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煜和石院判的折子很快便被送到了隆興帝的麵前,隆興帝立刻放下手中的折子,幾乎是用搶的從陸柄手中拽過折子,急急打開仔細閱讀。
按照事先約定好的方式,隆興帝手拿朱筆不時在兩份奏折上圈點起來。莫約過了一刻鍾,隆興帝才將密信的內容圈了出來,他立刻拿過一張空白紙張謄寫起來。少時,一份完整的密折內容便出現在隆興帝的麵前。
隆興帝又細細看了一遍,沉聲道:“吳王果然要造反,耀兒,你也看看。”
莊耀忙上前來看,看過之後不由擔心的說道:“父皇,吳王將要造反,五弟留在蜀中太危險了,還是快詔五弟回鬼方吧。”
隆興帝點點頭沉聲道:“煜兒已經探明真相,自不必再留於蜀中。吳王既稱病不肯出蜀,那就一輩子不要出來了。陸炳,擬旨,準吳王所奏,許吳王妃與世子莊焰入京朝賀,另賜吳王百年野山參十枝,延年益壽丹一匣。”
陸炳趕緊去擬旨,太子忙問道:“父皇,如何不詔五弟回來?”
隆興帝淡笑道:“給煜兒的旨意單寫。”
太子這才微微鬆了一口氣,蜀中凶險,能早些脫身還是早些脫身的好。
少傾陸柄擬好旨意,呈於隆興帝禦覽,隆興帝點點頭,卻沒有立刻用印,隻對陸柄說道:“把吳王病重的消息傳到慈安宮去。”
陸柄和太子都明白了隆興帝的用意,陸柄立刻去辦,太子則坐下來記錄隆興帝的口諭,這道口諭自然是給莊煜的。
陸柄隻出去了一柱香的工夫,便成功的消息不著痕跡的傳給了李嬤嬤,李嬤嬤聽說吳王真的病了,病的還很重,說不定活不了幾天了。李嬤嬤驚的魂飛天外,立刻跑到太後麵前回稟起來。
“啟稟太後娘娘,奴婢剛得了禦書房的消息,王爺病的極為嚴重,怕是……”
太後原本半閉著眼睛,正在撚著佛珠頌經,一聽李嬤嬤之言,她心中大驚,不由拽緊手上的佛珠串,串佛珠的絲線禁不住這一拽之力,顆顆臘油凍佛珠摔落一地。太後猛的睜圓眼睛,低喝道:“你胡說什麽!”
李嬤嬤忙跪下說道:“娘娘,奴婢不敢胡說,實實是禦書房那邊的小鄧子悄悄來告訴奴婢的。”
太後知道李嬤嬤口中說的小鄧子是安插在禦書房的眼線,雖然他隻是個負責灑掃的小太監,可多多少少也能聽到些消息。若真是小鄧子送來的消息,想來一定是真的。
太後與李嬤嬤都不知道,這小鄧子早就反水了,如今在宮中太後威勢一日不如一日,而隆興帝春秋正盛皇威日重,有點子頭腦的人都知道應該跟著誰比較有前途。所以小鄧子一早就向陸柄投誠,把李嬤嬤如何如何收買他之事和盤托出,陸柄便命小鄧子將計就計,與慈安宮依舊保持秘密聯係,好把必須傳遞到太後跟前的消息不著痕跡的傳過去。
“怎麽會這樣?铖兒他還不到四十啊!怎麽就能得了重病……”太後的眼淚嘩嘩的湧了出來,哭的那叫一個肝腸寸斷。李嬤嬤也落了淚,她邊哭邊小聲勸道:“娘娘您別哭,到底是怎麽個情形小鄧子也不是很清楚,得先把情況徹底打聽清楚才行,若王爺真的病重了,那得趕緊接回京城來治病啊,蜀中那地方能有什麽好大夫!”
太後忙擦了淚,連連點頭道:“對對,正是這話,快給哀家更衣,哀家要去見皇帝,叫他派人把铖兒接回來。”
太後聽說吳王病重亂了方寸,李嬤嬤卻沒亂,她忙低聲勸道:“娘娘,可皇上若是問起您是怎麽知道王爺病重的,您該怎麽說呢?”
太後先是一愣,繼而咬牙道:“哀家顧不了這麽多了,皇帝若是說三道四,哀家就去哭太廟!”
話說到這個份上,李嬤嬤知道太後心意已經決,她再說什麽也沒用了,便趕緊服侍太後更衣。梳頭之時,李嬤嬤小心翼翼的建議道:“娘娘,不若請皇上到這裏來?”
李嬤嬤點點頭,急急說道:“好,快打發人去請。”
還在禦書房中的隆興帝聽罷小太監的稟報,隻假意皺眉問道:“太後可曾說有何要事?”
小太監哪裏能知道,隻老老實實的跪著回稟說不知道,隆興帝便也不再問,隻帶了陸柄前往慈安宮。
太後坐在寶座之上,一看到隆興帝走進來,便心急火燎的問道:“皇帝,如今離聖壽節越來越近了,吳王那裏可有什麽動靜,按說現在他該在路上了。”
隆興帝隻做出憂心忡忡的樣子,沉鬱的說道:“吳王去國多年,朕也極為想念於他,原本以為此次聖壽節能兄弟相聚,可是……唉,真真是造化弄人,誰能想到吳王弟比朕還小十歲,卻生了重病起不了床呢?”
“铖……吳王真的病的那麽厲害?”太後竭力控製住自己,才算沒有說漏了嘴,隻是語氣裏的擔心關切是怎麽都隱藏不住的,隆興帝可從沒聽太後這樣關心過自己。
“是,先前朕得了吳王奏報便有些不安,特意命煜兒帶著石院判去蜀中探病,今日煜兒的折子剛剛送到,吳王的情況果然極為不好。”隆興帝語氣很沉痛,仿佛吳王馬上就要斷氣了一般。
太後心中一陣劇痛,不由死死攥住李嬤嬤的手臂,用力之大讓李嬤嬤都疼出了一身冷汗,不用察看李嬤嬤都知道自己的手臂鐵定被太後捏出了瘀傷。
“這可如何是好,皇帝,吳王也是皇家子孫太祖後裔,可不能就不管他了!”太後顫聲叫了起來。
隆興帝為難的說道:“太後以為該如何辦呢?”
太後立刻說道:“皇帝何不派人將吳王接回京城治病,天下最好的大夫都在京城太醫院,那蜀中能有什麽好大夫?”
隆興帝點點頭道:“太後說的有理,隻是吳王病的厲害,已經上了折子請求不進京朝賀,朕念他病體纏綿,正有允準之意……”
“不行,一定要接他回來……”太後失態的叫了起來。
李嬤嬤忙暗暗碰了碰太後,太後方才收斂了些,垂眸緩聲道:“吳王病重,正是皇上彰現手足情深的機會,老五正在蜀中,何不讓他護送吳王進京,豈不是很便宜?”
隆興帝皺眉道:“太後之意甚好,朕隻怕吳王不願給朕添麻煩,執意不肯進京,朕也不好下旨勉強於他。”
太後急道:“皇上隻要下旨詔吳王進京,他是一定會來的。”
隆興帝點點頭道:“若果然如此便最好不過了。”
太後聽隆興帝鬆了口,忙說道:“皇上快去擬旨吧。吳王幼時哀家也曾養過他幾日,哀家給他寫封信,有皇上的旨意與哀家的信,吳王一定會進京的。”
隆興帝微笑道:“就依太後之命,朕這便回去擬旨,與太後的信一起發八百裏加急送往蜀中。”
太後暗暗鬆了口氣,立刻說道:“好,哀家這便寫信。皇帝先回去擬旨吧,信寫得了哀家讓人送過去。”
隆興帝微微躬身告退出了慈安宮,回禦書房擬旨,果然隻過了半個時辰,太後便派人將密信送了過來。信並沒有封口,以示信中並無不可告人之事。
隆興帝看罷太後所寫之信,信上字字真摯,句句都在勸吳王回京治病,隆興帝看後命陸柄傳來一個專門擅長模仿筆跡的太監將太後的信謄寫一遍,兩下相對一比,果然極為相似,如同出自一人之手。隆興帝再想確認沒有不妥之處,才命人將太後之信連同重新擬好的聖旨以及給莊煜的太子手書一並封好以八百裏加急發往蜀中。
縱然是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傳送奏折與聖旨,這一來一回要也十餘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蜀中吳王府可謂暗潮湧動,私下裏的好戲就沒有斷過。
先是唐側妃請來了唐門的唐六奇長老為顧山解毒,唐六奇前前後後要陸山放血足足放的七八次,每次都要放足一碗以供他試驗解毒之藥。不過四五日的功夫,顧山的身體便虛弱的風一吹就倒,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整日隻能躺在床是靜靜養病。
吳山知道顧山身子虛弱,生怕他不能盡快好起來以便回京城主持百草堂和給太後傳遞消息,便命人每日照三餐的給顧山送補益氣血的湯藥,顧山也因為自己的虛弱正想吃些補藥,在驗過湯藥之中並沒有什麽發毒之物以後便一滴不剩的將湯藥喝了個幹幹淨淨,結果他的身子沒有立刻健壯起來,臉上的腫脹卻越發厲害了,這一回不獨是腫,而且還疼,顧山的罪可是遭大發了。
其實顧山的毒根本就不用任何藥物去解,隻要顧山每日都能出透一身大汗,再堅持吃上兩個月的素,便能把毒素全都排出,臉自然也就能恢複原狀了。可他因為失血過多而吃了太多的熱燥補藥,因此加重了毒素的效力,原本不去理會兩個月就能好起來的臉這下子便痊愈無期了。
唐六奇一到吳王府,石院判便認出他了。可唐六奇卻沒有認出石院判。原來石院判五歲那年曾隨父親接見過前來拜山的唐門七老,那時他們還不叫唐門七老,而叫唐門七鬼,分別是唐一奇唐二奇唐三奇一直到唐七奇,這七人是一母同胞親兄弟兄妹,最小的唐七奇是女子。
唐六奇隻比當年拜山之時麵上多了些風霜之色,留起了胡須,臉上有了皺紋,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麽變化,故而石院判一見到唐六奇,聽人稱呼他為唐六長老,石院判便立刻確定了唐六奇的身份。
而當年見麵之時石院判隻有五歲,唐門七鬼的前六鬼注意力都在石院判的父親身上,隻有唐七奇還多看了幼年的石院判一眼,所以唐六奇自然是認不出石院判的。
心中暗暗一合計,石院判便猜出那位唐側妃是唐門之人。他心中不由暗生擔憂。蜀中唐門用毒天下無雙,能請動唐門七老之一的唐六奇,可見得這位唐側妃在唐門中還是很有份量的。看來唐門已經投靠了吳王,這絕不是什麽好消息。雖然他不收唐門之毒,此番前來蜀中的莊煜一行人也不暫時不怕唐門之毒,可是往後呢,他以一人之力又豈能扛的過唐門一族之力?
石院判越想越擔憂,便以診平安脈為由來到莊煜房中,繼續以手蘸茶水在桌上寫字的方式將唐六奇之事告訴給莊煜。
莊煜一看也皺起了眉頭,若是吳王有唐門為助力,的確是很不好辦。唐門立族數百年,經曆過數次朝代更迭,莊煜相信每一代的當權之人都想滅了唐門,可都沒能如願,可見這唐門必有其屹立不倒之道。
倉促之間莊煜想不到什麽好的應對之策,隻能走一步看一步。此時他倒希望父皇快些傳旨許他返回鬼方,他也好將在蜀中的見聞盡可能詳實的稟報上去。
雖然吳王將精兵全都調出錦城,隻以老弱殘兵守城,做出一副安全無害的樣子,可莊煜是帶兵的人,軍隊裏的事情他都極為熟悉,隻看一看帶隊守城的將官與士兵,他就能看出些端倪。
常言道虎將手下無弱兵,那個將官們個個極有精氣神,一看便訓練有素之人,他們怎麽可能帶出那樣一群彎腰塌背,一看就象是被臨時抓丁抓來的士兵呢。
這也是吳王聰明反被聰明誤,倘若他不調換守城兵馬,莊煜倒看不出什麽了。畢竟錦城是吳王府所在地,而蜀中又是個山匪橫行並不太平的地方,用精兵強將守城才是正常之舉,似那麽一幫子老弱殘兵,都不用山匪來搶,隻來幾個地痞流氓便能將他們打翻在地,還能守個什麽城。
於是莊煜便留了心,他每日由世子莊焰陪著在錦城及周邊的地區閑逛,看著很是愜意,可莊煜實際上卻對錦城及周邊地區的地形極為留心,並且將那二十八名侍衛輪換著派出去到附近的市鎮晃悠。
七八日過去,莊煜的侍衛們果然發現有幾處市鎮最近常有大量采買蔬菜米糧肉食的人出現,那些人行動有序,一看便是是受過訓練的。根據那些人采買的數量以及頻率,莊煜就能推算出附近藏了多少精兵。
不算不知道,隻錦城一地,附近便藏了萬餘人的軍隊,就算是其他地方不象錦城這樣布有重兵,蜀中大小城鎮加起來也有幾十個,將每個地方的軍隊人數全都加起來也是個極為可觀的數字。前幾日密審顧山之時莊煜得知蜀中有八萬精兵,現在看來隻怕十萬都打不住,若這十萬人同時殺出十方大山,鬼方的駐軍是擋不住的。
所以莊煜極想立刻返回鬼方早做安排。
自從唐六奇來到吳王府之後,唐側妃便將為顧山解毒之事全都交給了唐六奇,而她則一門心思隻想著如何收服睿郡王莊煜,她既能嚐嚐童男子的味道,又能實行采補之術。
沒錯,唐側妃唐瑤仙曾跟著她的母親學過采補之術,自從她十四歲開始便以采補之術偷盜男人元陽精氣,才會越來越嬌美誘人。也正是因為唐瑤仙精於鎖陰之術,才讓吳王沒有發現她早就破了身子,還被她迷的欲仙欲死,把她當著心肝寶貝一般的供著,甚至不惜冷落王妃林氏。
對於唐側妃來說,能與內力深厚的童男子交合,便可使她青春永駐,至於什麽人才是童男子,唐側妃自有她一套辨識的秘術,自不會讓外人知道。
隻是莊煜要麽就在世子莊焰的陪同之下出府遊玩,要麽就在房中休息,他從來不在王府裏閑逛,而唐側妃又不敢做的太明顯,畢竟這裏是吳王府,她雖然得寵,可以不把正妃林氏放在眼中,但唐側妃還是不敢讓吳王妃抓住自己的痛腳,若是吳王妃將她抓了個現行,唐側妃相信吳王會是第一個殺自己的人。
到底該怎麽辦呢?唐側妃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她知道睿郡王莊煜不可能在蜀中停留太久,他很快就會離開了。
這一日,唐側妃照例先去看望“病”中的吳王,吳王屏退下人對唐側妃說道:“愛妃,你可有辦法控製住睿郡王?”
唐側妃心中突突直跳,忙輕嗔道:“王爺您說什麽呢,我心中隻有王爺一人,隻想要王爺你的心。”
吳王很是受用,伸臂將唐側妃摟入懷中,在她的身上摸了幾下,低聲笑著說道:“愛妃誤會了,本王從前聽你說有種秘術可以把控製別人的大腦,讓他成為傀儡,本王不知道你會不會那個法子,若是會,能把睿郡王變成本王的傀儡就再好不過了。”
唐側妃心中暗恨,若不是那一日她怕準備種在莊煜身上的連心蠱與她早就種在吳王身體裏的愛蠱在吳王體內打起架來露了行藏,這才拚著本命蠱受傷也要把那連心蠱招回。結果使本命蠱嚴重受傷,沒有三五個月再不能對人下蠱,一想到這個,唐側妃便恨的直咬牙,那是多麽好的機會啊,就這麽被生生錯過了。
低頭想了一會兒,唐側妃方才抬頭看著吳王,低低說了起來……
------題外話------
因為降溫而感冒,果然碼字宅的身體很沒有用。這兩天可能會更的少些,感冒好了再多更。
按照事先約定好的方式,隆興帝手拿朱筆不時在兩份奏折上圈點起來。莫約過了一刻鍾,隆興帝才將密信的內容圈了出來,他立刻拿過一張空白紙張謄寫起來。少時,一份完整的密折內容便出現在隆興帝的麵前。
隆興帝又細細看了一遍,沉聲道:“吳王果然要造反,耀兒,你也看看。”
莊耀忙上前來看,看過之後不由擔心的說道:“父皇,吳王將要造反,五弟留在蜀中太危險了,還是快詔五弟回鬼方吧。”
隆興帝點點頭沉聲道:“煜兒已經探明真相,自不必再留於蜀中。吳王既稱病不肯出蜀,那就一輩子不要出來了。陸炳,擬旨,準吳王所奏,許吳王妃與世子莊焰入京朝賀,另賜吳王百年野山參十枝,延年益壽丹一匣。”
陸炳趕緊去擬旨,太子忙問道:“父皇,如何不詔五弟回來?”
隆興帝淡笑道:“給煜兒的旨意單寫。”
太子這才微微鬆了一口氣,蜀中凶險,能早些脫身還是早些脫身的好。
少傾陸柄擬好旨意,呈於隆興帝禦覽,隆興帝點點頭,卻沒有立刻用印,隻對陸柄說道:“把吳王病重的消息傳到慈安宮去。”
陸柄和太子都明白了隆興帝的用意,陸柄立刻去辦,太子則坐下來記錄隆興帝的口諭,這道口諭自然是給莊煜的。
陸柄隻出去了一柱香的工夫,便成功的消息不著痕跡的傳給了李嬤嬤,李嬤嬤聽說吳王真的病了,病的還很重,說不定活不了幾天了。李嬤嬤驚的魂飛天外,立刻跑到太後麵前回稟起來。
“啟稟太後娘娘,奴婢剛得了禦書房的消息,王爺病的極為嚴重,怕是……”
太後原本半閉著眼睛,正在撚著佛珠頌經,一聽李嬤嬤之言,她心中大驚,不由拽緊手上的佛珠串,串佛珠的絲線禁不住這一拽之力,顆顆臘油凍佛珠摔落一地。太後猛的睜圓眼睛,低喝道:“你胡說什麽!”
李嬤嬤忙跪下說道:“娘娘,奴婢不敢胡說,實實是禦書房那邊的小鄧子悄悄來告訴奴婢的。”
太後知道李嬤嬤口中說的小鄧子是安插在禦書房的眼線,雖然他隻是個負責灑掃的小太監,可多多少少也能聽到些消息。若真是小鄧子送來的消息,想來一定是真的。
太後與李嬤嬤都不知道,這小鄧子早就反水了,如今在宮中太後威勢一日不如一日,而隆興帝春秋正盛皇威日重,有點子頭腦的人都知道應該跟著誰比較有前途。所以小鄧子一早就向陸柄投誠,把李嬤嬤如何如何收買他之事和盤托出,陸柄便命小鄧子將計就計,與慈安宮依舊保持秘密聯係,好把必須傳遞到太後跟前的消息不著痕跡的傳過去。
“怎麽會這樣?铖兒他還不到四十啊!怎麽就能得了重病……”太後的眼淚嘩嘩的湧了出來,哭的那叫一個肝腸寸斷。李嬤嬤也落了淚,她邊哭邊小聲勸道:“娘娘您別哭,到底是怎麽個情形小鄧子也不是很清楚,得先把情況徹底打聽清楚才行,若王爺真的病重了,那得趕緊接回京城來治病啊,蜀中那地方能有什麽好大夫!”
太後忙擦了淚,連連點頭道:“對對,正是這話,快給哀家更衣,哀家要去見皇帝,叫他派人把铖兒接回來。”
太後聽說吳王病重亂了方寸,李嬤嬤卻沒亂,她忙低聲勸道:“娘娘,可皇上若是問起您是怎麽知道王爺病重的,您該怎麽說呢?”
太後先是一愣,繼而咬牙道:“哀家顧不了這麽多了,皇帝若是說三道四,哀家就去哭太廟!”
話說到這個份上,李嬤嬤知道太後心意已經決,她再說什麽也沒用了,便趕緊服侍太後更衣。梳頭之時,李嬤嬤小心翼翼的建議道:“娘娘,不若請皇上到這裏來?”
李嬤嬤點點頭,急急說道:“好,快打發人去請。”
還在禦書房中的隆興帝聽罷小太監的稟報,隻假意皺眉問道:“太後可曾說有何要事?”
小太監哪裏能知道,隻老老實實的跪著回稟說不知道,隆興帝便也不再問,隻帶了陸柄前往慈安宮。
太後坐在寶座之上,一看到隆興帝走進來,便心急火燎的問道:“皇帝,如今離聖壽節越來越近了,吳王那裏可有什麽動靜,按說現在他該在路上了。”
隆興帝隻做出憂心忡忡的樣子,沉鬱的說道:“吳王去國多年,朕也極為想念於他,原本以為此次聖壽節能兄弟相聚,可是……唉,真真是造化弄人,誰能想到吳王弟比朕還小十歲,卻生了重病起不了床呢?”
“铖……吳王真的病的那麽厲害?”太後竭力控製住自己,才算沒有說漏了嘴,隻是語氣裏的擔心關切是怎麽都隱藏不住的,隆興帝可從沒聽太後這樣關心過自己。
“是,先前朕得了吳王奏報便有些不安,特意命煜兒帶著石院判去蜀中探病,今日煜兒的折子剛剛送到,吳王的情況果然極為不好。”隆興帝語氣很沉痛,仿佛吳王馬上就要斷氣了一般。
太後心中一陣劇痛,不由死死攥住李嬤嬤的手臂,用力之大讓李嬤嬤都疼出了一身冷汗,不用察看李嬤嬤都知道自己的手臂鐵定被太後捏出了瘀傷。
“這可如何是好,皇帝,吳王也是皇家子孫太祖後裔,可不能就不管他了!”太後顫聲叫了起來。
隆興帝為難的說道:“太後以為該如何辦呢?”
太後立刻說道:“皇帝何不派人將吳王接回京城治病,天下最好的大夫都在京城太醫院,那蜀中能有什麽好大夫?”
隆興帝點點頭道:“太後說的有理,隻是吳王病的厲害,已經上了折子請求不進京朝賀,朕念他病體纏綿,正有允準之意……”
“不行,一定要接他回來……”太後失態的叫了起來。
李嬤嬤忙暗暗碰了碰太後,太後方才收斂了些,垂眸緩聲道:“吳王病重,正是皇上彰現手足情深的機會,老五正在蜀中,何不讓他護送吳王進京,豈不是很便宜?”
隆興帝皺眉道:“太後之意甚好,朕隻怕吳王不願給朕添麻煩,執意不肯進京,朕也不好下旨勉強於他。”
太後急道:“皇上隻要下旨詔吳王進京,他是一定會來的。”
隆興帝點點頭道:“若果然如此便最好不過了。”
太後聽隆興帝鬆了口,忙說道:“皇上快去擬旨吧。吳王幼時哀家也曾養過他幾日,哀家給他寫封信,有皇上的旨意與哀家的信,吳王一定會進京的。”
隆興帝微笑道:“就依太後之命,朕這便回去擬旨,與太後的信一起發八百裏加急送往蜀中。”
太後暗暗鬆了口氣,立刻說道:“好,哀家這便寫信。皇帝先回去擬旨吧,信寫得了哀家讓人送過去。”
隆興帝微微躬身告退出了慈安宮,回禦書房擬旨,果然隻過了半個時辰,太後便派人將密信送了過來。信並沒有封口,以示信中並無不可告人之事。
隆興帝看罷太後所寫之信,信上字字真摯,句句都在勸吳王回京治病,隆興帝看後命陸柄傳來一個專門擅長模仿筆跡的太監將太後的信謄寫一遍,兩下相對一比,果然極為相似,如同出自一人之手。隆興帝再想確認沒有不妥之處,才命人將太後之信連同重新擬好的聖旨以及給莊煜的太子手書一並封好以八百裏加急發往蜀中。
縱然是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傳送奏折與聖旨,這一來一回要也十餘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蜀中吳王府可謂暗潮湧動,私下裏的好戲就沒有斷過。
先是唐側妃請來了唐門的唐六奇長老為顧山解毒,唐六奇前前後後要陸山放血足足放的七八次,每次都要放足一碗以供他試驗解毒之藥。不過四五日的功夫,顧山的身體便虛弱的風一吹就倒,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整日隻能躺在床是靜靜養病。
吳山知道顧山身子虛弱,生怕他不能盡快好起來以便回京城主持百草堂和給太後傳遞消息,便命人每日照三餐的給顧山送補益氣血的湯藥,顧山也因為自己的虛弱正想吃些補藥,在驗過湯藥之中並沒有什麽發毒之物以後便一滴不剩的將湯藥喝了個幹幹淨淨,結果他的身子沒有立刻健壯起來,臉上的腫脹卻越發厲害了,這一回不獨是腫,而且還疼,顧山的罪可是遭大發了。
其實顧山的毒根本就不用任何藥物去解,隻要顧山每日都能出透一身大汗,再堅持吃上兩個月的素,便能把毒素全都排出,臉自然也就能恢複原狀了。可他因為失血過多而吃了太多的熱燥補藥,因此加重了毒素的效力,原本不去理會兩個月就能好起來的臉這下子便痊愈無期了。
唐六奇一到吳王府,石院判便認出他了。可唐六奇卻沒有認出石院判。原來石院判五歲那年曾隨父親接見過前來拜山的唐門七老,那時他們還不叫唐門七老,而叫唐門七鬼,分別是唐一奇唐二奇唐三奇一直到唐七奇,這七人是一母同胞親兄弟兄妹,最小的唐七奇是女子。
唐六奇隻比當年拜山之時麵上多了些風霜之色,留起了胡須,臉上有了皺紋,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麽變化,故而石院判一見到唐六奇,聽人稱呼他為唐六長老,石院判便立刻確定了唐六奇的身份。
而當年見麵之時石院判隻有五歲,唐門七鬼的前六鬼注意力都在石院判的父親身上,隻有唐七奇還多看了幼年的石院判一眼,所以唐六奇自然是認不出石院判的。
心中暗暗一合計,石院判便猜出那位唐側妃是唐門之人。他心中不由暗生擔憂。蜀中唐門用毒天下無雙,能請動唐門七老之一的唐六奇,可見得這位唐側妃在唐門中還是很有份量的。看來唐門已經投靠了吳王,這絕不是什麽好消息。雖然他不收唐門之毒,此番前來蜀中的莊煜一行人也不暫時不怕唐門之毒,可是往後呢,他以一人之力又豈能扛的過唐門一族之力?
石院判越想越擔憂,便以診平安脈為由來到莊煜房中,繼續以手蘸茶水在桌上寫字的方式將唐六奇之事告訴給莊煜。
莊煜一看也皺起了眉頭,若是吳王有唐門為助力,的確是很不好辦。唐門立族數百年,經曆過數次朝代更迭,莊煜相信每一代的當權之人都想滅了唐門,可都沒能如願,可見這唐門必有其屹立不倒之道。
倉促之間莊煜想不到什麽好的應對之策,隻能走一步看一步。此時他倒希望父皇快些傳旨許他返回鬼方,他也好將在蜀中的見聞盡可能詳實的稟報上去。
雖然吳王將精兵全都調出錦城,隻以老弱殘兵守城,做出一副安全無害的樣子,可莊煜是帶兵的人,軍隊裏的事情他都極為熟悉,隻看一看帶隊守城的將官與士兵,他就能看出些端倪。
常言道虎將手下無弱兵,那個將官們個個極有精氣神,一看便訓練有素之人,他們怎麽可能帶出那樣一群彎腰塌背,一看就象是被臨時抓丁抓來的士兵呢。
這也是吳王聰明反被聰明誤,倘若他不調換守城兵馬,莊煜倒看不出什麽了。畢竟錦城是吳王府所在地,而蜀中又是個山匪橫行並不太平的地方,用精兵強將守城才是正常之舉,似那麽一幫子老弱殘兵,都不用山匪來搶,隻來幾個地痞流氓便能將他們打翻在地,還能守個什麽城。
於是莊煜便留了心,他每日由世子莊焰陪著在錦城及周邊的地區閑逛,看著很是愜意,可莊煜實際上卻對錦城及周邊地區的地形極為留心,並且將那二十八名侍衛輪換著派出去到附近的市鎮晃悠。
七八日過去,莊煜的侍衛們果然發現有幾處市鎮最近常有大量采買蔬菜米糧肉食的人出現,那些人行動有序,一看便是是受過訓練的。根據那些人采買的數量以及頻率,莊煜就能推算出附近藏了多少精兵。
不算不知道,隻錦城一地,附近便藏了萬餘人的軍隊,就算是其他地方不象錦城這樣布有重兵,蜀中大小城鎮加起來也有幾十個,將每個地方的軍隊人數全都加起來也是個極為可觀的數字。前幾日密審顧山之時莊煜得知蜀中有八萬精兵,現在看來隻怕十萬都打不住,若這十萬人同時殺出十方大山,鬼方的駐軍是擋不住的。
所以莊煜極想立刻返回鬼方早做安排。
自從唐六奇來到吳王府之後,唐側妃便將為顧山解毒之事全都交給了唐六奇,而她則一門心思隻想著如何收服睿郡王莊煜,她既能嚐嚐童男子的味道,又能實行采補之術。
沒錯,唐側妃唐瑤仙曾跟著她的母親學過采補之術,自從她十四歲開始便以采補之術偷盜男人元陽精氣,才會越來越嬌美誘人。也正是因為唐瑤仙精於鎖陰之術,才讓吳王沒有發現她早就破了身子,還被她迷的欲仙欲死,把她當著心肝寶貝一般的供著,甚至不惜冷落王妃林氏。
對於唐側妃來說,能與內力深厚的童男子交合,便可使她青春永駐,至於什麽人才是童男子,唐側妃自有她一套辨識的秘術,自不會讓外人知道。
隻是莊煜要麽就在世子莊焰的陪同之下出府遊玩,要麽就在房中休息,他從來不在王府裏閑逛,而唐側妃又不敢做的太明顯,畢竟這裏是吳王府,她雖然得寵,可以不把正妃林氏放在眼中,但唐側妃還是不敢讓吳王妃抓住自己的痛腳,若是吳王妃將她抓了個現行,唐側妃相信吳王會是第一個殺自己的人。
到底該怎麽辦呢?唐側妃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她知道睿郡王莊煜不可能在蜀中停留太久,他很快就會離開了。
這一日,唐側妃照例先去看望“病”中的吳王,吳王屏退下人對唐側妃說道:“愛妃,你可有辦法控製住睿郡王?”
唐側妃心中突突直跳,忙輕嗔道:“王爺您說什麽呢,我心中隻有王爺一人,隻想要王爺你的心。”
吳王很是受用,伸臂將唐側妃摟入懷中,在她的身上摸了幾下,低聲笑著說道:“愛妃誤會了,本王從前聽你說有種秘術可以把控製別人的大腦,讓他成為傀儡,本王不知道你會不會那個法子,若是會,能把睿郡王變成本王的傀儡就再好不過了。”
唐側妃心中暗恨,若不是那一日她怕準備種在莊煜身上的連心蠱與她早就種在吳王身體裏的愛蠱在吳王體內打起架來露了行藏,這才拚著本命蠱受傷也要把那連心蠱招回。結果使本命蠱嚴重受傷,沒有三五個月再不能對人下蠱,一想到這個,唐側妃便恨的直咬牙,那是多麽好的機會啊,就這麽被生生錯過了。
低頭想了一會兒,唐側妃方才抬頭看著吳王,低低說了起來……
------題外話------
因為降溫而感冒,果然碼字宅的身體很沒有用。這兩天可能會更的少些,感冒好了再多更。