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利被李靖打得心驚肉跳,一路奔向磧石,不料被埋伏在雲中的李世勣又是一通狂扁。頡利眾叛親離,又被唐軍連續蹂躪,徹底服氣。趕緊派執失思力去見李世民求和,情願舉國內附,這個執失思力就是上次被李世民扣押的使者。
這次李世民見頡利已被自己徹底打服,也同意和談,派出了唐儉和安修仁去安撫一下頡利受到嚴重創作的小心靈。同時傳詔給李靖,讓他迎接頡利。
李靖追著頡利正要痛打落水狗,就接到了李世民的停手的詔令,很不甘心,就和副手張公謹商量,“仗都打到這程度了,停手太可惜了。頡利人還有不少,不如趁著和談他沒有準備的機會,突襲他一下,把他抓住。
張公謹雖然很能打仗,但對於搞陰謀這一塊,還不太擅長,對李靖說道:“皇上都同意頡利投降了,而且使者都到頡利那裏了,我們再偷龍襲他們,不是把使者都害死了嗎?”張公謹的想法是很符合大眾心理的,咱們的人都在突厥的軍營裏正跟人談判呢,你搞了個突然襲擊,突厥還不得把使者碎屍萬段?
李靖卻不這麽想,他想到的是稍縱即逝的戰機,死上一兩個使者那都不是事,大不了讓皇帝再派幾個唄。正好李世勣也領兵趕到,他也同意李靖的意見。於是李靖在前,李世勣在後,偷偷地向著突厥主力的方向移動。
一路上碰著突厥巡邏隊伍,就抓起來當做向導。頡利正與唐儉等人慶祝合作愉快呢,突然有探報,“唐軍已到近前,不足十裏遠了。”
頡利有些發懵,看了看探報,又看了看唐儉,“什麽情況?不是說好不打了嗎?怎麽又來了?難道你們也這般言而無信嗎?”他沒有想到自己慣用的伎倆,卻被唐軍學會了。
唐儉馬上意識到自己很危險,內心得大罵李靖祖宗十八代,表麵卻很鎮靜地說道:“誤會!肯定是個誤會!可能是李靖還沒接到詔書,所以率軍到來,等我去把誤會解釋清楚,他們自然就退兵了。”另一個使者安修仁也覺得在這裏很危險,跟著唐儉一起去見李靖。
頡利等在牙帳裏,內心猶如十五個吊桶打水,那是七上八下的。好容易盼來消息,卻是李靖大軍越來越近。頡利狡猾異常,遠遠地看到了唐軍的大旗,知道和談是沒有可能的了,大呼上當,再想組織抵抗已是來不及了,慌忙騎上戰馬,帶著部眾開始逃跑。
李靖率著大軍一路殺了進來,頡利一逃,大軍沒了主心骨。唐軍如入無人之境,砍瓜切菜般的屠殺突厥軍。
亂軍中,唐軍忽然發現突厥營中,有一衣著華麗的女人,帶著一個孩子瑟瑟發抖。仔細一問,卻是隋朝義成公主和頡利的兒子。這次突襲,頡利的牙帳被唐軍夷為平地,俘獲突厥男女不下數萬。
這個義成公主一共嫁了四任丈夫,第一任是啟民可汗,後三任分別都是啟民可汗的兒子,為始比可汗、處羅可汗和頡利可汗。突厥的習慣是父妻可以由兒子繼娶,所以這位義成公主,就成了四位可汗的老婆。
李靖抓住了可汗的老婆,卻因她無恥而殺了她。其實李靖這件事做得有些不地道,義成公主作為一個女人,遠嫁到突厥,就是一枚任人擺布的政治棋子。況且突厥又有子繼父妻的習俗,有什麽廉恥不廉恥的。
頡利逃到了手下蘇尼失的領地,頡利本想帶著蘇尼失一起投奔吐穀渾。李靖派出李道宗繼續追捕頡利,李道宗給蘇尼失去了一封信,“你乖乖地把頡利給我送過來,要不然,後果自負!”
頡利得到消息,怕蘇尼失抓住自已投降唐軍,又逃了出來。而蘇尼失則怕唐軍真來征討,又追上頡利把他抓了回來,送到了唐營。自此,東突厥被團滅。
頡利被押回長安,這個擾攘大唐帝國多年的突厥首領垂頭喪氣地被帶到了李世民的麵前。李世民此時的心態應該是極其複雜的,臣服的屈辱,無奈的結盟,邊民的屠戳,失信的毀約,昔日草原的霸主今天終於跪在了自己的麵前。就連不問政事的太上皇李淵,聽說頡利被抓,都甚感欣慰。
“你借著你家祖傳的基業,荒淫暴虐,這是你犯的第一項罪。數次結盟,反複背棄,這是你犯的第二項罪。仗著你兵強馬壯,到處征戰,這是你犯的第三項罪。踐踏我國莊稼,掠奪我國百姓,這是你犯的第四項罪。我原諒你的罪行,沒滅了你的國家,你卻一直不肯投降,這是你犯的第五項罪。這五項,每項都是死罪。但我今天不殺你,也是看在你最近幾年比較老實的緣故。你要好自為之。”李世民最終選擇放過頡利,又任命他為太仆,待遇非常的好。
為了慶祝勝利,李世民特意請來李淵和王公大臣,在淩煙閣上擺了幾桌。宴上,大夥都喝得差不多了,李淵忽然來了興致,親自彈起了琵琶,李世民就著小曲跳起了舞蹈,賓主盡歡而散。
東突厥的滅亡,對李世民來說解除了邊患,有利於帝國的長治久安,但同時也給唐帝國帶來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
東突厥原統治下的部落,有的投奔了薛延陀,有的向西逃往西域,還有十多萬人投降了唐帝國。這十多萬人的安置,卻成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大問題。
唐朝內部,對於如何處置這十多萬人,分成兩派意見。一派以溫彥博為主,一派以魏征為主。溫彥博主張再把這些降民安置在塞下,保全其部落,還按原來的本土風俗生活。這樣可以填充空虛的土地,成為一道屏障。溫彥博的想法是一種比較開陰的民族政策,給降服的民眾一定的自治權。
溫彥博的提議遭到了魏征的極力反對,魏征認為突厥人麵獸心,不應在國內安置,而是應該讓他們回歸故土。十萬多人在國內安置,十幾年後人數就會翻番地增長,到時候要造反,就沒辦法控製了。五胡亂華還猶在眼前,前車之鑒不可不防。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應該把突厥分而治之,設置多個部落首領,讓他們無法團結起來。
李世民最終采納了溫彥博的意見,把這些降眾安置在東起幽州,西到靈州的廣闊土地上。而原來突利的領地,設置了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頡利的領地分為六個州,左麵設置了定襄都督府,右麵設置了雲中都督府。
對於投降的突厥貴族,李世民也大都拜官封爵。把兄弟突利被封為北平郡王,兼順州都督。頡利封為右衛大將軍,因為他以前很不老實,就留在了李世民的眼皮底下。蘇尼失抓頡利有功,封為寧州都督。阿史那思摩封為化州都督,統禦原頡利的舊眾。由此看來,投降的突厥人民仍由突厥貴族來統治,這大概就是早期的民族自治形式。。
李世民一直很大方,這一次封賞了五品以上的官員就達上百餘人,幾乎是朝臣的一半。因此留居在長安的突厥人,就有近萬家。
隻是可憐了頡利可汗,本是草原的雄鷹,卻被關在了長安這個牢籠之中,整日的鬱鬱寡歡,日漸憔悴。貞觀七年,病死於長安,按照突厥人的習俗,火化後安葬。突利後來暴死在回並州的途中。自此,東突厥原來的可汗全部死亡,這個強大的馬背民族也就此消亡。
這次李世民見頡利已被自己徹底打服,也同意和談,派出了唐儉和安修仁去安撫一下頡利受到嚴重創作的小心靈。同時傳詔給李靖,讓他迎接頡利。
李靖追著頡利正要痛打落水狗,就接到了李世民的停手的詔令,很不甘心,就和副手張公謹商量,“仗都打到這程度了,停手太可惜了。頡利人還有不少,不如趁著和談他沒有準備的機會,突襲他一下,把他抓住。
張公謹雖然很能打仗,但對於搞陰謀這一塊,還不太擅長,對李靖說道:“皇上都同意頡利投降了,而且使者都到頡利那裏了,我們再偷龍襲他們,不是把使者都害死了嗎?”張公謹的想法是很符合大眾心理的,咱們的人都在突厥的軍營裏正跟人談判呢,你搞了個突然襲擊,突厥還不得把使者碎屍萬段?
李靖卻不這麽想,他想到的是稍縱即逝的戰機,死上一兩個使者那都不是事,大不了讓皇帝再派幾個唄。正好李世勣也領兵趕到,他也同意李靖的意見。於是李靖在前,李世勣在後,偷偷地向著突厥主力的方向移動。
一路上碰著突厥巡邏隊伍,就抓起來當做向導。頡利正與唐儉等人慶祝合作愉快呢,突然有探報,“唐軍已到近前,不足十裏遠了。”
頡利有些發懵,看了看探報,又看了看唐儉,“什麽情況?不是說好不打了嗎?怎麽又來了?難道你們也這般言而無信嗎?”他沒有想到自己慣用的伎倆,卻被唐軍學會了。
唐儉馬上意識到自己很危險,內心得大罵李靖祖宗十八代,表麵卻很鎮靜地說道:“誤會!肯定是個誤會!可能是李靖還沒接到詔書,所以率軍到來,等我去把誤會解釋清楚,他們自然就退兵了。”另一個使者安修仁也覺得在這裏很危險,跟著唐儉一起去見李靖。
頡利等在牙帳裏,內心猶如十五個吊桶打水,那是七上八下的。好容易盼來消息,卻是李靖大軍越來越近。頡利狡猾異常,遠遠地看到了唐軍的大旗,知道和談是沒有可能的了,大呼上當,再想組織抵抗已是來不及了,慌忙騎上戰馬,帶著部眾開始逃跑。
李靖率著大軍一路殺了進來,頡利一逃,大軍沒了主心骨。唐軍如入無人之境,砍瓜切菜般的屠殺突厥軍。
亂軍中,唐軍忽然發現突厥營中,有一衣著華麗的女人,帶著一個孩子瑟瑟發抖。仔細一問,卻是隋朝義成公主和頡利的兒子。這次突襲,頡利的牙帳被唐軍夷為平地,俘獲突厥男女不下數萬。
這個義成公主一共嫁了四任丈夫,第一任是啟民可汗,後三任分別都是啟民可汗的兒子,為始比可汗、處羅可汗和頡利可汗。突厥的習慣是父妻可以由兒子繼娶,所以這位義成公主,就成了四位可汗的老婆。
李靖抓住了可汗的老婆,卻因她無恥而殺了她。其實李靖這件事做得有些不地道,義成公主作為一個女人,遠嫁到突厥,就是一枚任人擺布的政治棋子。況且突厥又有子繼父妻的習俗,有什麽廉恥不廉恥的。
頡利逃到了手下蘇尼失的領地,頡利本想帶著蘇尼失一起投奔吐穀渾。李靖派出李道宗繼續追捕頡利,李道宗給蘇尼失去了一封信,“你乖乖地把頡利給我送過來,要不然,後果自負!”
頡利得到消息,怕蘇尼失抓住自已投降唐軍,又逃了出來。而蘇尼失則怕唐軍真來征討,又追上頡利把他抓了回來,送到了唐營。自此,東突厥被團滅。
頡利被押回長安,這個擾攘大唐帝國多年的突厥首領垂頭喪氣地被帶到了李世民的麵前。李世民此時的心態應該是極其複雜的,臣服的屈辱,無奈的結盟,邊民的屠戳,失信的毀約,昔日草原的霸主今天終於跪在了自己的麵前。就連不問政事的太上皇李淵,聽說頡利被抓,都甚感欣慰。
“你借著你家祖傳的基業,荒淫暴虐,這是你犯的第一項罪。數次結盟,反複背棄,這是你犯的第二項罪。仗著你兵強馬壯,到處征戰,這是你犯的第三項罪。踐踏我國莊稼,掠奪我國百姓,這是你犯的第四項罪。我原諒你的罪行,沒滅了你的國家,你卻一直不肯投降,這是你犯的第五項罪。這五項,每項都是死罪。但我今天不殺你,也是看在你最近幾年比較老實的緣故。你要好自為之。”李世民最終選擇放過頡利,又任命他為太仆,待遇非常的好。
為了慶祝勝利,李世民特意請來李淵和王公大臣,在淩煙閣上擺了幾桌。宴上,大夥都喝得差不多了,李淵忽然來了興致,親自彈起了琵琶,李世民就著小曲跳起了舞蹈,賓主盡歡而散。
東突厥的滅亡,對李世民來說解除了邊患,有利於帝國的長治久安,但同時也給唐帝國帶來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
東突厥原統治下的部落,有的投奔了薛延陀,有的向西逃往西域,還有十多萬人投降了唐帝國。這十多萬人的安置,卻成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大問題。
唐朝內部,對於如何處置這十多萬人,分成兩派意見。一派以溫彥博為主,一派以魏征為主。溫彥博主張再把這些降民安置在塞下,保全其部落,還按原來的本土風俗生活。這樣可以填充空虛的土地,成為一道屏障。溫彥博的想法是一種比較開陰的民族政策,給降服的民眾一定的自治權。
溫彥博的提議遭到了魏征的極力反對,魏征認為突厥人麵獸心,不應在國內安置,而是應該讓他們回歸故土。十萬多人在國內安置,十幾年後人數就會翻番地增長,到時候要造反,就沒辦法控製了。五胡亂華還猶在眼前,前車之鑒不可不防。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應該把突厥分而治之,設置多個部落首領,讓他們無法團結起來。
李世民最終采納了溫彥博的意見,把這些降眾安置在東起幽州,西到靈州的廣闊土地上。而原來突利的領地,設置了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頡利的領地分為六個州,左麵設置了定襄都督府,右麵設置了雲中都督府。
對於投降的突厥貴族,李世民也大都拜官封爵。把兄弟突利被封為北平郡王,兼順州都督。頡利封為右衛大將軍,因為他以前很不老實,就留在了李世民的眼皮底下。蘇尼失抓頡利有功,封為寧州都督。阿史那思摩封為化州都督,統禦原頡利的舊眾。由此看來,投降的突厥人民仍由突厥貴族來統治,這大概就是早期的民族自治形式。。
李世民一直很大方,這一次封賞了五品以上的官員就達上百餘人,幾乎是朝臣的一半。因此留居在長安的突厥人,就有近萬家。
隻是可憐了頡利可汗,本是草原的雄鷹,卻被關在了長安這個牢籠之中,整日的鬱鬱寡歡,日漸憔悴。貞觀七年,病死於長安,按照突厥人的習俗,火化後安葬。突利後來暴死在回並州的途中。自此,東突厥原來的可汗全部死亡,這個強大的馬背民族也就此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