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和攝影師以及《整蠱大明星》欄目組的工作人員,每個人衣服都濕透了,連夏隻是更嚴重而已。
作為男主播,在電視機前一貫以瘋瘋張張,甚至有些娘的麵目示人的主持人陽陽,生活中卻是一個相當爺們的人,看到連夏這樣,將話筒交給助理,上前關切地問道,“連夏,沒事吧,要不要去醫院,我們有租車。”
連夏搖搖頭,“我估計我是中暑了,有些頭暈惡心,不過沒有那麽嚴重,待會兒我喝點綠豆水睡一覺應該就沒事兒了。”
“中暑挺麻煩的,要不要打點滴,我剛才還看到有家醫院。”陽陽還是有些不放心,忍不住再次詢問。
連夏擺擺手,“太麻煩了,不是什麽大事兒,我沒這麽嬌氣。”
陽陽笑了笑,“還是要謝謝你,答應上我們節目,要知道我們一直愁嘉賓的問題,你上了之後,至少別人不會再說我們沒有大牌來我們節目了,我估計節目播出後,我們節目的名聲會好一些。”
“哪的話,”連夏搖頭否定了,“要是這樣說我必須要感謝你們,要知道我的電影快上映了,現在就是電影宣傳的關鍵期,你們真是幫了大忙了。”
“既然如此,要不你再錄一次?”陽陽靈光一閃,提議道。
連夏瞬間花容失色,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得,“不不不,這個就算了,我,我心裏有你們節目組!至於錄製,就不要了吧!”
陽陽哈哈大笑,“所有錄完我們節目組的人都這樣說,哈哈哈,逗你玩的,別當真!”
連夏聽後,暗暗鬆了一口氣,她可是經不起折騰了。
****
齊越輝在得知連夏為了宣傳電影,錄製了《整蠱大明星》後,覺得自己也有必要為節目組做點什麽,於是他主動聯係了“大明星”欄目組,希望上節目。
欄目組聽後,別提多驚訝了,早在齊越輝剛走紅那會兒,他們就對這位台灣人氣小生發出過邀請,這位可是將節目組徹底無視,連電話都不肯接的主兒,沒想到竟然會主動的要求上他們節目。
這是太稀奇了。
不過想到連夏都為了宣傳電影參加他們這個活動,齊越輝來也不算什麽特別意外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齊越輝或許很紅,但是絕對沒有連夏這麽紅。
外界在得知連夏和齊越輝為了新片宣傳,先後錄製了《整蠱大明星》後,反應不一。
媒體是感慨,真是為了票房拚了,竟然連“整蠱”這種節目也上,若說哪一檔娛樂節目臭遍了兩岸三地,一定是《整蠱大明星》,即使見多識廣的港台藝人,在錄製“整蠱”的時候都大呼無法忍受,太惡俗,“整蠱”的程度可見一斑,雖然明星會為了宣傳上這個收視率奇高的娛樂節目,但絕大多數都是不情不願的。
這麽痛快上節目的,還真是很少很少。
兩人的粉絲得知這個消息,則是替自己的偶像打抱不平,認為自己的偶像受委屈了,每個粉絲心中,自己的偶像就是最好的哪一個,哪怕她並不是大家公認中的最好的那個,粉絲們都希望偶像輕輕鬆鬆的,上上大牌雜誌,接接大牌代言,拍的戲都是高大上,裏麵的鏡頭都是漂漂亮亮。
連夏的粉絲最待見的一部電影,是《太平盛世》,其次是《靖康變》,再其次才是“啞母”,原因無他,因為《太平盛世》裏連夏的造型超級好看,換得行頭多,還得到了許多榮譽,而“啞母”,連夏的粉絲則認為,這部戲裏導演對自家偶像太殘忍,想到自己偶像自虐似的拍戲,他們就對李青產生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憤怒。
當然,這隻是部分粉絲的想法,並不代表所有人,畢竟稍微有些理智的就知道“啞母”這部影片對連夏的重要性,但是從某種意義上,這些話代表了一部分“寧願偶像紅得慢一些,也不希望偶像這麽辛苦”粉絲的心聲。
連夏的官網論壇,經常看到一些粉絲留言,“夏夏可以休息休息的,我們不介意”或是“希望你不要那麽累,注意身體”,有些話雖然很幼稚,但是看上去十分的貼心。
不過粉絲畢竟是少數,占據最多最多的還是非粉非黑的路人,知道連夏和齊越輝都參加了《整蠱大明星》後,許多人在“大明星”的貼吧裏麵留言,想知道連夏那一期什麽時候播,裏麵又會有什麽爆點,對於路人,看大明星倒黴,被整蠱會滿足他們的惡趣味。
無論是關注連夏還是齊越輝,都免不了要提到七夕節上映的《“他”是女孩子》。
從宣傳的角度上來說,“整蠱”真是幫了“女孩子”好多好多。
****
八月十日,連夏結束完自己所有的戲份後,離開《出詭》劇組。
大約是武漢的天氣太熱了,熱得讓人無法思考,連夏心理上沒有出現任何的不適,也沒有像“啞母”那樣一度沉浸在女主角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徐妙珍給連夏預約的心理醫生也說連夏心理狀況很健康,沒有什麽事情。
連夏覺得自己演《出詭》還是很賣力的,畢竟這是一個人格分裂的角色,而她演得也很投入,為什麽沒有代入感了,想了半天,連夏將原因歸於該片強大的統籌,李青的“啞母”基本上是順著劇情一點點拍的,而《出詭》是全部按照場景拍的,加上和她對戲的男主角高馳,似乎對她有點意見,雙方戲裏麵扮演情侶,戲外關係卻並不好,這部戲對連夏的影響便沒有那麽大。
按理來說,結束完拍攝連夏是應該休息的,但是如今卻因為《“他”是女孩子》,公映在即隻能先忙著電影宣傳。
九天的時間,連夏要穿著籃球服,奔波在九個城市為電影宣傳,此前齊越輝已經在十多個城市開展了動員。
而電影公映後,兩人則要平均每天1.5個城市的頻率,在各大城市的影院裏開展宣傳,為電影爭取更多的票房,對於這個宣傳力度和密集度,連夏都要跪了。
之前都沒見製片方怎麽努力,到這個節骨眼了,竟然開始突擊宣傳了。
連夏對徐妙珍抱怨,“這個時間安排的,真是絕了。”
抱怨歸抱怨,但是連夏還是要為電影奔波,畢竟這件事與她自身是息息相關,宣傳活動自然不可能是連夏一個人拿著大喇叭bbba,肯定還要有記者。
中國人多,媒體也多,隨便哪一個城市的宣傳活動,都會有呼呼啦啦一大群記者,片方為了讓記者說好話,每一個前來采訪的記者,都收到了片方的禮物,無論記者的性別,統統都是中檔護膚品,價格都在五百元以上。
一瓶五百塊的麵霜,你覺得這個價錢不算高,但是來者有份,這就很要命了,光在打點記者方麵,片方就花去了十萬塊錢,但是片方覺得這筆錢花得很值,或許因為這些小禮物,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無論是電視還是網絡又或者是報紙雜誌,都能看到《“他”是女孩子》的宣傳,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幾乎所有記者都在為這部電影說好話,找爆點。
“女孩子”劇組會這樣做,和電影同台打擂的《超級大女俠》劇組自然也不甘示弱,《超級大女俠》北京宣傳站,片方特別豪邁的每個人送了一部諾基亞,這年頭手機是真不便宜,一個記者的收入,一個月不一定能買下一部手機。
如此豪邁的舉動,自然是引得媒體朋友一陣叫好,可是除了北京站,其他地方的記者就沒有這麽好運了,“大女俠”劇組到上海去宣傳的時,送給上海站前來采訪的記者是一個人一盒麵膜,其實那麵膜並不便宜,一貼是六十五塊錢,一盒七貼,也有四百多了,但是想到北京站的記者拿到了手機,到上海站就縮水成了麵膜,這巨大的落差,趕往上海站采訪的記者不樂意了,我們也是來采訪的,憑什麽到北京采訪的同行,你給了手機,到上海采訪的我們你送的就是麵膜!?
你瞧不起人不是?
《超級大女俠》在記者這邊花的錢是“女孩子”三倍還要多,但是收到的效果卻非常一般,誰讓你不一視同仁呢!?
華創雖然因為高層逃稅的事鬧得沸沸揚揚,娛樂霸主地位岌岌可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華創的人脈還在那裏,華創幾家喉舌媒體很熟悉連夏,他們像談論傻逼一樣議論《超級大女俠》的片方,覺得他們腦子被雷劈了,一開始就拿出了手機,到後麵因為資金不足層層遞減,你還不如剛開始的時候就拿出來麵膜,那麽大家肯定不會鬧得像現在這樣不愉快。
“你幸好沒有演這部戲,看看片方的德性就知道這部電影的檔次,他們那麽對你,是他們沒腦子,等著你的片子上映以後,看看片方要說什麽話?!”和連夏關係很不錯的記者調侃道。
連夏聽後沒有接話,這話記者說可以,從她嘴裏說出來就不行,她縱然和這些記者關係不錯,但是記者終究是記者。
一部《超級大女俠》,一部《“他”是女孩子》,兩部電影同天供應,名字裏都有一個“女”字,都是女性主人公為主的愛情電影,都是喜劇片,兩部電影的女主角都曾是柏青工作室的簽約藝人,兩部電影製片方都曾看好連夏會是主演,隻不過後者將看好變為現實,前者則是拿著連夏炒作,甚至可以說惡意擺了連夏一把。
陳怡在柏青工作室走紅的時候,連夏還在橫店苦哈哈的等著接活兒,當連夏紅起來獎項拿了一個又一個的時候,陳怡給觀眾的印象還是柏青工作室出品的悲情愛情片中苦哈哈的小白花。
兩部電影從開機到開拍再到公映,一路走過來,可謂是火藥味十足,看點十足,其中的恩怨情仇簡直可以寫成一本書!
陳怡轉戰大熒幕,接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從連夏手裏搶過去的角色,這火星撞地球的七夕大戲,當真是一觸即發。
“大女俠”pk“女孩子”,誰才能搶奪七夕市場,稱霸八月大熒幕?
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即將展開!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見!
100、還可以去看看
8月11日,《哈利波特與鳳凰社》淩晨首映,連夏帶著助理小董,偷偷摸摸去電影院觀看了首映,讓連夏哭笑不得的是,在電影院,她碰到了同樣偷偷摸摸的齊越輝和他年輕的助理。
兩人一碰頭,尷尬不已,雖然他是女孩子比“哈利-波特”要晚一周上映,但是“女孩子”所有主創人員對這部電影都忌憚不已,在這個國產片拿下五千萬就可以進國內票房前五,好萊塢大片在國內卻可以很輕鬆拿下一個億。
誰能七夕時,觀眾就一定要去電影院看他是女孩子和超級大女俠,而不是聲名赫赫的哈利波特和鳳凰社?
看看吧,五月份上映的《蜘蛛俠》拿下1.5億票房,六月份上映的《加勒比海盜》拿下1.25億,七月的《變形金剛》更牛,直接拿下三個億,看看這些數據,麵對這些票房一路高歌的好萊塢大片,哪個不是膽顫心驚,生怕自己的電影撞上他們公映的檔期!
若非有官方提倡的國產電影保護月,按照好萊塢大片一月一上的節奏,所有的小成本國產電影都要賠本,他們吃菜,小成本電影隻能喝喝剩下的湯,為了這口剩湯還要掙個你死我活。
這就是目前國內國產電影的現狀,除了幾部國產大製作影片可以好萊塢大片一較高低,其他影片,到了人家一個零頭,就歡天喜地。
當然了,製作費也和人家不同,人家動不動就是上億美元的製作費,目前國產電影五千萬人民幣就可以算是大製作了,中小成本的電影,成本多以幾百萬到兩千萬人民幣之間。
可是按照現在演員片酬飛漲的速度和國內片商動則投資上億的豪氣,今後幾年,五千萬可能就算是親民價了。
兩人懷著複雜的心情,揣著電影票先後進了影院,齊越輝戳戳連夏,“你的位置在哪裏?”
“第7排5號。”一個不是很靠
作為男主播,在電視機前一貫以瘋瘋張張,甚至有些娘的麵目示人的主持人陽陽,生活中卻是一個相當爺們的人,看到連夏這樣,將話筒交給助理,上前關切地問道,“連夏,沒事吧,要不要去醫院,我們有租車。”
連夏搖搖頭,“我估計我是中暑了,有些頭暈惡心,不過沒有那麽嚴重,待會兒我喝點綠豆水睡一覺應該就沒事兒了。”
“中暑挺麻煩的,要不要打點滴,我剛才還看到有家醫院。”陽陽還是有些不放心,忍不住再次詢問。
連夏擺擺手,“太麻煩了,不是什麽大事兒,我沒這麽嬌氣。”
陽陽笑了笑,“還是要謝謝你,答應上我們節目,要知道我們一直愁嘉賓的問題,你上了之後,至少別人不會再說我們沒有大牌來我們節目了,我估計節目播出後,我們節目的名聲會好一些。”
“哪的話,”連夏搖頭否定了,“要是這樣說我必須要感謝你們,要知道我的電影快上映了,現在就是電影宣傳的關鍵期,你們真是幫了大忙了。”
“既然如此,要不你再錄一次?”陽陽靈光一閃,提議道。
連夏瞬間花容失色,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得,“不不不,這個就算了,我,我心裏有你們節目組!至於錄製,就不要了吧!”
陽陽哈哈大笑,“所有錄完我們節目組的人都這樣說,哈哈哈,逗你玩的,別當真!”
連夏聽後,暗暗鬆了一口氣,她可是經不起折騰了。
****
齊越輝在得知連夏為了宣傳電影,錄製了《整蠱大明星》後,覺得自己也有必要為節目組做點什麽,於是他主動聯係了“大明星”欄目組,希望上節目。
欄目組聽後,別提多驚訝了,早在齊越輝剛走紅那會兒,他們就對這位台灣人氣小生發出過邀請,這位可是將節目組徹底無視,連電話都不肯接的主兒,沒想到竟然會主動的要求上他們節目。
這是太稀奇了。
不過想到連夏都為了宣傳電影參加他們這個活動,齊越輝來也不算什麽特別意外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齊越輝或許很紅,但是絕對沒有連夏這麽紅。
外界在得知連夏和齊越輝為了新片宣傳,先後錄製了《整蠱大明星》後,反應不一。
媒體是感慨,真是為了票房拚了,竟然連“整蠱”這種節目也上,若說哪一檔娛樂節目臭遍了兩岸三地,一定是《整蠱大明星》,即使見多識廣的港台藝人,在錄製“整蠱”的時候都大呼無法忍受,太惡俗,“整蠱”的程度可見一斑,雖然明星會為了宣傳上這個收視率奇高的娛樂節目,但絕大多數都是不情不願的。
這麽痛快上節目的,還真是很少很少。
兩人的粉絲得知這個消息,則是替自己的偶像打抱不平,認為自己的偶像受委屈了,每個粉絲心中,自己的偶像就是最好的哪一個,哪怕她並不是大家公認中的最好的那個,粉絲們都希望偶像輕輕鬆鬆的,上上大牌雜誌,接接大牌代言,拍的戲都是高大上,裏麵的鏡頭都是漂漂亮亮。
連夏的粉絲最待見的一部電影,是《太平盛世》,其次是《靖康變》,再其次才是“啞母”,原因無他,因為《太平盛世》裏連夏的造型超級好看,換得行頭多,還得到了許多榮譽,而“啞母”,連夏的粉絲則認為,這部戲裏導演對自家偶像太殘忍,想到自己偶像自虐似的拍戲,他們就對李青產生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憤怒。
當然,這隻是部分粉絲的想法,並不代表所有人,畢竟稍微有些理智的就知道“啞母”這部影片對連夏的重要性,但是從某種意義上,這些話代表了一部分“寧願偶像紅得慢一些,也不希望偶像這麽辛苦”粉絲的心聲。
連夏的官網論壇,經常看到一些粉絲留言,“夏夏可以休息休息的,我們不介意”或是“希望你不要那麽累,注意身體”,有些話雖然很幼稚,但是看上去十分的貼心。
不過粉絲畢竟是少數,占據最多最多的還是非粉非黑的路人,知道連夏和齊越輝都參加了《整蠱大明星》後,許多人在“大明星”的貼吧裏麵留言,想知道連夏那一期什麽時候播,裏麵又會有什麽爆點,對於路人,看大明星倒黴,被整蠱會滿足他們的惡趣味。
無論是關注連夏還是齊越輝,都免不了要提到七夕節上映的《“他”是女孩子》。
從宣傳的角度上來說,“整蠱”真是幫了“女孩子”好多好多。
****
八月十日,連夏結束完自己所有的戲份後,離開《出詭》劇組。
大約是武漢的天氣太熱了,熱得讓人無法思考,連夏心理上沒有出現任何的不適,也沒有像“啞母”那樣一度沉浸在女主角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徐妙珍給連夏預約的心理醫生也說連夏心理狀況很健康,沒有什麽事情。
連夏覺得自己演《出詭》還是很賣力的,畢竟這是一個人格分裂的角色,而她演得也很投入,為什麽沒有代入感了,想了半天,連夏將原因歸於該片強大的統籌,李青的“啞母”基本上是順著劇情一點點拍的,而《出詭》是全部按照場景拍的,加上和她對戲的男主角高馳,似乎對她有點意見,雙方戲裏麵扮演情侶,戲外關係卻並不好,這部戲對連夏的影響便沒有那麽大。
按理來說,結束完拍攝連夏是應該休息的,但是如今卻因為《“他”是女孩子》,公映在即隻能先忙著電影宣傳。
九天的時間,連夏要穿著籃球服,奔波在九個城市為電影宣傳,此前齊越輝已經在十多個城市開展了動員。
而電影公映後,兩人則要平均每天1.5個城市的頻率,在各大城市的影院裏開展宣傳,為電影爭取更多的票房,對於這個宣傳力度和密集度,連夏都要跪了。
之前都沒見製片方怎麽努力,到這個節骨眼了,竟然開始突擊宣傳了。
連夏對徐妙珍抱怨,“這個時間安排的,真是絕了。”
抱怨歸抱怨,但是連夏還是要為電影奔波,畢竟這件事與她自身是息息相關,宣傳活動自然不可能是連夏一個人拿著大喇叭bbba,肯定還要有記者。
中國人多,媒體也多,隨便哪一個城市的宣傳活動,都會有呼呼啦啦一大群記者,片方為了讓記者說好話,每一個前來采訪的記者,都收到了片方的禮物,無論記者的性別,統統都是中檔護膚品,價格都在五百元以上。
一瓶五百塊的麵霜,你覺得這個價錢不算高,但是來者有份,這就很要命了,光在打點記者方麵,片方就花去了十萬塊錢,但是片方覺得這筆錢花得很值,或許因為這些小禮物,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無論是電視還是網絡又或者是報紙雜誌,都能看到《“他”是女孩子》的宣傳,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幾乎所有記者都在為這部電影說好話,找爆點。
“女孩子”劇組會這樣做,和電影同台打擂的《超級大女俠》劇組自然也不甘示弱,《超級大女俠》北京宣傳站,片方特別豪邁的每個人送了一部諾基亞,這年頭手機是真不便宜,一個記者的收入,一個月不一定能買下一部手機。
如此豪邁的舉動,自然是引得媒體朋友一陣叫好,可是除了北京站,其他地方的記者就沒有這麽好運了,“大女俠”劇組到上海去宣傳的時,送給上海站前來采訪的記者是一個人一盒麵膜,其實那麵膜並不便宜,一貼是六十五塊錢,一盒七貼,也有四百多了,但是想到北京站的記者拿到了手機,到上海站就縮水成了麵膜,這巨大的落差,趕往上海站采訪的記者不樂意了,我們也是來采訪的,憑什麽到北京采訪的同行,你給了手機,到上海采訪的我們你送的就是麵膜!?
你瞧不起人不是?
《超級大女俠》在記者這邊花的錢是“女孩子”三倍還要多,但是收到的效果卻非常一般,誰讓你不一視同仁呢!?
華創雖然因為高層逃稅的事鬧得沸沸揚揚,娛樂霸主地位岌岌可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華創的人脈還在那裏,華創幾家喉舌媒體很熟悉連夏,他們像談論傻逼一樣議論《超級大女俠》的片方,覺得他們腦子被雷劈了,一開始就拿出了手機,到後麵因為資金不足層層遞減,你還不如剛開始的時候就拿出來麵膜,那麽大家肯定不會鬧得像現在這樣不愉快。
“你幸好沒有演這部戲,看看片方的德性就知道這部電影的檔次,他們那麽對你,是他們沒腦子,等著你的片子上映以後,看看片方要說什麽話?!”和連夏關係很不錯的記者調侃道。
連夏聽後沒有接話,這話記者說可以,從她嘴裏說出來就不行,她縱然和這些記者關係不錯,但是記者終究是記者。
一部《超級大女俠》,一部《“他”是女孩子》,兩部電影同天供應,名字裏都有一個“女”字,都是女性主人公為主的愛情電影,都是喜劇片,兩部電影的女主角都曾是柏青工作室的簽約藝人,兩部電影製片方都曾看好連夏會是主演,隻不過後者將看好變為現實,前者則是拿著連夏炒作,甚至可以說惡意擺了連夏一把。
陳怡在柏青工作室走紅的時候,連夏還在橫店苦哈哈的等著接活兒,當連夏紅起來獎項拿了一個又一個的時候,陳怡給觀眾的印象還是柏青工作室出品的悲情愛情片中苦哈哈的小白花。
兩部電影從開機到開拍再到公映,一路走過來,可謂是火藥味十足,看點十足,其中的恩怨情仇簡直可以寫成一本書!
陳怡轉戰大熒幕,接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從連夏手裏搶過去的角色,這火星撞地球的七夕大戲,當真是一觸即發。
“大女俠”pk“女孩子”,誰才能搶奪七夕市場,稱霸八月大熒幕?
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即將展開!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見!
100、還可以去看看
8月11日,《哈利波特與鳳凰社》淩晨首映,連夏帶著助理小董,偷偷摸摸去電影院觀看了首映,讓連夏哭笑不得的是,在電影院,她碰到了同樣偷偷摸摸的齊越輝和他年輕的助理。
兩人一碰頭,尷尬不已,雖然他是女孩子比“哈利-波特”要晚一周上映,但是“女孩子”所有主創人員對這部電影都忌憚不已,在這個國產片拿下五千萬就可以進國內票房前五,好萊塢大片在國內卻可以很輕鬆拿下一個億。
誰能七夕時,觀眾就一定要去電影院看他是女孩子和超級大女俠,而不是聲名赫赫的哈利波特和鳳凰社?
看看吧,五月份上映的《蜘蛛俠》拿下1.5億票房,六月份上映的《加勒比海盜》拿下1.25億,七月的《變形金剛》更牛,直接拿下三個億,看看這些數據,麵對這些票房一路高歌的好萊塢大片,哪個不是膽顫心驚,生怕自己的電影撞上他們公映的檔期!
若非有官方提倡的國產電影保護月,按照好萊塢大片一月一上的節奏,所有的小成本國產電影都要賠本,他們吃菜,小成本電影隻能喝喝剩下的湯,為了這口剩湯還要掙個你死我活。
這就是目前國內國產電影的現狀,除了幾部國產大製作影片可以好萊塢大片一較高低,其他影片,到了人家一個零頭,就歡天喜地。
當然了,製作費也和人家不同,人家動不動就是上億美元的製作費,目前國產電影五千萬人民幣就可以算是大製作了,中小成本的電影,成本多以幾百萬到兩千萬人民幣之間。
可是按照現在演員片酬飛漲的速度和國內片商動則投資上億的豪氣,今後幾年,五千萬可能就算是親民價了。
兩人懷著複雜的心情,揣著電影票先後進了影院,齊越輝戳戳連夏,“你的位置在哪裏?”
“第7排5號。”一個不是很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