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徐佑的這幾年,崔穎還是第一次見到,徐佑如此鄭重的交代給自己一項任務。


    “好的,徐老師,我一定會安排好的。”


    想要搜集相關的學術資料,還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情。


    不過,想要在薊京辦一場高級別的學術會議,就沒有那麽的簡單了。


    如果是和我們處於同一個學術聯盟的學者們還好。


    那些西方的學者,多半都是不會過來的。


    但不管怎麽說,崔穎都必須盡力去完成徐佑交代給自己的任務。


    通過詳細的考證,崔穎找到了那些世界排名前列的材料專家。


    讓崔穎也沒有想到的是。


    排在前列的材料專家們,有很多都是華人。


    這些華人因為種種原因,或是加入了米籍,或是在國外進行相關的工作。


    即便如此,他們中的一部分,還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對祖國做出著貢獻。


    崔穎借助上麵的幫助,聯係到了這些科學家,並詢問他們是否有願意前來做學術交流的意願。


    這些被邀請的科學家們,知道可以與徐佑進行交流之後,很多都對參與學術交流的事情非常積極。


    即便因為個人原因,一些科學家無法到場,或是不方便親自到場。


    但他們也願意通過線上的方式,與徐佑進行交流。


    “嗯,線上也可以,隻要有機會進行對話,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在材料學領域,徐佑自認為,自己還隻是處於一個剛剛探索的階段。


    包括德意誌的富爾茨等材料專家,都要比徐佑在該領域更加專業。


    令徐佑有些意想不到的是。


    自己的父親徐洲,也成功入選了世界頂級材料專家的隊伍,並受邀前來參加這次的學術會議。


    徐洲在這幾年中,優秀的成果不斷湧現,終於讓自己徹底邁入了國內頂級材料專家的隊伍中。


    不僅在《nature》、《science》等國外頂級期刊上發布了論文,更是在薊大核心期刊等國內學術期刊上,發布了多篇高質量論文。


    要知道,現在想要在薊大核心期刊上發論文,從難度和影響力上,都是要超過《nature》、《science》等國外頂級期刊的。


    越來越高的影響因子,讓薊大核心期刊的競爭非常激烈,想要在上麵發一篇論文的難度可想而知。


    “徐老師,學術會議的時間、地點、與會人員已經定好了。這些是我幫您搜集到的資料,暫時整理了這麽多,您可以先看著。”


    崔穎不知道從哪裏找到的這些資料,因為數量太多,甚至沒法全放在書桌上,隻能將一部分資料堆在地上。


    “好的,崔老師,麻煩你了。”


    “都是我應該做的。”


    待崔穎離開後,徐佑獨自掃視著這滿屋的書籍資料。


    這是徐佑第一次,同時與這麽多的書籍共處一室。


    甚至在徐佑上學時,用行李箱從圖書館往回拉書時,也不曾如此誇張過。


    “終於又可以放肆的學習了啊!”


    自從徐佑在薊京大學留校,成為教授之後。


    已經很少再像上學時一樣,能夠心無旁騖的去學習知識了。


    工作之後,徐佑必須要把完成自己分內的任務才行。


    這一次,正好借助著與算經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


    讓徐佑能夠找到學生時代,那種單純為了享受知識而學習的感覺。


    “開啟深度學習狀態!”


    剛剛完成學習等級提升的徐佑,已經可以讓自己獲得了七倍的學習效率。


    再加上心流狀態的提升,徐佑的效率,甚至要達到正常的十倍還不止。


    這些堆積如山的書籍資料,被徐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的消化著。


    不出兩天,徐佑就再次找到了崔穎。


    “崔老師,新的資料已經收集好了嗎?”


    “徐老師,您……已經把這些資料,全部都看完了嗎?”


    崔穎平常並不會這樣去反問徐佑,更多的是按照徐佑的交代,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可這一次,崔穎確實是被徐佑的速度所震驚到了。


    “差不多了,不信的話,你可以隨便拿幾本書考考我。”


    “不必了,徐老師,我當然相信您。我馬上安排人,把新的資料送過來。”


    崔穎即使有些震驚,卻也從不會對徐佑有任何的質疑。


    隨後,崔穎安排人把徐佑看完的資料搬走,又搬來了一批新的資料。


    這一座座材料學知識的小山,又很快被徐佑所消化掉。


    結束了第一階段對材料學知識的瘋狂汲取之後,在薊京召開的材料學學術會議也很快順利召開。


    多位國內外頂級材料專家,紛紛來到薊京,進行著尖端材料知識的交流。


    這其中,也包括舒爾茨等一些來自西方的材料學專家。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們來到薊京參加學術會議,會受到一些強大的阻力。


    即便如此,他們還是頂住了這些壓力,毅然決然的決定遵從內心,追求真正的科學與真理。


    這樣的精神,令徐佑感到非常的感動。


    結束了線下的學術交流後,徐佑也不忘與那些無法來到現場的專家,進行線上的交流。


    這其中,最令徐佑感到印象深刻的,就是一位叫做魏舟的材料學專家。


    魏舟被認為的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材料專家之一,現在在大洋彼岸工作,之前也曾想過通過海外人才歸來計劃,回到祖國效力。


    隻是因為合同的原因,最終還是沒有成功歸來。


    可即使身在海外,魏舟的心裏,卻還是一直心係著祖國,為我們的科研做著很大的貢獻。


    魏舟利用自己的力量,在家鄉建立了一個納米材料的研究中心,促進我們在相關領域的發展與研究。


    通過與魏舟的線上交流,讓徐佑了解到了很多之前根本沒有聽聞過的知識。


    “魏教授,等以後有機會,我一定會讓你回國的!”


    “多謝徐教授,期待那一天能夠早一些到來。”


    結束了學術會議、以及與多位專家的線上交流之後。


    徐佑的材料學科水平,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了如此充實的知識,徐佑終於有信心,再次與算經進行無線腦機的連接了。


    ()


    1秒記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學霸開始走向真理之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可樂要加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可樂要加糖並收藏從學霸開始走向真理之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