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於主動提起了小龍蝦的發展,果然朱記者的興趣就上來了,“那麽這小龍蝦到底是誰發明的?是合作社最先開始的嗎?”
“是的,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合作社的發源地——徐店鎮韓家衝的楊同誌為了給鄉親們創收想出的點子。後來他們發現了其中的商機,並且很快就開始把小龍蝦推廣到了其他地方。”小於說道。這全部都是實話,本地人都知道,根本不用朱書記打探,隨便問一個人就行——比如劉大廚。
他被叫過來的時候得知問的是小龍蝦的起源,一邊用抹布擦手一邊朗笑道,“可不是小楊想出來的招嗎?那時農村裏窮得很,她家也不富裕,哥哥要考大學都沒有錢交學費,不得已才想出的法子。”又毫不在意地說,“辦法是她想的,味道什麽的是咱們一起討論的,我還是在她的啟發下想出來的呢,可惜她不是做餐飲的,被我搶了風頭!”
朱記者的興趣上來了。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為了掙錢個哥哥交學費,把主意打到了農田裏的害蟲——小龍蝦身上,然後開創了一個龐大的小龍蝦商業帝國……怎麽看都很有故事啊!“那麽這個楊同誌現在在哪裏?還在韓家衝嗎?”
7月的農村是最繁忙的季節,一年當中最緊張的“雙搶”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朱記者一行人走過的地方,無不見農民們在地裏辛苦勞作,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楊師傅早年間也是下過農村的,見狀感歎道,“農民們苦啊!最熱的時候做著最繁忙的農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那是肺腑之言!”
朱記者也感到震撼。她不是孤陋寡聞的人,當然聽說過雙搶。但是紙麵上再多的渲染也沒有親眼看到的震撼,大熱的天,毒辣的陽光下坐在車子上的她都吃不消,農民們卻全部在日頭下辛苦勞作,揮汗如雨……她擔心地問道,“現在農民們年收入多少?這樣辛苦應該得到回報!”
城裏的年輕人不知道人間疾苦,小於卻是農民出身,聞言答到,“這些年好多了,自從分田多戶後也不愁溫飽,年底也有一些結餘。早年間公社的時候,一年上頭都是這麽幹的,搞不好還要餓肚子!”其實現在農民的日子也不好過,雖然溫飽問題解決了,可是每年還要繳納公糧,上交提留(農業稅),都是很沉重的負擔,但是在省城的記者麵前這些話的不好說的。
“那還好……”一路走來,朱記者發現農民的房屋也都比較陳舊,大多數都是草房,但也有很多剛剛建起來的磚瓦房,有的還正在建設中。這些新建的房屋和農民們幹勁十足的勞作,也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趨勢。
走過前麵的兩個鄉鎮,情況大同小異,而進入更加山路崎嶇的徐店鎮時,卻明顯看到了不同。首先山更高了,大片大片的田地沒有了,隻有在山腳下的衝擊平地才有一些很分散的土地,這時也沒有熱火朝天的農民在勞作,有些種的也是水稻,最多的還是大大小小的大棚。
“這裏就是徐店鎮的,現在全部都參加的合作社,種植的農產品由合作社統一安排,是沒有雙搶的。”小於介紹到。雖然看上去並不忙碌,但是徐店鎮的農民看上去卻比之前的鄉鎮好得多,眼中所見清一色的都是新建的磚瓦房,甚至有很多新式的小洋樓,在山林之間點綴著,特別漂亮。
攝影楊師傅按捺不住讓司機停車,下來找了角度拍了不少照片,“這樣的構圖很美!山巒疊翠間白牆黑瓦,農民的新氣象在山水之間更加鮮活了!”
不得不說,進入徐店地界後路難走了很多。全部都是盤山公路,陡峭的坡道一個接著一個。路況不好,離縣城又遠,怎麽看都是個貧困閉塞之地,很容易想象到以前這裏人們的貧苦。但是又不得不承認風景這邊獨好,鬱鬱蔥蔥的山林間,隻要一個轉折,就能夠看到清澈的湖水點綴在群山之間,山水相映,十分秀美。
“這些都是水庫,徐店山多田少,當年大建設的時候,大家就挖山建水庫,既得到了土地,也解決了灌溉問題。”小於介紹道。這些美景其實很多都的人工製造的。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看上去隻是漂亮的風景,其實包含了多少人的心血汗水才得以出現。
一路顛簸,大概走了2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韓家衝。這還是應朱記者的要求沒有去鎮上落腳的結果,她實在忍受不了拖遝的官僚作風,這要是去了鎮上多半今天都下不來了。
小於介紹說,“公社改製的時候,韓家衝和上有的桃花村合並成了一個村子,咱們現在先去桃花村村委,小楊同誌就在那裏上班。”見朱記者疑惑的眼神,又解釋說,“現在她是村婦女主任。”
哦!朱記者心裏大概有了一位平凡的鄉村女孩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後,被組織賦予了新的責任等等一係列聯想。直到車子停在老舊的村委會門口,她卻第一時間被馬路下麵漂亮的建築所吸引,顧不得先去找采訪對象,走到坡上張望起來。
從鮮豔的五星紅旗明顯可以看出這是一座學校。按照一般的傳統,村小會被建在村部,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這所鄉村小學看不出任何破舊、落伍的樣子。嶄新的校舍十分洋氣,甚至有些歐式風格,校園裏綠化做得很好,高大的喬木和姹紫嫣紅的鮮花交相呼應,整個校園一片蓬勃的生機。
現在暑假,校園裏靜悄悄的,但是還是有人在管理,大概是門衛之類。朱記者張望良久,旁邊的楊記者也抓緊時間拍了一些照片,驚歎道,“想不到這樣偏遠的山區居然有這麽漂亮的學校,太了不起了!”
是的,這樣的一所學校無論放在哪個城市裏都毫不遜色,但是出現在這個山窩窩裏,再映襯著一路之隔,牆上還書寫著各種革命標語的老舊村部,就顯得十分突兀了。小於同誌其實也是很久之前來過,當時這邊的小學都還沒有修建好,一見之下也十分驚訝——這麽好的新聞自己居然沒有發現,失誤啊!
因為來得著急,自然沒有一級級的通知下來讓村裏做好迎接的準備——這也是朱記者有意為之,既然按照縣裏的意思走,那至少讓她看到真實的一麵,好有一個準確的判斷吧?所以現在的問題就來了,沒有什麽事情的時候,村委一般就一個人做鎮,其他的人都去忙了,今天更是不巧,整個村委一個人也沒有,大門鐵將軍把守。
“是的,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合作社的發源地——徐店鎮韓家衝的楊同誌為了給鄉親們創收想出的點子。後來他們發現了其中的商機,並且很快就開始把小龍蝦推廣到了其他地方。”小於說道。這全部都是實話,本地人都知道,根本不用朱書記打探,隨便問一個人就行——比如劉大廚。
他被叫過來的時候得知問的是小龍蝦的起源,一邊用抹布擦手一邊朗笑道,“可不是小楊想出來的招嗎?那時農村裏窮得很,她家也不富裕,哥哥要考大學都沒有錢交學費,不得已才想出的法子。”又毫不在意地說,“辦法是她想的,味道什麽的是咱們一起討論的,我還是在她的啟發下想出來的呢,可惜她不是做餐飲的,被我搶了風頭!”
朱記者的興趣上來了。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為了掙錢個哥哥交學費,把主意打到了農田裏的害蟲——小龍蝦身上,然後開創了一個龐大的小龍蝦商業帝國……怎麽看都很有故事啊!“那麽這個楊同誌現在在哪裏?還在韓家衝嗎?”
7月的農村是最繁忙的季節,一年當中最緊張的“雙搶”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朱記者一行人走過的地方,無不見農民們在地裏辛苦勞作,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楊師傅早年間也是下過農村的,見狀感歎道,“農民們苦啊!最熱的時候做著最繁忙的農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那是肺腑之言!”
朱記者也感到震撼。她不是孤陋寡聞的人,當然聽說過雙搶。但是紙麵上再多的渲染也沒有親眼看到的震撼,大熱的天,毒辣的陽光下坐在車子上的她都吃不消,農民們卻全部在日頭下辛苦勞作,揮汗如雨……她擔心地問道,“現在農民們年收入多少?這樣辛苦應該得到回報!”
城裏的年輕人不知道人間疾苦,小於卻是農民出身,聞言答到,“這些年好多了,自從分田多戶後也不愁溫飽,年底也有一些結餘。早年間公社的時候,一年上頭都是這麽幹的,搞不好還要餓肚子!”其實現在農民的日子也不好過,雖然溫飽問題解決了,可是每年還要繳納公糧,上交提留(農業稅),都是很沉重的負擔,但是在省城的記者麵前這些話的不好說的。
“那還好……”一路走來,朱記者發現農民的房屋也都比較陳舊,大多數都是草房,但也有很多剛剛建起來的磚瓦房,有的還正在建設中。這些新建的房屋和農民們幹勁十足的勞作,也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趨勢。
走過前麵的兩個鄉鎮,情況大同小異,而進入更加山路崎嶇的徐店鎮時,卻明顯看到了不同。首先山更高了,大片大片的田地沒有了,隻有在山腳下的衝擊平地才有一些很分散的土地,這時也沒有熱火朝天的農民在勞作,有些種的也是水稻,最多的還是大大小小的大棚。
“這裏就是徐店鎮的,現在全部都參加的合作社,種植的農產品由合作社統一安排,是沒有雙搶的。”小於介紹到。雖然看上去並不忙碌,但是徐店鎮的農民看上去卻比之前的鄉鎮好得多,眼中所見清一色的都是新建的磚瓦房,甚至有很多新式的小洋樓,在山林之間點綴著,特別漂亮。
攝影楊師傅按捺不住讓司機停車,下來找了角度拍了不少照片,“這樣的構圖很美!山巒疊翠間白牆黑瓦,農民的新氣象在山水之間更加鮮活了!”
不得不說,進入徐店地界後路難走了很多。全部都是盤山公路,陡峭的坡道一個接著一個。路況不好,離縣城又遠,怎麽看都是個貧困閉塞之地,很容易想象到以前這裏人們的貧苦。但是又不得不承認風景這邊獨好,鬱鬱蔥蔥的山林間,隻要一個轉折,就能夠看到清澈的湖水點綴在群山之間,山水相映,十分秀美。
“這些都是水庫,徐店山多田少,當年大建設的時候,大家就挖山建水庫,既得到了土地,也解決了灌溉問題。”小於介紹道。這些美景其實很多都的人工製造的。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看上去隻是漂亮的風景,其實包含了多少人的心血汗水才得以出現。
一路顛簸,大概走了2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韓家衝。這還是應朱記者的要求沒有去鎮上落腳的結果,她實在忍受不了拖遝的官僚作風,這要是去了鎮上多半今天都下不來了。
小於介紹說,“公社改製的時候,韓家衝和上有的桃花村合並成了一個村子,咱們現在先去桃花村村委,小楊同誌就在那裏上班。”見朱記者疑惑的眼神,又解釋說,“現在她是村婦女主任。”
哦!朱記者心裏大概有了一位平凡的鄉村女孩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後,被組織賦予了新的責任等等一係列聯想。直到車子停在老舊的村委會門口,她卻第一時間被馬路下麵漂亮的建築所吸引,顧不得先去找采訪對象,走到坡上張望起來。
從鮮豔的五星紅旗明顯可以看出這是一座學校。按照一般的傳統,村小會被建在村部,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這所鄉村小學看不出任何破舊、落伍的樣子。嶄新的校舍十分洋氣,甚至有些歐式風格,校園裏綠化做得很好,高大的喬木和姹紫嫣紅的鮮花交相呼應,整個校園一片蓬勃的生機。
現在暑假,校園裏靜悄悄的,但是還是有人在管理,大概是門衛之類。朱記者張望良久,旁邊的楊記者也抓緊時間拍了一些照片,驚歎道,“想不到這樣偏遠的山區居然有這麽漂亮的學校,太了不起了!”
是的,這樣的一所學校無論放在哪個城市裏都毫不遜色,但是出現在這個山窩窩裏,再映襯著一路之隔,牆上還書寫著各種革命標語的老舊村部,就顯得十分突兀了。小於同誌其實也是很久之前來過,當時這邊的小學都還沒有修建好,一見之下也十分驚訝——這麽好的新聞自己居然沒有發現,失誤啊!
因為來得著急,自然沒有一級級的通知下來讓村裏做好迎接的準備——這也是朱記者有意為之,既然按照縣裏的意思走,那至少讓她看到真實的一麵,好有一個準確的判斷吧?所以現在的問題就來了,沒有什麽事情的時候,村委一般就一個人做鎮,其他的人都去忙了,今天更是不巧,整個村委一個人也沒有,大門鐵將軍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