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府衙內悶熱異常,知府商淩隻穿了一件棉布汗衫,挽著袖子揮汗如雨,奮筆疾書。他的背心裏濕了一大片,深色的汗漬周圍有一圈汗水幹掉之後留下的白色鹽巴。商淩看起來很年輕,不過二十五歲,皮膚也是白白淨淨的,是張問新浙黨提拔起來的年輕官員之一。他一邊:“汗多的人命苦,老子是個苦命人啊!”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書吏急衝衝地走進堂門,一邊奔走一邊喊道:“大人,大事不好了!”
“出了何事?”商淩忙問道。
書吏慘白著臉,抓著一張公文,“驛道八百裏急報:興化縣羅家糾集各地豪強地主,聚眾萬餘,攻破了興化縣衙,殺官造反了!”
“什麽?”商淩震驚異常,伸手道,“快把急報拿過來!”
急報上說叛軍勢如破竹,一天就攻下了興化縣城,揮兵西南,直逼高郵,情況十分危急。
商淩仰頭頓足歎道:“是本官處置不當,因有此禍……高郵一破,揚州府就在眼前,本官要與府衙共存亡,以盡守土之責!”
突急事,商淩顧不得多想,一邊傳喚官吏,一邊寫牌票調遣皂隸到鄉裏征召快手。就在這時,他的幕僚走到了琴房,對商淩說道:“大人切勿慌張。”
說話的人姓梁,是知府商淩從老家廣州帶過來的幕僚,是他最重要的心腹。梁師爺道:“大人可知羅家為何造反?”
商淩道:“無非就是本府沒收了他們的田地財產充作稅賦,造成衝突頻,最終釀成此禍。”
“非也!”梁師爺沉聲道,“羅家地主造反,是狗急跳牆。佃戶之間的私鬥絕對不可能讓其鋌而走險殺官造反,真正的原因是月前京師生的刺案,刺客竟然意圖刺殺內閣大臣張閣老!又有種種證據表明,是揚州豪強派出的凶手;這些日子揚州有錦衣衛頻繁活動,就是調查羅家與刺案的關係。朝中傳來消息,張閣老下令所有有關刺案的人員一應誅滅九族!羅氏這才狗急跳牆。”
商淩愕然道:“揚州地主這麽膽大,竟然派刺客去京師?”
梁師爺道:“是不是揚州豪強犯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證據顯示刺客是揚州府的人,羅氏幾家地主就脫不了幹係……所以這事兒算不到大人的頭上,賊軍來勢洶洶,揚州兵力不濟,依老夫所見,還是趕快公文到蘇州的浙直總督行轅求救,咱們先撤出揚州府避其鋒芒。”
商淩正色道:“不行!本官代天子牧一方軍民,豈能棄城逃跑?就算戰死,本官也要死在公座上!”
梁師爺跺腳歎道:“賊軍勢如洪水,轉眼即到揚州,中都(鳳陽)、蘇州(浙直總督府)兵馬救援不及,大人何苦來哉?就算棄城,屆時到京師通融關係,大人還是照樣做官……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死守揚州有何作用?”
商淩道:“不過是些土寇而已,有何可懼!讓揚州守備救援高郵,堵截賊軍,本官坐鎮府衙,招募勇士死守城池!”
“大人,揚州參將張琯剛剛調到揚州,咱們對此人根本就不了解……張琯好像是個秀才,是依靠與新浙黨的關係才坐上參將的位置,從來就沒有打過仗啊!”
商淩白了梁師爺一眼,心道我也是剛剛考上進士,如果不是靠新浙黨的關係,能當上知府了?他也不便明說,隻說道:“張參將有功名在身,卻投筆從戎,定然有報國之誠;況且本府身為揚州府長官,危難之際必須坐鎮府衙穩定人心,高郵又是揚州屬縣,不能坐視不救……命令張琯,即刻點兵救援高郵。”
張琯接到知府的命令,欣然率領揚州駐軍主力五千步騎離開城池,向北開進。張琯軍攜帶糧草輜重,又征兆民丁無數運送物資,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兩日之後,人報高郵縣城已經被賊軍攻破,知縣守衙身死。
官軍各將聽罷建議張琯回軍揚州,拱衛府城。張琯提劍勒馬,回顧眾軍說道:“賊軍不過萬餘,皆是手持竹竿的烏合之眾,我等大軍討伐,何足畏懼?傳本將的將令,全軍繼續挺進,擊潰亂賊!”
行至運河東岸,兩軍接敵,張琯策馬走上一個山坡,極目望去,隻見賊兵連綿不絕,人數眾多。張琯尋思片刻,便想出了一個妙計。
此妙計出自《孫子兵法》。
他下令將運糧用的牛車趕到陣前,把幾百頭牛分成十二列,又將步騎夾雜在牛車中間,緩緩挺進到賊軍陣前,然後下令在牛屁股上點火,意圖衝擊賊營。
不幸的是風向不對,此時刮的是北風,官軍逆風而行;賊軍順風敲鑼打鼓,大聲呐喊,聲音極大……官軍營中的牛受火焰刺激,又受上風處鼓噪恐嚇,頓時起瘋來,胡亂狂奔,亂作一團。
這時賊軍輕騎飛奔而至,手執火箭一頓亂射,牛車起火,煙火漫天,官軍陣營大亂,指揮失靈。賊軍步騎趁機掩殺,官軍爭相逃竄,一觸即潰。
當陣營潰散之後,被人在後麵追擊射殺,損失最是慘重,張琯軍幾乎全軍覆沒,隻剩下幾百騎兵跟在左右,倉皇向揚州逃去。
賊軍由是繳獲衣甲、兵器、糧草無數。
……
知府商淩聞前線大敗,震愕了半天,“張琯出兵不過三日,五千兵馬就賠光了?”震驚之後,商淩又憤怒非常,他怒道:“這個張琯沒有一點軍旅才能,是怎麽當上參將的!”
旁邊的梁師爺沒好氣地說道:“老夫早就說了,此人是憑關係來的……現在揚州兵馬全部賠光,沒法子守了,大人,咱們還是趕快走吧!”
商淩手腳顫,“砰”地一掌拍在:“興化、高郵兩縣知縣可以為國家殺身成仁,守土到最後一刻,本府堂堂進士,豈能軟了骨頭?來人,將敗軍之將張琯拿執市口,斬示眾!”
商淩堅決不走,一麵寫了官報上書朝廷,一麵積極備戰。
他在衙門裏簽押了書吏和皂隸的工作之後,便去城中各門巡查防禦。走出府衙之後,商淩現滿城混亂,謠言四起。
許多百姓收拾了家當帶著驢車要出城逃難,但是四門戒嚴,被堵在城門口出不去,城門處一時水泄不通;而更多的人舍不得城裏的家業,聽說賊軍逼近揚州,慟哭震天。
商淩來到東門,東門口也是擠得水泄不通,百姓正對著城樓大喊,“官軍全軍覆沒,知府都跑了,你們把百姓關在城裏送死,有何益處?”“快開城門!”“二娃,你爹叫你回家收拾東西,你還站在城頭上作甚?”
頭頂上烈日當空,炎熱非常,商淩是身體是屬於那種“天生火體”,大冬天赤腳穿草鞋都不覺得凍的人,如此天氣更讓他頭暈腦脹。他好不容易鎮定下來,大聲喊道:“誰說本官跑了?”
皂隸敲著鑼鼓,鼓噪道:“知府大人到!肅靜!回避!”
百姓天生怕官,是千百年形成的條件反射,聽到鑼鼓敲打和皂隸的喊聲,紛紛安靜了下來,讓到道路一旁。
商淩穿著紅色的官袍,十分顯眼,他大聲說道:“本府是堂堂朝廷命官、揚州府的父母官,豈能離開城池半步!再有造謠者,休怪律法無情!
來人,開東門,要走的都讓他們走,讓留下的人,和官軍一起抗敵,保衛揚州。本府指著蒼天起誓,隻要有一口氣在,絕不讓賊人踏進揚州城一步!”
守備官兵遂打開了東門,城門洞開,百姓們反倒不走了……大夥的家業都在揚州,誰又願意離開故土,淪為流民?
商淩見罷心中安定了許多,他爬上一輛糧車,站在高處,撩起長袖揮著手臂高聲說道:“興化豪強為什麽要造反?不就是因為官府要收他們的稅嗎?朝廷不收稅,拿什麽養百萬甲兵抵禦外寇,拿什麽保護大明的子民!
稅從何來?貧苦百姓負擔沉重,朱門豪強歌舞升平,大明的天子代上天治理海內,豈能坐事不顧子民的血淚?所以朝廷推出了新政,要收朱門豪強的稅,要減輕貧苦百姓的負擔。興化豪強隻顧私利,就以甲兵抗拒正義,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必定會遭到天譴,我們揚州官民有何畏懼!”
知府是揚州的核心,商淩的積極態度立刻贏得了百姓的支持,人群中紛紛喊道:“保衛揚州!保衛故土……”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書吏急衝衝地走進堂門,一邊奔走一邊喊道:“大人,大事不好了!”
“出了何事?”商淩忙問道。
書吏慘白著臉,抓著一張公文,“驛道八百裏急報:興化縣羅家糾集各地豪強地主,聚眾萬餘,攻破了興化縣衙,殺官造反了!”
“什麽?”商淩震驚異常,伸手道,“快把急報拿過來!”
急報上說叛軍勢如破竹,一天就攻下了興化縣城,揮兵西南,直逼高郵,情況十分危急。
商淩仰頭頓足歎道:“是本官處置不當,因有此禍……高郵一破,揚州府就在眼前,本官要與府衙共存亡,以盡守土之責!”
突急事,商淩顧不得多想,一邊傳喚官吏,一邊寫牌票調遣皂隸到鄉裏征召快手。就在這時,他的幕僚走到了琴房,對商淩說道:“大人切勿慌張。”
說話的人姓梁,是知府商淩從老家廣州帶過來的幕僚,是他最重要的心腹。梁師爺道:“大人可知羅家為何造反?”
商淩道:“無非就是本府沒收了他們的田地財產充作稅賦,造成衝突頻,最終釀成此禍。”
“非也!”梁師爺沉聲道,“羅家地主造反,是狗急跳牆。佃戶之間的私鬥絕對不可能讓其鋌而走險殺官造反,真正的原因是月前京師生的刺案,刺客竟然意圖刺殺內閣大臣張閣老!又有種種證據表明,是揚州豪強派出的凶手;這些日子揚州有錦衣衛頻繁活動,就是調查羅家與刺案的關係。朝中傳來消息,張閣老下令所有有關刺案的人員一應誅滅九族!羅氏這才狗急跳牆。”
商淩愕然道:“揚州地主這麽膽大,竟然派刺客去京師?”
梁師爺道:“是不是揚州豪強犯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證據顯示刺客是揚州府的人,羅氏幾家地主就脫不了幹係……所以這事兒算不到大人的頭上,賊軍來勢洶洶,揚州兵力不濟,依老夫所見,還是趕快公文到蘇州的浙直總督行轅求救,咱們先撤出揚州府避其鋒芒。”
商淩正色道:“不行!本官代天子牧一方軍民,豈能棄城逃跑?就算戰死,本官也要死在公座上!”
梁師爺跺腳歎道:“賊軍勢如洪水,轉眼即到揚州,中都(鳳陽)、蘇州(浙直總督府)兵馬救援不及,大人何苦來哉?就算棄城,屆時到京師通融關係,大人還是照樣做官……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死守揚州有何作用?”
商淩道:“不過是些土寇而已,有何可懼!讓揚州守備救援高郵,堵截賊軍,本官坐鎮府衙,招募勇士死守城池!”
“大人,揚州參將張琯剛剛調到揚州,咱們對此人根本就不了解……張琯好像是個秀才,是依靠與新浙黨的關係才坐上參將的位置,從來就沒有打過仗啊!”
商淩白了梁師爺一眼,心道我也是剛剛考上進士,如果不是靠新浙黨的關係,能當上知府了?他也不便明說,隻說道:“張參將有功名在身,卻投筆從戎,定然有報國之誠;況且本府身為揚州府長官,危難之際必須坐鎮府衙穩定人心,高郵又是揚州屬縣,不能坐視不救……命令張琯,即刻點兵救援高郵。”
張琯接到知府的命令,欣然率領揚州駐軍主力五千步騎離開城池,向北開進。張琯軍攜帶糧草輜重,又征兆民丁無數運送物資,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兩日之後,人報高郵縣城已經被賊軍攻破,知縣守衙身死。
官軍各將聽罷建議張琯回軍揚州,拱衛府城。張琯提劍勒馬,回顧眾軍說道:“賊軍不過萬餘,皆是手持竹竿的烏合之眾,我等大軍討伐,何足畏懼?傳本將的將令,全軍繼續挺進,擊潰亂賊!”
行至運河東岸,兩軍接敵,張琯策馬走上一個山坡,極目望去,隻見賊兵連綿不絕,人數眾多。張琯尋思片刻,便想出了一個妙計。
此妙計出自《孫子兵法》。
他下令將運糧用的牛車趕到陣前,把幾百頭牛分成十二列,又將步騎夾雜在牛車中間,緩緩挺進到賊軍陣前,然後下令在牛屁股上點火,意圖衝擊賊營。
不幸的是風向不對,此時刮的是北風,官軍逆風而行;賊軍順風敲鑼打鼓,大聲呐喊,聲音極大……官軍營中的牛受火焰刺激,又受上風處鼓噪恐嚇,頓時起瘋來,胡亂狂奔,亂作一團。
這時賊軍輕騎飛奔而至,手執火箭一頓亂射,牛車起火,煙火漫天,官軍陣營大亂,指揮失靈。賊軍步騎趁機掩殺,官軍爭相逃竄,一觸即潰。
當陣營潰散之後,被人在後麵追擊射殺,損失最是慘重,張琯軍幾乎全軍覆沒,隻剩下幾百騎兵跟在左右,倉皇向揚州逃去。
賊軍由是繳獲衣甲、兵器、糧草無數。
……
知府商淩聞前線大敗,震愕了半天,“張琯出兵不過三日,五千兵馬就賠光了?”震驚之後,商淩又憤怒非常,他怒道:“這個張琯沒有一點軍旅才能,是怎麽當上參將的!”
旁邊的梁師爺沒好氣地說道:“老夫早就說了,此人是憑關係來的……現在揚州兵馬全部賠光,沒法子守了,大人,咱們還是趕快走吧!”
商淩手腳顫,“砰”地一掌拍在:“興化、高郵兩縣知縣可以為國家殺身成仁,守土到最後一刻,本府堂堂進士,豈能軟了骨頭?來人,將敗軍之將張琯拿執市口,斬示眾!”
商淩堅決不走,一麵寫了官報上書朝廷,一麵積極備戰。
他在衙門裏簽押了書吏和皂隸的工作之後,便去城中各門巡查防禦。走出府衙之後,商淩現滿城混亂,謠言四起。
許多百姓收拾了家當帶著驢車要出城逃難,但是四門戒嚴,被堵在城門口出不去,城門處一時水泄不通;而更多的人舍不得城裏的家業,聽說賊軍逼近揚州,慟哭震天。
商淩來到東門,東門口也是擠得水泄不通,百姓正對著城樓大喊,“官軍全軍覆沒,知府都跑了,你們把百姓關在城裏送死,有何益處?”“快開城門!”“二娃,你爹叫你回家收拾東西,你還站在城頭上作甚?”
頭頂上烈日當空,炎熱非常,商淩是身體是屬於那種“天生火體”,大冬天赤腳穿草鞋都不覺得凍的人,如此天氣更讓他頭暈腦脹。他好不容易鎮定下來,大聲喊道:“誰說本官跑了?”
皂隸敲著鑼鼓,鼓噪道:“知府大人到!肅靜!回避!”
百姓天生怕官,是千百年形成的條件反射,聽到鑼鼓敲打和皂隸的喊聲,紛紛安靜了下來,讓到道路一旁。
商淩穿著紅色的官袍,十分顯眼,他大聲說道:“本府是堂堂朝廷命官、揚州府的父母官,豈能離開城池半步!再有造謠者,休怪律法無情!
來人,開東門,要走的都讓他們走,讓留下的人,和官軍一起抗敵,保衛揚州。本府指著蒼天起誓,隻要有一口氣在,絕不讓賊人踏進揚州城一步!”
守備官兵遂打開了東門,城門洞開,百姓們反倒不走了……大夥的家業都在揚州,誰又願意離開故土,淪為流民?
商淩見罷心中安定了許多,他爬上一輛糧車,站在高處,撩起長袖揮著手臂高聲說道:“興化豪強為什麽要造反?不就是因為官府要收他們的稅嗎?朝廷不收稅,拿什麽養百萬甲兵抵禦外寇,拿什麽保護大明的子民!
稅從何來?貧苦百姓負擔沉重,朱門豪強歌舞升平,大明的天子代上天治理海內,豈能坐事不顧子民的血淚?所以朝廷推出了新政,要收朱門豪強的稅,要減輕貧苦百姓的負擔。興化豪強隻顧私利,就以甲兵抗拒正義,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必定會遭到天譴,我們揚州官民有何畏懼!”
知府是揚州的核心,商淩的積極態度立刻贏得了百姓的支持,人群中紛紛喊道:“保衛揚州!保衛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