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帶著虎妞轉到山崖一側,見周圍山林密集,寂無人聲,便把下身長衫提起掖在腰間,雙袖挽起,渾身上下收拾利落,深吸一口氣,隻一縱便躍上山崖丈餘,手腳緊緊登攀住崖上突起或縫隙處,向上再看好山崖形勢,身形一縱又躍上了丈餘,如此幾個起落已攀上山崖十之二三,虎妞更不待慢,也是緊跟其後,待玉林和虎妞登上山崖時,雕兒早已站立在橫山亭的琉璃瓦頂上多時了。
這座山亭修的獨特,四根石柱粗大古拙,亭頂斜梁橫梁和四根石柱以榫卯結構組合而成,頂上履以灰色琉璃瓦,亭內有一石桌和四塊青石圓墩,向著山路入口處闌枋上書寫著“橫山亭”三個隸書的大字。玉林看罷,走入亭內,便坐在石墩上放眼觀賞起下麵半山腰間的古寺風貌來。
時值初春,徐風吹來仍略有涼意,山中林木已是泛出微綠,中間夾雜著山花初露,斑斕紅豔隱現,這山裏的節氣畢竟要比山外晚一些啊!玉林不禁出口吟到:“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好一個‘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公子此句正是應時應景!我本欲尋一兩句詩感歎一番,不想卻讓公子搶了先,甚妙,甚妙!”突然一人聲從下麵傳來,待玉林站起看時,隻見從下麵山寺中前後走上來兩人,走在前麵的是一個書生打扮的青年公子,看年齡和自己不相上下,身形也相仿,隻是全身穿著華麗,手中握著一把折扇;跟在身後的是一個精壯的漢子,一身護衛打扮,手中提著一把金環大刀。
玉林忙拱手一禮,說道:“公子說的正是,白樂天的這首詩正是應了時景,小弟也不過由感而發,便隨口吟誦,未料搶了兄台的彩頭,見罪!見罪!”
言罷,那公子已上得亭子來,對玉林拱手還禮道:“無妨無妨!一句玩笑而已!公子且請坐!”
“公子請!”玉林忙讓座。
身後跟隨的護衛忽上前厲聲問道:“你是怎麽上的山來的,方才我見這裏還沒有人在!你是何人?”且神情甚是警覺。
玉林一怔,正要諷他兩句,那公子卻斥道:“高才!休要妄言,這山亭又非咱自家庭院,外人皆可來遊賞,你的話太也無理,還不向公子賠禮?!”
那護衛忙抱拳賠禮,退在一旁,隻手中鋼刀握的更緊了。
那公子也忙拱手賠禮,玉林回禮道:“無妨,這位兄台問的也是,我確是剛剛上了這亭子,半盞茶都不到,也難免他疑惑有此一問”。
“哦?那,公子是怎麽上了這亭子,我的護衛卻未曾發現?”那公子問道。
玉林說:“我非是自山道而上,而是從這山崖攀登而上亭,隻為省幾步路,並非他圖,公子請勿疑!”
公子看了看深深的崖底,說:“如此之險,公子便徒手攀登而來?卻也是奇人,奇人也”!
玉林說:“非也,非也,公子謬讚了,在下上學之餘也時常上山打柴釆摘山貨野味,一來二去便練就了這攀岩爬山的本事。隻是近日困於樊籠,久不得便,今日脫出羈絆來橫山遊賞散心,一時興趣走此捷徑,一為免了被察檢之煩,一為舒展筋骨,不曾想卻擾了公子,請勿見怪!”
公子聞言大笑:“如此看來,這源於我的錯失了,哈哈哈哈!罪過!罪過!”,說罷便拉了玉林複又坐下,拱手連連,笑意猶未盡止。
玉林見他爽快,也便含笑拱手相回。
那公子對那叫高才的護衛道:“上茶,我要和公子敘上一敘,你便下去吧”
高才應了一聲,走下亭子,擊了兩下掌,便有一名丫鬟端上兩盞茶來。自己卻站在亭下不遠處執刀肅立。
玉林看那茶盞卻是精致,決非尋常官宦之用品,心下稍疑。
那公子似已看出玉林心思,便言道:“敝姓趙,名義仁,因祖上為朝庭曾立下幾分功勞,頗賞受了些財物,又蒙恩典賜了在下禮部采辦的小職司,今番遊曆路過這橫山,特來這古寺山亭遊玩一遭,有幸得遇兄台也是一樁快事!”
玉林說:“小弟姓李,名玉林,便是這橫水府橫山縣人氏,自幼父亡,和母親相依為命,虧得母親操勞,供養玉林上學讀書,前日剛考完府試,便上這橫山遊玩散心,得遇貴官,三生有幸!”
趙公子笑道:“李兄休提這貴官二字,隻便以讀書人相稱,豈不雅哉!剛才聽聞仁兄剛考完府試,不知仁兄對此次考題怎樣看法?”
玉林拱手道:“蒙仁兄見愛,小弟前日考完,觀今年考題也是中規中矩,與往年並無大差不差,隻個別題目略有生僻偏頗,大體還做的來,隻後麵加試的策論文章,隻鞏不才見識短淺,難入大家法眼”。
“哦?今年的考題,我也是剛剛見識,不知仁兄對策論中北人南遷之利弊及方略措施有何髙見?”趙公子說罷,目光閃爍,盯看著玉林。
玉林也不隱瞞,便把考試中的策論答對略略講來,說道:“北人南遷本已久已,其因有二,一者北方曆來多耕種,南方善工商,因此自隨唐以來北方青壯多下江南從事作坊場礦做工,又或從事漕運海運,如此自唐末以來便初漸成勢;其二者,便是近年來遼、金兵亂侵擾,北人為避兵禍被迫南遷,此為主因也!”
玉林頓了頓,喝了口茶又言道:“依在下看來,北人南遷,有弊亦有利,隻要朝庭法度措施得當,或可轉弊為利也未可知!”
“哦?何弊何利,如何轉弊為利,公子且細細說來!”趙公子言辭略顯急切。
玉林笑道:“山野鄙人,見識膚淺,恐白白聒噪人耳”
趙公子忙道:“仁兄勿謙,權且說來,我自洗耳恭聽!”
玉林接著說:“如此,在下且遑論一二…這,其弊一者,北人南遷者愈眾,必與南人爭田糧宅資,或減少南人份量,或推高田糧宅資等物價,必引南人怨恨;其弊二者,北人南遷後,必為討生計,未免爭奪南人工作活計,使南人做工者卻失業無著,引來不滿;其弊三者,一旦失業者眾多,必免不得滋亂生事,甚而有挺而走險者,引起動蕩,不利官府治政;其弊四者,若積弊日久,恐造成南人北人分裂,如敵國又挑撥離間,或成國家離亂之源,茲事體大,不可不察呀!”
玉林講罷,就見趙公子二目圓睜,雙拳緊握,但仍是鎮定了神情,臉上波瀾不驚。
玉林接著又道:“前述弊者四,而其利者亦有四。其利者一,北人南來,必攜有資財,北人以之或購田產或購屋宅或建設工商肆業,或推高田產屋舍地價,則官府必得更多稅賦錢財收入;其利二者,北人南遷愈眾,更有成熟之匠人,青壯之幹才,為南方工坊場礦所用,其必推動我朝工商眾業的快速發展;其利者三,北人愈眾,其必每日吃穿用度,消遣遊玩,消耗者資財大巨,如此便拉動各行各業生產製造,使百業興盛,又增促了官家的財稅收入,其利大焉!其利者四,北人南遷者愈眾,則青壯兵源愈眾,其必強大我朝兵力,以鞏固邊境,抵禦外敵!”
趙公子麵露微笑,頷首道:“那依仁兄高見,又如何對策?”
玉林道:“如若朝庭早早的知微見著,未雨綢繆,采取得當措施,強力施為,或可興利除弊,轉弊為利也未可知”。
不待趙公子開口再問,玉林又說道:“以在下愚見,有六策可對之。其一,朝庭一體上下行文諸省、州府、縣及鄉裏,告示天下曰人無論南北,地無分高下,皆是我大宋子民,無論官家百姓,勿要精誠團結,若有區別南北,滋擾鬧事者;若有分裂南北,引起民變者,必要嚴懲不貸;其二,官府出麵維持物價穩定,以令市價漲跌不可過巨,各地市首行會與官府共議田宅等大額買賣行價,如有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欺行霸市者,必交有司嚴懲;其三,官府差專司調查各地市井百業規模產量,詳報有司,朝庭據此指導調整全國物資,或支持擴大規模,或關門停業,或遷移新址,以使各地產需平衡,如此即促百姓有工可做,又平抑物價;其四,官府引導眾商家,或獨家或合夥興辦工礦產業,擴召錄用做工人員,培養熟練工匠,促百業昌興;其五,鼓勵無產無地百姓南遷南彊荒蕪之地,興農開荒,許以安家錢糧種子,免除三二年賦稅,其必一呼百應,如此既安民又興業,百姓必感皇恩浩蕩;其五,兵部差專屬將眾青壯無依者或願意從軍者登錄在冊,編為軍屯,或開荒種糧,或開礦治煉,或開廠行商,平時為農為工為匠為商,戰時為兵為將保境抗敵,此策既可免了國家錢糧供養,又可保持了兵戎戰力,一舉兩得也!其六,沿海多籌建海港,添設碼頭,開拓海運,將我朝所產盈餘農工礦產販賣海外番邦,將外邦物產也販購回我朝,這樣互通有無,以利萬民,此舉乃富民強國,興國強兵之路也!”
玉林言罷,趙公子撫掌大笑,連聲說:“好策對!好!好!好!”
然後拱手向玉林道:“仁兄如此年少大才,發前人不能發,言他人不能言,為我朝江山百姓謀了一個好策略,本官自愧不如也,慚愧慚愧!”言罷,躬身一揖。
玉林忙還禮道:“不才還是一介童生,不自量力,胡言亂語,不周不敬之處望擔當些個!”
“仁兄過歉了,以仁兄之才……”趙公子突然頓住,望向玉林腳下,驚諤地指點道:“此為何物,如此怪異!”
玉林看時,卻是虎妞從亭子後躍到了自己腳旁,擠眉弄眼甚是淘氣。
這座山亭修的獨特,四根石柱粗大古拙,亭頂斜梁橫梁和四根石柱以榫卯結構組合而成,頂上履以灰色琉璃瓦,亭內有一石桌和四塊青石圓墩,向著山路入口處闌枋上書寫著“橫山亭”三個隸書的大字。玉林看罷,走入亭內,便坐在石墩上放眼觀賞起下麵半山腰間的古寺風貌來。
時值初春,徐風吹來仍略有涼意,山中林木已是泛出微綠,中間夾雜著山花初露,斑斕紅豔隱現,這山裏的節氣畢竟要比山外晚一些啊!玉林不禁出口吟到:“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好一個‘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公子此句正是應時應景!我本欲尋一兩句詩感歎一番,不想卻讓公子搶了先,甚妙,甚妙!”突然一人聲從下麵傳來,待玉林站起看時,隻見從下麵山寺中前後走上來兩人,走在前麵的是一個書生打扮的青年公子,看年齡和自己不相上下,身形也相仿,隻是全身穿著華麗,手中握著一把折扇;跟在身後的是一個精壯的漢子,一身護衛打扮,手中提著一把金環大刀。
玉林忙拱手一禮,說道:“公子說的正是,白樂天的這首詩正是應了時景,小弟也不過由感而發,便隨口吟誦,未料搶了兄台的彩頭,見罪!見罪!”
言罷,那公子已上得亭子來,對玉林拱手還禮道:“無妨無妨!一句玩笑而已!公子且請坐!”
“公子請!”玉林忙讓座。
身後跟隨的護衛忽上前厲聲問道:“你是怎麽上的山來的,方才我見這裏還沒有人在!你是何人?”且神情甚是警覺。
玉林一怔,正要諷他兩句,那公子卻斥道:“高才!休要妄言,這山亭又非咱自家庭院,外人皆可來遊賞,你的話太也無理,還不向公子賠禮?!”
那護衛忙抱拳賠禮,退在一旁,隻手中鋼刀握的更緊了。
那公子也忙拱手賠禮,玉林回禮道:“無妨,這位兄台問的也是,我確是剛剛上了這亭子,半盞茶都不到,也難免他疑惑有此一問”。
“哦?那,公子是怎麽上了這亭子,我的護衛卻未曾發現?”那公子問道。
玉林說:“我非是自山道而上,而是從這山崖攀登而上亭,隻為省幾步路,並非他圖,公子請勿疑!”
公子看了看深深的崖底,說:“如此之險,公子便徒手攀登而來?卻也是奇人,奇人也”!
玉林說:“非也,非也,公子謬讚了,在下上學之餘也時常上山打柴釆摘山貨野味,一來二去便練就了這攀岩爬山的本事。隻是近日困於樊籠,久不得便,今日脫出羈絆來橫山遊賞散心,一時興趣走此捷徑,一為免了被察檢之煩,一為舒展筋骨,不曾想卻擾了公子,請勿見怪!”
公子聞言大笑:“如此看來,這源於我的錯失了,哈哈哈哈!罪過!罪過!”,說罷便拉了玉林複又坐下,拱手連連,笑意猶未盡止。
玉林見他爽快,也便含笑拱手相回。
那公子對那叫高才的護衛道:“上茶,我要和公子敘上一敘,你便下去吧”
高才應了一聲,走下亭子,擊了兩下掌,便有一名丫鬟端上兩盞茶來。自己卻站在亭下不遠處執刀肅立。
玉林看那茶盞卻是精致,決非尋常官宦之用品,心下稍疑。
那公子似已看出玉林心思,便言道:“敝姓趙,名義仁,因祖上為朝庭曾立下幾分功勞,頗賞受了些財物,又蒙恩典賜了在下禮部采辦的小職司,今番遊曆路過這橫山,特來這古寺山亭遊玩一遭,有幸得遇兄台也是一樁快事!”
玉林說:“小弟姓李,名玉林,便是這橫水府橫山縣人氏,自幼父亡,和母親相依為命,虧得母親操勞,供養玉林上學讀書,前日剛考完府試,便上這橫山遊玩散心,得遇貴官,三生有幸!”
趙公子笑道:“李兄休提這貴官二字,隻便以讀書人相稱,豈不雅哉!剛才聽聞仁兄剛考完府試,不知仁兄對此次考題怎樣看法?”
玉林拱手道:“蒙仁兄見愛,小弟前日考完,觀今年考題也是中規中矩,與往年並無大差不差,隻個別題目略有生僻偏頗,大體還做的來,隻後麵加試的策論文章,隻鞏不才見識短淺,難入大家法眼”。
“哦?今年的考題,我也是剛剛見識,不知仁兄對策論中北人南遷之利弊及方略措施有何髙見?”趙公子說罷,目光閃爍,盯看著玉林。
玉林也不隱瞞,便把考試中的策論答對略略講來,說道:“北人南遷本已久已,其因有二,一者北方曆來多耕種,南方善工商,因此自隨唐以來北方青壯多下江南從事作坊場礦做工,又或從事漕運海運,如此自唐末以來便初漸成勢;其二者,便是近年來遼、金兵亂侵擾,北人為避兵禍被迫南遷,此為主因也!”
玉林頓了頓,喝了口茶又言道:“依在下看來,北人南遷,有弊亦有利,隻要朝庭法度措施得當,或可轉弊為利也未可知!”
“哦?何弊何利,如何轉弊為利,公子且細細說來!”趙公子言辭略顯急切。
玉林笑道:“山野鄙人,見識膚淺,恐白白聒噪人耳”
趙公子忙道:“仁兄勿謙,權且說來,我自洗耳恭聽!”
玉林接著說:“如此,在下且遑論一二…這,其弊一者,北人南遷者愈眾,必與南人爭田糧宅資,或減少南人份量,或推高田糧宅資等物價,必引南人怨恨;其弊二者,北人南遷後,必為討生計,未免爭奪南人工作活計,使南人做工者卻失業無著,引來不滿;其弊三者,一旦失業者眾多,必免不得滋亂生事,甚而有挺而走險者,引起動蕩,不利官府治政;其弊四者,若積弊日久,恐造成南人北人分裂,如敵國又挑撥離間,或成國家離亂之源,茲事體大,不可不察呀!”
玉林講罷,就見趙公子二目圓睜,雙拳緊握,但仍是鎮定了神情,臉上波瀾不驚。
玉林接著又道:“前述弊者四,而其利者亦有四。其利者一,北人南來,必攜有資財,北人以之或購田產或購屋宅或建設工商肆業,或推高田產屋舍地價,則官府必得更多稅賦錢財收入;其利二者,北人南遷愈眾,更有成熟之匠人,青壯之幹才,為南方工坊場礦所用,其必推動我朝工商眾業的快速發展;其利者三,北人愈眾,其必每日吃穿用度,消遣遊玩,消耗者資財大巨,如此便拉動各行各業生產製造,使百業興盛,又增促了官家的財稅收入,其利大焉!其利者四,北人南遷者愈眾,則青壯兵源愈眾,其必強大我朝兵力,以鞏固邊境,抵禦外敵!”
趙公子麵露微笑,頷首道:“那依仁兄高見,又如何對策?”
玉林道:“如若朝庭早早的知微見著,未雨綢繆,采取得當措施,強力施為,或可興利除弊,轉弊為利也未可知”。
不待趙公子開口再問,玉林又說道:“以在下愚見,有六策可對之。其一,朝庭一體上下行文諸省、州府、縣及鄉裏,告示天下曰人無論南北,地無分高下,皆是我大宋子民,無論官家百姓,勿要精誠團結,若有區別南北,滋擾鬧事者;若有分裂南北,引起民變者,必要嚴懲不貸;其二,官府出麵維持物價穩定,以令市價漲跌不可過巨,各地市首行會與官府共議田宅等大額買賣行價,如有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欺行霸市者,必交有司嚴懲;其三,官府差專司調查各地市井百業規模產量,詳報有司,朝庭據此指導調整全國物資,或支持擴大規模,或關門停業,或遷移新址,以使各地產需平衡,如此即促百姓有工可做,又平抑物價;其四,官府引導眾商家,或獨家或合夥興辦工礦產業,擴召錄用做工人員,培養熟練工匠,促百業昌興;其五,鼓勵無產無地百姓南遷南彊荒蕪之地,興農開荒,許以安家錢糧種子,免除三二年賦稅,其必一呼百應,如此既安民又興業,百姓必感皇恩浩蕩;其五,兵部差專屬將眾青壯無依者或願意從軍者登錄在冊,編為軍屯,或開荒種糧,或開礦治煉,或開廠行商,平時為農為工為匠為商,戰時為兵為將保境抗敵,此策既可免了國家錢糧供養,又可保持了兵戎戰力,一舉兩得也!其六,沿海多籌建海港,添設碼頭,開拓海運,將我朝所產盈餘農工礦產販賣海外番邦,將外邦物產也販購回我朝,這樣互通有無,以利萬民,此舉乃富民強國,興國強兵之路也!”
玉林言罷,趙公子撫掌大笑,連聲說:“好策對!好!好!好!”
然後拱手向玉林道:“仁兄如此年少大才,發前人不能發,言他人不能言,為我朝江山百姓謀了一個好策略,本官自愧不如也,慚愧慚愧!”言罷,躬身一揖。
玉林忙還禮道:“不才還是一介童生,不自量力,胡言亂語,不周不敬之處望擔當些個!”
“仁兄過歉了,以仁兄之才……”趙公子突然頓住,望向玉林腳下,驚諤地指點道:“此為何物,如此怪異!”
玉林看時,卻是虎妞從亭子後躍到了自己腳旁,擠眉弄眼甚是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