至經濟政策都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美聯儲變成香港事實上的央行。聯儲說放水,香港就放水;聯儲升降息,香港多半也同步升降息。香港整個經濟周期被迫與美國綁在一起。
【注:同步不一定是同值】
美國傷風感冒要吃藥,沒病的香港可能就要被迫打針掛鹽水了,你不同步?這套體製馬上維持不住。
這套匯率管理體製選擇在1983年出籠有更深層次原因——第二年中英簽署《聯合聲明》,約定1997年起中國恢複對香港行使主權。
聯想到倫敦當局一貫扮演的攪屎棍角色,及蒙巴頓方案中給印巴兩國埋下的地雷,很容易就能理解這是給未來繼續掌握香港鋪路,如果這一條還比較隱蔽,那隨著末任港督彭定康上台後在政改方案、直通車、民主化、終審權等方麵不斷埋雷的表現,說明英國當局是一以貫之、處心積慮的攪屎棍作風。
在1983-1997間,香港在政治上是英國殖民地,在經濟上是美國殖民地,目睹港幣與美元掛鉤而倫敦甘之若飴,說其中沒有貓膩,鬼都不信。
麵對國際炒家的進攻,香港金管局立即做出反應,總裁任誌剛用外匯基金中攢下的美元買入港幣,同時主動抽緊銀根,以免對方繼續借到港幣發起新一輪攻擊。
加息後市場上港幣緊缺,利率拉高,炒家拆借成本直線上升,而金管局手裏的外匯儲備又遠多於東南亞各國,僵持一段時間後炒家們便被迫收場,隨後每到有人攻擊港幣,金管局都采用這套拉高利率的應對辦法,確實也屢屢奏效,以至於身處金融風暴中的香港到1998年依然巋然不動。
任誌剛這個製勝法寶被香港輿論誇獎為:任一招!
但“任一招”絕非萬全之策。任一招核心在提高利率,但利率提升是套七傷拳:既傷敵,也傷己。
利率提高,必然抑製實業積極性,同時會打壓股市;同時香港還有致命弱點——高昂的地產價格!此時香港房地產高達每平方英尺(0.11平方米)/萬港幣,而香港普通市民階級月收入隻有2萬港幣,換言之一年收入隻能買2個多平方。
如果地產價格大幅下跌,那以地產為核心抵押資產的銀行體係馬上就風雨飄搖;如強行把地產價格維持在高位,同時不斷提高利率穩住匯率,那每月按揭將讓人苦不堪言。
以300萬港幣分30年還清的按揭為例:在4%利率情況下,每月還款需1.43萬元;若一旦利率提高到8%,每月還款額會直接飆升到2.2萬元。
20年後,某地產大國同樣遇到兩難:大幅打壓房產價格?那親生兒子——銀行體係就完蛋了;抽緊銀根、提升利率、維持貨幣購買力?那按揭體係就完蛋了,隨後必然社會震蕩——跳樓的跳樓,上街的上街。
因此,隻有不斷放水、保證利率在低位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沒房地產充當蓄水池吸納過剩資金,那大米就不是3元5元一斤的問題了,可能會是30塊、50塊一斤。
任誌剛也知道這問題,所以一擊退炒家就火速把利率重新降下來——畢竟香港不能主動放水。
但今年8月的這次總攻,場麵就不一樣了,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炒家在前期不斷試探後,全麵用上了對衝思路:
在匯率市場上,他們大手筆沽空港幣,押注香港退出聯係匯率機製並大幅度貶值;
在證券市場上,他們大手筆沽空香港股市,尤其是做空恒生指數,押注證券市場大跌。
如果香港繼續用任一招——維持匯率、提高利率,那股市必然暴跌,做空股市就有暴利;
如果香港放棄任一招,維持低位利率,穩住股市,那港幣匯率必然撐不住而退出聯係匯率貶值,做空港幣會有暴利。
同時,他們還利用自己掌握的輿論不斷放出悲觀看法,激發香港市民追隨,恰好香港局勢此時也非常糟糕:
8月初,統計數字顯示第二季度出現5%的負增長,失業率上升至4.8%。
8月3日,匯豐銀行宣布上半年業績出現大幅倒退,利潤同比減少四成,匯豐母公司匯豐控股盈利下跌16%,這是匯控成立9年來的首次盈利倒退,股價急跌5.29%,匯豐作為港股龍頭,其表現整體拖累大市,恒指跌穿7700點關口。
8月4-6日,報刊大肆散播人民幣貶值及港元脫鉤謠言,廣州、深圳黑市匯率達9.5人民幣:1美元。
高洋前兩天目睹了這些消息充斥香港媒體,所以對常天浩說“順勢沽空”非常理解,點頭讚許。
常天浩問他:“師兄自己不做一把麽?聽說營業部還有自營盤?”
高洋笑笑:“確實有。不過營業部自營盤比套保盤管理要求還多,這不行那不行的,不能隨意。先看你做吧,你是我們這第一個吃螃蟹的,為兄還等著把你的成功經驗推廣出去。所以到時候會拿師弟做下宣傳,不過你放心,是小範圍私下推介,我不會滿世界去嚷嚷。”
常天浩知道這避免不了:新世紀整整一個團隊圍繞外盤項目展開工作,肯定不隻是為了服務自己,那樣他們得虧死。拿他作樣板推廣有很多好處:資產不少,人年輕、經驗少、賺錢快。
換言之就是暗示其他老鳥:快來玩吧,我們這開了新場子,賺錢很容易的說……
“這沒問題,別說我在滬江學這個專業就好。”
“師弟提醒的對,用小琴的口徑,西山富商之後,浩公子!”
哈哈哈,眾人一頓笑。
不提專業當然有道理,如果隻有金融專業才能玩,那其他人就該望而卻步,可如果說是個西山小開賺了錢,大多數人就會想:難道我還不如他?
還是那句老話:人與人是比較出來的!
喝到差不多時,高洋忽然問:“師弟,我一直認為隻有創新才能快速做大做強,你有什麽錦囊妙計麽?”
“錦囊妙計沒有,倒有幾個不成熟的想法……”
“說說看?”
“其一,配資。既然現在1:1注資,為什麽不能配資呢?比如1:2,1:3之類的,隻要做好風控,配2、配3也不會死人。第二,品種。除外盤期貨,是不是也可以考慮外盤股票?這項目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賺快錢,傳統吃手續費的手法太慢,賺融資利息才來得快,多少人能有月息2分的收益?當然這都是擦邊球,隻能賺下快錢,不能長久,長久需要真正創新。”
他解釋道,“我有種預感,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普及,未來網絡交易將是主流,營業廳、大戶室總有一天會被淘汰。網絡優勢恰恰是無所不在……師兄如能在網絡時代來臨前先拔頭籌,未來將不可限量。”
高洋很興奮,他隱隱約約覺得抓到了突破口,立即道:“這是個絕好的主意!”
網絡交易不是新鮮事;外盤交易也不是新鮮事。如把外盤和網絡結合起來,同時通過信息化和融資為磨合,新世紀將進入全新領域,一旦業務拓展,客戶來源便會擴大,不僅錢塘,周邊地市、甚至周邊省份都能依托網絡開展客戶吸納,如果這還不能脫穎而出,那就真隻能買塊豆腐撞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