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帥氣,人氣卻下降了好多,片酬自然也隻能說是一般。
在同齡演員中,連夏算是牛人,但是和這些真正的牛人相比,她不值一提,或許,她比這些老牌演員名氣大粉絲多,但是人家在業內那口碑可比自己強多了。
所以,連夏的姿態擺的很謙虛,對劇組每一個演員都很有禮貌,經過連夏特意的點撥,連夏帶到劇組的助理和司機對這些演員以及劇組的工作人員同樣非常客氣,不會留下任何“耍大牌”的把柄。
事實上,《雉女》劇組看似表麵風平浪靜,潛伏的不安定因素卻非常多,最大的一個就是,除了馬鶴軒和連夏,劇組其他演員的片酬都不高,最低的隻有連夏的十分之一還不到,這些演員也都是有獎項有口碑的演員,整個劇組連夏雖然不是資曆最淺的,但也在資曆比較淺的那一撥裏。
縱然是女主角,如此懸殊的片酬就像是隨時引爆的炸彈,但是看到連夏這個謙遜的態度,即使一開始對連夏有看法的演員,也壓住了心頭的不滿,至少表麵上大家都一團和氣,劇組的氣氛還算融洽。
《雉女》劇本和原著大體時間脈絡大體保持一致,除了把原著中呂雉小時候的描寫給大刀闊斧的剪掉,其他的基本是按照原著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來的,金牌編劇公羊平在改編劇本的時候,盡量將長達四十萬,劇情緊湊的小說,變成一百二十分鍾能講清楚的劇本文字。
劇本第一幕,是呂家的喬遷之喜,在這一幕,呂雉的父親呂公第一次見到還是亭長的劉邦,在酒宴上,劉邦表現的非常無賴,調侃其他官員,大放厥詞,連主吏蕭何覺得這個人不會有什麽大成就,呂公卻覺得劉邦麵相不俗,決定將小劉邦十五歲的女兒呂雉嫁給他。
而這時候的劉邦已經有一個未婚生育的兒子。
劇本的第二幕,則是呂公的妻子呂媼和呂公正爭執,而呂雉聽到了自己他們爭執的言語,卻沉默不語,家中兄弟姐妹,極為不同意這樁親事,兩位兄長甚至揚言要將劉邦宰了,可惜讓呂雉攔住了。
第三幕,便是劉邦和呂雉大婚,大婚這日,呂家除了呂公喜笑顏開,沒有一個人臉上帶著笑容,劉邦看到呂雉容貌的時候,笑得極為歡喜甚至有些害羞,他手足無措,甚至話都結結巴巴,做出了一係列可笑滑稽的動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幕雖然內容豐富,在整部電影中所占據的分量卻很少,用導演的話就是,三幕拍完,恐怕也沒有十分鍾。
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女子,嫁給一個比自己大十五歲,還有一個兒子的男人,而這個男人是遠近聞名的無賴,他不務正業,好色懶惰,無所事事,可偏偏這樣一個人,是自己父親挑選出來的“人中龍鳳”。
呂雉嫁給劉邦的時候,真的甘心嗎?
原著中,呂雉是幾經掙紮,最終決定嫁給劉邦是因為這個亂世,女子生存不易,父母年事已高,劉邦縱然是個無賴,但是無賴也有無賴的活法,劉邦再不濟,也是一個亭長,和父親呂公交好的沛縣令年事已高,若是自己父親支持,劉邦很有可能成為沛縣縣令。
可以說,在原著中,呂雉雖然有幾分羞澀,但是更多的是理智和警醒,這是一個從骨子裏就十分克製專營的姑娘,在原著中,呂雉甚至有淺淺的喜歡的小夥子。
不過在電影劇本中,這些情節全部都刪去了,公孫平並沒有給第二幕的呂雉太多台詞,哪怕這是女主角第一次亮相,導演在給連夏說戲的時候,希望連夏表現出呂雉的心不甘情不願,因為他想表達的呂雉和原著還是有出入的。
在劇本中,最初出場的呂雉,是一個封建傳統女性,溫婉賢惠美麗端莊,即使對毫無血緣關係的繼子也可以一視同仁,盡管她並不愛劉邦,卻願意做好一個妻子應盡的一切本分和職責。
這個時候的呂雉是善良的,甚至是有些軟弱的,在不公的命運麵前,她能想到的隻有妥協。
此時的她,是一名叫雉的普通女子,和後來心狠手辣的呂後,相距甚遠。
這也是原著和劇本的本質差別。
原著裏的呂雉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大女人,而導演呂偉英和編劇公羊平想要表現的,是一個不懂得和命運抗爭的女性,在命運一次次打擊中,從溫婉的少婦慢慢蛻變成強大,高高在上,冷冰冰的,不近人情,甚至有些心理扭曲的呂後。
這種改動,也是原作者同意的,原著成書於原作者廖青壯年時期,那個時候原作者廖青事業一帆風順,但是後來廖青經過婚變、喪子、再婚、喪妻一係列打擊後,內心早已發生了變化,這個改動最初就是原作者廖青提出來的,他在和公羊平交流的時候,告訴對方,若是他重寫《雉——呂後》這本書,會采用劇本版的套路,而不是他所寫的原著版。
雖然徐妙珍給連夏接了兩個變態的角色,但是《出詭》的桑宛筠和《雉女》中的呂雉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變態,前者是經過外界一係列打擊後,完全無意識的改變,可以說,這種扭曲,是當事人自己不願意的,被動的,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個多重人格的精神病患者。
而後者確實在嚴酷的環境中主動尋求的改變,呂雉在顛沛流離,大起大落的人生中,為了適應環境,不得不讓自己變得冰冷心狠,因為她知道,隻有比敵人更心狠,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詮釋前者的時候,連夏將自己代入桑宛筠,很容易跟著桑宛筠一起人格分裂,但是飾演呂後這樣的角色,卻讓連夏興奮,因為這個女人不似桑宛筠那麽脆弱。
呂雉的內心是十分強大,甚至是強悍的,她具備了成為一個帝王的一切素質,除了性別。
在曆史上,這是一個可以和劉邦共治天下的女人,也是一個在丈夫死後,把持朝政,獨攬大權十幾年的女人。
連夏之前飾演的太平公主,雖然也在朝堂上有不俗的表現,但是和這位一比完全不夠看,能出演這樣一個角色,對連夏自己也是一種挑戰,因為在此之前,她從未演過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角色,這種幕後大boss一般的複雜角色,無論是刷獎,還是刷口碑,都是非常不錯的事情。
每個女人心裏,有兩個極度憧憬的角色,一個是公主,另一個是女王!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她既不是公主也不是女王,但她可以同時詮釋這兩個角色,這何嚐不是另一種幸運!
連夏對這部戲的前景充滿了期待!
作者有話要說:不知道乃們是否yy過,全世界的人都寵愛自己,或者是全世界的人都膜拜自己
咳咳,我為什麽寫瑪麗蘇的原因,現實生活中,我不強悍,不漂亮,不亮眼,我虛擬世界yy一下還不行嗎,哈哈哈!
獻給和我一起yy過的妹子們!
麽麽噠,明天見!
107、大器晚成
連夏拍過不少曆史劇情片,比如《靖康變》,比如《太平盛世》,又比如現在的《雉女》,即使“啞母”幫連夏賺了不少演技的好評,但是“啞母”在國內畢竟屬於“叫好不叫座”的類型,國人絕大多數是知道這部電影,但沒看過,提到連夏,最先想到的還是《太平盛世》或是前段時間非常火的《“他”是女孩子》,要不然就是《靖康變》中讓人驚豔的李師師。
成名三年,三部曆史電影,在娛樂圈也算是高產了,若不是這年頭曆史題材影片充斥大熒幕,稍有名氣的電影演員,都在拍曆史題材電影,放前兩年,擱這個頻率,連夏都能被叫做曆史片專業戶。
值得一提的是,連夏演過的所有曆史片,所詮釋的角色結局都不太好,《靖康變》除了連夏飾演的李師師出家,其他幾個主要角色,全部死於非命,《太平盛世》就更慘了,片中主角至上而下全滅。
在《雉女》公布演員陣容後,不少人猜測這個故事一定也是個悲劇,連夏經紀人接的戲,質量都不錯,就是內容略奇葩,走的是悲情路線,“啞母”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後,不少人在家裏看了這部電影,表示哭慘了,《太平盛世》也是如此,目前連夏上映的作品,除了她自己接的《“他”是女孩子》沒有一個是好結局。
咦?!你說《花拳繡腿》?!我們絕不承認那種爛片是連夏的電影,連夏在裏麵就是個客串,就是個友情出演!
不少娛樂記者甚至拿徐妙珍開玩笑,“看看那些電影就知道了,連夏經紀人徐女士是個重口味的女人”。
老實說,在雙方簽訂合同之前,連夏自己也有類似的顧慮,她已經接了不少曆史悲劇影片,不過在看過原著後,她放心了,因為呂雉後期根本就跟開了“金手指”一樣“遇神殺神遇佛”,在認真查閱過曆史資料後,連夏發現老天果然是公平的,年輕時的呂雉顛沛流離,經曆坎坷,進入中年後,更是因劉邦好戚夫人的美色,數次興起廢後廢嫡的念頭,戚夫人並不願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四次謀害呂後一對兒女,但是全部讓呂雉一一化解,在這位大漢開國皇後的麵前,劉邦也展露出了“不那麽男人”的一麵。
最重要的是,這個女人並非死於宮廷政變,而是因為自身年齡大(62歲),當時醫療水平不高,病死的,就是病危前她還不忘將權利交代清楚,對於這樣一位地位至高無比的女人,連夏隻能感慨,能在封建社會青史留名的女性果然非常人所能。
不過在電影中,導演和編劇都沒有打算,讓連夏從十幾歲演到呂後駕崩,他們決定將這部電影打造成古代勵誌劇,依照連夏看,這部電影的主旨就是“女王是怎樣煉成的”,或者是“如何修成反派大boss”。
聽上去倒是蠻爽的,自己演了這麽多“苦情戲”,怎麽也該輪到一個女王了吧,實際拍攝的時候卻不是很爽,因為這部電影很折騰。
呂偉英,這位國內頗負盛名的導演,他對鏡頭語言的運用,和連夏所接觸到的任何一位導演都不同,他並不喜歡長鏡頭和固定鏡頭,他特別喜歡切換鏡頭,切換場景,連夏得到統籌安排的拍攝進度表,驚訝的發現這個為期四個月的劇組,輾轉的地方卻不少,北京,甘肅敦煌、河南焦作,湖南張家界,湖北神農架。
這是連夏呆過的,輾轉拍攝地點最多,外景最多的劇組,沒有之一。
不僅如此,片中每一個演員服裝配飾都極其考究,這部電影聘請了兩位曆史係教授擔任影片曆史執導,從服裝到劇中人物舉止語言力求還原曆史,影片特效也聘請的是好萊塢班底,他們曾參與彼得·傑克遜“指環王三部曲”特效製作。
國內影片對於特效的要求並不高,有這樣一套班底,足以滿足國內觀眾視覺需求。
如此,六千五百萬的製作費看著多,這麽一勻,劇組想要在四個月內將這部電影拿下,影片監製必須做到精打細算,弄不好就會超出預算。
這也是導演六千五百萬製作費隻請來兩位電影一線大咖的原因,在如今演員片酬越來越高,動則數百萬的市場行情下,像連夏、馬鶴軒這樣口碑好、票房號召力強的演員固然是每位導演的心頭好,但是劇組實在是沒辦法再多幾位和馬鶴軒連夏同一級別的演員,要知道整個劇組影帝馬鶴軒除外,連夏一人的片酬,比全劇組“台前幕後所有工作人員薪水片酬+四個月劇組全部日常開銷”總和還要高。
知道那些大腕兒自動退組,影片製作人兼監製的童興邦並不是憤怒,而是喜悅,走了好哇,不用支付那麽高的片酬了。
童興邦幾乎是興高采烈重新選一批演員,中國有的是學院派科班出身,物美價廉的實力派演員。
一抓一大把!
*****
月朗星稀,破敗的草屋,低矮的泥房,年輕的呂雉坐在石台上,身邊是懂事的繼子,丈夫已經很久沒有回來了,他總是在外麵奔波,他很忙,她卻不知道他忙些什麽,即使丈夫回到家,也總是在深夜,醉醺醺的回來,話都說不利索,扯著自己的手,胡言亂語。
在同齡演員中,連夏算是牛人,但是和這些真正的牛人相比,她不值一提,或許,她比這些老牌演員名氣大粉絲多,但是人家在業內那口碑可比自己強多了。
所以,連夏的姿態擺的很謙虛,對劇組每一個演員都很有禮貌,經過連夏特意的點撥,連夏帶到劇組的助理和司機對這些演員以及劇組的工作人員同樣非常客氣,不會留下任何“耍大牌”的把柄。
事實上,《雉女》劇組看似表麵風平浪靜,潛伏的不安定因素卻非常多,最大的一個就是,除了馬鶴軒和連夏,劇組其他演員的片酬都不高,最低的隻有連夏的十分之一還不到,這些演員也都是有獎項有口碑的演員,整個劇組連夏雖然不是資曆最淺的,但也在資曆比較淺的那一撥裏。
縱然是女主角,如此懸殊的片酬就像是隨時引爆的炸彈,但是看到連夏這個謙遜的態度,即使一開始對連夏有看法的演員,也壓住了心頭的不滿,至少表麵上大家都一團和氣,劇組的氣氛還算融洽。
《雉女》劇本和原著大體時間脈絡大體保持一致,除了把原著中呂雉小時候的描寫給大刀闊斧的剪掉,其他的基本是按照原著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來的,金牌編劇公羊平在改編劇本的時候,盡量將長達四十萬,劇情緊湊的小說,變成一百二十分鍾能講清楚的劇本文字。
劇本第一幕,是呂家的喬遷之喜,在這一幕,呂雉的父親呂公第一次見到還是亭長的劉邦,在酒宴上,劉邦表現的非常無賴,調侃其他官員,大放厥詞,連主吏蕭何覺得這個人不會有什麽大成就,呂公卻覺得劉邦麵相不俗,決定將小劉邦十五歲的女兒呂雉嫁給他。
而這時候的劉邦已經有一個未婚生育的兒子。
劇本的第二幕,則是呂公的妻子呂媼和呂公正爭執,而呂雉聽到了自己他們爭執的言語,卻沉默不語,家中兄弟姐妹,極為不同意這樁親事,兩位兄長甚至揚言要將劉邦宰了,可惜讓呂雉攔住了。
第三幕,便是劉邦和呂雉大婚,大婚這日,呂家除了呂公喜笑顏開,沒有一個人臉上帶著笑容,劉邦看到呂雉容貌的時候,笑得極為歡喜甚至有些害羞,他手足無措,甚至話都結結巴巴,做出了一係列可笑滑稽的動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幕雖然內容豐富,在整部電影中所占據的分量卻很少,用導演的話就是,三幕拍完,恐怕也沒有十分鍾。
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女子,嫁給一個比自己大十五歲,還有一個兒子的男人,而這個男人是遠近聞名的無賴,他不務正業,好色懶惰,無所事事,可偏偏這樣一個人,是自己父親挑選出來的“人中龍鳳”。
呂雉嫁給劉邦的時候,真的甘心嗎?
原著中,呂雉是幾經掙紮,最終決定嫁給劉邦是因為這個亂世,女子生存不易,父母年事已高,劉邦縱然是個無賴,但是無賴也有無賴的活法,劉邦再不濟,也是一個亭長,和父親呂公交好的沛縣令年事已高,若是自己父親支持,劉邦很有可能成為沛縣縣令。
可以說,在原著中,呂雉雖然有幾分羞澀,但是更多的是理智和警醒,這是一個從骨子裏就十分克製專營的姑娘,在原著中,呂雉甚至有淺淺的喜歡的小夥子。
不過在電影劇本中,這些情節全部都刪去了,公孫平並沒有給第二幕的呂雉太多台詞,哪怕這是女主角第一次亮相,導演在給連夏說戲的時候,希望連夏表現出呂雉的心不甘情不願,因為他想表達的呂雉和原著還是有出入的。
在劇本中,最初出場的呂雉,是一個封建傳統女性,溫婉賢惠美麗端莊,即使對毫無血緣關係的繼子也可以一視同仁,盡管她並不愛劉邦,卻願意做好一個妻子應盡的一切本分和職責。
這個時候的呂雉是善良的,甚至是有些軟弱的,在不公的命運麵前,她能想到的隻有妥協。
此時的她,是一名叫雉的普通女子,和後來心狠手辣的呂後,相距甚遠。
這也是原著和劇本的本質差別。
原著裏的呂雉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大女人,而導演呂偉英和編劇公羊平想要表現的,是一個不懂得和命運抗爭的女性,在命運一次次打擊中,從溫婉的少婦慢慢蛻變成強大,高高在上,冷冰冰的,不近人情,甚至有些心理扭曲的呂後。
這種改動,也是原作者同意的,原著成書於原作者廖青壯年時期,那個時候原作者廖青事業一帆風順,但是後來廖青經過婚變、喪子、再婚、喪妻一係列打擊後,內心早已發生了變化,這個改動最初就是原作者廖青提出來的,他在和公羊平交流的時候,告訴對方,若是他重寫《雉——呂後》這本書,會采用劇本版的套路,而不是他所寫的原著版。
雖然徐妙珍給連夏接了兩個變態的角色,但是《出詭》的桑宛筠和《雉女》中的呂雉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變態,前者是經過外界一係列打擊後,完全無意識的改變,可以說,這種扭曲,是當事人自己不願意的,被動的,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個多重人格的精神病患者。
而後者確實在嚴酷的環境中主動尋求的改變,呂雉在顛沛流離,大起大落的人生中,為了適應環境,不得不讓自己變得冰冷心狠,因為她知道,隻有比敵人更心狠,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詮釋前者的時候,連夏將自己代入桑宛筠,很容易跟著桑宛筠一起人格分裂,但是飾演呂後這樣的角色,卻讓連夏興奮,因為這個女人不似桑宛筠那麽脆弱。
呂雉的內心是十分強大,甚至是強悍的,她具備了成為一個帝王的一切素質,除了性別。
在曆史上,這是一個可以和劉邦共治天下的女人,也是一個在丈夫死後,把持朝政,獨攬大權十幾年的女人。
連夏之前飾演的太平公主,雖然也在朝堂上有不俗的表現,但是和這位一比完全不夠看,能出演這樣一個角色,對連夏自己也是一種挑戰,因為在此之前,她從未演過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角色,這種幕後大boss一般的複雜角色,無論是刷獎,還是刷口碑,都是非常不錯的事情。
每個女人心裏,有兩個極度憧憬的角色,一個是公主,另一個是女王!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她既不是公主也不是女王,但她可以同時詮釋這兩個角色,這何嚐不是另一種幸運!
連夏對這部戲的前景充滿了期待!
作者有話要說:不知道乃們是否yy過,全世界的人都寵愛自己,或者是全世界的人都膜拜自己
咳咳,我為什麽寫瑪麗蘇的原因,現實生活中,我不強悍,不漂亮,不亮眼,我虛擬世界yy一下還不行嗎,哈哈哈!
獻給和我一起yy過的妹子們!
麽麽噠,明天見!
107、大器晚成
連夏拍過不少曆史劇情片,比如《靖康變》,比如《太平盛世》,又比如現在的《雉女》,即使“啞母”幫連夏賺了不少演技的好評,但是“啞母”在國內畢竟屬於“叫好不叫座”的類型,國人絕大多數是知道這部電影,但沒看過,提到連夏,最先想到的還是《太平盛世》或是前段時間非常火的《“他”是女孩子》,要不然就是《靖康變》中讓人驚豔的李師師。
成名三年,三部曆史電影,在娛樂圈也算是高產了,若不是這年頭曆史題材影片充斥大熒幕,稍有名氣的電影演員,都在拍曆史題材電影,放前兩年,擱這個頻率,連夏都能被叫做曆史片專業戶。
值得一提的是,連夏演過的所有曆史片,所詮釋的角色結局都不太好,《靖康變》除了連夏飾演的李師師出家,其他幾個主要角色,全部死於非命,《太平盛世》就更慘了,片中主角至上而下全滅。
在《雉女》公布演員陣容後,不少人猜測這個故事一定也是個悲劇,連夏經紀人接的戲,質量都不錯,就是內容略奇葩,走的是悲情路線,“啞母”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後,不少人在家裏看了這部電影,表示哭慘了,《太平盛世》也是如此,目前連夏上映的作品,除了她自己接的《“他”是女孩子》沒有一個是好結局。
咦?!你說《花拳繡腿》?!我們絕不承認那種爛片是連夏的電影,連夏在裏麵就是個客串,就是個友情出演!
不少娛樂記者甚至拿徐妙珍開玩笑,“看看那些電影就知道了,連夏經紀人徐女士是個重口味的女人”。
老實說,在雙方簽訂合同之前,連夏自己也有類似的顧慮,她已經接了不少曆史悲劇影片,不過在看過原著後,她放心了,因為呂雉後期根本就跟開了“金手指”一樣“遇神殺神遇佛”,在認真查閱過曆史資料後,連夏發現老天果然是公平的,年輕時的呂雉顛沛流離,經曆坎坷,進入中年後,更是因劉邦好戚夫人的美色,數次興起廢後廢嫡的念頭,戚夫人並不願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四次謀害呂後一對兒女,但是全部讓呂雉一一化解,在這位大漢開國皇後的麵前,劉邦也展露出了“不那麽男人”的一麵。
最重要的是,這個女人並非死於宮廷政變,而是因為自身年齡大(62歲),當時醫療水平不高,病死的,就是病危前她還不忘將權利交代清楚,對於這樣一位地位至高無比的女人,連夏隻能感慨,能在封建社會青史留名的女性果然非常人所能。
不過在電影中,導演和編劇都沒有打算,讓連夏從十幾歲演到呂後駕崩,他們決定將這部電影打造成古代勵誌劇,依照連夏看,這部電影的主旨就是“女王是怎樣煉成的”,或者是“如何修成反派大boss”。
聽上去倒是蠻爽的,自己演了這麽多“苦情戲”,怎麽也該輪到一個女王了吧,實際拍攝的時候卻不是很爽,因為這部電影很折騰。
呂偉英,這位國內頗負盛名的導演,他對鏡頭語言的運用,和連夏所接觸到的任何一位導演都不同,他並不喜歡長鏡頭和固定鏡頭,他特別喜歡切換鏡頭,切換場景,連夏得到統籌安排的拍攝進度表,驚訝的發現這個為期四個月的劇組,輾轉的地方卻不少,北京,甘肅敦煌、河南焦作,湖南張家界,湖北神農架。
這是連夏呆過的,輾轉拍攝地點最多,外景最多的劇組,沒有之一。
不僅如此,片中每一個演員服裝配飾都極其考究,這部電影聘請了兩位曆史係教授擔任影片曆史執導,從服裝到劇中人物舉止語言力求還原曆史,影片特效也聘請的是好萊塢班底,他們曾參與彼得·傑克遜“指環王三部曲”特效製作。
國內影片對於特效的要求並不高,有這樣一套班底,足以滿足國內觀眾視覺需求。
如此,六千五百萬的製作費看著多,這麽一勻,劇組想要在四個月內將這部電影拿下,影片監製必須做到精打細算,弄不好就會超出預算。
這也是導演六千五百萬製作費隻請來兩位電影一線大咖的原因,在如今演員片酬越來越高,動則數百萬的市場行情下,像連夏、馬鶴軒這樣口碑好、票房號召力強的演員固然是每位導演的心頭好,但是劇組實在是沒辦法再多幾位和馬鶴軒連夏同一級別的演員,要知道整個劇組影帝馬鶴軒除外,連夏一人的片酬,比全劇組“台前幕後所有工作人員薪水片酬+四個月劇組全部日常開銷”總和還要高。
知道那些大腕兒自動退組,影片製作人兼監製的童興邦並不是憤怒,而是喜悅,走了好哇,不用支付那麽高的片酬了。
童興邦幾乎是興高采烈重新選一批演員,中國有的是學院派科班出身,物美價廉的實力派演員。
一抓一大把!
*****
月朗星稀,破敗的草屋,低矮的泥房,年輕的呂雉坐在石台上,身邊是懂事的繼子,丈夫已經很久沒有回來了,他總是在外麵奔波,他很忙,她卻不知道他忙些什麽,即使丈夫回到家,也總是在深夜,醉醺醺的回來,話都說不利索,扯著自己的手,胡言亂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