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派氣宗搬到廣東以來,喬大青執掌外門,創建艇幫,也不知跟多少武林高手交過手,江湖中那也是鼎鼎有名的。
與李仙結識以來,論私交喬大青與李仙以兄弟相稱,李仙在雷州還未崛起時做過護衛隊的教官,後來的幾次重要戰鬥都參加過,並皆有不俗的表現。
所以,喬大青就是個本身底蘊極厚,又經曆過多次實戰的洗練,在軍事指揮上也有獨到見解的有些人才,李仙私底下認為喬大青比起王小明和陳廣勝等人更適合執掌軍隊。
王小明和陳廣勝等人原先隻是普通的年輕人,結識了李仙之後才接觸現代軍事方麵的知識,又經過多年的戰場實踐,才逐漸成為足以執掌一方的軍事指揮官的。
與之相比,喬大青本身天賦和知識積累更深厚,戰場實踐的機會也不比他們少,更有強橫的武功支撐,一旦從軍,自然是比王小明等人更適合做指揮官了。
這本來是好事情,但問題也來了,無論是以能力還是私交而言,喬大青都是一等一的人物,勉強承認李仙的領導也還罷了,把他的位子放在王小明等人之下,接受他們的指揮,恐怕比殺了他還要難受的。
然而,從軍隊的角度看,喬大青不管多強,也隻是原先傭兵團裏率領五百多人的營長一類人物,一到正規軍就得到比王小明等第一梯隊的軍官還要高一級的待遇,是絕不可能接受的。
令狐戰和林平之也有類似的問題,就是能力出眾,但直接授予高位不太合適,從底層開始熬上來,又有些不甘心。
就是華山派和福威鏢局派來的其他數十名精銳弟子,其中有些還是福威鏢局火槍隊的老人,給王小明等人做過教官的,且本身能力和經驗都不錯,都不是很願意屈居人下。
可是,一開始就給他們過高的位子,就會侵犯雷州係軍官們的利益,而且王小明等人也不見得能服氣,到時候雙方暗地裏互相較勁,頭疼的還是李仙。
李仙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建立五千人左右的海軍陸戰隊,把武者們都安排進海軍陸戰隊裏,到時候大家都以軍功說話。
海軍一切都是初創,很好安排人,且海軍司令胡衝自知根基不厚,不僅不刁難喬大青等人,還很樂意合作,總算是把這不大不小的麻煩事給解決了。
不過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海軍裏頭又隱隱分成兩大派係,即胡衝及其招募的船長、高級船員為首的軍艦係,以及喬大青等人為首的陸戰隊係。
所以,整體而言李仙手下現在分為海軍係和陸軍係,再往下細分,還可以分為陸軍中王小明為首的獵人係、海大貴為首的漁人係、陳廣勝為首的宗門係、張四成為首的後勤係;
海軍中則分為胡衝的軍艦係和喬大青等人的陸戰隊係,表麵上還算精誠合作,但暗地裏互相鬥氣爭執也是免不了的。
總之,這是一筆爛賬,有時候李仙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麽對待這些派係鬥爭。
言歸正傳,福州水師的這番做法,倒是給華夏軍海軍造成一定的麻煩。
按照海軍的想法,是想把福州水師吸引出來,然後在寬闊的大洋上,給予毀滅上的打擊,一舉消滅這支唯一有可能威脅大員島的水上力量。
可是,福州水師對華夏軍懼怕不已,每次從閩江口出來,然後又迅速縮回去,這種怯弱的打法反而最適合現在的形勢,既能有效保存實力,又能給華夏軍保持一種威懾。
華夏軍真要跟福州水師決戰,就隻能從閩江北上,在內河跟福州水師決戰,但華夏軍的軍艦畢竟不像英國軍艦堅固,那樣的打法反而會增加損失的可能性。
當初攻打福州的時候,福州水師就有過沿閩江往上遊逃跑的經曆,使得海軍斟酌幾次之後還是放棄追擊。
海軍並不怕福州水師的戰鬥力,但是一旦不把這閩江口堵住,讓福州水師衝出來,也不需要跟海軍真得打仗,隻要沿著大員島海岸線進行騷擾,或到廣東沿海航行一番,就會嚴重影響華夏軍的各種生產活動,也不利於穩固對後方的統治。
跟福州水師玩了一個多月的捉迷藏後,海軍終於失去了耐心,本來海軍的想法是付出最小的代價消滅福州水師,既然這個方案達不成,那就去玩個大的,把戰爭的規模繼續擴大。
不久後,華夏軍的作戰方式就出現重大調整,那就是並不拘泥於福建沿海,而是從大員島北部繼續北上,直接騷擾浙江和江蘇沿海的多個城市。
華夏軍仗著自己海軍和陸軍都很強大,更有成建製的陸戰隊的特點,在福建、浙江和江蘇一帶沿海多次登陸作戰,先是一些小一點的縣城,接著開始攻陷一些府城,甚至多次突破寧波的海上封鎖,到達杭州灣進行窺探。
每次攻陷縣城或府城後,華夏軍也不派兵占領,隻是把城裏的朝廷官倉的糧食和錢財全部搜走,掠奪官員財產,對普通百姓和商人倒是秋毫不犯。
最讓清廷氣憤的是,每次攻破城市,華夏軍就會從繳獲的錢糧中拿出一部分財物分給當地的百姓,以收買人心,還逼迫當地百姓將城牆全部拆了,同時允許當地人將原來城牆的牆磚全部拿走。
這一來,真是捅了清廷的軟肋,雖然華夏軍之後撤走,但會給朝廷在當地的統治造成極壞的影響,甚至朝廷都不知道以後到底能不能相信當地的百姓。
而且,那些城牆都是各個時代花大功夫建起來的,以清廷的財政情況,把城市重新收複後再建起來,就是一筆巨大開支;而如果重建城牆,下次華夏軍再次攻城隻有更容易。
大清的海岸線處處傳烽火,彈劾怡良和福建官員無能的奏章也像雪片似的飛入軍機處,一時間凡是沿海省份的官員都罵怡良無能,既沒能力平定叛匪,更沒能力保護治下的子民。
怡良一時間生氣加恐懼,覺得這烏紗帽多半是保不住了,有心就此告老還鄉,又覺得有些舍不得。
還好,軍機處的幾位大臣和皇帝都知道福建撐到現在不容易,雖然下旨斥責其無能,但同時也溫言撫慰,讓他不要想太多,還是努力剿匪為好。
與李仙結識以來,論私交喬大青與李仙以兄弟相稱,李仙在雷州還未崛起時做過護衛隊的教官,後來的幾次重要戰鬥都參加過,並皆有不俗的表現。
所以,喬大青就是個本身底蘊極厚,又經曆過多次實戰的洗練,在軍事指揮上也有獨到見解的有些人才,李仙私底下認為喬大青比起王小明和陳廣勝等人更適合執掌軍隊。
王小明和陳廣勝等人原先隻是普通的年輕人,結識了李仙之後才接觸現代軍事方麵的知識,又經過多年的戰場實踐,才逐漸成為足以執掌一方的軍事指揮官的。
與之相比,喬大青本身天賦和知識積累更深厚,戰場實踐的機會也不比他們少,更有強橫的武功支撐,一旦從軍,自然是比王小明等人更適合做指揮官了。
這本來是好事情,但問題也來了,無論是以能力還是私交而言,喬大青都是一等一的人物,勉強承認李仙的領導也還罷了,把他的位子放在王小明等人之下,接受他們的指揮,恐怕比殺了他還要難受的。
然而,從軍隊的角度看,喬大青不管多強,也隻是原先傭兵團裏率領五百多人的營長一類人物,一到正規軍就得到比王小明等第一梯隊的軍官還要高一級的待遇,是絕不可能接受的。
令狐戰和林平之也有類似的問題,就是能力出眾,但直接授予高位不太合適,從底層開始熬上來,又有些不甘心。
就是華山派和福威鏢局派來的其他數十名精銳弟子,其中有些還是福威鏢局火槍隊的老人,給王小明等人做過教官的,且本身能力和經驗都不錯,都不是很願意屈居人下。
可是,一開始就給他們過高的位子,就會侵犯雷州係軍官們的利益,而且王小明等人也不見得能服氣,到時候雙方暗地裏互相較勁,頭疼的還是李仙。
李仙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建立五千人左右的海軍陸戰隊,把武者們都安排進海軍陸戰隊裏,到時候大家都以軍功說話。
海軍一切都是初創,很好安排人,且海軍司令胡衝自知根基不厚,不僅不刁難喬大青等人,還很樂意合作,總算是把這不大不小的麻煩事給解決了。
不過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海軍裏頭又隱隱分成兩大派係,即胡衝及其招募的船長、高級船員為首的軍艦係,以及喬大青等人為首的陸戰隊係。
所以,整體而言李仙手下現在分為海軍係和陸軍係,再往下細分,還可以分為陸軍中王小明為首的獵人係、海大貴為首的漁人係、陳廣勝為首的宗門係、張四成為首的後勤係;
海軍中則分為胡衝的軍艦係和喬大青等人的陸戰隊係,表麵上還算精誠合作,但暗地裏互相鬥氣爭執也是免不了的。
總之,這是一筆爛賬,有時候李仙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麽對待這些派係鬥爭。
言歸正傳,福州水師的這番做法,倒是給華夏軍海軍造成一定的麻煩。
按照海軍的想法,是想把福州水師吸引出來,然後在寬闊的大洋上,給予毀滅上的打擊,一舉消滅這支唯一有可能威脅大員島的水上力量。
可是,福州水師對華夏軍懼怕不已,每次從閩江口出來,然後又迅速縮回去,這種怯弱的打法反而最適合現在的形勢,既能有效保存實力,又能給華夏軍保持一種威懾。
華夏軍真要跟福州水師決戰,就隻能從閩江北上,在內河跟福州水師決戰,但華夏軍的軍艦畢竟不像英國軍艦堅固,那樣的打法反而會增加損失的可能性。
當初攻打福州的時候,福州水師就有過沿閩江往上遊逃跑的經曆,使得海軍斟酌幾次之後還是放棄追擊。
海軍並不怕福州水師的戰鬥力,但是一旦不把這閩江口堵住,讓福州水師衝出來,也不需要跟海軍真得打仗,隻要沿著大員島海岸線進行騷擾,或到廣東沿海航行一番,就會嚴重影響華夏軍的各種生產活動,也不利於穩固對後方的統治。
跟福州水師玩了一個多月的捉迷藏後,海軍終於失去了耐心,本來海軍的想法是付出最小的代價消滅福州水師,既然這個方案達不成,那就去玩個大的,把戰爭的規模繼續擴大。
不久後,華夏軍的作戰方式就出現重大調整,那就是並不拘泥於福建沿海,而是從大員島北部繼續北上,直接騷擾浙江和江蘇沿海的多個城市。
華夏軍仗著自己海軍和陸軍都很強大,更有成建製的陸戰隊的特點,在福建、浙江和江蘇一帶沿海多次登陸作戰,先是一些小一點的縣城,接著開始攻陷一些府城,甚至多次突破寧波的海上封鎖,到達杭州灣進行窺探。
每次攻陷縣城或府城後,華夏軍也不派兵占領,隻是把城裏的朝廷官倉的糧食和錢財全部搜走,掠奪官員財產,對普通百姓和商人倒是秋毫不犯。
最讓清廷氣憤的是,每次攻破城市,華夏軍就會從繳獲的錢糧中拿出一部分財物分給當地的百姓,以收買人心,還逼迫當地百姓將城牆全部拆了,同時允許當地人將原來城牆的牆磚全部拿走。
這一來,真是捅了清廷的軟肋,雖然華夏軍之後撤走,但會給朝廷在當地的統治造成極壞的影響,甚至朝廷都不知道以後到底能不能相信當地的百姓。
而且,那些城牆都是各個時代花大功夫建起來的,以清廷的財政情況,把城市重新收複後再建起來,就是一筆巨大開支;而如果重建城牆,下次華夏軍再次攻城隻有更容易。
大清的海岸線處處傳烽火,彈劾怡良和福建官員無能的奏章也像雪片似的飛入軍機處,一時間凡是沿海省份的官員都罵怡良無能,既沒能力平定叛匪,更沒能力保護治下的子民。
怡良一時間生氣加恐懼,覺得這烏紗帽多半是保不住了,有心就此告老還鄉,又覺得有些舍不得。
還好,軍機處的幾位大臣和皇帝都知道福建撐到現在不容易,雖然下旨斥責其無能,但同時也溫言撫慰,讓他不要想太多,還是努力剿匪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