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陳師傅想錯了,哪裏還有以後哦,過幾年,大夥兒都呆在家看電視去了,再過十幾年,大大小小每人抱著手機,說話的功夫都沒有,看表演?大冬天晚上冷死個人了,誰高興啊!
就算是有人樂意看。那也要有人演啊!以前有工分,如今有榮譽,再過幾年啥都吸引不了人了。政府沒有這方麵預算,後來一切向錢看,最主要的是,有一種精神沒有了。
這是一種很玄妙的東西。吃大鍋飯的時候,大家吃在一起,幹在一起,熱熱鬧鬧的。不是說沒有矛盾,但是父母他們回憶起那時的心情,除了窮,卻是快樂的。後來小家小戶的過活,漸漸的就都疏遠了,雖然比起城裏那種冷漠要好得多,但再也不會和從前一樣親親熱熱一家人的樣子。
道具沒有,也不是什麽很大的事情。但是在這個關鍵時刻,一時之間還調配不過來。楊小貝站在棚裏和大夥兒說了一會兒話就出來了,馬上就要開演,他們要準備的事情還有很多,現在可不是敘舊的時候。
周品正帶著堂妹在外麵,時刻關注著這邊的動靜,見小貝出來了,趕緊過來牽著她的手說,“累嗎?要不咱們先去休息一下?”
這才到哪?就要去休息了,楊小貝說,“等會兒吧,現在人還少,咱們四處看看。”場上漸漸已經有了性子急的村民,但是等會兒肯定人山人海,楊小貝也不願意去擠,多半到時候就看看然後撤了。
“好啊好啊!我們去那邊看看吧!”周小菊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她津津有味的圍觀了一會兒後台,又想著去看那邊的集市。說是集市,其實也就是附近的村民來賣一點吃食、小玩意兒。正月十五自然少不了花燈的,心靈手巧的大人會幫著用紙糊成燈籠,蔑做的架子,裏麵點上蠟燭,一個簡易版小燈籠就做好了。
但是總有很多大人是不耐煩做這些小把戲的。於是就有專門做了賣的,看上去自然比自家胡亂做的精致得多,還能拗點造型出來,比如兔子燈、鯉魚燈等等。就散是簡單是圓柱形,也會在外麵寥寥幾筆,畫一些圖案。如今大夥兒的手裏都有了閑錢,架不住孩子吵鬧,賣燈籠的生意格外的好。
周品正也給小貝和堂妹一人買了一個拎在手裏。這種鄉下手工牌自然沒有城了的精致,但是周小菊還是非常開心,因為氣氛很好,大人小孩都手拎著小小的花燈,嬉笑喧鬧著,好不熱鬧。
小小的花燈裏麵是一小截蠟燭,點亮以後不怕風吹,用力搖晃也沒事。但是有的做的不夠結實,孩子們晃來晃去的,一不小心就把外殼給燒著了,好好的花燈變成了“火燈”。這時免不了一陣哭鬧,大人們在這種時候對孩子都是寬容的,並不會訓斥,運氣好的,還會大發慈悲再買一個。
但是一場社戲看完,孩子們回家的時候多半手上的燈籠已經殘缺了。本來就相當於一次性用品了,蠟燭燃盡了啊,燒掉了啊,擠癟了啊……總之,夠孩子們樂上一晚就夠了。
楊小貝小的時候得到的花燈也不算多。那時已經不是每年都舉行社戲了,都是附件幾個鄉鎮輪這來,別的鎮太遠,她又太小,隻有那麽兩次在徐店的時候去過,那時的燈籠雖然中途罷工,還是舍不得丟,帶回去擺了好久。可是長大了有了弟弟,沒人帶她去了,再後來,社戲徹底的消失了。
這會兒搖晃著手上的燈籠,再次拾起以前的那份童真,楊小貝覺得自己小時候的遺憾都補齊了呢!她笑吟吟的說,“晚上我要把這燈籠放在床頭睡!”小時候她就是這麽幹噠!
“我也是!我要把這個燈籠帶回浦海去!”周小菊不敢示弱的說。她也老大不小的了,本來以為自己已經過了玩燈的年紀,想不到還蠻好玩的!星星點點的燈籠發出橘紅色的溫暖光芒,在廣場上如星辰般點綴其間。此時人們都陸續到來,廣場上湧進的人潮越來越多,加上叫賣小吃的商販穿越其中,好一個人聲鼎沸。
“馬上就要開場了,我們回去吧!”周品正還是不放心,一有小孩子衝過來他就緊張,哪怕緊緊地把小貝護在懷裏,他還是怕小貝磕著碰著了。楊小貝也逛得有點腳酸,於是一行人順著人潮往前,好不容易才到達了主席台那邊。
領導們總是姍姍來遲,不過他們的位置靠邊,幾個人也很有默契的不打算過去打招呼,就自顧著的坐下了。周小菊剛才百忙之中還買了烤紅薯、燒餅等小吃,她到底還是沒學會像本地人這樣邊走邊啃,到了座位上就迫不及待的打開來吃。
唔……還是這種紅薯好吃!柴火碳烤出的紅薯,新鮮熱乎出爐的又甜又糯,正好走了半天有點冷了,吃一口燙得直吐舌頭,但是整個人都暖和起來。“小貝你不吃嗎?”周小菊一邊毫無形象的啃著紅薯,一邊還不忘記招呼小貝。
“你吃吧!我這幾天都吃膩味了。”楊小貝拿起一個燒餅吃,這東西做起來工藝較複雜,又不管飽,一般家裏都不會做這個吃,而到了冬天成天都呆在火爐房裏,沒事就烤上兩個,再好吃的東西吃了這麽久都不稀罕了。
姑嫂兩個坐在這裏吃得津津有味,周品正看了也是無語。這大冷天的,在風口上吃東西真的好嗎?不過男人是不能理解女孩子,特別是吃貨的境界的——坐在這裏不吃東西,總覺得少了點什麽。
吃完紅薯(燒餅),她們又開始嗑瓜子。這是從家裏帶來的,知道小貝嘴刁,又喜歡吃零食,易慧芬今年種了好多葵花籽,等到秋天曬幹收起,年前的時候用鹽放在鐵鍋裏炒熟,就帶了一絲鹹味,然後就是瓜子天然的香味兒,是楊小貝最愛吃的。
還是老媽最了解她的口味,從小就愛吃瓜子不說,還就愛這個味道。她從來不吃五香、奶油、椒鹽還有後來流行的核桃味兒、焦糖味兒什麽的,亂七八糟不知道加了些啥,吃起來連瓜子的味道都嚐不出了。可是買原味的吧,又幹巴巴的不好吃。所以每年回去,老媽還是會炒上一二十斤瓜子,家裏人都愛吃。
就算是有人樂意看。那也要有人演啊!以前有工分,如今有榮譽,再過幾年啥都吸引不了人了。政府沒有這方麵預算,後來一切向錢看,最主要的是,有一種精神沒有了。
這是一種很玄妙的東西。吃大鍋飯的時候,大家吃在一起,幹在一起,熱熱鬧鬧的。不是說沒有矛盾,但是父母他們回憶起那時的心情,除了窮,卻是快樂的。後來小家小戶的過活,漸漸的就都疏遠了,雖然比起城裏那種冷漠要好得多,但再也不會和從前一樣親親熱熱一家人的樣子。
道具沒有,也不是什麽很大的事情。但是在這個關鍵時刻,一時之間還調配不過來。楊小貝站在棚裏和大夥兒說了一會兒話就出來了,馬上就要開演,他們要準備的事情還有很多,現在可不是敘舊的時候。
周品正帶著堂妹在外麵,時刻關注著這邊的動靜,見小貝出來了,趕緊過來牽著她的手說,“累嗎?要不咱們先去休息一下?”
這才到哪?就要去休息了,楊小貝說,“等會兒吧,現在人還少,咱們四處看看。”場上漸漸已經有了性子急的村民,但是等會兒肯定人山人海,楊小貝也不願意去擠,多半到時候就看看然後撤了。
“好啊好啊!我們去那邊看看吧!”周小菊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她津津有味的圍觀了一會兒後台,又想著去看那邊的集市。說是集市,其實也就是附近的村民來賣一點吃食、小玩意兒。正月十五自然少不了花燈的,心靈手巧的大人會幫著用紙糊成燈籠,蔑做的架子,裏麵點上蠟燭,一個簡易版小燈籠就做好了。
但是總有很多大人是不耐煩做這些小把戲的。於是就有專門做了賣的,看上去自然比自家胡亂做的精致得多,還能拗點造型出來,比如兔子燈、鯉魚燈等等。就散是簡單是圓柱形,也會在外麵寥寥幾筆,畫一些圖案。如今大夥兒的手裏都有了閑錢,架不住孩子吵鬧,賣燈籠的生意格外的好。
周品正也給小貝和堂妹一人買了一個拎在手裏。這種鄉下手工牌自然沒有城了的精致,但是周小菊還是非常開心,因為氣氛很好,大人小孩都手拎著小小的花燈,嬉笑喧鬧著,好不熱鬧。
小小的花燈裏麵是一小截蠟燭,點亮以後不怕風吹,用力搖晃也沒事。但是有的做的不夠結實,孩子們晃來晃去的,一不小心就把外殼給燒著了,好好的花燈變成了“火燈”。這時免不了一陣哭鬧,大人們在這種時候對孩子都是寬容的,並不會訓斥,運氣好的,還會大發慈悲再買一個。
但是一場社戲看完,孩子們回家的時候多半手上的燈籠已經殘缺了。本來就相當於一次性用品了,蠟燭燃盡了啊,燒掉了啊,擠癟了啊……總之,夠孩子們樂上一晚就夠了。
楊小貝小的時候得到的花燈也不算多。那時已經不是每年都舉行社戲了,都是附件幾個鄉鎮輪這來,別的鎮太遠,她又太小,隻有那麽兩次在徐店的時候去過,那時的燈籠雖然中途罷工,還是舍不得丟,帶回去擺了好久。可是長大了有了弟弟,沒人帶她去了,再後來,社戲徹底的消失了。
這會兒搖晃著手上的燈籠,再次拾起以前的那份童真,楊小貝覺得自己小時候的遺憾都補齊了呢!她笑吟吟的說,“晚上我要把這燈籠放在床頭睡!”小時候她就是這麽幹噠!
“我也是!我要把這個燈籠帶回浦海去!”周小菊不敢示弱的說。她也老大不小的了,本來以為自己已經過了玩燈的年紀,想不到還蠻好玩的!星星點點的燈籠發出橘紅色的溫暖光芒,在廣場上如星辰般點綴其間。此時人們都陸續到來,廣場上湧進的人潮越來越多,加上叫賣小吃的商販穿越其中,好一個人聲鼎沸。
“馬上就要開場了,我們回去吧!”周品正還是不放心,一有小孩子衝過來他就緊張,哪怕緊緊地把小貝護在懷裏,他還是怕小貝磕著碰著了。楊小貝也逛得有點腳酸,於是一行人順著人潮往前,好不容易才到達了主席台那邊。
領導們總是姍姍來遲,不過他們的位置靠邊,幾個人也很有默契的不打算過去打招呼,就自顧著的坐下了。周小菊剛才百忙之中還買了烤紅薯、燒餅等小吃,她到底還是沒學會像本地人這樣邊走邊啃,到了座位上就迫不及待的打開來吃。
唔……還是這種紅薯好吃!柴火碳烤出的紅薯,新鮮熱乎出爐的又甜又糯,正好走了半天有點冷了,吃一口燙得直吐舌頭,但是整個人都暖和起來。“小貝你不吃嗎?”周小菊一邊毫無形象的啃著紅薯,一邊還不忘記招呼小貝。
“你吃吧!我這幾天都吃膩味了。”楊小貝拿起一個燒餅吃,這東西做起來工藝較複雜,又不管飽,一般家裏都不會做這個吃,而到了冬天成天都呆在火爐房裏,沒事就烤上兩個,再好吃的東西吃了這麽久都不稀罕了。
姑嫂兩個坐在這裏吃得津津有味,周品正看了也是無語。這大冷天的,在風口上吃東西真的好嗎?不過男人是不能理解女孩子,特別是吃貨的境界的——坐在這裏不吃東西,總覺得少了點什麽。
吃完紅薯(燒餅),她們又開始嗑瓜子。這是從家裏帶來的,知道小貝嘴刁,又喜歡吃零食,易慧芬今年種了好多葵花籽,等到秋天曬幹收起,年前的時候用鹽放在鐵鍋裏炒熟,就帶了一絲鹹味,然後就是瓜子天然的香味兒,是楊小貝最愛吃的。
還是老媽最了解她的口味,從小就愛吃瓜子不說,還就愛這個味道。她從來不吃五香、奶油、椒鹽還有後來流行的核桃味兒、焦糖味兒什麽的,亂七八糟不知道加了些啥,吃起來連瓜子的味道都嚐不出了。可是買原味的吧,又幹巴巴的不好吃。所以每年回去,老媽還是會炒上一二十斤瓜子,家裏人都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