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裏仿生人開著那台被改裝過的猙獰卡車一路向港口開去。


    這裏距離港口有四個小時的路程,大約天亮就可以將小玉在互聯網上購買的建材拉回來。


    第二天一大早李明宇就被卡車的轟鳴聲吵醒。


    那輛被改裝過的大卡車像是推土機一般在原始森林裏橫衝直撞,一排排環抱粗的巨樹在車頭鋸齒的收割下齊齊倒下,隨後被機械臂修剪掉枝丫放置到卡車中間車廂被打成極為細小的木屑,混合著其他的建築材料一起運輸到車尾,一個橫排的機器將混合物一起撲在了地上。


    使用等離子體作為燃料的機器在剛剛澆築的混合物上不斷噴吐出高溫火焰,原本還很柔軟的混合物快速凝結,變成了一條平坦的柏油馬路。


    卡車從港口一路開到李明宇昨晚搭建的帳篷旁邊,一條連著港口的四車道馬路就這樣鋪成了。


    如果放在以前,這樣長度的馬路起碼需要幾年的時間,耗費無數的財力和物力才能修建完成,但是因為有了烯烴-3型高分子材料,這個時間和成本會被大大的縮短。


    沿途連綿不絕的巨樹本身就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建築材料,卡車車廂的機械可以將巨木從分子層麵打碎,形成一種粘稠的有機晶體溶液,在充分混合少量的烯烴-3型高分子材料後,這種有機晶體融合會快速纖維化,變成一種像是高濃度的蜘蛛網結構的液體。


    將這種液體鋪在地表上,液體會快速與泥土反應並粘合在地表上,通過高溫蒸發液體內的水分,這種有機晶體溶液會變得比水泥更加堅硬牢固,這種有機晶體溶液用來做建築材料可謂是再合適不過了。


    有了馬路就可以向基地內運輸物資了,小玉很快就聯係上了臨近國家的大型原材料供應商。


    建築光是靠樹肯定是不行了,主體的工程還是必須要使用金屬質地的原材料。


    三萬畝的土地並不大,李明宇打算先修個臨時的生產基地。


    首先是工具的生產線,目前一窮二白的,可以說什麽趁手的工具都沒有,要想在重頭修建出一個生產基地肯定是不現實的。


    原材料供應商的速度很快,畢竟小玉采用的是美元結算,而且還先給了一半的定金,大約到中午的時候一輛輛卡車就遠遠不斷的從新修的馬路上開了過來。


    “嗯?這裏怎麽修了一條這麽寬的馬路?上周我去送貨都還沒有呢?”運送貨物的司機有不少是附近的居民,對憑空出現的馬路詫異不已。


    小玉訂購的東西可謂是五花八門,金屬礦石、鋼材水泥、稀有氣體、新型建材幾乎是無所不包,仿生人指揮著送貨的卡車在一處處空地上將貨物分門別類的對方完善。


    那輛被改裝的卡車也是一刻都沒閑著,從這塊平坦的土地中心按著圓周不斷開動,將周圍的樹木全部都砍得幹幹淨淨,很快大片大片的土地就被平整了出來。


    工業級3d打印機經過一晚上的自我複製,已經打印出了相當客觀的數量,分出一部分打印機繼續自我複製,另外一部分則開始進行組裝,以便打印更為龐大的生產設備。


    在灌注了充足的原材料之後,一個三十幾米高二十幾米寬,由三十多台打印機組裝起來的龐然大物緩緩啟動,超過十米長的機械臂從各個方向按照既定的打印方案開始噴塗各種不同的材料。


    這是李明宇準備打印的第一個重型機械設備:分子熔爐。


    目前市麵上的建築材料太脆弱了,要想修建大型的建築無一例外都是通過鋼筋搭建結構,混凝土澆築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有效,但卻有周期長成本高的缺點。


    在小玉提供的技術方案中,李明宇能夠選擇更加高效安全並且快捷的方式去修建自己的基地。


    工業級3d打印機的速度很快,分子熔爐雖然體型龐大,但是並不需要太過於精細化的打印,在幾十條機械臂的快速噴塗下,僅僅過了四五個小時就完成了打印。


    十幾米高的分子熔爐建成後,仿生人很快拉著之前平整土地砍伐的木材過來,將所有的木材全部都投放到了分子熔爐之內。


    這些木材全部會被溶解成為有機晶體溶液,作為基地建材的一部分。


    烯烴-3型以及烯烴-3型高分子材料的生產線在原料充足的情況下很快就被打印機打印了出來,沒辦法,市場上目前兜售的這種新型材料實在太劣質了,尤其是幾內亞灣這種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地方,兜售的新材料幾乎都是不合格的殘次品,李明宇可不敢用這些材料來建自己的基地。


    但這裏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這裏生產的原油品質上乘,進口的各種礦石也是價格便宜,幾千美元就可以買好幾大卡車的鐵礦石。


    李明宇看著忙碌的仿生人,調出了他昨晚挑選的城市規劃設計圖。


    淡藍色的三維投影懸浮在李明宇麵前,一個複雜龐大的城市虛影若隱若現,設計當然是小玉設計的,李明宇隻是提供了些許的想法。


    目前的三萬畝隻是整個城市的西南角,這片土地的東邊和北邊還有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因為本身就處在剛果盆地的中心,地勢相較而言還算平坦。


    整個城市采用拚接組合的方式,按照功能模塊的不同進行布局,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隻要生產出了相應功能模塊的生產線,那麽就可以進行快速的組裝。


    這些城市模塊都采用小玉設計的規格進行建設,以確保拚接過程各個模塊的一致性。


    首先是地基部分以及地下管網部分。


    分子熔爐生產出的有機晶體溶液被投入到工業級3d打印機中,一個個10000*10000的地基很快就被打印了出來,這些地基模塊在打印的時候已經規劃好了內置的管網,因為一體成型的緣故更加堅固不易磨損。


    每塊地基的四周都被安置了特殊的裝置,一旦鋪放在空地上之後,這些裝置會不斷向下鑽探,在鑽探到一定深度之後伸展出固定錨,防止因為地形的沉降使地基移位。


    以往的建築都是通過深挖地基的方式規避地形沉降,而這種方式不僅簡便高效,而且因為材料硬度的提升,相較於傳統的建築方式更加牢靠。


    三萬畝的土地很快就被平鋪上了一排排10000*10000的地基,生產基地也算是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


    但是這距離城市的模樣還很遠。


    工業級3d打印機打印出很多的建築機器人,這些機器人隻安裝了淺層訓練的人工智能,不過幹些搬運的工作已經足夠了。


    臨近夜晚的時候,一組工業級3d打印機打印的幾千個高分子牆終於完工了,長達一千四百多米,厚三米的高分子牆平鋪在地上,看著像是一條長長的寬闊跑道。


    機器人將一麵高分子牆固定在最中心的地基上,隨即在固定的底部用類似千斤頂的裝置將高分子牆立了起來。


    一麵泛著銀灰色光澤的牆佇立在這片空地上,因為天色已經暗沉下來,遠遠看過來倒是不怎麽顯眼。


    隨著一麵麵牆不斷的被機器人佇立起來,一棟高一千四百多米的大廈就這樣建成了。


    不過這棟大廈還隻有一個外殼,裏麵都還是空的。


    高分子牆采用的是卯榫結構組裝起來的,在鉚接的位置都使用了特殊型號材料,按照小玉的計算,這種大廈即便不保養也有七八百年的使用壽命,安全性比傳統混凝土澆築的高樓大廈還要好。


    機器人將其他各種型號的高分子牆一點一點的搬進了大廈內,開始搭建大廈的內部結構,按照三米的層高進行分層,這棟大廈足足有四百五十層。


    經過七八個小時的連續安裝,整棟大廈的內置框架基本完成了,隻差在裏麵安裝上家具和裝飾,從外麵看大廈和其他用混凝土澆築的大廈幾乎沒有區別。


    如果硬要說區別的話,那隻能說這棟新修的大廈看起來更高端氣派,畢竟一千四百多米的高度擺在那裏,遠遠看去就像是一柄利劍一樣直入雲霄,如果天氣晴朗,方圓幾百公裏都可以看到它銀灰色的模樣。


    這棟大廈雖然外觀和傳統的大廈類似,但是內部的設計卻和傳統的大廈天差地別。


    首先是高分子牆的內部,整個大廈的內部牆體都是智能化設計,也就是說大廈的任意一麵牆都可以作為智能終端與人進行交互,整個大樓被內置的人工智能管控,可以智能化調節大廈任意房間的顏色、溫度、濕度和光照,給在內的居民最為舒適的居住體驗。


    第一棟大廈建成後,第二棟大廈隨後也被組裝了起來,這棟大樓緊挨著第一棟大廈,但是高度隻有九百多米,在李明宇挑選的城市規劃圖中,樓層的高度從中心向四周遞減,整個城市西南部的建設呈現一個中高周低的倒錐型,這樣的設計一方麵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土地麵積,同時也為以後留下改建的空間。


    工業級3d打印機一刻不停高效率的打印著,高分子牆體像是流水線上生產的螺絲釘一樣源源不斷的被打印出來,機器人將打印出來的高分子牆體快速組裝成固定建築,幾乎是一個晚上就建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小城鎮。


    當天夜裏,李明宇沒有住在昨晚搭建的鐵皮帳篷裏,而是搬到了第一棟大廈的最頂層。


    這裏已經被布置的很完善了,沙發桌椅一應俱全,都是打印機整體打印出來的,雖然一個晚上要布置整棟大樓還有些困難,但是隻布置頂層還是沒有啥問題的。


    李明宇躺在潔白柔然的大床上,周圍的牆體被設置成為了完全透明,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一覽無餘,躺在這裏仿佛置身雲端。


    整個大廈的溫控係統為李明宇一個人而運行,四百五十層的頂樓內沒有絲毫的涼意,房間內一直保持著22度的適宜溫度。


    這就是未來科技加持下的效率!


    一個晚上的時間,一座初具規模的城市拔地而起。


    作為始作俑者的李明宇看著腳下螞蟻大小忙忙碌碌的建築機器人將一棟棟樓房組裝完畢,心中感慨不已。


    “這時候要是能有杯紅酒就好了。”李明宇搖了搖頭笑著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矩陣:新紀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弦短離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弦短離長並收藏矩陣:新紀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