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品正並不著急。他在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被一竿子打到底,短短兩年的時間又從最普通的水產生意做到蔬菜生意,規模比起以前的小打小鬧不知道要大了多少倍。這個例子證明,隻要有路子,時間完全不是問題。
在和黃智義交流以後,他們初步達成了合作的方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找到合適的、符合政策的時機和項目。這些都是後話,除此之外,黃智義也受到了來自政府的熱情接待。
去年他們回來的時候,政府也是非常熱情的,一方麵是要在“華僑”麵前保持熱情的形象,另一方麵也是想人家能夠投資、捐款什麽的,這年頭大家都不容易,外國人沒有,華僑也很吃香啊!當然,還有一層監視就不必提了。
雖然當時黃家沒有表現出來投資的意向,但是接下來卻主動找了合作社合作。和政府想象的不同,結果是一樣的,成功為白雲縣取得了外匯,如此黃智義也順利地被認為是“愛國商人”,得到了來自縣領導的接見。
額……好吧,其實還是自己人。前麵說了,周書記在這件事情上得到了很大的好處。最新的消息是,因為一些“政績”,頂頭上司要升官了,本來排名靠後的周書記卻又很大的希望上位。當然了,這和他找準時機站隊也有很大的關係。但是老話不是說了嘛,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周書記兢兢業業在這個偏遠縣城已經幹了好多年了,作為一個新中國的高材生,他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卻的隻是人脈和機會。如今總算是有了這個契機,雖然最終的結果還沒有下來,他還是對合作社的事情很上心,在如此高的呼聲下,本該由縣長接見的華僑也由他來主持。
“黃先生,節哀順變啊!”在自己簡單的辦公室裏,周書記接待了黃智義。如今的縣政府是由原來的革委會改過來的,曆史十分悠久,連牆麵都成了斑駁的黑色,還好內部裝飾比較新,可是一縣長官的辦公環境還是非常簡陋的。
拉起關係來,也算是自己人,周書記也沒有耍什麽官腔,在例行表達了哀悼以外,就對他表示了感謝,“非常感謝黃先生對家鄉經濟的支持啊!要不是有你的幫助,合作社那邊也沒有這麽快能打開局麵。”
“這不算什麽。”黃智義連忙恭敬地回答,從周品正和……楊小姐那邊看,他已經把周書記當成了長輩,“請千萬不要這麽說,我是個商人,也隻是為了做生意,大家合作而已。”
“我了解。”周書記和藹地說,“但是你有選擇合作的自由,但是我們沒有。因為你的幫助,農民們有了新的發展路子,政府也有了外匯收入,這一切都是你的功勞!”
周書記對黃智義的評價很高,讓他受寵若驚。在和義父遷居r國後,他們幾乎不怎麽跟政府官員打交道。但是家鄉的官員,特別是周書記對自己的關懷、還有熱情接待都讓非常感動,想到自己其實隻是出於私心才作出的舉動,連資深商人的他臉皮都有點燒起來了。
要不就做一點什麽,才能對得起家鄉父母官給予的這些關愛……黃智義想了半天,因為看到周書記用的熱水壺都還是老式的蔑製外殼,提出了想給機關政府捐獻一批用品,卻被周書記委婉拒絕了。
這時候的官員,還是很有操守的。隻是在後世的花花世界裏有很多人經不起誘惑,被迷住了雙眼……周書記認為作為政府工作人員,平時的待遇已經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再接受捐贈呢?這樣的話也太脫離人民群眾了。黃智義的心目中則覺得連當官的都這麽艱苦,十分不匹配身份……
最後他們沒有取得共識,倒是楊小貝聽說後提出了一個意見,讓大家眼前一亮。
桃花村(韓家衝)小學,今年下半年就要投付使用了,但是到現在為止,連校舍都還沒有造好,就更別提那些配套設施。沒錢是一個原因,但隻是其中的一個。
這裏就不得不說一下為什麽要建小學。在國家確定了九年製義務教育後,基本上學校是都有的,最奇缺的反而的教師。因為最開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實在太少,學校也隻能維持在一個很少的水平。比如老爸老媽他們上學都是要走很遠的路,到鎮上的學校去。
路程遙遠,有很多小學生就要開始住宿。這樣費用增加,孩子也不能利用不上學的時候幫家裏幹活,有很多不重視教育,或者孩子不是那塊料的就早早地輟學了。所以能夠像老爸這樣堅持讀到高中,又考上大學的孩子才如此稀少。最大的原因其實還是學校的因素。
如今兩個村子合並,算一下學齡期的孩子就不少了。加上這麽些年的積累,村裏有文化的人也能扒拉出來幾個可以當老師,村長是個有成算的,就打了報告要求建村小學。教育局和鎮上都批了,公辦教師也可以派一位,但是這個資金嘛……
村長靠著集資、攤派,籌了一筆錢,搞建設的小工和泥瓦匠都是免費出工,就這樣磕磕絆絆地也還沒有把校舍建好,最近還因為沒錢停工了。楊小貝知道後本來還打算出這筆錢的,這下正好,有一個拚命想出點錢送點東西的人湊過來,那還說什麽,趕緊介紹過去啊!
這下大家都十分滿意。黃智義覺得捐獻一座學校太有意義了,這裏是義父的家鄉,用他留下來的錢建一座小學,以後孩子們都能夠受益。雖然義父沒有親生子女,但是以後村裏的孩子們都在他的學校學習玩耍,就跟的是孩子一樣啊!
他之前怎麽完全沒有想到呢?黃智義想,楊小姐果然是不同尋常的……
其實楊小貝也有一個疑惑,在後世也有一些台島老兵陸陸續續回到家鄉尋親。有的留下一筆錢給親人,有的捐了一條水泥路,還有一位捐了一筆錢給村裏,可惜村民們沒有得到任何好處,據說都被村官們私吞了,那位老人很傷心,再也沒有回來過。
可是每個村破破爛爛的小學就是沒人捐贈,一拖半年的民辦老師工資也沒有人搭理。也許學校沒有那麽顯眼,也許被大家都遺忘了……總之,真正需要關懷的一直沒有受到過資助。孩子們還是待在四處漏風的教室裏上學,老師們也都是啃著鹹菜上課。
如今黃智義有這份心想做點事,那正好可以捐贈一座小學啊!還可以用黃叔的名字命名,嗯,就叫“黃氏小學”,多好!
在和黃智義交流以後,他們初步達成了合作的方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找到合適的、符合政策的時機和項目。這些都是後話,除此之外,黃智義也受到了來自政府的熱情接待。
去年他們回來的時候,政府也是非常熱情的,一方麵是要在“華僑”麵前保持熱情的形象,另一方麵也是想人家能夠投資、捐款什麽的,這年頭大家都不容易,外國人沒有,華僑也很吃香啊!當然,還有一層監視就不必提了。
雖然當時黃家沒有表現出來投資的意向,但是接下來卻主動找了合作社合作。和政府想象的不同,結果是一樣的,成功為白雲縣取得了外匯,如此黃智義也順利地被認為是“愛國商人”,得到了來自縣領導的接見。
額……好吧,其實還是自己人。前麵說了,周書記在這件事情上得到了很大的好處。最新的消息是,因為一些“政績”,頂頭上司要升官了,本來排名靠後的周書記卻又很大的希望上位。當然了,這和他找準時機站隊也有很大的關係。但是老話不是說了嘛,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周書記兢兢業業在這個偏遠縣城已經幹了好多年了,作為一個新中國的高材生,他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卻的隻是人脈和機會。如今總算是有了這個契機,雖然最終的結果還沒有下來,他還是對合作社的事情很上心,在如此高的呼聲下,本該由縣長接見的華僑也由他來主持。
“黃先生,節哀順變啊!”在自己簡單的辦公室裏,周書記接待了黃智義。如今的縣政府是由原來的革委會改過來的,曆史十分悠久,連牆麵都成了斑駁的黑色,還好內部裝飾比較新,可是一縣長官的辦公環境還是非常簡陋的。
拉起關係來,也算是自己人,周書記也沒有耍什麽官腔,在例行表達了哀悼以外,就對他表示了感謝,“非常感謝黃先生對家鄉經濟的支持啊!要不是有你的幫助,合作社那邊也沒有這麽快能打開局麵。”
“這不算什麽。”黃智義連忙恭敬地回答,從周品正和……楊小姐那邊看,他已經把周書記當成了長輩,“請千萬不要這麽說,我是個商人,也隻是為了做生意,大家合作而已。”
“我了解。”周書記和藹地說,“但是你有選擇合作的自由,但是我們沒有。因為你的幫助,農民們有了新的發展路子,政府也有了外匯收入,這一切都是你的功勞!”
周書記對黃智義的評價很高,讓他受寵若驚。在和義父遷居r國後,他們幾乎不怎麽跟政府官員打交道。但是家鄉的官員,特別是周書記對自己的關懷、還有熱情接待都讓非常感動,想到自己其實隻是出於私心才作出的舉動,連資深商人的他臉皮都有點燒起來了。
要不就做一點什麽,才能對得起家鄉父母官給予的這些關愛……黃智義想了半天,因為看到周書記用的熱水壺都還是老式的蔑製外殼,提出了想給機關政府捐獻一批用品,卻被周書記委婉拒絕了。
這時候的官員,還是很有操守的。隻是在後世的花花世界裏有很多人經不起誘惑,被迷住了雙眼……周書記認為作為政府工作人員,平時的待遇已經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再接受捐贈呢?這樣的話也太脫離人民群眾了。黃智義的心目中則覺得連當官的都這麽艱苦,十分不匹配身份……
最後他們沒有取得共識,倒是楊小貝聽說後提出了一個意見,讓大家眼前一亮。
桃花村(韓家衝)小學,今年下半年就要投付使用了,但是到現在為止,連校舍都還沒有造好,就更別提那些配套設施。沒錢是一個原因,但隻是其中的一個。
這裏就不得不說一下為什麽要建小學。在國家確定了九年製義務教育後,基本上學校是都有的,最奇缺的反而的教師。因為最開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實在太少,學校也隻能維持在一個很少的水平。比如老爸老媽他們上學都是要走很遠的路,到鎮上的學校去。
路程遙遠,有很多小學生就要開始住宿。這樣費用增加,孩子也不能利用不上學的時候幫家裏幹活,有很多不重視教育,或者孩子不是那塊料的就早早地輟學了。所以能夠像老爸這樣堅持讀到高中,又考上大學的孩子才如此稀少。最大的原因其實還是學校的因素。
如今兩個村子合並,算一下學齡期的孩子就不少了。加上這麽些年的積累,村裏有文化的人也能扒拉出來幾個可以當老師,村長是個有成算的,就打了報告要求建村小學。教育局和鎮上都批了,公辦教師也可以派一位,但是這個資金嘛……
村長靠著集資、攤派,籌了一筆錢,搞建設的小工和泥瓦匠都是免費出工,就這樣磕磕絆絆地也還沒有把校舍建好,最近還因為沒錢停工了。楊小貝知道後本來還打算出這筆錢的,這下正好,有一個拚命想出點錢送點東西的人湊過來,那還說什麽,趕緊介紹過去啊!
這下大家都十分滿意。黃智義覺得捐獻一座學校太有意義了,這裏是義父的家鄉,用他留下來的錢建一座小學,以後孩子們都能夠受益。雖然義父沒有親生子女,但是以後村裏的孩子們都在他的學校學習玩耍,就跟的是孩子一樣啊!
他之前怎麽完全沒有想到呢?黃智義想,楊小姐果然是不同尋常的……
其實楊小貝也有一個疑惑,在後世也有一些台島老兵陸陸續續回到家鄉尋親。有的留下一筆錢給親人,有的捐了一條水泥路,還有一位捐了一筆錢給村裏,可惜村民們沒有得到任何好處,據說都被村官們私吞了,那位老人很傷心,再也沒有回來過。
可是每個村破破爛爛的小學就是沒人捐贈,一拖半年的民辦老師工資也沒有人搭理。也許學校沒有那麽顯眼,也許被大家都遺忘了……總之,真正需要關懷的一直沒有受到過資助。孩子們還是待在四處漏風的教室裏上學,老師們也都是啃著鹹菜上課。
如今黃智義有這份心想做點事,那正好可以捐贈一座小學啊!還可以用黃叔的名字命名,嗯,就叫“黃氏小學”,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