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熟悉的人都知道要說什麽事情的時候,盡量彼此放慢了語速,聽個大概,還是知道的。
即便如此的溝通不良,大家還是十分喜歡跟蘇建儒親近。
一是他是城裏的時髦人,更是他們這些泥腿子一輩子都不知道能不能去的首都人,總是對他莫名的敬畏和向往。
二是蘇建儒脾氣挺好的,如果他樂意,還是一個十分健談風趣的家夥,不撇京調兒的時候,說起普通話,迷得眾人都不知道東南西北了。可惜,這位小爺,外熱心冷,樂意的時候,還真不多。
這跟蘇建儒的家境有關,紅二代不說,兩個兄長現在也在部隊任職,從小就在軍區大院長大,接觸的人,接受的教育都不是蘇家村這些泥腿子們可以想象的,也許他們用一生都無法仰望的到其中的盡頭。
蘇建儒雖然也是蘇家一脈,但人家是土生土長的京都人。他父親蘇榮耀,是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老紅軍,當年紅軍路過元古市,才十三四歲,小小年紀在家吃不飽飯,就跟著當兵去了。
蘇榮耀跟著部隊東征西戰,當了一個連長,幾次在生死線掙紮,最後活著,跟部隊一起解放了當時的京都,就隨軍駐紮在京都,再也沒有回元古市。
這也是蘇榮耀這兩年在部隊退了下來,人老了,就想老家了,帶著小兒子回來談談親,訪訪友,一解思鄉之情。
說起來,這蘇榮耀也是近些年才跟蘇家村的親戚走動起來的。
起初,建國初期,蘇家的人都以為蘇榮耀已經在外邊犧牲了,就都沒有放在心裏。
而那邊,蘇榮耀在部隊也忙著地下工作,京都那段時間特務特別多。等他從地下轉地上時,又倒黴地遇上了那場席卷全國的運動,有人舉報他曆史不清白,被發配到了大西北改造。
這一改造,最後就在那裏紮根了。
改造期間,因為曾經帶過兵,被安排了秘密任務,一直到後來平反了,也帶兵在外,不得與外聯係。
倒是三個兒子,兩個平反之後,陸續都進了部隊,最小的蘇建儒則被送到了京都的寄宿學校,大學畢業後,從商了,至今未婚。
蘇榮耀也是退休後才被返回京都。
人閑下來了,這才開始聯係蘇家村的人。
這一聯係,把蘇小燦的這個十一爺爺蘇榮輝可嚇壞了,之後又樂壞了。
憑白地自己已經去世多年的哥哥,竟然還活著,還在部隊裏當過大官,怎麽都像天上掉下了一塊大的無比的餡餅,砸不死人,也要撐死人了。
蘇榮輝家原本家境一般,還住在土房子裏。這也就是去年,不知道家裏怎麽有錢了,修起了嶄新的二層小洋樓,孫子送去裏部隊,孫女被送到省城讀大專。
當時,村裏人都還以為蘇榮輝跟他那個不成器的兒子蘇建佑盜墓發洋財了,誰知道這一家人高調了一年,卻口風十分緊,直到半個月前蘇榮耀老爺子的到來,終於真想大白了。
不過,蘇家村這麽風光的時候,也僅限於這一年,因為蘇榮耀的到來,都驚動了市裏的領導前來拜訪,每日家裏各種的客人絡繹不絕,帶來的兩個警衛和一個保姆都感覺吃力,之後才斷了回來的念頭。每年都讓一家人去了京都團聚。
前世,這些事情,蘇小燦也就後來當故事聽了聽,她聽到的時候,蘇榮輝一家都早就搬離了蘇家村,去省城發展了。對這一家僅是有點印象,轉身就拋到了腦後。又不是自己的榮華富貴,高攀不上,想這些有的沒的,做什麽?!
當然,這樣的心態,今生也沒有變。
前世,她活到三十二歲都沒有跟這些人有過任何的交集,沒有沾上半點的光,現在,她也不認為自己能占到什麽便宜。
沒玩多久,鄭淑賢就在家門口大喊“小燦、小蘭,回家吃飯了!”
陸續,大人的吆喝聲在街道上此起彼伏地響起。在小廣場玩耍的小孩子們,嘩啦一下,就各自散去了。
第二天,蘇小燦難得地睡了一個大懶覺。奈何,這生物鍾太可怕了,即便她在床上賴到八點,睜著眼睛,發呆也發不下去了。
也幸虧她起床了,不然,就要被堵在床上了。
一大早,連方友竟然來了。
當然,他不是一個人來的,也不是專門來找蘇小燦的,是有事路過,閑著沒事,看蘇小燦家就在附近,抽空就溜達了出來。
蘇小燦洗了兩個大黃梨,塞給了連方友一個。
鄭淑賢也知道連方友就是賣給他們家房子的人,十分客氣,十分熱情地招待著,說不上話,也在旁邊直轉悠,害得連方友說話都不自在。
蘇小燦看外邊的太陽挺好的,拿了手套、圍巾、帽子和兩個碎花布縫成的棉墊子,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地,直接拉著連方友出去曬太陽去了。
連方友原本就在外邊吹北風,再吹,也無所謂了。這樣還有個好處,要是被他們領導發現了,還可以謊稱打聽情況。
沒錯,連方友和他頂頭上司——科長跟著政府的幾個領導,來蘇家村拜訪蘇榮耀了。
蘇榮輝一家修的小洋樓,再大,也就是跟蘇小燦家差不多的五件樓,不過樣式,仿了後世的小別墅,房子挺多的。
隻是,再多的房子,也架不住蘇榮耀排場太大,樓上樓下都住著人,再有外客,更顯得擁擠。
自然,這蘇榮輝家的門檻現在有些高,不是一般人都能進去的,也就市政府的一把手們有資格帶一兩個人混個臉熟,其他人來了蘇家村,也隻能在外邊吹冷風。
沒辦法,現在公家的小轎車也少的可憐,好幾個跟連方友一樣的科員,還是騎著自行車來的,被晾在了街上吹西北風,還不敢有怨言。
蘇小燦帶著連方友在他們家附近的小廣場上,把兩個棉墊子往邊上的青石上一放,坐在上麵,曬著太陽,眯著眼,啃著大黃梨,舒服地跟連方友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
即便如此的溝通不良,大家還是十分喜歡跟蘇建儒親近。
一是他是城裏的時髦人,更是他們這些泥腿子一輩子都不知道能不能去的首都人,總是對他莫名的敬畏和向往。
二是蘇建儒脾氣挺好的,如果他樂意,還是一個十分健談風趣的家夥,不撇京調兒的時候,說起普通話,迷得眾人都不知道東南西北了。可惜,這位小爺,外熱心冷,樂意的時候,還真不多。
這跟蘇建儒的家境有關,紅二代不說,兩個兄長現在也在部隊任職,從小就在軍區大院長大,接觸的人,接受的教育都不是蘇家村這些泥腿子們可以想象的,也許他們用一生都無法仰望的到其中的盡頭。
蘇建儒雖然也是蘇家一脈,但人家是土生土長的京都人。他父親蘇榮耀,是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老紅軍,當年紅軍路過元古市,才十三四歲,小小年紀在家吃不飽飯,就跟著當兵去了。
蘇榮耀跟著部隊東征西戰,當了一個連長,幾次在生死線掙紮,最後活著,跟部隊一起解放了當時的京都,就隨軍駐紮在京都,再也沒有回元古市。
這也是蘇榮耀這兩年在部隊退了下來,人老了,就想老家了,帶著小兒子回來談談親,訪訪友,一解思鄉之情。
說起來,這蘇榮耀也是近些年才跟蘇家村的親戚走動起來的。
起初,建國初期,蘇家的人都以為蘇榮耀已經在外邊犧牲了,就都沒有放在心裏。
而那邊,蘇榮耀在部隊也忙著地下工作,京都那段時間特務特別多。等他從地下轉地上時,又倒黴地遇上了那場席卷全國的運動,有人舉報他曆史不清白,被發配到了大西北改造。
這一改造,最後就在那裏紮根了。
改造期間,因為曾經帶過兵,被安排了秘密任務,一直到後來平反了,也帶兵在外,不得與外聯係。
倒是三個兒子,兩個平反之後,陸續都進了部隊,最小的蘇建儒則被送到了京都的寄宿學校,大學畢業後,從商了,至今未婚。
蘇榮耀也是退休後才被返回京都。
人閑下來了,這才開始聯係蘇家村的人。
這一聯係,把蘇小燦的這個十一爺爺蘇榮輝可嚇壞了,之後又樂壞了。
憑白地自己已經去世多年的哥哥,竟然還活著,還在部隊裏當過大官,怎麽都像天上掉下了一塊大的無比的餡餅,砸不死人,也要撐死人了。
蘇榮輝家原本家境一般,還住在土房子裏。這也就是去年,不知道家裏怎麽有錢了,修起了嶄新的二層小洋樓,孫子送去裏部隊,孫女被送到省城讀大專。
當時,村裏人都還以為蘇榮輝跟他那個不成器的兒子蘇建佑盜墓發洋財了,誰知道這一家人高調了一年,卻口風十分緊,直到半個月前蘇榮耀老爺子的到來,終於真想大白了。
不過,蘇家村這麽風光的時候,也僅限於這一年,因為蘇榮耀的到來,都驚動了市裏的領導前來拜訪,每日家裏各種的客人絡繹不絕,帶來的兩個警衛和一個保姆都感覺吃力,之後才斷了回來的念頭。每年都讓一家人去了京都團聚。
前世,這些事情,蘇小燦也就後來當故事聽了聽,她聽到的時候,蘇榮輝一家都早就搬離了蘇家村,去省城發展了。對這一家僅是有點印象,轉身就拋到了腦後。又不是自己的榮華富貴,高攀不上,想這些有的沒的,做什麽?!
當然,這樣的心態,今生也沒有變。
前世,她活到三十二歲都沒有跟這些人有過任何的交集,沒有沾上半點的光,現在,她也不認為自己能占到什麽便宜。
沒玩多久,鄭淑賢就在家門口大喊“小燦、小蘭,回家吃飯了!”
陸續,大人的吆喝聲在街道上此起彼伏地響起。在小廣場玩耍的小孩子們,嘩啦一下,就各自散去了。
第二天,蘇小燦難得地睡了一個大懶覺。奈何,這生物鍾太可怕了,即便她在床上賴到八點,睜著眼睛,發呆也發不下去了。
也幸虧她起床了,不然,就要被堵在床上了。
一大早,連方友竟然來了。
當然,他不是一個人來的,也不是專門來找蘇小燦的,是有事路過,閑著沒事,看蘇小燦家就在附近,抽空就溜達了出來。
蘇小燦洗了兩個大黃梨,塞給了連方友一個。
鄭淑賢也知道連方友就是賣給他們家房子的人,十分客氣,十分熱情地招待著,說不上話,也在旁邊直轉悠,害得連方友說話都不自在。
蘇小燦看外邊的太陽挺好的,拿了手套、圍巾、帽子和兩個碎花布縫成的棉墊子,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地,直接拉著連方友出去曬太陽去了。
連方友原本就在外邊吹北風,再吹,也無所謂了。這樣還有個好處,要是被他們領導發現了,還可以謊稱打聽情況。
沒錯,連方友和他頂頭上司——科長跟著政府的幾個領導,來蘇家村拜訪蘇榮耀了。
蘇榮輝一家修的小洋樓,再大,也就是跟蘇小燦家差不多的五件樓,不過樣式,仿了後世的小別墅,房子挺多的。
隻是,再多的房子,也架不住蘇榮耀排場太大,樓上樓下都住著人,再有外客,更顯得擁擠。
自然,這蘇榮輝家的門檻現在有些高,不是一般人都能進去的,也就市政府的一把手們有資格帶一兩個人混個臉熟,其他人來了蘇家村,也隻能在外邊吹冷風。
沒辦法,現在公家的小轎車也少的可憐,好幾個跟連方友一樣的科員,還是騎著自行車來的,被晾在了街上吹西北風,還不敢有怨言。
蘇小燦帶著連方友在他們家附近的小廣場上,把兩個棉墊子往邊上的青石上一放,坐在上麵,曬著太陽,眯著眼,啃著大黃梨,舒服地跟連方友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