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時,記者采訪環節,有記者特別提到連夏“天價小姐”的綽號,希望聽聽詹導對此事的看法,詹光威導演笑嗬嗬地說道,“天價小姐,這個稱號不好不好,她是無價的,對於導演來說,會演戲的演員就是無價寶。”


    在內地拍戲的連夏,在小董的宣傳下,自然也知道了詹光威導演的回答,她非常感謝這些替她說好話,維護她的人。


    連夏沒有反擊,而是在劇組認真演戲。


    這讓原本以為連夏拿下千萬續約合同,會在拍戲時心浮氣躁的呂偉英導演非常欣慰。


    續約後的連夏,非但沒有洋洋得意,反而更加謙虛,也更加能沉得住氣。


    無論是公羊平編劇的《雉女》還是原著作者廖青,都沒有像連夏看過的曆史演義小說那般,給女主角一個愛情。


    《雉女》嚴格來說,隻有一個主人公,那就是連夏扮演的呂雉,而李嘉樹扮演的劉邦,與其說是男一號,不如說是主人公的丈夫,雖然李嘉樹確實是這部電影的男一號,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呂雉少得可憐的愛情線卻不是和劉邦展開的,而是和男四號,審食其。


    審食其,最初隻是劉邦手下一個門客,他的戲份在劇本中很少,但是卻相當重要。


    楚漢爭霸,戰亂中逃亡中,呂雉和一雙兒女衝散,身邊隻有劉家人,還有負責保護劉家人的審食其,丟掉孩子的呂雉六神無主,她一直在找孩子,可惜孩子沒有找到,卻被劉邦最大的敵人,項羽抓住了。


    這是呂雉人生中第三次,心態的蛻變。


    為娘則強,對於一個失去了孩子的母親,她像一隻發瘋的豹子一般。


    在楚軍找到呂雉以及劉家人,想將他們押回項羽楚軍大營時,一心隻想要找孩子的呂雉瘋了,她抽出楚軍的佩刀,發瘋一般,向那些人砍去,誰製止她找孩子,誰就是她的仇人。


    亂世,一個女人,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是那麽的無助,也是那麽的危險。


    和連夏飾演的桑宛筠不同,同樣是殺人,桑宛筠分裂出來的大姐人格,是個殺人瘋子,而連夏飾演的呂雉,即使在殺人的時候,也在為自己尋找逃出去的退路。


    無論何時,她都給自己留有生還的餘地。


    都給自己留有一線生機。


    曾經那個善良懦弱的呂雉終於死了,她成為了漢王的妻子,在鮮血的洗禮中成為了真正的凰。


    呂雉終究是一個女人,她不是一個人,身邊還跟著一群老弱病殘,她不可能抵得過楚軍的千軍萬馬,她被俘了,可是俘虜她的楚軍卻不敢當她隻是普通的婦道人家。


    項羽,出於憐憫之心,他告訴了呂雉,她的孩子遇到了父親,可是他們的父親為了自己逃命,將孩子撿回來後,嫌馬車太重,一次又一次將兩個孩子從馬車上扔下去。


    聽了這話,呂雉表情非常平靜,就像是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


    此時的呂雉已經非常善於揣摩人心,和自己的丈夫相比,楚霸王更像是一個正人君子,說他心慈手軟也好,婦人之仁也罷,和她的丈夫相比,楚霸王似乎是個好人,自己的丈夫肯定丟了孩子,不過自己的孩子肯定沒有事情,話沒有說完的楚霸王項羽,在選擇隱瞞自己孩子得救這個事實時,臉上還會露出愧疚。


    隨後,審食其也用密語傳來消息,她的孩子,確實無視,她的丈夫不靠譜,卻又一群可靠的屬下。


    夏侯嬰救了她的孩子,呂雉在心中暗自發誓,他日翱翔九天,許你世代榮華。


    和李嘉樹在電影中略顯猥瑣的造型相比,扮演審食其的話劇演員劉暢不僅樣貌白淨英俊,造型也好看,整個人看起來風度翩翩,豐神俊朗。


    和化妝師將李嘉樹刻意往猥瑣流上打造不同,在為劉暢化妝時,造型師瞬間變身親媽,若是平常打扮的劉暢隻有五分帥,古裝扮相後,在造型師神奇的雙手下,劉暢的帥氣足有七分。


    和扮演連夏兒子的何成禮相比,老天對劉暢優待的不可思議,就衝著這張臉,劉暢也肯定紅。


    按照愛情片的設定,俊男靚女,攜手走過最狼狽的逃亡生活,又共同經曆兩年四個月的俘虜生涯,他們的感情肯定是極深的。


    但是在《雉女》中,呂雉唯一可以稱得上愛情部分的地方,卻是那麽的寡淡無味。


    呂雉對審食其,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感激,此時她已經被顛沛流離和層出不窮的苦難折磨的快要失去愛一個人的能力。


    審食其對呂雉或許也有愛慕,畢竟對方是那麽一個良善能幹的人,但是更多的,是因為這是一個讓自己拿身家性命壓上的女人,他在賭,她的丈夫會是未來天下之主,他將為自己今日的護主行為,贏得日後的無上榮耀。


    導演無比殘忍的告訴了大家一個現實,在生存受到威脅的時候,愛情,是那麽淺薄和奢侈的一件事,在亂世,給你一把刀,你可以拿來殺人,可以用來自保。


    給你一個可以憧憬的男人?嗬嗬,別搞笑了,都快死了,男人管什麽用?!


    餓了拿來煮著吃嗎?


    作者有話要說:修改了內容,注意看


    110、拍攝進行時內有番外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整個《雉女》劇本,即使是編劇本人,恐怕也不會比連夏更為熟練,她將整個本子啃了下來,無論是不是她的台詞,她都背了下來。


    每念一句台詞,連夏都當自己就是呂雉,新婚的呂雉,懷孕的呂雉,顛沛流離的呂雉,身陷囹圄的呂雉,生死一線的呂雉……


    以及心狠手辣的呂雉。


    年初,徐妙珍對連夏說,今年下半年你要做好演兩個變態的準備。


    第一個變態,《出詭》中的多重性格的桑宛筠,連夏要用同一張臉,表現三種完全不同的人格,不僅要讓導演滿意,讓原著書迷滿意,更要讓沒有看過原著的影迷滿意。


    她必須要讓所有人都覺得,這三個人是一個人,又懷疑這三個人到底是不是一個人。


    剛拍完《出詭》時,連夏覺得自己做得很好。


    但是,現在回過頭來想,連夏覺得自己做得其實沒有那麽好,一個複雜多變的角色,每一種人格都讓自己臉譜化了。


    她覺得現在的自己,應該可以給當時的臉譜化,再增加一點別的什麽東西。


    和桑宛筠這個角色相比,《雉女》中的呂雉,不變態的部分占大多數。


    少婦時期,呂雉善良賢惠溫柔大方,是一個具有中國傳統美德的女人,即使麵對無賴又好色吹牛又懶惰的老男人劉邦,她也能安安分分和這個人生兒育女。


    但是就是這麽一個女人,在苛刻的環境下,被迫改變,最終將自己逼上了中國曆史上“最狠毒女人”的前三甲的“神壇”。


    心狠手辣,這大概是連夏最不願意看到的角色狀態。


    楚霸王烏江自刎,劉邦稱帝,國號為漢,曆經磨難的呂雉,終於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漢王朝開國皇後。


    ****


    “怎麽回事兒,你到底會不會拍戲啊!不會拍戲趕緊滾蛋,別從這裏耽誤時間!”


    劉暢第11次ng後,導演呂偉英終於忍無可忍,從凳子上一躍而起,拿著劇本,指著劉暢劈頭蓋臉的罵。


    呂偉英導演脾氣一直很好,這是《雉女》劇組開機以來,大家第一次見到導演如此生氣,原因確實一個很虛無的理由,在這組鏡頭中,劉暢扮演的審食其不是導演想要的那種感覺。


    這一組鏡頭其實非常簡單,講的是審食其在皇宮偶然遇到了已經貴為皇後的呂雉。


    這個時候,呂雉已經完全失寵於劉邦,劉邦喜歡年輕貌美,能歌善舞的戚夫人,寵愛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如意,在戚夫人的慫恿下,這位大漢的開國皇帝甚至起了廢後,廢儲的心思。


    呂雉和戚夫人的鬥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雙方已經撕破臉,即使滿朝文武都站在為皇帝生下一子一女的皇後這邊,皇帝的心,也不在呂雉身上。


    或者說,自從戚夫人出現後,劉邦就再也記不起呂雉這位糟糠妻。


    對於已經當上皇帝的劉邦來說,糟糠之妻不下堂就像個笑話,劉邦已經完全忘記昔年也曾愛慕過自己的妻子,也忘記過自己發下的“絕不相負”的誓言,如今的呂雉對劉邦來說,是一個特別礙眼的存在。


    當然,對於呂雉來說,劉邦也是一個礙眼的存在,這個女人現在已經變成了徹徹底底的呂後,她無時無刻不再想著“被美色掏空身體的劉邦,怎麽還不去死”,兩人真的已經全無感情。


    和劉邦忘恩負義,喜新厭舊相比,呂雉對劉邦的恨,更像是水滴石穿,日積月累,這種恨更濃烈,更純粹。


    這對掌握大漢王朝的夫妻,如今已是同床異夢,再無感情。


    審食其,是這一時期為數不多的,可以讓呂後在意的人物,呂後對這個審食其的感情很複雜,第一,她感謝審食其在她最困難時,對她的幫助和扶持,第二,因為劉邦實在是太渣,呂雉將一部分對丈夫這一角色的期待,寄托到了審食其身上,第三,她是皇後,審食其是大臣,他們又是君臣關係,第四,她希望借助審食其,知道朝堂的動向。


    對於審食其來說,他對呂雉的感情也同樣複雜,心狠手辣的呂雉讓他陌生又熟悉,他已經開始害怕眼前這位大漢的皇後,但是同樣,他又很同情呂雉的遭遇,因為沒有人比他更了解這個女人曾經經曆過什麽,當然,他還希望憑借和呂雉良好的關係,在官職更進一步,憐惜,愛慕,恐懼,利用……種種感情交織在一起。


    在這個大背景下,二人的相遇,看似簡單的對話情節背後,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在簡單地對話中,呂雉要和審食其這對感情錯綜複雜的君臣,要確定最結實,也是最畸形的同盟關係。


    導演希望在這組鏡頭中,連夏和劉暢都能將這些錯綜複雜的感情,通過微妙的麵部表情,肢體語言展示出來。


    這是一種以小見大,通過細節展現全局的表演手法,對演員的演技具有相當高的要求。


    演員要通過演,將台詞中所沒有的,導演又想讓你表達出的東西,完完全全展示出來,讓觀眾透過你的演技,“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不要說話劇演員出身的劉暢,就是科班出身的連夏,都覺得這個要求很高。


    連夏就在酒店房間中,對著鏡子,將自己代入到呂後的角色中,一邊揣摩人物可能會出現的表情,一邊想著那種環境下,人物可能會做出的動作。


    連夏想到了曾和自己在《太平盛世》中有過對手戲的,擁有教科書級別演技的李曉蘭,在《太平盛世》中,李曉蘭完美詮釋了女帝武則天,雖然連夏憑借《太平盛世》,拿下金像獎影後,但是連夏很清楚,在“盛世”中,她的表現遠不如李曉蘭。


    還在首電上學那會兒,連夏在老師的建議下,觀看了李曉蘭代表作之一,《戊戌變法》,在這部影片中,李曉蘭飾演了“慈禧太後”一角,“慈禧太後”是影視熒幕作品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曆史人物,版本眾多,其中不乏演技派,在李曉蘭之前,誰是最成功的慈禧太後並沒有蓋章,因為出名的版本,各有千秋,但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年僅三十的李曉蘭出演《戊戌變法》後,“最經典的慈禧太後”就此有了答案,一直到現在,電視上播放的曆史紀錄片講到慈禧太後時,出現的影像資料,還是李曉蘭在《戊戌變法》中的鏡頭。


    後來,在表演課上,連夏將李曉蘭在《戊戌變法》中的動作神態完全複製,贏得了全班的掌聲,很多演技派演員會拒接經典翻拍片,不僅因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後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狴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狴犴並收藏影後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