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采訪連夏,還會采訪別的演員,林爽、嚴科、齊越輝等人都接到了通知,當然梁錦華和李曉蘭等大牌也在其列。
名為一對一專訪,事實上最終節目出來後,是數人采訪剪輯到一起的,連夏聽後,倒沒有露出怎麽可以這個樣子,太不厚道了bb的負麵情緒,反而是有一種鬆了一口氣,本該如此的感覺。
事實上,央視電影頻道一直都有針對連夏做一期節目的打算,因為連夏的經曆很具有傳奇色彩,雜技演員,到龍套演員、武打替身,再到備受矚目的謝女郎,看似一炮而紅,但是背後卻有十年的艱苦奮鬥,這是事實,也是華創給連夏包裝的形象,也是央視所希望展現的明星——一個吃過苦、肯吃苦、很努力的女明星。
這也是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明星奮鬥模式,比起那種一炮而紅、一夜成名的明星,民眾更喜歡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明星,因為這種更方便自我代入,也更有勵誌效果,一直努力的小透明一直在幕後不為人知,有一天終於得到一個機會一飛衝天。
公眾喜歡這個,媒體也喜歡報道這個。
作為公眾人物,連夏無疑是此類型的代表,她甚至比蕭文軒更有代表性,要知道蕭文軒在拍《江湖》的時候已經在一個特定的圈子裏小有名氣,而連夏可是簽約柏青工作室後真真正正跑了十年的龍套、當了十年的替身的人。
這簡直太勵誌了!
因為幾個小時後,連夏就要走到戛納紅毯上,央視記者也知道時間緊張,所以她主動來找的連夏化妝地點,進行一個為時半小時的采訪,記者問得問題前一天已經發給連夏,連夏也打好腹稿,所以經過簡單的溝通,采訪正式開始——
“連夏,您好,我是電影頻道記者劉玉,很高興見到你。”坐在連夏對麵,負責采訪連夏的記者說道。
連夏笑了笑,“哎,劉玉您好,我也是很高興見到您。”
“給我們節目的觀眾打個招呼吧!”劉玉要求道。
連夏轉身對著鏡頭說道,露出標準八顆牙的笑容,“大家好,我是演員連夏,很高興在戛納能和大家見麵,希望大家支持我,也支持我的電影《太平盛世》。”
首先記者問出這次采訪第一個問題,“第一次到法國戛納,參加這樣大的一個電影派對,有什麽特別的感觸嗎?”
“感觸最深的,是惶恐。”連夏說了一個記者沒有想到的詞。
記者很驚訝,“惶恐,這怎麽說?”
“陌生的語言,陌生的膚色,陌生的國度,還有我認識別人,別人不認識我的環境,當然會惶恐,這畢竟不是自己的家,回國就沒有這種感覺,哪怕不是自己熟悉的家鄉話,也不會有這種惶恐感。”連夏說道。
“走奧斯卡紅毯的時候也這樣嗎?”
“那是當然,”連夏笑了,“怎麽可能沒有,那個時候我比現在還沒有底氣,還要恐慌,因為掌聲是別人的,大家都不認識我,都不知道我是誰,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圍觀者,而不是一個參與者。”
記者聽後點點頭,又問道,“現在呢,你應該已經變成參與者了吧,《太平盛世》雖然並未參賽,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期待這部電影,國外有許多媒體都對《太平盛世》進行了報道,你還會感覺到自己沒有參與其中嗎?”
“現在好一些了,畢竟我比一年前關注度高多了,有兩部作品傍身,也有了一些底氣。”連夏頓了頓,又說道,“不過我還需要更多底氣,才能仰首挺胸走在這樣的紅毯上,麵對世界各地媒體的眼光,我希望從他們眼中讀到‘哇,是連夏’而不是‘咦,這個女人是誰’?”
連夏瞪大眼睛,誇張的表情把記者逗笑了。
“有媒體曾經形容你“野心勃勃”,介意別人這樣說嗎?”記者又換了一個話題。
“不介意,因為這是事實,”連夏眨眨眼,“我以為我表現的很明顯了,我特別特別渴望證明自己,或許這種模樣在別人眼中有些可笑,我不介意別人說我把野心掛在臉上,因為每個人都想做將軍,我希望比現在更上一層樓,我渴望成功,當然,沒有人不渴望,大家都想成功。”
“介意說說為了成功你做了哪些努力嗎?”記者笑著問道,“其實關於你的報道,我們已經報道很多了,但是每一次聽都有一種特別振奮人心的感覺,有人給你說過你的經曆很具有話題性?”
連夏點頭,很坦然地承認,“說過,或許這也是我引起大家注意的原因之一,或許也有人說我拿著這個炒作,但這些確實是事實,即使我炒作,這也是事實,不能因為我說出來了,大家就去否定我這段經曆,不過談到努力,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認為我努力,好多人都認為我是運氣好,就連我自己有的時候也在質疑,是我的努力大於運氣,還是運氣大於努力,我想了半天,總結出來,其實我努力的時間不夠長。”
“為什麽這樣說?”記者詫異,“我覺得你的經曆已經十分富有傳奇性,我采訪過很多圈裏的演員,絕大多數都不如你的經曆那麽跌宕起伏。”
“感覺跌宕起伏是因為你不是我”連夏說道,“其實我一直挺幸運的,我要想做一件事,就可以做的很好,無論是雜技,還是龍套,又或者是替身,我做雜技的時候,我是我們團同齡人中技術最好的一個,做龍套,我也很敬業,即使導演看不到我,做替身更不用說了,在我替身生涯,還沒有演員投訴我,他們都對我十分滿意,認為我是一個非常踏實努力的人,我也非常驕傲這一點,至於演員這一行,我入圈太晚了,我還沒有向大家很好的證明自己,等我多拍幾部電影,大家自然不會再說我運氣好。”
“聽起來似乎真的是這樣!”記者笑著應道。
……
在國內,連夏或許會成為焦點人物,但是放在國外,即使是李曉蘭和梁錦華,也免不了淪為湯姆-漢克斯等明星的陪襯,從兩者在紅毯兩邊媒體熱切度,連夏感覺到自家的巨星影響力和別人家的國際巨星影響力的差距。
許是因為三個月前連夏剛剛在奧斯卡紅毯上亮相,許多記者對她還有印象,和奧斯卡紅毯上記者低頭調相機不同,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海外媒體對連夏熱情程度似乎高了一些,一些外國記者甚至操著不怎麽流利的中文,喚連夏的名字。
連夏轉身擺裙時,許多記者會拿起相機,記錄下這位年輕的中國女星的笑顏。
當然,也不排除華創為了年度巨製《太平盛世》在世界範圍內地毯式的宣傳,將海報貼到大街小巷,讓外國人不得不記住連夏這張臉。
國外大片在中國非常受歡迎,許多觀眾都願意走進電影院欣賞好萊塢大片,不過我們的大片在國外卻備受冷遇。
謝選曾經對連夏說過,所有的差異都是因為我們的電影還沒有得到國際主流的承認。
就像連夏之前說的,老外更多是用獵奇的心理去接觸中國文化和中國元素,而不是真正認同它,我們的文化更像是老外的餐後甜點而不是正餐。
就像《靖康變》和《太平盛世》,外國媒體關注的更多的是漂亮的服飾和精美的配飾,除了業內人士,和熟悉中國曆史的外國人,幾乎沒有人能看懂《靖康變》說的什麽,他們可以明白小將軍公孫彥戰死沙場,女主角柳寄奴會選擇自殺,因為國外有羅密歐和朱麗葉,但是他們卻不能明白為什麽李師師哭得那麽傷心那麽絕望卻不去死,為什麽在寺廟裏躲了那麽長時間,等皇帝的死訊傳開,才選擇出家?
中國人的感情太含蓄,和外國人三觀不符合,即使《靖康變》已經非常淺白,還會有外國觀眾在公眾平台反應看不懂。
文化差異,真不是一部電影兩部電影就可以扭轉過來。
不過許國衝卻和謝選有不同的看法,在謝選認為文化差異導致中國電影難以走出亞洲,為了迎合外國人的口味,導致本國文化的流失,謝選認為中國電影人應該堅守本國文化,謝選也正是這樣做的。
許國衝卻認為迎合也沒什麽,“他們看不懂,我們就拍一些他們能看懂的東西,先賣了錢再講究內涵,等他們喜歡上中國電影了,自然也就會了解中國的文化,我們的市場也就不止是讓他們走進來,而是我們平等的走來走去。”
兩位導演觀點不同,做法不同,但他們都是值得連夏敬佩的。
因為無論是謝選還是許國衝,還是中國其他的電影人,他們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實現中國電影“走來走去”這個理想。
作者有話要說:karwaiwong1,王家衛,他是這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我能不寫三次元真實的人物就盡可能不寫,但是第59屆戛納電影節,這麽大的事兒我還是寫上吧,幸好王家衛先生有個英文名,要不然我很苦惱要怎麽寫他的名字。
婁葉,其實是婁燁,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之一,三次元那部電影叫《頤和園》,這部電影在中國沒有上映,因為題材敏感,總局沒有通過審查,但是婁燁導演不甘心,強行參展,結果導演被總局下令五年內不許拍電影,這是當時廣電總局對導演最嚴重的處罰,老實說當時在業內還是挺轟動的
一個小八卦,因《少年天子》而結緣的郝蕾和鄧超也是因為郝蕾堅持拍這部戲,而分手的,因為這部戲郝蕾有過分的激-情戲
3三次元是第六代導演王超的《江城夏日》,整部電影是武漢方言,當年獲獎了,不知道有沒有武漢的妹子,我當初看這部片子的時候,不看字幕愣是一句沒聽懂,大山東的被武漢方言虐哭。
╮(╯▽╰)╭其實媒體挺無量的,有些導演即使很牛,在國外獲得了獎,但是由於他的電影實在是沒啥噱頭,於是媒體就不要大意的忽略了,沒咋報道,要在泡菜國,還不吹噓成思密達驚豔大宇宙震驚國際影壇?!
中國真的有一些電影人很牛,推薦第七代導演馬儷文的代表作《我們倆》,這部電影或許沒有那麽有名氣,這個導演或許沒有那麽有名氣,但是真的很真很好看。
最後的最後,我去為了世界杯睡覺去了,大家晚安!
54、年少成名出言不遜
央視電影頻道的戛納特輯,無論是製作水平、演員陣容還是訪談內容,都不是其他電視台同類型的訪談節目可比的,根據電視台打來的電話,連夏特意在家收看了這期節目,她驚訝的發現,自己在節目的放鬆量竟然不算小。
這次戛納紅毯上的中國麵孔雖然沒有那麽多,但是也不少,連夏的名氣在裏麵不高不低,在演員名氣中,她勉強算前列,不過這次中國麵孔還有導演呢,能從wong導演、梁錦華李曉蘭這種大腕手上拿到放鬆量,原本就是一件很不容易很有成就的事情。
央視確實是好牛好牛,在訪談節目中,連夏自己都覺得自己特別高大上,經過剪輯的訪談,去掉了一些容易引起誤會的話,保留了煽情的部分和勵誌的部分,讓連夏驚訝的是,央視沒有刪掉關於“野心”的那部分,從某種意義上,這代表以央視為首的主流媒體讚同連夏的觀點,他們並不認為像連夏這樣“有野心”有什麽不對。
隨著互聯網迅速發展,原本並不重視網絡宣傳的華創越來越重視網絡,因為根據華創市場調研發來的消息,他們認為網絡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運營有當,網民也會成為消費的主力軍,而不是“白piao飯”,也正是因為如此,華創給旗下藝人建設了官方網站,並模仿韓國日本經紀公司運營模式,組織官方後援活動,通過網絡平台販售明星周邊產品,包括明信片、卡貼、海報、玩偶……
老實說,最初這項舉措並不理想,官方販售的東西,剛剛出現,大街小巷都是仿造品。
盜版,無論在各個領域,都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人的心裏,有便宜的絕對不買貴的,有免費的絕對不掏錢。
名為一對一專訪,事實上最終節目出來後,是數人采訪剪輯到一起的,連夏聽後,倒沒有露出怎麽可以這個樣子,太不厚道了bb的負麵情緒,反而是有一種鬆了一口氣,本該如此的感覺。
事實上,央視電影頻道一直都有針對連夏做一期節目的打算,因為連夏的經曆很具有傳奇色彩,雜技演員,到龍套演員、武打替身,再到備受矚目的謝女郎,看似一炮而紅,但是背後卻有十年的艱苦奮鬥,這是事實,也是華創給連夏包裝的形象,也是央視所希望展現的明星——一個吃過苦、肯吃苦、很努力的女明星。
這也是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明星奮鬥模式,比起那種一炮而紅、一夜成名的明星,民眾更喜歡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明星,因為這種更方便自我代入,也更有勵誌效果,一直努力的小透明一直在幕後不為人知,有一天終於得到一個機會一飛衝天。
公眾喜歡這個,媒體也喜歡報道這個。
作為公眾人物,連夏無疑是此類型的代表,她甚至比蕭文軒更有代表性,要知道蕭文軒在拍《江湖》的時候已經在一個特定的圈子裏小有名氣,而連夏可是簽約柏青工作室後真真正正跑了十年的龍套、當了十年的替身的人。
這簡直太勵誌了!
因為幾個小時後,連夏就要走到戛納紅毯上,央視記者也知道時間緊張,所以她主動來找的連夏化妝地點,進行一個為時半小時的采訪,記者問得問題前一天已經發給連夏,連夏也打好腹稿,所以經過簡單的溝通,采訪正式開始——
“連夏,您好,我是電影頻道記者劉玉,很高興見到你。”坐在連夏對麵,負責采訪連夏的記者說道。
連夏笑了笑,“哎,劉玉您好,我也是很高興見到您。”
“給我們節目的觀眾打個招呼吧!”劉玉要求道。
連夏轉身對著鏡頭說道,露出標準八顆牙的笑容,“大家好,我是演員連夏,很高興在戛納能和大家見麵,希望大家支持我,也支持我的電影《太平盛世》。”
首先記者問出這次采訪第一個問題,“第一次到法國戛納,參加這樣大的一個電影派對,有什麽特別的感觸嗎?”
“感觸最深的,是惶恐。”連夏說了一個記者沒有想到的詞。
記者很驚訝,“惶恐,這怎麽說?”
“陌生的語言,陌生的膚色,陌生的國度,還有我認識別人,別人不認識我的環境,當然會惶恐,這畢竟不是自己的家,回國就沒有這種感覺,哪怕不是自己熟悉的家鄉話,也不會有這種惶恐感。”連夏說道。
“走奧斯卡紅毯的時候也這樣嗎?”
“那是當然,”連夏笑了,“怎麽可能沒有,那個時候我比現在還沒有底氣,還要恐慌,因為掌聲是別人的,大家都不認識我,都不知道我是誰,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圍觀者,而不是一個參與者。”
記者聽後點點頭,又問道,“現在呢,你應該已經變成參與者了吧,《太平盛世》雖然並未參賽,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期待這部電影,國外有許多媒體都對《太平盛世》進行了報道,你還會感覺到自己沒有參與其中嗎?”
“現在好一些了,畢竟我比一年前關注度高多了,有兩部作品傍身,也有了一些底氣。”連夏頓了頓,又說道,“不過我還需要更多底氣,才能仰首挺胸走在這樣的紅毯上,麵對世界各地媒體的眼光,我希望從他們眼中讀到‘哇,是連夏’而不是‘咦,這個女人是誰’?”
連夏瞪大眼睛,誇張的表情把記者逗笑了。
“有媒體曾經形容你“野心勃勃”,介意別人這樣說嗎?”記者又換了一個話題。
“不介意,因為這是事實,”連夏眨眨眼,“我以為我表現的很明顯了,我特別特別渴望證明自己,或許這種模樣在別人眼中有些可笑,我不介意別人說我把野心掛在臉上,因為每個人都想做將軍,我希望比現在更上一層樓,我渴望成功,當然,沒有人不渴望,大家都想成功。”
“介意說說為了成功你做了哪些努力嗎?”記者笑著問道,“其實關於你的報道,我們已經報道很多了,但是每一次聽都有一種特別振奮人心的感覺,有人給你說過你的經曆很具有話題性?”
連夏點頭,很坦然地承認,“說過,或許這也是我引起大家注意的原因之一,或許也有人說我拿著這個炒作,但這些確實是事實,即使我炒作,這也是事實,不能因為我說出來了,大家就去否定我這段經曆,不過談到努力,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認為我努力,好多人都認為我是運氣好,就連我自己有的時候也在質疑,是我的努力大於運氣,還是運氣大於努力,我想了半天,總結出來,其實我努力的時間不夠長。”
“為什麽這樣說?”記者詫異,“我覺得你的經曆已經十分富有傳奇性,我采訪過很多圈裏的演員,絕大多數都不如你的經曆那麽跌宕起伏。”
“感覺跌宕起伏是因為你不是我”連夏說道,“其實我一直挺幸運的,我要想做一件事,就可以做的很好,無論是雜技,還是龍套,又或者是替身,我做雜技的時候,我是我們團同齡人中技術最好的一個,做龍套,我也很敬業,即使導演看不到我,做替身更不用說了,在我替身生涯,還沒有演員投訴我,他們都對我十分滿意,認為我是一個非常踏實努力的人,我也非常驕傲這一點,至於演員這一行,我入圈太晚了,我還沒有向大家很好的證明自己,等我多拍幾部電影,大家自然不會再說我運氣好。”
“聽起來似乎真的是這樣!”記者笑著應道。
……
在國內,連夏或許會成為焦點人物,但是放在國外,即使是李曉蘭和梁錦華,也免不了淪為湯姆-漢克斯等明星的陪襯,從兩者在紅毯兩邊媒體熱切度,連夏感覺到自家的巨星影響力和別人家的國際巨星影響力的差距。
許是因為三個月前連夏剛剛在奧斯卡紅毯上亮相,許多記者對她還有印象,和奧斯卡紅毯上記者低頭調相機不同,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海外媒體對連夏熱情程度似乎高了一些,一些外國記者甚至操著不怎麽流利的中文,喚連夏的名字。
連夏轉身擺裙時,許多記者會拿起相機,記錄下這位年輕的中國女星的笑顏。
當然,也不排除華創為了年度巨製《太平盛世》在世界範圍內地毯式的宣傳,將海報貼到大街小巷,讓外國人不得不記住連夏這張臉。
國外大片在中國非常受歡迎,許多觀眾都願意走進電影院欣賞好萊塢大片,不過我們的大片在國外卻備受冷遇。
謝選曾經對連夏說過,所有的差異都是因為我們的電影還沒有得到國際主流的承認。
就像連夏之前說的,老外更多是用獵奇的心理去接觸中國文化和中國元素,而不是真正認同它,我們的文化更像是老外的餐後甜點而不是正餐。
就像《靖康變》和《太平盛世》,外國媒體關注的更多的是漂亮的服飾和精美的配飾,除了業內人士,和熟悉中國曆史的外國人,幾乎沒有人能看懂《靖康變》說的什麽,他們可以明白小將軍公孫彥戰死沙場,女主角柳寄奴會選擇自殺,因為國外有羅密歐和朱麗葉,但是他們卻不能明白為什麽李師師哭得那麽傷心那麽絕望卻不去死,為什麽在寺廟裏躲了那麽長時間,等皇帝的死訊傳開,才選擇出家?
中國人的感情太含蓄,和外國人三觀不符合,即使《靖康變》已經非常淺白,還會有外國觀眾在公眾平台反應看不懂。
文化差異,真不是一部電影兩部電影就可以扭轉過來。
不過許國衝卻和謝選有不同的看法,在謝選認為文化差異導致中國電影難以走出亞洲,為了迎合外國人的口味,導致本國文化的流失,謝選認為中國電影人應該堅守本國文化,謝選也正是這樣做的。
許國衝卻認為迎合也沒什麽,“他們看不懂,我們就拍一些他們能看懂的東西,先賣了錢再講究內涵,等他們喜歡上中國電影了,自然也就會了解中國的文化,我們的市場也就不止是讓他們走進來,而是我們平等的走來走去。”
兩位導演觀點不同,做法不同,但他們都是值得連夏敬佩的。
因為無論是謝選還是許國衝,還是中國其他的電影人,他們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實現中國電影“走來走去”這個理想。
作者有話要說:karwaiwong1,王家衛,他是這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我能不寫三次元真實的人物就盡可能不寫,但是第59屆戛納電影節,這麽大的事兒我還是寫上吧,幸好王家衛先生有個英文名,要不然我很苦惱要怎麽寫他的名字。
婁葉,其實是婁燁,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之一,三次元那部電影叫《頤和園》,這部電影在中國沒有上映,因為題材敏感,總局沒有通過審查,但是婁燁導演不甘心,強行參展,結果導演被總局下令五年內不許拍電影,這是當時廣電總局對導演最嚴重的處罰,老實說當時在業內還是挺轟動的
一個小八卦,因《少年天子》而結緣的郝蕾和鄧超也是因為郝蕾堅持拍這部戲,而分手的,因為這部戲郝蕾有過分的激-情戲
3三次元是第六代導演王超的《江城夏日》,整部電影是武漢方言,當年獲獎了,不知道有沒有武漢的妹子,我當初看這部片子的時候,不看字幕愣是一句沒聽懂,大山東的被武漢方言虐哭。
╮(╯▽╰)╭其實媒體挺無量的,有些導演即使很牛,在國外獲得了獎,但是由於他的電影實在是沒啥噱頭,於是媒體就不要大意的忽略了,沒咋報道,要在泡菜國,還不吹噓成思密達驚豔大宇宙震驚國際影壇?!
中國真的有一些電影人很牛,推薦第七代導演馬儷文的代表作《我們倆》,這部電影或許沒有那麽有名氣,這個導演或許沒有那麽有名氣,但是真的很真很好看。
最後的最後,我去為了世界杯睡覺去了,大家晚安!
54、年少成名出言不遜
央視電影頻道的戛納特輯,無論是製作水平、演員陣容還是訪談內容,都不是其他電視台同類型的訪談節目可比的,根據電視台打來的電話,連夏特意在家收看了這期節目,她驚訝的發現,自己在節目的放鬆量竟然不算小。
這次戛納紅毯上的中國麵孔雖然沒有那麽多,但是也不少,連夏的名氣在裏麵不高不低,在演員名氣中,她勉強算前列,不過這次中國麵孔還有導演呢,能從wong導演、梁錦華李曉蘭這種大腕手上拿到放鬆量,原本就是一件很不容易很有成就的事情。
央視確實是好牛好牛,在訪談節目中,連夏自己都覺得自己特別高大上,經過剪輯的訪談,去掉了一些容易引起誤會的話,保留了煽情的部分和勵誌的部分,讓連夏驚訝的是,央視沒有刪掉關於“野心”的那部分,從某種意義上,這代表以央視為首的主流媒體讚同連夏的觀點,他們並不認為像連夏這樣“有野心”有什麽不對。
隨著互聯網迅速發展,原本並不重視網絡宣傳的華創越來越重視網絡,因為根據華創市場調研發來的消息,他們認為網絡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運營有當,網民也會成為消費的主力軍,而不是“白piao飯”,也正是因為如此,華創給旗下藝人建設了官方網站,並模仿韓國日本經紀公司運營模式,組織官方後援活動,通過網絡平台販售明星周邊產品,包括明信片、卡貼、海報、玩偶……
老實說,最初這項舉措並不理想,官方販售的東西,剛剛出現,大街小巷都是仿造品。
盜版,無論在各個領域,都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人的心裏,有便宜的絕對不買貴的,有免費的絕對不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