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代人呀(112)
叫人懼怕那都是後來的事了,現在林成河還擔心呢,“這都訂婚了,完了知道他做賊,怕是人家女方得悔婚。”然而並沒有!一直覺得會跟二伯家反目的,也沒有!
在把椿子具體的訂婚日子定下來之後,人家林玉樹結婚的日子也訂下來了。在椿子之前的一星期。二伯家到底是理虧,給林成河去說了,“咱商量一下娃的婚事。橙橙懷上的,女方要提前結婚呢,要不就放在椿子前頭。”
那就放嘛,這種事有啥可爭的。
二伯娘就說,“該給小桐說一聲具體的日子的,我也沒電話,你給小桐打個電話……”
娘家有喜事嘛,該通知嫁出去的閨女的。
要是沒那麽個尷尬事,這結婚肯定要給林雨桐親自說的。早前二伯娘跟人聊天的時候都說了:“咱林家嫁出去三個閨女,也不要禮金了,一家買個電器就行。萍萍在家務農種地,不要她買大件,就買個廚房用的電磁爐電飯鍋這些就行。苗苗,人民教師,月月拿工資呢,咋不得給買個電視或是洗衣機呀!小桐就更得意思一下了,冰箱跟空調,這兩個都得買……”
這話傳不到林雨桐和苗苗耳朵裏,但整天回娘家看孩子的萍萍能不知道?她也跟人說呢:“給她家買?那等著吧!她給誰立下汗馬功勞了,敢要這要那的?”前麵這話都算靠譜,哪怕不好聽,但道理是這麽個道理。大家還說著萍萍跟著個靠譜的女婿,算是長進呢。結果誇她的話還沒出口呢,二彪子氣又上來了,“想要也行呀!我給她拿紙糊幾個,能收到上,就燒給她。”
這叫人說的話嗎?
“你這娃咋能這麽說你二嬸呢。”
“她咋能這麽算計我們這些侄女呢?”林雨萍不屑一顧,“她是幸虧有兩個兒,沒個女子。要是有個女子,這得把人壓榨成啥樣。”四嬸一聽要叫苗苗買東西呢,也不樂意,符合林雨萍,“叫我說,萍萍說的對著呢!憑啥嘛!”
因著中間那個小插曲,所以,林玉樹結婚的時候老二家不敢折騰,消消停停的叫二兒子給招贅出去了。
等椿子結婚的時候,二伯娘在新房裏一臉的嫌棄,“這都是準備的啥呀!你看看我親家給娃準備的新房,那是要啥有啥。你看看這,也太敷衍了。媳婦是有啥毛病呢,這麽不待見。”
不敢在張巧鳳和林雨桐麵前說,就在背後說呢。
林雨萍也早早回娘家幫忙了,在外麵聽了一耳朵,就可大的聲音說,“誰有毛病呢?我看是你有毛病呢!人家縣城有院子,省城有房子,啥都是小桐給準備齊全了。咱這老房子的屋裏,說句不好聽的話,人家媳婦未必住。買個新床,買個新沙發,有個衣服櫃子,還安了個空調,就是怕今兒新媳婦熱。還要咋?花的那麽些冤枉錢,是腦子有毛病呢?你親家的好?你親家的好也沒見人家搬到你家。人家給自家閨女準備的,你還當是你給兒子準備的?能耐啥呢嘛,再能耐還不是娶不上媳婦把兒子招贅出去了。”
哪怕是不知道二伯娘說了啥的人,也從林雨萍的話裏推斷出來了。二伯娘臉漲的通紅,撩開簾子出來然後直接出了大門。
林雨苗和周飛回來的時候,一進巷子就碰上二伯娘,“伯娘您去哪呀?”
二伯娘應和著:“狗沒喂呢,我回去喂個狗。”
然後一直到吃飯都沒再來,也沒人想著去叫。
把大伯娘氣的打林雨萍,“要你得罪人?”
我咋了?我還不能說實話了?
林雨萍林雨苗和林雨桐一年生的,年歲一樣,眨眼也都三十了。林雨萍這幾年下地幹活,那是相當粗壯的身材。她二嫁的這個,肯幹的很。椿子結婚,這前前後後的跟著忙。那邊蓋莊園,也是一樣,隻要有空,哪怕是晚上,加班加點的幫一會子。
林雨萍跟著呢,也收斂了。還是愛占小便宜,但也舍得自己的力氣了。因此她開口跟林雨桐說,“你的衣服有沒有舊的,下回回來你給我拿上些。我下地穿的,不用太好!”
要舊衣物!
林雨桐的衣服她也穿不了,但是程丹做大碼的,總有稍微有些瑕疵的衣服,和舊年的老款式。因此林雨桐一口就應下來了,程丹在小椿結婚的正日子也會過來,因此她給程丹發了消息,叫她帶點瑕疵的大碼來。特別叮囑,不要商品。
然後到了正日子過來拿了不少,林雨萍一瞧,“我這十年都不用買了。”
“大姐,你盡管穿,以後年年我送你一包。”程丹說著,就把包遞過去,“喜歡什麽顏色的,你也隻管說,我給你挑。”
等林雨萍走了,林雨苗心道:看來這位傻大姐也知道巴結誰有好處拿了。
正日子呢,趕在十二點之前,新娘子就得進門。兩口子從市裏開車回來的,開的是司南給買的新車。
有人說:“咋不見新娘子的嫁妝呢?”
知道的就解釋:“屁股下麵十多萬的車,那就是陪嫁。”
“媳婦是幹啥的?”
“畫畫的!父母是老師,姐姐也是老師……”
聽起來很高大上,也不知道畫畫的是怎麽一種賺錢方式,但瞧模樣,文文靜靜的,被人看的羞羞答答的,可乖的樣子。真特別容易叫人有好感。
好些人都誇:“這媳婦娶的好!”
有些人家,家裏有跟椿子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畢業之後還沒穩下來呢。養自己都困難,還得家裏補貼。更別提結婚的事了,還不知道媳婦在哪呢。當媽的看見人家兒子娶媳婦,就羨慕呀:“看人家,娶的媳婦多好的。”
正日子隻來吃席麵的二伯娘就說了:“要不是他姐錢多,他能找這麽個媳婦?”有兩個兒子一直覺得比較優越的二伯娘,頂頂的看不上椿子。覺得椿子沒有她兒子長的好,念個大學也是個書呆子,在社會上混不開還不是啥用都沒有。能娶這麽個媳婦,人家圖啥的?他姐有錢,他姐肯貼補他。二伯娘也是操碎了心了,“老三家兩口子也是的,啥都靠小桐。小桐這麽著貼娘家,人家金家能樂意?看著吧,遲早過不成了。”
這話說的,一個席上做的同村大娘們都不說話了。
人家能貼起,證明人家掙的來。隻要掙的來,金家瘋了把下金蛋的母雞往出扔?
啥時候都少不了這種眼紅的人,有些人隱晦,還挑撥到來參加婚禮的蘇環跟前了,“也是小桐有本事,你看又是買房又是裝修的,錢嘩啦啦的往裏麵貼呢。還給她爸幾十萬建個農莊,是真孝順!”
明著誇,但這個話考到婆婆的跟前,這意思是不是有點耐人尋味呀?
蘇環手上真戴著三兩重的鐲子,跟著挑撥的人說話,“好我的親人哩,咱金家是摘了果子的人。人家把娃供出來了,那麽大的本事能耐。你說,在人家娃嫁進我家之前,是吃我家的一口飯了,還是喝我家一口水了?啥成本沒有,咱啥都享受上了。親人呀,別說幾十萬,就是幾百萬,我給你說,我都覺得應該。沒有她爸她媽,哪來的她。沒有我親家培養出來的好娃,我能跟上享福?是不是這道理?”
把人給懟回去了。
反正隻要人聚在一堆,啥心思的人都有。有人是暗地裏不服氣,有人是明著不服氣。還有人故意挑事的,說四嬸,“你花花啥時候給你買別墅住?”
花花也回來了,就是堂哥結婚,單純的回來湊熱鬧的。一聽這話,她臉一耷拉,轉臉就走。
四嬸覺得大姑娘了這樣不好,拉了拉還把花花弄的不耐煩了,“嫌我丟人就去找不給你丟人的去。”
這慫娃,這是丟人不丟人的事嗎?張巧鳳是看這個那個再不順眼,也是忍著不言語。今兒自家有喜事,啥事都叫它悄悄的過去,先熱熱鬧鬧的把喜事過完再說。
但也不得不說,有錢好辦事。沒有因為這個錢那個錢的,鬧出一點不愉快來。酒席也是上等的,對於煙酒這些東西也沒有給把控。也看見好些人把酒拎回去了,更看見一些年輕的小夥一會子給褲兜裏塞一包煙……反正事主就當自己瞎子,一輩子拋費也沒幾回。就這麽著吧!
給兒子把婚一結,人這個狀態都不一樣了。感覺就是那種,人這輩子就這樣了,明兒死了也能閉眼的感覺。
回城的路上,蘇環就跟林雨桐說今兒在那邊都有誰誰誰說了啥話了,“咋說呢?越是有錢,越是得夾著尾巴。自來都是盼人窮,恨人有。你聽聽這些話說的!都沒法說了。”
林雨桐抱著豆豆,低頭問孩子,“聽的懂嗎?”
懂,也不懂,反正聽著呢。
這就是一種教育了,是非概念,啥是好的啥是壞的,人情世故中得來的,永遠比書上來的更直觀。
她跟孩子說:“有一種惡,不傷人,但惡心!惡人你能躲的開,可偏偏惡心的人你躲不開。所以呀,到底是惡人對生活影響多些,還是惡心的人對生活的影響多些,這還真不一定。”
叫人懼怕那都是後來的事了,現在林成河還擔心呢,“這都訂婚了,完了知道他做賊,怕是人家女方得悔婚。”然而並沒有!一直覺得會跟二伯家反目的,也沒有!
在把椿子具體的訂婚日子定下來之後,人家林玉樹結婚的日子也訂下來了。在椿子之前的一星期。二伯家到底是理虧,給林成河去說了,“咱商量一下娃的婚事。橙橙懷上的,女方要提前結婚呢,要不就放在椿子前頭。”
那就放嘛,這種事有啥可爭的。
二伯娘就說,“該給小桐說一聲具體的日子的,我也沒電話,你給小桐打個電話……”
娘家有喜事嘛,該通知嫁出去的閨女的。
要是沒那麽個尷尬事,這結婚肯定要給林雨桐親自說的。早前二伯娘跟人聊天的時候都說了:“咱林家嫁出去三個閨女,也不要禮金了,一家買個電器就行。萍萍在家務農種地,不要她買大件,就買個廚房用的電磁爐電飯鍋這些就行。苗苗,人民教師,月月拿工資呢,咋不得給買個電視或是洗衣機呀!小桐就更得意思一下了,冰箱跟空調,這兩個都得買……”
這話傳不到林雨桐和苗苗耳朵裏,但整天回娘家看孩子的萍萍能不知道?她也跟人說呢:“給她家買?那等著吧!她給誰立下汗馬功勞了,敢要這要那的?”前麵這話都算靠譜,哪怕不好聽,但道理是這麽個道理。大家還說著萍萍跟著個靠譜的女婿,算是長進呢。結果誇她的話還沒出口呢,二彪子氣又上來了,“想要也行呀!我給她拿紙糊幾個,能收到上,就燒給她。”
這叫人說的話嗎?
“你這娃咋能這麽說你二嬸呢。”
“她咋能這麽算計我們這些侄女呢?”林雨萍不屑一顧,“她是幸虧有兩個兒,沒個女子。要是有個女子,這得把人壓榨成啥樣。”四嬸一聽要叫苗苗買東西呢,也不樂意,符合林雨萍,“叫我說,萍萍說的對著呢!憑啥嘛!”
因著中間那個小插曲,所以,林玉樹結婚的時候老二家不敢折騰,消消停停的叫二兒子給招贅出去了。
等椿子結婚的時候,二伯娘在新房裏一臉的嫌棄,“這都是準備的啥呀!你看看我親家給娃準備的新房,那是要啥有啥。你看看這,也太敷衍了。媳婦是有啥毛病呢,這麽不待見。”
不敢在張巧鳳和林雨桐麵前說,就在背後說呢。
林雨萍也早早回娘家幫忙了,在外麵聽了一耳朵,就可大的聲音說,“誰有毛病呢?我看是你有毛病呢!人家縣城有院子,省城有房子,啥都是小桐給準備齊全了。咱這老房子的屋裏,說句不好聽的話,人家媳婦未必住。買個新床,買個新沙發,有個衣服櫃子,還安了個空調,就是怕今兒新媳婦熱。還要咋?花的那麽些冤枉錢,是腦子有毛病呢?你親家的好?你親家的好也沒見人家搬到你家。人家給自家閨女準備的,你還當是你給兒子準備的?能耐啥呢嘛,再能耐還不是娶不上媳婦把兒子招贅出去了。”
哪怕是不知道二伯娘說了啥的人,也從林雨萍的話裏推斷出來了。二伯娘臉漲的通紅,撩開簾子出來然後直接出了大門。
林雨苗和周飛回來的時候,一進巷子就碰上二伯娘,“伯娘您去哪呀?”
二伯娘應和著:“狗沒喂呢,我回去喂個狗。”
然後一直到吃飯都沒再來,也沒人想著去叫。
把大伯娘氣的打林雨萍,“要你得罪人?”
我咋了?我還不能說實話了?
林雨萍林雨苗和林雨桐一年生的,年歲一樣,眨眼也都三十了。林雨萍這幾年下地幹活,那是相當粗壯的身材。她二嫁的這個,肯幹的很。椿子結婚,這前前後後的跟著忙。那邊蓋莊園,也是一樣,隻要有空,哪怕是晚上,加班加點的幫一會子。
林雨萍跟著呢,也收斂了。還是愛占小便宜,但也舍得自己的力氣了。因此她開口跟林雨桐說,“你的衣服有沒有舊的,下回回來你給我拿上些。我下地穿的,不用太好!”
要舊衣物!
林雨桐的衣服她也穿不了,但是程丹做大碼的,總有稍微有些瑕疵的衣服,和舊年的老款式。因此林雨桐一口就應下來了,程丹在小椿結婚的正日子也會過來,因此她給程丹發了消息,叫她帶點瑕疵的大碼來。特別叮囑,不要商品。
然後到了正日子過來拿了不少,林雨萍一瞧,“我這十年都不用買了。”
“大姐,你盡管穿,以後年年我送你一包。”程丹說著,就把包遞過去,“喜歡什麽顏色的,你也隻管說,我給你挑。”
等林雨萍走了,林雨苗心道:看來這位傻大姐也知道巴結誰有好處拿了。
正日子呢,趕在十二點之前,新娘子就得進門。兩口子從市裏開車回來的,開的是司南給買的新車。
有人說:“咋不見新娘子的嫁妝呢?”
知道的就解釋:“屁股下麵十多萬的車,那就是陪嫁。”
“媳婦是幹啥的?”
“畫畫的!父母是老師,姐姐也是老師……”
聽起來很高大上,也不知道畫畫的是怎麽一種賺錢方式,但瞧模樣,文文靜靜的,被人看的羞羞答答的,可乖的樣子。真特別容易叫人有好感。
好些人都誇:“這媳婦娶的好!”
有些人家,家裏有跟椿子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畢業之後還沒穩下來呢。養自己都困難,還得家裏補貼。更別提結婚的事了,還不知道媳婦在哪呢。當媽的看見人家兒子娶媳婦,就羨慕呀:“看人家,娶的媳婦多好的。”
正日子隻來吃席麵的二伯娘就說了:“要不是他姐錢多,他能找這麽個媳婦?”有兩個兒子一直覺得比較優越的二伯娘,頂頂的看不上椿子。覺得椿子沒有她兒子長的好,念個大學也是個書呆子,在社會上混不開還不是啥用都沒有。能娶這麽個媳婦,人家圖啥的?他姐有錢,他姐肯貼補他。二伯娘也是操碎了心了,“老三家兩口子也是的,啥都靠小桐。小桐這麽著貼娘家,人家金家能樂意?看著吧,遲早過不成了。”
這話說的,一個席上做的同村大娘們都不說話了。
人家能貼起,證明人家掙的來。隻要掙的來,金家瘋了把下金蛋的母雞往出扔?
啥時候都少不了這種眼紅的人,有些人隱晦,還挑撥到來參加婚禮的蘇環跟前了,“也是小桐有本事,你看又是買房又是裝修的,錢嘩啦啦的往裏麵貼呢。還給她爸幾十萬建個農莊,是真孝順!”
明著誇,但這個話考到婆婆的跟前,這意思是不是有點耐人尋味呀?
蘇環手上真戴著三兩重的鐲子,跟著挑撥的人說話,“好我的親人哩,咱金家是摘了果子的人。人家把娃供出來了,那麽大的本事能耐。你說,在人家娃嫁進我家之前,是吃我家的一口飯了,還是喝我家一口水了?啥成本沒有,咱啥都享受上了。親人呀,別說幾十萬,就是幾百萬,我給你說,我都覺得應該。沒有她爸她媽,哪來的她。沒有我親家培養出來的好娃,我能跟上享福?是不是這道理?”
把人給懟回去了。
反正隻要人聚在一堆,啥心思的人都有。有人是暗地裏不服氣,有人是明著不服氣。還有人故意挑事的,說四嬸,“你花花啥時候給你買別墅住?”
花花也回來了,就是堂哥結婚,單純的回來湊熱鬧的。一聽這話,她臉一耷拉,轉臉就走。
四嬸覺得大姑娘了這樣不好,拉了拉還把花花弄的不耐煩了,“嫌我丟人就去找不給你丟人的去。”
這慫娃,這是丟人不丟人的事嗎?張巧鳳是看這個那個再不順眼,也是忍著不言語。今兒自家有喜事,啥事都叫它悄悄的過去,先熱熱鬧鬧的把喜事過完再說。
但也不得不說,有錢好辦事。沒有因為這個錢那個錢的,鬧出一點不愉快來。酒席也是上等的,對於煙酒這些東西也沒有給把控。也看見好些人把酒拎回去了,更看見一些年輕的小夥一會子給褲兜裏塞一包煙……反正事主就當自己瞎子,一輩子拋費也沒幾回。就這麽著吧!
給兒子把婚一結,人這個狀態都不一樣了。感覺就是那種,人這輩子就這樣了,明兒死了也能閉眼的感覺。
回城的路上,蘇環就跟林雨桐說今兒在那邊都有誰誰誰說了啥話了,“咋說呢?越是有錢,越是得夾著尾巴。自來都是盼人窮,恨人有。你聽聽這些話說的!都沒法說了。”
林雨桐抱著豆豆,低頭問孩子,“聽的懂嗎?”
懂,也不懂,反正聽著呢。
這就是一種教育了,是非概念,啥是好的啥是壞的,人情世故中得來的,永遠比書上來的更直觀。
她跟孩子說:“有一種惡,不傷人,但惡心!惡人你能躲的開,可偏偏惡心的人你躲不開。所以呀,到底是惡人對生活影響多些,還是惡心的人對生活的影響多些,這還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