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換成微納結構材料之後,收集效率相比之前提高了不少,但也隻維持在12%左右。


    而且,收集效率波動比較嚴重,非常的不穩定,光源品質也出現了下降。


    這樣的實驗結果,實用意義是非常小的。


    而這一次新的實驗,大家也都非常希望,能夠做出更高的收集效率,同時也能保證光源的品質。


    準備工作就緒之後,實驗即將開始了。


    “我們先用重複頻率為79


    mhz的皮秒激光,進行雙光子共振激發。”王相武說道。


    吳鴻利用儀器調整著激光的參數,以保證激光的波長,在激子線與雙激子線之間。


    在π脈衝處,利用雪崩光電二極管,對光子進行著計數工作。


    隨著實驗的進行,實時的吸收效率數值,也在儀器中反應了出來。


    而當大家看到數據之後,都是一臉激動的表情。


    “這麽高的嗎?收集效率竟然已經達到了90%左右!”


    相比上一次的12%,這樣的提升,無疑是質的改變。


    當然,現在的收集效率,隻是比較粗略的,沒有經過任何修正的收集效率。


    實際的收集效率,應該還會更低一些。


    在做完幾組數據後,王相武決定,先對這幾組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畢竟剛才90%的收集效率,還是有一定的水分的。


    隻有通過修正後的收集效率,才是更有說服力的。


    吳鴻打開軟件,完成數據的同步後,對剛剛的幾組數據進行著處理。


    在實際的數據處理過程中,需要扣除光路的損耗,並進行apd效率修正,才能得到最終較為精確的收集效率。


    完成了數據的處理後,最終的收集效率出現了。


    “85.3%?已經很不錯了!”


    雖然還沒有達到90%這樣的超高效率。


    但與之前的12%相比,這無疑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


    “雖然說這隻是單光子的收集效率,但確實已經遠超我們的預期。這樣高的收集效率,完全可以說是具有實用性的!”


    看到最後的結果,王相武的心情非常的興奮。


    這證明了,徐佑所設計的新型光源結構,確實是非常成功的!


    吳鴻對此也是感到十分激動。


    雖說在看到徐佑設計圖的時候,吳鴻就有一種預感,這絕對會是一個具有突破性的設計。


    但畢竟理論與實際並不完全劃等號,隻有真正做出了理想中的實驗結果,才能證明理論是正確的。


    這幾個月來,吳鴻也一直等待著實驗開始的這一天。


    而今天的實驗結果,終於證明了這個新型光源結構是成功的。


    “接下來,我們開始進行糾纏光子對的實驗吧。”


    相比單光子,糾纏光子對的收集效率會更低一些。


    但隻要能達到50%以上,就算是比較不錯的效率了。


    在完成了幾組實驗之後,吳鴻再一次進行著效率值的修正。


    與單光子不同的是,這一次,需要對雙激子態準備效率和純度進行修正。


    而當看到修正後的收集效率後,大家的心情再一次振奮了起來。


    “75.4%!已經大大超過50%了!”


    能把糾纏光子對的收集效率,做到這樣的一個級別,已經是非常震撼的一個數據了。


    這一下子,整個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們,也終於可以稍稍釋放一下幾個月來壓抑的心情。


    這個有關華夏新一代量子計算機的課題項目,在大家的心裏,意義都十分的重大。


    即使短期內無法對外發表科研成果,大家也並不會因此而忽視這個項目。


    作為華夏頂尖的科研人員,他們都想為國家尖端科技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點兒貢獻。


    “好了,都沉穩點,實驗還沒結束呢。接下來我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進行。”


    王相武努力抑製住內心的喜悅心情,督促大家冷靜下來,繼續進行接下來的實驗。


    僅僅高的收集效率,並不能完全代表光源結構的實用性。


    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光子的糾纏保真度、不可區分性的測量。


    在持續幾天的實驗之後,各項數據也都完成了測量和修正。


    除了非常高的收集效率之外。


    光子的糾纏保真度,以及光子的不可區分性,同樣在非常高的範圍內。


    “通過光柵分光,將激子光子和雙激子光子分別送往一端,我們最終得到了88.6%的糾纏保真度。通過對兩個激子光子的幹涉測量,激子和雙激子光子的不可區分性,也分別達到了90.1%和90.3%。”


    對於這樣的結果,實驗組也再沒有了任何的奢求。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徐佑所設計的新型光源結構,都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這樣的突破性成果,已經不僅僅是可以在頂刊上發論文的程度,更是可以直接用於光量子計算機上的突破性技術。


    這一次,徐佑又成為了項目中的關鍵,貢獻出最重要的光源結構設計。


    而其他的實驗組成員們,即使沒有徐佑那麽突出的貢獻,但也都為這個課題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在短暫的慶祝後,王相武也很快決定,將這一成果告知給韓書斌院士。


    “因為是內部的課題項目,先不用太注重格式,把關鍵的理論、圖像、實驗數據表示上去就可以。等之後正式上交項目論文的時候,我們再提供標準的論文也不遲。”


    王相武知道,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米國也一定在進行著新一代量子計算機的研發。


    在這關鍵的時刻,每一項新技術的突破,都是非常重要的。


    畢竟不是向期刊上投遞論文,就不需要那麽去注重格式了。


    韓書斌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也立即邀請王相武實驗組來到華科院。


    畢竟有些東西,僅僅通過論文是無法完全體現的,還需要進行更詳細的交流才可以。


    到了約定好的日子,王相武是帶著這個項目的核心成員,一起來到了華科院。


    作為新型光源結構的設計者,徐佑自然也在其中。


    辦公室內,韓書斌一邊喝著茶,一邊等待著王相武實驗組的到來。


    “薊大的科研團隊最近表現確實不錯。上一次喬森實驗組,在超導量子領域做出了不錯的實驗成果。這一次,王相武實驗組又在光量子領域有了突破。”


    ()


    1秒記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學霸開始走向真理之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可樂要加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可樂要加糖並收藏從學霸開始走向真理之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