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澄突然想起當時淩子雲邀約沈徹赴宴時,沈徹臉上的那種笑容來。紀澄跺跺腳,心裏一陣發顫,不知道他要和淩子雲說什麽。
若這門親事真的成了,紀澄真不敢想象會對淩子雲有什麽樣的打擊,瞬間她腦子裏念頭百轉,甚至連私奔都想過的。
隻是私奔這種事也不過是想想而已,奔者為妾,紀澄從不會將自己陷入那樣的境地。
為今之計就隻能去見沈徹了,解鈴還須係鈴人。
沈徹和彭夫人就住在劉園,那是晉北一處名園,主人是致仕的劉侍郎。紀澄是從紀家翻牆出來的,紀青怕她私下去找淩子雲鬧出私奔的醜聞,特地吩咐了各門守門的不許她出去。
好在以紀澄的靈巧來說,翻牆也就隻比翻書難上一點兒。
紀澄到劉園時,沈徹還沒回來,下人請紀澄稍坐,她剛端起茶杯,就見彭國公世子夫人肖氏從外頭進來。
這位彭國公世子夫人紀澄以前也是見過的,出了名的全福之人,夫妻恩愛,子孫孝順,京裏但凡辦喜事時,都常常托請她,沈芫成親時,就是她給絞的臉。
肖氏一見紀澄就抿嘴笑,笑得本是來“尋釁”的紀澄都忍不住臉紅了。
“阿徹出去了還沒回來。”肖氏笑道。
紀澄紅著臉低頭,“哦”了一聲。
肖氏仔細打量了紀澄一番,說實話以前她雖然也見過紀澄,但印象隻局限在是個很漂亮的小姑娘上,驟然受沈府老祖宗所請到紀家說親,她都大吃了一驚,怎麽又選了紀家的女兒。
這會兒見著紀澄,肖氏自然要掂量掂量紀澄到底是什麽本事打動了沈家的老太太還有沈徹的。
第一眼看去隻覺得著實生得太漂亮了些,幾年前雖然已經是美人胚子,可到底是沒長開,身段也還是姑娘身段,雖然亮眼但也不至於叫人驚歎。可這會兒見著,方叫人明白原來這天下真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把其他人都襯成了木頭渣子了。
肖氏心想,有這樣的容貌,難怪能讓沈徹點頭了。怕是當初這姑娘住在沈家時,沈徹就看上她了,要不然怎麽這許多年沈徹都不肯議親,一等她除服這就開始張羅了?
肖氏搖頭笑道:“你們兩個孩子真是的。阿徹為了向你家提親,非要我這老胳膊老腿兒的顛簸這許久過來,直說是為了表示對這婚事的重視,我看啊,其實是對你的重視吧?我來就算了,他自己還不放心,非要護送我過來,其實就是想拿了你的庚帖才放心。”
紀澄臉紅得更厲害了,簡直不知怎麽開口跟肖氏解釋,隻能搖頭道:“不是……”
肖氏大概是舟車勞頓好幾日,都沒好好跟人說話了,這話頭一開就收不住,“不是什麽?阿徹那模樣我還是第一次看見呢。而你呢,今早晨我才去了你家裏提親,這就跑過來找阿徹啦?”肖氏是紀澄的長輩,又慣是和顏悅色愛開玩笑的人,對晚輩說話隨便些也無所謂,“啊,對了,你們這也是好幾年沒見了吧?瞧我這記性差點兒忘了。他可是算著你除服的日子來的,就是前些日子我家裏有些事走不開,被他催得不得了。這男人娶媳婦的時候總是急不可耐的。”
紀澄被肖氏說得都不知如何答話了,隻能訕訕地笑著。
肖氏拍了拍紀澄的手,“你也別害臊,人都有這一遭。看你的樣子將來也是有福的
一時下人來稟說沈徹回來了,肖氏遂打趣地笑道:“快去吧,我隻當什麽也沒瞧見,也不知道你來過。”
紀澄是落荒而逃的,肖氏的話讓她覺得啼笑皆非,她說的那個人是沈徹麽?隻是另有一個聲音卻在紀澄心裏說,那也未必有假,否則為何沈徹回來提親呢?
其實紀澄是真沒想到,當初她還在沈家的時候,老太太就已經在替沈徹相看媳婦了,還下了最後通牒,她本以為沈徹早該定親或者成親了,卻不曾想到會有今天這出戲。
老太太和安和公主竟然也肯同意他胡鬧?
低頭尋思間紀澄已經隨著下人走到了沈徹住的地方。
紀澄一走進穿堂就看到了沈徹,還有桌上放著的庚帖。
“是來拿回這個的?”沈徹的視線在庚帖上停了停,旋即就抬起眼皮看向紀澄。
紀澄上前兩步,她的目的的確是來取回庚帖的,可是當她的手指放在那庚帖上的時候,明明隻是輕薄的一張紙而已,卻像有千斤之重,拿不起又放不下。
良久後,紀澄收回手在沈徹的對麵坐下。
那薄薄的庚帖依舊靜靜地躺在桌上。
沈徹問:“都想清楚了?”
紀澄沉默不語。人在沒有真正的麵對選擇時,總以為自己可以無私無畏、勇往直前的,可當選擇真正來臨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有多懦弱,又有多自私。
紀澄沒有拿起庚帖,其實就已經是放棄了淩子雲。人想得太多,總是難免瞻前顧後。她的確可以不顧一切地和淩子雲好,可那也就意味著她得放棄紀家,甚至也算是放棄了淩家。
紀澄看沈徹冷冰冰的眼神就知道,如果她拒絕了沈徹的求親,將要麵臨的就是隨之而來的沈徹的打壓。紀家和淩家有太多見不得光的生意了,麵對沈徹,根本就不堪一擊。
沈徹斟了一杯茶,緩緩推到紀澄的跟前,“你能想明白就好,不然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麽向肖夫人解釋,為何突然退回庚帖。”
紀澄聽懂了沈徹的暗示,忍不住道:“就算我想明白了,徹表哥可想明白了?我以為經過今天早晨的事情,應該是你求之不得退回庚帖才是。”
沈徹的眼睛眯了眯,諷刺道:“我要是退回庚帖,豈不是合了你的意?”
紀澄心想沈徹這話明顯有賭氣的意思,可婚姻大事哪能用來賭氣,她少不得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態度,換了個語氣道:“為什麽會選我?”紀澄從來就不覺得自己能有那麽大的魅力,可以讓沈徹向自己求親。
為什麽會選紀澄?這個問題沈徹也問過自己,老太太也問過他。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從來就隻有一個,隻因鍾意而已。
不鍾意的人,寧願不娶也罷。
隻為沈徹這個心結,不知氣得老太太掉了多少眼淚。打不聽,罵不聽,簡直油鹽不進。
至於紀澄,或許三年前沈徹還想不透徹,所以放不下身段,但三年裏每每魂牽夢縈,三年後依然絲毫不減,入骨相思,相思入骨,他再不懂那就是天下第一大傻瓜了。
正是因為懂,所以早晨沈徹才能壓製住當場弄死淩子雲的衝動,若非怕紀澄傷心,淩子雲早就死了好幾次了,還能容得下他在西北戰場蹦躂?他真以為他屢次活命是福星在身,有老天保佑麽?
可惜這些心事都不足以為紀澄道也。
紀青的小妾潘氏上稟的話還猶在沈徹耳邊,“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紀澄說得多幹脆啊?
隻可惜即使她不喜歡,沈徹也放不了手了,但理由卻說不出口。
前來晉北時,沈徹本已打算好好兒與紀澄說話,哪怕被她譏諷幾句也無所謂,總要讓她解開心結才好。
結果沈徹卻在法弘寺親眼目睹了紀澄對淩子雲的情意,也聽見了她對自己的心意,準備好的話還怎麽說得出口?
紀澄等了片刻,不見沈徹回答,隻好繼續追問,“那麽多人可選,為什麽一定是我?”
“這幾年紀家的生意你沒管了吧?私販軍械的利益巨大,你爹已經不太聽話,我要你向你爹提,拿這條線的生意做嫁妝。”沈徹道。
沈徹這話騙騙別人還可以,想哄紀澄卻是不能。沈徹的手段多如牛毛,還能駕馭不了一個紀家,就私犯軍械這一條,就已經是紀家的緊箍咒了。而若紀澄是沈徹的話,和紀家撇清關係都來不及呢。
雖說如今向西域輸出軍械是為國為民,但畢竟不是光明正大的手段,一旦被人攻擊,那就是殺頭滅族的事。早在最初沈徹就已經表示過,若是事情敗露他是不吝於將紀家推出去做擋箭牌的。可如今若是兩家結為了親家,一旦紀家的事情敗露,沈家隻怕也會有瓜田李下之嫌的。
聰明如沈徹怎麽會讓沈家落入這樣的泥潭?
紀澄搖頭道:“這個理由未免太牽強了?”
“西北這兩年連年用兵,國庫已經空虛,士兵的糧餉已經拖欠數月,全靠軍隊自己籌措。你爹同意以百萬銀子給你做嫁妝,之後每年都再送二十萬兩白銀。”沈徹道。
這個理由就更扯淡了,紀澄是看過靖世軍的賬冊的,就算兩年征戰耗費白銀無數,但也絕對值不得沈家二公子出賣自己的親事來換錢。
但話說到這個份上,紀澄已經知道沈徹是不會告訴自己實話的了,心裏憤懣無解,說話時就難免含諷帶刺,“哦,這麽說來,徹表哥是賣給我家了?”
饒是沈徹臉皮比尋常人都厚,被紀澄這樣一說,也是噎得咳嗽了兩聲,“賣不賣的不好說,也可能是有人嫁不出去需要娘家倒貼銀子。”
若這門親事真的成了,紀澄真不敢想象會對淩子雲有什麽樣的打擊,瞬間她腦子裏念頭百轉,甚至連私奔都想過的。
隻是私奔這種事也不過是想想而已,奔者為妾,紀澄從不會將自己陷入那樣的境地。
為今之計就隻能去見沈徹了,解鈴還須係鈴人。
沈徹和彭夫人就住在劉園,那是晉北一處名園,主人是致仕的劉侍郎。紀澄是從紀家翻牆出來的,紀青怕她私下去找淩子雲鬧出私奔的醜聞,特地吩咐了各門守門的不許她出去。
好在以紀澄的靈巧來說,翻牆也就隻比翻書難上一點兒。
紀澄到劉園時,沈徹還沒回來,下人請紀澄稍坐,她剛端起茶杯,就見彭國公世子夫人肖氏從外頭進來。
這位彭國公世子夫人紀澄以前也是見過的,出了名的全福之人,夫妻恩愛,子孫孝順,京裏但凡辦喜事時,都常常托請她,沈芫成親時,就是她給絞的臉。
肖氏一見紀澄就抿嘴笑,笑得本是來“尋釁”的紀澄都忍不住臉紅了。
“阿徹出去了還沒回來。”肖氏笑道。
紀澄紅著臉低頭,“哦”了一聲。
肖氏仔細打量了紀澄一番,說實話以前她雖然也見過紀澄,但印象隻局限在是個很漂亮的小姑娘上,驟然受沈府老祖宗所請到紀家說親,她都大吃了一驚,怎麽又選了紀家的女兒。
這會兒見著紀澄,肖氏自然要掂量掂量紀澄到底是什麽本事打動了沈家的老太太還有沈徹的。
第一眼看去隻覺得著實生得太漂亮了些,幾年前雖然已經是美人胚子,可到底是沒長開,身段也還是姑娘身段,雖然亮眼但也不至於叫人驚歎。可這會兒見著,方叫人明白原來這天下真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把其他人都襯成了木頭渣子了。
肖氏心想,有這樣的容貌,難怪能讓沈徹點頭了。怕是當初這姑娘住在沈家時,沈徹就看上她了,要不然怎麽這許多年沈徹都不肯議親,一等她除服這就開始張羅了?
肖氏搖頭笑道:“你們兩個孩子真是的。阿徹為了向你家提親,非要我這老胳膊老腿兒的顛簸這許久過來,直說是為了表示對這婚事的重視,我看啊,其實是對你的重視吧?我來就算了,他自己還不放心,非要護送我過來,其實就是想拿了你的庚帖才放心。”
紀澄臉紅得更厲害了,簡直不知怎麽開口跟肖氏解釋,隻能搖頭道:“不是……”
肖氏大概是舟車勞頓好幾日,都沒好好跟人說話了,這話頭一開就收不住,“不是什麽?阿徹那模樣我還是第一次看見呢。而你呢,今早晨我才去了你家裏提親,這就跑過來找阿徹啦?”肖氏是紀澄的長輩,又慣是和顏悅色愛開玩笑的人,對晚輩說話隨便些也無所謂,“啊,對了,你們這也是好幾年沒見了吧?瞧我這記性差點兒忘了。他可是算著你除服的日子來的,就是前些日子我家裏有些事走不開,被他催得不得了。這男人娶媳婦的時候總是急不可耐的。”
紀澄被肖氏說得都不知如何答話了,隻能訕訕地笑著。
肖氏拍了拍紀澄的手,“你也別害臊,人都有這一遭。看你的樣子將來也是有福的
一時下人來稟說沈徹回來了,肖氏遂打趣地笑道:“快去吧,我隻當什麽也沒瞧見,也不知道你來過。”
紀澄是落荒而逃的,肖氏的話讓她覺得啼笑皆非,她說的那個人是沈徹麽?隻是另有一個聲音卻在紀澄心裏說,那也未必有假,否則為何沈徹回來提親呢?
其實紀澄是真沒想到,當初她還在沈家的時候,老太太就已經在替沈徹相看媳婦了,還下了最後通牒,她本以為沈徹早該定親或者成親了,卻不曾想到會有今天這出戲。
老太太和安和公主竟然也肯同意他胡鬧?
低頭尋思間紀澄已經隨著下人走到了沈徹住的地方。
紀澄一走進穿堂就看到了沈徹,還有桌上放著的庚帖。
“是來拿回這個的?”沈徹的視線在庚帖上停了停,旋即就抬起眼皮看向紀澄。
紀澄上前兩步,她的目的的確是來取回庚帖的,可是當她的手指放在那庚帖上的時候,明明隻是輕薄的一張紙而已,卻像有千斤之重,拿不起又放不下。
良久後,紀澄收回手在沈徹的對麵坐下。
那薄薄的庚帖依舊靜靜地躺在桌上。
沈徹問:“都想清楚了?”
紀澄沉默不語。人在沒有真正的麵對選擇時,總以為自己可以無私無畏、勇往直前的,可當選擇真正來臨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有多懦弱,又有多自私。
紀澄沒有拿起庚帖,其實就已經是放棄了淩子雲。人想得太多,總是難免瞻前顧後。她的確可以不顧一切地和淩子雲好,可那也就意味著她得放棄紀家,甚至也算是放棄了淩家。
紀澄看沈徹冷冰冰的眼神就知道,如果她拒絕了沈徹的求親,將要麵臨的就是隨之而來的沈徹的打壓。紀家和淩家有太多見不得光的生意了,麵對沈徹,根本就不堪一擊。
沈徹斟了一杯茶,緩緩推到紀澄的跟前,“你能想明白就好,不然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麽向肖夫人解釋,為何突然退回庚帖。”
紀澄聽懂了沈徹的暗示,忍不住道:“就算我想明白了,徹表哥可想明白了?我以為經過今天早晨的事情,應該是你求之不得退回庚帖才是。”
沈徹的眼睛眯了眯,諷刺道:“我要是退回庚帖,豈不是合了你的意?”
紀澄心想沈徹這話明顯有賭氣的意思,可婚姻大事哪能用來賭氣,她少不得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態度,換了個語氣道:“為什麽會選我?”紀澄從來就不覺得自己能有那麽大的魅力,可以讓沈徹向自己求親。
為什麽會選紀澄?這個問題沈徹也問過自己,老太太也問過他。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從來就隻有一個,隻因鍾意而已。
不鍾意的人,寧願不娶也罷。
隻為沈徹這個心結,不知氣得老太太掉了多少眼淚。打不聽,罵不聽,簡直油鹽不進。
至於紀澄,或許三年前沈徹還想不透徹,所以放不下身段,但三年裏每每魂牽夢縈,三年後依然絲毫不減,入骨相思,相思入骨,他再不懂那就是天下第一大傻瓜了。
正是因為懂,所以早晨沈徹才能壓製住當場弄死淩子雲的衝動,若非怕紀澄傷心,淩子雲早就死了好幾次了,還能容得下他在西北戰場蹦躂?他真以為他屢次活命是福星在身,有老天保佑麽?
可惜這些心事都不足以為紀澄道也。
紀青的小妾潘氏上稟的話還猶在沈徹耳邊,“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紀澄說得多幹脆啊?
隻可惜即使她不喜歡,沈徹也放不了手了,但理由卻說不出口。
前來晉北時,沈徹本已打算好好兒與紀澄說話,哪怕被她譏諷幾句也無所謂,總要讓她解開心結才好。
結果沈徹卻在法弘寺親眼目睹了紀澄對淩子雲的情意,也聽見了她對自己的心意,準備好的話還怎麽說得出口?
紀澄等了片刻,不見沈徹回答,隻好繼續追問,“那麽多人可選,為什麽一定是我?”
“這幾年紀家的生意你沒管了吧?私販軍械的利益巨大,你爹已經不太聽話,我要你向你爹提,拿這條線的生意做嫁妝。”沈徹道。
沈徹這話騙騙別人還可以,想哄紀澄卻是不能。沈徹的手段多如牛毛,還能駕馭不了一個紀家,就私犯軍械這一條,就已經是紀家的緊箍咒了。而若紀澄是沈徹的話,和紀家撇清關係都來不及呢。
雖說如今向西域輸出軍械是為國為民,但畢竟不是光明正大的手段,一旦被人攻擊,那就是殺頭滅族的事。早在最初沈徹就已經表示過,若是事情敗露他是不吝於將紀家推出去做擋箭牌的。可如今若是兩家結為了親家,一旦紀家的事情敗露,沈家隻怕也會有瓜田李下之嫌的。
聰明如沈徹怎麽會讓沈家落入這樣的泥潭?
紀澄搖頭道:“這個理由未免太牽強了?”
“西北這兩年連年用兵,國庫已經空虛,士兵的糧餉已經拖欠數月,全靠軍隊自己籌措。你爹同意以百萬銀子給你做嫁妝,之後每年都再送二十萬兩白銀。”沈徹道。
這個理由就更扯淡了,紀澄是看過靖世軍的賬冊的,就算兩年征戰耗費白銀無數,但也絕對值不得沈家二公子出賣自己的親事來換錢。
但話說到這個份上,紀澄已經知道沈徹是不會告訴自己實話的了,心裏憤懣無解,說話時就難免含諷帶刺,“哦,這麽說來,徹表哥是賣給我家了?”
饒是沈徹臉皮比尋常人都厚,被紀澄這樣一說,也是噎得咳嗽了兩聲,“賣不賣的不好說,也可能是有人嫁不出去需要娘家倒貼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