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教授的一番勸說,陳喬山心裏多少還是有點觸動的。
他暫緩了原本的計劃,又花了好幾天時間,準備了一份詳實的資料,務求做到不留破綻。
10月18號,搜狐財經頁麵上,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刊登了一則署名人文章,作者是北大喬山。
雖然這篇報道發表的位置不是很好,不過還是瞬間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因為這篇文章太聳人聽聞了。
《南方證券疑陷破產疑雲》,標題簡直不要太低調,任何一個財經人士想不注意都難,也就這年頭還沒有出現標題黨,不然帽子肯定得戴到陳喬山頭上。
標題無疑很驚悚,著實吸引人眼球,不過文章揭露出來的問題也確實讓人心驚,因為它把矛頭對準了國內券商行業的龍頭,南方證券。
……
南方證券已經有十餘年的曆史,位於國內證券行業金字塔尖,是國內僅有的注冊資本過十億的三家證券公司之一,規模可以一般。
到目前為止,南方證券的承銷業務和經濟人業務還位於業界前三甲的,實力不容小覷。
陳喬山卻知道,南方證券看似強大,其實已經成了強弩之末,實際上已經走到了破產的邊緣,甚至比德隆係的危機來得還要緊迫。
就在兩個多月前,南方證券對外公布了其01年和02年的未經審計的資產負債表。
按照證券公司的財務製度,委托理財業務不屬於必須對外公開項目,因此市場並不清楚南方證券的真實資金規模有多大。
陳喬山清楚的記得,南方證券委托理財的資金高達260個億,而且普遍簽有“保本保底“協議,承諾對理財資金還本付息。
這也就是說,南方證券委托理財業務相當於背負著高額利息在運作,這無疑大大加強了公司的運營成本,再加上如今股票市場不景氣,經營風險是直線上升。
雖然南方證券的這種做法是違反《證券法》的,可並沒有引起相關監管部門的重視。
如今的證券市場,這種做法很是普遍。
很多上市公司的年報中甚至公開披露,把券商委托理財資金的保底額公之於眾,可監管部門卻選擇視而不見,如今金融市場管理之混亂可見一斑。
……
陳喬山知道,南方證券這兩年自營業務存在巨額虧損,公司已經嚴重資不抵債,為了維持正常的營運,客戶委托理財的保證金已經盡數被挪用,規模高達80個億。
他心裏清楚,危機其實已經處在爆發的邊沿,根本就用不著他去推動。
南方證券馬上就要麵對委托理財客戶的擠兌風潮,再過半個月不到,公司的當家人闞誌東就會辭職,南方證券內部存在的問題終於大白於天下,而危機也就此徹底爆發。
陳喬山之所以要做這個推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首先就是時機,不管他出不出頭,南方證券的火藥桶也就在這個月底被捅爆,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實在是不容錯過。
與此同時,他心裏清楚,這麽做危險性很小。
南方證券是國有控股公司,客戶的資金有政府兜底,即使捅破了,也不存在什麽大的隱患。
陳喬山可是清楚地記得,南方證券破產重組涉及十幾萬股民,數百億債券,最後這些窟窿都是由政府統一清償。
……
南方證券案影響巨大,在我國證券業曆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諸如關聯公司合並清算、財產記賬式提存、重倉股票實物分配等等破產清算舉措,都是在南方證券案中首創,它也算是為我國證券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隻是很可惜,南方證券重組留下的巨額資金缺口,到底還是需要國庫真金白銀去填補。
……
南方證券案是陳喬山的最後一個殺手鐧,是他準備捅爆的最後一個火藥桶,也是他全盤計劃的最後一環。
從啤酒花,到德隆係,再到南方證券,幾家企業的影響力是一個比一個大,為此,陳喬山也算是費盡了心思。
捅破啤酒花的過程很簡單,畢竟這家公司影響力較小,很順利就成功了,可惜這隻是前戲,沒有任何實際效用,也撈不到一點好處。
硬懟德隆係是重頭戲,可惜對方體量巨大,是又臭又硬,根本就不是平頭百姓能觸碰的,結果也是如此,差點崩掉陳喬山幾顆門牙,網上對他的罵聲到今天還一直在持續。
陳喬山卻一點都不擔心,他心裏很明白,德隆係的覆滅早就已經注定了,沒有人救得了他們。
陳喬山很清楚,德隆係早就被被人盯上了。
他甚至懷疑,有人在背後默默地推動著德隆係的倒台。
陳喬山隻不過是想著趁機撈點好處,如此而已,或許那些隱藏在背後的神秘力量還樂見其成,畢竟有個人當靶子也是不錯的。
陳喬山不樂意當棋子,可他也明白,想要有所斬獲總得付出些代價,這麽做或許不道德,可金融界從來都不是講道德的地方。
他雖然暫時不知道具體哪些人在覬覦德隆係,可也不是很著急,隻要德隆係倒了,那些人自然會跳出來,而到那個時候,就是他上去割肉的時候。
……
南方證券的問題很多,底子不幹淨,這也不算稀奇事,這年頭的證券公司沒幾個幹淨的。
陳喬山可是知道,04年是證券業最灰暗的一年。
大批證券公司倒閉,超過總數一半的證券公司上了證監會監管的黑名單,而南方證券的危機就是推動加強監管的最大動力。
俗話說得好,聽人勸,吃飽飯。
自從在燕南園被嚴教授那一番勸道,陳喬山就想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堵住別人的嘴,隻能靠真憑實據,任你吹出花來,也難免會被聰明人識破。
陳喬山這次是有備而來,他有充足的證據揭露南方證券的問題。
證券公司挪用客戶保證金,是證監會監管最為嚴密的行業性問題之一,但是一直以來,擅自挪用客戶保證金又是我國證券公司最喜歡幹的事,這就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陳喬山恰恰知道,南方證券挪用了客戶保證金,而且挪用的金額還是一個天文數字,隻要捅出去,市場無疑會麵臨一場劇烈地震蕩。
陳喬山同時也很清醒,就他目前在網上的名聲,空口白牙的肯定沒人會信,最大的可能是招來一番謾罵,那些前些天在德隆係老三股割肉的股民可是恨他入骨,看到他冒頭,很有可能會群起而攻之。
可事有湊巧,他這回手裏掌握著確鑿的證據,證據的來源可靠,而且很具有說服力,南方證券就是想反駁也無從下手。
當然,陳喬山並不是什麽金融奇才,他這回是帶著答案找毛病,明知道南方證券的客戶保證金被挪用,順著這條線查,他到底還是從雞蛋裏挑出了骨頭。
中國證監會於2001年5月,發布了《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管理辦法》,其中明確給出了如何計算證券公司挪用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金額的公式。
計算公式很簡單,就是簡單的四則運算,而且隻涉及到加減法,小學生都會算,就是涉及到的金融有點大,都是9位數以上的加減,不過這些對高中生也不存在問題。
讓人難堪的是,陳喬山是個外行,對財務報表是一竅不通,也不能假手於人,隻能泡在圖書館一個人琢磨,邊找邊查。
南方證券這兩年的財務報表很好找,網上就有,不過諸如代買賣證券款、受托資金、清算備付金、保證金、受托資產額……這麽些詞繞得陳喬山腦袋都暈了,他也不泄氣,靜下心花了好幾天時間,總算是得出跟記憶裏相同的結果。
陳喬山算了好幾遍,南方證券02年挪用客戶保證金將近20個億,不過並沒有人發現這個問題,他知道,這不過是涉案金額的四分之一而已,更大多的已經被隱藏起來了。
倒不是陳喬山天賦過人,三天時間就學會了財務審計,專業的財會都沒發現的問題讓他找到了,真正的原因是這份財報壓根就沒經過專業審計。
證券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他們隻需要向同行業拆借的成員或者銀行披露財報,而且不需要經過審計,這年頭這些隻不過是走走過場,也沒幾個人會注意,這才便宜了他。
這也就是陳喬山,他事先知道南方證券的客戶保證金有問題,這才經過反查找到確鑿的證據,否則一般人還真不會注意到這些。
陳喬山知道,要麽不出手,出手就不能讓人找出問題。
自從新浪網拒絕了他的稿子,陳喬山就在想其他辦法。
他把稿子重新整理了一遍,附上完整的證據鏈,又弄了個驚悚的標題,然後就發給了搜狐財經,整個過程很是簡單。
新浪網不知道,他們無意間拒絕的稿子,竟然成了本年度最重要的年度財經新聞。
搜狐財經也不知道,他們並不怎麽看重的一篇報道,卻在幾天內把國內證券業攪得天翻地覆,讓中國股民期待已久的監管潮提前來臨。
陳喬山同樣不知道,隨著這篇新聞的麵世,給國內金融界帶來的影響遠超他的預期。
他本人因此事被業內人士冠以“喬監管”的名頭,也為他在經濟領域立足紮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暫緩了原本的計劃,又花了好幾天時間,準備了一份詳實的資料,務求做到不留破綻。
10月18號,搜狐財經頁麵上,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刊登了一則署名人文章,作者是北大喬山。
雖然這篇報道發表的位置不是很好,不過還是瞬間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因為這篇文章太聳人聽聞了。
《南方證券疑陷破產疑雲》,標題簡直不要太低調,任何一個財經人士想不注意都難,也就這年頭還沒有出現標題黨,不然帽子肯定得戴到陳喬山頭上。
標題無疑很驚悚,著實吸引人眼球,不過文章揭露出來的問題也確實讓人心驚,因為它把矛頭對準了國內券商行業的龍頭,南方證券。
……
南方證券已經有十餘年的曆史,位於國內證券行業金字塔尖,是國內僅有的注冊資本過十億的三家證券公司之一,規模可以一般。
到目前為止,南方證券的承銷業務和經濟人業務還位於業界前三甲的,實力不容小覷。
陳喬山卻知道,南方證券看似強大,其實已經成了強弩之末,實際上已經走到了破產的邊緣,甚至比德隆係的危機來得還要緊迫。
就在兩個多月前,南方證券對外公布了其01年和02年的未經審計的資產負債表。
按照證券公司的財務製度,委托理財業務不屬於必須對外公開項目,因此市場並不清楚南方證券的真實資金規模有多大。
陳喬山清楚的記得,南方證券委托理財的資金高達260個億,而且普遍簽有“保本保底“協議,承諾對理財資金還本付息。
這也就是說,南方證券委托理財業務相當於背負著高額利息在運作,這無疑大大加強了公司的運營成本,再加上如今股票市場不景氣,經營風險是直線上升。
雖然南方證券的這種做法是違反《證券法》的,可並沒有引起相關監管部門的重視。
如今的證券市場,這種做法很是普遍。
很多上市公司的年報中甚至公開披露,把券商委托理財資金的保底額公之於眾,可監管部門卻選擇視而不見,如今金融市場管理之混亂可見一斑。
……
陳喬山知道,南方證券這兩年自營業務存在巨額虧損,公司已經嚴重資不抵債,為了維持正常的營運,客戶委托理財的保證金已經盡數被挪用,規模高達80個億。
他心裏清楚,危機其實已經處在爆發的邊沿,根本就用不著他去推動。
南方證券馬上就要麵對委托理財客戶的擠兌風潮,再過半個月不到,公司的當家人闞誌東就會辭職,南方證券內部存在的問題終於大白於天下,而危機也就此徹底爆發。
陳喬山之所以要做這個推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首先就是時機,不管他出不出頭,南方證券的火藥桶也就在這個月底被捅爆,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實在是不容錯過。
與此同時,他心裏清楚,這麽做危險性很小。
南方證券是國有控股公司,客戶的資金有政府兜底,即使捅破了,也不存在什麽大的隱患。
陳喬山可是清楚地記得,南方證券破產重組涉及十幾萬股民,數百億債券,最後這些窟窿都是由政府統一清償。
……
南方證券案影響巨大,在我國證券業曆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諸如關聯公司合並清算、財產記賬式提存、重倉股票實物分配等等破產清算舉措,都是在南方證券案中首創,它也算是為我國證券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隻是很可惜,南方證券重組留下的巨額資金缺口,到底還是需要國庫真金白銀去填補。
……
南方證券案是陳喬山的最後一個殺手鐧,是他準備捅爆的最後一個火藥桶,也是他全盤計劃的最後一環。
從啤酒花,到德隆係,再到南方證券,幾家企業的影響力是一個比一個大,為此,陳喬山也算是費盡了心思。
捅破啤酒花的過程很簡單,畢竟這家公司影響力較小,很順利就成功了,可惜這隻是前戲,沒有任何實際效用,也撈不到一點好處。
硬懟德隆係是重頭戲,可惜對方體量巨大,是又臭又硬,根本就不是平頭百姓能觸碰的,結果也是如此,差點崩掉陳喬山幾顆門牙,網上對他的罵聲到今天還一直在持續。
陳喬山卻一點都不擔心,他心裏很明白,德隆係的覆滅早就已經注定了,沒有人救得了他們。
陳喬山很清楚,德隆係早就被被人盯上了。
他甚至懷疑,有人在背後默默地推動著德隆係的倒台。
陳喬山隻不過是想著趁機撈點好處,如此而已,或許那些隱藏在背後的神秘力量還樂見其成,畢竟有個人當靶子也是不錯的。
陳喬山不樂意當棋子,可他也明白,想要有所斬獲總得付出些代價,這麽做或許不道德,可金融界從來都不是講道德的地方。
他雖然暫時不知道具體哪些人在覬覦德隆係,可也不是很著急,隻要德隆係倒了,那些人自然會跳出來,而到那個時候,就是他上去割肉的時候。
……
南方證券的問題很多,底子不幹淨,這也不算稀奇事,這年頭的證券公司沒幾個幹淨的。
陳喬山可是知道,04年是證券業最灰暗的一年。
大批證券公司倒閉,超過總數一半的證券公司上了證監會監管的黑名單,而南方證券的危機就是推動加強監管的最大動力。
俗話說得好,聽人勸,吃飽飯。
自從在燕南園被嚴教授那一番勸道,陳喬山就想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堵住別人的嘴,隻能靠真憑實據,任你吹出花來,也難免會被聰明人識破。
陳喬山這次是有備而來,他有充足的證據揭露南方證券的問題。
證券公司挪用客戶保證金,是證監會監管最為嚴密的行業性問題之一,但是一直以來,擅自挪用客戶保證金又是我國證券公司最喜歡幹的事,這就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陳喬山恰恰知道,南方證券挪用了客戶保證金,而且挪用的金額還是一個天文數字,隻要捅出去,市場無疑會麵臨一場劇烈地震蕩。
陳喬山同時也很清醒,就他目前在網上的名聲,空口白牙的肯定沒人會信,最大的可能是招來一番謾罵,那些前些天在德隆係老三股割肉的股民可是恨他入骨,看到他冒頭,很有可能會群起而攻之。
可事有湊巧,他這回手裏掌握著確鑿的證據,證據的來源可靠,而且很具有說服力,南方證券就是想反駁也無從下手。
當然,陳喬山並不是什麽金融奇才,他這回是帶著答案找毛病,明知道南方證券的客戶保證金被挪用,順著這條線查,他到底還是從雞蛋裏挑出了骨頭。
中國證監會於2001年5月,發布了《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管理辦法》,其中明確給出了如何計算證券公司挪用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金額的公式。
計算公式很簡單,就是簡單的四則運算,而且隻涉及到加減法,小學生都會算,就是涉及到的金融有點大,都是9位數以上的加減,不過這些對高中生也不存在問題。
讓人難堪的是,陳喬山是個外行,對財務報表是一竅不通,也不能假手於人,隻能泡在圖書館一個人琢磨,邊找邊查。
南方證券這兩年的財務報表很好找,網上就有,不過諸如代買賣證券款、受托資金、清算備付金、保證金、受托資產額……這麽些詞繞得陳喬山腦袋都暈了,他也不泄氣,靜下心花了好幾天時間,總算是得出跟記憶裏相同的結果。
陳喬山算了好幾遍,南方證券02年挪用客戶保證金將近20個億,不過並沒有人發現這個問題,他知道,這不過是涉案金額的四分之一而已,更大多的已經被隱藏起來了。
倒不是陳喬山天賦過人,三天時間就學會了財務審計,專業的財會都沒發現的問題讓他找到了,真正的原因是這份財報壓根就沒經過專業審計。
證券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他們隻需要向同行業拆借的成員或者銀行披露財報,而且不需要經過審計,這年頭這些隻不過是走走過場,也沒幾個人會注意,這才便宜了他。
這也就是陳喬山,他事先知道南方證券的客戶保證金有問題,這才經過反查找到確鑿的證據,否則一般人還真不會注意到這些。
陳喬山知道,要麽不出手,出手就不能讓人找出問題。
自從新浪網拒絕了他的稿子,陳喬山就在想其他辦法。
他把稿子重新整理了一遍,附上完整的證據鏈,又弄了個驚悚的標題,然後就發給了搜狐財經,整個過程很是簡單。
新浪網不知道,他們無意間拒絕的稿子,竟然成了本年度最重要的年度財經新聞。
搜狐財經也不知道,他們並不怎麽看重的一篇報道,卻在幾天內把國內證券業攪得天翻地覆,讓中國股民期待已久的監管潮提前來臨。
陳喬山同樣不知道,隨著這篇新聞的麵世,給國內金融界帶來的影響遠超他的預期。
他本人因此事被業內人士冠以“喬監管”的名頭,也為他在經濟領域立足紮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