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隻是傳言, 但也未必是空穴來風”,沈湛道,“我上次入宮給太後請安時,聽容華公主盛讚慕安兄,說他溫文爾雅,玉樹臨風”, 他將自己刨除, 感歎著道, “我還是第一次聽公主這樣賞讚一名男子。”
溫蘅聞言更是驚訝, 她怎麽也想象不出容華公主鍾情哥哥的樣子, 更是想象不出容華公主與哥哥在一起是何模樣, 哥哥那性情, 也許還是溫柔些的女子,比較般配吧……
沈湛默默嚼咽了一筷鮮蘑菜心,靜看著妻子神色問道:“……這事, 你怎麽看?”
溫蘅道:“難以置信”, 她怎麽想怎麽覺得容華公主與哥哥性情不投, 她原還以為哥哥真要做了裴相的女婿, 要娶了那位溫柔賢淑的裴三小姐,還以為自己不久之後,就要多一位溫柔可親的嫂嫂了……
如此一想,溫蘅不由為婚事告吹的哥哥感到惋惜,沈湛看妻子神色惋惜,又默默夾了一筷菜心, 口中無聲嚼著,心中迷茫有如亂麻,理不清楚……
……慕安兄的“別有用心”是真的,種種可疑之事是真的,避孕藥丸的存在是真的,妻子的有意欺瞞,也是真的……
……但,同時,妻子對“悖逆倫常”之事的反感,不似作偽,對慕安兄婚事告吹的惋惜,也不似作偽……
沈湛心裏頭琢磨不出個所以然來,隻是越想越亂,他甚至有點忍不住,想要直接開口問問妻子,可話到喉邊,卻又說不出來,隻是又夾了一筷鮮嫩的菜心,放到妻子麵前的小碟中,輕道:“嚐嚐這個,鮮得很。”
整座京城都已入夜,因是嚴寒冬日,路邊攤販極少,行人頂著冷風,步履匆匆地往家中趕,誰也不知擦肩而過的那輛普通青布馬車裏,端坐著當朝天子。
皇帝人倚坐在馬車內,心裏想著不久前從裴相那兒聽到的容華相中溫羨一事,怎麽想,怎麽覺得不可思議。
他前段時間病了一場,積了不少朝事下來,這些天,一直在忙著處理,無暇聽底下探聽的消息,竟不知,他這妹妹,還生出了這心思來……
雖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但這……這情,到底是從哪處旮旯角,給拐出來的……
皇帝細思妹妹性情,總覺此事另有蹊蹺,他一時不明所以,且先擱下,心中盤算起另一件事來。
一朝門庭顯赫,一朝亂葬荒山,定國公謀逆被誅一案發生時,他還隻是個繈褓中的嬰兒,其中內情,漸漸長大後,才從他人口中得知,老武安侯與華陽大長公主,正是在此事後,漸受父皇倚重,權勢愈盛。
父皇臨終之際,留老武安侯與裴相在側,言稱“托孤”,老武安侯與裴相自然跪地表忠,發誓赤膽忠心日月可鑒,將竭力輔佐太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父皇靜聽他二人說完,又屏退他們,隻留他單獨說話,囑咐了一應朝事後,最後問他,日後要做個怎樣的皇帝。
他當時回道:“兒臣施以仁政治天下。”
父皇聞言淡淡笑了一聲,“仁治天下,天下歸心,但當皇帝,隻守著仁義不成,有時候,心也要夠狠,心不狠,金鑾寶座,就坐不穩,帝位不穩,則江山不穩,風雨飄搖,生靈塗炭。”
言止此處,父皇薄涼的目光,落在他的麵上,一字字沉聲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他能感覺到,父皇話中有話,似還有未盡之語,但也不想再對他說,他也能感覺到,父皇看他的目光中,隱有一絲失望,或還有其他,但他不敢奢望。
他與父皇之間的父子關係,從小到大,都像是一道繃得筆直的琴弦,緊張幹冷,即便他做了太子,這樣的狀態,也沒有絲毫改變,直到父皇駕崩,這弦猝然斷了,父皇離開人世,留他一人,手裏握著斷弦,至今悵惘難消。
他很少想起父皇,但每次想起,心情都很是複雜難言,猶記得在南書房念書時,一次秦貴妃所生的五皇子,言辭侮辱他母親,他氣不過,忍不住與五皇子扭打起來,父皇聞訊趕到後,問都不問,就直接甩了他一巴掌。
父皇平日對他冷淡,幾是不聞不問,偶爾來母親這裏,同他說幾句話,也隻是問問學業而已,母親安慰他不要太在意皇家的父子之情,他本也習慣了父皇待他的冷淡態度,可這不問緣由的一巴掌,還是讓年幼的他,感到委屈難受,回去蒙躲在被子裏,哭了一場。
兩天後,父皇夜裏來母親的雲光殿,問他“怨父皇嗎”,他嘴上說“兒臣不敢”,可心中的怨氣,故意流露在語氣中,絲毫不加掩飾,心中氣鼓鼓地想,大不了就再挨一頓打,反正他這個兒子,在父皇那裏,什麽都不是。
但父皇聽了他這充滿怨氣的一句“兒臣不敢”,也沒再動手,隻是冷笑一聲,擺擺手,讓他退下。
第二天早上,他在庭中練習射箭時,忽然覺得背後有人在盯著他看,轉看過去,竟是負手站在廊下的父皇。
他手持弓箭,如儀行禮,父皇冷冷道:“握弓無力,射箭不穩,難怪無一箭能中靶心。”
說罷自他手中拿過弓箭,張弓搭箭,連射三支,三箭都正中靶心,最後一箭甚至穿透了箭靶,“奪”地一聲釘在後頭紅木上。
從前,父皇問一句,他才答一句,言辭間總是恭恭敬敬的,不敢有絲毫逾越,可那一日,也許是長期被忽視所積攢的失落,與前幾日被摑打的委屈難受,一起堆積起來,攪得他心裏怨氣難忍,竟忍不住主動開口道:“兒臣尚且年幼,力有不足,等兒臣長大了,也可以像父皇一樣,正中靶心,射穿箭靶!”
父皇沒對他這番“宣言”加以褒貶,隻是問他,“為什麽和你五哥打架?”
他如實道:“五皇兄辱罵兒臣的母親。”
父皇淡淡看他,“就為這個?”
他梗著脖子道:“就為這個!誰也不能侮辱兒臣的母親!!”
他知道父皇有多偏愛秦貴妃所生的兩名皇子,嚷完這話,就等著再挨一巴掌,可父皇隻是平靜地看了他一會兒,沒再說什麽,冷笑一聲,提步走了。
臨終之際,父皇又同他提起了這件事,再次問他,“怨父皇嗎?”
十三歲的他不說話,隻是心情複雜地望著龍榻上病重的男子,曾經那樣高大英武,如高山般令他仰望,如今卻被病痛折磨地身形清瘦、麵色蒼白,說話的聲音,亦是虛弱乏力。
父皇看他不回答,唇際浮起虛緲的笑意,“朕小時候也被父皇打過,後來,也登上了帝位。”
啞聲說了這一句後,父皇不再看他,隻輕道:“下去吧,請你母妃進來。”
他垂首恭聲道“是”,將走時,又聽父皇低低說了一句,“好好孝順你的母親,她是柔善之人,不該經受任何風浪,你要盡心侍親,保她餘生,安樂無憂。”
父皇駕崩,母後成為太後,他成了大梁朝新的江山之主,登基那一天,他身穿帝袍,端坐金鑾寶座,高高在上地看著以老武安侯和裴相為首的眾臣,朝他三叩九拜時,心中一瞬間似乎想到很多,史書上曆朝曆代的權勢鬥爭,父皇臨終所說的“心狠位穩、不拘小節”,心海在那一刻似如浪潮翻湧不停,但又像是風煙掠過,什麽也沒有落在心底,隻是將目光看向了殿中的明郎。
按製,也隻是十三歲少年的明郎,並非朝臣,無品在身,不該來這金鑾殿上,但他為他破例,特地準他與眾臣一同參拜,隻因昨夜,他們已經約好,此生君臣一心,共守大梁江山。
父皇臨終前看他的目光,也許真的隱含著失望,他也的確不夠心狠,這幾年來,一直循序漸進,平和地打壓華陽大長公主的勢力,一點點地褫奪她手中的權勢,而不是大刀闊斧地雷厲風行,弄到不見血無法收場的地步。
他不能將武安侯府血淋淋地連根拔起,為了明郎,為了皇後。
他知道,他的這份心,明郎明白,正如明郎當初自請外放,其實是在向他表明,雖為人子,但並不與生母華陽大長公主同一戰線,他也明白一樣。
他與明郎之間,彼此信任,許多事無需多說,心照不宣,隻有一件事,明郎被瞞在鼓中,也隻有這一件,他對不住明郎,每每想起,總有無盡愧疚上湧,但伴隨這愧疚上湧的,是無法壓製的情意,愈是克製,愈是洶湧。
如何是好……
朝堂之事,他可以設法尋個折中之道,可是個人私情,滿得要溢,隻能進退,如何折中?!
溫蘅,沈湛,這兩個名字,如在天平兩端,若說原先他還自以為天平在他心中是對等相平的,如今的皇帝,已能感受到,天平在往何處傾斜……
這趨勢太過危險,若任之發展下去,他會不受控地做出些什麽來,皇帝不敢深想。
作者有話要說: 鋪了幾章伏筆,下麵溫父上線,女主的身世往上浮了,各種熱鬧要開始了
溫蘅聞言更是驚訝, 她怎麽也想象不出容華公主鍾情哥哥的樣子, 更是想象不出容華公主與哥哥在一起是何模樣, 哥哥那性情, 也許還是溫柔些的女子,比較般配吧……
沈湛默默嚼咽了一筷鮮蘑菜心,靜看著妻子神色問道:“……這事, 你怎麽看?”
溫蘅道:“難以置信”, 她怎麽想怎麽覺得容華公主與哥哥性情不投, 她原還以為哥哥真要做了裴相的女婿, 要娶了那位溫柔賢淑的裴三小姐,還以為自己不久之後,就要多一位溫柔可親的嫂嫂了……
如此一想,溫蘅不由為婚事告吹的哥哥感到惋惜,沈湛看妻子神色惋惜,又默默夾了一筷菜心, 口中無聲嚼著,心中迷茫有如亂麻,理不清楚……
……慕安兄的“別有用心”是真的,種種可疑之事是真的,避孕藥丸的存在是真的,妻子的有意欺瞞,也是真的……
……但,同時,妻子對“悖逆倫常”之事的反感,不似作偽,對慕安兄婚事告吹的惋惜,也不似作偽……
沈湛心裏頭琢磨不出個所以然來,隻是越想越亂,他甚至有點忍不住,想要直接開口問問妻子,可話到喉邊,卻又說不出來,隻是又夾了一筷鮮嫩的菜心,放到妻子麵前的小碟中,輕道:“嚐嚐這個,鮮得很。”
整座京城都已入夜,因是嚴寒冬日,路邊攤販極少,行人頂著冷風,步履匆匆地往家中趕,誰也不知擦肩而過的那輛普通青布馬車裏,端坐著當朝天子。
皇帝人倚坐在馬車內,心裏想著不久前從裴相那兒聽到的容華相中溫羨一事,怎麽想,怎麽覺得不可思議。
他前段時間病了一場,積了不少朝事下來,這些天,一直在忙著處理,無暇聽底下探聽的消息,竟不知,他這妹妹,還生出了這心思來……
雖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但這……這情,到底是從哪處旮旯角,給拐出來的……
皇帝細思妹妹性情,總覺此事另有蹊蹺,他一時不明所以,且先擱下,心中盤算起另一件事來。
一朝門庭顯赫,一朝亂葬荒山,定國公謀逆被誅一案發生時,他還隻是個繈褓中的嬰兒,其中內情,漸漸長大後,才從他人口中得知,老武安侯與華陽大長公主,正是在此事後,漸受父皇倚重,權勢愈盛。
父皇臨終之際,留老武安侯與裴相在側,言稱“托孤”,老武安侯與裴相自然跪地表忠,發誓赤膽忠心日月可鑒,將竭力輔佐太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父皇靜聽他二人說完,又屏退他們,隻留他單獨說話,囑咐了一應朝事後,最後問他,日後要做個怎樣的皇帝。
他當時回道:“兒臣施以仁政治天下。”
父皇聞言淡淡笑了一聲,“仁治天下,天下歸心,但當皇帝,隻守著仁義不成,有時候,心也要夠狠,心不狠,金鑾寶座,就坐不穩,帝位不穩,則江山不穩,風雨飄搖,生靈塗炭。”
言止此處,父皇薄涼的目光,落在他的麵上,一字字沉聲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他能感覺到,父皇話中有話,似還有未盡之語,但也不想再對他說,他也能感覺到,父皇看他的目光中,隱有一絲失望,或還有其他,但他不敢奢望。
他與父皇之間的父子關係,從小到大,都像是一道繃得筆直的琴弦,緊張幹冷,即便他做了太子,這樣的狀態,也沒有絲毫改變,直到父皇駕崩,這弦猝然斷了,父皇離開人世,留他一人,手裏握著斷弦,至今悵惘難消。
他很少想起父皇,但每次想起,心情都很是複雜難言,猶記得在南書房念書時,一次秦貴妃所生的五皇子,言辭侮辱他母親,他氣不過,忍不住與五皇子扭打起來,父皇聞訊趕到後,問都不問,就直接甩了他一巴掌。
父皇平日對他冷淡,幾是不聞不問,偶爾來母親這裏,同他說幾句話,也隻是問問學業而已,母親安慰他不要太在意皇家的父子之情,他本也習慣了父皇待他的冷淡態度,可這不問緣由的一巴掌,還是讓年幼的他,感到委屈難受,回去蒙躲在被子裏,哭了一場。
兩天後,父皇夜裏來母親的雲光殿,問他“怨父皇嗎”,他嘴上說“兒臣不敢”,可心中的怨氣,故意流露在語氣中,絲毫不加掩飾,心中氣鼓鼓地想,大不了就再挨一頓打,反正他這個兒子,在父皇那裏,什麽都不是。
但父皇聽了他這充滿怨氣的一句“兒臣不敢”,也沒再動手,隻是冷笑一聲,擺擺手,讓他退下。
第二天早上,他在庭中練習射箭時,忽然覺得背後有人在盯著他看,轉看過去,竟是負手站在廊下的父皇。
他手持弓箭,如儀行禮,父皇冷冷道:“握弓無力,射箭不穩,難怪無一箭能中靶心。”
說罷自他手中拿過弓箭,張弓搭箭,連射三支,三箭都正中靶心,最後一箭甚至穿透了箭靶,“奪”地一聲釘在後頭紅木上。
從前,父皇問一句,他才答一句,言辭間總是恭恭敬敬的,不敢有絲毫逾越,可那一日,也許是長期被忽視所積攢的失落,與前幾日被摑打的委屈難受,一起堆積起來,攪得他心裏怨氣難忍,竟忍不住主動開口道:“兒臣尚且年幼,力有不足,等兒臣長大了,也可以像父皇一樣,正中靶心,射穿箭靶!”
父皇沒對他這番“宣言”加以褒貶,隻是問他,“為什麽和你五哥打架?”
他如實道:“五皇兄辱罵兒臣的母親。”
父皇淡淡看他,“就為這個?”
他梗著脖子道:“就為這個!誰也不能侮辱兒臣的母親!!”
他知道父皇有多偏愛秦貴妃所生的兩名皇子,嚷完這話,就等著再挨一巴掌,可父皇隻是平靜地看了他一會兒,沒再說什麽,冷笑一聲,提步走了。
臨終之際,父皇又同他提起了這件事,再次問他,“怨父皇嗎?”
十三歲的他不說話,隻是心情複雜地望著龍榻上病重的男子,曾經那樣高大英武,如高山般令他仰望,如今卻被病痛折磨地身形清瘦、麵色蒼白,說話的聲音,亦是虛弱乏力。
父皇看他不回答,唇際浮起虛緲的笑意,“朕小時候也被父皇打過,後來,也登上了帝位。”
啞聲說了這一句後,父皇不再看他,隻輕道:“下去吧,請你母妃進來。”
他垂首恭聲道“是”,將走時,又聽父皇低低說了一句,“好好孝順你的母親,她是柔善之人,不該經受任何風浪,你要盡心侍親,保她餘生,安樂無憂。”
父皇駕崩,母後成為太後,他成了大梁朝新的江山之主,登基那一天,他身穿帝袍,端坐金鑾寶座,高高在上地看著以老武安侯和裴相為首的眾臣,朝他三叩九拜時,心中一瞬間似乎想到很多,史書上曆朝曆代的權勢鬥爭,父皇臨終所說的“心狠位穩、不拘小節”,心海在那一刻似如浪潮翻湧不停,但又像是風煙掠過,什麽也沒有落在心底,隻是將目光看向了殿中的明郎。
按製,也隻是十三歲少年的明郎,並非朝臣,無品在身,不該來這金鑾殿上,但他為他破例,特地準他與眾臣一同參拜,隻因昨夜,他們已經約好,此生君臣一心,共守大梁江山。
父皇臨終前看他的目光,也許真的隱含著失望,他也的確不夠心狠,這幾年來,一直循序漸進,平和地打壓華陽大長公主的勢力,一點點地褫奪她手中的權勢,而不是大刀闊斧地雷厲風行,弄到不見血無法收場的地步。
他不能將武安侯府血淋淋地連根拔起,為了明郎,為了皇後。
他知道,他的這份心,明郎明白,正如明郎當初自請外放,其實是在向他表明,雖為人子,但並不與生母華陽大長公主同一戰線,他也明白一樣。
他與明郎之間,彼此信任,許多事無需多說,心照不宣,隻有一件事,明郎被瞞在鼓中,也隻有這一件,他對不住明郎,每每想起,總有無盡愧疚上湧,但伴隨這愧疚上湧的,是無法壓製的情意,愈是克製,愈是洶湧。
如何是好……
朝堂之事,他可以設法尋個折中之道,可是個人私情,滿得要溢,隻能進退,如何折中?!
溫蘅,沈湛,這兩個名字,如在天平兩端,若說原先他還自以為天平在他心中是對等相平的,如今的皇帝,已能感受到,天平在往何處傾斜……
這趨勢太過危險,若任之發展下去,他會不受控地做出些什麽來,皇帝不敢深想。
作者有話要說: 鋪了幾章伏筆,下麵溫父上線,女主的身世往上浮了,各種熱鬧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