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兩個兒子之間愈演愈烈的儲位之爭,李淵內心是非常糾結的。從他幾次想立李世民,又不了了之的態度上來看,李淵實在是難以抉擇。他不想骨肉相殘,隻是煞費苦心的維持著兩方的利益與平衡。但他做夢也不會想到,這場擾攘多年,令他夙夜難安的兄弟爭鬥,將會以一種最血腥的方式,在一個清晨戛然而止。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玄武門外,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逼宮李淵。這場蓄謀已久的殺兄逼父的陰謀,最終以李世民的全勝而宣告結束。


    三天後,李淵下詔立李世民為太子。八月八日,李淵傳位李世民。九日,李世民登基,年號貞觀。大唐的一代盛世,在一場有悖人倫的血案中緩緩的拉開了帷幕。


    在這場宮門血案中,占據著優勢的李建成為何會敗給李世民,落得身首異處的呢?


    一切要從一場夜宴說起。


    長安城夏的一個夜晚,太子建成忽然召李世民到東宮,兄弟二人飲酒敘舊。李世民雖已起意奪嫡,但對於太子的盛情相邀,也沒有理由拒絕。讓李世民沒想到的這是一場鴻門宴。李建成在他喝的酒中下了毒,李世民突然中毒,開始吐血,他的叔叔李神通趕緊扶著他回到了秦王府。


    聽說了李世民吐血,李淵也趕到了秦王府,看到李世民的病情,責備李建成說:“你兄弟他不能喝酒,你還讓他喝這麽多,以後不許再喝了!”轉身又心疼地對李世民說道:“幹掉隋朝的大計劃是你製定了,天下大部分是你平定的。讓你當太子,你又不肯。你哥建成年歲大,做太子時間長,我也不忍心拿下他。我看你們兄弟之間已經是水火不容了,要不這樣,你去做陝東道大行台吧!到洛陽生活,陝西以東都劃給你了。”


    李淵實在無法平衡兩個兒子的權利之爭,又不忍骨肉相殘,就想把帝國一分為二,讓二人各占一半。這是一個很危險的想法。


    李世民哭了,以離老爸太遠為理由推托。李淵歎氣道:“洛陽長安相距不遠,我要想你了,隨時可以去看你。你也用不著傷心!”


    如果這場儲位之爭,真能如李淵這時所想,李世民還是可以接受的。以他的能力和擁有的實力,在李淵百年之後,完全可以輕鬆收拾掉李建成,到時候整個帝國還可合二為一。


    很可能李世民已早早的預料到這一結果,開始暗暗地經營洛陽之地,提前就已派出溫大雅鎮守洛陽,派秦府車騎將軍張亮帶著一千多人,暗中結交山東豪傑。而此時的推托之詞也隻是李世民上演的一場苦肉計。


    隻是李世民的想法,李建成和李元吉也預料到,他們對李世民恐怖的戰鬥力深有了解,意識到如果讓李世民去了洛陽,就是虎歸山林,龍嘯深淵,隻怕就沒有機會能幹掉他了。


    李元吉對李建成說:“若讓他到了洛陽,要兵有兵,要錢有錢,咱們就對付不了他了。在長安他勢單力弱,對付他就容易了。”


    於是這哥倆就找了好幾個人秘密跟李淵說:“你二兒子一聽要去洛陽,他手下都樂出鼻涕泡來了,看這情況,是不會回來了!”李淵一聽,又改變了主意。李元吉還幾次建議李淵殺掉李世民,李淵都以李世民功勞大為由拒絕了。


    李淵的這種左右搖擺的心態,其實更助長了李世民的篡權決心。如果李淵一開始就堅定的支持李建成,讓李世民死了想當太子之心,或者李淵幹脆就廢掉太子,改立李世民,李世民都不會走上暴力奪權這條路。李淵的這種做法是立儲的大忌,他既讓李世民看到希望,又幾次三番的扼殺,最終讓李世民失去了耐心。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為了對付李世民,不止在李淵那裏詆毀李世民,還把範圍擴大到了李世民的臣僚,構陷秦王府的尉遲敬德和程知節。李建成送金帛給尉遲敬德,引誘他為太子效力。尉遲敬德很有氣節,回複李建成說,“我就是一個普通小老百姓,是秦王讓我再生,我是秦王的人。對太子你又沒什麽功勞,無功不受祿,東西我不能要。”


    尉遲敬德把這件事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卻說,“給你東西你就收著,正好能知道他們的陰謀為我所用。”李世民這是想讓尉遲敬德上演無間道,但尉遲敬德屬於嫉惡如仇的那種人,讓他當雙麵間諜肯定是行不通的。


    李世民手下有能力的臣屬很多,受到引誘的絕對不止尉遲敬德一個人。那麽到底有沒有人受到李世民的指使,打入李建成的內部呢,成為了雙麵間諜了呢?還真有這樣一個人,這個人叫常何。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史家著作裏,並沒有提及過這個人。但他確實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候,出現在一個非常關鍵的崗位上,助攻李世民完成了玄武門之變。


    李建成見尉遲敬德不肯反水李世民,就在李淵處誣陷他要造反,李淵要殺他,被李世民死保下來。為了剪除李世民的羽翼,李建成向李淵構陷,把李世民的謀臣房玄齡、杜如晦和將軍程知節,都調出秦王府。程知節走的時候對李世民說道:“大王你都快成光杆司令了,還能保住性命了嗎?”。


    此時李世民的身邊僅剩下長孫無忌、高士廉、侯君集和尉遲敬德幾個人,這幾個人更是日夜不停的勸說李世民,讓他趕緊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搶占先手。


    李世民仍是猶豫不決,又找到了李世勣和李靖,這兩個人很有原則,不想摻和他們兄弟的事,都是一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姿態。李世民與二人商量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其實就是想探查二人的口風,看他們是否會傾向於太子一黨。這二人陰確了立場,誰都不幫,李世民對付李建成就更有信心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細述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經很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經很酷並收藏細述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