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籠罩下的落水村,太陽還沒升起,村民已然漸漸從睡夢中起來,家家戶戶的院門,一扇扇打開。


    有些勤快些的,屋頂已經升起了炊煙。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劉青被李氏從好夢中喊醒,也沒什麽脾氣,發現手腕沒那麽痛了,還在床上滾了一圈,才高高興興的穿好衣裳。


    推開門,李氏正在院子裏剁豬草,“咚咚咚”的聲音在院子裏整齊有序的響著。


    劉家豬欄裏養了四頭豬,是蔣氏的心頭寶,平日出門幹活前要看一眼,幹完活回家,第一時間也是看家裏幾頭豬好不好。


    四頭豬都是年前抱養過來的,到現在也大半年過去了,在蔣氏的精心照料下,養出了一身膘。劉家幾個熊孩子有時候實在饞肉吃,就站在豬欄外邊流口水,掰著手指頭算什麽時候過年,在他們記憶中,過年是要殺豬的,那幾天他們吃肉可以吃個飽。


    蔣氏確實養豬有一套,隻是這年頭自家吃飯都吃不飽,而四頭豬越來越肥,食量也越來越大,攢的米糠根本不夠用。且家家戶戶都養豬,鄉裏鄉親誰也勻不出來。


    所以劉青她們堂姐妹每天傍晚都有割豬草的任務,割回來的豬草有李氏她們剁碎了,放在大鍋裏煮一煮,完了再加米糠拌一拌,就是肥豬們主食了。


    不過劉青自從拜師學藝開始,蔣氏便做主免了她打豬草的任務,目的是叫她專心跟著師傅學手藝,別被這些小事給牽絆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雅琴對劉青的成見才會越來越深,十來歲的姑娘,從小被奶奶寵著,養成一副驕傲的性子,如今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導致自己的地位一落千丈,以前在姐妹中的優越感蕩然無存,難免生出些不平衡。


    劉青趁李氏專心剁豬草,沒有注意到自己,輕手輕腳的繞到李氏身後,然後直接撲到李氏背上。


    李氏果然被嚇了一跳,停下手中的動作,回頭瞪了劉青一眼:“這麽大人了還冒冒失失,娘在這裏用刀,你忽然撲上來,仔細切到你的手!”


    劉青眉眼彎彎。這具身體正在長身子的時期,如今好吃好喝養了兩個月,她又是個愛臭美的,不用下地幹活了,就幾乎足不出戶,等閑也曬不到太陽,皮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白了起來,身上也養出了些,雖然仍瘦弱,卻再不是以前那寒磣模樣。


    慢慢張開的五官,果然越來越像李氏,隻是劉青的眼眸清澈又明亮,比李氏看著要精神許多,秀氣中又帶了一絲明朗大氣。


    蔣氏如今也都不再明裏暗裏的罵劉青像她娘一樣晦氣,甚至劉青有次聽到蔣氏同人閑聊,破天荒的誇她越來越像劉延寧了。


    劉青私以為蔣氏的誇讚,是建立在她“能幹”的前提下的。


    女兒越長越漂亮,對著這樣一張盈盈的笑臉,李氏也繃不住,噗嗤一聲笑了,用不握刀的那隻手戳了戳劉青的額頭,半是埋怨半是欣慰的語氣:“你啊,越來越淘氣了。”


    “娘怎麽知道背後的人是我?”


    “你是從我肚子裏爬不出來,我怎麽不知道?”李氏說著推了推劉青,“起開,自己站好。都是大姑娘了,站沒站相,瞧著像話嗎!還有,你的手是不疼了?”


    劉青從李氏背上下來,轉動了一下手腕,笑眯眯的點頭:“比昨天好很多了。”


    “那就好。”李氏放心了,垂下頭繼續剁豬草,一麵道,“你師傅說了,就剛開始的時候辛苦些,等你習慣了,自然不會疼了。”


    “是啊。”劉青點頭,深深的感歎出聲,“這年頭想賺錢真不容易。”


    “小小年紀也知道賺錢不易。”李氏忍不住又被她逗笑了,擺手道,“別貧嘴了,還不去洗漱?你奶估摸著也該做早飯了,快去幫忙打個下手。”


    蔣氏答應了大孫子教劉青的,自然不會食言,隻是平日做飯的時候叫一句劉青,叫她在旁邊大下手,能不能學會全看她自己。


    反倒是劉青拜師後,蔣氏的態度也一下子變了,劉青從旁聽生一躍而成蔣氏的重點照顧對象,灶上的活,從切菜到炒菜,幾乎是手把手的教劉青。


    為了讓劉青盡快上手,蔣氏有時候炒菜一些青菜,也不怕浪費油鹽,直接交給劉青練手——要知道滿打滿算,她也才跟著蔣氏學了兩個月做飯,跟著蔣氏一年多的劉雅琴,到現在都還沒得到實踐的機會,可見蔣氏卻是在用心培養劉青了。


    聽了李氏的話,劉青乖乖去了灶房,蔣氏正在洗鍋,回頭見她進來,便道:“快去洗漱,洗完過來淘米。”


    “好。”劉青脆生生應了,趁蔣氏沒注意,從她的寶貝鹽罐裏偷了點鹽,就著鹽水,拿廢舊的布條擦了擦牙齒。


    沒辦法到了這個時代,或許富貴人家有專門刷牙的工具,在飯都吃不飽的農村,能每天用清水漱一次口就算講究了。


    蔣氏把家裏的油鹽,看得跟命根子一樣,劉青也隻在運氣的時候能偷到一點鹽漱口,大部分時候還是清水擦牙。


    擦了牙,又仔細洗了臉,井裏打上來的清水,帶著一股子涼意,劉青最後一絲睡意也被冰沒了,一身清爽的跑回灶房。


    蔣氏已經舀了小半盆米放在台上,等著劉青去洗。


    小半盆米就是劉家今天的口糧,看著不少,可劉家人口多,幾個主要勞動力更是飯量大,這點米遠遠不夠吃。所以蒸飯的時候,蔣氏都會倒一半泡發好的大豆,也就是黃豆下去一起蒸,這分量才勉強夠劉家人吃飽。


    劉青麻利的淘好米,蔣氏已經把鍋裏的水燒開了,正好接過盆子把米倒下去煮,剛沾濕的米,底下還有一些黏在盆子裏,劉青有眼色的從鍋裏舀了半勺熱水,蔣氏看她一眼,滿意的點頭,劉青便將水小心的倒進鍋裏,蔣氏捧著盆,晃蕩幾下,便把盆上沾的少許米隨著熱水一起倒回鍋裏。


    蔣氏手執鐵勺,在鍋裏一下下攪拌著,一麵叫劉青注意柴火,一麵講解道:“煮米的時候不能偷懶,要時不時的攪拌,否則很容易黏到一起去。”


    劉青點頭,臉上寫滿了求知欲。


    這樣的學生,當老師的也有成就感,蔣氏略顯刻薄的嘴角弧度,也稍微柔和了一些,道:“煮好了,你去把笸籮拿過來。”


    劉青熟門熟路的取了笸籮,架在木盆上放好,蔣氏便將煮得半熟的米舀到笸籮裏,竹編的容器難免有些縫隙,水正好從縫隙中流到盆中,滴滴答答的水聲甚是清脆。


    蔣氏沒有把所有的米都舀上來,鍋裏還留了一小撮,數得清的米粒在大半鍋米湯裏飄著,少得可憐,待蔣氏又將切好的紅薯倒進鍋裏,少得可憐的米粒更看不到了。


    劉青知道蔣氏是在煮稀飯。


    這裏沒有電飯鍋,米飯沒辦法直接煮熟,隻能先在鍋裏煮得半生不熟,等做飯時,再用木桶蒸熟。這大概是最傳統的木桶飯了吧。


    劉青把滴幹水的生米飯掛在鉤子上,村裏人沒有白天鎖門的習慣,來串門的不隻是大人和熊孩子,還有貓狗,怕這些畜生糟蹋糧食,煮好的生米飯,家家戶戶都是這麽高高掛起來的。


    還能以防熊孩子搗亂,一舉多得。


    煮粥就沒必要一直盯著了,蔣氏蓋上鍋蓋,叮囑了劉青一聲:“看著鍋裏。”便轉身出去了。


    沒一會兒蔣氏又回了灶房,手裏拿了個碗,裏麵裝了些醃好的蘿卜幹,這是下稀飯的小菜,另一隻手裏緊緊握著個雞蛋。蔣氏一進屋,便把雞蛋遞給劉青:“洗幹淨埋在生米飯裏,一會兒就燜熟可以吃了。”


    粥煮熟的時候,趁早去田裏幹活的大人,也都扛著工具回來了,如今正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時候,田裏的莊稼熟了,都忙著收稻穀,但是天氣仍然熱得慌,饒是最吃苦耐勞的莊稼人,在中午太陽最烈的時候,也不敢下地幹活,怕中暑。


    所以大家都起早摸黑的,趁著天還不熱,能多幹一點是一點。


    去河邊洗衣裳的劉雅琴和三丫先回來一步,李氏喂完豬,又打掃了屋子,便幫著兩個侄女在院裏晾衣裳。


    劉青在堂屋裏擺好碗筷,盛了一碗碗粥放在桌上散熱,聽見動靜,又噠噠噠跑出去打水。


    劉大爺一進院子,就有清涼的井水給自己洗漱,不由暢快的淋了一臉,對著沒正眼瞧的孫女也有了些笑意,劉大爺問劉青:“在你師傅那裏學得如何?不許給你哥丟人!”


    “師傅昨兒還誇我進步很大呢!”劉青這兩個月潛移默化之下,劉家人也慢慢接受她越來越開朗的性子,她也摸到些劉大爺的脾氣,劉大爺雖然重男輕女,但也不至於把孫女當仇人,偶爾在他麵前說笑幾句,他並不會介意。


    前提是要頂得住劉大爺麵無表情的壓力。


    劉青不是真正的小孩,當然不會被一個臉色嚇到,如今她越來越敢同劉大爺說話了。這會兒劉青就瞪大眼睛,不服氣的道:“等著罷,我再練些日子,就能像師傅她們一樣賺錢了!”


    劉大爺還沒表示,劉青身後的劉二叔聞言,已經忍不住笑出聲來,拍了拍她的頭:“我們二丫有誌氣!”


    “二叔,我改名了,要叫青青。”劉青抿唇,聽出劉二叔語氣裏都是滿滿的打趣,卻不得不繼續裝小朋友,一本正經的娛樂大眾,“二叔放心,等我賺了錢,會孝敬您的,還有三叔和四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如意佳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越流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越流歌並收藏如意佳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