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第三條計


    李慶安還是第一次見到明月的母親,他早就聽說裴夫人是前相國裴耀卿的嫡次女,從他和明月的波折,他便著著實實領教到了,這個河東名門之女根深蒂固的門第觀念。


    不過李慶安也能理解,中國曆史上的門第觀念直到經曆了唐末亂世,進入宋朝後才漸漸淡化,現在隻是中唐,雖然武則天曾嚴厲打擊世家名門,但世家名門擁有的強大勢力,又豈是一朝一夕所能消亡。


    自己來曆不明的身世始終被這些名門望族們所不容,不過既然明珠能得母親的同意,萬裏迢迢來北庭找自己,就說明裴夫人對自己態度,已經有所鬆動了。


    不過李慶安卻不知道,就在半個時辰前,獨孤明月的父母為了他又大吵了一場,起因是獨孤浩然得知女兒去獄中探望李慶安,令他大為惱火,在太子黨被全麵清洗之際,女兒還這麽癡戀李慶安,他現在唯一的指望就是女兒能順利被封為明月公主,下嫁葛邏祿,從而挽救他的仕途。


    不料一連串不利的消息傳來,葛邏祿王子已被李慶安射殺,女兒封明月公主已無望,緊接著吏部傳來消息,他已被貶為潯陽縣令。


    獨孤浩然幾近崩潰了,當相國才兩個月,他便從高台跌進深淵,一切都是因為他是太子黨的緣故,為了絕境求生,他竟又想到把女兒許給趙緒明,再換上張黨的外衣,但這一次卻是裴夫人堅決反對。


    人世間的很多事情就是這麽滑稽,總是從一個極端走入另一個極端,晚為暮雨朝為雲,或許就應了那句老話,天堂和地獄之間往往隻有一線之隔。


    一名侍女將心事重重的裴夫人請入了客堂,給她上了一杯茶,裴夫人心中很是煩亂,盡管她女兒從危機中被解救,可是她的丈夫卻又遭遇了極大的挫折,她剛剛出門時聽說盧渙在獄中自殺了,那丈夫呢?一向心高氣傲的丈夫能不能承受得住這個殘酷的打擊?


    “讓裴夫人久等了!”李慶安快步走了出來,向她深深施了一禮。


    “我不請自來,打擾李使君了。”


    裴夫人微微還禮,她禮數周到,溫文爾雅。


    李慶安請她坐下,笑道:“我也正好想去獨孤府,沒想到夫人先來了。”


    “李使君去孤獨府有事嗎?”裴夫人明知故問道。


    李慶安點點頭,歎道:“明天一早我就要離京了,離京之前我想和伯父伯母好好談一談。”


    “為明月之事嗎?”


    “正是!我想正式向獨孤府求親。”


    裴夫人沉默良久,才歎了口氣道:“我來找你,其實也是為了此事。”


    “夫人請說!”


    “明月是我最心愛的女兒,為了她的終身大事,我操碎了心,她姐姐在幾年前不幸被契丹人所殺,當我聽說明月又被選中和親時,你知道嗎?那一刻我想死的心的有了。”


    說到這,裴夫人輕輕擦了一下眼角的淚水,又繼續道:“為了挽救明月,我同意明珠萬裏迢迢去北庭找你,現在,因為你的努力使明月不用再下嫁蠻胡,李使君,我心中對你充滿了感激。”


    “夫人不必客氣,我也不會讓明月下嫁葛邏祿。”


    “我知道你不會讓明月失望。”


    裴夫人笑了笑,道:“我今天來找你,就想告訴你,作為明月的母親,我把明月正式托付給你。”


    李慶安並沒有大喜,他低頭撫弄著桌上的茶杯,片刻才淡淡一笑道:“夫人可知道,我已被貶為柳州太守,不再是北庭節度使了。”


    “我已知曉。”


    裴夫人歎口氣說道:“你還年紀,還能重新再起來,其實我也並不在意你擔任什麽職位,如果一定要我說有什麽在意,我在意你的家世,你不是世家子弟,這一直令我很遺憾,不過話又說回來,世家子弟又怎麽呢?人品低劣,這樣的女婿我寧可不要。”


    說到這,裴夫人又取出了明月的生辰婚書,放在桌上笑道:“我知道你沒有長輩.....”


    “我來做七郎的長輩吧!”


    裴夫人話還沒說完,高力士便著走了出來,接過婚書笑道:“七郎訂婚之事就交給我來辦,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明月的父親不是很同意這門婚事吧!”


    “高翁猜得不錯,不過我會說服他,今天我把明月的婚書交給李公子,這門婚事就算定下來了,合適的時候,我會為你們舉行婚禮。”


    李慶安心花怒放,連忙躬身施禮道:“多謝伯母,我已把一塊玉給了明月,那便是我給明月的信物。”


    “那好吧!我就先走了。”


    裴夫人站起身,又對高力士笑道:“高翁,一切就拜托你了。”


    高力士和李慶安一直把裴夫人送出大門,高力士這才對李慶安笑道:“恭喜你了,不過我相信,你的第二喜很快就會到來。”


    李慶安也眯著眼笑了,“高翁怎麽知道?”


    “我當然知道,既然你能自解兵權,難道會沒有後手嗎?”


    高力士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嗬嗬進府去了。


    次日天剛亮,李慶安便和三百名親衛離開高力士府邸出發了,他們沿著朱雀大街緩緩而行,大街上很安靜,還沒有什麽行人,四月的長安早晨還有一絲涼意,一層薄薄的白霧籠罩在大街上,仿佛流紗在風中飄動,他們很快便來到了明德門,城門已經開了,兩邊擠滿了等待出門的長安民眾。


    “李大哥!”


    李慶安忽然聽見了明珠的聲音,他循聲望去,隻見在城門旁停著一輛馬車,馬車前,明珠像小鳥似的,激動得又蹦又跳向他揮手,在她身後,是穿著一身淡黃長裙的明月,她眼中也洋溢著無盡的喜悅。


    李慶安也笑了,他從來沒有看見明月像今天這樣神采飛揚,她往日那種淡淡的憂傷現在一掃而空了,她眼睛在閃爍著一種寶石般奪目的光彩,這種神采讓李慶安感到陶醉了,就仿佛清晨剛剛盛開的牡丹,芬芳四溢,香氣襲人。


    “李大哥!”


    明珠跑了上來,李慶安翻身下馬,迎了上去,笑道:“你們要跟我一起走嗎?”


    明珠撅嘴道:“我們倒是想,但娘不讓,隻讓我們來送你。”


    說到這,明珠又眉開眼笑地問道:“聽娘說,你和姐姐的親事已經定了?”


    “小丫頭,這次你功不可沒!”


    李慶安捏了捏她的鼻子,便朝明月走去,明月的臉忽然飛過一抹霞紅,她羞澀地低下頭,小聲道:“明月前來送君一程。”


    “你不肯跟我一起走嗎?”


    明月搖了搖頭,道:“我既已許君,當等君明媒正娶,我會等君歸來,即使等到天荒地老,明月也無怨無悔。”


    兩人都沉默了,過了片刻李慶安笑道:“那好吧!相信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帶你去看天山的明月。”


    他翻身上馬,又對明珠笑道:“明珠,好好照顧你姐姐,將來我給你找個最好的夫婿。”


    說完,他向明月一揮手,便帶領親兵們向門洞奔去。


    “我才不要呢!”


    明珠小聲嘟囔一句,她忽然驚覺,連忙對明月喊道:“姐,李大哥要走了,我不再送他嗎?”


    “不用了,送君千裏,終將一別。”


    明月默默凝視著李慶安的背影遠走,喃喃道:“願君一路保重!”


    五天後,天寶九年四月十八日,大唐皇帝李隆基終於下詔,太子李亨因妄用巫盅之術,不宜再為太子,正式廢除其太子之位,封其為涼王,退出東宮。


    李亨含淚謝旨,卻暈倒在東宮的台階下,消失仿佛長了翅膀一般,霎時傳向全國各地,有人為之震驚、為之落淚、為之擔憂,但也有人為之歡欣鼓舞,額首相慶。


    這一天,李慶安已到達了襄陽,他得到了太子被廢的消息,立刻駐足不行,實施嚴莊連環第三計的時機終於到了,他立刻命人將一封萬言書發往長安,請李林甫替他上書李隆基。


    大明宮紫宸殿,李林甫略顯蒼老的身影匆匆走過了一根立柱,手中拿著一封厚厚的奏折。


    太子黨的清洗在昨天結束了,李隆基所擬的二十三人名單中,一個都沒有逃脫,下獄、免職或者貶黜,審問李慶安的刑部侍郎張倚被貶為潞州司馬,最後一個被貶的便是大理寺少卿裴旻,他被貶為華陰縣縣令,至此,太子黨的骨幹被一網打盡。


    朝中局勢驟然大變,從原來的四派爭強,變成了相國黨、楊黨、張黨三足鼎立,而各親王之中也暗流激蕩,各自依附三黨,東宮空虛使李隆基的每一個兒子都變得野心勃勃起來。


    除了太子黨全軍覆沒,李林甫的相國黨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他的吏部丟了,而楊國忠卻因為得到吏部而勢力大漲,他的心腹吏部侍郎韋見素被封為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式入相,此刻大唐七相中,楊黨派係便占了三人,相國黨和張黨各有兩人,在政事堂中,楊國忠已經占據了優勢。


    李林甫也由此變得蒼老了,他走到李隆基的禦書房前,對一名宦官道:“請稟報聖上,我有急事求見。”


    “李相國請稍等!”宦官轉身進了禦書房。


    李林甫有些惱怒地暗哼一聲,以前所有人都稱他‘相國’,而現在稱‘李相國’,加了一個姓,這是為了和‘楊相國’區分開,一個市井無賴之徒,不過仗著是外戚,居然和他李林甫分庭抗禮了。


    李林甫心情鬱悶地坐在門口的軟墩上等候召見,這時他又看了看李慶安的奏折,臉上的惱怒之色稍霽,眼中不由閃過一絲寬慰之色。


    他比誰都清楚,其實李慶安並不是什麽太子黨,當初是他為了讓李亨和楊國忠反目為仇,費盡心機地將李慶安插進太子黨,挑起李亨和楊國忠對立,最後太子被廢,那就意味他李林甫家族不會因太子上台而被族誅,從這一點來說,他李林甫達到了目的,但李慶安卻因此被清洗,從北庭節度使被貶為柳州太守。


    李林甫心中多多少少有一點兒內疚,也有一點惋惜,本來李慶安完全可以成為他的左膀右臂,不過他沒料到李慶安居然會在太子被廢後上了一本,此時李隆基對太子黨已完成了暴風疾雨似的清洗,開始喘一口氣,停下來重新審視各個太子黨骨幹的定罪,李慶安在這個時候上書,時機捏拿之巧妙,令他拍案叫絕。


    “李相國,陛下請你進去!”門口,宦官小聲道。


    李林甫站起身,整了整衣袍,快步走進了禦書房,房內李隆基正在批閱一本奏折,奏折是安西高仙芝所上,此時高仙芝兼任北庭節度使的任命應該還在路上,高仙芝卻送來了朅師國大勝的消息,但不知為什麽,朅師國大勝並沒有給李隆基帶來什麽狂喜,在某種意義上,它遠遠不能和收複碎葉軍鎮相比。


    李隆基沉吟良久,高仙芝在奏折最後提議攻打月氏,將吐蕃勢力徹底趕出吐火羅,理由是這些吐火羅小國多年不進京朝覲,早已不把大唐當做宗主國,當以王道服之,而且吐火羅諸國錢糧頗多,不需朝廷耗費軍資。


    雖然朅師國大勝沒有給李隆基帶來什麽狂喜,但高仙芝最後的提議卻讓李隆基頗為心動,不需要朝廷耗費軍資就能拿下吐火羅全境,將吐蕃勢力趕出吐火羅,這何樂而不為?他又隨手拿出監軍邊令誠的密報,言安西軍士氣正盛,所過之地勢如破竹,李隆基心中已經有了七分同意。


    這時,李林甫走進了禦書房,躬身道:“臣李林甫參見陛下!”


    李隆基放下筆嗬嗬笑道:“相國來得正好,朕正想和你商量一下高仙芝提議進攻吐火羅全境一事。”


    “陛下,臣也是為此事而來。”


    說著,李林甫將李慶安的奏折雙手奉給李隆基,“這是李慶安在赴任半路所上的奏折,臣深有感觸,特呈給陛下。”


    “李慶安?”李隆基愣了一下,他接過奏折,展開看了看,竟密密麻麻寫了十幾頁,足足有萬言之多。


    ‘臣以為我大唐從前無論從北庭還是安西,進入嶺西皆須長途跋涉、勞師遠征,蓋嘉運、夫蒙靈察以雄兵西進,皆不能持久,都因嶺西無根基之故,而碎葉光複,將一改唐軍劣勢,實為我大唐嶺西戰略的轉折。


    今初取碎葉,百廢待興,當務之急,應趁大食無暇東顧之機,募兵藏糧,堅修城池,向碎葉遷徙軍戶,安撫突胡,以鞏固碎葉根基,且不可妄動刀兵,驚動大食,而喪失我唐軍屯兵休養之機。


    臣以為河中戰略當分兩步走,一是積極鞏固強化碎葉根基,使我唐軍有立身之本,其次當實施合縱連橫之策,連絡昭武九國,支持其抗擊大食西進,昭武九國宗廟被毀、信仰迷失,人民賦稅沉重,貴族財產朝夕不保,對大食不滿久矣,無奈國小勢弱,無力和大食對抗,若我大唐以堅臂扶之,河中局勢必將大變;然後再遣一唐使,西去拜占庭,拜占庭乃大食宿敵,國勢強盛,隻因宗教不同,與大食勢同水火不容,大唐當聯合拜占庭,共謀大食,使大食無暇東顧,臣敢斷言,依臣之計,不出三年,河中之地當盡歸大唐.......’


    李慶安的奏折打開了李隆基從未見過的視野,他半天沉思不語,這時李林甫奏道:“陛下,臣以為李慶安與韋堅、皇甫惟明及王忠嗣等人不同,與舊太子既無聯姻,也無故舊交情,成為舊太子一係,隻是當年揚州鹽案涉及慶王,他的自保之道,他成為太子黨時日不長,又遠在北庭,雖然擁有太子金牌,卻不能因此認為他是太子死黨,此人起家完全靠軍功,既無世家背景,也無宗室血親,當可大用,他對西域見解之深刻,我朝再無二人,陛下,放他去柳州可惜了。”


    李隆基的左手食關指輕輕敲打著禦案,昨晚貴妃還埋怨他把李慶安貶去柳州邊荒之地,隻是現在太子黨初滅,朝中局勢混亂,不宜再反複,讓人造成他有放太子一馬的錯覺。


    這時,門口有宦官稟報:“陛下,楊相國已經到了。”


    “宣他進見!”


    片刻,楊國忠匆匆走了進來,他現在身任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位高權重,已經能和李林甫分庭抗禮了,仕途得意使他春風滿麵,臉色也格外的榮光煥發,他走進禦書房,見李林甫也在,不由一楞,充滿敵意地看了他一眼,立刻跪下大禮參拜:“臣楊國忠參見吾皇陛下,願陛下萬歲萬萬歲。”


    “楊愛卿免禮平身!”


    李隆基把楊國忠召來,是想和他商量高仙芝進攻吐火羅的之事,但李慶安的一封奏折使他心中有了一點猶豫。


    這時,李隆基迅速瞥了李林甫一眼,見他笑容真誠,完全沒有政敵那種你死我活的橫眉冷對,李隆基的心中頓時起了一絲警惕,他太了解這位相國了,口中塗蜜,腰中藏劍,自己的國舅楊國忠進門時敵意迸現,明顯低了一籌,他能敵得過李林甫嗎?


    本來他想和李林甫及楊國忠一起商量一下高仙芝的建議,可現在他一念之間,便改變主意了,李隆基便對李林甫笑道:“相國,朕想和楊國舅談一談家事。”


    言外之意,就是讓李林甫退下了,李林甫當然知道李隆基召楊國忠來是要商量高仙芝之事,現在又讓自己退下,明顯是奪去自己對安西事務的主導權,他心中極為不滿,卻不敢表露出來,便躬身道:“臣告退!”


    他慢慢退下去了,李隆基等他退下,又給魚朝恩使了個眼色,讓他把門關上,這才對楊國忠道:“朕找你來有兩件事,先說河南旱災,三個月滴雨不下,有人上書地方官私吞救濟糧,招致民怨沸騰,饑民造反,朕想讓人去看一看,你是戶部尚書,可推薦一人。”


    楊國忠連忙道:“臣推薦戶部侍郎張埱前往,他久在戶部,熟悉各地民情,當能勝任。”


    張埱是張筠的三弟,一直擔任戶部司郎中,是張筠控製戶部的關鍵人物,楊國忠想調走他,顯然是在打戶部的主意了,但他卻不明白李隆基的用意,李隆基讓他派人,是因為他的人資曆都較淺,想給他們一個鍛煉的機會,不料楊國忠貪得無厭,又打上了戶部的主意,讓李隆基心中略略有些不悅。


    他便按住話題,又道:“算了,朝中事務繁雜,你初任吏部,熟悉之人也不多,此事朕就不問你了,朕會另外派人。”


    李隆基取過高仙芝的奏折道:“朕想問問你,你既為兵部尚書,高仙芝提議進攻吐火羅,你怎麽看?”


    “臣堅決支持!”


    安西事務一向是李林甫的領域,楊國忠負責南詔,他一直插不進手,現在李隆基既然有意把安西事務給他,這個機會楊國忠當然不會放過,他連忙取出一本奏折,道:“這是吐蕃使姚中廷出使吐蕃後寫來的奏折,吐蕃讚普剛剛身死,新讚普年幼,國內派係爭權激烈,無暇對外用兵,現在哥舒翰已取九曲,劍南邊境平靜,南詔屈臣於大唐,東北有安祿山鎮守,正是在西北用兵之時,既然吐蕃無暇顧及西域,臣以為正好全麵掃平吐火羅,把吐蕃勢力徹底趕出吐火羅,陛下,機不可失啊!”


    “那大食呢?你怎麽不考慮大食的因素?”李隆基問道。


    楊國忠冷笑一聲道:“大食不過是西域一胡蠻罷了,略強於康國、石國,隻敢和昭武諸國爭鋒,安敢和我大唐天軍對抗,再說臣聞其國內內訌,無力東進,是以臣不考慮大食,臣隻慮吐蕃。”


    李隆基雖然知道大食並不是像楊國忠說的那樣,隻比康石等國略強,如果是那樣,他就不會扶持突騎施來對抗大食了,不過楊國忠有一句話說對了,大食正處於內戰之中,這確實是個機會。


    李慶安的西域方略雖很有道理,但並不影響吐火羅戰役,完全可以兩線同進,想到唐軍將橫掃吐火羅,引來萬邦來唐,李隆基心中就有一種按耐不住的激動。


    他立刻提筆,在高仙芝的奏折上了批了一個‘準’字,並道:“傳朕的旨意,加封高仙芝為鴻臚寺卿、禦史中丞,賞銀萬兩,絹五千匹,拿下吐火羅,朕一並封賞三軍。”


    楊國忠大喜,他終於能插手安西事務了,他趁李隆基信任自己之機,連忙奏另一件事道:“陛下,臣聞李慶安擅自解散親兵,充作私軍前往柳州,望陛下嚴懲!”


    楊國忠一句話倒提醒了李隆基,他又看了看李慶安的西域萬言策,沉思良久,從李慶安的自我解職書,到貴妃的枕邊風,再到現在的西域局勢分析萬言書,李隆基感受到了李慶安的誠意,正如李林甫的勸諫,李慶安確實不算太子黨人,他便緩緩道:“再傳朕的旨意,李慶安改封河南道采訪使,安撫河南災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月並收藏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