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端午節,爹還是隔上一日送兩日鮮貓爪兒菜,寧婉在家裏收菜,曬菜。
不論是因為送野豬肉還是過端午節,家裏從沒停過收菜,甚至還收了更多。野豬被殺之後,村裏人就可以到原來被野豬占了的山坡去采貓爪兒菜,甚至端午節這一日也有幾個人繼續上山采菜,因此每天都能收上幾百斤上千斤。
很快滿山遍野的貓爪兒菜都長得老了,寧梁才停了送鮮菜,與寧婉在家裏曬菜,曬幹的菜再打捆,空了的時候就送到虎台鎮去,這一次便不急了,幹菜是放不壞的。
寧婉便又開始了采蘑菇、收蘑菇。天氣一暖,每逢雨後三家村後的山上便一夜之間長出許多的小傘,幾天之內若不采下來就會自己壞掉了,因此采蘑菇是要分時間的,最好在雨後的早晨,背著筐子上山,不必進入深山裏麵,就在附近用心尋找,半天下來就能采滿滿一筐。
這邊的蘑菇主要有榛蘑、鬆蘑、大腿菇、白花臉和雞油磨等幾樣,榛磨是長在矮木叢中的,棕褐色,個子不大,傘也比較薄,但味道十分鮮美,特別適合燉雞吃,榛磨燉小雞,算得上三家村,甚至虎台縣,整個遼東的名菜了。
鬆蘑自然長在鬆林中,老紅色,也不大,但是傘很厚,燉雞燉肉都好吃,不如榛蘑味鮮,但吃起來肉乎乎的,十分暢快。
大腿蘑自然長著粗粗的腿,傘蓋也大,最大的有半尺多長,一寸多厚,摸著硬硬的,可卻特別的鮮香。把幾個新鮮的大腿蘑放在窗台上,滿屋子都是香氣,燉肉吃又香又綿軟,單獨炒了吃也好。
白花臉一般都是雪白雪白的,十分地細嫩,因為長在草叢中不容易采到,但是吃起來又香又嫩,比前麵的幾種蘑菇都要貴一些。尤其有一種白花臉上麵帶著淺淺的粉紫色,大家叫紫花臉的,比白花臉還香還嫩,更是少見。
雞油蘑則是雞油一般的鮮黃色小蘑菇,光光滑滑,又十分鮮嫩,這種蘑菇隻適合新鮮時吃,若是曬幹了就變柴了,不容易燉爛。但是也專門有人喜歡這這一口,說是越嚼越香。
就算沒有寧婉收蘑菇,三家村的人每年到這個時候也會上山采蘑菇的,自家吃的,送親友的,劉貨郎有時也會收一些。
但是今年采蘑菇的熱情還是與往年不同,有了貓爪兒菜的經曆,大家對於采蘑菇十分上心,也都打算再賺上一筆。采貓爪兒菜最多的幾個人,一個月賺了近兩貫錢呢!
羅雙兒還悄悄告訴寧婉,郭家年初因為郭小燕推寧婉受了傷賠的錢,當時是借了餘家的,現在也因為采貓爪兒菜換的錢而還清了。寧婉聽了沒說什麽,可是心裏到底還是想到了夢中之事,又覺得自己的生意雖小,但並不是隻對自家有利,整個三家村的人都在其中得宜了。
寧婉還是與寧大娘、春玲和、羅雙兒等人一起上山,到了山上大家便散開了。長年采蘑菇,每人都有自己的地方,原來蘑菇這東西每年都會在原處長出來。
這些秘密地方有的是自己找到後記下的,也有的是家裏人傳下來的,就比如寧婉現在到了一處山岩下,這個就是寧賢帶她采蘑菇時告訴她的,聽說是由奶奶傳給大姑,大姑又傳給她的。
寧婉撥開半人多高的雜草,果不其然地見到了一圈熟悉的紫花臉。新鮮的紫花臉十分地好看,雪白的杆,雪白的傘,但在傘的上麵卻不均勻地撒了一層粉紫色,看起來果真像一個花臉,待曬幹了,這嬌豔的顏色就變得暗淡了,接近於灰紫色。
蘑菇成長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它們時常長成一條線或者一個圈,發現了一個,在附近繼續找下去,一定還會找到更多。現在這個紫花臉的蘑菇圈便能有幾十個,外麵一圈長得最大,裏麵的略小一些,就像專門有人為它們排好位置一般。
寧婉小心翼翼地將蘑菇從地裏撥出來,卻不帶太多的土,她要將這裏原樣留下來,再下雨時就會長出同樣的紫花臉。
收了這圈紫花臉,寧婉心裏說不出的愉快,便輕聲哼了起來,“九月九,秋風起,莊稼人兒早早起,高梁紅來大豆黃,五穀那歸倉人兒喜。”收獲的喜悅都是差不多的,這曲子最能體現她現在的心情了。
不過,三家村裏的人平日是不唱歌的,這些小曲兒隻有小孩子們可以隨意唱著玩兒,年紀大一些了就不好意思唱了,特別是女孩們,在外人麵前唱歌似乎有些不正經。因此寧婉也隻是見周圍沒有別人小聲地哼著,隨手采了些雞油黃,然後她就幸運地找到了一片大腿蘑。
雖然從吃的角度寧婉最喜歡白花臉紫花臉和榛蘑,但是采到大腿蘑她卻是最欣喜的,因為大腿蘑一隻能頂別的蘑菇好幾隻,甚至十幾隻,隻要將這一堆大腿蘑采到筐子裏,她今日的收獲就不少了。
蘑菇不似乎貓爪兒菜一般能放得很實,便不是很沉,因此寧婉采了滿滿一筐回了家,一股腦地先倒在一旁,把蘑菇上麵沾的草棍落葉之類摘了去,然後分門別類地揀成幾堆,無論是接下來送到酒樓還是曬幹了賣,都要按不同的各類來計算的。
這時便有人喊了,“婉兒,我的蘑菇收拾好了,你來稱一稱吧!”
“好了!”寧婉應了一聲,將自己的蘑菇放在一旁,拿了稱先收大家的。還是一樣的老規矩,一筐蘑菇不挑的一斤兩文收,而收拾好又分過類的蘑菇價要高一些,尋常的三文錢一斤,唯有白花臉和紫花臉五文錢一斤。
因此蘑菇的重量雖然輕了,大家收到的錢卻多了。而且,采蘑菇的活比起采貓爪兒菜更適合女子,她們背不動上百斤的貓爪兒菜,但采蘑菇時卻更加靈巧迅速。就比如羅雙兒和春玲嫂子,都采了五十多斤,是最多的。至於當時采貓爪兒菜最多的郭夏柱和寧大江卻都遜色幾分了。
大家采的蘑菇種類不同,寧婉收了之後便分門別類地堆成幾大堆,看起來十分觀壯。而挑揀得仔細,不隻是為了分類之後容易賣出去,也是為了防毒蘑菇。
山中的蘑菇種類非常多,其中就有許多毒蘑菇。那些顏色特別鮮豔,紅色帶小白點,或豔粉色的蘑菇便是有毒的,三家村人常年采蘑菇都十分清楚,根本不會采這樣的蘑菇。但是還有一種蘑菇,長得與平常的蘑菇很相似,卻也是有毒的。
這就需要挑揀的時候仔細看了,這裏還有一個法子,那就是蘑菇傘下麵的褶皺是片狀的就是無毒的,而尖刺狀的就是有毒的。
入口的東西不同別的,因此要格外用心。三家村的人吃慣了山珍,因此對這些也極明白的,故而采蘑菇時就很用心,沒見過的蘑菇並不敢亂采,寧婉收時再認真查上一回,一定不能讓毒蘑菇留下。
蘑菇鮮時送到酒樓固然要貴上很多,但是非常難運,很多路上就壞了,損失便都在這上麵。因此,這些蘑菇要趕緊曬晾起來,寧婉自己手腳不停,寧清和於氏也幫忙,就連羅雙兒和春玲也不先走,幫著寧家將蘑菇全部在院子裏排開才回家。
各種蘑菇或幹些或濕些,大約十斤左右能曬成一斤幹品。曬蘑菇又與曬貓爪兒菜不一樣,除了要先挑揀一回之處,還要把特別大的蘑菇撕成兩半,而長腿蘑要用刀切成略薄些的片才能曬透。而曬得半幹的蘑菇,又要用針和錢將它們穿起來,再掛在屋簷下繼續曬。
寧婉是勤快的人,對自家收到的山貨更是用了十分的心思,除了曬蘑菇,還每於爹要去虎台縣之前的一天,便揀了最鮮的蘑菇放在陰涼處略通通風,卻不曝曬,第二天早起將蘑菇一個個揀到籃子裏再蒙上冷布,這樣送到虎台縣時便還是又鮮又好的。
家裏還是有貨先送到望遠樓,自野豬肉之事後,掌櫃的對寧家越發好了,給的價又都提了一些,與在街麵上賣的不相上下,其實望遠樓這麽大的酒家,根本不在在意這點小錢,他們要的是最鮮最好的食材,這樣才能拉得住食客,保住酒樓在虎台縣第一的名頭。
因此鮮蘑菇之類的東西,掌櫃再喜歡不過了,尤其是白花臉紫花臉,隻半斤八兩的,便能給出十幾錢,至於新鮮的雞油黃、長腿蘑等等,一斤也能有十文錢。酒樓裏隻加些最簡單的油鹽烹調,送到客人麵前,一盤卻又要翻上不知多少倍。
能點鮮蘑的吃客們是不在意幾百上千文錢的,吃客們吃得滿意,酒樓得了名聲和利,寧家也有實惠。
不過蘑菇不同於貓爪兒菜,不是天天有的,總要在雨後才能采到,因此天氣晴朗時寧婉就在家裏曬貓爪兒菜和蘑菇,又拿了凳子坐在院子裏將早曬幹的艾蒿拿來編成繩子。
天氣越來越熱,蚊蟲也要多了起來呢。
娘是閑不住的人,見幺女將堆在一窗下的艾蒿都抱了出來就知道她要編艾蒿繩了,也拿了一個凳子與她對麵坐了幫忙。
寧婉拿出三根艾蒿,在頂端結成一處便交給娘幫她握住,然後就將三根艾蒿像編辮子一般地編了起來,每一根快到盡頭時便另拿一根艾蒿繼上繼續編,一會兒工夫就編出了三尺來長,這時便可以結起來放在一旁,再編另一根。
看起來一大抱的艾蒿編成繩子就少了許多,一綹綹地掛在窗簷下,到了用的時候隨手抽出一條就可以了。
不論是因為送野豬肉還是過端午節,家裏從沒停過收菜,甚至還收了更多。野豬被殺之後,村裏人就可以到原來被野豬占了的山坡去采貓爪兒菜,甚至端午節這一日也有幾個人繼續上山采菜,因此每天都能收上幾百斤上千斤。
很快滿山遍野的貓爪兒菜都長得老了,寧梁才停了送鮮菜,與寧婉在家裏曬菜,曬幹的菜再打捆,空了的時候就送到虎台鎮去,這一次便不急了,幹菜是放不壞的。
寧婉便又開始了采蘑菇、收蘑菇。天氣一暖,每逢雨後三家村後的山上便一夜之間長出許多的小傘,幾天之內若不采下來就會自己壞掉了,因此采蘑菇是要分時間的,最好在雨後的早晨,背著筐子上山,不必進入深山裏麵,就在附近用心尋找,半天下來就能采滿滿一筐。
這邊的蘑菇主要有榛蘑、鬆蘑、大腿菇、白花臉和雞油磨等幾樣,榛磨是長在矮木叢中的,棕褐色,個子不大,傘也比較薄,但味道十分鮮美,特別適合燉雞吃,榛磨燉小雞,算得上三家村,甚至虎台縣,整個遼東的名菜了。
鬆蘑自然長在鬆林中,老紅色,也不大,但是傘很厚,燉雞燉肉都好吃,不如榛蘑味鮮,但吃起來肉乎乎的,十分暢快。
大腿蘑自然長著粗粗的腿,傘蓋也大,最大的有半尺多長,一寸多厚,摸著硬硬的,可卻特別的鮮香。把幾個新鮮的大腿蘑放在窗台上,滿屋子都是香氣,燉肉吃又香又綿軟,單獨炒了吃也好。
白花臉一般都是雪白雪白的,十分地細嫩,因為長在草叢中不容易采到,但是吃起來又香又嫩,比前麵的幾種蘑菇都要貴一些。尤其有一種白花臉上麵帶著淺淺的粉紫色,大家叫紫花臉的,比白花臉還香還嫩,更是少見。
雞油蘑則是雞油一般的鮮黃色小蘑菇,光光滑滑,又十分鮮嫩,這種蘑菇隻適合新鮮時吃,若是曬幹了就變柴了,不容易燉爛。但是也專門有人喜歡這這一口,說是越嚼越香。
就算沒有寧婉收蘑菇,三家村的人每年到這個時候也會上山采蘑菇的,自家吃的,送親友的,劉貨郎有時也會收一些。
但是今年采蘑菇的熱情還是與往年不同,有了貓爪兒菜的經曆,大家對於采蘑菇十分上心,也都打算再賺上一筆。采貓爪兒菜最多的幾個人,一個月賺了近兩貫錢呢!
羅雙兒還悄悄告訴寧婉,郭家年初因為郭小燕推寧婉受了傷賠的錢,當時是借了餘家的,現在也因為采貓爪兒菜換的錢而還清了。寧婉聽了沒說什麽,可是心裏到底還是想到了夢中之事,又覺得自己的生意雖小,但並不是隻對自家有利,整個三家村的人都在其中得宜了。
寧婉還是與寧大娘、春玲和、羅雙兒等人一起上山,到了山上大家便散開了。長年采蘑菇,每人都有自己的地方,原來蘑菇這東西每年都會在原處長出來。
這些秘密地方有的是自己找到後記下的,也有的是家裏人傳下來的,就比如寧婉現在到了一處山岩下,這個就是寧賢帶她采蘑菇時告訴她的,聽說是由奶奶傳給大姑,大姑又傳給她的。
寧婉撥開半人多高的雜草,果不其然地見到了一圈熟悉的紫花臉。新鮮的紫花臉十分地好看,雪白的杆,雪白的傘,但在傘的上麵卻不均勻地撒了一層粉紫色,看起來果真像一個花臉,待曬幹了,這嬌豔的顏色就變得暗淡了,接近於灰紫色。
蘑菇成長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它們時常長成一條線或者一個圈,發現了一個,在附近繼續找下去,一定還會找到更多。現在這個紫花臉的蘑菇圈便能有幾十個,外麵一圈長得最大,裏麵的略小一些,就像專門有人為它們排好位置一般。
寧婉小心翼翼地將蘑菇從地裏撥出來,卻不帶太多的土,她要將這裏原樣留下來,再下雨時就會長出同樣的紫花臉。
收了這圈紫花臉,寧婉心裏說不出的愉快,便輕聲哼了起來,“九月九,秋風起,莊稼人兒早早起,高梁紅來大豆黃,五穀那歸倉人兒喜。”收獲的喜悅都是差不多的,這曲子最能體現她現在的心情了。
不過,三家村裏的人平日是不唱歌的,這些小曲兒隻有小孩子們可以隨意唱著玩兒,年紀大一些了就不好意思唱了,特別是女孩們,在外人麵前唱歌似乎有些不正經。因此寧婉也隻是見周圍沒有別人小聲地哼著,隨手采了些雞油黃,然後她就幸運地找到了一片大腿蘑。
雖然從吃的角度寧婉最喜歡白花臉紫花臉和榛蘑,但是采到大腿蘑她卻是最欣喜的,因為大腿蘑一隻能頂別的蘑菇好幾隻,甚至十幾隻,隻要將這一堆大腿蘑采到筐子裏,她今日的收獲就不少了。
蘑菇不似乎貓爪兒菜一般能放得很實,便不是很沉,因此寧婉采了滿滿一筐回了家,一股腦地先倒在一旁,把蘑菇上麵沾的草棍落葉之類摘了去,然後分門別類地揀成幾堆,無論是接下來送到酒樓還是曬幹了賣,都要按不同的各類來計算的。
這時便有人喊了,“婉兒,我的蘑菇收拾好了,你來稱一稱吧!”
“好了!”寧婉應了一聲,將自己的蘑菇放在一旁,拿了稱先收大家的。還是一樣的老規矩,一筐蘑菇不挑的一斤兩文收,而收拾好又分過類的蘑菇價要高一些,尋常的三文錢一斤,唯有白花臉和紫花臉五文錢一斤。
因此蘑菇的重量雖然輕了,大家收到的錢卻多了。而且,采蘑菇的活比起采貓爪兒菜更適合女子,她們背不動上百斤的貓爪兒菜,但采蘑菇時卻更加靈巧迅速。就比如羅雙兒和春玲嫂子,都采了五十多斤,是最多的。至於當時采貓爪兒菜最多的郭夏柱和寧大江卻都遜色幾分了。
大家采的蘑菇種類不同,寧婉收了之後便分門別類地堆成幾大堆,看起來十分觀壯。而挑揀得仔細,不隻是為了分類之後容易賣出去,也是為了防毒蘑菇。
山中的蘑菇種類非常多,其中就有許多毒蘑菇。那些顏色特別鮮豔,紅色帶小白點,或豔粉色的蘑菇便是有毒的,三家村人常年采蘑菇都十分清楚,根本不會采這樣的蘑菇。但是還有一種蘑菇,長得與平常的蘑菇很相似,卻也是有毒的。
這就需要挑揀的時候仔細看了,這裏還有一個法子,那就是蘑菇傘下麵的褶皺是片狀的就是無毒的,而尖刺狀的就是有毒的。
入口的東西不同別的,因此要格外用心。三家村的人吃慣了山珍,因此對這些也極明白的,故而采蘑菇時就很用心,沒見過的蘑菇並不敢亂采,寧婉收時再認真查上一回,一定不能讓毒蘑菇留下。
蘑菇鮮時送到酒樓固然要貴上很多,但是非常難運,很多路上就壞了,損失便都在這上麵。因此,這些蘑菇要趕緊曬晾起來,寧婉自己手腳不停,寧清和於氏也幫忙,就連羅雙兒和春玲也不先走,幫著寧家將蘑菇全部在院子裏排開才回家。
各種蘑菇或幹些或濕些,大約十斤左右能曬成一斤幹品。曬蘑菇又與曬貓爪兒菜不一樣,除了要先挑揀一回之處,還要把特別大的蘑菇撕成兩半,而長腿蘑要用刀切成略薄些的片才能曬透。而曬得半幹的蘑菇,又要用針和錢將它們穿起來,再掛在屋簷下繼續曬。
寧婉是勤快的人,對自家收到的山貨更是用了十分的心思,除了曬蘑菇,還每於爹要去虎台縣之前的一天,便揀了最鮮的蘑菇放在陰涼處略通通風,卻不曝曬,第二天早起將蘑菇一個個揀到籃子裏再蒙上冷布,這樣送到虎台縣時便還是又鮮又好的。
家裏還是有貨先送到望遠樓,自野豬肉之事後,掌櫃的對寧家越發好了,給的價又都提了一些,與在街麵上賣的不相上下,其實望遠樓這麽大的酒家,根本不在在意這點小錢,他們要的是最鮮最好的食材,這樣才能拉得住食客,保住酒樓在虎台縣第一的名頭。
因此鮮蘑菇之類的東西,掌櫃再喜歡不過了,尤其是白花臉紫花臉,隻半斤八兩的,便能給出十幾錢,至於新鮮的雞油黃、長腿蘑等等,一斤也能有十文錢。酒樓裏隻加些最簡單的油鹽烹調,送到客人麵前,一盤卻又要翻上不知多少倍。
能點鮮蘑的吃客們是不在意幾百上千文錢的,吃客們吃得滿意,酒樓得了名聲和利,寧家也有實惠。
不過蘑菇不同於貓爪兒菜,不是天天有的,總要在雨後才能采到,因此天氣晴朗時寧婉就在家裏曬貓爪兒菜和蘑菇,又拿了凳子坐在院子裏將早曬幹的艾蒿拿來編成繩子。
天氣越來越熱,蚊蟲也要多了起來呢。
娘是閑不住的人,見幺女將堆在一窗下的艾蒿都抱了出來就知道她要編艾蒿繩了,也拿了一個凳子與她對麵坐了幫忙。
寧婉拿出三根艾蒿,在頂端結成一處便交給娘幫她握住,然後就將三根艾蒿像編辮子一般地編了起來,每一根快到盡頭時便另拿一根艾蒿繼上繼續編,一會兒工夫就編出了三尺來長,這時便可以結起來放在一旁,再編另一根。
看起來一大抱的艾蒿編成繩子就少了許多,一綹綹地掛在窗簷下,到了用的時候隨手抽出一條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