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2月22日清晨,伍連德帶著助手林家瑞,以及奉軍第一師的衛生營,匆匆趕到疫情的重災區哈爾濱傅家甸。
疫死者橫屍街頭,根本無人敢來收屍!防疫也就無從談起了,傅家甸居民人人自危,這裏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間地獄!
伍連德到達哈爾濱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訪當地最高長官於駟興。
這於駟興也不是簡單人物,字振甫,號艮廬。1878年生於安徽壽州(今壽縣)。後入吉林將軍恩澤幕府,光緒二十一年,隨恩澤由吉林調任黑龍江。1900年1月23日,恩澤因病出缺,黑龍江副都統壽山署黑龍江將軍。於駟興轉入壽山將軍幕府。8月,沙俄入侵,壽山將軍殉國,於駟興扶靈柩送至杜爾伯特貝子府壽山內兄處,並安葬於此。
1905年,趙爾巽為盛京將軍,於駟興經人舉薦,入趙幕。他善文章,精通內務、政典和刑律。深得趙爾巽信任。先後委任他為為中俄鐵路會建交涉幫辦、武備學堂會辦。
於駟興也是上過戰場見過血的,小鬼子跟老毛子幹仗,那就是人海戰術,當年的東北可不少見這屍山血汗,可縱使如此,眼下疫情來了,他都沒敢去公署,而是躲在家中——要不是齊齊哈爾也戒嚴了,整個東北都封鎖了,他哪也跑不去,否則他也早走了!
沒辦法,伍連德隻好來他家詢問疫情。
“哈爾濱的疫情主要集中在華人居住區傅家甸。病人們先是發燒,然後咳嗽、吐血,不久即死亡,死後全身皮膚呈紫色。最先得這種病的是在俄境內捕捉旱獺的關內移民。”
20世紀初,人們發明了一種工藝,隻要對旱獺的皮毛進行適當加工,其成色堪比貂皮。一時間,旱獺皮成為世界皮革市場的新寵,價格連年看漲。1910年,每張旱獺皮的售價比1907年猛漲了6倍多。巨大的利潤吸引了眾多中俄商人。他們紛紛招募華工捕殺旱獺。1910年僅從滿洲裏一地出口的旱獺皮就由1907年的70萬張增加到250萬張。
旱獺一旦染病就會失明、失聲、行動遲緩,並被健康的同類逐出巢穴。有經驗的獵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染病旱獺,他們絕不會捕獵有病的旱獺。但闖關東的新移民,卻沒有這樣的經驗。他們往往還會因為染病旱獺容易捉,而大量捕殺。在東北冰天雪地的原始森林中,獵人們渴了喝一口雪水,餓了就以旱獺肉為食。鼠疫病毒就這樣,最先由病旱獺傳染給了這些捕獵者。
由於山東、直隸兩省連年遭災,大量勞工北上闖關東。許多毫無捕獵經驗的關內勞工加入了獵獺隊伍。
集得十幾張獺皮後,獵人們便寄宿客棧。這些客棧簡陋之極,往往幾十個人擠在一張大炕上。冬天為了保溫,這裏門窗緊閉,一旦有人感染鼠疫,全客棧幾乎無人能夠幸免。很多染病華工被俄人驅逐回國,他們沿著鐵路一路往南,疫情很快傳遍了東北平原。
遼寧和吉林對此早有防範——全仗著白某人了。《奉天國民報》在追述疫病源頭時曾有這樣描述:“山東、直隸兩省無業遊民相率獵滿洲裏山中,而川穀流血,原野厭肉,其狼藉實不堪形狀。”故而兩省嚴禁私獵旱獺。獵獺的獵人必須有軍政府的證件方可去獵殺,而軍政府隻給東北的老獵人發證件。當然了,無業遊民去獵也行,但是你就別想在市場上光明正大的賣了。所以兩省的疫情,比之黑省,要好很多。
“於總兵,多謝了。”伍連德告了一聲辭,拿起了自己的皮帽和手杖。
於駟興愣了一下,站起身來:“伍監督這是……”
“去傅家甸。”
多年後,伍連德在《自傳》中這樣描述第一次深入疫區的所見所聞:
“沿途所見,都是一袋一袋剛從田間收獲的大豆。這些大豆,既肥且壯,為任何國家所不及。所遇到的人民均在勤奮地工作,然間有談論吐血發燒之疾病,足見瘟疫之潛勢,已印入人心了。”
死亡的氣息籠罩著每個人。
此時,傅家甸有兩名西醫,一個姓姚,一個姓孫,是疫情爆發後張作霖請來主持防疫的。姚醫生告訴伍連德,最初每天疫死者隻有一兩人,此後便一日多過一日。伍連德到達的這一天,已經有十餘人喪命了。隔離工作尚未實施,被傳染者越來越多。有的人為了避免官府的查究和消毒,甚至趁深夜把死去的親人棄屍街頭。
這疫情,比伍連德想象的要嚴重很多!
因為瘟疫的爆發,奉軍的擴編、訓練、新武器的研發都被暫時擱置了。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防疫!
還是那句話。洪水、疫情,對於奉天來說,其實還真不全是壞事。
別怨白某人一肚子壞水,而是在這個時代——尤其是對於還不到一年就要發生的、連白某人都吃不準它還會不會發生的那場影響中華民族命運的大變革,到底還會不會發生。隻有人、槍、錢,才是在這個大時代中生存下來的本錢!沒有這三樣,緊靠“主張”“主義”的口號,能救中國?做夢去吧!
疫情爆發,勢必會導致大量農民破產,他們也勢必會進入城市。同樣的,因為軍政府免費發藥、收容病人的舉措,不僅收買了人心,而且會吸引更多買不起藥的窮人進入城市。他們在城市中,沒有土地,還要吃飯,瘟疫中,軍政府會施粥,但是,軍政府會一直這麽養著他們?再者說了,誰願意一輩子隻喝稀的啊!
於是,他們進入城市後,就隻剩下兩條路可以走:一、進入工廠,從農民變成工人,靠工作賺錢養活自己。二、進入軍隊,從農民變成軍人,當兵吃糧、打仗拿餉。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疫情甚至可以推動奉天、吉林兩省的工業化進程,以及擴張奉軍的實力!
這一箭雙雕的買賣,白某人會不做?
疫死者橫屍街頭,根本無人敢來收屍!防疫也就無從談起了,傅家甸居民人人自危,這裏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間地獄!
伍連德到達哈爾濱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訪當地最高長官於駟興。
這於駟興也不是簡單人物,字振甫,號艮廬。1878年生於安徽壽州(今壽縣)。後入吉林將軍恩澤幕府,光緒二十一年,隨恩澤由吉林調任黑龍江。1900年1月23日,恩澤因病出缺,黑龍江副都統壽山署黑龍江將軍。於駟興轉入壽山將軍幕府。8月,沙俄入侵,壽山將軍殉國,於駟興扶靈柩送至杜爾伯特貝子府壽山內兄處,並安葬於此。
1905年,趙爾巽為盛京將軍,於駟興經人舉薦,入趙幕。他善文章,精通內務、政典和刑律。深得趙爾巽信任。先後委任他為為中俄鐵路會建交涉幫辦、武備學堂會辦。
於駟興也是上過戰場見過血的,小鬼子跟老毛子幹仗,那就是人海戰術,當年的東北可不少見這屍山血汗,可縱使如此,眼下疫情來了,他都沒敢去公署,而是躲在家中——要不是齊齊哈爾也戒嚴了,整個東北都封鎖了,他哪也跑不去,否則他也早走了!
沒辦法,伍連德隻好來他家詢問疫情。
“哈爾濱的疫情主要集中在華人居住區傅家甸。病人們先是發燒,然後咳嗽、吐血,不久即死亡,死後全身皮膚呈紫色。最先得這種病的是在俄境內捕捉旱獺的關內移民。”
20世紀初,人們發明了一種工藝,隻要對旱獺的皮毛進行適當加工,其成色堪比貂皮。一時間,旱獺皮成為世界皮革市場的新寵,價格連年看漲。1910年,每張旱獺皮的售價比1907年猛漲了6倍多。巨大的利潤吸引了眾多中俄商人。他們紛紛招募華工捕殺旱獺。1910年僅從滿洲裏一地出口的旱獺皮就由1907年的70萬張增加到250萬張。
旱獺一旦染病就會失明、失聲、行動遲緩,並被健康的同類逐出巢穴。有經驗的獵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染病旱獺,他們絕不會捕獵有病的旱獺。但闖關東的新移民,卻沒有這樣的經驗。他們往往還會因為染病旱獺容易捉,而大量捕殺。在東北冰天雪地的原始森林中,獵人們渴了喝一口雪水,餓了就以旱獺肉為食。鼠疫病毒就這樣,最先由病旱獺傳染給了這些捕獵者。
由於山東、直隸兩省連年遭災,大量勞工北上闖關東。許多毫無捕獵經驗的關內勞工加入了獵獺隊伍。
集得十幾張獺皮後,獵人們便寄宿客棧。這些客棧簡陋之極,往往幾十個人擠在一張大炕上。冬天為了保溫,這裏門窗緊閉,一旦有人感染鼠疫,全客棧幾乎無人能夠幸免。很多染病華工被俄人驅逐回國,他們沿著鐵路一路往南,疫情很快傳遍了東北平原。
遼寧和吉林對此早有防範——全仗著白某人了。《奉天國民報》在追述疫病源頭時曾有這樣描述:“山東、直隸兩省無業遊民相率獵滿洲裏山中,而川穀流血,原野厭肉,其狼藉實不堪形狀。”故而兩省嚴禁私獵旱獺。獵獺的獵人必須有軍政府的證件方可去獵殺,而軍政府隻給東北的老獵人發證件。當然了,無業遊民去獵也行,但是你就別想在市場上光明正大的賣了。所以兩省的疫情,比之黑省,要好很多。
“於總兵,多謝了。”伍連德告了一聲辭,拿起了自己的皮帽和手杖。
於駟興愣了一下,站起身來:“伍監督這是……”
“去傅家甸。”
多年後,伍連德在《自傳》中這樣描述第一次深入疫區的所見所聞:
“沿途所見,都是一袋一袋剛從田間收獲的大豆。這些大豆,既肥且壯,為任何國家所不及。所遇到的人民均在勤奮地工作,然間有談論吐血發燒之疾病,足見瘟疫之潛勢,已印入人心了。”
死亡的氣息籠罩著每個人。
此時,傅家甸有兩名西醫,一個姓姚,一個姓孫,是疫情爆發後張作霖請來主持防疫的。姚醫生告訴伍連德,最初每天疫死者隻有一兩人,此後便一日多過一日。伍連德到達的這一天,已經有十餘人喪命了。隔離工作尚未實施,被傳染者越來越多。有的人為了避免官府的查究和消毒,甚至趁深夜把死去的親人棄屍街頭。
這疫情,比伍連德想象的要嚴重很多!
因為瘟疫的爆發,奉軍的擴編、訓練、新武器的研發都被暫時擱置了。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防疫!
還是那句話。洪水、疫情,對於奉天來說,其實還真不全是壞事。
別怨白某人一肚子壞水,而是在這個時代——尤其是對於還不到一年就要發生的、連白某人都吃不準它還會不會發生的那場影響中華民族命運的大變革,到底還會不會發生。隻有人、槍、錢,才是在這個大時代中生存下來的本錢!沒有這三樣,緊靠“主張”“主義”的口號,能救中國?做夢去吧!
疫情爆發,勢必會導致大量農民破產,他們也勢必會進入城市。同樣的,因為軍政府免費發藥、收容病人的舉措,不僅收買了人心,而且會吸引更多買不起藥的窮人進入城市。他們在城市中,沒有土地,還要吃飯,瘟疫中,軍政府會施粥,但是,軍政府會一直這麽養著他們?再者說了,誰願意一輩子隻喝稀的啊!
於是,他們進入城市後,就隻剩下兩條路可以走:一、進入工廠,從農民變成工人,靠工作賺錢養活自己。二、進入軍隊,從農民變成軍人,當兵吃糧、打仗拿餉。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疫情甚至可以推動奉天、吉林兩省的工業化進程,以及擴張奉軍的實力!
這一箭雙雕的買賣,白某人會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