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煩死了,再等十分鍾,等不到就走人。”


    ……


    記者七嘴八舌在電影院門口議論著,他們是千裏迢迢從中國趕來,報道《紅櫻桃》首映後觀眾反響的特派記者,因為放映廳電影票有限,並不是所有的記者都有資格進場感受現場氣氛,製片方隻邀請了國內幾家在國際上知名度較高、影響力的媒體入場,絕大多數記者想要知道影片反響,必須要在門外等候。


    原本以為很快就等等到結果,沒有想到電影結束後放映廳裏麵別說人,連一隻狗都沒有出來,在外麵焦急等待的記者腿快站斷了,他們可是中午飯都沒吃,就在這等,如今已經饑腸轆轆,竟然還沒有結束,這日子沒法過了。


    就在抱怨怎麽還沒結束的時候,放映廳的大門打開了,從裏麵出來了一個黑頭發的年輕人,看上去像是中國人,這是第一個離開放映廳的觀眾,記者幾乎一窩蜂將青年圍住,想要采訪他,不過青年擺手,一邊拒絕記者一邊用中文說道,“我嗓子有點疼,你們采訪別人吧。”


    記者去追他,因為此時大家已經全部離場,記者開始隨即尋找觀眾采訪。


    記者首先采訪的是一位棕發藍眼的白人小夥,很年輕也很有朝氣——


    “嘿,能耽誤您兩分鍾嗎?”記者用英語試探性的問道,她也不確定自己是否要說法語,不過謝天謝地,這小夥子能聽懂英語。


    “我想,應該沒問題。”


    “您覺得剛才的電影好看嗎,我指的是《紅櫻桃》。”


    “很好看,應該說是非常好看,電影裏每個演員都演得很好,我尤其是喜歡連,她是個極為出色的演員,很棒,似乎能詮釋任何角色。”小夥子豎起大拇指誇讚道。


    “那若是五顆星滿分,你給這部電影打多少分。”


    “四星半吧。”


    記者有些詫異,這麽高的評價為什麽是四星半,哦,雖然四星半也已經很高了,“那半顆星你認為欠缺在哪裏?”


    白人小夥搖搖頭,“不不不,我想你誤會了,在我心中,隻有一部電影值得五星,那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教父》,無人能及它在我心中的地位。”


    “哦,原來是這樣,謝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祝您生活愉快!”


    記者第二個采訪的是一位高大的黑人,這位自稱在昨天看過了另一部戰爭題材電影,昆亭塔倫蒂諾和伊萊·羅斯兩位電影大師共同執導影片《無恥混蛋》,由布拉德·皮特、梅拉尼·羅蘭等一竿大牌影星聯袂主演的影片,亦是今年戛納電影節得獎呼聲最大的電影。


    “……我認為《紅櫻桃》在情節設定上不如《無恥混蛋》大膽,中國電影有些太沉悶了,這部電影看完讓我感覺十分的不舒服,我想我需要找個地方休息一下,不過片中演員的演技十分的出眾,連是一個很棒的演員,其他人也很棒,好吧,請原諒我,我對中國演員並不是那麽清楚。”這位黑人小夥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當然也有不那麽看好的,比如說一位千裏迢迢從美國趕到戛納的資深影迷就表示,他不是很喜歡這部電影,“感覺前麵節奏都很好,感覺像中國版的《亂世佳人》,不過我認為這部電影收尾工作做得不是太好,不過整體還是很不錯的,演員演技很出眾,配樂和畫麵都很好,是一部值得看的影,不過我是不會到電影院再去觀看了,因為我不是很喜歡悲劇。”


    不過對此也有影迷提出了反對看法,有一位法國姑娘就表示,她被曲紅櫻和阿和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很高興能看到這樣一部高質量的電影,並譴責了戰爭的殘酷。


    連續幾位被采訪者對電影的評價都很正麵,第一次可能叫做巧合,但是接二連三就說明大家真的很喜歡這部電影,而且一些被采訪者還向記者透露了一些小細節,比如電影播映完,現場氣氛十分熱烈,大家久久不能平複心情,一直在鼓掌。


    “我從來沒有見過哪部電影的掌聲,比《紅櫻桃》時間更長,太了不起了,要知道這是戛納電影節。”那位表示被電影中愛情故事打動的法國女孩感歎地說道。


    聽到觀影觀眾紛紛為影片叫好,到場的中國記者很高興,確定采訪內容都錄下來後,記者有專訪了幾位製片方邀請來的專業影評人,法國權威電影雜誌《電影手冊》前主編查爾斯·戴鬆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對片中演員的演技大加稱讚,“電影中每一位演員,記住我說的是每一位,都能稱得上表演藝術家,我很高興看到薑,和幾年前相比,如今的薑越發的老練,他的演技讓人折服。”


    “那連夏呢?”記者忍不住問道,“這部電影的女一號是連夏,能評價評價她嗎?”


    查爾斯·戴鬆聽後笑了,“我無法說出她是最棒的,因為這對別人不公平,也不現實,我隻能說,每一次看連的表演,我都會有一種重新認識她的感覺,推翻,重新樹立新的印象,再推翻再樹立新印象,在她這個年齡的演員中,我覺得很少有人能做到(和她一樣),這很了不起。”


    記者對采訪內容心滿意足,聽到老外,尤其是老外中的專業人士對中國電影、中國電影人大加稱讚時,他們這些采訪的記者也會升起一種難以言表的自豪感。


    媒體將采訪內容整理出來發到國內,以前信息沒有現在這麽發達,一些新聞很容易造假,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越來越多,已經很難說,隻聽到一種聲音。


    為了證實自己新聞來源的正確性,一般媒體都會有音頻或者是錄像做為證據。


    音像資料傳回國內後,國內許多家電視媒體用相似的標題報道了此事,“《紅櫻桃》戛納好評如潮,主創人員為國爭光”、“‘鐵娘子’劉曼巾幗不讓須眉,《紅櫻桃》譜寫中國版‘亂世佳人’”。


    音頻經過剪輯,在各大電視台以及各大視頻網站上播放,許多關注此片的網友看到,都紛紛為《紅櫻桃》叫好,之前因為預告片排位問題掐的天翻地覆的薑雨辰的粉絲和連夏的粉絲此時不約而同偃旗息鼓,一起為《紅櫻桃》加油助威,豆瓣電影達人也紛紛發帖,表示對這部電影的期待。


    1l:“感覺《紅櫻桃》比《雉女》還要好一些,說不定中國能蟬聯兩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2l:“我覺得《雉女》跟撞大運似得,競爭對手莫名被淘汰,那個是爆冷,鑒於美國佬一直歧視咱,看好《紅櫻桃》在歐洲三大擼獎,但是不看好奧斯卡。”


    3l:好期待上映啊,感覺一定很好看。


    ……1


    連夏在法國,自然不知道,國內各大論壇,關於她是否能擼獎再次成為粉絲掐架的的聚焦點。


    不過,話說回來,依照連夏的個性,即使知道,也隻會問一句“掐贏了沒”。


    北京時間5月25日,當地時間5月24日,連夏出席了本屆戛納電影節頒獎典禮,經過十天的激烈角逐,各大獎項最終在今晚揭曉答案。


    《紅櫻桃》劇組,除了編劇李軟軟留在法國會見老朋友,其他人都訂的是今天晚上返程的機票。


    包括連夏在內,沒有一個人認為,他們今晚能有所收獲,原因無他,本屆大師作品太多,即使質量參差不齊,但是那些大導演的名字擺在那裏,他們和評委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覺得他們得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過即使空手而歸也沒有什麽,他們還有威尼斯電影節和多倫多電影節,或者還有別的,要知道就算是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往前翻看它的履曆,都會發現,這些電影往往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碰一鼻子灰,總之,有提名就是好事兒,能入選主競賽單元影片,從某種意義上,他們已經勝利了。


    所有人都用一種重在參與的心態安慰自己。


    我們還很年輕,我們還有下次,這次,這次就算了吧……


    《紅櫻桃》劇組用一種很消極的想法,應對接下來的頒獎典禮。


    或許是無心插柳,或許是佛祖保佑,又或者是玉帝打退了耶和華統一了西方的天庭。


    在最佳女演員環節,當頒獎嘉賓念出連夏的名字時,現場所有人都在鼓掌,離得近的嘉賓紛紛站起來擁抱連夏,唯有當事人一臉呆滯。


    連夏大腦有點蒙,剛才,是在叫自己的名字?


    “去啊,是你,是你,你快去啊!”


    “老天,太好了,連夏,你還愣著幹什麽,懷孕懷傻了啊,快站起來啊!”


    “快點,晚了就沒你的份兒了!”


    ……


    所有人的臉,那麽近又那麽遠,他們的聲音似乎在耳邊,又似乎從遠方傳來聽不貼切,連夏覺得耳畔轟隆隆的,好多聲音湧入耳朵,她聽不清楚周圍人說些什麽。


    整個《紅櫻桃》劇組都圍著連夏,向連夏表示祝賀,見連夏沒什麽反應,劉曼導演也顧不得連夏是個孕婦了,一把將她總座位上拉起來,禮堂掌聲如雷,所有人都在注視著這位新晉戛納影後。


    連夏張著嘴,模樣有點蠢,她衝著台上的頒獎嘉賓,指著自己的鼻子,似乎在無聲地問“是我”?


    “哦,上帝,親愛的連,快上來吧,所有人都在等著你呢。”頒獎嘉賓笑容滿麵看著連夏,然後又對台下觀眾說,“我們的影後似乎不在狀態,來點掌聲怎麽樣?”


    話落,禮堂的掌聲震天,口哨聲,歡呼聲連城一片。


    連夏都不知道她是如何走上的台,反正當她清醒過來時,她已經在頒獎台後麵對著話筒,這一瞬間,連夏突然不知道說什麽。


    她張張嘴,然後眼淚“嘩”一下不受控製的流了下來。


    見狀,原本停下來的掌聲再次響起,台下嘉賓紛紛向這位年輕的影後表示鼓勵。


    “我,我很高興,很激動,”連夏用中文結結巴巴地說道,“我,突然忘記英語怎麽說了,讓我想想……”


    停頓兩秒,連夏努力平複心情,讓自己智商回到正常狀態,她方用英文說道:


    “我真的很高興,感謝戛納與評委會成員,感謝導演劉曼,感謝我的搭檔,經紀人徐妙珍小姐,感謝和我一起出演這部電影的薑雨辰先生,翟子昂……很多很多人,這個獎項我要送給我的家人,以及我未出世的孩子,謝謝。”


    粗重的鼻音,嘶啞的聲音,加上因為哭泣,略顯狼狽的儀表,但是這一刻什麽都不重要,連夏高高舉起獎杯,台下掌聲一浪高過一浪。


    今夜,她是戛納影後。


    `(*n_n*)′


    “年年有黑幕,今年特別多——論62屆戛納電影節之怪事。”


    “連夏爆冷封後,《白絲帶》摘得金棕櫚,誰比誰黑?”


    “連夏淚撒戛納,是意外之喜的真情流露,還是提前知曉高超演技?”


    “戛納主競賽單元主席伊莎貝爾·於佩爾和連夏交情匪淺,連夏封後,是實力還是運氣?”


    連夏覺得自己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黴,才會被卷入黑幕的漩渦。


    被質疑很簡單,今年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的得主是評委會主席恩師邁克爾·哈內克的《白絲帶》,如今的評審團主席伊莎貝爾·於佩爾,曾憑借邁克爾-哈內克執導的影片《鋼琴教師》摘得影後寶座,說哈內克導演是於佩爾的恩師一點都不假。


    所以很多媒體懷疑,本屆金棕櫚大獎有黑幕,雖然白絲帶在本屆主競賽單元作品中,質量數上乘,但雅克·歐迪亞的《預言者》和拉斯·馮·提爾引起巨大爭議的《反基督者》顯然更有“獲獎樣”,可是這兩部電影,均沒有獲得預料中的大獎。


    在金棕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後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狴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狴犴並收藏影後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