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流年**逝水”、“夜色當空”、“飛天小丹豬”、“雪海梅香”的慷慨打賞!)
“你說那葉員外昨晚突然中風癱瘓,導致無法行走,連說話都說不好了?”
彭家大宅之中,彭青山露出驚詫的神情。
吳管家畢恭畢敬道:“稟告二少爺,正是如此。”
彭青山很英氣的眉毛微微皺起,心裏莫名打個突,也說不上因由,隻是隱隱覺得不安。
“具體因由可知?”
吳管家咧嘴一笑:“我問過了,葉家婆娘說了實情,說是昨晚高興,兩口子便胡天胡帝起來,太賣力了……”
說到這,神色變得很古怪,想笑又不敢笑。
聞言,彭青山也是哭笑不得。說起來,那葉適也快五十了吧,在這方麵也不懂得注意節製些……唉,看來這是天意。
歎了口氣,心想唯有靠姨夫的手段了。
眼下彭青成的喪事已辦得差不多,很快彭青山就要回冀州去,那外放當縣令的事情近期也有了眉目,八九不離十了,但還需要最後加一把勁。此事關係前程,萬萬疏忽不得。隻要當了縣令,便等於從閑職升遷為實權,在仕途之上,簡直是大大踏前了一步。
實權在握,掌控他人生死,彭青山最為癡迷的便是這樣的感覺。他幼時習武,就因為想擁有非同尋常的力量,等長大後卻意識到,人世間最大的力量,來源於權勢,而非個人武力,於是發奮讀書,考取功名。至於武功,倒沒有放下,額外增添幾分俠名,亦算一種資曆。
“二少爺,接下來該怎麽做?”
吳管家請示道。
彭青山擺一擺手:“你等不要輕舉妄動,近期都給我老實點呆在家裏,聽明白了嗎?”
運營的關鍵時刻,任何風波都會滋生變數,必須壓住。
“是。”
彭青山打算後天就返回冀州,不過在此之前,他還要去拜訪了空大師一趟。於是命人備好一份厚禮,叫了兩名隨從,坐上轎子就走。
“大師,你這是?”
等在寺院後院中見到了空大師時,彭青山不禁吃了一驚。
此時的了空大師,形容枯槁,雙眼深凹了下去,兩頰都塌了,哪裏還有以前那份雍容氣度,簡直就像餓了好幾個月一樣。
了空大師淡然道:“大官人,你怎地來了?”
彭青山黯然道:“大師,家兄身故……”
“什麽?”
了空大師霍然而起,情緒有些激動:“彭大少爺死了?”
這下輪到彭青山吃驚了:“大師難道不知?”要知道了空雖然為渡雲寺主持,是出家人,但他作為武林中人的身份,關乎消息一向都非常靈通的。彭青成身亡,可謂彭城一件大事,了空沒道理不知道。
了空大師的神色突然變得蒼白,穩一穩神,才道:“近期老衲一直在院中閉關,故而不知。”
情緒一下子就變得亂糟糟的:彭青成死了,會不會是那周仙人下的手?想必不會錯,周仙人無緣無故出現在彭城,又來到我這渡雲寺上,難道說他不喜歡我替彭青成療傷,故有此行?好在我低頭得快,否則隻怕自家性命也早斷送了……
回想當時周亂山祭出的青氣飛刀,他就不禁冷汗涔涔。
彭青山“哦”了聲,問道:“莫非大師在武道之上又有新感悟?端是可喜可賀。”
了空猛地一抬頭:“確實,老衲有所感悟,故而決定從今天開始閉關苦修,從此以後,武林中就再沒了空這個名號了。”
彭青山一怔:“大師你這是何意?”
“老衲愧為出家人,剃度三千煩惱絲卻仍有一顆爭強好勝之心;法號‘了空’但心不空,實在慚對佛祖,好在如今終於悟了。”
說著,伸手從旁邊拿過一隻木魚,瞥了彭青山一眼:“大官人,老衲之感悟,有個名堂,喚做‘閉口禪’,隻待敲第一下木魚,自此就不會再對任何人說話。然而在此之前,我想告誡你一句話。”
彭青山覺得了空大師突然變得神神化化的,不好理解,便虛心問道:“請大師賜教。”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聽到這八個字,彭青山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正想追問。“篤”的一響,了空大師舉起小槌,敲響了木魚。
木魚一響,當即雙目緊閉,嘴唇抿緊,修煉那閉口禪了。
彭青山欲語又止,怔了半餉,耳中聽那連綿不休的木魚聲,越發覺得煩躁,當即告辭。
了空大師置若罔聞,隻是敲木魚。
彭青山歎息一聲,實在想不明白了空緣何莫名其妙就悟了,居然要去修那勞什子的閉口禪。自此以後,武林中可就少了一位先天武道的高手。
下山的時候,坐在轎子中,他忽又想起大師的告誡:“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八個字,在佛門之中可謂口頭禪類的存在。意思彭青山當然懂得,他不懂的,是為何大師如此鄭重其事地對自己說,若有所指的樣子——難道,他是想勸我脫離宦海仕途嗎?哼,想必如是。但正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咱家如何能答應?
又想到很快就能外放當縣令,擔任一縣之主,從此以後,便可大展抱負,發號施令,恩澤一方,端是意氣風發,心情漸漸就清爽快意起來。
……
“子曰: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琅琅的讀書聲,從房間內傳出來,卻是葉君生在溫習經義。他穿越而來,得了書呆子的記憶知識,稍加溫習,便能輕而易舉地做到“溫故而知新”,理解得更加深刻。
這樣的理解,並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而是更能掌握其中精髓。古言道“人情練達即文章”,把經義與世事人情結合起來,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讀書。否則就算讀再多的書,隻會埋頭故紙堆中,一如之前的書癡,又有何用?
院子中,葉君眉正把一鬥箕剛割回來的青草送去牛棚給大聖——大聖愛吃肉愛喝酒,可是家中根本供養不起,平時多以青草為主食。好在大聖吃著,也頗為歡喜。
喂完草,葉君眉走出來,聽著哥哥抑揚頓挫的讀書聲,琅琅入耳,一下子就聽得有些癡了:
孩提攜伴多念憶,曾共西窗讀書時!
c
“你說那葉員外昨晚突然中風癱瘓,導致無法行走,連說話都說不好了?”
彭家大宅之中,彭青山露出驚詫的神情。
吳管家畢恭畢敬道:“稟告二少爺,正是如此。”
彭青山很英氣的眉毛微微皺起,心裏莫名打個突,也說不上因由,隻是隱隱覺得不安。
“具體因由可知?”
吳管家咧嘴一笑:“我問過了,葉家婆娘說了實情,說是昨晚高興,兩口子便胡天胡帝起來,太賣力了……”
說到這,神色變得很古怪,想笑又不敢笑。
聞言,彭青山也是哭笑不得。說起來,那葉適也快五十了吧,在這方麵也不懂得注意節製些……唉,看來這是天意。
歎了口氣,心想唯有靠姨夫的手段了。
眼下彭青成的喪事已辦得差不多,很快彭青山就要回冀州去,那外放當縣令的事情近期也有了眉目,八九不離十了,但還需要最後加一把勁。此事關係前程,萬萬疏忽不得。隻要當了縣令,便等於從閑職升遷為實權,在仕途之上,簡直是大大踏前了一步。
實權在握,掌控他人生死,彭青山最為癡迷的便是這樣的感覺。他幼時習武,就因為想擁有非同尋常的力量,等長大後卻意識到,人世間最大的力量,來源於權勢,而非個人武力,於是發奮讀書,考取功名。至於武功,倒沒有放下,額外增添幾分俠名,亦算一種資曆。
“二少爺,接下來該怎麽做?”
吳管家請示道。
彭青山擺一擺手:“你等不要輕舉妄動,近期都給我老實點呆在家裏,聽明白了嗎?”
運營的關鍵時刻,任何風波都會滋生變數,必須壓住。
“是。”
彭青山打算後天就返回冀州,不過在此之前,他還要去拜訪了空大師一趟。於是命人備好一份厚禮,叫了兩名隨從,坐上轎子就走。
“大師,你這是?”
等在寺院後院中見到了空大師時,彭青山不禁吃了一驚。
此時的了空大師,形容枯槁,雙眼深凹了下去,兩頰都塌了,哪裏還有以前那份雍容氣度,簡直就像餓了好幾個月一樣。
了空大師淡然道:“大官人,你怎地來了?”
彭青山黯然道:“大師,家兄身故……”
“什麽?”
了空大師霍然而起,情緒有些激動:“彭大少爺死了?”
這下輪到彭青山吃驚了:“大師難道不知?”要知道了空雖然為渡雲寺主持,是出家人,但他作為武林中人的身份,關乎消息一向都非常靈通的。彭青成身亡,可謂彭城一件大事,了空沒道理不知道。
了空大師的神色突然變得蒼白,穩一穩神,才道:“近期老衲一直在院中閉關,故而不知。”
情緒一下子就變得亂糟糟的:彭青成死了,會不會是那周仙人下的手?想必不會錯,周仙人無緣無故出現在彭城,又來到我這渡雲寺上,難道說他不喜歡我替彭青成療傷,故有此行?好在我低頭得快,否則隻怕自家性命也早斷送了……
回想當時周亂山祭出的青氣飛刀,他就不禁冷汗涔涔。
彭青山“哦”了聲,問道:“莫非大師在武道之上又有新感悟?端是可喜可賀。”
了空猛地一抬頭:“確實,老衲有所感悟,故而決定從今天開始閉關苦修,從此以後,武林中就再沒了空這個名號了。”
彭青山一怔:“大師你這是何意?”
“老衲愧為出家人,剃度三千煩惱絲卻仍有一顆爭強好勝之心;法號‘了空’但心不空,實在慚對佛祖,好在如今終於悟了。”
說著,伸手從旁邊拿過一隻木魚,瞥了彭青山一眼:“大官人,老衲之感悟,有個名堂,喚做‘閉口禪’,隻待敲第一下木魚,自此就不會再對任何人說話。然而在此之前,我想告誡你一句話。”
彭青山覺得了空大師突然變得神神化化的,不好理解,便虛心問道:“請大師賜教。”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聽到這八個字,彭青山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正想追問。“篤”的一響,了空大師舉起小槌,敲響了木魚。
木魚一響,當即雙目緊閉,嘴唇抿緊,修煉那閉口禪了。
彭青山欲語又止,怔了半餉,耳中聽那連綿不休的木魚聲,越發覺得煩躁,當即告辭。
了空大師置若罔聞,隻是敲木魚。
彭青山歎息一聲,實在想不明白了空緣何莫名其妙就悟了,居然要去修那勞什子的閉口禪。自此以後,武林中可就少了一位先天武道的高手。
下山的時候,坐在轎子中,他忽又想起大師的告誡:“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八個字,在佛門之中可謂口頭禪類的存在。意思彭青山當然懂得,他不懂的,是為何大師如此鄭重其事地對自己說,若有所指的樣子——難道,他是想勸我脫離宦海仕途嗎?哼,想必如是。但正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咱家如何能答應?
又想到很快就能外放當縣令,擔任一縣之主,從此以後,便可大展抱負,發號施令,恩澤一方,端是意氣風發,心情漸漸就清爽快意起來。
……
“子曰: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琅琅的讀書聲,從房間內傳出來,卻是葉君生在溫習經義。他穿越而來,得了書呆子的記憶知識,稍加溫習,便能輕而易舉地做到“溫故而知新”,理解得更加深刻。
這樣的理解,並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而是更能掌握其中精髓。古言道“人情練達即文章”,把經義與世事人情結合起來,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讀書。否則就算讀再多的書,隻會埋頭故紙堆中,一如之前的書癡,又有何用?
院子中,葉君眉正把一鬥箕剛割回來的青草送去牛棚給大聖——大聖愛吃肉愛喝酒,可是家中根本供養不起,平時多以青草為主食。好在大聖吃著,也頗為歡喜。
喂完草,葉君眉走出來,聽著哥哥抑揚頓挫的讀書聲,琅琅入耳,一下子就聽得有些癡了:
孩提攜伴多念憶,曾共西窗讀書時!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