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版還沒改錯別字,大家等下看好了……臻璿皺了皺眉頭。


    夏家的那輛馬車上隻有一個車把式,看起來五十歲左右的樣子,然後車邊再沒有隨從,也不曉得那車裏有沒有人在。


    突然之間,一陣腳步聲從身後傳來,帶著幾分急促。聽見聲音,姐妹三人都回過了頭,這才看到是有一個少年與他們一樣從寺院後頭出來。


    那是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麵如冠玉,但看服飾就曉得是富貴出身。


    彼此都留意到了對方,那位少年腳步一頓,臉上錯愕一閃而過,然後就衝她們點了點頭,不等她們回禮,就匆匆上了夏家的馬車。


    馬車沒有停留,車把式輕輕催了一聲馬,就走了。


    臻璿跟在臻琳、臻琪後頭上了車。


    臻琪說起了剛才那位公子,笑道:“怎麽會有一位公子從後門裏出來,莫不是跟我們一樣,多前頭的香客信徒們?”


    “我看他上的馬車是夏家的。”臻璿被臻琪的語氣逗樂了,回了一句,“若是殿下出門,怎麽可能隻身一人,大約是夏家的某位爺吧。”


    臻琳抿著嘴唇若有所思,等臻璿喚了她兩聲,才慢慢搖搖頭表示不讚同:“大約是七皇子?”


    臻璿一怔,臻琳說話向來有分寸的,不會憑空做出這樣的推斷。她是因為看見了夏家的家徽才會當是夏家的人。臻琳這麽說也一定有她自己的理由,便問了一句:“四姐姐為何這麽說?”


    臻琳眉頭微蹙,道:“我看到他的鞋子,金線盤繡的祥雲隻有皇家才能用。”


    臻璿和臻琪了然。暗道了一聲臻琳的細心。


    回到裴家,段氏與馬老太太說了七皇子已經到了甬州,不曉得明年開春皇上是不是就要南巡了。


    馬老太太說了一聲知道了。就叫段氏捎信去京城,與大老爺通個氣。


    若是南巡也帶了嬪妃娘娘們,到了甬州之後傳召有品級的命婦們去問話,她們也要早早有些準備才好,畢竟這個家裏,馬老太太和李老太太都是一品誥命夫人,段氏是二品誥命。


    信箋快馬加鞭。一來一回也要二十天左右,等收到回信的那一日,正好是臘月二十八的祭祖。


    祭祖儀式結束之後,所有人都在慶榮堂裏聚著吃了頓團圓飯。


    李老太太陪馬老太太多吃了幾杯酒,下午是就在慶榮堂裏歇的午覺。


    臻璿和季氏便在馬老太太屋裏說說家常。倒也其樂融融。


    段氏在這個時候收到了回信,待看完了,便問了錦虹一聲:“老太太醒了沒有?”


    等兩位老太太起身,段氏才把信裏的內容念了念。


    大老爺說,他也聽到了風聲說皇上明年會南巡,還會叫上懷安王爺一道,宮裏的娘娘也會隨駕,隻是哪幾位不是現在就能知道的。


    隻因明年的懷安王爺的乳母的六十大壽,皇上與懷安王爺一母同胞。小時也與這位乳母一道生活過,頗為看重孝道的皇上和王爺要被乳母做大壽。


    七皇子這次先行,大約就是為了壽宴的事情。


    大老爺這麽一提,段氏倒是想起來了:“婉芸生圓姐兒的時候,親家母求來的月子餐不就是說是從請人從懷安王爺的乳母那兒求來的宮裏的方子嗎?那位乳母就住在甬州,隻是素來不喜好和官宦人家往來。我們也盡然也不知道是哪一位。”


    孫氏正抱著圓姐兒,聽婆母提起來,便笑著道:“說起來那方子就了我一條命呢,我過年回娘家的時候與我母親提一提。”


    段氏知道孫氏明白自己的意思,便笑著點頭讚許。


    臻璿看了孫氏一眼,孫氏這些年圓潤了一些,前兩年懷過一胎卻沒有坐穩,段氏跟著心疼起來,說是孫氏年紀也不大,又已經是有兒有女了,不要著這個急,等過些年養好了身子再要一個也行。


    段氏話這麽說了,也沒開口塞人,孫氏心裏明鏡一樣,對婆母越發體貼周詳,兩個孩子帶得也好,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


    辰哥兒已經開蒙了,去年臻璿她們去京城的時候,原來族學裏請的陳先生年紀大了再也教不動了,與六老爺商量了之後,便把幾個孩子舉薦到了的盛安書堂,那裏的先生也是一個有大學問的,隻是書堂裏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官宦出身,叫家中長輩有些擔心。


    六老爺親自去書館看了幾次,見那邊的孩子有一些雖然出身一般,卻都是靜得下心念書的,文風及正,又有八老太爺說,英雄不問出處,誰知道這些人裏頭會不會有下一個程琅元。


    那時候還未出程家退婚的事,這句話全是誇獎的意思。


    大夥聽了覺得有理,當初六老太爺也好,大老爺也好,都是去過書堂念書的,沒道理到了這些孩子就金貴了,況且多結交一些正氣之人,又可以切磋學識,免得在家中做井底之蛙,也是好的。


    因此辰哥兒他們都被送了過去。


    除了臻後,賈老太太看不上外頭的先生,決定送去與賈家弟子一塊念書,其餘的基本都去了。


    臻衡也不厲害。


    臻璿回來時曾問過那學堂如何,臻衡笑著誇了一句“先生是正經讀書人”,叫臻璿也放心不少。


    辰哥兒聽孫氏說到回外祖家,也跟著笑了起來,問著要帶些什麽禮物給表兄弟們。


    段氏聞言樂了:“我們辰哥兒真是好孩子,不忘記兄弟們,好好好。”


    這般說笑,倒是把之前對裴大老爺提到的聖上南巡的緊張給衝淡了。


    馬老太太一麵笑著一麵低聲與李老太太道:“若是給乳母做大壽,我們到時候少不得要去磕頭的。”


    李老太太笑了一聲,卻是沒有任何喜意:“我們兩個占著一品誥命的位子,多少年都沒去給貴人們磕過頭了?也難得,就是這個時候才會想到我們呢。”


    這一年沒有年三十,年二九就是除夕,守歲時聽到外頭的鞭炮陣陣,才恍然大悟新的一年已經來臨。


    磕了頭說了吉祥話,季氏一把把臻璿拉到了身邊:“真快啊,再過兩個月,我們璿兒也要及笄了,是個大姑娘了。”


    臻璿一怔,是了,下下個月三月初二,便是她十五歲的生日了。


    及笄了,隻因上頭臻瓊還沒有說親,臻璿的婚事說急卻也不見得那麽急了。


    慶安堂裏有了緩衝,慶福堂裏卻是頭痛得厲害,周氏為了臻瓊的婚事操透了心。周氏就一個嫡女,又是族長家的女兒,怎麽挑都不滿意。


    偏生臻瓊的性格太清冷些,周氏總怕她將來嫁了人吃虧,想選一戶關係簡單些的人家。可門當戶對的高門大戶哪裏有簡單的,這就越挑越沒有了。


    也許真的是緣分,元月裏走親戚,周氏的大哥與大嫂帶著幾個孩子來拜年,順便帶了周氏族中的一個少年。


    那少年叫周唯鳴,父親是周氏隔房的嫡出表兄,前年突遭大病撒手人寰,母親是書香出身,族親裏也出過幾個做官的,隻是都是低品的。去年十六歲的周唯鳴中了秀才,想好好走一走讀書人的爐子,周氏的大哥想著裴家有幾位都在京中為官,就想讓周唯鳴過來認認親,將來便是進京趕考了,總歸有個親戚可以依靠些。


    若是一般的親戚,周氏是不願意管這些事的,可那周唯鳴真是一表人才,麵如冠玉,一副好皮相,六老爺看了幾篇文章就有些心動了。又叫五老爺幫著看了,亦是一陣讚歎,就更加想幫一幫了。


    叫周唯鳴又做了幾篇文章,答應了一定會送去京城叫大老爺看看,周家才謝了又謝地回去了。


    二月裏大老爺回了信,誇了又誇,說這樣的人才,進士是信手拈來的。六老爺和周氏一看,就樂了,叫人去給周氏報信。回來的信裏不僅是謝意,還提了想替周唯鳴求娶表妹臻瓊。


    周氏素來有主意的人一下子就沒了主意。


    馬老太太寬解了幾句,說這是周氏自己的親閨女,該周氏自己拿主意才好。


    周唯鳴既然會是個有出息的孩子,不管這門親事成不成,都不要叫人怨恨上,以為我們裴家嫌棄人家現在孤兒寡母的隻是一個秀才。


    周氏考量來考量去,最後幹脆厚著臉皮與臻瓊談了一次心,畢竟年節時臻瓊也見過這一位表哥。


    臻瓊一聽周氏的來意就紅了臉,扭捏了一番,還紅著臉點了頭,躲回了房間裏。


    這事就這麽定了下來,嫁去娘家,周氏放心一些,看在自己這位當了裴家族長夫人的姑太太麵子上,周家也不會虧待了臻瓊。再者,周唯鳴將來是要有前途的,裴家又可以周唯鳴領路,隻要他不是一個拎不清的就知道不能虧待了臻瓊。


    在二月底的時候,兩家交換了八字。


    三月初二的及笄禮就在眼前,上頭再沒有臻瓊擋著,臻璿的婚事一下子叫人著急了起來。(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v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臻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玖拾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玖拾陸並收藏臻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