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知張三嬸口中的好親事指的是誰家,也不知道那名女子到底是好是壞,但在秀姑看來,張三嬸所謂的好,自己不見得滿意,更別說壯壯了。
身處於這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秀姑一直沒有獨斷專行的意思,打算自始至終都聽從壯壯的意願,選擇他喜歡的,而不是門第富貴,她自己隻是一個尋常的農家女子,嫁給一個殺豬的屠夫,就算家裏有幾個錢了,丈夫也做了末流小官兒,依舊沒有資格鄙視任何小門小戶,因為他們和自己不分高低貴賤。
因此,不等張三嬸細說具體詳情,秀姑就一口拒絕。
“不好意思啊三嬸,我家壯壯暫時不說親,目前先忙滿倉的婚事。”秀姑撫了一下鬢角,目光流轉,更顯得年輕俊俏,但掩不住神情中的肅然之色,斷然之意。
張三嬸首先注意到秀姑髻上斜斜插著的兩根翡翠簪子,通體翠綠,如冰如水,熒光流轉之間,好看異常,竟不比豆腐張前兒給翠姑買的金簪子差,更難得的是兩根簪子幾乎一模一樣,都雕作並蒂蓮,耳環鐲子戒指也都是一塊料子做出來的,張三嬸雖不大懂玉,但一看就知道價值不菲,忍不住撇開自己的來意,湊到秀姑身邊,眼睛直瞅著她的發髻。
“乖乖,這是啥玉?這樣好看。”張三嬸問道。
紅花聽了,也看向秀姑發髻,焦黃枯瘦的一張臉上透出顯而易見的羨慕嫉妒之色。
軟玉內斂,硬玉外放,和田玉便是軟玉,翡翠則是硬玉,普通人見到前者或許瞧不出什麽頭緒,見到後者卻能看出其美,更兼京城尚翠風氣逐漸向各地散播,所以現在即使是在桐城也以翡翠為貴,鄉下偶爾能聽到一兩句關於翡翠的事情,知道是名貴首飾。
秀姑淡淡回應道:“是翡翠。”說話的時候,她上身向後微傾,頭臉微側,輕輕巧巧地避開了張三嬸口中噴薄出來的濁臭之氣,不知道多久沒有擦牙漱口了。
秀姑生□□潔,雖已年逾三十,仍然不改脾氣。
“這就是城裏人常說的翡翠啊?果然好看。俺這一輩子就沒見過這樣的好東西,要是能有一件,不知道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若是拿到手裏送去當鋪當掉,能當不少錢吧?有錢人就是好,隨便一件首飾就夠莊稼人幾年的花銷了。
紅花在一旁猛點頭,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渴望。
張三嬸辭藻匱乏,顛來倒去隻一句好看可以形容,聽在旁人耳中,語氣卻是十分怪異,似是羨慕,似是嫉妒,仿佛還有一點點憎恨,難怪和紅花是母女,心思如出一轍。
這些年張碩家的生意並未擴展,前兩年倒是在村裏弄了一個養豬場,又養了些雞鴨鵝羊等,用了村裏人和張三嬸兩個兒子做工。在他們的幫扶下,張三嬸家的日子漸有起色,但人心不容易滿足,張三嬸越來越嫉妒張碩家的紅紅火火,總覺得他們對自己家不起,否則自己家不會淪落到現在的境地,被人戳了好幾年的脊梁骨,三天兩頭吃不到一回大肉。
紅花的日子就更難過了,接連生下一連串女兒,因她自己也重男輕女,女兒們或死或棄,個個沒落到好,好不容易生了個兒子長到兩歲時偏又沒了,她自己的身子也垮了,大夫說怕是不能生了,其夫家正吵著要休妻另娶。
紅花為了生子,付出一切,哪裏肯接受這樣的後果?可巧她婆婆娘家有個模樣標致的侄女,那回隨她來大青山村玩耍,暗中瞧上了壯壯品貌風流,才華出眾,她無意間得知後便討了這宗好事,托老娘說媒,希望可以得到婆家的寬宥,不致被休。
秀姑的心思何等細致,何等玲瓏剔透,見她們娘倆的形狀,眉頭微微一蹙,“三嬸可還有事?”卻沒接張三嬸想要一件翡翠首飾的話題。
開玩笑,翡翠以綠為尊,大件的上等綠貨在珍寶閣幾乎不見,隻能買到一些小件,她手裏有的基本都是李淑人所贈,向來愛惜不已,還留了一些成套的沒有上身,打算給未來的兒媳婦們做見麵禮,怎麽可能會因為張三嬸一句想要就隨隨便便給她?
張三嬸見秀姑油鹽不進,這悻悻然地罷了心思,想起自己的來意。
“秀姑,我跟你說,這門親事好得很……”
秀姑不等她說完,迅速打斷道:“我也說了,我們家壯壯暫時沒有成親的打算,三嬸聽不懂嗎?無論多麽好的婚事,張三嬸都說給別人家吧!”
話題一轉,秀姑向麗娘道:“前兒縣太爺見滿倉時,明月特地問我關於滿倉的大喜之日,說暫時不忙著離開,所幸新官職是在府城,路程短得很,因此今兒必定過來道喜,明兒參加喜宴,咱們出去到村口兒迎迎,看她來了沒有。”
“好。”
一聽說去迎接縣太爺夫人,張三嬸不敢阻撓,隻有紅花沒達到目的,不由得著急起來,扯了她娘一把,張三嬸無奈回視,她也想拉著秀姑說清楚啊,可是她敢嗎?因此,母女兩個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秀姑和麗娘姐倆聯袂而出。
出了蘇家,村中山野風光一覽無餘,雞鳴犬吠之聲處處可聞。
秀姑籲了一口氣,和堂屋裏的氣氛相比,外麵能讓人心胸闊朗起來,感覺也舒服,定居縣城數年,平常無事都不回來,乍一回來,倒有些格格不入了。
真是矯情,秀姑自嘲一笑。
避開路上啄食的雞群,麗娘挽著她的胳膊,低聲笑道:“我以為滿倉拔了頭籌,壯壯能得些清閑,豈料竟然不得,依舊是個香餑餑,前兒都有人托到我跟前了,好說歹說地央求我做媒,許了我許多好處,隻是我沒跟你說,也沒應了他們。”
秀姑搖頭歎息,“趨利避害,人之常情。”
不然,怎麽會說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的多呢?
“依我說,壯壯的前程壓根兒就不用操心,這回沒中,不代表下回不中,誰不知道壯壯的天賦猶在滿倉之上?便是書院裏的老師也多喜壯壯,不過是這些年雜學旁收,君子六藝挨個學了個遍,不免分散心思,未能專心致誌,才在科舉上落了滿倉一步。”
麗娘自幼長與豪門大戶,見識極廣,更有一份辨識人的本事,況且算是看著壯壯長大的,十分了解其中的情況,故有此語,然而秀姑又何嚐不知壯壯的才學過人?
“咱們姐妹自己說說罷了,可別叫旁人聽了去,笑話咱們自高自大。”
麗娘低聲道:“既然如此,你們何不先去京城打個根基?京城居大不易,我知你們早有等壯壯中舉後遷居京城的意思,畢竟京城裏的學習氛圍比咱們這裏強了不知道多少,而且能人輩出,隨隨便便一個就能給壯壯的學業帶來極大的好處。但到那時不是晚了?不如現在就去,好好地經營人情,趕明兒壯壯學習科考都更順暢一點。”
江小寶也能參加科舉,如今功課不錯,畢竟馬家的先生不差,武雖比不得張開疆,文卻不相上下,隻是他年紀尚小,江玉堂和麗娘又怕被人認出,暫時不打算離開大青山村,但是他們都已經決定了,眼下好好地賺錢,幾年後就遷居京城,送江小寶上京城的學院。
“談何容易?不說別的,壯壯一年還得參加一回歲考呢,去了京城還不是得回來參加歲考?三年後鄉試也得在本省參加,又不是舉人,可以長居京城學習,不必往家裏跑,也不用回鄉參加鄉試。”秀姑也想過,可惜總有諸多考慮,家裏的攤子不小,收起來也頗費事。
麗娘正欲再說,忽見明月的馬車在前呼後擁之下緩緩駛來,遂掩下話題,與秀姑迎了上去,明月下了車,感情深厚的姊妹相見,自是好一番親熱。
“快裏麵請,外麵的風有些野呢。”秀姑道。
及至到了蘇家門口,明月突然笑了笑,“不知不覺,距離我第一回來這裏,竟過了十年了,時光過得好快,想當初這裏還是石頭牆的土坯房呢,我頭一回來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般精致的繡品竟出窮鄉僻壤,如今看來日子過得大好了。”
可不是大好了?眼前是幹幹淨淨十分齊整闊朗的磚瓦房連著高高的青磚院子,處處張燈結彩,裏裏外外透著一團喜氣,更有鼓樂之聲相伴。
不管怎麽說,當地百姓日子蒸蒸日上,亦算是丈夫的功績呢。
想到這裏,目光轉盼,明月不覺又看向秀姑,但見她神清骨秀,唇紅齒白,頭上玉飾精美,身上服色鮮明,形容舉止透著一股養尊處優而形成的典雅之氣,以及長期揮毫潑墨所陶冶出的書香之意,已經不是當年荊釵布裙的農家娘子了。
“如果當初沒有得到老太太的恩典,哪裏有我們的今日?說起來,縣令夫人你是我們的貴人。”秀姑也是十分懷念自己剛穿越到這裏用繡活掙錢的日子,心裏格外感恩,王老太太、李淑人、明月和張碩的結拜兄弟等哪個不是自己生命中的貴人?
明月推了推她,“什麽縣令夫人,你又來客氣了。”
秀姑掩口笑道:“對對,不是縣令夫人了,該改口稱為通判夫人。”雖有明月的主家在上頭,但馬縣令並非一味依靠攀附,自然不是連升三級,而是按部就班地升了六品通判。
明月一聽,倒笑了。
談笑間蘇母和蘇大嫂帶著一幹村婦老嫗急急匆匆地出來迎接,姐妹三個方順勢進了屋,明月自是上座,秀姑和麗娘底下相陪,跟前擺著各種蜜餞瓜果,其餘人等無不奉承,倒也和樂一片,沒人向秀姑推銷各家的好女兒給壯壯做媳婦,唯有紅花焦急異常。
明月不耐煩多聽阿諛奉承之語,因為她們說得都太露骨了,聽得人臉紅,於是過了片刻,她朝眾人擺了擺手,“都忙活去吧,秀姑和麗娘陪我坐著說說話就行了。”
眾人自然不敢不聽,魚貫而出,堂屋瞬間清淨下來。
三人相視一笑,嗑著瓜子說閑話,又看了大婚前夕的熱鬧,晚間明月亦未回去,便歇在秀姑家裏,橫豎秀姑家裏房舍甚多,倒也住得下,待次日滿倉迎親吃過喜酒方回。
秀姑一家倒是沒回,一是收拾東西,二是壯壯向父母提出遊學的想法。
父母在,不遠遊。
這是許多人的想法,為此,不少想出門闖蕩的人都不得不留在家裏伺候父母,壯壯作為長子,下麵弟弟年紀又小,理當遵從這種說法,但是他很想出門走走,見識見識外麵的民生和風景,因為他覺得光是在家裏讀書無異於閉門造車,沒有益處。
對他來說,考秀才容易,是因為通讀四書五經基本上就可以考下來,舉人卻不是,需要考策論,需要了解民生,這是他的短板,滿倉都比他強。
“你去遊學,歲考怎麽辦呢?”秀姑問道,“莫非你打算每年回來一趟?”
因為交通不方便,遊學之子這一去,不下一年半載,多的都能遊學好幾年才回來。
壯壯認真地道:“孩兒計劃遊學三年,拜訪各地名師大儒,習學未曾接觸之物。咱們這裏是五省通衢之處,交通便利,孩兒意欲走遍大江南北,自然還得路過家鄉,極方便回來參加歲考,將來的鄉試也是這樣打算。”
“你年紀這樣小,一個人去遊學,讓我們怎麽放心?”老張不禁急道。
“阿爺,我不小啦,一兩年後便即弱冠,況且身邊還有兩個小廝相伴,您和爹娘不用擔心我。”壯壯年紀大些以後,家裏情況漸好,除了雇傭的婆子下人外,秀姑和張碩又精心給他挑選了兩個小廝,簽的死契,一個精明能幹,一個老實忠厚。
壯壯很有信心,覺得自己可以。
十六歲成丁,十八歲還小嗎?早就是成家立業的年紀了,壯壯也不把自己當成孩子,他不想以後繼續依靠父母庇佑,而是自食其力,現在他依靠自己的本事,很能賺夠自己一年的筆墨錢和衣食之用,還有餘錢給家人準備各色禮物,盡為人孫為人子為人兄的本分。
張碩爽朗道:“爹,壯壯說得對,他可不小了,您別擔心。”他也想讓兒子曆練曆練。
老張瞪了他幾眼,說得容易,怎能不擔心?哪個當老的不是無時無刻地擔心小的?就算獨子四十多了,出行在外,自己也還不放心呢。
話雖如此,但老張最終決定尊重兒孫的意願,不作幹涉。
這時,張碩忽然想起妻子跟自己說的事情,關於麗娘的建議,之前他們不打算現在進京,主要是顧及到壯壯的歲考以及將來的鄉試都是在家鄉參加,現在壯壯決定去遊學,三年五載地不在家,逢考試方回,他們留在桐城又有何意義?
倒不是張碩不疼正在上學的小野豬和一雙麒麟兒,隻是當下人們曆來首重長子,而且小野豬和麒麟到了京城上學也不是一件壞事。
耿李書院雖好,卻始終好不過京城裏精英薈萃的氛圍。
至於家裏多年的生意,張碩更加不在意了,殺豬的生意在哪兒不能做?典史這個小官兒他本來也不是很放在心上。
他想到了這一點,秀姑也想到了,夫婦二人四眼對視,看出了對方的想法。
身處於這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秀姑一直沒有獨斷專行的意思,打算自始至終都聽從壯壯的意願,選擇他喜歡的,而不是門第富貴,她自己隻是一個尋常的農家女子,嫁給一個殺豬的屠夫,就算家裏有幾個錢了,丈夫也做了末流小官兒,依舊沒有資格鄙視任何小門小戶,因為他們和自己不分高低貴賤。
因此,不等張三嬸細說具體詳情,秀姑就一口拒絕。
“不好意思啊三嬸,我家壯壯暫時不說親,目前先忙滿倉的婚事。”秀姑撫了一下鬢角,目光流轉,更顯得年輕俊俏,但掩不住神情中的肅然之色,斷然之意。
張三嬸首先注意到秀姑髻上斜斜插著的兩根翡翠簪子,通體翠綠,如冰如水,熒光流轉之間,好看異常,竟不比豆腐張前兒給翠姑買的金簪子差,更難得的是兩根簪子幾乎一模一樣,都雕作並蒂蓮,耳環鐲子戒指也都是一塊料子做出來的,張三嬸雖不大懂玉,但一看就知道價值不菲,忍不住撇開自己的來意,湊到秀姑身邊,眼睛直瞅著她的發髻。
“乖乖,這是啥玉?這樣好看。”張三嬸問道。
紅花聽了,也看向秀姑發髻,焦黃枯瘦的一張臉上透出顯而易見的羨慕嫉妒之色。
軟玉內斂,硬玉外放,和田玉便是軟玉,翡翠則是硬玉,普通人見到前者或許瞧不出什麽頭緒,見到後者卻能看出其美,更兼京城尚翠風氣逐漸向各地散播,所以現在即使是在桐城也以翡翠為貴,鄉下偶爾能聽到一兩句關於翡翠的事情,知道是名貴首飾。
秀姑淡淡回應道:“是翡翠。”說話的時候,她上身向後微傾,頭臉微側,輕輕巧巧地避開了張三嬸口中噴薄出來的濁臭之氣,不知道多久沒有擦牙漱口了。
秀姑生□□潔,雖已年逾三十,仍然不改脾氣。
“這就是城裏人常說的翡翠啊?果然好看。俺這一輩子就沒見過這樣的好東西,要是能有一件,不知道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若是拿到手裏送去當鋪當掉,能當不少錢吧?有錢人就是好,隨便一件首飾就夠莊稼人幾年的花銷了。
紅花在一旁猛點頭,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渴望。
張三嬸辭藻匱乏,顛來倒去隻一句好看可以形容,聽在旁人耳中,語氣卻是十分怪異,似是羨慕,似是嫉妒,仿佛還有一點點憎恨,難怪和紅花是母女,心思如出一轍。
這些年張碩家的生意並未擴展,前兩年倒是在村裏弄了一個養豬場,又養了些雞鴨鵝羊等,用了村裏人和張三嬸兩個兒子做工。在他們的幫扶下,張三嬸家的日子漸有起色,但人心不容易滿足,張三嬸越來越嫉妒張碩家的紅紅火火,總覺得他們對自己家不起,否則自己家不會淪落到現在的境地,被人戳了好幾年的脊梁骨,三天兩頭吃不到一回大肉。
紅花的日子就更難過了,接連生下一連串女兒,因她自己也重男輕女,女兒們或死或棄,個個沒落到好,好不容易生了個兒子長到兩歲時偏又沒了,她自己的身子也垮了,大夫說怕是不能生了,其夫家正吵著要休妻另娶。
紅花為了生子,付出一切,哪裏肯接受這樣的後果?可巧她婆婆娘家有個模樣標致的侄女,那回隨她來大青山村玩耍,暗中瞧上了壯壯品貌風流,才華出眾,她無意間得知後便討了這宗好事,托老娘說媒,希望可以得到婆家的寬宥,不致被休。
秀姑的心思何等細致,何等玲瓏剔透,見她們娘倆的形狀,眉頭微微一蹙,“三嬸可還有事?”卻沒接張三嬸想要一件翡翠首飾的話題。
開玩笑,翡翠以綠為尊,大件的上等綠貨在珍寶閣幾乎不見,隻能買到一些小件,她手裏有的基本都是李淑人所贈,向來愛惜不已,還留了一些成套的沒有上身,打算給未來的兒媳婦們做見麵禮,怎麽可能會因為張三嬸一句想要就隨隨便便給她?
張三嬸見秀姑油鹽不進,這悻悻然地罷了心思,想起自己的來意。
“秀姑,我跟你說,這門親事好得很……”
秀姑不等她說完,迅速打斷道:“我也說了,我們家壯壯暫時沒有成親的打算,三嬸聽不懂嗎?無論多麽好的婚事,張三嬸都說給別人家吧!”
話題一轉,秀姑向麗娘道:“前兒縣太爺見滿倉時,明月特地問我關於滿倉的大喜之日,說暫時不忙著離開,所幸新官職是在府城,路程短得很,因此今兒必定過來道喜,明兒參加喜宴,咱們出去到村口兒迎迎,看她來了沒有。”
“好。”
一聽說去迎接縣太爺夫人,張三嬸不敢阻撓,隻有紅花沒達到目的,不由得著急起來,扯了她娘一把,張三嬸無奈回視,她也想拉著秀姑說清楚啊,可是她敢嗎?因此,母女兩個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秀姑和麗娘姐倆聯袂而出。
出了蘇家,村中山野風光一覽無餘,雞鳴犬吠之聲處處可聞。
秀姑籲了一口氣,和堂屋裏的氣氛相比,外麵能讓人心胸闊朗起來,感覺也舒服,定居縣城數年,平常無事都不回來,乍一回來,倒有些格格不入了。
真是矯情,秀姑自嘲一笑。
避開路上啄食的雞群,麗娘挽著她的胳膊,低聲笑道:“我以為滿倉拔了頭籌,壯壯能得些清閑,豈料竟然不得,依舊是個香餑餑,前兒都有人托到我跟前了,好說歹說地央求我做媒,許了我許多好處,隻是我沒跟你說,也沒應了他們。”
秀姑搖頭歎息,“趨利避害,人之常情。”
不然,怎麽會說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的多呢?
“依我說,壯壯的前程壓根兒就不用操心,這回沒中,不代表下回不中,誰不知道壯壯的天賦猶在滿倉之上?便是書院裏的老師也多喜壯壯,不過是這些年雜學旁收,君子六藝挨個學了個遍,不免分散心思,未能專心致誌,才在科舉上落了滿倉一步。”
麗娘自幼長與豪門大戶,見識極廣,更有一份辨識人的本事,況且算是看著壯壯長大的,十分了解其中的情況,故有此語,然而秀姑又何嚐不知壯壯的才學過人?
“咱們姐妹自己說說罷了,可別叫旁人聽了去,笑話咱們自高自大。”
麗娘低聲道:“既然如此,你們何不先去京城打個根基?京城居大不易,我知你們早有等壯壯中舉後遷居京城的意思,畢竟京城裏的學習氛圍比咱們這裏強了不知道多少,而且能人輩出,隨隨便便一個就能給壯壯的學業帶來極大的好處。但到那時不是晚了?不如現在就去,好好地經營人情,趕明兒壯壯學習科考都更順暢一點。”
江小寶也能參加科舉,如今功課不錯,畢竟馬家的先生不差,武雖比不得張開疆,文卻不相上下,隻是他年紀尚小,江玉堂和麗娘又怕被人認出,暫時不打算離開大青山村,但是他們都已經決定了,眼下好好地賺錢,幾年後就遷居京城,送江小寶上京城的學院。
“談何容易?不說別的,壯壯一年還得參加一回歲考呢,去了京城還不是得回來參加歲考?三年後鄉試也得在本省參加,又不是舉人,可以長居京城學習,不必往家裏跑,也不用回鄉參加鄉試。”秀姑也想過,可惜總有諸多考慮,家裏的攤子不小,收起來也頗費事。
麗娘正欲再說,忽見明月的馬車在前呼後擁之下緩緩駛來,遂掩下話題,與秀姑迎了上去,明月下了車,感情深厚的姊妹相見,自是好一番親熱。
“快裏麵請,外麵的風有些野呢。”秀姑道。
及至到了蘇家門口,明月突然笑了笑,“不知不覺,距離我第一回來這裏,竟過了十年了,時光過得好快,想當初這裏還是石頭牆的土坯房呢,我頭一回來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般精致的繡品竟出窮鄉僻壤,如今看來日子過得大好了。”
可不是大好了?眼前是幹幹淨淨十分齊整闊朗的磚瓦房連著高高的青磚院子,處處張燈結彩,裏裏外外透著一團喜氣,更有鼓樂之聲相伴。
不管怎麽說,當地百姓日子蒸蒸日上,亦算是丈夫的功績呢。
想到這裏,目光轉盼,明月不覺又看向秀姑,但見她神清骨秀,唇紅齒白,頭上玉飾精美,身上服色鮮明,形容舉止透著一股養尊處優而形成的典雅之氣,以及長期揮毫潑墨所陶冶出的書香之意,已經不是當年荊釵布裙的農家娘子了。
“如果當初沒有得到老太太的恩典,哪裏有我們的今日?說起來,縣令夫人你是我們的貴人。”秀姑也是十分懷念自己剛穿越到這裏用繡活掙錢的日子,心裏格外感恩,王老太太、李淑人、明月和張碩的結拜兄弟等哪個不是自己生命中的貴人?
明月推了推她,“什麽縣令夫人,你又來客氣了。”
秀姑掩口笑道:“對對,不是縣令夫人了,該改口稱為通判夫人。”雖有明月的主家在上頭,但馬縣令並非一味依靠攀附,自然不是連升三級,而是按部就班地升了六品通判。
明月一聽,倒笑了。
談笑間蘇母和蘇大嫂帶著一幹村婦老嫗急急匆匆地出來迎接,姐妹三個方順勢進了屋,明月自是上座,秀姑和麗娘底下相陪,跟前擺著各種蜜餞瓜果,其餘人等無不奉承,倒也和樂一片,沒人向秀姑推銷各家的好女兒給壯壯做媳婦,唯有紅花焦急異常。
明月不耐煩多聽阿諛奉承之語,因為她們說得都太露骨了,聽得人臉紅,於是過了片刻,她朝眾人擺了擺手,“都忙活去吧,秀姑和麗娘陪我坐著說說話就行了。”
眾人自然不敢不聽,魚貫而出,堂屋瞬間清淨下來。
三人相視一笑,嗑著瓜子說閑話,又看了大婚前夕的熱鬧,晚間明月亦未回去,便歇在秀姑家裏,橫豎秀姑家裏房舍甚多,倒也住得下,待次日滿倉迎親吃過喜酒方回。
秀姑一家倒是沒回,一是收拾東西,二是壯壯向父母提出遊學的想法。
父母在,不遠遊。
這是許多人的想法,為此,不少想出門闖蕩的人都不得不留在家裏伺候父母,壯壯作為長子,下麵弟弟年紀又小,理當遵從這種說法,但是他很想出門走走,見識見識外麵的民生和風景,因為他覺得光是在家裏讀書無異於閉門造車,沒有益處。
對他來說,考秀才容易,是因為通讀四書五經基本上就可以考下來,舉人卻不是,需要考策論,需要了解民生,這是他的短板,滿倉都比他強。
“你去遊學,歲考怎麽辦呢?”秀姑問道,“莫非你打算每年回來一趟?”
因為交通不方便,遊學之子這一去,不下一年半載,多的都能遊學好幾年才回來。
壯壯認真地道:“孩兒計劃遊學三年,拜訪各地名師大儒,習學未曾接觸之物。咱們這裏是五省通衢之處,交通便利,孩兒意欲走遍大江南北,自然還得路過家鄉,極方便回來參加歲考,將來的鄉試也是這樣打算。”
“你年紀這樣小,一個人去遊學,讓我們怎麽放心?”老張不禁急道。
“阿爺,我不小啦,一兩年後便即弱冠,況且身邊還有兩個小廝相伴,您和爹娘不用擔心我。”壯壯年紀大些以後,家裏情況漸好,除了雇傭的婆子下人外,秀姑和張碩又精心給他挑選了兩個小廝,簽的死契,一個精明能幹,一個老實忠厚。
壯壯很有信心,覺得自己可以。
十六歲成丁,十八歲還小嗎?早就是成家立業的年紀了,壯壯也不把自己當成孩子,他不想以後繼續依靠父母庇佑,而是自食其力,現在他依靠自己的本事,很能賺夠自己一年的筆墨錢和衣食之用,還有餘錢給家人準備各色禮物,盡為人孫為人子為人兄的本分。
張碩爽朗道:“爹,壯壯說得對,他可不小了,您別擔心。”他也想讓兒子曆練曆練。
老張瞪了他幾眼,說得容易,怎能不擔心?哪個當老的不是無時無刻地擔心小的?就算獨子四十多了,出行在外,自己也還不放心呢。
話雖如此,但老張最終決定尊重兒孫的意願,不作幹涉。
這時,張碩忽然想起妻子跟自己說的事情,關於麗娘的建議,之前他們不打算現在進京,主要是顧及到壯壯的歲考以及將來的鄉試都是在家鄉參加,現在壯壯決定去遊學,三年五載地不在家,逢考試方回,他們留在桐城又有何意義?
倒不是張碩不疼正在上學的小野豬和一雙麒麟兒,隻是當下人們曆來首重長子,而且小野豬和麒麟到了京城上學也不是一件壞事。
耿李書院雖好,卻始終好不過京城裏精英薈萃的氛圍。
至於家裏多年的生意,張碩更加不在意了,殺豬的生意在哪兒不能做?典史這個小官兒他本來也不是很放在心上。
他想到了這一點,秀姑也想到了,夫婦二人四眼對視,看出了對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