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德觀和好人形象。”伊莉莎白?巴托利唇瓣微微抿起,帶著點兒懶散和不在意。“這個世界中的籌碼可不隻純利益這一項。”
“你已經做過的那些事難道不早就動搖了所謂的好人形象?”
對於我這有些許銳利的反問,伊莉莎白?巴托利聽鬆一笑。“個人立場上,不會後悔自己自私的舉動,但良心讓我無法裝作若無其事地繼續接受……至少在我知道大仇已報後。”
我有些聽不明白。上次見她,她都已經打定主意做“義警”了,是什麽改變了她的主意?
會和它有關嗎?還是真就因為伊莉莎白?巴托利口中那所謂的良心?
“值嗎?”我不由的詢問。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的。值嗎?
伊莉莎白?巴托利抬頭看向上發的照燈,那裏環繞著不少飛蛾。“掙紮在泥沼裏的人總是會不自覺地趨光性。就像飛蛾撲火。哪怕知道火光會將它燒成灰燼,也會控製不住的撲向火光。”
“飛蛾並非是在尋死,而是誤把燈火當成了某種對它的生存或繁衍至關重要的東西。它們被焚燒是因為找錯了方向,明明有方向的你為何自取滅亡?”我無法理解她的行為。如果是為了將背後那些隱藏的大老虎一網打盡,為什麽不繼續她之前的操作?如果是為了走法律的手段,為何最初要讓自己沾上鮮血?
“失去一部分後,你還是你嗎?”伊莉莎白?巴托利意味深長的說出了一句我無法理解的話。
她的話讓我想起之前她講述的那個嗜血女伯爵的故事。
“是因為童年嗎?”我無法理解她這一係列矛盾的行為,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她與那故事中的伯爵一樣……生病了。
“可能吧。”她坦白,自從她看到母親倒在她麵前以後,她便時常看到一些黑色的陰影,而這些陰影時時刻刻都在指揮著她去殺那些有罪的人。
或許她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太過坦然,我突然心中泛起幾絲後悔。舊事重提,現在說得越平淡,內心恐怕越是煎熬吧。
她表示她或許真的病了吧。
從前,仇恨是唯一能控製那些黑色陰影方向的力量,如今大仇得報,那些黑暗因子反而失去了控製,肆無忌憚地侵蝕著她的精神,慢慢和他融為一體。
她表示,自己根本無法控製這些黑色因子。
她的描述讓我想起了一種精神疾病—強迫症,因一個包括眶額皮層(orbitofrontalcortex,負責決策等複雜任務)、基底神經節內的尾狀核腹側(ventralcaudatenucleus)和丘腦的神經回路中異常神經活動造成的不受意誌控製的生理活動。
所以是因為無法控製自己的行為嗎?
她否定了我的想法,並表示自己是有罪的。
她明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但卻忍不住沉迷於那種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感覺。
可能是因為兒時被踐踏的經曆……她越發的想擁有權力。
擁有決定他人生死但權利,仿佛那一刻她比肩神明。虛假卻誘人沉淪。
可明知有罪為何還能肆無忌憚的行事?
在一切被擺到台麵上前,人總傾向於找借口來規避良心的審核機製。
最開始她還能說服自己有罪的人應該被斬草除根,從而去忽略那種無法控製的感覺。可是大仇得報以後片刻的清醒和失控感隨之襲來。
在光明和陰暗間,她還是……
反正死的都是有罪的人……有點破罐子破摔的味道了。
“不能隨便殺人,隻殺真正有罪的人。”這是伊莉莎白?巴托利為自己定下的規則,一個可以使她繼續對自己的疾病視而不見的理由。
然而……
伊莉莎白?巴托利諷刺的讚美了它的手段。
它設局把一切擺到了台麵上,讓她無法在回避。
她問它:“用他人的性命設局就是你口中正義的手段?”
它答:“選擇動手的是你。”
伊莉莎白?巴托利閉了閉眼。“我有選擇嗎?”它會不了解她的性格嗎?它難道猜不到,她會做出什麽決定嗎?
無論她有沒有選擇,她都無法在逃避了。
她又一次發問。“失去一部分後,你還是你嗎?”
“我不想把所有我認為有罪的人殺死。那種不受控製和難以善後的行為令人惡心……”
她的行為依然證明她將自己和那種人攪在了一起。為了一時之快,出賣自己的原則……這是她不願意的。
她喜歡那種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感覺,可是有什麽在最開始的時候就失去了控製。
我頓了很久又一次發問。”值嗎?”
在暗無天日的牢籠中,心髒了,手也髒了,滿身鮮血和罪孽。
生命璀璨如曇花,綻放一夜後,永遠停留在那個永夜。
“道德是用來約束人的行為規範的,不是用來苛責人的。”伊莉莎白?巴托利筆直的背脊如綠竹。這話像是在說自己又像是在告誡我。
“你……倒是個好人。”
“小孩才用好壞定義一個人。”
不管如何,伊莉莎白?巴托利都將在牢裏發並慢慢的腐朽,
有人認為她瘋。
也有人認為她隻是個冷血的殺手。
就像她口中女伯爵的故事,讓人津津樂道,卻沒有人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麽。
我諷刺它的言行不一,它卻表示不要把希望寄托給虛無縹緲的人性。
我試探當它站在伊莉莎白?巴托利的位置時,是否選擇的是另一條路。
它沒有正麵回答,隻是表示:“崇高是個人選擇。做出這種選擇的人令人敬佩,但要求所有人都選擇崇高,那未免有些強人所難。”
客觀上,伊莉莎白?巴托利做出這個選擇時的品格高度,它還是得承認的。這也是為什麽真正陰暗無畏,不擇手段的罪犯才更難對付。
我不知道它和伊莉莎白?巴托利之間有什麽交集,但對方願意為此付出如此代價,多半是因為雙方能更有效率地合作。
我認定事實絕非表麵表現出的單純道德高尚。
它定給了她所求,比其他路上的饋贈更慷慨,更符合心意,她才會因此選擇這條路。
它的動機究竟是善,是惡?
“你已經做過的那些事難道不早就動搖了所謂的好人形象?”
對於我這有些許銳利的反問,伊莉莎白?巴托利聽鬆一笑。“個人立場上,不會後悔自己自私的舉動,但良心讓我無法裝作若無其事地繼續接受……至少在我知道大仇已報後。”
我有些聽不明白。上次見她,她都已經打定主意做“義警”了,是什麽改變了她的主意?
會和它有關嗎?還是真就因為伊莉莎白?巴托利口中那所謂的良心?
“值嗎?”我不由的詢問。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的。值嗎?
伊莉莎白?巴托利抬頭看向上發的照燈,那裏環繞著不少飛蛾。“掙紮在泥沼裏的人總是會不自覺地趨光性。就像飛蛾撲火。哪怕知道火光會將它燒成灰燼,也會控製不住的撲向火光。”
“飛蛾並非是在尋死,而是誤把燈火當成了某種對它的生存或繁衍至關重要的東西。它們被焚燒是因為找錯了方向,明明有方向的你為何自取滅亡?”我無法理解她的行為。如果是為了將背後那些隱藏的大老虎一網打盡,為什麽不繼續她之前的操作?如果是為了走法律的手段,為何最初要讓自己沾上鮮血?
“失去一部分後,你還是你嗎?”伊莉莎白?巴托利意味深長的說出了一句我無法理解的話。
她的話讓我想起之前她講述的那個嗜血女伯爵的故事。
“是因為童年嗎?”我無法理解她這一係列矛盾的行為,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她與那故事中的伯爵一樣……生病了。
“可能吧。”她坦白,自從她看到母親倒在她麵前以後,她便時常看到一些黑色的陰影,而這些陰影時時刻刻都在指揮著她去殺那些有罪的人。
或許她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太過坦然,我突然心中泛起幾絲後悔。舊事重提,現在說得越平淡,內心恐怕越是煎熬吧。
她表示她或許真的病了吧。
從前,仇恨是唯一能控製那些黑色陰影方向的力量,如今大仇得報,那些黑暗因子反而失去了控製,肆無忌憚地侵蝕著她的精神,慢慢和他融為一體。
她表示,自己根本無法控製這些黑色因子。
她的描述讓我想起了一種精神疾病—強迫症,因一個包括眶額皮層(orbitofrontalcortex,負責決策等複雜任務)、基底神經節內的尾狀核腹側(ventralcaudatenucleus)和丘腦的神經回路中異常神經活動造成的不受意誌控製的生理活動。
所以是因為無法控製自己的行為嗎?
她否定了我的想法,並表示自己是有罪的。
她明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但卻忍不住沉迷於那種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感覺。
可能是因為兒時被踐踏的經曆……她越發的想擁有權力。
擁有決定他人生死但權利,仿佛那一刻她比肩神明。虛假卻誘人沉淪。
可明知有罪為何還能肆無忌憚的行事?
在一切被擺到台麵上前,人總傾向於找借口來規避良心的審核機製。
最開始她還能說服自己有罪的人應該被斬草除根,從而去忽略那種無法控製的感覺。可是大仇得報以後片刻的清醒和失控感隨之襲來。
在光明和陰暗間,她還是……
反正死的都是有罪的人……有點破罐子破摔的味道了。
“不能隨便殺人,隻殺真正有罪的人。”這是伊莉莎白?巴托利為自己定下的規則,一個可以使她繼續對自己的疾病視而不見的理由。
然而……
伊莉莎白?巴托利諷刺的讚美了它的手段。
它設局把一切擺到了台麵上,讓她無法在回避。
她問它:“用他人的性命設局就是你口中正義的手段?”
它答:“選擇動手的是你。”
伊莉莎白?巴托利閉了閉眼。“我有選擇嗎?”它會不了解她的性格嗎?它難道猜不到,她會做出什麽決定嗎?
無論她有沒有選擇,她都無法在逃避了。
她又一次發問。“失去一部分後,你還是你嗎?”
“我不想把所有我認為有罪的人殺死。那種不受控製和難以善後的行為令人惡心……”
她的行為依然證明她將自己和那種人攪在了一起。為了一時之快,出賣自己的原則……這是她不願意的。
她喜歡那種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感覺,可是有什麽在最開始的時候就失去了控製。
我頓了很久又一次發問。”值嗎?”
在暗無天日的牢籠中,心髒了,手也髒了,滿身鮮血和罪孽。
生命璀璨如曇花,綻放一夜後,永遠停留在那個永夜。
“道德是用來約束人的行為規範的,不是用來苛責人的。”伊莉莎白?巴托利筆直的背脊如綠竹。這話像是在說自己又像是在告誡我。
“你……倒是個好人。”
“小孩才用好壞定義一個人。”
不管如何,伊莉莎白?巴托利都將在牢裏發並慢慢的腐朽,
有人認為她瘋。
也有人認為她隻是個冷血的殺手。
就像她口中女伯爵的故事,讓人津津樂道,卻沒有人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麽。
我諷刺它的言行不一,它卻表示不要把希望寄托給虛無縹緲的人性。
我試探當它站在伊莉莎白?巴托利的位置時,是否選擇的是另一條路。
它沒有正麵回答,隻是表示:“崇高是個人選擇。做出這種選擇的人令人敬佩,但要求所有人都選擇崇高,那未免有些強人所難。”
客觀上,伊莉莎白?巴托利做出這個選擇時的品格高度,它還是得承認的。這也是為什麽真正陰暗無畏,不擇手段的罪犯才更難對付。
我不知道它和伊莉莎白?巴托利之間有什麽交集,但對方願意為此付出如此代價,多半是因為雙方能更有效率地合作。
我認定事實絕非表麵表現出的單純道德高尚。
它定給了她所求,比其他路上的饋贈更慷慨,更符合心意,她才會因此選擇這條路。
它的動機究竟是善,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