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交易區的運轉進入正軌以後,廣東外圍的戰事進入難得的平靜期,三方都開始克製起來,不願意輕易挑起戰端。


    以廣州的清軍而言,自覺軍事力量最弱,自身糧道又被三元裏聯軍一方掐住,一旦打起來必然會粉身碎骨,自然不願意攻打英國人或三元裏聯軍。


    不過,廣州的官員們也不是什麽都沒幹,天天向朝廷那邊寫奏折,陳述情況,希望朝廷能派大軍過來解圍。


    至於英國人,更不願意打仗,也沒有任何發起戰爭的理由。


    如果說進攻廣州,在三元裏聯軍虎視眈眈地情況下風險太高,回報也不見得有多少。


    至於直接進攻三元裏聯軍,英軍現在的軍力不足一萬人,單以人數而言還不如三元裏聯軍,就算以英軍的自大,覺得以精銳程度而言英軍必然遠勝中國軍隊,也覺得打起來損失必然驚人,很不劃算。


    而且,進攻三元裏也沒有什麽必要,第一次進攻三元裏是因為覺得中國人軟弱客氣,第二次進攻三元裏是因為希望取回丟失的六百萬兩白銀,這第三次又為的什麽?


    有這麽長時間,那六百萬兩贖城費肯定早就被轉移了。


    李仙所領導的三元裏聯軍一方,倒有意同時吞下兩方,但也知道自己實力不足,與清軍和英軍作戰,壓倒任何一方容易,但同時消滅兩方就有所不足了。


    更何況,這段時間以來自由交易區辦得有聲有色,跟英國人的茶葉貿易也在澳門大力開展,每天都數量龐大的錢財、物資進入聯軍的倉庫,火藥和子彈、大炮等軍事物資的生產也不斷取得進展,士兵訓練也卓有成效,可以說時間完全站在三元裏聯軍一方,每過一天聯軍的實力就要增長一分,就更沒有理由過早開啟戰端了。


    甚至有人認為,隻要這樣積累一兩年,聯軍的實力會達到非常恐怖的程度,正麵對抗清國所有軍隊都不在話下。


    在三方的默契之下,六個月的時間匆匆而過,各方的力量對比發生越來越明顯的變化。


    李仙倒希望這樣的對峙能在延續一段時間,可惜現實不會允許這樣發展。


    到中國的英軍兵力原先有兩萬名以上,其中一萬兩千人在廣州看守後路,另有七千多名英軍北上,進攻福建、江蘇一帶,卻取得了很大的戰果,可比留在廣州的同行們強多了。


    北上的英軍一路如入無人之境,之後占領寧波,又進入長江口,先後占領鎮江和揚州,竟把京杭大運河的運輸都給阻斷了。


    這一下,真正擊中了清廷的軟肋,南北物資輸送中斷,北京的糧價和物價立即非常三倍以上,道光皇帝終於坐不住了。


    官場上原來有句話叫做欺上不瞞下,皇帝在開展以來就沒聽過什麽不利的消息,都是各地傳來遇到英軍多少人然後消滅多少人的好消息,到了如今手下們不敢也沒有能力繼續瞞下去後,壞消息才到了皇帝的案幾上。


    也就在這時候,皇帝突然發現原先覺得一片大好的形勢突然逆轉,不再是消滅多少多少英軍,而是形勢在單方麵惡化,不斷傳來某城某地失陷的傳聞,甚至揚州這等大城都被人攻下,南京也不再是安全之地。


    朝廷這才開始後知後覺地運轉開來,與英軍方麵接觸,希望進行和議,減少戰火造成的損失。


    在這個大背景下,廣州也在暗地裏迎來了位欽差,還是一位皇子,當今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愛新覺羅.奕?。


    這位六皇子素來有能力出眾之名,隱隱為諸多皇子中最能幹的一員,穿著便服偷偷到達廣州後,接見各級大臣,商議解決當前亂局的方法,然後就雷厲風行地行動起來。


    首先是宣讀道光皇帝的旨意,拿下一再主張議和妥協的琦善,裝上木籠送往皇城(有些城市名字也是禁忌啊);接著又把廣州通判沈葆楨撤職,讓他自己北上聽候審查。


    前一個命令也還罷了,廣州民間和軍中對琦善的風評都很不好,覺得廣東軍隊屢次麵對英軍失利,都是因為琦善的緣故,但廣州通判沈葆楨也被革職,就有些出人意料了。


    議和的被關押,主戰的被革職,誰都不知道欽差這葫蘆裏埋的什麽藥,整個官場都肅然起來。


    很多人擔心奕?年輕氣盛,會比著城內軍隊向英軍或三元裏聯軍開戰,還好這六皇子沒有做出如此激進的舉動,反而向英軍和三元裏聯軍派出使節緩和關係。


    派往英軍的使節與英國軍隊上層見麵密探,聊了很長時間,回到廣州後卻對英軍大加貶低,還說自己代表皇上和朝廷斥責洋夷,維護大國風範雲雲,倒讓不知底細的士人們好生誇讚了一番。


    至於派往三元裏聯軍的使節,與李仙和王九玄等軍官見麵,大大讚揚聯軍一方在危難之際起兵,維護廣州城周全的舉動,認為聯軍和朝廷之間的一些齟齬,隻是宵小在中間挑撥,以當今聖上的賢明絕不會屏蔽等。


    這個舉動倒是大大出乎聯軍一方軍官們的意料,本以為欽差到來必然強硬,沒想到是一副招撫的樣子。


    “六皇子殿下知道諸位勞苦功高,將會向聖上言明情況,予以嘉獎。


    如統帥全軍的雷州東海水師團長李仙,朝廷將授予廣東將軍的官職,三元觀王九玄授予副將之職,其他各位也會授予不同的武將職位。”


    六皇子派來的使節是五十多歲的進士出身的幕僚,風度翩翩,在眾多武林豪傑的環視下還泰然自若,侃侃而談,很是讓人心折。


    聯軍這一方的軍官們還在心裏衡量著使者這一番許諾的得失,天地會的秦日綱首先就不樂意了。


    “我們起兵,都是看在三元觀的麵子上起兵的,士兵還大都是三元裏本地的農民。


    憑什麽李仙是廣東將軍,王九玄才是副將,應該反過來才行。”秦日綱大聲嚷嚷,在場很多人都不由變色。


    “這個不太妥當吧,還是好好商量才是。”華山派掌門嶽不凡剛好在他身後,急忙拉住他的袖子。


    “哼,有什麽可商量的,這廣東將軍隻能由王九玄做,別人做,老子就是不服。”秦日綱武功極高,輩分實力也大,卻不給嶽不凡麵子。


    “這話怎麽說的?全廣東都知道我家大人是主帥,王九玄是副帥,怎麽到論功行賞的時候就要反過來了?”李仙麾下的王小明是個愣頭青,當場就炸了,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反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民修煉在清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金知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金知了並收藏全民修煉在清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