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漢人光輝,萬世長存!(2)
建國以後,大漢帝國的基本國策,是對內休養生息,鼓勵人口發展,鼓勵工商業發展,大力振興科技,努力增強大漢帝國的綜合國力。在劉鼎的第一道聖旨裏麵,就提到要繼續降低工商業的稅收,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同時,在有條件的道,徹底免除農業稅,免除農民的最大負擔。
原來的鎮海地區,就是第一個徹底免除農業稅的,大大的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同時為農民洗腳上田,參與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鎮海地區的絲綢和陶瓷產量,向來都是帝國最大的,帝國的織造局也設置在這裏。隨著後來珍妮紡紗機、水利織布機、蒸汽機的先後出現,這片地區成了大漢帝國最發達的區域。
對外,則是繼續擴張,向南部的東南亞半島,向西部的西域、波斯等地區,向西南方的天竺地區繼續進軍。在美洲地區,則是繼續加強和鞏固當地的都護府勢力,修建更多的據點,修建更多的道路,同時遷移更多的漢人到這些地區,形成人數上的壓倒性優勢。對於非洲,主要是以小規模的探索為主。
劉鼎有一個目標,就是要一統天下,將漢人的光輝,照射到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為了對外擴張的需要,鷹揚軍進行了全麵改編,正式分為鷹揚軍陸軍、鷹揚軍海軍、鷹揚軍海軍陸戰隊三個兵種,直接隸屬大漢帝**務部指揮。根據戰鬥的需要,還有劉鼎的超前建議,三個兵種都進行了較大程度的整頓和改編,同時對各部隊的指揮使,進行徹底的輪換,沒有哪個指揮使可以繼續呆在原來的部隊。
鷹揚軍陸軍最重要的改編內容,就是取消各個部隊的獨立稱號,全部改成數字,以消除部隊中的山頭主義,同時調整軍官的職務,防止出現擁兵自重的現象。最終,鷹揚軍陸軍整編為二十一個軍,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每個軍的兵力大約1-3萬人左右,總兵力超過50萬人,其中騎兵的數量,在20萬人以上。
同時,鷹揚軍大力發展海軍,不斷的改進戰艦的建造技術,降低建造成本,尤其是改進和完善天策戰艦的製造,同時大量製造運輸量大的寶船和福船。到泰安四年,鷹揚軍海軍已經擁有大小戰艦500多艘,其中天策戰艦超過50艘,其他大型戰艦超過100艘,在海洋上完全是如入無人之境。
對於造船技術,大漢帝國沒有專門封鎖,而是和民間的造船廠一起共享相關的資料,這使得大漢帝國民間的造船工藝,也在不斷的提升。原來薛檀雅使用的大型上船,載貨量都在500噸左右,已經算是非常大的了。但是,經過改進以後,更大型的大肚子商船出現了,這種超大型的商船,可以將載貨量提升到2000噸以上,這對於跑長途航線的貿易商家來說,顯然要劃算不少。
正是由於這些超大型商船的出現,使得大漢帝國的海上貿易,繼續向前發展。在大漢帝國建立的時候,偌大的太平洋,已經成為大漢帝國的內海,環太平洋周邊地區的港口,就是海上貿易的主要所在,無數大大小小的港口,為海上貿易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資源,為海上貿易創造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源。
帝國財務大臣唐嫣做過統計,發現大漢帝國的財政來源,有四成以上,都是來自海上貿易。尤其是直接來往於中原和美洲之間的大型商船,每次來回,利潤都在千兩白銀以上。大漢帝國原來規定的法定貨幣是銅幣,但是由於大量白銀的出現,到劉鼎去世的時候,白銀已經成了市場上流通的主要貨幣了。
鷹揚軍海軍陸戰隊也飛速發展,人員的數量,人員的質量,還有武器的質量,都在不斷的提升。大量陸軍的精銳,都被改編入海軍陸戰隊,以滿足戰鬥的需要。海軍陸戰隊得到劉鼎的厚愛,開設有自己的武器裝備生產基地,隨時隨地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生產武器裝備。
到泰安四年,海軍陸戰隊的兵力,已經超過16萬人,分別搭載超過1000艘的福船和寶船,可以跨海進行遠洋攻擊。如此多數量的福船和寶船,運載的當然不僅僅是人員,還有大量的物資。按照劉鼎的要求,海軍陸戰隊在登陸以後,即使沒有任何的物資補充,也要能夠堅持一個月的時間,這些超大型的福船和寶船,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作為大漢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劉鼎當然不可能親臨前線了,甚至,他的工作重心,也不在軍事上。大漢帝國有專門的軍務部,負責處理各方麵的戰事。大漢帝國依然是實行軍政兩條線,竇浣等人主管政務,艾飛雨、朱有淚、李怡禾等人,側重點依然是主持軍務。
劉鼎很清楚的知道,大漢帝國要強大,要統治全世界,一定要抓緊每一分的機會。除了大力發展工商業,發展海上貿易以外,還要實行鼓勵性的人口政策措施。大漢帝國經過幾十年的內亂,人口大量減少,尤其是青壯年的數量銳減,必須想辦法將人口數量提上來。隻有在人口資源上獲得充分的優勢,大漢帝國才能一統天下。
同時,加強科技的發展,也是非常必要的。在登基典禮結束以後,劉鼎很快宣布,成立屬於尚書省直管的科技部,任命朱冉淼為科技部尚書,全力發展科技。劉鼎自己也沒有閑著,經常和科技部的人員閑聊,描述各種科技的大體情況,然後科技部的人,根據和他的談話紀錄,整理成書,發行全國,提供給有心人進行研究。
劉鼎對於未來科技,掌握的細節當然不會很多,想要根據他的談話記錄,直接製造出該科技的產品,那是不現實的。但是,他起碼知道,燈絲是用鎢絲製造出來的,交流電是通過轉子切割磁力線產生的,純鋼鐵製造而成的輪船,也是可以漂浮在水麵上的。隻要知道這些基本的原理,科學研究的方向,就不會出現偏差,從而大大加快研究的速度。
劉鼎和科技部的講話,無所不包,從天上的飛艇、飛機、火箭、衛星、宇宙飛船,到海裏的戰艦、潛艇、水雷、魚類,到陸地上的汽車、坦克、拖拉機等。或許,現在大漢帝國的人,未必能夠研究到這些東西,甚至不能理解這些東西的存在,但是他起碼指明這些東西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是有可能製造出來的,這可以給科技工作者節省很多彎路,鼓舞他們的信心。
事實上,由於劉鼎的不懈努力,大漢帝國的科技發展水平,是相當快的。在泰安五年左右,就有人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大大的加快了織布的速度。到泰安七年,又有人發明了水力織布機,進一步提高了紡織的效率。在泰安十年左右,有人發明了蒸汽機,進一步加快了織布的速度。
在劉鼎去世兩百年以後,大漢帝國的科技工作者,首次製造了能夠實際應用的發電機,將大漢帝國推入到電氣化時代。洛陽的白金漢宮,首次使用了點燈照明。這要比實際的曆史發展提前了足足六百年。在大漢帝國建立後的兩百五十年,第一艘純鋼鐵製造而成的船隻,開始航行在杭州到廣州的航線上。
當然,這些都是後事了。
劉鼎現在隻是傾盡自己的所能,為大漢帝國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至於大漢帝國的科技工作者,到底能夠吸收到多少,就要看他們各自的本事了。
泰安元年四月,那些參加完開國大典後,回到前線的將軍們,繼續帶領鷹揚軍,開疆拓土。
從泰安元年的六月份開始,王彥章、葛從周、安仁義等人,就帶領鷹揚軍在西域,和回鶻人、吐蕃人展開激戰。此時,鷹揚軍已經拿下了河西走廊的歸義軍,並將其進行改編,成為攻擊西域的重要力量。原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調任江西道擔任總督,石英璐則被編為葛從周的副手。
劉鼎調集大量的鷹揚軍騎兵,對西域發起毀滅性的進攻。
在這些鷹揚軍騎兵裏麵,有大量的黨項騎兵。
建國以後,大漢帝國的基本國策,是對內休養生息,鼓勵人口發展,鼓勵工商業發展,大力振興科技,努力增強大漢帝國的綜合國力。在劉鼎的第一道聖旨裏麵,就提到要繼續降低工商業的稅收,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同時,在有條件的道,徹底免除農業稅,免除農民的最大負擔。
原來的鎮海地區,就是第一個徹底免除農業稅的,大大的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同時為農民洗腳上田,參與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鎮海地區的絲綢和陶瓷產量,向來都是帝國最大的,帝國的織造局也設置在這裏。隨著後來珍妮紡紗機、水利織布機、蒸汽機的先後出現,這片地區成了大漢帝國最發達的區域。
對外,則是繼續擴張,向南部的東南亞半島,向西部的西域、波斯等地區,向西南方的天竺地區繼續進軍。在美洲地區,則是繼續加強和鞏固當地的都護府勢力,修建更多的據點,修建更多的道路,同時遷移更多的漢人到這些地區,形成人數上的壓倒性優勢。對於非洲,主要是以小規模的探索為主。
劉鼎有一個目標,就是要一統天下,將漢人的光輝,照射到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為了對外擴張的需要,鷹揚軍進行了全麵改編,正式分為鷹揚軍陸軍、鷹揚軍海軍、鷹揚軍海軍陸戰隊三個兵種,直接隸屬大漢帝**務部指揮。根據戰鬥的需要,還有劉鼎的超前建議,三個兵種都進行了較大程度的整頓和改編,同時對各部隊的指揮使,進行徹底的輪換,沒有哪個指揮使可以繼續呆在原來的部隊。
鷹揚軍陸軍最重要的改編內容,就是取消各個部隊的獨立稱號,全部改成數字,以消除部隊中的山頭主義,同時調整軍官的職務,防止出現擁兵自重的現象。最終,鷹揚軍陸軍整編為二十一個軍,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每個軍的兵力大約1-3萬人左右,總兵力超過50萬人,其中騎兵的數量,在20萬人以上。
同時,鷹揚軍大力發展海軍,不斷的改進戰艦的建造技術,降低建造成本,尤其是改進和完善天策戰艦的製造,同時大量製造運輸量大的寶船和福船。到泰安四年,鷹揚軍海軍已經擁有大小戰艦500多艘,其中天策戰艦超過50艘,其他大型戰艦超過100艘,在海洋上完全是如入無人之境。
對於造船技術,大漢帝國沒有專門封鎖,而是和民間的造船廠一起共享相關的資料,這使得大漢帝國民間的造船工藝,也在不斷的提升。原來薛檀雅使用的大型上船,載貨量都在500噸左右,已經算是非常大的了。但是,經過改進以後,更大型的大肚子商船出現了,這種超大型的商船,可以將載貨量提升到2000噸以上,這對於跑長途航線的貿易商家來說,顯然要劃算不少。
正是由於這些超大型商船的出現,使得大漢帝國的海上貿易,繼續向前發展。在大漢帝國建立的時候,偌大的太平洋,已經成為大漢帝國的內海,環太平洋周邊地區的港口,就是海上貿易的主要所在,無數大大小小的港口,為海上貿易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資源,為海上貿易創造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源。
帝國財務大臣唐嫣做過統計,發現大漢帝國的財政來源,有四成以上,都是來自海上貿易。尤其是直接來往於中原和美洲之間的大型商船,每次來回,利潤都在千兩白銀以上。大漢帝國原來規定的法定貨幣是銅幣,但是由於大量白銀的出現,到劉鼎去世的時候,白銀已經成了市場上流通的主要貨幣了。
鷹揚軍海軍陸戰隊也飛速發展,人員的數量,人員的質量,還有武器的質量,都在不斷的提升。大量陸軍的精銳,都被改編入海軍陸戰隊,以滿足戰鬥的需要。海軍陸戰隊得到劉鼎的厚愛,開設有自己的武器裝備生產基地,隨時隨地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生產武器裝備。
到泰安四年,海軍陸戰隊的兵力,已經超過16萬人,分別搭載超過1000艘的福船和寶船,可以跨海進行遠洋攻擊。如此多數量的福船和寶船,運載的當然不僅僅是人員,還有大量的物資。按照劉鼎的要求,海軍陸戰隊在登陸以後,即使沒有任何的物資補充,也要能夠堅持一個月的時間,這些超大型的福船和寶船,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作為大漢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劉鼎當然不可能親臨前線了,甚至,他的工作重心,也不在軍事上。大漢帝國有專門的軍務部,負責處理各方麵的戰事。大漢帝國依然是實行軍政兩條線,竇浣等人主管政務,艾飛雨、朱有淚、李怡禾等人,側重點依然是主持軍務。
劉鼎很清楚的知道,大漢帝國要強大,要統治全世界,一定要抓緊每一分的機會。除了大力發展工商業,發展海上貿易以外,還要實行鼓勵性的人口政策措施。大漢帝國經過幾十年的內亂,人口大量減少,尤其是青壯年的數量銳減,必須想辦法將人口數量提上來。隻有在人口資源上獲得充分的優勢,大漢帝國才能一統天下。
同時,加強科技的發展,也是非常必要的。在登基典禮結束以後,劉鼎很快宣布,成立屬於尚書省直管的科技部,任命朱冉淼為科技部尚書,全力發展科技。劉鼎自己也沒有閑著,經常和科技部的人員閑聊,描述各種科技的大體情況,然後科技部的人,根據和他的談話紀錄,整理成書,發行全國,提供給有心人進行研究。
劉鼎對於未來科技,掌握的細節當然不會很多,想要根據他的談話記錄,直接製造出該科技的產品,那是不現實的。但是,他起碼知道,燈絲是用鎢絲製造出來的,交流電是通過轉子切割磁力線產生的,純鋼鐵製造而成的輪船,也是可以漂浮在水麵上的。隻要知道這些基本的原理,科學研究的方向,就不會出現偏差,從而大大加快研究的速度。
劉鼎和科技部的講話,無所不包,從天上的飛艇、飛機、火箭、衛星、宇宙飛船,到海裏的戰艦、潛艇、水雷、魚類,到陸地上的汽車、坦克、拖拉機等。或許,現在大漢帝國的人,未必能夠研究到這些東西,甚至不能理解這些東西的存在,但是他起碼指明這些東西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是有可能製造出來的,這可以給科技工作者節省很多彎路,鼓舞他們的信心。
事實上,由於劉鼎的不懈努力,大漢帝國的科技發展水平,是相當快的。在泰安五年左右,就有人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大大的加快了織布的速度。到泰安七年,又有人發明了水力織布機,進一步提高了紡織的效率。在泰安十年左右,有人發明了蒸汽機,進一步加快了織布的速度。
在劉鼎去世兩百年以後,大漢帝國的科技工作者,首次製造了能夠實際應用的發電機,將大漢帝國推入到電氣化時代。洛陽的白金漢宮,首次使用了點燈照明。這要比實際的曆史發展提前了足足六百年。在大漢帝國建立後的兩百五十年,第一艘純鋼鐵製造而成的船隻,開始航行在杭州到廣州的航線上。
當然,這些都是後事了。
劉鼎現在隻是傾盡自己的所能,為大漢帝國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至於大漢帝國的科技工作者,到底能夠吸收到多少,就要看他們各自的本事了。
泰安元年四月,那些參加完開國大典後,回到前線的將軍們,繼續帶領鷹揚軍,開疆拓土。
從泰安元年的六月份開始,王彥章、葛從周、安仁義等人,就帶領鷹揚軍在西域,和回鶻人、吐蕃人展開激戰。此時,鷹揚軍已經拿下了河西走廊的歸義軍,並將其進行改編,成為攻擊西域的重要力量。原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調任江西道擔任總督,石英璐則被編為葛從周的副手。
劉鼎調集大量的鷹揚軍騎兵,對西域發起毀滅性的進攻。
在這些鷹揚軍騎兵裏麵,有大量的黨項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