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在鄉下的老百姓來說,田地是他們的命根子,雖然有很多人出門討生活,可不管走到哪,家裏的那一畝三分地還是不會丟的,因為那就是他們的根。
農民工,說到底還是農民,土地始終是他們最後的保障,沒了土地他們將無所適從。
六七月份本是豫省的雨季,今年氣候反常,最近這段時間滴雨未下,熟悉農事的老人都知道,大旱看來是跑不了了,一時間鄉人都憂心忡忡。
前王村這段時間很熱鬧,陳衛國家的老二出息了,拄著拐領錢的照片都登報了,那份報紙被當成了喜報,現在就貼在村委的牆上,陳家剛又買了台打井機,在村裏風頭一時無二。
從來都是兒子出名老子跟著沾光,陳家卻是個例外,陳衛國當年的往事又被翻了出來,閑漢村婦又有了嚼舌的由頭。
大晚上的,一幫人聚在村頭納涼,話題無外乎最近風頭正勁的陳家。
“狗日的,陳衛國運氣真是好,先娶了個城裏媳婦,又下了個狀元崽!”
說話的是個四十多歲的漢子,吊個膀子穿了條藍布大褲衩,妥妥的一個糙漢子。
當然了,這人不是在罵街,那個口板隻是個前綴,為了加強語氣而已。
“二頭,你到底是眼氣他娶了個城裏的媳婦,還是眼氣他有個狀元兒子啊?”
有人打趣,周圍的人笑成一片,張子瑜帶著陳家的大閨女跟陳衛國離婚,頭也不回的回了燕京,這事在村裏不是什麽秘密。
“你管的著嗎?我有老婆有娃,用得著眼氣別人嗎?”二頭明顯有點不忿,又惹得周圍一陣哄笑。
“也不知道陳家打井的事靠不靠譜,再這樣下去地裏就該絕收了!”這個話題有點沉重,大家都是農民,都知道幹旱意味著什麽。
“應該靠譜吧,前天市裏的幹部都去陳家了!”
“陳衛國生了個好兒子啊,陳喬山是個有狠氣的,比他爹厲害,年輕輕的就敢在攔河壩撈人,我打那過看著就瘮得慌。”
……
農家人閑話家常,聊什麽都不稀奇,越是稀奇聊的越是熱鬧,陳家的事始終都有人提起,大家各有各的心思,羨慕著有之,嫉妒者也不少。
又有人開腔道:“明天上午陳家就要開始打第一口井了,咱不去看看?”
“肯定得去,要是管用我也打一口,再不搞今年還收個球啊!”
……
陳家人這會也在納涼,不過沒跑外邊,就在自家院子裏。
院子裏人不少,不過除了陳家人以外,剩下的都是些跟小五差不多大的,都是她在灣子裏的玩伴。
天太熱,還是院裏涼快,陳喬山就張羅著把電視搬到了院子裏。
地方台最近正在熱播康熙王朝,已經放了幾輪了,可還是很受歡迎,比還珠格格靠譜多了,起碼陳家人都愛看,陳喬山也能看進去。
“二哥,馬上到你出場了!”小五突然叫了起來,陳喬山一聽頭都大了,自己這個妹妹一天天的就沒個消停的時候。
“看,我二哥!站邊上的是她的女朋友!”小五開啟了話癆模式,跟邊上的小夥伴介紹了起來,“我三姐也露麵了,不過得仔細找才能看到……”
周圍的小夥伴都一臉羨慕,按照小五的指點仔細找著,至於廣告裏說了什麽他們是不關心的,隻是一臉崇拜地聽著小五在那嘰嘰喳喳。
電視裏播的就是前不久在一高拍的宣傳片,拍的時候他就感覺很老套,現在看起來也確實很老土的。
陳喬山徹底在村裏出了名,出名的原因很搞笑,因為他談戀愛了,還是跟一個城裏姑娘,讓村裏人不免聯想到以前的陳衛國。
拜小五所賜,他跟嚴小沁談朋友的事已經傳開了,至於小五是怎麽知道的,陳喬山不用想也知道原因,陳家女人之間就沒有秘密。
最近經常有大娘大嬸跑來打聽他的八卦,弄得陳喬山不勝其擾,不過到底還得耐著性子一一解釋,都是從小看著他長大的鄉親,可得罪不得。
院子裏還停著一個大家夥,這是陳家剛買的打井機。
王忠亮還是靠譜的,不僅幫著陳家以一個不小的折扣價把機器買了回來,還以抗旱的名義安排了一個駐村的技術員。
下來的技術員姓王,大號王大春,這個名字很鄉土,是地質大學的高材生,陳喬山就很好奇,這樣一個人咋就到了農業局當技術員。
按王大春的說法,他最近個把月就駐村了,全程指導打井隊的日常工作,直到陳家雇的幾個打井隊員熟練掌握技術為止,王忠亮看來考慮得很周全,這樣的人還是有前途的。
陳喬山也沒閑著,私下裏抽空把上輩子看過的那點可憐的農業新聞整理了下,雖然信息不多,不過在研究農業口的專業人士手裏肯定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畢竟他寫出來的都會在未來落實政策,隻要王忠亮靜下心琢磨,肯定能炮製出不少好東西。
陳喬山也算是忙壞了,一邊琢磨著給王忠亮準備材料,一邊還得想著給陳家的生意打廣告,其他的事全扔給陳衛國了。
陳家請了三個人,二伯算一個,下灣的王麻子一個,還有就是劉老三,每月基本工資是三百,打一口井額外補十塊,要用劉老三的三輪車,每口井額外再給他補貼二十,油錢陳家出。
陳喬山為了宣傳的事也是煞費苦心,農村地廣人稀,想來想去也沒什麽好辦法,最後整了個最簡單的招,貼小廣告。
陳喬山預先打印了一堆打井的傳單,讓陳爸在鎮上見縫插針地貼,好歹先把牌子豎起來。
別說,還真有不少人打聽,可一聽說剛買的機器,都紛紛打了退堂鼓,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狡黠,他們收入有限經不起折騰,都不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陳喬山也沒在意,這些早在預料之中,在他的計劃裏,先在自家附近打幾口井,再推廣到村裏,等解決了村裏的灌溉問題,到時候就用不著宣傳了。
第一口井就準備打在陳家的院子裏,陳家原來的水井是人工開挖的,很淺,旱了沒幾天就壓不出水了,先在自家打井也是應有之義。
陳家一家人晚上都沒睡踏實,當然小五可能是個例外,小丫頭還不明白第一口井意味著什麽,小五其實也很高興,前幾天抬水的事弄得她很沒麵子,打了井,就可以避免類似的事再發生。
第二天,陳家人早早地就起來了,今天依然是個好天氣,一點下雨的意思都沒有,也不知道該喜還是該憂。
剛吃過早飯,院子裏就圍了不少看熱鬧的人,王大春也來了,身邊還跟著個陌生人,那是打井機廠子裏人,負責教授機器操作,據他說操作起來很簡單,打幾口井就會了。
井口的位置昨天就選好了,陳衛國先點了一掛鞭,劈裏啪啦地響了一陣,沒用多久,打井機的鑽機就轉動起來。
陳喬山站得遠遠的,他對機器這玩意天生帶著敬畏,不打算插手打井的事,他也插不上手。
鑽杆一根一根的接上,帶出來的全是砂石跟土,陳喬山看了一會就覺得很無聊,噪聲又大,他幹脆回屋了,過了大概半個小時,機器停了,跑出去一看,王大春說應該出水了。
陳衛國就在他的指導下開始下管子,忙活好一陣,插上電,打開開關,就看到一股水直接流了出來,水量還不小。
陳喬山看得莫名其妙,打井就這麽簡單?他心裏暗暗想著,這一定是玄學!
農民工,說到底還是農民,土地始終是他們最後的保障,沒了土地他們將無所適從。
六七月份本是豫省的雨季,今年氣候反常,最近這段時間滴雨未下,熟悉農事的老人都知道,大旱看來是跑不了了,一時間鄉人都憂心忡忡。
前王村這段時間很熱鬧,陳衛國家的老二出息了,拄著拐領錢的照片都登報了,那份報紙被當成了喜報,現在就貼在村委的牆上,陳家剛又買了台打井機,在村裏風頭一時無二。
從來都是兒子出名老子跟著沾光,陳家卻是個例外,陳衛國當年的往事又被翻了出來,閑漢村婦又有了嚼舌的由頭。
大晚上的,一幫人聚在村頭納涼,話題無外乎最近風頭正勁的陳家。
“狗日的,陳衛國運氣真是好,先娶了個城裏媳婦,又下了個狀元崽!”
說話的是個四十多歲的漢子,吊個膀子穿了條藍布大褲衩,妥妥的一個糙漢子。
當然了,這人不是在罵街,那個口板隻是個前綴,為了加強語氣而已。
“二頭,你到底是眼氣他娶了個城裏的媳婦,還是眼氣他有個狀元兒子啊?”
有人打趣,周圍的人笑成一片,張子瑜帶著陳家的大閨女跟陳衛國離婚,頭也不回的回了燕京,這事在村裏不是什麽秘密。
“你管的著嗎?我有老婆有娃,用得著眼氣別人嗎?”二頭明顯有點不忿,又惹得周圍一陣哄笑。
“也不知道陳家打井的事靠不靠譜,再這樣下去地裏就該絕收了!”這個話題有點沉重,大家都是農民,都知道幹旱意味著什麽。
“應該靠譜吧,前天市裏的幹部都去陳家了!”
“陳衛國生了個好兒子啊,陳喬山是個有狠氣的,比他爹厲害,年輕輕的就敢在攔河壩撈人,我打那過看著就瘮得慌。”
……
農家人閑話家常,聊什麽都不稀奇,越是稀奇聊的越是熱鬧,陳家的事始終都有人提起,大家各有各的心思,羨慕著有之,嫉妒者也不少。
又有人開腔道:“明天上午陳家就要開始打第一口井了,咱不去看看?”
“肯定得去,要是管用我也打一口,再不搞今年還收個球啊!”
……
陳家人這會也在納涼,不過沒跑外邊,就在自家院子裏。
院子裏人不少,不過除了陳家人以外,剩下的都是些跟小五差不多大的,都是她在灣子裏的玩伴。
天太熱,還是院裏涼快,陳喬山就張羅著把電視搬到了院子裏。
地方台最近正在熱播康熙王朝,已經放了幾輪了,可還是很受歡迎,比還珠格格靠譜多了,起碼陳家人都愛看,陳喬山也能看進去。
“二哥,馬上到你出場了!”小五突然叫了起來,陳喬山一聽頭都大了,自己這個妹妹一天天的就沒個消停的時候。
“看,我二哥!站邊上的是她的女朋友!”小五開啟了話癆模式,跟邊上的小夥伴介紹了起來,“我三姐也露麵了,不過得仔細找才能看到……”
周圍的小夥伴都一臉羨慕,按照小五的指點仔細找著,至於廣告裏說了什麽他們是不關心的,隻是一臉崇拜地聽著小五在那嘰嘰喳喳。
電視裏播的就是前不久在一高拍的宣傳片,拍的時候他就感覺很老套,現在看起來也確實很老土的。
陳喬山徹底在村裏出了名,出名的原因很搞笑,因為他談戀愛了,還是跟一個城裏姑娘,讓村裏人不免聯想到以前的陳衛國。
拜小五所賜,他跟嚴小沁談朋友的事已經傳開了,至於小五是怎麽知道的,陳喬山不用想也知道原因,陳家女人之間就沒有秘密。
最近經常有大娘大嬸跑來打聽他的八卦,弄得陳喬山不勝其擾,不過到底還得耐著性子一一解釋,都是從小看著他長大的鄉親,可得罪不得。
院子裏還停著一個大家夥,這是陳家剛買的打井機。
王忠亮還是靠譜的,不僅幫著陳家以一個不小的折扣價把機器買了回來,還以抗旱的名義安排了一個駐村的技術員。
下來的技術員姓王,大號王大春,這個名字很鄉土,是地質大學的高材生,陳喬山就很好奇,這樣一個人咋就到了農業局當技術員。
按王大春的說法,他最近個把月就駐村了,全程指導打井隊的日常工作,直到陳家雇的幾個打井隊員熟練掌握技術為止,王忠亮看來考慮得很周全,這樣的人還是有前途的。
陳喬山也沒閑著,私下裏抽空把上輩子看過的那點可憐的農業新聞整理了下,雖然信息不多,不過在研究農業口的專業人士手裏肯定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畢竟他寫出來的都會在未來落實政策,隻要王忠亮靜下心琢磨,肯定能炮製出不少好東西。
陳喬山也算是忙壞了,一邊琢磨著給王忠亮準備材料,一邊還得想著給陳家的生意打廣告,其他的事全扔給陳衛國了。
陳家請了三個人,二伯算一個,下灣的王麻子一個,還有就是劉老三,每月基本工資是三百,打一口井額外補十塊,要用劉老三的三輪車,每口井額外再給他補貼二十,油錢陳家出。
陳喬山為了宣傳的事也是煞費苦心,農村地廣人稀,想來想去也沒什麽好辦法,最後整了個最簡單的招,貼小廣告。
陳喬山預先打印了一堆打井的傳單,讓陳爸在鎮上見縫插針地貼,好歹先把牌子豎起來。
別說,還真有不少人打聽,可一聽說剛買的機器,都紛紛打了退堂鼓,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狡黠,他們收入有限經不起折騰,都不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陳喬山也沒在意,這些早在預料之中,在他的計劃裏,先在自家附近打幾口井,再推廣到村裏,等解決了村裏的灌溉問題,到時候就用不著宣傳了。
第一口井就準備打在陳家的院子裏,陳家原來的水井是人工開挖的,很淺,旱了沒幾天就壓不出水了,先在自家打井也是應有之義。
陳家一家人晚上都沒睡踏實,當然小五可能是個例外,小丫頭還不明白第一口井意味著什麽,小五其實也很高興,前幾天抬水的事弄得她很沒麵子,打了井,就可以避免類似的事再發生。
第二天,陳家人早早地就起來了,今天依然是個好天氣,一點下雨的意思都沒有,也不知道該喜還是該憂。
剛吃過早飯,院子裏就圍了不少看熱鬧的人,王大春也來了,身邊還跟著個陌生人,那是打井機廠子裏人,負責教授機器操作,據他說操作起來很簡單,打幾口井就會了。
井口的位置昨天就選好了,陳衛國先點了一掛鞭,劈裏啪啦地響了一陣,沒用多久,打井機的鑽機就轉動起來。
陳喬山站得遠遠的,他對機器這玩意天生帶著敬畏,不打算插手打井的事,他也插不上手。
鑽杆一根一根的接上,帶出來的全是砂石跟土,陳喬山看了一會就覺得很無聊,噪聲又大,他幹脆回屋了,過了大概半個小時,機器停了,跑出去一看,王大春說應該出水了。
陳衛國就在他的指導下開始下管子,忙活好一陣,插上電,打開開關,就看到一股水直接流了出來,水量還不小。
陳喬山看得莫名其妙,打井就這麽簡單?他心裏暗暗想著,這一定是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