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方案的第三部分,談到了師資力量的強化,以及教師隊伍管理的正規化。
董書語指出,因為教育經費的不足,眼下全區還有相當一部分數量的民辦教師。而且,無論公辦教師還是民辦教師,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本身的學術素養並不高。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是兩個方麵的原因。
“多年以來,我們都奉行頂職的做法。老教師退休了,他的年輕子女,就頂他的職,也進入教育係統,甚至直接擔任老師。這種情況,尤其是八十年代非常普遍,現在也還存在不少類似的現象。教師隊伍,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必須經過嚴格的考察和選拔,獲得相應的資格,才能勝任。一些老教師的子女,本身也許就是高中畢業,卻也擔任老師,去教小學生甚至是教初中生。他們自己的學識水平都處於一個很低的程度上,怎麽可能教育出高素質高水平的學生呢?這種現象,必須要阻止。教育係統,不能頂職。很多發達國家,對教師資格的獲取,是非常嚴格的。各種考試,審核,一絲不苟,隻有品德,學識都相對上乘的人,才能獲得教師資格……”
董書語說到這裏,會議室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之聲。
教育的兩名副主任,也相互交談了幾句。
不可否認,董書語說的很有道理,但頂職這種情況,現階段依舊很普遍。一些老同誌退休之後,千方百計要把自己的小孩,送進原單位去,吃國家糧,端鐵飯碗。一些人甚至還沒到退休年齡,就緊著辦了內退,讓小孩頂職。雖然相關的文件,早已經過時或者廢除了。然而涉及到切身利益,誰都對這些文件置之不理,隻管鑽營。
在我國,本來就是一個人情社會,各種社會關係複雜至極,許多明顯不合理的現象,也是屢禁不止。主要就是管事的領導。也都不是聖人,七大姑八大姨的關係,誰也不能真的置之不理。
現在董書語提出。要在教育係統內部,徹底廢除頂職製度,又不知要掀起怎樣的風波了。估計下麵那些幹部和教師,還不定在背後怎麽罵她呢。
但看董書語的神態,卻似乎已經下定決心,不管有多大的阻力,都一定要這樣幹。
看來這劉書記選拔出來的幹部。不論男女,都會受到他的影響。
認定了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大家忽然有些明白,為什麽劉偉鴻堅持要將董書語放到教委主任的位置上去了。這個教育改革,擺明就是一場攻堅戰,對前線指揮員的要求極高。
董書語不是寧陽人,未婚,可以說,在寧陽沒有任何真實意義上的親戚,七大姑八大姨。都和她拉不上半點關係。要有熟人朋友,也是在工作上認識結交的同事,沒有什麽利害相關。
她又是女同誌,什麽喝酒,按摩娛樂等等,對她的誘惑力遠不如男性領導那麽強大。
這樣一個人,放到“攻堅位置”上,縱算是“千夫所指”,她也不會太在意的。
原來劉書記當初做出那個決定的時候。早就埋下了後手。
此人年紀輕輕,眼光當真長遠。
“第二個,我們的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有待提高。這麽多年。我們實施的都是應試教育。大多數教師,平日裏鑽研的就是課本和習題,其他方麵的知識,非常狹窄。這樣的一支教師隊伍,很難真正的擔負起教書育人的重任。教育事業,育人在先,授業在後,這是基本的先後順序。所以,我們認為,有必要在全區教育係統,推行全麵的考核製度。所有的教師,不管是公辦的還是民辦的,都需要重新考試,重新審核,統一競聘上崗。”
談到這裏,董書語眼前不由浮現出蘇沐清清秀秀的臉龐。
說起來,這也是一種緣分,蘇沐剛到寧陽的時候,就是董書語接待的,雖然隻是短暫的會麵,彼此都留下了較好的印象。後來董書語擔任教委主任,前往劉偉鴻辦公室匯報工作的時候,剛好在外間碰到蘇沐,而當時劉偉鴻正在接聽一個要緊的電話,蘇沐就和董書語在那裏交談起來。原本隻是一種禮節性的交流,董書語隨口談到了教育改革的話題。不料蘇沐竟然對此非常感興趣,發表了許多的意見,讓董書語大感訝異。比如董書語現在談的這個意見,就出自蘇沐的腦袋。
談到當年在青峰農校讀書的時候,蘇沐對劉老師讚不絕口。說劉老師不但專業基礎紮實,授課水平也很高,在課堂上妙語連珠,教會了大家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他們那班同學,對劉老師都深感佩服。
蘇沐認為,做老師,就要有劉偉鴻那樣的水平,單單會解習題可不行。除了教出一堆高分低能的解題機器,再無其他作用。
蘇沐在教育改革方麵的一些看法,明顯影響到了董書語的思維,在教改方案之中,加進去了很多蘇沐談到的內容。和劉偉鴻逐一探討這份方案的時候,董書語也明白向劉書記匯報了,哪些東西是出自蘇沐之口,她借用了。
劉偉鴻還隨口開了句玩笑,說蘇沐和她挺般配的,要不處處試試看。
當時董書語就紅了臉。
好在劉偉鴻就隨口說了這麽一句,沒有繼續“八卦”下去,才避免了董書語的尷尬。不料讀到這一段的時候,董書語自然而然又想起了蘇沐。
當然,董主任也隻有刹那間的走神,很快又將心思拉了回來。
現在可不是走神的時候。
“我要談的第四部分內容,是有關私立學校,民間資本辦學的問題……”
根據董書語的介紹,目前在寧陽區,還沒有一所私立學校,所有學校,全部都是公辦的。進行教育改革的目的,主要就是增加教育資源,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實現普及率和在機構上進行優化。基礎教育,以政府為主體來辦。簡單來說,就是要“物美價廉”,要讓所有孩子,都能“有學上”,讓教育不成為家長們的沉重負擔。這樣,家長們才能配合政府,自動自覺地送自己的孩子上學去。
這個任務,當然要由政府來完成,私人資本是不可能才承擔的。
資本的天性,就是追逐利潤,這一點,永遠都不能改變。
但是,私人資本辦學,也能起到一些補充作用。
“目前我們寧陽全區,隻有兩所中專,一所是衛校,一所是農業學校。其他技能培訓學校,暫時都還沒有。在高中畢業生或者初中畢業生與就業之間,存在著一段空白。無論初中階段還是高中階段,我們都隻是對適齡青少年進行了基礎教育,他們掌握到的這些知識,與社會就業崗位的要求,相差很遠,導致中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很難解決。所以我們認為,應該辦一些專業技能培訓學校,對這些中學畢業生進行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早日走上工作崗位,自食其力。減輕家庭負擔,也減輕社會負擔。這一塊,我們可以麵向民間資本開放,鼓勵私人辦學。按照劉書記的指示,公辦學校是主體,私立學校是補充。”
“現在我們寧陽,正處於一個招商引資的高峰期,各種各樣的企業,紛紛前來寧陽落戶,很快,我們就會麵臨著用工荒的問題。一方麵,是大量的勞動力閑置,一方麵則是大量的企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人。所以,馬上建一兩所技能培訓學校,十分必要。剛好能填補市場空白,為勞資雙方架起一座橋梁……”
魏鳳友忍不住插嘴問道:“小董,為什麽這個技能培訓學校,我們不考慮自己辦呢?這個東西有市場,經濟效益應該是不錯的。”
董書語進入寧陽機關的時候,魏鳳友就是寧陽—縣委書記,小董倒是早就叫得很順口的。
魏鳳友這話,就是在問董書語:為什麽賠錢的事,你讓政府來幹,賺錢的生意,卻交給民間資本?這不是敗家子的搞法嗎?
董書語微笑說道:“魏區長,技能培訓學校,雖然有一定的前景,但也有一定的風險。我個人認為,政府主要是為廣大群眾提供公益性的服務設施,而不是賺錢。畢竟政府不是以贏利為目的的公司。再說,鼓勵私人資本進入教育事業,是為了做一些必要的補充。如果沒有錢賺,對他們就沒什麽吸引力了。隻要他們能幫我們培訓待業青年,為企業提供合適的工人,對政府的工作,就是一個很大的支持。必要的利潤,是應該有的。”
一些與會成員臉上便閃過詫異的神情。
董書語這話,說得過於直白了,有些“指點”魏區長的意思。
魏鳳友便點了點頭,沒有再問。
看上去,魏區長也沒有什麽不高興的,臉色平靜。
董書語隨即又回到了自己的報告之上,朗讀了報告的結語部分,隨即合上資料夾,禮貌地說道:“劉書記,魏區長,各位領導,我的匯報完了。”(未完待續)
董書語指出,因為教育經費的不足,眼下全區還有相當一部分數量的民辦教師。而且,無論公辦教師還是民辦教師,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本身的學術素養並不高。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是兩個方麵的原因。
“多年以來,我們都奉行頂職的做法。老教師退休了,他的年輕子女,就頂他的職,也進入教育係統,甚至直接擔任老師。這種情況,尤其是八十年代非常普遍,現在也還存在不少類似的現象。教師隊伍,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必須經過嚴格的考察和選拔,獲得相應的資格,才能勝任。一些老教師的子女,本身也許就是高中畢業,卻也擔任老師,去教小學生甚至是教初中生。他們自己的學識水平都處於一個很低的程度上,怎麽可能教育出高素質高水平的學生呢?這種現象,必須要阻止。教育係統,不能頂職。很多發達國家,對教師資格的獲取,是非常嚴格的。各種考試,審核,一絲不苟,隻有品德,學識都相對上乘的人,才能獲得教師資格……”
董書語說到這裏,會議室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之聲。
教育的兩名副主任,也相互交談了幾句。
不可否認,董書語說的很有道理,但頂職這種情況,現階段依舊很普遍。一些老同誌退休之後,千方百計要把自己的小孩,送進原單位去,吃國家糧,端鐵飯碗。一些人甚至還沒到退休年齡,就緊著辦了內退,讓小孩頂職。雖然相關的文件,早已經過時或者廢除了。然而涉及到切身利益,誰都對這些文件置之不理,隻管鑽營。
在我國,本來就是一個人情社會,各種社會關係複雜至極,許多明顯不合理的現象,也是屢禁不止。主要就是管事的領導。也都不是聖人,七大姑八大姨的關係,誰也不能真的置之不理。
現在董書語提出。要在教育係統內部,徹底廢除頂職製度,又不知要掀起怎樣的風波了。估計下麵那些幹部和教師,還不定在背後怎麽罵她呢。
但看董書語的神態,卻似乎已經下定決心,不管有多大的阻力,都一定要這樣幹。
看來這劉書記選拔出來的幹部。不論男女,都會受到他的影響。
認定了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大家忽然有些明白,為什麽劉偉鴻堅持要將董書語放到教委主任的位置上去了。這個教育改革,擺明就是一場攻堅戰,對前線指揮員的要求極高。
董書語不是寧陽人,未婚,可以說,在寧陽沒有任何真實意義上的親戚,七大姑八大姨。都和她拉不上半點關係。要有熟人朋友,也是在工作上認識結交的同事,沒有什麽利害相關。
她又是女同誌,什麽喝酒,按摩娛樂等等,對她的誘惑力遠不如男性領導那麽強大。
這樣一個人,放到“攻堅位置”上,縱算是“千夫所指”,她也不會太在意的。
原來劉書記當初做出那個決定的時候。早就埋下了後手。
此人年紀輕輕,眼光當真長遠。
“第二個,我們的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有待提高。這麽多年。我們實施的都是應試教育。大多數教師,平日裏鑽研的就是課本和習題,其他方麵的知識,非常狹窄。這樣的一支教師隊伍,很難真正的擔負起教書育人的重任。教育事業,育人在先,授業在後,這是基本的先後順序。所以,我們認為,有必要在全區教育係統,推行全麵的考核製度。所有的教師,不管是公辦的還是民辦的,都需要重新考試,重新審核,統一競聘上崗。”
談到這裏,董書語眼前不由浮現出蘇沐清清秀秀的臉龐。
說起來,這也是一種緣分,蘇沐剛到寧陽的時候,就是董書語接待的,雖然隻是短暫的會麵,彼此都留下了較好的印象。後來董書語擔任教委主任,前往劉偉鴻辦公室匯報工作的時候,剛好在外間碰到蘇沐,而當時劉偉鴻正在接聽一個要緊的電話,蘇沐就和董書語在那裏交談起來。原本隻是一種禮節性的交流,董書語隨口談到了教育改革的話題。不料蘇沐竟然對此非常感興趣,發表了許多的意見,讓董書語大感訝異。比如董書語現在談的這個意見,就出自蘇沐的腦袋。
談到當年在青峰農校讀書的時候,蘇沐對劉老師讚不絕口。說劉老師不但專業基礎紮實,授課水平也很高,在課堂上妙語連珠,教會了大家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他們那班同學,對劉老師都深感佩服。
蘇沐認為,做老師,就要有劉偉鴻那樣的水平,單單會解習題可不行。除了教出一堆高分低能的解題機器,再無其他作用。
蘇沐在教育改革方麵的一些看法,明顯影響到了董書語的思維,在教改方案之中,加進去了很多蘇沐談到的內容。和劉偉鴻逐一探討這份方案的時候,董書語也明白向劉書記匯報了,哪些東西是出自蘇沐之口,她借用了。
劉偉鴻還隨口開了句玩笑,說蘇沐和她挺般配的,要不處處試試看。
當時董書語就紅了臉。
好在劉偉鴻就隨口說了這麽一句,沒有繼續“八卦”下去,才避免了董書語的尷尬。不料讀到這一段的時候,董書語自然而然又想起了蘇沐。
當然,董主任也隻有刹那間的走神,很快又將心思拉了回來。
現在可不是走神的時候。
“我要談的第四部分內容,是有關私立學校,民間資本辦學的問題……”
根據董書語的介紹,目前在寧陽區,還沒有一所私立學校,所有學校,全部都是公辦的。進行教育改革的目的,主要就是增加教育資源,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實現普及率和在機構上進行優化。基礎教育,以政府為主體來辦。簡單來說,就是要“物美價廉”,要讓所有孩子,都能“有學上”,讓教育不成為家長們的沉重負擔。這樣,家長們才能配合政府,自動自覺地送自己的孩子上學去。
這個任務,當然要由政府來完成,私人資本是不可能才承擔的。
資本的天性,就是追逐利潤,這一點,永遠都不能改變。
但是,私人資本辦學,也能起到一些補充作用。
“目前我們寧陽全區,隻有兩所中專,一所是衛校,一所是農業學校。其他技能培訓學校,暫時都還沒有。在高中畢業生或者初中畢業生與就業之間,存在著一段空白。無論初中階段還是高中階段,我們都隻是對適齡青少年進行了基礎教育,他們掌握到的這些知識,與社會就業崗位的要求,相差很遠,導致中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很難解決。所以我們認為,應該辦一些專業技能培訓學校,對這些中學畢業生進行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早日走上工作崗位,自食其力。減輕家庭負擔,也減輕社會負擔。這一塊,我們可以麵向民間資本開放,鼓勵私人辦學。按照劉書記的指示,公辦學校是主體,私立學校是補充。”
“現在我們寧陽,正處於一個招商引資的高峰期,各種各樣的企業,紛紛前來寧陽落戶,很快,我們就會麵臨著用工荒的問題。一方麵,是大量的勞動力閑置,一方麵則是大量的企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人。所以,馬上建一兩所技能培訓學校,十分必要。剛好能填補市場空白,為勞資雙方架起一座橋梁……”
魏鳳友忍不住插嘴問道:“小董,為什麽這個技能培訓學校,我們不考慮自己辦呢?這個東西有市場,經濟效益應該是不錯的。”
董書語進入寧陽機關的時候,魏鳳友就是寧陽—縣委書記,小董倒是早就叫得很順口的。
魏鳳友這話,就是在問董書語:為什麽賠錢的事,你讓政府來幹,賺錢的生意,卻交給民間資本?這不是敗家子的搞法嗎?
董書語微笑說道:“魏區長,技能培訓學校,雖然有一定的前景,但也有一定的風險。我個人認為,政府主要是為廣大群眾提供公益性的服務設施,而不是賺錢。畢竟政府不是以贏利為目的的公司。再說,鼓勵私人資本進入教育事業,是為了做一些必要的補充。如果沒有錢賺,對他們就沒什麽吸引力了。隻要他們能幫我們培訓待業青年,為企業提供合適的工人,對政府的工作,就是一個很大的支持。必要的利潤,是應該有的。”
一些與會成員臉上便閃過詫異的神情。
董書語這話,說得過於直白了,有些“指點”魏區長的意思。
魏鳳友便點了點頭,沒有再問。
看上去,魏區長也沒有什麽不高興的,臉色平靜。
董書語隨即又回到了自己的報告之上,朗讀了報告的結語部分,隨即合上資料夾,禮貌地說道:“劉書記,魏區長,各位領導,我的匯報完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