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狀,秀姑心中微感不快。
他們家牆高院深,廚房又是青磚瓦房,燉肉的香氣傳不到外麵去,秀姑覺得公爹和丈夫建房時肯定想到了這一點,他們家殺豬,比別人吃肉的次數多。因此,顯然二嬸不是聞香而來,而是惦記著老張昨日從蘇裏長家拎回來的肉。
秀姑的不悅不是針對孩子,而是針對張二嬸,也就是老張繼母二弟的妻子,雖是同一支的血脈至親,但和老張家的情分遠不如四叔家和三堂叔家。
眼前的孩子是張二嬸的孫子,名字依次為大蛋、二蛋、三蛋、四蛋,最大的大蛋不過十歲上下,小的四蛋僅有三四歲,他們這樣的孩子平時吃到的油水少,聞到哪家燉肉的香味難免嘴饞想吃,守在別人家裏或是門口看著別人燉肉,能吃到一塊或者喝一口肉湯就覺得很滿足了,大部分人家都不會感到厭煩,畢竟自己家也有孩子。
可是,在別人家燉肉時,很少有大人帶孩子上門。
張二嬸有五個兒子一個女兒,小兒子尚未娶親,上頭四個兒子生了八個孫女和四個孫子,隻存活了兩個孫女,此時帶來的都是孫子,孫女沒這個待遇。
“大娘,俺想吃肉!”三蛋吸了吸鼻子,將流到人中的鼻涕吸到鼻子裏,臉蛋凍得發紅甚是凍裂了雙頰,鼻涕再流出來時伸袖子蹭了蹭,將鼻涕蹭到衣袖上,袖口和褂襟烏漆墨黑,堪比擦鏊子的油布靠子了,四個孩子都一般無異,毫無差別,滿頭滿身都是雪花。
秀姑瞧得惡心至極,險些嘔吐出來。
冬天清閑得很,這二嬸和幾個堂弟妹怎麽照顧孩子的?孩子比泥猴兒還髒!出來也不說戴個鬥笠。就算村裏孩子都不愛幹淨,可是家裏有女人,很少有孩子髒到這種地步。
“大娘,俺想吃肉,俺想吃肉。”二蛋說。
“大娘……”這是大蛋。
“大娘,阿奶說,來你們家就有肉吃了,我來了,你快給我肉吃吧!”上頭三個孩子隻說要吃肉,唯獨四蛋年紀小,奶聲奶氣地說出了他們今天上門的緣由。
四個孩子圍著秀姑,七嘴八舌,甚至四蛋伸出雙手抱住秀姑的腿,急得快哭了。
“大娘!”
這種被強迫的感覺非常不好,秀姑不由得輕輕攏住眉頭。
廚房距離大門比較近,老張和壯壯坐在灶台前烤著火,吃著牛雜湯,因秀姑煮湯時沒放鹽,他們自個兒按照喜好灑了點鹽進去,老張碗裏灑了一把辣椒粉,爺倆吃得滿頭大汗。
聽到門前的聲音,壯壯眉頭糾結在一起,不滿地噘嘴道:“二奶奶太壞了,娘還沒咱們家時,二奶奶就跟我說有了後娘,爹就不疼我了,就像太爺爺那樣,隻疼後娘生的弟弟妹妹。我才不信她的話呢,爹和阿爺都告訴我說有了娘還會疼我,也會讓娘疼我,所以我不想給二奶奶吃。”他性格並不小氣,隻說不給張二嬸,卻沒說不給四個堂兄弟。
“乖,壯壯最乖了,咱們不能信了別人的挑撥離間。你娘沒來時就很疼你,來了咱們家就更疼你了,你二奶奶的話都是放屁!”自個兒丈夫就是後娘養的,倒來教壞壯壯,老張咬著牙,眼裏透出一股淩厲,“你慢慢吃,別燙著,阿爺出去一趟。”
他拿了一個粗瓷大碗,盛了半碗湯,抓了一把切好的牛雜放進去,端到門口,“大蛋、二蛋、三蛋、四蛋,來大爺爺這裏,大爺爺給你們吃肉。”
四個孩子立刻興高采烈地圍了上來。
老張彎下腰先塞了一塊牛雜給大蛋,接著給二蛋、三蛋、四蛋,輪流來。門口特別冷,沒多久牛雜湯的溫度就降下來了,一人喂了三四塊牛雜,然後分喝掉半碗湯,個個眉開眼笑。
“他二嬸,快帶孩子家去,外頭冷得很,別凍著,瞧這幾個孩子的臉蛋子,凍得都快裂開了,難道你們不心疼?”老張站起身,手裏隻剩空碗,仿佛沒看見張二嬸看著孩子吃肉喝湯流口水的樣子,心裏冷笑,真以為帶著孩子來,秀姑臉皮薄不好意思,就會讓她跟著喝湯吃肉?不可能!有些人就是愛得寸進尺,決不能縱容這種歪風邪氣。
秀姑接口道:“可不是,孩子吃過了,二嬸還沒吃飯吧?我們就不虛留你了。”
饒是張二嬸厚臉皮,也不好意思說自己想在他們家吃肉喝湯,單獨麵對秀姑她可能就說出口了,可惜門口佇立著一個老張,他們村沒人不怕的老張。
壯壯早上隻吃了牛雜湯,秀姑知他心心念念想吃牛肉,本想中午切點熟牛肉和白菜一起炒了,加水慢燉,味道很不錯,誰知經曆了張二嬸這一出,老張就叮囑她道:“中午別燉牛肉了,用素油炒點白菜蘿卜,你二叔家那幾個小子肯定會上門。”
老張對幾個孩子沒惡感,也不是小氣,就是不想縱容他們。一次兩次就算了,家裏不差那一兩塊肉,若是他們嚐到了甜頭,天天來他們家,媳婦不煩他都煩了。自己死了的爹就是殺豬的,給他那三個兒子留下不少家底,老二家要是窮得吃不上飯,他不介意搭把手,可是他們家明明過得比老四家強了不少,一個月能吃一回肉,炒菜用的是豬油。
四個孩子中午果然默默地來了,看到菜碗裏的蘿卜絲和燉白菜,他們很失望。
各家大多數都是蒸煮,鮮少炒菜,凡是有條件炒菜的,都用葷油,也就是豬油,素菜葷炒,就是指這個,素油很難買到,而且價錢和豬肉等價,不如葷油炒菜好吃,所以他們家用素油炒的白菜蘿卜無法引起幾個孩子的食欲。
“大娘,你咋不做肉呢?”三蛋不滿地嘟嘴,滿臉指責。
大蛋到底大了幾歲,臉上帶著幾分羞色。
秀姑不至於和一個孩子計較,淡笑道:“三蛋,你想吃肉,叫你奶奶去買,蘇裏長家的牛肉還沒賣完,大娘家最近沒殺豬,家裏可沒有豬肉可以做給你們吃。”孩子怎麽吵著要吃肉,讓張二嬸煩惱去吧!二嬸這般對他們家,她不用客氣,也不用感到過意不去。
他們回去怎麽跟長輩學舌,秀姑一點都不在意。
麵對這樣的孩子,家家戶戶都這麽做。大部分人家一年到頭沾不到葷腥,根本舍不得把肉和肉湯給別人家的孩子吃,願意給孩子一兩片肉吃一兩口肉湯喝的都是殷實之家,算是很大方了,可也經不起孩子每次聞到肉香就上門,都用這種方法應付。
大蛋兄弟幾個失望離去,秀姑等他們走遠了,忙把早上剩的湯熱了熱,又切了些熟牛肉和牛雜放進去,湯燒開後,連湯帶肉一起盛出來。
吃到念了一夜半天的牛肉,壯壯很滿足,遺憾的是牛肉沒有油炒的好吃。
次日,大雪逐漸轉小,仍然很冷,積雪難化,少有人出村,少有人進村,偶有走動也都是鄰村,居住在山村裏的人們更加得不到外麵的消息了。
秀姑估算不出張碩的行程,不知他行到哪個地界了,憂心不已,悶悶地繡了一會兒經書,難以靜下心,索性拿起針線給家人做新年穿的衣裳,也就是罩在棉衣外的衣褲,而非棉衣。冬衣棉鞋早在秋末就做好了,一人一身,皮衣則是得了袁家的皮子後才做,業已完成。
壯壯坐在她腳邊,一邊烤火,一邊讀書,冬天墨汁結冰,離開火盆就練不成字。
而老張則坐在他們娘兒倆火盆的對麵拿刀子刻鞋底,就是用來做毛甕的鞋底。
毛甕就是木屐中的一種,也可以說是草鞋的一種,又叫毛翁或者毛窩,都是鄉下俗語,也有叫蘆葦鞋。木頭刻的鞋底,前後鞋跟很高,中間挖空,鞋底的周邊用錐子鑽孔,孔中插入柔軟的蘆葦花莖,在木鞋底上編織出完整的鞋幫,編得非常結實,密不透風,然後擁麻繩沿著鞋底的四周牢牢打結,縫緊,插腳的鞋口也要弄得平整。雨雪天家家戶戶都會穿這樣的毛甕鞋,穿的時候裏頭填充一些揉軟的麥瓤或者蘆葦花,保暖又防水防雪。
老張近日已經刻了三雙半鞋底,這是最後一隻。四雙鞋底中是兩大兩小,大的是他和張碩的,最小的是壯壯的,另一雙是秀姑的,深秋時家裏割了不少連莖一起的蘆葦花,他手指靈活,刻完鞋底用錐子鑽孔,很快就編織出小半個鞋幫。
“壯壯娘,阿碩聰明著,有力氣又有把式,一定會平平安安回來。他光說和天瑞明堂三人上路,實際上和你雲三叔一起出事的有二掌櫃和好些夥計,人死為大,有這樣的一次機會,他們的家人肯定都會跟著一起去,二三十個人,途中相互照應。”老張看出了秀姑的焦慮,開口寬解,卻沒提行走在外的艱難,更沒說自己也擔心張碩等人的回程。
秀姑歎道:“隻盼著一切如爹所言。”最好不要打仗,更不要在張碩出門途中發生戰亂,這樣,在家的他們擔心張碩,行走在外的張碩擔心家裏,兩邊都不好受。
一直沒有打仗的消息傳來,秀姑暗暗慶幸,祈禱不要打起來。
“碩哥媳婦,碩哥媳婦,把你家碓窩子借我使使!”張三嬸一陣風似的跑進來,手裏拎著一籃子幹辣椒,腳下踩著毛甕鞋,落地有聲。
秀姑答應一聲,忙陪著她去廚房裏間,揭開碓窩上麵的蓋簾,又取了一個小凳子給她。
望著廚房裏間大大小小數十個缸、壇、罐、甕占據了一多半空間,張三嬸羨慕得不得了,“碩哥媳婦,你到底是勤快人,瞧這封好的壇子罐子,廚房的裏裏外外打掃得幹幹淨淨,灶台上都不見油漬,俺家你弟妹要有你一半勤快,我就不惱了。”
秀姑抿嘴一笑,把石杵遞給她。
“你家碓窩咋收進屋裏來了?我在門口瞅了半天沒瞅見,要是你不在家,旁人想用怕都沒法子用了。”張三嬸接過石杵問道。
“這不是下雪天嗎?碓窩上頭蓋著蓋簾,哪敢放在外頭?冷天在外頭用碓窩那可真是受罪,我近來都在家裏不出門,不會沒法子借用。再說,以前碓窩放在門口,杵卻在俺家院子裏,沒有石杵也用不得啊。”
“不一樣,沒你家的杵,去別人家借唄,光有杵沒有碓窩的人家多了。”
秀姑笑道:“這倒是實話。”有些人來借他們家碓窩,都是自個兒帶杵。
張三嬸坐在碓窩前,見碓窩裏頭擦洗得非常幹淨,也沒有水跡,又讚歎了兩句,抓了兩把摘去辣椒梗的幹辣椒,慢慢地搗了起來,粗粗搗碎會,再放兩把辣椒。
她一麵忙活,一麵說道:“碩哥媳婦,你公爹啥時候殺豬跟俺說一聲,把板油都留給俺,俺打算熬些豬油,到時候得分你堂弟和堂妹家一些,剩下的一半留著炒菜,一半做成辣椒油,下麵條的時候挖一點辣椒油化在麵條裏,噴香,能辣出一身汗來!”
“等天氣暖和些,如今下雪,我不放心我公爹進城。”生意是有點影響,可是追根究底卻是秀姑不放心,積雪尺許,路不好走,若是像蘇裏長家那樣翻了車,她怎麽向張碩交代?
錢固然是好東西,可錢是永遠賺不完的,不能為了錢就罔顧安危。
張三嬸怔了怔,忍不住有些羨慕老張,真不知道他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兒媳婦一個賽一個地孝順,要是她家遇到這種事,她那幾個兒媳婦不得鬧翻了天,畢竟殺一頭豬能賺一兩百個大錢,比種地強多了,誰舍得放棄?
目光輕輕掠過秀姑小腹,張三嬸認真地道:“碩哥媳婦,你如今就差個孩子了,你家日子過得好,趁著年輕身子骨好,早些生個孩子,就圓滿了。”
“孩子隨緣。”秀姑紅暈滿臉,她剛剛進門,跟前有個壯壯,倒也不急於要孩子,何況在這個時代,孩子真的是隨緣,她成親至今還沒有身孕,可見緣分還沒到。她成親前看過大夫,複診時請教過,身體很好,不用擔心子嗣方麵。
“對,你是緣分還沒到,俺家你堂妹紅花成親三年後才懷上,這幾天就要生了,咱不急,不急。生在冬天好啊,家裏活計清閑,坐月子能坐到滿月,好好保養身體,而且天氣不熱。我就說你妹子懷得日子好。”張三嬸無意糾結於此,隨後轉移話題道。
“紅花快生了?恭喜,恭喜。”
“恭喜啥啊?還不知道是男是女呢,我啊,隻盼著她能生個大胖小子。”張三嬸一張臉笑開了花,話雖這麽說,但是女兒第一次生孩子,不管男女她都高興,先生兒子自然是最好了,生女兒就是先開花後結果,隻要能生就好,免得她婆婆瞧著女兒橫挑鼻子豎挑眼。
秀姑的子女緣分沒到,翠姑和小沈氏的緣分卻到了。
周家孫輩早就孫子孫女好幾個,對於小沈氏懷孕,除了周惠高興外,其他人都沒有反應,該做的活計小沈氏一樣都不少做。
相比周家的平淡,蘇三嬸歡天喜地,恨不得昭告天下。
她特意跑到秀姑跟前炫耀,“秀姑呀,你翠姑妹妹都有了,你啥時候有消息啊?哎喲喲,你都不知道我那女婿稀罕你妹妹的模樣兒,真是捧在手心裏了。我瞧你單薄得很,莫不是張家舍不得給你好飯菜吃吧?你得養得壯一些,才好懷胎。”
同一年出嫁,翠姑和小沈氏一前一後懷孕,許多人的眼睛都盯上了秀姑的肚子。算算日子,小沈氏剛進門就懷上了,秀姑出嫁都半年多了,怎麽還沒動靜?
秀姑啼笑皆非。
蘇家人知曉當初宋大夫的話,很是沉得住氣。
可是,麵對蘇三嬸天天說起翠姑天天想著酸東西吃,喜得苗雲高興不已,又說苗雲為了獎賞翠姑,給她打了一對金耳環,蘇母的臉色就很不好看了。
老張聽說後,直接對秀姑道:“壯壯娘,咱們別和他們一般見識,嘴巴長在他們的臉上,他們愛怎麽說就怎麽說,咱們該怎麽過日子就怎麽過日子,等阿碩回來。”他都不開口催促,怕兒媳婦有心事,別人急什麽急?真是吃飽了撐的。
見張家和蘇家都沒反應,其他人議論兩句,有那記性好的突然想到上回米氏被揍的場景,立刻就不敢再提了,反而說起張三嬸快臨盆的閨女紅花,猜測生男生女。
秀姑知道紅花快到臨盆的日子了,張三嬸還托她攢雞蛋呢。
沒兩日,她就聽說紅花生了,是個女孩。
她忙裝好張三嬸說好的五十個雞蛋,打算給她送去,緊接著就又聽到一個消息,說紅花的閨女才落草就被她婆婆摁在馬桶裏溺死了!
溺死了?沒聽錯吧?
秀姑雙眼圓睜,不敢置信地望著把消息告訴她的張三嬸二兒媳金氏,她是來拿張三嬸讓秀姑攢的雞蛋,嘴裏不滿地抱怨道:“到底是親閨女,跟媳婦不一樣,不過生了一個賠錢貨,俺娘竟然要送一百個雞蛋和兩斤紅糖,還有好幾斤饊子給紅花。俺生大柱子時,一共才吃了不到三十個雞蛋,就是這樣,還跟要了俺娘的命一樣。”
金氏越說越不滿,幸虧女嬰被溺死了,他們家不用花錢買東西送去。
“孩子被溺死,紅花怎麽樣了?沒人去替紅花做主?”那可是活生生的一條命啊。
金氏伸手拿過秀姑挎在臂彎裏的籃子放在地上,仔細清點雞蛋的數目,一對一對放進自己帶來的籃子裏,不以為然地道:“有什麽好做主?賠錢貨死就死了,留著白費糧食而已。”
秀姑眉頭一皺,眼裏的驚駭尚未褪盡,不悅地道:“弟妹,你也是個女人,何苦說同為女兒身的小女嬰是賠錢貨?豈不是也貶低了自己?那可是紅花十月懷胎生的孩子,怎麽到了你嘴裏,被溺死竟然是一件普通不過的小事?”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紅花婆婆自己就是個女人,何以如此狠心?金氏又何以這般輕描淡寫?難道她們就沒想過,自己落草時麵對這樣的遭遇是如何下場?
“本來就很平常啊,大嫂,你大驚小怪幹什麽?”金氏奇怪地看著秀姑,有些不理解秀姑的憤怒,“大嫂,你二叔家我二大爺家不是生了八個孫女嗎?其中有四個剛落草就被二大娘溺死了,後來又有兩個長到三五歲沒站住腳,如今隻剩兩個,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啊!”
聽了這番話,秀姑突然覺得渾身無力。
查看完原身的記憶,她隱約有些明白了。
溺殺女嬰竟然稱不上狠毒或者不狠毒,很多人都視為理所當然。乃因男孩不僅可以傳宗接代,而且長大後事家裏的重要勞動力,娶妻生子都是為家裏添加人口。而女孩不一樣,長大後幹活不如男孩有力氣,還要嫁到別人家去操勞家務生兒育女,說不定娘家還要陪送一副嫁妝,等於家裏白養活了,養活都是替別人家養活的。
是愚昧?還是無知?或者是被貧困的生活所迫?
他們家牆高院深,廚房又是青磚瓦房,燉肉的香氣傳不到外麵去,秀姑覺得公爹和丈夫建房時肯定想到了這一點,他們家殺豬,比別人吃肉的次數多。因此,顯然二嬸不是聞香而來,而是惦記著老張昨日從蘇裏長家拎回來的肉。
秀姑的不悅不是針對孩子,而是針對張二嬸,也就是老張繼母二弟的妻子,雖是同一支的血脈至親,但和老張家的情分遠不如四叔家和三堂叔家。
眼前的孩子是張二嬸的孫子,名字依次為大蛋、二蛋、三蛋、四蛋,最大的大蛋不過十歲上下,小的四蛋僅有三四歲,他們這樣的孩子平時吃到的油水少,聞到哪家燉肉的香味難免嘴饞想吃,守在別人家裏或是門口看著別人燉肉,能吃到一塊或者喝一口肉湯就覺得很滿足了,大部分人家都不會感到厭煩,畢竟自己家也有孩子。
可是,在別人家燉肉時,很少有大人帶孩子上門。
張二嬸有五個兒子一個女兒,小兒子尚未娶親,上頭四個兒子生了八個孫女和四個孫子,隻存活了兩個孫女,此時帶來的都是孫子,孫女沒這個待遇。
“大娘,俺想吃肉!”三蛋吸了吸鼻子,將流到人中的鼻涕吸到鼻子裏,臉蛋凍得發紅甚是凍裂了雙頰,鼻涕再流出來時伸袖子蹭了蹭,將鼻涕蹭到衣袖上,袖口和褂襟烏漆墨黑,堪比擦鏊子的油布靠子了,四個孩子都一般無異,毫無差別,滿頭滿身都是雪花。
秀姑瞧得惡心至極,險些嘔吐出來。
冬天清閑得很,這二嬸和幾個堂弟妹怎麽照顧孩子的?孩子比泥猴兒還髒!出來也不說戴個鬥笠。就算村裏孩子都不愛幹淨,可是家裏有女人,很少有孩子髒到這種地步。
“大娘,俺想吃肉,俺想吃肉。”二蛋說。
“大娘……”這是大蛋。
“大娘,阿奶說,來你們家就有肉吃了,我來了,你快給我肉吃吧!”上頭三個孩子隻說要吃肉,唯獨四蛋年紀小,奶聲奶氣地說出了他們今天上門的緣由。
四個孩子圍著秀姑,七嘴八舌,甚至四蛋伸出雙手抱住秀姑的腿,急得快哭了。
“大娘!”
這種被強迫的感覺非常不好,秀姑不由得輕輕攏住眉頭。
廚房距離大門比較近,老張和壯壯坐在灶台前烤著火,吃著牛雜湯,因秀姑煮湯時沒放鹽,他們自個兒按照喜好灑了點鹽進去,老張碗裏灑了一把辣椒粉,爺倆吃得滿頭大汗。
聽到門前的聲音,壯壯眉頭糾結在一起,不滿地噘嘴道:“二奶奶太壞了,娘還沒咱們家時,二奶奶就跟我說有了後娘,爹就不疼我了,就像太爺爺那樣,隻疼後娘生的弟弟妹妹。我才不信她的話呢,爹和阿爺都告訴我說有了娘還會疼我,也會讓娘疼我,所以我不想給二奶奶吃。”他性格並不小氣,隻說不給張二嬸,卻沒說不給四個堂兄弟。
“乖,壯壯最乖了,咱們不能信了別人的挑撥離間。你娘沒來時就很疼你,來了咱們家就更疼你了,你二奶奶的話都是放屁!”自個兒丈夫就是後娘養的,倒來教壞壯壯,老張咬著牙,眼裏透出一股淩厲,“你慢慢吃,別燙著,阿爺出去一趟。”
他拿了一個粗瓷大碗,盛了半碗湯,抓了一把切好的牛雜放進去,端到門口,“大蛋、二蛋、三蛋、四蛋,來大爺爺這裏,大爺爺給你們吃肉。”
四個孩子立刻興高采烈地圍了上來。
老張彎下腰先塞了一塊牛雜給大蛋,接著給二蛋、三蛋、四蛋,輪流來。門口特別冷,沒多久牛雜湯的溫度就降下來了,一人喂了三四塊牛雜,然後分喝掉半碗湯,個個眉開眼笑。
“他二嬸,快帶孩子家去,外頭冷得很,別凍著,瞧這幾個孩子的臉蛋子,凍得都快裂開了,難道你們不心疼?”老張站起身,手裏隻剩空碗,仿佛沒看見張二嬸看著孩子吃肉喝湯流口水的樣子,心裏冷笑,真以為帶著孩子來,秀姑臉皮薄不好意思,就會讓她跟著喝湯吃肉?不可能!有些人就是愛得寸進尺,決不能縱容這種歪風邪氣。
秀姑接口道:“可不是,孩子吃過了,二嬸還沒吃飯吧?我們就不虛留你了。”
饒是張二嬸厚臉皮,也不好意思說自己想在他們家吃肉喝湯,單獨麵對秀姑她可能就說出口了,可惜門口佇立著一個老張,他們村沒人不怕的老張。
壯壯早上隻吃了牛雜湯,秀姑知他心心念念想吃牛肉,本想中午切點熟牛肉和白菜一起炒了,加水慢燉,味道很不錯,誰知經曆了張二嬸這一出,老張就叮囑她道:“中午別燉牛肉了,用素油炒點白菜蘿卜,你二叔家那幾個小子肯定會上門。”
老張對幾個孩子沒惡感,也不是小氣,就是不想縱容他們。一次兩次就算了,家裏不差那一兩塊肉,若是他們嚐到了甜頭,天天來他們家,媳婦不煩他都煩了。自己死了的爹就是殺豬的,給他那三個兒子留下不少家底,老二家要是窮得吃不上飯,他不介意搭把手,可是他們家明明過得比老四家強了不少,一個月能吃一回肉,炒菜用的是豬油。
四個孩子中午果然默默地來了,看到菜碗裏的蘿卜絲和燉白菜,他們很失望。
各家大多數都是蒸煮,鮮少炒菜,凡是有條件炒菜的,都用葷油,也就是豬油,素菜葷炒,就是指這個,素油很難買到,而且價錢和豬肉等價,不如葷油炒菜好吃,所以他們家用素油炒的白菜蘿卜無法引起幾個孩子的食欲。
“大娘,你咋不做肉呢?”三蛋不滿地嘟嘴,滿臉指責。
大蛋到底大了幾歲,臉上帶著幾分羞色。
秀姑不至於和一個孩子計較,淡笑道:“三蛋,你想吃肉,叫你奶奶去買,蘇裏長家的牛肉還沒賣完,大娘家最近沒殺豬,家裏可沒有豬肉可以做給你們吃。”孩子怎麽吵著要吃肉,讓張二嬸煩惱去吧!二嬸這般對他們家,她不用客氣,也不用感到過意不去。
他們回去怎麽跟長輩學舌,秀姑一點都不在意。
麵對這樣的孩子,家家戶戶都這麽做。大部分人家一年到頭沾不到葷腥,根本舍不得把肉和肉湯給別人家的孩子吃,願意給孩子一兩片肉吃一兩口肉湯喝的都是殷實之家,算是很大方了,可也經不起孩子每次聞到肉香就上門,都用這種方法應付。
大蛋兄弟幾個失望離去,秀姑等他們走遠了,忙把早上剩的湯熱了熱,又切了些熟牛肉和牛雜放進去,湯燒開後,連湯帶肉一起盛出來。
吃到念了一夜半天的牛肉,壯壯很滿足,遺憾的是牛肉沒有油炒的好吃。
次日,大雪逐漸轉小,仍然很冷,積雪難化,少有人出村,少有人進村,偶有走動也都是鄰村,居住在山村裏的人們更加得不到外麵的消息了。
秀姑估算不出張碩的行程,不知他行到哪個地界了,憂心不已,悶悶地繡了一會兒經書,難以靜下心,索性拿起針線給家人做新年穿的衣裳,也就是罩在棉衣外的衣褲,而非棉衣。冬衣棉鞋早在秋末就做好了,一人一身,皮衣則是得了袁家的皮子後才做,業已完成。
壯壯坐在她腳邊,一邊烤火,一邊讀書,冬天墨汁結冰,離開火盆就練不成字。
而老張則坐在他們娘兒倆火盆的對麵拿刀子刻鞋底,就是用來做毛甕的鞋底。
毛甕就是木屐中的一種,也可以說是草鞋的一種,又叫毛翁或者毛窩,都是鄉下俗語,也有叫蘆葦鞋。木頭刻的鞋底,前後鞋跟很高,中間挖空,鞋底的周邊用錐子鑽孔,孔中插入柔軟的蘆葦花莖,在木鞋底上編織出完整的鞋幫,編得非常結實,密不透風,然後擁麻繩沿著鞋底的四周牢牢打結,縫緊,插腳的鞋口也要弄得平整。雨雪天家家戶戶都會穿這樣的毛甕鞋,穿的時候裏頭填充一些揉軟的麥瓤或者蘆葦花,保暖又防水防雪。
老張近日已經刻了三雙半鞋底,這是最後一隻。四雙鞋底中是兩大兩小,大的是他和張碩的,最小的是壯壯的,另一雙是秀姑的,深秋時家裏割了不少連莖一起的蘆葦花,他手指靈活,刻完鞋底用錐子鑽孔,很快就編織出小半個鞋幫。
“壯壯娘,阿碩聰明著,有力氣又有把式,一定會平平安安回來。他光說和天瑞明堂三人上路,實際上和你雲三叔一起出事的有二掌櫃和好些夥計,人死為大,有這樣的一次機會,他們的家人肯定都會跟著一起去,二三十個人,途中相互照應。”老張看出了秀姑的焦慮,開口寬解,卻沒提行走在外的艱難,更沒說自己也擔心張碩等人的回程。
秀姑歎道:“隻盼著一切如爹所言。”最好不要打仗,更不要在張碩出門途中發生戰亂,這樣,在家的他們擔心張碩,行走在外的張碩擔心家裏,兩邊都不好受。
一直沒有打仗的消息傳來,秀姑暗暗慶幸,祈禱不要打起來。
“碩哥媳婦,碩哥媳婦,把你家碓窩子借我使使!”張三嬸一陣風似的跑進來,手裏拎著一籃子幹辣椒,腳下踩著毛甕鞋,落地有聲。
秀姑答應一聲,忙陪著她去廚房裏間,揭開碓窩上麵的蓋簾,又取了一個小凳子給她。
望著廚房裏間大大小小數十個缸、壇、罐、甕占據了一多半空間,張三嬸羨慕得不得了,“碩哥媳婦,你到底是勤快人,瞧這封好的壇子罐子,廚房的裏裏外外打掃得幹幹淨淨,灶台上都不見油漬,俺家你弟妹要有你一半勤快,我就不惱了。”
秀姑抿嘴一笑,把石杵遞給她。
“你家碓窩咋收進屋裏來了?我在門口瞅了半天沒瞅見,要是你不在家,旁人想用怕都沒法子用了。”張三嬸接過石杵問道。
“這不是下雪天嗎?碓窩上頭蓋著蓋簾,哪敢放在外頭?冷天在外頭用碓窩那可真是受罪,我近來都在家裏不出門,不會沒法子借用。再說,以前碓窩放在門口,杵卻在俺家院子裏,沒有石杵也用不得啊。”
“不一樣,沒你家的杵,去別人家借唄,光有杵沒有碓窩的人家多了。”
秀姑笑道:“這倒是實話。”有些人來借他們家碓窩,都是自個兒帶杵。
張三嬸坐在碓窩前,見碓窩裏頭擦洗得非常幹淨,也沒有水跡,又讚歎了兩句,抓了兩把摘去辣椒梗的幹辣椒,慢慢地搗了起來,粗粗搗碎會,再放兩把辣椒。
她一麵忙活,一麵說道:“碩哥媳婦,你公爹啥時候殺豬跟俺說一聲,把板油都留給俺,俺打算熬些豬油,到時候得分你堂弟和堂妹家一些,剩下的一半留著炒菜,一半做成辣椒油,下麵條的時候挖一點辣椒油化在麵條裏,噴香,能辣出一身汗來!”
“等天氣暖和些,如今下雪,我不放心我公爹進城。”生意是有點影響,可是追根究底卻是秀姑不放心,積雪尺許,路不好走,若是像蘇裏長家那樣翻了車,她怎麽向張碩交代?
錢固然是好東西,可錢是永遠賺不完的,不能為了錢就罔顧安危。
張三嬸怔了怔,忍不住有些羨慕老張,真不知道他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兒媳婦一個賽一個地孝順,要是她家遇到這種事,她那幾個兒媳婦不得鬧翻了天,畢竟殺一頭豬能賺一兩百個大錢,比種地強多了,誰舍得放棄?
目光輕輕掠過秀姑小腹,張三嬸認真地道:“碩哥媳婦,你如今就差個孩子了,你家日子過得好,趁著年輕身子骨好,早些生個孩子,就圓滿了。”
“孩子隨緣。”秀姑紅暈滿臉,她剛剛進門,跟前有個壯壯,倒也不急於要孩子,何況在這個時代,孩子真的是隨緣,她成親至今還沒有身孕,可見緣分還沒到。她成親前看過大夫,複診時請教過,身體很好,不用擔心子嗣方麵。
“對,你是緣分還沒到,俺家你堂妹紅花成親三年後才懷上,這幾天就要生了,咱不急,不急。生在冬天好啊,家裏活計清閑,坐月子能坐到滿月,好好保養身體,而且天氣不熱。我就說你妹子懷得日子好。”張三嬸無意糾結於此,隨後轉移話題道。
“紅花快生了?恭喜,恭喜。”
“恭喜啥啊?還不知道是男是女呢,我啊,隻盼著她能生個大胖小子。”張三嬸一張臉笑開了花,話雖這麽說,但是女兒第一次生孩子,不管男女她都高興,先生兒子自然是最好了,生女兒就是先開花後結果,隻要能生就好,免得她婆婆瞧著女兒橫挑鼻子豎挑眼。
秀姑的子女緣分沒到,翠姑和小沈氏的緣分卻到了。
周家孫輩早就孫子孫女好幾個,對於小沈氏懷孕,除了周惠高興外,其他人都沒有反應,該做的活計小沈氏一樣都不少做。
相比周家的平淡,蘇三嬸歡天喜地,恨不得昭告天下。
她特意跑到秀姑跟前炫耀,“秀姑呀,你翠姑妹妹都有了,你啥時候有消息啊?哎喲喲,你都不知道我那女婿稀罕你妹妹的模樣兒,真是捧在手心裏了。我瞧你單薄得很,莫不是張家舍不得給你好飯菜吃吧?你得養得壯一些,才好懷胎。”
同一年出嫁,翠姑和小沈氏一前一後懷孕,許多人的眼睛都盯上了秀姑的肚子。算算日子,小沈氏剛進門就懷上了,秀姑出嫁都半年多了,怎麽還沒動靜?
秀姑啼笑皆非。
蘇家人知曉當初宋大夫的話,很是沉得住氣。
可是,麵對蘇三嬸天天說起翠姑天天想著酸東西吃,喜得苗雲高興不已,又說苗雲為了獎賞翠姑,給她打了一對金耳環,蘇母的臉色就很不好看了。
老張聽說後,直接對秀姑道:“壯壯娘,咱們別和他們一般見識,嘴巴長在他們的臉上,他們愛怎麽說就怎麽說,咱們該怎麽過日子就怎麽過日子,等阿碩回來。”他都不開口催促,怕兒媳婦有心事,別人急什麽急?真是吃飽了撐的。
見張家和蘇家都沒反應,其他人議論兩句,有那記性好的突然想到上回米氏被揍的場景,立刻就不敢再提了,反而說起張三嬸快臨盆的閨女紅花,猜測生男生女。
秀姑知道紅花快到臨盆的日子了,張三嬸還托她攢雞蛋呢。
沒兩日,她就聽說紅花生了,是個女孩。
她忙裝好張三嬸說好的五十個雞蛋,打算給她送去,緊接著就又聽到一個消息,說紅花的閨女才落草就被她婆婆摁在馬桶裏溺死了!
溺死了?沒聽錯吧?
秀姑雙眼圓睜,不敢置信地望著把消息告訴她的張三嬸二兒媳金氏,她是來拿張三嬸讓秀姑攢的雞蛋,嘴裏不滿地抱怨道:“到底是親閨女,跟媳婦不一樣,不過生了一個賠錢貨,俺娘竟然要送一百個雞蛋和兩斤紅糖,還有好幾斤饊子給紅花。俺生大柱子時,一共才吃了不到三十個雞蛋,就是這樣,還跟要了俺娘的命一樣。”
金氏越說越不滿,幸虧女嬰被溺死了,他們家不用花錢買東西送去。
“孩子被溺死,紅花怎麽樣了?沒人去替紅花做主?”那可是活生生的一條命啊。
金氏伸手拿過秀姑挎在臂彎裏的籃子放在地上,仔細清點雞蛋的數目,一對一對放進自己帶來的籃子裏,不以為然地道:“有什麽好做主?賠錢貨死就死了,留著白費糧食而已。”
秀姑眉頭一皺,眼裏的驚駭尚未褪盡,不悅地道:“弟妹,你也是個女人,何苦說同為女兒身的小女嬰是賠錢貨?豈不是也貶低了自己?那可是紅花十月懷胎生的孩子,怎麽到了你嘴裏,被溺死竟然是一件普通不過的小事?”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紅花婆婆自己就是個女人,何以如此狠心?金氏又何以這般輕描淡寫?難道她們就沒想過,自己落草時麵對這樣的遭遇是如何下場?
“本來就很平常啊,大嫂,你大驚小怪幹什麽?”金氏奇怪地看著秀姑,有些不理解秀姑的憤怒,“大嫂,你二叔家我二大爺家不是生了八個孫女嗎?其中有四個剛落草就被二大娘溺死了,後來又有兩個長到三五歲沒站住腳,如今隻剩兩個,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啊!”
聽了這番話,秀姑突然覺得渾身無力。
查看完原身的記憶,她隱約有些明白了。
溺殺女嬰竟然稱不上狠毒或者不狠毒,很多人都視為理所當然。乃因男孩不僅可以傳宗接代,而且長大後事家裏的重要勞動力,娶妻生子都是為家裏添加人口。而女孩不一樣,長大後幹活不如男孩有力氣,還要嫁到別人家去操勞家務生兒育女,說不定娘家還要陪送一副嫁妝,等於家裏白養活了,養活都是替別人家養活的。
是愚昧?還是無知?或者是被貧困的生活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