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最熟悉的那一段片頭曲,直到88年才被使用。這時候簡單直接,就是整點倒計時,然後就一位主持人,簡單明了的念了一遍當天新聞的目錄,接下來就是正式的新聞內容。
在此之前,大家不是沒有見過影像。每年村裏都會放電影,“智取威虎山”“地道戰”“上甘嶺”等等,雖然來來回回隻有那麽幾部,但是每回放電影的時候就跟過節似的人山人海。也不是沒聽過新聞,村頭的大喇叭每天早上都會準時響起“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現在是新聞……”可是每個人都喜歡聽的。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一臉嚴肅的主持人,開口說的這句“觀眾同誌們好”來得震撼。接著出現的畫麵讓大家夥兒不斷驚歎,“看,是小平同誌!”“是總理!”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還有經常在新聞中聽到的大人物,卻是第一次以鮮活的形象,出現在眾人的麵前。
本來說好的,調試完了吃晚飯。這都已經七點了,有客人的時候還沒有擺飯是很失禮的。這下好麽,誰也忘了吃飯這茬。像楊老漢這些沉著一點的,拖了把椅子坐下來慢慢看——哎哎呀自己家的電視看起來就是不一樣!大多數人連坐都顧不得了,就這麽站著抻著脖子,一直看到新聞聯播結束,播音員同誌說,“今天的新聞聯播就到這裏。”大家才反應過來,沒了?
不愧是央媽的新聞,哪怕是三十年前,這股子調調和後世簡直一樣一樣的,原汁原味幾十年,不容易啊!尤其是那個一本正經的播音員,乍一看還挺眼熟,最後出場的時候楊小貝才反應過來——這不是趙忠詳嗎?
好吧,趙老師年輕的時候,眼袋就已經這麽大了……
見大家還意猶未盡,楊小貝走過去“啪”的一聲按下了按鈕。“哎唉……怎麽回事?”“停電啦……”“媽我還要看電視,嗚嗚……”
大家不幹了。電視好看著呢!楊小貝不理大家,第一次看是這樣的,她小時候家裏剛買了電視,可不是煮稀飯都津津有味的看了半天舍不得關?可是飯總要吃的,大舅他們還有摸黑回家呢!
電視沒了,大家抱怨了幾句,除了孩子們不依不饒,大人們已經反應過來了。一邊聊著新聞裏出現的人物,一邊走去吃飯。大舅還不忘跟大夥兒說,“明天再來看啊!”得,都當成自己家了。
第二天就開始準備酒席了。鄂北的習俗,男方家要開三天席,非常的隆重。婚禮前一天晚上,主要的親戚全部就要到了,重頭戲在“陪郎”,選親戚中九位未婚的少年,連同新郎湊齊十人,叫“陪郎酒”,這意味著新郎正式成年,是由古時“加冠禮”演化而來。
婚禮這麽重要的節日,自然要請吹打班子的。鄉裏就這麽一支班子,還都是熟人,因此也格外賣力。從晚上開始楊家新房的屋場上就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有重要的客人到,吹打班就會奏樂、唱名。一直到晚宴前客人到齊了,稍事休息一下,馬上又要開席。
支客先生一聲令下,“開席!”,放銃三聲,然後鼓樂齊鳴,酒席就熱熱鬧鬧的開始了。但是陪郎酒被安排在第二排席,老爸被打扮得齊齊整整的,今天他最大,當仁不讓坐了上席,然後又是一陣銃、樂,讓別人都知道:陪郎開始啦!最熱鬧的時候到了!
場麵確實很熱鬧。老楊家今時不同往日,新郎官還是個大學生,新造的大瓦房,氣派的家具陳設,還有堂屋裏明晃晃的電視機,這一切在韓家衝都是頭一份。
人都是這樣的,趨吉避凶。如今楊家發達了,以前不怎麽走動的親戚也都上門了。本來出了五服,或者是路遠,或者是貧窮,或者是以前的齷蹉,楊家的親戚一向不多。但是這個時候人家知道了上門賀喜,主人家自然是熱烈歡迎的。不是攀比,辦喜事的時候客人越多,就象征著家裏越興旺,自然是多多益善。
除了楊老漢這個做父親的,所有的姐妹和哥哥們都論輪流給楊啟泰敬酒。接下來是家裏的長輩、其他親戚,還有湊趣的鄰居們。陪郎的年輕人要負責給新郎擋酒,當然了,他們也要敬酒。今天這個喜慶的日子,“喜酒不醉人”,大家都要這麽說一句。一波波的去給新郎敬酒說吉祥話,一會兒楊啟泰的臉就通紅通紅的了。
酒不醉人人自醉,何況是這般灌法。楊小貝心疼老爸,早早的就把兌了水的“特製酒”給他換上了,可就這老爸最終還是醉了。酒席吃完就攤在桌上,死活不肯下來。大家都說今兒這郎陪得好,按照習俗,新郎官不醉酒就是沒有陪到位,這才叫幸福的折磨呢!
外麵依然熱鬧喧囂。楊小貝負責照顧醉酒的老爸。這是她第一次見到老爸醉酒的樣子,後來老爸每天就喝一兩酒,從來不會過量,家裏經濟越來越拮據,他幹脆連煙、酒都戒了,還美其名曰“養生”。
其實哪裏是養生?在最困難的幾年,老爸被沉重的家庭負擔壓得透不過氣來,每天都拚命幹活,眼看著都老了不少。那時自己也還在實習,沒有任何收入不說,開銷也大。之所以後來放棄了,也是不想看到父親那麽累。他應該算是風度翩翩,歲月靜好的美男子對啊,怎麽能每天一身泥水在土裏刨食那麽狼狽呢?
出去打工的第一個月,楊小貝拿到了四百二十元的工資。那時浦海市最低基本工資就是四百二十元,楊小貝非常開心,工廠裏包吃包住,完全不用花錢。第二個月加了班,有六百多!她把一千元寄回去給老爸,開心的揣著兜裏的幾個硬幣從去郵電局的路上回來,感覺自己特別有成就感。
那時家裏賣糧食,一年也隻不過一、兩千塊的收入。當時她對於自己的選擇感到十分慶幸,隻有這樣才會讓家裏不那麽難過,讓父母更輕鬆些,至於一些夢想、未來之類的,在赤裸裸的現實麵前,真的不重要。
在寫回去的信中,楊小貝跟老爸說,“作為女兒的孝順,你去買香煙和酒吧!”為了怕他舍不得,以後的幾年她回家的箱子你總會帶上一條煙,一瓶好酒。因為她知道父親好煙酒,但是很自律,從來不會過量。在事業受挫非常苦悶的時候,煙、酒就是他的精神支柱。他已經失去了書本,失去了診所,如果連這點愛好都失去的話,人生還有什麽樂趣呢!
在此之前,大家不是沒有見過影像。每年村裏都會放電影,“智取威虎山”“地道戰”“上甘嶺”等等,雖然來來回回隻有那麽幾部,但是每回放電影的時候就跟過節似的人山人海。也不是沒聽過新聞,村頭的大喇叭每天早上都會準時響起“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現在是新聞……”可是每個人都喜歡聽的。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一臉嚴肅的主持人,開口說的這句“觀眾同誌們好”來得震撼。接著出現的畫麵讓大家夥兒不斷驚歎,“看,是小平同誌!”“是總理!”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還有經常在新聞中聽到的大人物,卻是第一次以鮮活的形象,出現在眾人的麵前。
本來說好的,調試完了吃晚飯。這都已經七點了,有客人的時候還沒有擺飯是很失禮的。這下好麽,誰也忘了吃飯這茬。像楊老漢這些沉著一點的,拖了把椅子坐下來慢慢看——哎哎呀自己家的電視看起來就是不一樣!大多數人連坐都顧不得了,就這麽站著抻著脖子,一直看到新聞聯播結束,播音員同誌說,“今天的新聞聯播就到這裏。”大家才反應過來,沒了?
不愧是央媽的新聞,哪怕是三十年前,這股子調調和後世簡直一樣一樣的,原汁原味幾十年,不容易啊!尤其是那個一本正經的播音員,乍一看還挺眼熟,最後出場的時候楊小貝才反應過來——這不是趙忠詳嗎?
好吧,趙老師年輕的時候,眼袋就已經這麽大了……
見大家還意猶未盡,楊小貝走過去“啪”的一聲按下了按鈕。“哎唉……怎麽回事?”“停電啦……”“媽我還要看電視,嗚嗚……”
大家不幹了。電視好看著呢!楊小貝不理大家,第一次看是這樣的,她小時候家裏剛買了電視,可不是煮稀飯都津津有味的看了半天舍不得關?可是飯總要吃的,大舅他們還有摸黑回家呢!
電視沒了,大家抱怨了幾句,除了孩子們不依不饒,大人們已經反應過來了。一邊聊著新聞裏出現的人物,一邊走去吃飯。大舅還不忘跟大夥兒說,“明天再來看啊!”得,都當成自己家了。
第二天就開始準備酒席了。鄂北的習俗,男方家要開三天席,非常的隆重。婚禮前一天晚上,主要的親戚全部就要到了,重頭戲在“陪郎”,選親戚中九位未婚的少年,連同新郎湊齊十人,叫“陪郎酒”,這意味著新郎正式成年,是由古時“加冠禮”演化而來。
婚禮這麽重要的節日,自然要請吹打班子的。鄉裏就這麽一支班子,還都是熟人,因此也格外賣力。從晚上開始楊家新房的屋場上就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有重要的客人到,吹打班就會奏樂、唱名。一直到晚宴前客人到齊了,稍事休息一下,馬上又要開席。
支客先生一聲令下,“開席!”,放銃三聲,然後鼓樂齊鳴,酒席就熱熱鬧鬧的開始了。但是陪郎酒被安排在第二排席,老爸被打扮得齊齊整整的,今天他最大,當仁不讓坐了上席,然後又是一陣銃、樂,讓別人都知道:陪郎開始啦!最熱鬧的時候到了!
場麵確實很熱鬧。老楊家今時不同往日,新郎官還是個大學生,新造的大瓦房,氣派的家具陳設,還有堂屋裏明晃晃的電視機,這一切在韓家衝都是頭一份。
人都是這樣的,趨吉避凶。如今楊家發達了,以前不怎麽走動的親戚也都上門了。本來出了五服,或者是路遠,或者是貧窮,或者是以前的齷蹉,楊家的親戚一向不多。但是這個時候人家知道了上門賀喜,主人家自然是熱烈歡迎的。不是攀比,辦喜事的時候客人越多,就象征著家裏越興旺,自然是多多益善。
除了楊老漢這個做父親的,所有的姐妹和哥哥們都論輪流給楊啟泰敬酒。接下來是家裏的長輩、其他親戚,還有湊趣的鄰居們。陪郎的年輕人要負責給新郎擋酒,當然了,他們也要敬酒。今天這個喜慶的日子,“喜酒不醉人”,大家都要這麽說一句。一波波的去給新郎敬酒說吉祥話,一會兒楊啟泰的臉就通紅通紅的了。
酒不醉人人自醉,何況是這般灌法。楊小貝心疼老爸,早早的就把兌了水的“特製酒”給他換上了,可就這老爸最終還是醉了。酒席吃完就攤在桌上,死活不肯下來。大家都說今兒這郎陪得好,按照習俗,新郎官不醉酒就是沒有陪到位,這才叫幸福的折磨呢!
外麵依然熱鬧喧囂。楊小貝負責照顧醉酒的老爸。這是她第一次見到老爸醉酒的樣子,後來老爸每天就喝一兩酒,從來不會過量,家裏經濟越來越拮據,他幹脆連煙、酒都戒了,還美其名曰“養生”。
其實哪裏是養生?在最困難的幾年,老爸被沉重的家庭負擔壓得透不過氣來,每天都拚命幹活,眼看著都老了不少。那時自己也還在實習,沒有任何收入不說,開銷也大。之所以後來放棄了,也是不想看到父親那麽累。他應該算是風度翩翩,歲月靜好的美男子對啊,怎麽能每天一身泥水在土裏刨食那麽狼狽呢?
出去打工的第一個月,楊小貝拿到了四百二十元的工資。那時浦海市最低基本工資就是四百二十元,楊小貝非常開心,工廠裏包吃包住,完全不用花錢。第二個月加了班,有六百多!她把一千元寄回去給老爸,開心的揣著兜裏的幾個硬幣從去郵電局的路上回來,感覺自己特別有成就感。
那時家裏賣糧食,一年也隻不過一、兩千塊的收入。當時她對於自己的選擇感到十分慶幸,隻有這樣才會讓家裏不那麽難過,讓父母更輕鬆些,至於一些夢想、未來之類的,在赤裸裸的現實麵前,真的不重要。
在寫回去的信中,楊小貝跟老爸說,“作為女兒的孝順,你去買香煙和酒吧!”為了怕他舍不得,以後的幾年她回家的箱子你總會帶上一條煙,一瓶好酒。因為她知道父親好煙酒,但是很自律,從來不會過量。在事業受挫非常苦悶的時候,煙、酒就是他的精神支柱。他已經失去了書本,失去了診所,如果連這點愛好都失去的話,人生還有什麽樂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