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細膩了,細膩的簡直讓我忍不住的懷疑其真偽性。——這是我看完吳先生手書後的第一反應。雖然他在寫之前我曾指示他盡可能的要描述的詳細些,但他所寫的已經不能算是詳細這麽簡單了,那簡直就是一篇繪聲繪色的散文。


    出於工作需要,我和同事們一起對這份手書進行過嚼文咬字的精心研究,其中雖然合乎情理,但我們深思熟慮過後竟奇妙的發現,有些合情合理地方居然有種耐人尋味的模棱兩可之處。


    首先吳先生的開頭就很有意義,他花了很大的篇幅來描述他當時寂寞、孤獨、苦悶等心理。他所書寫的語句中,那些出色的修辭手法可以引起讀者的共鳴,甚至作為警察的我,當時看完開頭的心理活動後都認為下文吳先生的piao娼的違法行為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說是可以原諒的。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隨後經過我們調查小組的共同探討得出這份手書中有幾條不合理之處。


    第一,吳先生手書中開頭提到,他因為長期馬不停蹄的工作而倍感勞累。那麽,在這疲憊的狀態下不好好休息反而去紅燈區不是有些變扭嗎?雖然吳先生對此的解釋很到位,由街道上的人聲鼎沸反襯出他內心的孤獨,然後到了傍晚孤獨感又被無限的放大,最後才踏出這罪惡的一腳。


    但吳先生的解釋未免也太過詳盡了,開頭的數百字仿佛都是為後文去紅燈區所做的鋪墊。其實他隻要稍加說明一下,是由心理和生理上的問題才會piao娼就可以了,說句不好聽的話,我也是男人嘛,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真的隻是稍稍說明,出於男人的角度也許我會對他深信不疑。而問題就出於,他那過於詳盡的解釋,這反而使我感到其中有一些掩人耳目、欲蓋彌彰的意味。


    所以便引起了我一種懷疑,那就是,他去紅燈區真的隻是因為心理上的寂寞和生理上的需求嗎?如果這隻是他的借口的話,那事情的真相又是什麽?


    這便是第一個耐人尋味之處。擱下此事不談,還有一些別的疑點。


    第二,吳先生手書中寫到,他之所以選擇蔡小姐,是因為他對蔡小姐有種說不清的情愫,他當時用了一個形容詞,叫“似曾相識”。


    這個形容詞和這種解釋未免也太牽強和模糊了吧,那裏有十幾個小姐為什麽吳先生偏偏隻對蔡小姐有似曾相識之感?而且,吳先生在手書中對選擇蔡小姐這件事,有且僅有一個解釋,那就是這份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便使我不得不懷疑,事情真的是這樣嗎?退一步說,如果他選擇蔡小姐並不是因為蔡小姐的臉相讓他感到熟悉的話,那麽他又為何選擇蔡小姐?


    第三個最不合理之處還是因為其手書內容上過於細膩與生動。據我完全統計,吳先生的手書中一共有四十多個成語,十餘處運用了比喻等修辭手法。其內容嚴禁而又連貫,通順而又具體。這便很值得讓人懷疑,一份證詞至於寫的和散文一樣嗎?有時候我甚至認為,這份手書並不是吳先生在受到警方的登門拜訪後迫不得已寫下證詞,而是事先就已經準備好了。


    針對這第三點,這個最大的疑點,調查小組請來了專門的心理學家來解惑。可是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卻對吳先生有益,他們對吳先生手書中的“過度細膩”做出了以下解釋:


    第一:吳恨先生天生就是個很卑怯、懦弱的人。而天生怯懦的他,在麵臨這人命關天的大事和警察的調查後他變得更加的害怕,生怕自己的交代中疏忽了某些地方而引起警方的不滿。所以,他才會寫的如此細膩詳盡,其目的當然就是避免自己成為這起凶殺案的嫌疑者。(然而卻達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


    第二:吳恨先生是個先天性的啞巴,受著這種身體上的強製性的束縛,他一生也無法說一句話。所以在他所書寫的內容中反而會比常人要更為具體一些,這在心理學上完全解釋的通。


    但心理學家所得出的結論絲毫沒有改變我對吳先生的猜忌,我仍然偏執的揣測吳恨先生便是此次凶殺案的主導者,雖然我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至於我為何會對吳先生帶有個人情緒的強烈懷疑,不僅僅是由於這封變扭的手書,也不但是因為他乃死者生前所接待的最後一名客人,更是因為吳先生的本人。


    雖然我與吳先生認識才不到兩天,但我卻被他那極度消極的負麵情緒給深深震撼住了。他的瞳孔中蘊含著的那種陰沉、灰暗,使我每次看著他時都會感到特別的不自在。在沒看到他之前,我都想象不出這世界上竟然還會有如此消沉的臉。雖然他是個天生的殘疾,但絕不至於讓他的表情變得這般病態。而且他長得醜陋,極其絕望的神情印在一張貌寢的臉上,有種難於言表的黑暗。


    如果隻是單單的消極也就算了,可是,吳先生那消極的神態中又隱隱的浮現出一種難以察覺的狡詐,並且這種狡詐中還帶著些許自信與武斷,就好像是一個勝券在握的幕後劊子手一樣。


    我永遠也忘不了我們第一次見麵,那時是一月六日的傍晚。我和同事們來到吳先生的租房前,當我推開他那扇虛掩著的門時,他就不慌不忙的坐在正對著門三四米的床上巋然不動,用那深邃的雙眼冷冷的盯著我。就在我和他眼神交會的那一刹那,我有種很奇妙的感覺,那就是,吳恨先生其實早已坐在這灰暗的房間等候我們多時了。而他所寫的那份惹人憐憫的手書,與其本身黑暗的氣質完全不同。


    總之,我始終認為吳恨先生很不簡單。通俗點說,我始終懷疑這起謀殺案正是吳先生所為。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他的動機又是什麽呢,有什麽理由能使他將一個初次見麵的小姐殘忍的殺害?當然,“初次見麵”這個詞僅僅隻是出於吳先生的手書,其真偽性還有待調查。


    比起動機,我更好奇的是手法。因為他有著完美的不在場證明,使“吳恨先生就是凶手”這個假設根本不成立。


    當然,我接手的很多起案子都是這樣,所謂的“完美不在場證明”不過是凶手的一種手段,一個別出心裁的障眼法罷了,隻要看穿這種小把戲,一切疑惑都會迎刃而解。那麽,吳恨先生處心積慮的手法又是什麽呢?我有所預感,這起案件比以往的任何案子都匪夷所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探罪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摯愛木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摯愛木子並收藏探罪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