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一幅對子,對仗工整,語句深入淺出,卻發人深思;而那二十二個飽蘊個人風格的大字,下筆蒼勁,筆畫有力,墨意真像透入到紙裏頭似的,怎麽摩擦都摩擦不掉。
觀望此聯,首先吸引人目光的並非這一手好筆法,而是對子深刻的寓意,以及字裏行間所自然而然表達出來的寬闊胸懷。樸素簡單,幾乎沒有多少辭藻而言,可遠比那些花團錦簇般的文字更加深得人心,越是咀嚼,越有意蘊。
揚州學院,公榜廣場處,聞訊而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是看到抄錄下來的榜單,而心感疑惑的人,懷著好奇的心思奔赴而來,要親眼瞧一瞧:那葉君生何德何能,竟能占據三甲位置,與梅雪海宋曉峰並駕齊驅。
本來諸多不服的心氣,可在看完葉君生這一幅字後,盡皆默然;原本喧囂的聲浪頓時變得悄無聲息。
在場諸位,基本都是才子,才子眼光自不等閑,作為識貨之人,一眼看下來便知道這一幅字所代表的價值了。
字好,對子更好,妙手偶得,相映成輝,幾無破綻。
相比下來,無論是梅雪海或者宋曉峰的作品,都黯然有些失色,落了下風。假若書法單元前三甲細分名次的話,毫無疑問葉君生的字會獨占鼇頭。
此子,不簡單呀!
對於許多人而言,葉君生的名頭基本源自他那幾首傳到江南的詞作。至於其他,了解不多。
正因為了解不多,這才產生出許多輕視之意,當初盤口時,葉君生的名次就遠遜他人。而不少江南才子更是早早放出豪言:要讓葉君生這個所謂的北方第一才子水土不服,落個灰溜溜的下場。
熟料風雲突轉,在第一場的書法競賽單元,對方大放異彩,幾乎搶奪了所有的光環。
評委組已有詳細的評語下來,評點葉君生對子的為“二十二字,而有仁者之心。”
自古聖者重“仁”。
心係天下,即為仁。
評論之高,實屬罕見,足見在他們眼中,葉君生這一幅字真是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高度。
對於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來說,已為無上榮光。
自古文人相輕,能折服他人,尤其折服的是一幹老氣橫秋的名家,著實不易。
此消息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外傳,一傳十十傳百,形成了甚為轟動的一件事情。本來這次才子競賽便屬於焦點,焦點中又爆了冷門,備受矚目。
於是乎,當場不少才子按耐不住便鋪開文房四寶,準備即時臨摹,把葉君生的作品拓下來。
然而一個意料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在諸人臨摹的時候,磨墨舉筆,竟良久落不下去,總覺得那筆頭有啥東西阻擋住了一樣,硬是落不到白紙上;有不信邪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隻管揮毫,但寫出來的筆墨不堪卒讀,就連自己都看不過眼,堪比小孩子塗鴉的水平。
“原來昨日,他遲遲不落筆,緣由在此……”
在廣場角落處,郭南明三番幾次,舉筆又放下,最後猛地將筆頭往白紙上一摁。
哢嚓!
因為使力過猛的緣故,竟將那筆杆子生生拗斷。
白紙上,一朵墨汁淩亂,一如他現在的心情。
時日流逝,差距竟沒有絲毫縮短,反而越拉越大,一直大到一種令人絕望的地步……
“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莫名地,郭南明心頭泛起這麽一段話來。心血翻湧,差點又有吐血的衝動。好在最後生生按了下來,情不自禁抬頭東張西望,想看一看葉君生在哪裏。
可惜,他失望了。人潮湧湧,可沒有見著葉君生人在哪兒。也許他早預料此結果,所以不露麵吧。
……
書法單元成績公榜的消息長了翅膀般飛遍揚州城,瞬間居然壓過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大風雨,成為眾人的談點論資。
江南文風鼎盛,附庸風雅者何止百千,這時候不說一說這事,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各州監督的學政大人自然最先知道結果,提前便有小廝來打報告了,幾家歡喜幾家憂。
顧學政赫然是最為高興的人,葉君生大出風頭,他與有榮焉;倒是李逸風黃元啟二老淡定得多。以他們看來,葉君生的書法水平明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除非現場發揮嚴重失常,隻要正常情況下,奪得三甲名次不在話下。
“咱們冀州才子旗開得勝,奪得開門紅,應該好好賀一賀。逸風,以你之意,要如何慶祝?”
顧學政不住地擼著胡須,笑嗬嗬問道。
李逸風含笑回答:“這個以惜朝馬首是瞻,你說咋辦就咋辦。”
“好,那我就定了,今晚就到攬月樓吧。嘿嘿,話說請上周學政的話,你猜他會不會一起去?”
周學政為揚州學政大人,平時素高傲,前些時日與顧學政有過些口角之爭。顧學政被同仁輕視,今日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心情大快,便要找回場子去。
黃元啟笑吟吟道:“周大人如坐針氈,料必不會來的。”
顧學政道:“就算不來,可也得請。不請,如何出這口氣。對了,還得趕緊去告訴君生。”
毫無疑問,經此一事,葉君生的聲名水漲船高,前途無比光明,越是如此,他便要提前拉攏好人心,收獲人才,以回報王爺所重。
約莫一炷香時間後,派遣出去的下人急匆匆回報,說去到葉君生所在的居所處,葉君生卻不在,隻得葉君眉在那兒。可問及去向,葉君眉回答說她也不知道自家哥哥跑哪裏去了,什麽時候回來都說不準。
聞訊顧學政等人大為愣神,現如今外麵風雨飄零的,葉君生獨自一人跑出去幹什麽了?
假如他不在,等於沒了主角,那這場攬月樓慶祝宴也就失去了意義。
想及以往葉君生有些飄忽的行蹤,顧學政擼胡須的頻率不自覺高了不少,就連擼掉了好幾根愛須都沒有察覺。
這一幅對子,對仗工整,語句深入淺出,卻發人深思;而那二十二個飽蘊個人風格的大字,下筆蒼勁,筆畫有力,墨意真像透入到紙裏頭似的,怎麽摩擦都摩擦不掉。
觀望此聯,首先吸引人目光的並非這一手好筆法,而是對子深刻的寓意,以及字裏行間所自然而然表達出來的寬闊胸懷。樸素簡單,幾乎沒有多少辭藻而言,可遠比那些花團錦簇般的文字更加深得人心,越是咀嚼,越有意蘊。
揚州學院,公榜廣場處,聞訊而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是看到抄錄下來的榜單,而心感疑惑的人,懷著好奇的心思奔赴而來,要親眼瞧一瞧:那葉君生何德何能,竟能占據三甲位置,與梅雪海宋曉峰並駕齊驅。
本來諸多不服的心氣,可在看完葉君生這一幅字後,盡皆默然;原本喧囂的聲浪頓時變得悄無聲息。
在場諸位,基本都是才子,才子眼光自不等閑,作為識貨之人,一眼看下來便知道這一幅字所代表的價值了。
字好,對子更好,妙手偶得,相映成輝,幾無破綻。
相比下來,無論是梅雪海或者宋曉峰的作品,都黯然有些失色,落了下風。假若書法單元前三甲細分名次的話,毫無疑問葉君生的字會獨占鼇頭。
此子,不簡單呀!
對於許多人而言,葉君生的名頭基本源自他那幾首傳到江南的詞作。至於其他,了解不多。
正因為了解不多,這才產生出許多輕視之意,當初盤口時,葉君生的名次就遠遜他人。而不少江南才子更是早早放出豪言:要讓葉君生這個所謂的北方第一才子水土不服,落個灰溜溜的下場。
熟料風雲突轉,在第一場的書法競賽單元,對方大放異彩,幾乎搶奪了所有的光環。
評委組已有詳細的評語下來,評點葉君生對子的為“二十二字,而有仁者之心。”
自古聖者重“仁”。
心係天下,即為仁。
評論之高,實屬罕見,足見在他們眼中,葉君生這一幅字真是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高度。
對於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來說,已為無上榮光。
自古文人相輕,能折服他人,尤其折服的是一幹老氣橫秋的名家,著實不易。
此消息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外傳,一傳十十傳百,形成了甚為轟動的一件事情。本來這次才子競賽便屬於焦點,焦點中又爆了冷門,備受矚目。
於是乎,當場不少才子按耐不住便鋪開文房四寶,準備即時臨摹,把葉君生的作品拓下來。
然而一個意料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在諸人臨摹的時候,磨墨舉筆,竟良久落不下去,總覺得那筆頭有啥東西阻擋住了一樣,硬是落不到白紙上;有不信邪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隻管揮毫,但寫出來的筆墨不堪卒讀,就連自己都看不過眼,堪比小孩子塗鴉的水平。
“原來昨日,他遲遲不落筆,緣由在此……”
在廣場角落處,郭南明三番幾次,舉筆又放下,最後猛地將筆頭往白紙上一摁。
哢嚓!
因為使力過猛的緣故,竟將那筆杆子生生拗斷。
白紙上,一朵墨汁淩亂,一如他現在的心情。
時日流逝,差距竟沒有絲毫縮短,反而越拉越大,一直大到一種令人絕望的地步……
“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莫名地,郭南明心頭泛起這麽一段話來。心血翻湧,差點又有吐血的衝動。好在最後生生按了下來,情不自禁抬頭東張西望,想看一看葉君生在哪裏。
可惜,他失望了。人潮湧湧,可沒有見著葉君生人在哪兒。也許他早預料此結果,所以不露麵吧。
……
書法單元成績公榜的消息長了翅膀般飛遍揚州城,瞬間居然壓過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大風雨,成為眾人的談點論資。
江南文風鼎盛,附庸風雅者何止百千,這時候不說一說這事,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各州監督的學政大人自然最先知道結果,提前便有小廝來打報告了,幾家歡喜幾家憂。
顧學政赫然是最為高興的人,葉君生大出風頭,他與有榮焉;倒是李逸風黃元啟二老淡定得多。以他們看來,葉君生的書法水平明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除非現場發揮嚴重失常,隻要正常情況下,奪得三甲名次不在話下。
“咱們冀州才子旗開得勝,奪得開門紅,應該好好賀一賀。逸風,以你之意,要如何慶祝?”
顧學政不住地擼著胡須,笑嗬嗬問道。
李逸風含笑回答:“這個以惜朝馬首是瞻,你說咋辦就咋辦。”
“好,那我就定了,今晚就到攬月樓吧。嘿嘿,話說請上周學政的話,你猜他會不會一起去?”
周學政為揚州學政大人,平時素高傲,前些時日與顧學政有過些口角之爭。顧學政被同仁輕視,今日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心情大快,便要找回場子去。
黃元啟笑吟吟道:“周大人如坐針氈,料必不會來的。”
顧學政道:“就算不來,可也得請。不請,如何出這口氣。對了,還得趕緊去告訴君生。”
毫無疑問,經此一事,葉君生的聲名水漲船高,前途無比光明,越是如此,他便要提前拉攏好人心,收獲人才,以回報王爺所重。
約莫一炷香時間後,派遣出去的下人急匆匆回報,說去到葉君生所在的居所處,葉君生卻不在,隻得葉君眉在那兒。可問及去向,葉君眉回答說她也不知道自家哥哥跑哪裏去了,什麽時候回來都說不準。
聞訊顧學政等人大為愣神,現如今外麵風雨飄零的,葉君生獨自一人跑出去幹什麽了?
假如他不在,等於沒了主角,那這場攬月樓慶祝宴也就失去了意義。
想及以往葉君生有些飄忽的行蹤,顧學政擼胡須的頻率不自覺高了不少,就連擼掉了好幾根愛須都沒有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