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燦真心對現在的電視劇沒有什麽感覺,前世看的大片多了,對現在這些小打小鬧、背景服裝拍攝老舊的電視劇,是提不起半點的興趣。
還有一種錯覺,昨天還在看五十多英寸的液晶大電視,現在看小方框裏滿是雪花點的屏幕,實在寒磣人呀!
但這個時間點,在精神生活無比困乏的農村,她實在是找不出更多的樂子了。要不,拉著蘇小蘭去爺爺那邊的老四合院逛逛去?
說起來,她這周生病,都是家人來看她,都沒有好好出去逛逛哎!至於她之前的那些個小夥伴們自從聽說了她要轉到城裏讀書,都覺得她背叛了眾人,一致跟她冷戰,都沒有來看過她。就這點小消息還是周婷婷某天停電,四處黑燈瞎火地偷偷跑來告訴她的。
蘇小燦現在怎麽也算是“大人”,對這些小孩子們慪氣的行為一點也沒有放到心上,等時間長了,把她們涼夠了,再約出來好好玩兩天,什麽事情都解決了。
倒是她爺爺家的那個四合院,她心裏想念很久了,那是個典型的s省民居,沒有某家大院的氣派和規模,但也是有好幾百年的曆史了,好幾代人住在那裏,就是蘇小燦小時候都在那個院子裏長大的。
那時候,蘇建國和鄭淑賢出門打工,蘇小燦就成了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和最小的小叔蘇建民帶著,吃著百家飯長大。
即便是前世三十多歲的時候,蘇小燦仍記得小時候,每次吃飯的時候,端著一個小碗,往四合院門口的小通道裏一站,幾米的通道,擠滿了一二十口人,從院子口走到門口,這人碗裏夾一筷子,那人喂一口飯,妥妥地就吃飽了。
大家不要笑話這樣吃飯不衛生,那個年代,老人口裏嚼著幹了的饅頭,都要嘴對嘴地喂了小孩吃,還說這樣出來的小孩結實。
好吧,她是真記不得自己沒牙的時候是不是也這樣長大的,雖然她現在也十分唾棄這種行為,覺得好不衛生,奈何,八十年代末她們這個不發達的小城鎮一個閉塞的小農村,實在是發展不出什麽高文明。
前世,也不知道是二零一幾年了,他們家的那個四合院因久未有人住,塌了,仍舊沒有人管。
說來,那個四合院占地挺廣的,要是被人買了做宅基地,都可以其一棟小單元樓了。
隻是,奈何那片地方,關於房產所屬的問題實在是複雜難解。
要知道那個四合院,除了正院,外麵還有三個不小的大跨院,雖然大家都是一個姓,都姓蘇,但那都出五服了,也就爺爺的爺爺們那一輩估計比較親近了,各是各家的房子。
她還清楚地記得,那個四合院裏住著五六家人,曾經最鼎盛的時候,都有三十多號人,院子裏抬頭低頭都是人,一張火炕上能睡下四五個人,也沒有什麽男人女人的嚴格區分,大家簾子一隔,該幹嘛幹嘛。起碼一個屋子裏是一家親人。
你想想,那個時候蘇小燦的祖母還在,加上蘇小燦的爺爺蘇榮發和奶奶陳翠蓮、蘇建國五兄妹,光他們一家就八口人,這才南屋一個大屋子。外加上院子裏四個角上,有三個偏廳,都還住著人。再外加上三個跨院住著的三家人……
那叫一個熱鬧呀!
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更是應了那句老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九十年代末,特別是二十世紀初期元古市煤炭效益好到頂峰時,各家的手頭也寬裕了起來,慢慢地都搬了出來,各自修起了三大間的小洋樓。
慢慢地,四合院就冷清了,最後空了。
記得有一次過年,她跟著蘇建國去老宅子貼對聯,那記憶深處的青磚還是那樣大,卻角角落落都開始風化。院子裏記憶中原本生機勃勃的樣子,變得一片灰敗。
頭頂的四方天空還是一樣的大小,但屋簷已經變得破破爛爛,東缺一塊,西短一角。木質的窗欞都開始腐爛,有些玻璃已經碎了,有些上麵還飄著一兩塊碎紙片。
院子裏熱鬧的時候,連小燕子也喜歡湊熱鬧,每個窗戶的角落上都是燕子窩,淘氣的孩子們總是喜歡板著凳子掏一樓的窗台上的燕子窩,就這樣也擋不住燕子們來這裏落戶。經常夏天院子裏涼見衣服,本來光線就不好,老人們還要時不時咒罵兩句:“該死的小燕兒,又拉屎到衣服上了!”
到最後連小燕子都嫌棄這裏的冷清,沒有一隻了,隻剩下孤零零的燕子窩證明著院子曾經的繁華。
一聲歎息之後,對老舊的四合院,蘇小燦更多了幾分感懷。
想來現在才是1996年,四合院裏的人還比較多,雖然沒有她小時候那樣邊邊角角的房子都住著人,也有十來口的人,分出來的大都是跟蘇建國一樣,長大成人了,要求出來自立門戶。
雖然不像蘇小燦小時候那樣,一個四合院邊邊角角的小房子,都住著人,但十來口人還是有的。
蘇小燦捅捅蘇小蘭,引得她看過來,小聲在她耳邊說道:“我們去爺爺那邊玩會兒吧?”
蘇小蘭撇撇嘴,她才不要去呢,那裏到了晚上就是一堆人,坐在路燈下喂蚊子,有什麽玩的,一點都沒有電視好看。
“我不去!”
蘇小燦繼續煽動著蘇小蘭,誘惑道:“小蘭,我跟你說,咱們爺爺最會講故事了。我們找他給我們講故事去,就聽爺爺小時候的事情。”
蘇小蘭屁股粘在凳子上了,眼睛粘在電視上,連個眼神都吝嗇地不舍得分給蘇小燦一分。
蘇小燦氣結,她還不相信了,以她三十多歲的高齡,還糊弄不了她一個九歲的小孩!
沒等蘇小燦出招,蘇建國先發話了:“小蘭,你跟你姐一起去你爺爺家玩會吧!我和你媽正好有事要商量商量。”
蘇小蘭可以不搭理蘇小燦,但不能不聽蘇建國的話,父親的威嚴在小孩子心目中還是挺讓人害怕的。
還有一種錯覺,昨天還在看五十多英寸的液晶大電視,現在看小方框裏滿是雪花點的屏幕,實在寒磣人呀!
但這個時間點,在精神生活無比困乏的農村,她實在是找不出更多的樂子了。要不,拉著蘇小蘭去爺爺那邊的老四合院逛逛去?
說起來,她這周生病,都是家人來看她,都沒有好好出去逛逛哎!至於她之前的那些個小夥伴們自從聽說了她要轉到城裏讀書,都覺得她背叛了眾人,一致跟她冷戰,都沒有來看過她。就這點小消息還是周婷婷某天停電,四處黑燈瞎火地偷偷跑來告訴她的。
蘇小燦現在怎麽也算是“大人”,對這些小孩子們慪氣的行為一點也沒有放到心上,等時間長了,把她們涼夠了,再約出來好好玩兩天,什麽事情都解決了。
倒是她爺爺家的那個四合院,她心裏想念很久了,那是個典型的s省民居,沒有某家大院的氣派和規模,但也是有好幾百年的曆史了,好幾代人住在那裏,就是蘇小燦小時候都在那個院子裏長大的。
那時候,蘇建國和鄭淑賢出門打工,蘇小燦就成了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和最小的小叔蘇建民帶著,吃著百家飯長大。
即便是前世三十多歲的時候,蘇小燦仍記得小時候,每次吃飯的時候,端著一個小碗,往四合院門口的小通道裏一站,幾米的通道,擠滿了一二十口人,從院子口走到門口,這人碗裏夾一筷子,那人喂一口飯,妥妥地就吃飽了。
大家不要笑話這樣吃飯不衛生,那個年代,老人口裏嚼著幹了的饅頭,都要嘴對嘴地喂了小孩吃,還說這樣出來的小孩結實。
好吧,她是真記不得自己沒牙的時候是不是也這樣長大的,雖然她現在也十分唾棄這種行為,覺得好不衛生,奈何,八十年代末她們這個不發達的小城鎮一個閉塞的小農村,實在是發展不出什麽高文明。
前世,也不知道是二零一幾年了,他們家的那個四合院因久未有人住,塌了,仍舊沒有人管。
說來,那個四合院占地挺廣的,要是被人買了做宅基地,都可以其一棟小單元樓了。
隻是,奈何那片地方,關於房產所屬的問題實在是複雜難解。
要知道那個四合院,除了正院,外麵還有三個不小的大跨院,雖然大家都是一個姓,都姓蘇,但那都出五服了,也就爺爺的爺爺們那一輩估計比較親近了,各是各家的房子。
她還清楚地記得,那個四合院裏住著五六家人,曾經最鼎盛的時候,都有三十多號人,院子裏抬頭低頭都是人,一張火炕上能睡下四五個人,也沒有什麽男人女人的嚴格區分,大家簾子一隔,該幹嘛幹嘛。起碼一個屋子裏是一家親人。
你想想,那個時候蘇小燦的祖母還在,加上蘇小燦的爺爺蘇榮發和奶奶陳翠蓮、蘇建國五兄妹,光他們一家就八口人,這才南屋一個大屋子。外加上院子裏四個角上,有三個偏廳,都還住著人。再外加上三個跨院住著的三家人……
那叫一個熱鬧呀!
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更是應了那句老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九十年代末,特別是二十世紀初期元古市煤炭效益好到頂峰時,各家的手頭也寬裕了起來,慢慢地都搬了出來,各自修起了三大間的小洋樓。
慢慢地,四合院就冷清了,最後空了。
記得有一次過年,她跟著蘇建國去老宅子貼對聯,那記憶深處的青磚還是那樣大,卻角角落落都開始風化。院子裏記憶中原本生機勃勃的樣子,變得一片灰敗。
頭頂的四方天空還是一樣的大小,但屋簷已經變得破破爛爛,東缺一塊,西短一角。木質的窗欞都開始腐爛,有些玻璃已經碎了,有些上麵還飄著一兩塊碎紙片。
院子裏熱鬧的時候,連小燕子也喜歡湊熱鬧,每個窗戶的角落上都是燕子窩,淘氣的孩子們總是喜歡板著凳子掏一樓的窗台上的燕子窩,就這樣也擋不住燕子們來這裏落戶。經常夏天院子裏涼見衣服,本來光線就不好,老人們還要時不時咒罵兩句:“該死的小燕兒,又拉屎到衣服上了!”
到最後連小燕子都嫌棄這裏的冷清,沒有一隻了,隻剩下孤零零的燕子窩證明著院子曾經的繁華。
一聲歎息之後,對老舊的四合院,蘇小燦更多了幾分感懷。
想來現在才是1996年,四合院裏的人還比較多,雖然沒有她小時候那樣邊邊角角的房子都住著人,也有十來口的人,分出來的大都是跟蘇建國一樣,長大成人了,要求出來自立門戶。
雖然不像蘇小燦小時候那樣,一個四合院邊邊角角的小房子,都住著人,但十來口人還是有的。
蘇小燦捅捅蘇小蘭,引得她看過來,小聲在她耳邊說道:“我們去爺爺那邊玩會兒吧?”
蘇小蘭撇撇嘴,她才不要去呢,那裏到了晚上就是一堆人,坐在路燈下喂蚊子,有什麽玩的,一點都沒有電視好看。
“我不去!”
蘇小燦繼續煽動著蘇小蘭,誘惑道:“小蘭,我跟你說,咱們爺爺最會講故事了。我們找他給我們講故事去,就聽爺爺小時候的事情。”
蘇小蘭屁股粘在凳子上了,眼睛粘在電視上,連個眼神都吝嗇地不舍得分給蘇小燦一分。
蘇小燦氣結,她還不相信了,以她三十多歲的高齡,還糊弄不了她一個九歲的小孩!
沒等蘇小燦出招,蘇建國先發話了:“小蘭,你跟你姐一起去你爺爺家玩會吧!我和你媽正好有事要商量商量。”
蘇小蘭可以不搭理蘇小燦,但不能不聽蘇建國的話,父親的威嚴在小孩子心目中還是挺讓人害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