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五彩後,餘念娘進出放心許多,衛老太太對此並未多說什麽,隻對餘念娘道:“既然她感恩願意跟著你,那就留著吧。”
背地李氏卻悄悄對衛夫人道:“……瞧這多有主意,連老太太都瞞著,自個兒去外麵買了下人,顯得咱們將軍府多虧待她似的。幸好她和咱們其宇現在沒什麽關係,不然大嫂以後你可有得愁呢!”
衛夫人最煩李氏拿衛其宇和餘念娘的婚約說事,她繃著臉看著李氏:“弟妹這話可說岔了,餘姑娘的兩個下人都是她自個兒給的月錢,現在她想多買一個丫頭將軍府自是管不著。再者,她和咱們將軍府沒有任何關係,之前婚約的事都是誤會,這也是她自己承認的。所以,弟妹以後不要再提這個。”
李氏心中暗笑,麵上歉意的道:“哎喲,我不知道大嫂不喜歡聽這個,既然大嫂不喜歡,那我以後不說就是了。”
過了幾日,佟伯爺夫人遞了拜貼親自來看望衛老太太,作陪的除了衛夫人和李氏,還有衛其雪衛其嬌。
兩日後,府中就傳出消息,衛其雪定下欽天監監正魏大人的孫子,佟貴妃的侄子魏潛,兩家已經相互交換了庚貼。
衛鴻峰和李氏十分高興。
魏府雖不興旺,但有了佟貴妃他們這算是高攀了。
考慮到衛鴻峰馬上就要去往四川上任,衛夫人提議在衛鴻峰走之前,將兩人的親事訂下。
魏府對此毫無異議,小定那日將軍府請了幾個相熟的人到府上吃酒,魏老太太派人送了一套罕見的翡翠頭麵過來,給足了衛其雪麵子。
衛其雪的婚事定下,子女中隻剩衛其嬌的終身大事還沒著落,沒有了衛鴻峰幫忙,李氏也感覺輕鬆了一些。
衛其雪小定後第二日,衛鴻峰就急匆匆的去了四川。
李氏帶著衛其雪兩姐妹站在將軍府外看著越走越遠的馬車,眼圈都紅了。
接連兩三日,李氏情緒都很低落,衛老太爺當年出征的時候衛老太太也是隻身一人擔起整個衛府,孤兒寡母的幾個留在家中,那種孤獨寂寞的滋味她也嚐過,李氏自嫁給衛鴻峰便一直跟著,這樣突然分開,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見,心中難過,不適應是肯定的。
如此,衛老太太也同情起李氏,便安慰她:“古往今來,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要想打下一片天地,背後少不得有個女人默默的支持,現在隻是開始,以後一切都會好的。”
李氏心中明白,拿起帕子抹了把眼淚,向衛老太太屈膝行禮:“是,媳婦知道了。”
衛夫人卻不以為然。
衛鴻山身為將軍,每次出征殺敵少則半年,多則幾年不在家,她不僅得挺著那種孤獨寂寞的滋味,擔起將軍府所有的事,還要經常四處奔走打聽,就怕戰場上傳來一絲消息,自己不知情。那種日日擔驚受怕的日子比李氏現在難受十倍。
衛鴻峰一走,將軍府清靜了些日子又熱鬧起來,因為端陽節到了。
西北之戰後,百姓生活窘困,邊境經濟退化不少,朝廷為了盡快恢複邊境百姓的正常生活,責令全國各地官員節衣縮食,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將多餘的錢撥到邊境幫助城防建設和恢複百姓生活。
但是當今皇上不喜歡暮氣沉沉,所以,皇上十分注重每個民間節日。希望天朝到處一片喜氣洋洋。於是曾經口諭,民間節日照常舉行,朝廷還要力挺,在不增加開支,添加負擔的情況下,全力支持各項節日活動,因此,每逢節日全國各地各城都是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
端陽節又叫粽子節,不僅是民間十分重要的節日,宮中也十分注重。
每到端陽節,皇帝都會讓禦膳房做些粽子,同臣子一起享用。
而民間除了吃粽子,還有賽龍舟比賽。
京城每年端陽節都有賽龍舟比賽,全國其它地方則由地方官按照各地自己的情況,風俗而定。
賽龍舟在大明湖舉行,每年的龍舟比賽場麵都十分寵大,人山人海。
對於民間來說,賽龍舟又是一項神聖的活動,在比賽前要先進行“龍頭祭”。
何為龍頭祭?
龍頭祭便是各比賽隊伍將自己隊伍的龍頭抬到屈子祠內,由船員為龍頭上頭,即是披頭帶。然後再由主祭人宣讀祭文。
京城賽龍舟的主祭人則是順天府尹,讀完祭文後,再為龍頭開光,點晴。待眾全體拜後,即可將龍頭抬到湖中,進行比賽。
往年“龍頭祭”都是在屈原祠舉行。但今年有人提出移到到天師廟。
“……天師廟隸屬天道院,天道院早已經並下欽天監,不僅能推測星官,占卜未來。而且玄術天道其精妙神秘之處早已趕超大相國寺……讓天師廟替代屈原祠這是順應天勢……”天道院的天師侃侃而談。
而有人則反對,如欽天監監正魏大人。
“……天道院不過是懂得一些運算占卜,若是將‘龍頭祭’改在天師廟,那豈不是違背了賽龍舟的真實意義?”
賽龍舟最初是因為屈原。
屈原乃戰國時楚國人,他投河後眾人為了救其,便組織船隻疾速營求,那場麵堪比坐著龍舟竟渡。為了紀念屈原,後人們便在那日進行龍舟比賽。
“那已經是戰國時期的事了,距今千年。”黃天師不以為然,堅持己見:“現在的龍舟比賽早已經是端陽節百姓們的一種娛樂。”
“哼,好,就算屈子祠破舊,已經不再適合‘龍頭祭’,但是換地方輪也輪不到天師廟,還有大相國寺呢!”
欽天監監正魏大人早就因為天道院吞並了欽天監,而心中不滿。這幾年,隻要事關天道院,魏大人總要站出來反對。
像對這次端陽節“龍頭祭”的地點,魏大人已經和天道院的人在早朝上爭了一早晨了。
當然和魏大人持同一意見的不止他一人,站在天道院這邊的也不止一兩人。
雙方各持己見,皇上猶豫不定,幹脆讓百官選擇站隊,最後下來一看,雙方人數竟然都一樣多。
皇上頓時陷入兩難。
天道院神秘莫測,占天觀象卜未來。而大相國寺乃傳統宗教,以佛法度人,促人心靈,道德進步,激勵世人要有忠義之心,保家衛國之膽。且佛法淵源頗深,是乃傳統宗教,信徒遍布天下。
正因為如此,天道院才力爭,希望此次“龍頭祭”在天師廟,這樣,更能提高天師廟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對以後慢慢替代佛教是一個奠基。
一個皇朝,隻能有一個國教。
皇帝也深知此理。
一方麵他重用天道院,另一方麵,佛教深入人心,想要輕易替代絕非易事。
無論這兩種的哪一種,都是一種信仰,想要換掉一個人心中的信仰,除非是他自己願意,不然何其難!
不管是天師廟,還是佛教都各有優缺點。
一時間,此事在朝堂上鬧得沸沸揚揚!
*****
綿延幽靜曲深的一條山路,香客寥寥無幾。站在山路中便見深濃的山頂上,那氣魄宏偉,古色古香的廟宇。
寺廟周圍是一片片鬱鬱蔥蔥的樹林,寺廟內一派幽靜,肅穆氣氛,古木參天,鬆柏挺立,再看那金碧輝粕的琉璃瓦,朱紅色的培巍峨的廟門,“大相國寺”四個赤金大字,醒目顯眼。
廟內幾處大殿,無數小殿,每間佛殿門媚正中高懸金匾,門上則雕刻著精美的花卉圖案,顯得整個大相國寺富貴堂皇而莊重。
再看那大殿外諾大的香爐香鼎,可想象而知,天道院之前大相國寺香火是如何的鼎盛。
餘念娘一路跟著池朗宜,由一個小沙彌領著到了大相國寺主持的廂房。
小沙彌雙手合什,念了句阿彌陀佛:“施主請。”打開了房門。
房內布置簡潔,與外麵大殿的輝煌歇然相反。
房屋蒲團上坐著一個老和尚,餘念娘跟著池朗宜進了廂房,小彌彌輕輕將廂房的門關住。
老和尚睜開了眼。
“主持。”池朗宜朝老和尚行禮。
“原來是世子爺啊!”老和尚嗬嗬道,抬手做了個請的姿勢:“兩位請坐。”
看了餘念娘一眼,又道:“不知道世子爺今日到訪有何事?”竟是不打算問餘念娘的來曆。
“想跟主持借本書看看……”池朗宜連一句客套的話都沒有,直接將來意說明,這也可見他與大相國寺主持熟悉。
老和尚雙手合什:“與人方便,便是與自己方便。世子爺想看那便去看。不過,隻有半個時辰。”
餘念娘沒想到這老和尚如此好說話,雖然隻有半個時辰,也不錯了。
老和尚待會兒有貴客,所以叫了一個小沙彌領著餘念娘兩人去了藏經樓。
藏經樓外隻有一個掃地的和尚,小沙彌將來意說明,掃地的和尚隻看了餘念娘和池朗家一眼便又專心掃起地。
小沙彌將餘念娘兩人帶進藏經閣,並大概告之兩人經書擺放位置便離開了,最後叮囑兩人:“主持說了,兩位施主隻有半個時辰的時間,切莫延誤了時間!”
“是,謝謝小師父。”餘念娘學著小沙彌的樣子,雙手合什道了謝。
大相國寺的藏經樓的確不同凡響,若說有二十個坤院書樓那麽大也不過份。
整間樓全是經書,書架整整齊齊排在一起,上麵的書密密麻麻,如果沒有人告之哪些書在哪個地方,想在這裏找本書恐怕十天半個月都找不到。
按照小沙彌說的各種異域雜記都在這邊架子,兩人一人一邊開始尋找。書太多,沒辦法每本都翻看,那就先從名字找起。
“既然是西域火龍,那麽就找和西域或者火龍有關的書。”池朗宜一邊說一邊已經快速找起來。
餘念娘點頭。
兩人一左一右,一前一後挨著每層架子,隻看名字,若覺得有可能記載了他們需要的東西,再抽出來快速翻看。
也是這大相國寺的經書分類排列得好,最後,餘念娘終於在最上層找到一本講西域地域人文的雜記。
裏麵除了講西域地形地貌,部落種族外,還講到一個薩滿族。
這個薩滿族信奉薩滿教,他們隸屬於北方遊牧民,他們依靠遊牧,狩獵生活。
起因是一個婦女在一次晨起烤火,因掏動火觸犯火神,受到火神的懲罰。無論她搬到哪裏,都無法生火,後來她便向神婆請罪,請求火神原諒,在得到寬恕之後,才能再次點火升起火。
從那以後,這個部落便將火神奉為自己種族的守護神。在薩滿族內不允許一切觸犯火神的行為,例如踩火,騎火,跨火,不允許說火不好的話,更不容許罵火。
他們建起火神廟,在家裏貼上畫有火的標誌的畫像,更有甚者,直接將火神的標誌刺在自己身上。
這個薩滿族屬於北方遊牧民,在北方有許多遊牧民,他們紛爭不斷,內鬥從未停止,爭搶地盤是家常便飯,所以,許多遊牧民族要不斷的搬遷。
十年前西北戰爭爆發時,突厥和天朝大戰,邊境各部落也遭受波及,有人趁著那次大戰清剿內部。薩滿族便是在那次被其它部落吞並,據書中的記載,薩滿族男人大多被殺,隻留下少部分的婦女。
基本上薩滿族算是消失了。
而那個所謂的火神的標誌其實就是一個火的標誌,和餘念娘見到的那個標誌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餘念娘通過元心看見的那個手臂上有火圖案的人是薩滿族的人。
餘道生的手記上也記載了這個東西,難道說餘道生的死和火神圖案的人也有關?或者是餘道生知道一個和火神圖案的人有關的秘密?
但是不管怎麽說,終於有目標了。
“……這樣,隻需要尋找手臂上有火圖標誌的人了。”池朗宜道。
餘念娘點頭。
沒把餘道生的事告訴他。
兩人出了藏經閣,好歹有了線索,也不枉費此次前來。
正準備去向主持辭別,順便道謝,誰知小沙彌說主持有貴客。
於是,餘念娘和池朗宜去了前殿。
以前餘念娘是不信佛的,自從她魂穿來到這個地方,對神靈就有了一種敬意。
在前殿上了一柱香,餘念娘出來的時候就看見池朗宜站在一棵樹下和人說話。
兩個中年男子,因背著她,餘念娘看不清長相,在殿外站了站,餘念娘叫來一個小沙彌,給了他一些賞錢,讓他一會兒代為轉告池朗宜,自己先行一步。
也不知道知道是不是感應到,站在樹下的池朗宜朝她看了過來。看到他的動作,與他說話的另兩個男子也轉身看了過來。
餘念娘一下就看清對方的臉。
竟然是皇帝和於太傅。
兩人顯然也看到了她,這下她不能裝作沒看見了。
餘念娘隻好帶著孫媽媽和玲瓏走了過去。
背地李氏卻悄悄對衛夫人道:“……瞧這多有主意,連老太太都瞞著,自個兒去外麵買了下人,顯得咱們將軍府多虧待她似的。幸好她和咱們其宇現在沒什麽關係,不然大嫂以後你可有得愁呢!”
衛夫人最煩李氏拿衛其宇和餘念娘的婚約說事,她繃著臉看著李氏:“弟妹這話可說岔了,餘姑娘的兩個下人都是她自個兒給的月錢,現在她想多買一個丫頭將軍府自是管不著。再者,她和咱們將軍府沒有任何關係,之前婚約的事都是誤會,這也是她自己承認的。所以,弟妹以後不要再提這個。”
李氏心中暗笑,麵上歉意的道:“哎喲,我不知道大嫂不喜歡聽這個,既然大嫂不喜歡,那我以後不說就是了。”
過了幾日,佟伯爺夫人遞了拜貼親自來看望衛老太太,作陪的除了衛夫人和李氏,還有衛其雪衛其嬌。
兩日後,府中就傳出消息,衛其雪定下欽天監監正魏大人的孫子,佟貴妃的侄子魏潛,兩家已經相互交換了庚貼。
衛鴻峰和李氏十分高興。
魏府雖不興旺,但有了佟貴妃他們這算是高攀了。
考慮到衛鴻峰馬上就要去往四川上任,衛夫人提議在衛鴻峰走之前,將兩人的親事訂下。
魏府對此毫無異議,小定那日將軍府請了幾個相熟的人到府上吃酒,魏老太太派人送了一套罕見的翡翠頭麵過來,給足了衛其雪麵子。
衛其雪的婚事定下,子女中隻剩衛其嬌的終身大事還沒著落,沒有了衛鴻峰幫忙,李氏也感覺輕鬆了一些。
衛其雪小定後第二日,衛鴻峰就急匆匆的去了四川。
李氏帶著衛其雪兩姐妹站在將軍府外看著越走越遠的馬車,眼圈都紅了。
接連兩三日,李氏情緒都很低落,衛老太爺當年出征的時候衛老太太也是隻身一人擔起整個衛府,孤兒寡母的幾個留在家中,那種孤獨寂寞的滋味她也嚐過,李氏自嫁給衛鴻峰便一直跟著,這樣突然分開,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見,心中難過,不適應是肯定的。
如此,衛老太太也同情起李氏,便安慰她:“古往今來,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要想打下一片天地,背後少不得有個女人默默的支持,現在隻是開始,以後一切都會好的。”
李氏心中明白,拿起帕子抹了把眼淚,向衛老太太屈膝行禮:“是,媳婦知道了。”
衛夫人卻不以為然。
衛鴻山身為將軍,每次出征殺敵少則半年,多則幾年不在家,她不僅得挺著那種孤獨寂寞的滋味,擔起將軍府所有的事,還要經常四處奔走打聽,就怕戰場上傳來一絲消息,自己不知情。那種日日擔驚受怕的日子比李氏現在難受十倍。
衛鴻峰一走,將軍府清靜了些日子又熱鬧起來,因為端陽節到了。
西北之戰後,百姓生活窘困,邊境經濟退化不少,朝廷為了盡快恢複邊境百姓的正常生活,責令全國各地官員節衣縮食,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將多餘的錢撥到邊境幫助城防建設和恢複百姓生活。
但是當今皇上不喜歡暮氣沉沉,所以,皇上十分注重每個民間節日。希望天朝到處一片喜氣洋洋。於是曾經口諭,民間節日照常舉行,朝廷還要力挺,在不增加開支,添加負擔的情況下,全力支持各項節日活動,因此,每逢節日全國各地各城都是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
端陽節又叫粽子節,不僅是民間十分重要的節日,宮中也十分注重。
每到端陽節,皇帝都會讓禦膳房做些粽子,同臣子一起享用。
而民間除了吃粽子,還有賽龍舟比賽。
京城每年端陽節都有賽龍舟比賽,全國其它地方則由地方官按照各地自己的情況,風俗而定。
賽龍舟在大明湖舉行,每年的龍舟比賽場麵都十分寵大,人山人海。
對於民間來說,賽龍舟又是一項神聖的活動,在比賽前要先進行“龍頭祭”。
何為龍頭祭?
龍頭祭便是各比賽隊伍將自己隊伍的龍頭抬到屈子祠內,由船員為龍頭上頭,即是披頭帶。然後再由主祭人宣讀祭文。
京城賽龍舟的主祭人則是順天府尹,讀完祭文後,再為龍頭開光,點晴。待眾全體拜後,即可將龍頭抬到湖中,進行比賽。
往年“龍頭祭”都是在屈原祠舉行。但今年有人提出移到到天師廟。
“……天師廟隸屬天道院,天道院早已經並下欽天監,不僅能推測星官,占卜未來。而且玄術天道其精妙神秘之處早已趕超大相國寺……讓天師廟替代屈原祠這是順應天勢……”天道院的天師侃侃而談。
而有人則反對,如欽天監監正魏大人。
“……天道院不過是懂得一些運算占卜,若是將‘龍頭祭’改在天師廟,那豈不是違背了賽龍舟的真實意義?”
賽龍舟最初是因為屈原。
屈原乃戰國時楚國人,他投河後眾人為了救其,便組織船隻疾速營求,那場麵堪比坐著龍舟竟渡。為了紀念屈原,後人們便在那日進行龍舟比賽。
“那已經是戰國時期的事了,距今千年。”黃天師不以為然,堅持己見:“現在的龍舟比賽早已經是端陽節百姓們的一種娛樂。”
“哼,好,就算屈子祠破舊,已經不再適合‘龍頭祭’,但是換地方輪也輪不到天師廟,還有大相國寺呢!”
欽天監監正魏大人早就因為天道院吞並了欽天監,而心中不滿。這幾年,隻要事關天道院,魏大人總要站出來反對。
像對這次端陽節“龍頭祭”的地點,魏大人已經和天道院的人在早朝上爭了一早晨了。
當然和魏大人持同一意見的不止他一人,站在天道院這邊的也不止一兩人。
雙方各持己見,皇上猶豫不定,幹脆讓百官選擇站隊,最後下來一看,雙方人數竟然都一樣多。
皇上頓時陷入兩難。
天道院神秘莫測,占天觀象卜未來。而大相國寺乃傳統宗教,以佛法度人,促人心靈,道德進步,激勵世人要有忠義之心,保家衛國之膽。且佛法淵源頗深,是乃傳統宗教,信徒遍布天下。
正因為如此,天道院才力爭,希望此次“龍頭祭”在天師廟,這樣,更能提高天師廟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對以後慢慢替代佛教是一個奠基。
一個皇朝,隻能有一個國教。
皇帝也深知此理。
一方麵他重用天道院,另一方麵,佛教深入人心,想要輕易替代絕非易事。
無論這兩種的哪一種,都是一種信仰,想要換掉一個人心中的信仰,除非是他自己願意,不然何其難!
不管是天師廟,還是佛教都各有優缺點。
一時間,此事在朝堂上鬧得沸沸揚揚!
*****
綿延幽靜曲深的一條山路,香客寥寥無幾。站在山路中便見深濃的山頂上,那氣魄宏偉,古色古香的廟宇。
寺廟周圍是一片片鬱鬱蔥蔥的樹林,寺廟內一派幽靜,肅穆氣氛,古木參天,鬆柏挺立,再看那金碧輝粕的琉璃瓦,朱紅色的培巍峨的廟門,“大相國寺”四個赤金大字,醒目顯眼。
廟內幾處大殿,無數小殿,每間佛殿門媚正中高懸金匾,門上則雕刻著精美的花卉圖案,顯得整個大相國寺富貴堂皇而莊重。
再看那大殿外諾大的香爐香鼎,可想象而知,天道院之前大相國寺香火是如何的鼎盛。
餘念娘一路跟著池朗宜,由一個小沙彌領著到了大相國寺主持的廂房。
小沙彌雙手合什,念了句阿彌陀佛:“施主請。”打開了房門。
房內布置簡潔,與外麵大殿的輝煌歇然相反。
房屋蒲團上坐著一個老和尚,餘念娘跟著池朗宜進了廂房,小彌彌輕輕將廂房的門關住。
老和尚睜開了眼。
“主持。”池朗宜朝老和尚行禮。
“原來是世子爺啊!”老和尚嗬嗬道,抬手做了個請的姿勢:“兩位請坐。”
看了餘念娘一眼,又道:“不知道世子爺今日到訪有何事?”竟是不打算問餘念娘的來曆。
“想跟主持借本書看看……”池朗宜連一句客套的話都沒有,直接將來意說明,這也可見他與大相國寺主持熟悉。
老和尚雙手合什:“與人方便,便是與自己方便。世子爺想看那便去看。不過,隻有半個時辰。”
餘念娘沒想到這老和尚如此好說話,雖然隻有半個時辰,也不錯了。
老和尚待會兒有貴客,所以叫了一個小沙彌領著餘念娘兩人去了藏經樓。
藏經樓外隻有一個掃地的和尚,小沙彌將來意說明,掃地的和尚隻看了餘念娘和池朗家一眼便又專心掃起地。
小沙彌將餘念娘兩人帶進藏經閣,並大概告之兩人經書擺放位置便離開了,最後叮囑兩人:“主持說了,兩位施主隻有半個時辰的時間,切莫延誤了時間!”
“是,謝謝小師父。”餘念娘學著小沙彌的樣子,雙手合什道了謝。
大相國寺的藏經樓的確不同凡響,若說有二十個坤院書樓那麽大也不過份。
整間樓全是經書,書架整整齊齊排在一起,上麵的書密密麻麻,如果沒有人告之哪些書在哪個地方,想在這裏找本書恐怕十天半個月都找不到。
按照小沙彌說的各種異域雜記都在這邊架子,兩人一人一邊開始尋找。書太多,沒辦法每本都翻看,那就先從名字找起。
“既然是西域火龍,那麽就找和西域或者火龍有關的書。”池朗宜一邊說一邊已經快速找起來。
餘念娘點頭。
兩人一左一右,一前一後挨著每層架子,隻看名字,若覺得有可能記載了他們需要的東西,再抽出來快速翻看。
也是這大相國寺的經書分類排列得好,最後,餘念娘終於在最上層找到一本講西域地域人文的雜記。
裏麵除了講西域地形地貌,部落種族外,還講到一個薩滿族。
這個薩滿族信奉薩滿教,他們隸屬於北方遊牧民,他們依靠遊牧,狩獵生活。
起因是一個婦女在一次晨起烤火,因掏動火觸犯火神,受到火神的懲罰。無論她搬到哪裏,都無法生火,後來她便向神婆請罪,請求火神原諒,在得到寬恕之後,才能再次點火升起火。
從那以後,這個部落便將火神奉為自己種族的守護神。在薩滿族內不允許一切觸犯火神的行為,例如踩火,騎火,跨火,不允許說火不好的話,更不容許罵火。
他們建起火神廟,在家裏貼上畫有火的標誌的畫像,更有甚者,直接將火神的標誌刺在自己身上。
這個薩滿族屬於北方遊牧民,在北方有許多遊牧民,他們紛爭不斷,內鬥從未停止,爭搶地盤是家常便飯,所以,許多遊牧民族要不斷的搬遷。
十年前西北戰爭爆發時,突厥和天朝大戰,邊境各部落也遭受波及,有人趁著那次大戰清剿內部。薩滿族便是在那次被其它部落吞並,據書中的記載,薩滿族男人大多被殺,隻留下少部分的婦女。
基本上薩滿族算是消失了。
而那個所謂的火神的標誌其實就是一個火的標誌,和餘念娘見到的那個標誌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餘念娘通過元心看見的那個手臂上有火圖案的人是薩滿族的人。
餘道生的手記上也記載了這個東西,難道說餘道生的死和火神圖案的人也有關?或者是餘道生知道一個和火神圖案的人有關的秘密?
但是不管怎麽說,終於有目標了。
“……這樣,隻需要尋找手臂上有火圖標誌的人了。”池朗宜道。
餘念娘點頭。
沒把餘道生的事告訴他。
兩人出了藏經閣,好歹有了線索,也不枉費此次前來。
正準備去向主持辭別,順便道謝,誰知小沙彌說主持有貴客。
於是,餘念娘和池朗宜去了前殿。
以前餘念娘是不信佛的,自從她魂穿來到這個地方,對神靈就有了一種敬意。
在前殿上了一柱香,餘念娘出來的時候就看見池朗宜站在一棵樹下和人說話。
兩個中年男子,因背著她,餘念娘看不清長相,在殿外站了站,餘念娘叫來一個小沙彌,給了他一些賞錢,讓他一會兒代為轉告池朗宜,自己先行一步。
也不知道知道是不是感應到,站在樹下的池朗宜朝她看了過來。看到他的動作,與他說話的另兩個男子也轉身看了過來。
餘念娘一下就看清對方的臉。
竟然是皇帝和於太傅。
兩人顯然也看到了她,這下她不能裝作沒看見了。
餘念娘隻好帶著孫媽媽和玲瓏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